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病理反射 图片详解
神经系统检查PPT课件

1.颈强直 2.Kerning征 3.Brudzinski征
REFLEXS
Reflexes
Deep Tendon Reflexes Bicep Reflex(C5-6) Tricep Reflex ( C7-8) Quadiceps ( Patellar, Knee Jerk) Reflex ( L3-4) Achilles ( Ankle Jerk) Reflex (S1-2) Pathologic Reflexes Babinski Sign Frontal Release Sign Grasp Sign Suck Sign Snout Sign Glabellar Sign
Sensory Function
Small-fiber & Spinothalamic Function Temperature Sensation Superficial Pain Sensation Light Touch Sensation Large-fiber & Dorsal Column Function Vibration Sense Joint Position Sense
Reflexes 序号
(一)浅反射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共同组成。
1.角膜反射 直接角膜反射 间接角膜反射 传入神经-三叉神经的第一分支 中枢---桥脑 传出神经-面神经 效应器--眼轮匝肌
MOTOR SYSTEM - Motor Function
Voluntary movement Muscle power 肌力 Muscle Tone 肌张力 Muscle Bulk 肌
Involuntary movement
医学百事通移动医疗资料库——神经反射-精品文档

浅反射
(二)腱反射
检查方法:
1.肱二头肌腱反射(C5-6,肌皮神经)前 臂半屈,叩击置于二头肌腱上的拇指, 引起前臂屈曲,同时感到二头肌腱收缩 。
2.肱三头肌腱反射(C6-7,桡神经):前 臂半屈并旋前,托住肘部,叩击鹰咀突 上方三头肌腱,引起前臂伸展。
3.桡骨膜反射(C5-8,桡神经):前臂半 屈,叩击桡骨茎突,引起前臂屈曲、旋 前和手指屈曲。
贡达征(Gonda sign) :压脚背
(四)脑膜刺激征
为脑脊膜和神经根受刺激性损害时, 因有关肌群反射性痉挛而产生的体征。 检查方法: (1)颈强直:病人去枕仰卧,医师托其 枕部做被动屈颈,下颏不能贴近胸/抵抗 并疼痛者,阳性; (2)Kernig征:病人去枕仰卧,一腿伸 直,医师将另一下肢屈膝屈髋关节呈直角 ,再抬伸小腿,小于135°并疼痛者为阳 性 (3)Brudzinski征:病人去枕仰卧,双下 肢自然伸直,医生左手托病人枕部,右手 置病人胸前,使颈部前屈,引起 双下肢屈曲者为阳性。 临床意义:见于脑膜炎、蛛网膜
(五)坐骨神经受刺激征: Lasegue征
检查方法: 患者卧位,两下肢伸直,医师
左手置于膝关节上,使下肢保持伸直 ,另一手将下肢抬起,正常可抬高70 度,仅能抬高30度~40度为阳性。
[临床意义]
(1) 减退、消失:见于反射弧中断时。但腹壁和提睾反射减退或 消失,亦可见于锥体束损害,因其除脊髓反射弧外,尚有皮 质通路。此外,深睡、麻醉、昏迷、新生儿等,腹壁反射也 常消失。
(2) 亢进:震颤麻痹综合征或其它锥体外系疾病时,偶见浅反射 尤其腹壁反射中度亢进,系损伤中脑抑制浅反射的中枢所致 。精神紧张和神经官能症时,腹壁反射也可有不同程度的亢
(二)腱反射
腱反射的活跃程度:正常:(++), 减低:(+), 消失:(0) 活跃:(+++), 亢进/阵挛:(++++)
神经系统解剖

脑 Brain
组成:延髓、脑桥、中脑、小脑、间脑和端脑。 一嗅二视三动眼 一、脑干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位置 颅后窝斜坡 还有迷走副舌下 •外形 分部 1. 延髓 2. 脑桥 3. 中脑 主要结构 锥体、锥体交叉、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延髓脑桥沟、基底沟、 Ⅴ~Ⅷ Ⅲ~Ⅳ
相连的脑神经
桡神经 经桡神经沟。 分布:肌支---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皮支---手背 桡侧半、桡侧两个半指近节。 损伤: …“垂腕”状。 肌皮神经---肱二头肌等。 腋神经---三角肌等。 胸神经前支 包括11对肋间神经和1对肋下神经。分布: 肋间肌、胸前外侧壁皮肤和壁胸膜;腹前外侧壁 皮肤、肌及壁腹膜 。
粗触觉]
三叉丘系 三叉神经感觉核发出的纤维,越边至 对侧上行,组成三叉丘系。[头面部痛温觉、粗触觉] 外侧丘系 [听觉] 锥体束 分为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随意运动] 网状结构 概念 脑干的中央区域神经纤维交织成网,其间有 散在的神经元。 功能 参与睡眠—觉醒,参与控制自主运动,调节 内脏活动。
Ⅸ~Ⅻ
小脑中脚、小脑上脚
大脑脚、四叠体(上丘、下丘)
内部结构
由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构成 灰质 N核 脑神经核(内侧→外侧) a. 躯体运动核(8) 动眼N核(中脑)、三叉N核、
面N核(脑桥)、舌下N核(延髓)
b. 内脏运动核(4) 动眼N副核(中脑)、
迷走N背核(延髓)
c. 内脏感觉核(1) 孤束核 d. 躯体感觉核(5) 三叉N中脑核、三叉N脑桥核、
5. 纤维束 中枢神经
6. 神经 周围神经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
成束
索状
薄束
坐骨神经
脊髓
位置 形态
椎管内。上端:连延髓,下端:平L1下缘
神经系统查体ppt课件

痉挛性轻偏瘫步态:见于一侧锥体束损害。醉汉步态:见于小脑、前庭或深感觉传导径路损害。慌张步态:见于帕金森病。
感觉系统检查
一般感觉:根据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不同分为: 1)浅感觉(皮肤、粘膜的感觉):痛、温、触觉。 2) 深感觉(肌肉、肌腱、关节):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3)复合感觉(皮层感觉):实体觉、图形觉、二点辩别觉、定位觉。
腹壁反射(abdominal reflex) 由T7~12支配,经肋间神经传导。患者仰卧,双下肢略屈曲使腹肌松弛,用钝针或竹签沿肋弓下缘(T7~8)、脐孔水平(T9~10)和腹股沟上(T11~12)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两侧腹壁皮肤,反应为该侧腹肌收缩,脐孔向刺激部分偏移,分别为上、中、下腹壁反射。肥胖者和经产妇可引不出。
运动系统检查
1、肌肉形态和营养2、肌张力3、肌力4、共济运动 5、姿势与步态
肌张力
肌张力:指肌肉松弛状态的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遇到的阻力。肌张力增高: 折刀样强直:多见于椎体束损害。 铅管样或齿轮样强直:椎体外系损害。肌张力减低: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肌力
0级: 完全瘫痪。1级: 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 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 即肢体不能抬起。3级: 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极: 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5级: 正常肌力。
视神经
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客观体征。
三叉神经
角膜反射:三叉神经眼支→脑桥→面神经核眼轮匝肌。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皆消失,见于患侧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角膜反射完全消失:见于深昏迷病人。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合称眼球运动神经。眼球运动向内、向上级向下活动受限,以及上睑下垂、调节反射消失均提示动眼神经麻痹。眼球向下及向外运动减弱,提示滑车神经损害。向外转动障碍则为展神经受损。瞳孔反射异常可由动眼神经或视神经受损所致。对光反射:如受检侧视神经损害,则直接和间接光反射均迟钝或消失;如受检侧动眼神经损害,则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脑疝时病侧瞳孔逐渐散大,直接光反应消失,但对侧瞳孔仍可正常,患侧动眼神经受到压迫牵拉。如脑疝继续发展,则可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脑干内动眼神经核受压致功能失常。
十二对脑神经图文解析

十二对脑神经十二对脑神经一、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端脑:嗅神经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二、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7种: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三、脑神经及分布:1、嗅神经: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嗅神经 - 嗅球(端脑)。
嗅神经olfactory nerves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20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2、视神经: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
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
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3、动眼神经: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
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①促代谢型受体:11种 ②促离子型受体:海人藻酸受体5种,AMPA-R4种 , NMDA-R6种。
46
三、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反射的分类
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生
来就有、数量有限、比较固定和形式低级的反射。 包括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
30
递质和调质的分类
分类 家族成员
胆碱类 乙酰胆碱
胺类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 胺
氨基酸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γ-氨基丁酸 类
肽类
下丘脑调节肽、血管升压素、催产素、阿片肽、脑 -肠肽、血管紧张素II、心房钠尿肽等
嘌呤类 腺苷、ATP
气体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
脂类 花生四稀酸及其衍生物(前列腺素类)
糖尿病
6
2、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①生理完整性 ②绝缘性
③双向性 ④相对不疲劳性
7
(二)神经胶质细胞
1.在周围神经:
卫星细胞,又称被囊细胞 (Satellite cell;
Capsular cell)
施万细胞,又称神经膜细胞 (Schwann’s cell;Neurolemmal cell)
胞体
N元
树突
突起
轴突
4
神经元基本功能
接受刺激、传递信息 ①感受刺激 ②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③可将神经信息传给效应器
5
2、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
功能:传导兴奋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0.4~120m/s 影响因素: ①直径:正比; (有髓f)6×直径(m); ②有无髓鞘: 有髓Nf快(跳跃式传导); ③髓鞘厚度: 轴索/总直径=0.6时最佳 ④温度:一定范围内正比.
神经系统原始反射、深反射、浅反射及病理反射的评定及检查

(一)屈肌收缩反射(Flexor Withdrawal)
•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下肢伸展。 • 诱发刺激:刺激一侧足底。
(一)屈肌收缩反射(Flexor Withdrawal)
阴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维持伸展或对恼人的刺激快 速地退缩。 阳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而屈曲,足趾伸展, 踝关节背屈。不要与挠痒相混淆。 临床意义: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在这 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二)第一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 射(Symmetrical Tonic Neck 1)
阴性反应:四肢肌张力无变化。 阳性反应:上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展或伸 肌张力增高。 临床意义: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出生6 个月后阳性反应的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三)第二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临床意义: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但任 何时候出现的强制性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都是病理 性的,出生6个月后的阳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
(二)第一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Symmetrical Tonic Neck 1)
• 检测体位:病人取手足着地俯卧(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 者膝上。
• 诱发刺激:将头向腹侧屈曲。
临床意义: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6个月后 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四)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
(Tonic Labyrinthine Supine)
•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双上下肢伸展。 • 诱发刺激:维持仰卧位。 • 阴性反应:当上下肢被动屈曲时,伸肌张力无变化。 • 阳性反应:当上下肢被动屈曲时,伸肌张力增高。 • 临床意义:出生后4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月之后仍存
阴性反应:屈肌张力无变化,头、躯干、四肢伸 直。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对外界反应( - ),各种生理反射( - ), VS 不稳。
意识障碍—知觉改变
意识模糊 谵妄
觉醒水平降低的基础上 突出的精神运动性兴奋症状 注意力、定向力、知觉、智能、情感的极大紊乱 丰富幻觉、恐怖、妄想 自主神经(发热、血压、出汗) 见于:急性弥漫性脑损伤、中毒
特殊意识障碍
昏睡: 熟睡状态。强刺激可唤醒,醒后能作简单、
模糊的答话, 刺激停止后很快转入熟睡
昏迷:
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刺激不能唤醒。不能 与外界建立联系,随意运动丧失,反射减 弱或消失
昏迷
浅昏迷
强烈刺激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生理反射存在,生 命体征( VS )平稳。
中昏迷
对外界反应↓,生理反射↓, VS 不稳,可伴去脑强 直。
桡反射( C5 , C6 ) 阵挛(髌阵挛、踝阵
霍夫曼( C7-T1 )
挛)
罗索利莫( C7-TI )
病理反射
CNS 病变后锥体束失去对脑干和脊髓的抑 制作用出现的反射。
Babinski Babinski 等位征: Chaddock 、 Oppenheim 、
Gordon Hoffmann 、 Rossolimo
肢体轻瘫检查
共济运动
指鼻试验 跟膝胫试验 快复轮替动作 反跳试验 闭目难立征( Romberg)
姿势和步态:
痉挛性偏瘫步态 痉挛性截瘫步态 共济失调步态 慌张步态 跨阈步态 摇摆步态 醉酒步态 癔病步态
感觉系统检查
浅感觉:痛,温度,触觉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感觉(皮层感觉):
言语中枢:
言语运动中枢:中央前回下部 言语感觉中枢:颞上回后部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 阅读中枢:顶叶角回
失语—分类
神经病学第二章

第三节脑神经十二对脑神经Ⅰ嗅、Ⅱ视、Ⅲ动眼Ⅳ滑、Ⅴ叉、Ⅵ外展Ⅶ面、Ⅷ听、Ⅸ舌咽Ⅹ迷走、Ⅺ副、Ⅻ舌下单纯感觉:ⅠⅡⅧ单纯运动:ⅢⅣⅥⅪⅫ混合性神经:ⅤⅦⅨⅩ脑神经核位置中脑:ⅢⅣ桥脑:ⅤⅥⅦⅧ延髓:ⅨⅩⅪⅫ十二对脑神经: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单侧支配(对侧皮质脑干束)嗅神经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1.鼻腔病变:双侧嗅觉减退或缺失2.嗅神经、嗅球、嗅束:一侧或双侧嗅觉缺失。
见于颅底骨折、额叶底部病变3.嗅中枢:幻嗅视神经视神经病损表现视力障碍视野缺损视乳头异常定位诊断1、单眼全盲:一侧视神经病变(球后视神经炎)2.双颞侧偏盲:见于视交叉正中部病变(垂体腺瘤,颅咽管瘤)3. 对侧同向性偏盲:视束病变(颞叶肿瘤、丘脑肿瘤)4.象限盲:视辐射部分受损下部受损——两眼对侧视野同向上象限盲(颞叶后部肿瘤或血管病)上部受损——两眼对侧视野同向下象限盲(顶叶肿瘤或血管病)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不同部位的眼肌损害1. 周围性眼肌麻痹2. 核性眼肌麻痹3. 核间性眼肌麻痹4. 核上性眼肌麻痹1.周围性眼肌麻痹(1) 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外斜视复视眼球向上、下、内活动受限瞳孔散大光反射、调节反射消失(2) 滑车神经麻痹:上斜肌麻痹, 下楼复视(3) 外展神经麻痹:内斜视、复视、眼球不能外展2. 核性眼肌麻痹临床表现类似于周围性眼肌麻痹特点:1).双侧眼球运动障碍2).合并脑干内邻近结构损害3).分离性眼肌麻痹见于脑干病变3. 核间性眼肌麻痹---内侧纵束综合症(1)前核间性眼肌麻痹一侧内侧纵束上行纤维受损双眼向对侧注视时病侧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可外展(可伴眼震)辐辏反射正常(2)后核间性眼肌麻痹一侧内侧纵束下行纤维受损双眼向同侧注视时…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可以内收…辐辏反射正常(3)一个半综合症一侧脑桥被盖部病变双眼水平注视时✦患侧眼球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内收,可外展✦伴水平眼震4.核上性眼肌麻痹---中枢性眼肌麻痹(1)水平注视麻痹皮质侧视中枢(额下回后部)受损破坏性病变:双眼向病灶侧凝视刺激性病灶:双眼向病灶对侧偏视桥脑侧视中枢受损破坏性病变: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2)垂直注视麻痹---见于上丘病变上丘上半病变破坏性病变:双眼上视不能(Parinaud综合征)刺激性病灶:双眼发作性转向上方(动眼危象)上丘下半病变破坏性病变:双眼下视不能临床共同特点:双眼同时受累无复视反射性运动仍保留见于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瞳孔调节障碍正常瞳孔:普通光线下瞳孔正常直径3~4mm瞳孔调节: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颈上交感神经节交感纤维支配瞳孔散大肌异常瞳孔:瞳孔缩小:小于2mm ;瞳孔散大:大于5mm霍纳征(Horner sign) 见于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临床表现:↗一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睑板肌麻痹)↗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可伴同侧面部少汗三叉神经1.头面部的浅感觉2.下颌运动3.角膜反射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1.三叉神经周围性损害刺激性病变:三叉神经痛破坏性病变:面部感觉减退或消失;张口下颌向患侧偏斜2.三叉神经核性损害分离性感觉障碍洋葱皮样分布面神经面部表情肌运动角膜反射舌前2/3味觉腮腺、泪腺分泌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1.周围性损害2.中枢性损害前庭蜗神经舌咽迷走神经:软腭运动,吞咽动作,构音,咽反射,副神经,舌下神经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第六节运动系统运动:是指骨骼肌的活动。
神经系统病理反射(图片详解)

1 / 3 1.神经反射检查: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和脑膜刺激征2.浅反射有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和跖反射3.深反射有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和跟腱反射4.病理反射系指当锥体束受损时失去对脑干和脊髓的抑XXX 用而释放出的踝及趾背伸反射。
有巴彬斯基征(Babinski)、奥本海姆征(Oppenheim)、戈登征(Gordon) 、查多克征(Chaddock)、霍夫曼征((Hoffmann)及阵挛(Clonus):1.踝阵挛 2.髌阵挛一岁半内的婴儿锥体束尚未发育完善,可出现上述反射,不属于病理性。
但成人出现上述反射时则为病理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1.巴彬斯基征:传入神经为胫神经,中枢在骶髓1的后角细胞—腰髓4-5和骶髓1-2的前角细胞,传出神经为腓深神经。
巴彬斯基征是锥体束损害相当可靠的指征,多见于锥体束损伤,亦可见于深睡、深度麻醉、药物或酒精中毒、脊髓病变、脑卒中、癫痫发作后的Todd 氏麻痹时和低血糖休克等2.查多克征:与巴彬斯基征相同。
3.戈登征:与卡道克征相同。
4.奥本海姆:与高尔登征相同。
5.霍夫曼:上肢锥体束症(损伤或病变),常见于脑血管疾病等,也可见于颈椎病变。
如双侧霍夫曼氏征阳性,而无神经系统体征则无定位意义。
巴彬斯基征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伸直。
评估者手持被评估者踝部,用钝头竹签沿足底外侧划至小趾跟部足掌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缓慢背伸,其余四趾呈扇形展开。
奥本海姆征评估者以拇指和示指沿被评估者胫前自上而下加压移动,阳性表现同巴彬斯基征。
戈登征评估者用手挤压腓肠肌,阳性表现同巴彬斯基征。
查多克征评估者用竹签从外踝下方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阳性表现同巴彬斯基征。
霍夫曼征:评估者以左手持被评估者腕关节上方,右手中指与示指扶持被评估者中指,被评估者腕轻度过伸而其余各指自然弯曲,然后用拇指迅速弹刮中指指甲,由于中指深屈肌受牵拉而引起其余四指轻微掌屈,称霍夫曼征阳性。
最全神经系统解剖图

最全神经系统解剖图!导读: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均极为复杂,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和各种生理过程都不是各自孤立地进行,而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调节控制下,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密切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实现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同时,人体又是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神经系统能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进行迅速而完善的调整,使人体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可见,神经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导的调节作用,人类的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特别是大脑皮层不仅进化成为调节控制人体活动的最高中枢,而且进化成为能进行思维活动的器官。
因此,人类不但能适应环境,还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神经系统由中枢部分及其外周部分所组成。
中枢部分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以及各种神经节组成。
能协调体内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成为完整的一体,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脑部脑干脑室系统大脑供血动脉3D扫描CT成像磁共振成像&人脑模型对比人脑区域图神经分布图小脑皮质结构小脑脑岛基底核海马和穹窿各种剖面图12对颅神经各自对应的脑区形象记忆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几种常见致死性脑病的CT表现脑损伤不同部位脑病的瞳孔变化常见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品各种颅内出血几种类型脑出血的CT表现急性颅内高压所致脑疝的分型颅顶层次面神经——一巴掌就能记住神经病变时瞳孔对光的反射脑脊液循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损伤的鉴别头痛困扰,你属于哪一种脊柱外周部分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它们组成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分布于全身,把脑和脊髓与全身其他器官联系起来,使中枢神经系统既能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通过传入神经传输感觉信息),又能调节体内各种功能(通过传出神经传达调节指令),以保证人体的完整统一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18.神经反射-诊断学查体

脑膜刺激征 :脑膜受激惹的体征,见于:
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等
病况。
包括: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颈强直
方法
病人仰卧,检查者以手托
扶病人枕部作被动屈颈动
作,以测试颈肌抵抗力。
阳性反应:抵抗力增加。 颈椎病、骨折也可引起颈 强直,故应首先排除颈椎 过颈部肌肉局部病变。
由角膜外缘轻触病人的角膜。正常时,被
检者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
刺激一侧角膜→对侧出现眼睑闭合反应→ 间接角膜反射。
正常角膜反射
反射弧
三 叉 神 经 眼 支
脑 桥
面 神 经 核
眼 轮 匝 肌
眼 睑 闭 合
角膜反射弧
临床意义
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皆消失→见于患者三叉 神经病变(传入障碍) 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 神经瘫痪(传出障碍)
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伸 直,医生手持病人踝部, 用钝头竹签由后向前划足 底外側。
阳性反应:拇趾缓缓背伸, 其他四趾呈扇形展开。
Chaddock征
方法
竹签在外踝下方由后 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 为止。
阳性反应:同Babinski
征。
Oppenheim征
方法
拇指及示指沿病人胫 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 滑压。
阳性反应:同Babinski
征。
Go肠肌部位,以适度
的力量捏。
阳性反应:同Babinski 征。
Conda征
方法
将手置于足外侧两趾背面,然后向跖面按 压,数秒后突然松开。
病理反射

用钝针轻划或用针刺手掌大鱼际部皮肤,引起同侧下颌部颏肌收缩。正常人也可出现此反射,但双侧收缩对 称,反射性肌肉收缩幅度甚小,下颏肌收缩不持续,但正常人出现者与病理性的表现不同,病理性掌刻反射范围 比较广泛,不单纯限于大鱼际,而在手背、上肢、躯干、甚至刺激下肢也可出现。病理性掌颏反射肌肉收缩幅度 大,而且持续时间长。
(二)球麻痹(bulbar paralysis)多有双侧延髓神经运动功能丧失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唾液分泌增多, 由于咽下不良及唇麻痹而流涎。出现软腭、咽肌、喉肌和舌肌的周围性瘫痪。早期言语障碍,舌肌纤维颤动,伴 有舌肌萎缩,舌体逐渐变小,严重的出现舌肌瘫痪,颜面及口轮匝肌受累,因该肌的瘫痪,出现发音含混不清, 由于舌肌的萎缩而出现口唇变薄,闭唇无力,唇多皱摺,吹哨不能。软腭和咽肌的麻痹,而出现喉音、腭音障碍。 而后出现鼻音。因迷走神经的运动功能丧失,而出现发音困难,病情加重时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反呛,咽反射消 失和咀嚼无力。侵犯面神经核,则有双侧面部表情肌周围性瘫痪,颜面呆板无表情,而出现掌颏反射减低。随病 情加重出现呼吸节律失调。甚至出现潮氏呼吸与呼吸暂停等现象。晚期出现循环衰竭而死亡。
吸吮反射
临床表现
病因和机理
鉴别诊断
1.吸吮反射:传入神经为三叉神经第一支,中枢在前桥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状结构—面神经核,传出神经面 神经。此反射出现多见于额叶病变、假性球麻痹。
2.强握反射:多见于额叶病变:尤其见于运动的前区病变。一侧存在时意义较大,提示对侧额叶病变。两岁以 下的儿童有此反射为生理性的,无临床意义。强直性跖反射多见于病变对侧,偶见于同侧,此反射属原始反射。
(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peripneral paciacial paraysis)多有受凉及感染病史,病灶同侧全部颜面肌 肉瘫痪,口角下垂、船帆征阳性。抬眉受限,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不能充分闭合,在角膜下缘露出巩膜带,眼 球较健侧上移。健侧颈阔肌收缩,麻痹侧不收缩。因茎突舌肌和腭舌肌麻痹舌偏向健侧。偶见听觉过敏、麻痹侧 眼轮匝肌反射、口轮匝肌反射、恐下瞬目反射、视反射和掌颏反射低下。侧腱舌前2/3哇觉障碍,眼泪有时外溢, 乳儿发生面神经麻痹时吸吮受限,麻痹侧唾液分泌减少。
十二对脑神经附图

.十二对脑神经经神二对脑十-一、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端脑:嗅神经-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脑桥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延髓种:7二、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三、脑神经及分布:--:1、嗅神经olfactory。
端脑嗅球)- ()(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嗅神经- ()嗅神经..多条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20nerves ,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嗅丝(即嗅神经)--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视神经:-2视-视交叉-视束间脑。
-(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
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3、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动眼神经-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睫状肌和瞳孔扩约-睫状神经节短根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下斜肌。
动眼神经副核(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躯体运动oculomotor nerve 肌。
动眼神经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神经反射检查: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和脑膜刺激征
2.浅反射有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和跖反射
3.深反射有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和跟腱反射
4.病理反射系指当锥体束受损时失去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释放出的踝及趾背伸反射。
有巴彬斯基征(Babinski)、奥本海姆征(Oppenheim)、戈登征(Gordon) 、查多克征(Chaddock)、霍夫曼征((Hoffmann)及阵挛(Clonus):1.踝阵挛 2.髌阵挛
一岁半内的婴儿锥体束尚未发育完善,可出现上述反射,不属于病理性。
但成人出现上述反射时则为病理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巴彬斯基征:传入神经为胫神经,中枢在骶髓1的后角细胞—腰髓4-5和骶髓1-2的前角细胞,传出神经为腓深神经。
巴彬斯基征是锥体束损害相当可靠的指征,多见于锥体束损伤,亦可见于深睡、深度麻醉、药物或酒精中毒、脊髓病变、脑卒中、癫痫发作后的Todd 氏麻痹时和低血糖休克等
2.查多克征:与巴彬斯基征相同。
3.戈登征:与卡道克征相同。
4.奥本海姆:与高尔登征相同。
5.霍夫曼:上肢锥体束症(损伤或病变),常见于脑血管疾病等,也可见于颈椎病变。
如双侧霍夫曼氏征阳性,而无神经系统体征则无定位意义。
巴彬斯基征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伸直。
评估者手持被评估者踝部,用钝头竹签沿足底外侧划至小趾跟部足掌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缓慢背伸,其余四趾呈扇形展开。
奥本海姆征评估者以拇指和示指沿被评估者胫前自上而下加压移动,阳性表现同巴彬斯基征。
戈登征评估者用手挤压腓肠肌,阳性表现同巴彬斯基征。
以上几种体征临床意义相同,均为锥体束病变,其中巴彬斯基征意义最大,也最容易在锥体束损害时出现。
脑膜刺激征是脑膜病变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刺激脊神经根,使相应肌群发生痉挛,当牵扯这些肌肉时出现防御反应的现象。
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等。
巴彬斯基征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伸直。
评估者手持被评估者踝部,用钝头竹签沿
足底外侧划至小趾跟部足掌时转向内侧,
阳性反应为拇趾缓慢背伸,其余四趾呈扇形展开。
查多克征评估者用竹签从外踝下方
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阳性表现同
巴彬斯基征。
霍夫曼征:评估者以左手持被评估者腕关节上
方,右手中指与示指扶持被评估者中指,被评估者腕轻度过伸而其余各指自然弯曲,然后用拇指迅速弹刮中指指甲,由于中指深屈肌受牵拉而引起其余四指轻微掌屈,称霍夫曼征阳性。
此为上肢锥体束征,但一般多见于颈髓病变。
颈强直:被评估者仰卧,评估者以手扶托被评
估者枕部作屈颈动作。
阳性反应表现为颈部僵直,被动屈颈时阻力增强。
颈强直也可见于颈椎关节炎、肌肉损伤、颈椎骨折、脱位等。
布氏征被评估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评估者一手托被评估者枕部,一手置于被评估者胸前,然后使下颌接近前胸部,如颈部有抵抗及颈后疼痛感,同时两下肢髋关节反射性屈曲即为阳
性。
为小脑脑膜刺激征.
克氏征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
后使小腿伸直,正常可伸直达135°以
上,如遇抵抗,小于135°并觉疼时为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