《祝福》预习案

合集下载

祝福学案

祝福学案

《祝福》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爱憎之情。

知人论世1.作家作品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长篇小说:《故乡》;散文诗集、杂文集:《野草》《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8部。

2.时代背景《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版)

《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版)

《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版)《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知识与技能:1.了解⼩说三要素及⼩说情节结构。

2. 分析⽂中的⼈物形象,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和典型意义。

3.体会社会环境对形象塑造的作⽤,理解本⽂倒叙⼿法的作⽤。

过程与⽅法:1.布置预习,先疏通字词,再整体感知,理清⽂章的情节结构。

2.然后局部分析⽐较祥林嫂外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找出这⼀变化的原因,进⼀步理解⽂章的主题。

3.师⽣、⽣⽣合作,探讨《祝福》⽂题的含义并品析本⽂描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清封建礼教吃⼈的本质,懂得反封建的必要性,认识鲁迅对封建⽂化的鞭挞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1.⼩说以“祝福”为题的含义。

2.认清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以及其内在因素。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设计第⼀课时⼀、作者及作品: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字豫才,浙江绍兴⼈,中国伟⼤的思想家、⾰命家、⽂学家和诗⼈,创作的⼩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集有《朝花⼣拾》,散⽂诗集《野草》,杂⽂集有《坟》《且介亭杂⽂》《⽽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2.⽂题知识:《彷徨》是鲁迅的第⼆部⼩说集。

1926年8⽉初版。

收⼊1924年⾄1925年所写的⼩说ll篇,《祝福》是第⼀篇,展⽰了当时旧中国农村以⾄整个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发掘了农民悲惨⽣活的根源;不仅反映他们长期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造成的⾁体上的痛苦,⽽且着重描绘了他们长期以来在封建制度和思想的束缚与毒害下的精神状态,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

3.写作背景:这篇课⽂写于1924年,所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的悲惨命运。

⾟亥⾰命只推翻了帝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

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农村的劳动妇⼥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

精品文档 (9)《祝福》预习提示

精品文档 (9)《祝福》预习提示

经典知识,经典范文《祝福》这篇小说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遭遇。

故事梗概是,不愿再嫁的新寡祥林嫂,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帮佣。

不久被婆家劫回,卖到深山被迫再嫁。

刚有一个孩子,丈夫死于伤寒,孩子又被狼叨走,只得重回鲁家帮佣。

因再嫁丧子又寡,被鲁镇的人视为伤风败俗的不祥之物,受到嘲弄歧视,祝福时一切祭器、供品都不许她沾手。

后来她听说因罪孽深沉,死后到阴司会被阎罗大王锯为两半。

在极度的精神恐惧中,为赎罪,倾其所有到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做“替身”,不料冬至祭祀时,仍遭主人大声呵斥。

从此,她失魂落魄,精神全部崩溃,犹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一样。

最后,她沦为乞丐,在“祝福”的爆竹声中自尽身亡。

小说结构复杂,寓意深刻,难度很大,特别是主题思想不容易把握。

阅读时我们要注意运用下面的方法:1.捕捉文眼。

《祝福》的“眼”在小说的结尾:“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

”“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指什么呢?为什么“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我们如果顺着这样的思路阅读小说,那么小说的主题便不难破解。

2.文化解读。

小说标题“祝福”,它不仅仅是一种迷信,它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是旧中国的封建传统文化,特别是起于宋而为明清封建统治者极力提倡的程朱理学的象征。

抓住这一点阅读小说,分析生活在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物性格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便能深刻而准确地把握小说主题。

3.揣摩语言。

小说有很多精警的语言,含意隽永;有些语句看似闲笔,实则别有深意;还有些语句采用杂文笔法,声东击西,所向披靡。

对这些语句,要认真体味,细细品尝。

2经典模板。

鲁迅《祝福》教案

鲁迅《祝福》教案

鲁迅《祝福》教案实用的鲁迅《祝福》教案3篇鲁迅《祝福》教案篇1(课前)【板书:祝福鲁迅】1.到今年,鲁迅先生已经去世80年了。

但他的作品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被广泛地传播着、阅读着。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名言,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与良知,表现出一个伟人的博爱与悲悯情怀。

2.今天,我们读小说《祝福》,就能读出这种浓烈的情怀来。

3.小说篇幅较长,将近一万字。

课前组织同学们做了认真预习,要求同学们标记段落序号、通读整篇小说、做点个性批注,并完成自学案。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预习的效果。

4.大家通读并初步研究了这篇小说,那么小说的基本情节是怎样的呢,哪位同学来讲一讲?(一位学生说完后,老师予以明确)同学们看看,从情节设置上可以看出:这篇小说的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倒叙!此外,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还有个特点,即前有序幕,(和同学一起讲)后有尾声。

小说讲述了祥林嫂一十三年的悲惨遭遇:她从一个二十六七岁的青年妇女,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街头乞丐,而且只四十来岁,就悲惨死去,在寒冬、在人们的祝福声中。

其人生变化之大,之惨,让人震惊,令人悲伤。

5.正如作者在文中写道的那样: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

不过,大家注意到没有。

小说中也有这样一些表述: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

似乎鲁镇一切照旧。

小说中一方面强调祥林嫂的变化之大,一方面又强调鲁镇的未曾改变。

那么,这“变”和“不变”之中究竟有何深刻的内涵和意蕴呢?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变”与“不变”来阅读和探究小说,进而了解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主旨。

6.先来看小说是如何写“变化”的。

小说围绕祥林嫂写了哪些变化?请在文中找出来,并分析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整理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等下参与分享。

【板书:变】师生讨论中……[如果需要封建礼教方面的“补充资料”,点击“超级链接”]【板书:人生的境遇外在表现精神状态】这一次次变化实际上就是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毁灭、一步步被这个社会吞噬的过程,作者以极其沉重的笔墨向我们描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

鲁迅祝福教案(6篇)

鲁迅祝福教案(6篇)

鲁迅祝福教案(6篇)鲁迅《祝福》教案篇一教学要点1、分析样林嫂所处的典型环境,剖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小说主题。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祥林嫂的反抗。

3、深层把握“祝福”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人,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

文学反映人的生活整体,也只有通过“生活本身形式”(车尔尼雪夫斯基)才能得到完满的表现。

因此,在艺术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的“关键在于个别的环境”(马克思)。

那么,在《祝福》中,围绕和促成人物行动的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研读小说的环境描写1、提问:作者把祥林嫂的悲剧置于“鲁镇”这个“舞台”上来演绎,“鲁镇”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那里表现出怎样的世态风情(1)学生集体朗读小说的第1~2段。

(2)学生勾画关键句子进行体会,然后前后桌进行交流。

(3)学生自由发言后,明确:①鲁镇是一个封闭式的社会。

许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级关系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被异常严格地遵守着。

如,当“我”离开五年之后重回鲁镇时,最强烈的感觉是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准备“福礼”的是女人,而“拜的却只限于男人”。

②鲁镇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

“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人们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对神的祈求上。

2、学生思考: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1)学生默读课文,摘录有关语句。

(2)思考后明确: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

他向“我”大骂康有为,康有为主张变法,但是他因循守旧。

他“案头”堆放的是“理学”著作,墙上挂的是朱子格言;孔孟之道流布于周身血脉,封建伦理浸透了通体细胞。

孔孟理学、封建伦常正是他处世立身、待物行事的准则。

可见,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

3、学生思考:祥林嫂周围的其他人对其态度如何明确: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她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冷漠。

鲁迅《祝福》教案设计范文(五篇)

鲁迅《祝福》教案设计范文(五篇)

鲁迅《祝福》教案设计范文(五篇)鲁迅《祝福》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2、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XX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劳动妇女低下社会地位和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XX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形成一定的鲁迅小说的讲课方法思路模式,尽量在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中凸显自己的教学个性,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小说教学。

甚至发展会写小说了。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出示封例图片)这是祥林搜,她是在XX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这是XX现代文学开山之祖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代文学巨匠,在2005年的全球阅读排行榜上,鲁迅先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分别雄据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XX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从而揭开了XX新文学的序幕,他的这两本短短的小说集,内容深切,格式特别,茅盾先生在《读呐喊》一文中说: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见到了绚丽的阳光。

感受是那样的至深至切。

如果说,茅盾先生是XX现代长篇小说的开拓者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XX现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今天让我们走进祥林嫂,去感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被IHXX所吞噬。

本文写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叙述的是辛亥XX后XX农村的黑暗现实。

XXX提出了“XX、科学”“XX 封建礼教”的XX,妇女XX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鉴赏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环境描写及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

因此,研究性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必然是今后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向。

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研究性教学方式,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式学习。

情感目标:揣摩小说标题的`重要意义,深刻体会造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原因。

教学设计提要本设计由4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熟悉课文,展示研究方向,小组明确探究目标;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三课时: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第四课时:完成研究小论文教学过程及步骤第一课时1、熟悉课文: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旨在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一个大概了解。

2、展示研究方向,明确探究目标:教师将课文分为四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又列若干小课题,具体如下:A、人物鉴赏:a、祥林嫂b、鲁四老爷c、柳妈d、卫老婆子e、四婶f、祥林嫂的婆婆g、我B、情节鉴赏:a、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b、祥林嫂死因探究C、环境鉴赏:a、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b、祝福景象的描写及其作用;c、文中关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D、表现手法鉴赏:a、人物刻画方法;b、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以上课题用投影展示出来;为使每个大课题都有人研讨,规定每一大组挑选一个大课题。

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明确了任务,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选相同子课题的为小组,充分交换意见后,每个大课题组推推举1—3位同学在课内展示本组研究成果。

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每个小组推荐1—3名同学上讲台陈述本组的研究成果,要求每人发言不超过四分钟。

第三课时课内完成研究小论文。

在小组研究成果陈述的基础上。

老师提供下列小论文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题目有:1、祥林嫂的反抗精神2、祥林嫂死因探究3、祥林嫂个人简历4、文题—“祝福”之我见5、(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人物形象之我见6、雪景作用之我见7、描写祝福景象的意义8、祥林嫂生活圈内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剖析9、祥林嫂内心世界探究10、对祝福人物刻画的一点看法《祝福》优秀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识记A、关于《彷徨》B、烟霭等词语2、理解、分析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D、倒叙手法(复习)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预习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2、读23遍课文第一课时一、导入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B、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年、五四运动1919年。

高一语文课前预习学案4.5《祝福》(苏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课前预习学案4.5《祝福》(苏教版必修2)

《祝福》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课文助读1、文学常识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

明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

明清两代进国子监“由封建中央政权建立的最高学府)读书的人叫监生。

清朝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等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款取得监生资格。

3、四书: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4、知人论世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

《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

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

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四铭等。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祝福》预习导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祝福》预习导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课《祝福》一、课文资料链接:1、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在1924年3月1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篇。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2、把下面鲁迅先生的一首诗补充完整。

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赏析:1932年10月5日,郁达夫夫妇邀鲁迅钦于聚丰园,同席有柳亚子夫妇等人。

郁达夫对鲁迅开玩笑说:“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一联对答。

郁达夫打趣地说:“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没有脱。

”鲁迅说:“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

”席散之后,鲁迅为柳亚子书一条幅,就是这首著名的七律。

这首诗集中地反映了作者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战斗毅力,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是鲁迅旧诗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首。

毛泽东同志说:“鲁迅的两句诗。

‘横眉冷对干夫指,俯舀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3、谈谈对题目的初步认识二、课前自主探究:1.小说的结构情节按照怎样顺序展开叙述,为什么?2、概括祥林嫂悲剧的一生的命运变化起伏。

3.小说用倒叙手法有何特殊的表之效果《祝福》在小说交待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之后.先就描写了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沦为乞丐.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

把结局放到开头叙述的作用:答:①在情节安排上,设置悬念,增强吸引力。

②与开头环境描写相呼应,揭示社会矛盾。

③突出人物悲剧命运,揭示主题。

三、课文内容精讲:1、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有哪些?答:《祝福》的环境描写堪称我国现代文学的典范。

《祝福》预习资料

《祝福》预习资料

《祝福》预习资料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

毛泽东曾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

他的文学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他的《中国小说史略》则构建了中国小说史的研究框架。

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

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

他与同时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样,在注重本民族的同时,也在注重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鲁迅作品集简况:①小说集两部:《呐喊》(1918—1922);《彷徨》(1924—1926)②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1922—1935)③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1928)2.关于“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以前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3.写作背景《祝福》创作于1924年。

是《彷徨》中第一篇小说。

故事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赶跑了皇帝,但因为革命的不彻底性,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并未完全实现,整个中国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残酷压迫和统治下,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仍然严重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

她们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严重地束缚着她们的身心。

鲁迅《祝福》的教案

鲁迅《祝福》的教案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能够解读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语言特色;(4)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评价小说的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情节,体会小说的人物情感;(2)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对小说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看法;(3)通过探究学习,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语言特色;(4)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的了解和尊重;(3)培养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关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小说《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的理解和分析;2. 小说中的语言特色的解读和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阅读小说《祝福》,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小说《祝福》,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对小说中的难点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对鲁迅的介绍,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祝福》,感知小说情节,体会小说的人物情感;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小说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看法,分享阅读感悟;4.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语言特色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5.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写作实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6.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进行指导和提升。

第2课 《祝福》预习案

第2课  《祝福》预习案

第2课《祝福》预习案班级小组姓名一、资料卡片3.鲁迅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二、通读课文《祝福》,解决生难字词,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三、完成《世纪金榜》P8“自主学习”和P11“学业测试”。

四、认真品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什么?(1)社会生活环境。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思想及其他封建礼教、封建神学迷信思想一直在统治人们的头脑。

《祝福》创作于1924年,由小说中写到的“大骂其新党”,“骂的还是康有为”,可推知小说反映的是维新变法至1924年之间中国社会现实特别是农村的生活现状。

虽然已进入20世纪,已历经几次革新,但中国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祥林嫂生活的鲁镇更没有什么变化。

四叔“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鲁镇的人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拜的只限于男人”“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

四叔的书房“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这些都表明鲁镇的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的统治依旧。

人们信奉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和妇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教条。

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似“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压在人们的头上,人们变得愚昧、麻木、落后。

一方面,寡妇被婆婆绑回去卖掉是合理合法的;一方面,寡妇再嫁又是伤风败俗被歧视和排斥的。

祝福预习学案

祝福预习学案

《祝福》预习学案一、关于小说1、定义: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

小说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写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

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

而对话是不是具有鲜明的个性,每个人物说的话是不是有独特的语言风格,是衡量小说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文学中,小说通常指长篇小说、中篇、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微型小说)的形式。

2、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

(1)人物形象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又叫侧面烘托。

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

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2)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

小说具体情节、细节的作用。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5、推动情节发展、转折。

2、埋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

6、展现人物思想性格,反映人物心理。

3、形成照应。

7、表现主题,深化主旨。

4、点明环境。

尤其是社会环境。

(3)环境描写这部分内容详见《普通高中同步练习册》第69、70页二、关于《祝福》1、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祝福》的教案

鲁迅《祝福》的教案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3)能够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对社会的关爱和对人性的探讨。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2)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3)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分析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2)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祝福》。

(2)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2)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2)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课堂练习:(2)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6. 总结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祝福》,巩固所学知识。

3. 选择一篇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文学评论:评估学生的文学评论写作能力,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祝福预习学案

祝福预习学案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预习与自主学习1、文章情节分析(1)、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把全文分为六部分;概括文章大意并说说祥林嫂都有哪些悲惨遭遇.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2、祥林嫂人物形象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段:正面描写(语言、肖像、动作、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

(1)文中共几次写到了祥林嫂的肖像?(2)文中刻画祥林嫂还运用了那些手段?3、环境描写(1)找出文中有关的环境描写,并思考各自具有怎样的作用。

提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祝福”的含义一是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祝福是全文的情节枢纽,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情节)二是“祝福”与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息息相关,是祥林嫂命运转变的契机和背景。

(人物)“祝福”展示了初到鲁镇的祥林嫂的勤劳能干,“祝福”使祥林嫂受到了鲁家的冷遇和歧视,即使她倾其所有,“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也没有改变。

这使她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最后被逐出鲁家,沦为乞丐,惨死雪夜。

三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祥林嫂又是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

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到读者面前,形成强烈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主题)四是祝福是鲁迅先生塑造的一种典型环境,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们无福可言,无福可祝,而祥林嫂正是因这祝福而被逼上绝境的,进一步揭露封建思想的愚昧与落后。

标题显示出作者辛辣的反讽意味。

(环境)环境描写作用:1、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揭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文章开头部分)3、与人物形象的关系:为后面刻画人物做铺垫烘托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4、与情节的关系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5、暗示或者深化了文章的主旨6、象征与暗示意义字词巩固监生烟霭朱拓陈抟老祖悚然踌蹰不更事俨然忌讳百无聊赖尘芥形骸瑟瑟作响寒暄沸反盈天新正聘礼按捺荸荠门槛剥豆草窠呜咽祭祀讪讪蹙缩诡秘炮烙窈陷歆享蹒跚牲醴shēng lǐ指祭祀用的牲口和甜酒少不更gēng事少:年轻;更:经历。

《祝福》预习学案及答案

《祝福》预习学案及答案

《祝福》课前预习案编制人:于欢欢石晓晓审核:徐加荣【温馨提示】“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博学多才,需要日积月累;形成能力,需要知识基础。

请将本卡片妥善保存,作为今后复习之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阅读小说,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

牢记..:.先阅..读小说,再做本预习案。

...........2.认真限时,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预习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1.把握小说情节的发展脉络。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学习本文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预习步骤】第一步:认真细致地阅读小说,勾画重点词句,记录自己的独特感受。

第二步: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自学,完成【预习案】。

【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哲学等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8部。

2.写作背景《祝福》写于1924年2月。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完整word版)《祝福》预习

(完整word版)《祝福》预习

(完整word版)《祝福》预习
《祝福》预习作业
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监.生朱拓.蹒跚
..尘芥.窥.探醉醺.醺
..俨.然忌讳
聘.礼荸荠
..桌帏.蹙.缩门槛.
..寒暄.草窠.祭祀
惴.惴歆.享牲醴.
二填空
文中的主人公是 ,她因为,所以由介绍来到家做工.后来改嫁给,生了个孩子叫做。

孩子死了之后只好又到家做工,但境遇改变得非常大。

她听从了的劝告去土地庙捐了门槛,但仍旧无法改变命运.三.文中一共提到过几次新年?每次过年祥林嫂都发生了什么事?
四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

情节内容顺序
五.找出文中三处对祥林嫂肖像描写,完成下表。

《祝福》预习案

《祝福》预习案

《祝福》预习案《祝福》是鲁迅的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贫苦家庭的妇女,在改嫁后为自己和孩子争取生存的故事。

小说通过真实的生活细节和鲜明的人物刻画,揭示了社会阶级差距的残酷现实,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伟大和生命的顽强。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主人公是一个叫做秀珍的女子,她原本是一个贫苦家庭的女孩,为了生存而改嫁了一个富家子弟。

然而,婚后的日子并不如她所期望的那样美好,她的丈夫鲁大力自私、自卑,经常打骂她,甚至把她和孩子赶出家门。

在这种困境下,秀珍毅然决定离开鲁大力,独自带着孩子生活,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让儿子爬上社会的巅峰。

然而,现实让秀珍感到十分无奈。

由于缺乏社会地位和优秀的文化能力,她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在一家铺子里卖馄饨为生。

更糟糕的是,她的儿子因为穷困而遭受着欺负和歧视。

尽管身处逆境,秀珍仍然坚信自己的目标,她不断尝试着改变命运。

她创新馄饨做法,吸引了更多的顾客;她给儿子找了一份精致的工作,并在生活中给予他足够的关爱。

秀珍最后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儿子成为了一名资深的文化人。

《祝福》这篇小说,在描写一个贫苦家庭生活的同时,还表达了深刻的社会问题。

小说中的主人公生活在一种阶级压迫的环境中,社会地位成为了她改变生活的难题,同时,她所经历的恶劣待遇也揭示了人们对弱者的残酷。

小说中展现出的生活细节真实而充满力量,令读者深刻地感知到社会的不公和贫苦人家的生活张力,这也是鲁迅小说的典型特征之一。

此外,小说中的主人公秀珍也展现了人性的伟大和顽强。

她面临着种种生活困难和倒霉事情,但却无怨无悔地坚持着自己的生活信念,默默地为儿子铺就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

她的坚忍和勇气,为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鼓舞和勇气,也让读者感叹人类的力量与生命的韧性。

总之,《祝福》是一篇读来令人感动的小说,它不仅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展现了人性的伟大,还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人生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平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学案
班级:姓名:编号: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和字词等基础知识。

2、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2、背景介绍
《祝福》发表于1924年。

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
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

3、相关知识
(1)贞节: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颐、朱熹。

理学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

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

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

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或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

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步。

(2)秩序: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提倡“三纲五常”。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就是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不能破坏尊卑秩序。

“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三从四德: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

妇女没有人身权利,
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

违背了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

“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及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4)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预习自测
一、自学释疑、同伴互助
1、字音积累
钝( dùn )响朱拓( tà)间( jiàn )或踌( chóu )蹰俨( yǎn )然谬( miù)种呜咽( yè)贺家墺(ào )桌帏( wéi )讪讪( shàn )咀嚼( jǔ)瞥( piē)见
悚( sǒng )然蹙( cù)缩门槛( kǎn )窈( yǎo )陷
惴惴( zhuì)歆享( xīn )寒暄( xuān )尘芥( jiè)堆
蹒跚( pán )( shān)拗( niù)更( gēng )事沸反盈( yíng )天2字义识记
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讪讪:不好意思的样子
怔怔:呆愣的样子。

怨府: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

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

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二、文学常识:
1、《祝福》选自《彷徨》,作者是鲁迅,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呐喊》和《故事新编》,散文集是《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是《野草》,还有杂文集17本。

2、“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著作。

三、文本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

情节内容顺序
序幕:鲁镇祝福的气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倒序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
答案:倒序“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片断,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3.作者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造成悬念;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