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反射检查-全身体格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

合集下载

体格检查之神经系统浅反射检查.doc

体格检查之神经系统浅反射检查.doc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十二对颅神经检查、意识障碍检查、感觉功能检查、运动功能检查、神经反射检查及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等。

刺激皮肤或粘膜引起的反射称之为浅反射,例如咽反射、角膜反射、手掌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和足跖反射等。

1.角膜反射(Ⅴ、Ⅵ颅神经):以细棉条束轻触眼外侧角膜,正常可见双眼睑敏捷闭合,刺激时同侧闭眼为直接角膜反射,刺激时对侧闭眼为间接角膜反射。

如同侧直接角膜反射消失,对侧间接角膜反射存在,提示同侧面神经病变;一如双侧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则提示三叉神经病变;深昏迷角膜反射消失。

2.腹壁反射(上节段T7-8、中节段T9-10、下节段T11-12)。

患者仰卧屈曲双膝,以竹签或叩诊锤柄由外侧向内侧在腹壁上轻轻划过时,正常可见该处腹壁肌收缩。

按左右两侧和上、中、下三部分别检查。

一侧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变;某一部分腹壁反射消失反映相应脊髓节段的病变,昏迷、急腹症腹壁反射全部消失。

正常人亦可反应微弱,特别是腹肌松弛的经产妇。

3.提攀反射(L1-2) .以竹签或叩诊锤柄自下向上轻划大腿内侧上段的皮肤时,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

双侧反射消失提示腰椎1-2节段病变,一侧消失或减弱提示锥体束损害。

浅反射在反射弧任何部位损伤均可发生减弱或消失,浅反射中的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有两个反射通路,一是在脊髓内形成的反射弧;另一条通路是感觉冲动经脊髓、脑干,传达到大脑枕叶皮质,再发出纤维与大脑皮质运动区和运动前区发生联系,传出纤维经锥体束下行到前角,因此锥体束损害时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或减弱。

各项病理反射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各项病理反射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各项病理反射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1)划足底试验(巴彬斯基征,Babinski征):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手持被检查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为内侧,正常反应为呈跖屈曲,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是锥体束损害的指征,多见于锥体束损伤,亦可见于深睡、深度麻醉、药物或酒精中毒、脊髓病变、脑出血、脑肿瘤和低血糖休克等。

(2)压胫骨试验(奥本海姆征,Oppenheim征):检查者用拇指及食指沿被检查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

其反射和巴彬斯基征相同,其临床意义也相同。

(3)捏腓肠肌试验(戈登征,Gordon征):检查者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

其反射和巴彬斯基征相同,其临床意义也相同。

(4)霍夫曼征(Hoffmann征):检查者用左手托被检查者手腕关节上方,并轻度伸腕,右手食、中指夹住被检查者中指,以拇指甲急速刮弹被检查者中指指甲。

阳性反应为其余四指轻微屈曲,为上肢锥体束证,也可见于颈椎病变。

1)形体觉(实体觉)是指辨认物体的形态、结构、干湿、重量等复杂感觉的能力,是几种简单感觉的重合。

检查时可用不同的日用品,如香烟、钢笔置于患者手中,令其说出名称,也可用笔杆在患者皮肤上画圈,打叉等简单图形令患者辨认。

2)皮肤定位觉:检查者以手或笔杆轻触患者皮肤,令其指出被触部位。

人体各部位的定位觉各不相同,以面、手、足部最敏感。

3)两点辨别觉:用两足规或两根大头针分别以一足及两足轻刺皮肤,以测定患者是否能辨别出是一点刺激还是两点刺激,以及两点的最小距离。

人体各部位的两点辨别阂是不同的,指腹尖最敏感,为3~6mm,手掌15~20mm,手背30mm。

4神经恢复的征象神经功能恢复的征象有主观感觉的恢复和客观检查体征的恢复两种,感觉较运动功能先恢复,而感觉又依温度觉、痛觉和触觉的顺序先后恢复。

对于感觉恢复的判断需要反复的对比分析,对于运动恢复的判断则需要精细的检查和试验。

其间的大部分工作可由触诊完成,如能配合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等则更理想。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有哪些内容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有哪些内容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有哪些内容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颅神经、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反射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等几个方面。

一、一般检查包括:1、精神状态:检查病人有无感知障碍、记忆障碍、情感障碍和智能障碍。

2、意识障碍:有无嗜睡、昏睡、意识模糊、谵妄甚至昏迷。

二、语言、运用与认识能力的检查:1、语言的检查:利用听、说、读、写等方法,观察语言功能,看有无失语。

2、运用机能检查:检查有无运动性失用症、观念性失用症和观念运动性失用症。

3、视、触、听觉认识能力检查:检查病人有无视觉、触觉及听觉方面的异常。

三、颅神经检查:1、嗅神经检查:有无单侧或双侧嗅觉丧失。

2、视神经检查:包括视力、视野和眼底等检查。

3、眼球运动的检查:应注意眼裂、眼位、眼球运动及瞳孔等方面的内容。

4、三叉神经检查:应注意面部的感觉、运动以及角膜反射等方面的内容。

5、面神经检查:观察面部是否对称,包括前额皱纹、鼻唇沟和口角是否对称。

6、位听神经检查:检查病人有无耳聋,有无前庭神经损害如眩晕、恶心、呕吐及共济失调。

7、舌咽及迷走神经检查:检查病人声音有无嘶哑、饮水发呛、咽反射消失等。

8、副神经检查:利用转颈、耸肩等方法观察有无副神经支配的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瘫痪。

9、舌下神经检查:令患者伸舌,观察有无偏斜和舌肌萎缩。

四、运动系统检查:1、肌力检查:检查肌肉收缩力有无肌力减弱和瘫痪。

2、肌张力检查:有无肌张力增强或减低。

3、不自主运动检查:观察患者有无不自主运动,如震颤、抽搐、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征和痉挛性动作等。

4、共济运动检查:可令患者作指鼻试验、指指试验、跟膝胫试验等。

五、感觉系统检查:1、浅感觉:包括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2、深感觉:包括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

六、反射检查:1、浅反射:包括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

2、深反射: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反射等。

3、病理反射:包括霍夫曼征、巴彬斯基征查多和克氏等征。

神经系统专科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专科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专科体格检查一、一般检查神志是否清楚,查体是否配合,对答是否切题,言语是否流利,精神状态及粗测高级智能等。

二、脑神经1.I嗅神经如无主诉可不查,如需要可使用有挥发性但无刺激性的物质(如香水、咖啡、薄荷水)。

2.Ⅱ视神经视力和视野的粗测,眼底:正常视神经盘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颜色淡红、生理凹陷清晰、动脉色鲜红、静脉色暗红、动静脉管径比例 2:3。

3.Ⅲ动眼、Ⅳ滑车、Ⅵ展神经是否存在眼睑下垂、眼球运动是否受限、有无眼球震颤和复视;瞳孔大小、形态、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调节反射、辐辏反射。

4.Ⅴ三叉神经(1)感觉:分别检查三叉神经三支分布区域的感觉,比较双侧、中心及外周。

(2)运动:嘱患者用力咀嚼,触诊颞肌和咬肌,张口看下颌是否偏斜。

(3)角膜反射:向一侧注视,棉絮由侧方轻触注视方向对侧的角膜,引起双侧瞬目动作。

(4)下颌反射:微张口,拇指置于患者下颏正中,叩诊锤叩击手指。

5.Ⅶ面神经(1)运动功能:观察双侧额纹、鼻唇沟、口角是否对称;嘱患者做闭目、皱眉、示齿和鼓腮动作。

(2)味觉:舌前 2/3味觉。

6.Ⅷ前庭蜗神经(1)耳蜗神经1)Rinne试验:振动的音叉放在乳突上(骨导)至听不到声音后音叉移动至同侧外耳道旁(气导),正常情况下气导>骨导。

2)Weber试验:振动的音叉放在前额或颅顶正中。

检查结果分析见表-1表-1 Rinne试验及Weber试验(2)前庭神经:观察有无眼球震颤和平衡障碍等。

7.Ⅸ舌咽和Ⅹ迷走神经注意患者的发音,询问有无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观察悬雍垂是否居中、双侧软腭抬举是否对称;咽反射:嘱患者张口发“啊”,压舌板轻触两侧咽后壁黏膜。

8.Ⅺ副神经观察有无斜颈或塌肩,评估转头和耸肩的力量。

9.Ⅻ舌下神经观察舌在口内有无舌肌纤颤,伸舌是否居中,有无舌肌萎缩。

三、运动系统检查1.肌容积观察有无肌肉萎缩或假性肥大。

2.肌张力检查肌肉在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

3.肌力0级:肌肉无收缩活动。

神经反射的分类及内容

神经反射的分类及内容

神经反射的分类及内容
神经反射包括以下几点:
一、浅反射,常见的有角膜反射,还有眼球的结节反射等等,浅反射还有腹壁反射、提睾反射,都是比较表浅的反射。

二、比较深的反射就是叫二头肌的反射,可以敲击二头肌就是肌腱,二头肌腱是肘关节部位出现手屈曲的症状,是二头肌反射。

三、三头肌反射,可以敲击三头肌的附着处的肘关节的背部,出现手伸直的症状,表现为三头肌的反射。

四、膝跳反射,膝跳反射一般主要是敲击膝关节膝盖下方的膝经,出现膝关节伸直的症状,叫膝跳反射。

五、病理反射,可以划脚底进行检查。

神经反射包括浅反射和深反射。

浅反射检查内容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睾丸反射、足底反射和肛门反射,深度反射检查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二头骨反射、桡动脉筋膜反射、膝关节反射、跟腱反射和阵挛。

在浅表反射中,三叉神经病变中可见直接和间接角膜反射消失,而面瘫中可见直接反射消失和间接反射存在,腹壁反射、附睾反射、足底反射和肛门反射的双侧消失可见于相应脊髓节段的损伤,单侧消失可见于锥体束的损伤。

肱二头肌反射、肱二头骨反射、桡膜反射、膝反射和跟腱反射的反射中心分别位于颈髓、腰髓和骶髓的阶段。

如果反射消失或减弱,则意味着相应的脊髓节段已受损,阳性的踝阵挛和髌骨阵挛代表肌腱反射亢进。

神经反射体检如有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

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

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
神经反射是身体对刺激做出的自动反应,检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 肌肉反射检查:医生会使用一种称为反射锤的工具,轻敲身体的特定部位(例如膝盖或腕关节),观察相关肌肉的反应。

这种方法被称为Tibial神经反射或是Brachial神经反射。

2. 光反射检查:医生会使用一个小而明亮的灯光照射眼睛,观察瞳孔的收缩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光对视觉神经的刺激反应。

3. 耳蜗反射检查:医生会使用一种称为音调测听仪的设备向耳朵中送出一系列声音刺激,然后观察耳蜗肌肉的反应。

这种方法可以评估听觉神经和听觉通路的正常功能。

4. 触觉反射检查:医生会用棉签或尖锐的物体轻刺激皮肤,观察受试者是否出现皮肤冷却、肌肉收缩或痛觉反应等。

这些方法通常由专业医生或医疗人员执行,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状况,从而帮助确诊和治疗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

神经系统原始反射、深反射、浅反射及病理反射的评定及检查

神经系统原始反射、深反射、浅反射及病理反射的评定及检查
7
(一)屈肌收缩反射(Flexor Withdrawal)
•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下肢伸展。 • 诱发刺激:刺激一侧足底。
(一)屈肌收缩反射(Flexor Withdrawal)
阴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维持伸展或对恼人的刺激快 速地退缩。 阳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而屈曲,足趾伸展, 踝关节背屈。不要与挠痒相混淆。 临床意义: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在这 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二)第一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 射(Symmetrical Tonic Neck 1)
阴性反应:四肢肌张力无变化。 阳性反应:上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展或伸 肌张力增高。 临床意义: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出生6 个月后阳性反应的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三)第二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临床意义: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但任 何时候出现的强制性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都是病理 性的,出生6个月后的阳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
(二)第一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Symmetrical Tonic Neck 1)
• 检测体位:病人取手足着地俯卧(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 者膝上。
• 诱发刺激:将头向腹侧屈曲。
临床意义: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6个月后 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四)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
(Tonic Labyrinthine Supine)
•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双上下肢伸展。 • 诱发刺激:维持仰卧位。 • 阴性反应:当上下肢被动屈曲时,伸肌张力无变化。 • 阳性反应:当上下肢被动屈曲时,伸肌张力增高。 • 临床意义:出生后4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月之后仍存
阴性反应:屈肌张力无变化,头、躯干、四肢伸 直。

神经反射检查

神经反射检查

深反射亢进:

(三)病理反射
是指锥体束损害时,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 制功能而呈现出踝和拇趾背伸的现象。 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锥体束未发育完善, 可出现此类反射,且多为两侧。 1.霍夫曼(Hoffmann)征:
2.巴宾斯基(Babinski)征: 3.奥本海姆(Oppenheim)征: 4.戈登(Gordon)征: 5.查多克(Chaddock)征:

提睾反射:
双侧反射消失,为腰髓1~2节病损 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 局部病变,如腹股沟疝、阴囊水肿等,也会 影响提睾反射。

(二)深反射
是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射。又称腱反射。 1.肱二头肌反射: 正常反应为肱二头肌收缩、 前臂屈曲。 该反射的传入、传出神经 皆为肌皮神经, 中枢:颈髓5~6节。
神经反射检查
概述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它是对刺激 的非自主性反应。 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形成的。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效应器五部分。并受高级中枢控制。 反射弧的任何部分及高一级中枢病变,均可导 致反射异常,表现反射亢进、减弱或消失。
(一)浅反射
刺激皮肤、粘膜引起的反应称为浅反射。 1.角膜反射:直接反射、间接反射 传导路:角膜→三叉神经→桥脑→面神经→眼 轮匝肌 意义: 被检侧三叉神经病变→直接、间接反射皆消失。 被检侧面神经病变→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 存在。 深昏迷病人角膜反射消失。
2.腹壁反射 传入、传出神经皆为肋间 神经。反射中枢: 胸7~8节 胸9~10节 3.提睾反射: 传入、传出神经皆为 胸11~12节 生殖股神经,中枢为 腰髓1~2节
意义:
腹壁反射:
上、中、下部反射消失,分别见于上述不同 平面的胸髓病损。 双侧上中下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 腹膜炎 一侧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 肥胖、老年、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 会出现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

神经反射检查的内容

神经反射检查的内容

神经反射检查的内容神经反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技术,用于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通过刺激特定的神经区域或肌肉,观察和记录其产生的反射动作和反应时间,可以了解患者的神经传导是否正常,从而诊断和监测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神经反射检查的内容。

一、神经反射检查的目的神经反射检查旨在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包括神经传导的速度和程度。

通过检查患者的反射动作和反应时间,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神经损伤或疾病。

这是一种简单、快速且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二、常用的神经反射检查方法1. 肌腱反射检查:通过敲击相应的肌腱,观察和记录肌肉的反射动作。

常见的肌腱反射包括膝反射、跟腱反射等。

2. 皮肤反射检查:通过刺激皮肤感受器,观察和记录皮肤的反射动作。

常见的皮肤反射包括嗜酸性细胞反射和嗜碱性细胞反射。

3.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通过刺激特定的神经区域,观察和记录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常见的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包括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和尺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等。

三、神经反射检查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确保患者舒适放松,仪器设备正常运行。

2. 刺激部位的选择:根据需要检查的神经区域选择相应的刺激部位,如肌腱或皮肤。

3. 刺激方式的选择:根据需要检查的神经区域选择相应的刺激方式,如敲击或刺激。

4. 观察和记录:在刺激后,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反射动作和反应时间,如肌肉的收缩程度和时间。

5.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结果,分析患者的神经传导是否正常,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损伤或疾病。

四、神经反射检查的临床意义神经反射检查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如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

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反射动作和反应时间,可以判断神经传导是否正常,从而指导治疗和康复。

五、注意事项和风险提示在进行神经反射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患者安全:在进行检查时,需要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深反射、浅反射、病理性反射如何查体?一文读懂

深反射、浅反射、病理性反射如何查体?一文读懂

深反射、浅反射、病理性反射如何查体?一文读懂收藏这篇文章,以后再也不怕神经系统反射查体。

作为一名神经科的医生,神经系统的常规体格检查非常重要,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神经反射系统如何检查。

反射检查比较客观,不容易受到意识活动的影响,但检查时患者应保持安静和松弛状态,检查时还要注意患者反射的改变程度和两侧是否对称。

根据反射的改变可分为亢进、活跃(或增加)、正常、减弱和消失。

反射检查又包括深反射、浅反射和病理反射,我们逐一来讲解。

1深反射深反射为肌腱和关节反射,不经过高级神经中枢。

反射弧任何部位的中断可产生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临床上,深反射主要检查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踝反射、阵挛、霍夫曼征(Hoffmann征)和Rossolimo征。

▎肱二头肌反射由C5-6支配,经肌皮神经传导。

检查方法:患者坐位或卧位,肘部屈曲或成直角,医生左拇指(坐位)或左中指(卧位)置于患者肘部肱二头肌肌腱上,用右手手持叩诊锤叩击左拇和中指。

反射为肱二头肌收缩,引起屈肘。

▎肱三头肌反射这个反射由C6-7支配,经桡神经传导。

检查方法:患者坐位或卧位,上臂外展,医生托持其上臂,用叩诊锤叩击鹰嘴上方肱三头肌肌腱。

反射为肱三头收缩,引起前臂伸展。

▎桡骨膜反射桡骨膜反射由C5-8支配,经桡神经传导。

检查方法:患者坐位或卧位,前臂半屈半旋前位,检查时即击桡骨下端。

反射为肱桡肌收缩,引起肘部屈曲、前臂旋前。

▎膝反射由L2-4支配,经股神经传导。

患者取坐位时膝关节屈曲90 度,小腿自然下垂,与大腿呈直角;仰卧位时检查者用左手从双膝后托起关节呈120度屈曲。

右手用叩诊锤叩击髌骨下股四头肌肌腱,反射为小腿伸展。

▎踝反射由S1-2支配,经胫神经传导。

患者取仰卧位,屈膝约90,呈外展位,医生用左手使足背屈成直角,叩击跟腱,反射为足趾屈;或俯卧位,屈膝90度,医生用左手按足跖,再敲击跟腱;或患者跪于床边,足悬于床外,叩击跟腱。

神经反射检查-全身体格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

神经反射检查-全身体格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

神经反射检查-全身体格检查1。

浅反射刺激皮肤或黏膜引起的反应.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等.腹壁反射:检查时嘱病人仰卧,两下肢稍屈以使腹壁放松,然后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轻划腹壁皮肤。

正常在受刺激的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

上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7~8节病损,中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9~10节病损,下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11~12节病损。

双侧上、中、下三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或急腹症患者.肥胖者、老年人及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2.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

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多系器质性病变,如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脑或脊髓的急性损伤;骨关节病和肌营养不良。

(1)肱二头肌反射(c5—6):被检查者屈肘,前臂稍内旋。

检查者左手托起被检查者肘部,以左手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检查者拇指。

观察肱二头肌收缩引起前臂屈曲动作.(2)肱三头肌反射(triceps)(颈6—7-8)copyright zhikaoy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的肘部,嘱病人肘部屈曲,然后以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直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前臂稍伸展.(3)桡反射(radial periosteal)(颈5-6)医师以左手轻托患者的前臂于半旋前位,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然后以叩诊锤轻叩桡骨茎突,便发生前臂屈曲和旋后的运动。

有时检查者可以左手握住患者两手各指,两前臂屈曲120度,然后叩击两侧的桡骨茎突。

(4)跟腱反射(s1—2):被检查者仰卧,下肢屈曲,大腿稍外展外旋,检查者用左手握住足趾使踝部稍背屈,叩击跟腱。

观察腓肠肌收缩引起的足背屈。

(5)膝反射(l2-4):膝关节自然弯曲,用叩诊锤叩击髌骨和胫骨粗隆之间的股四头肌腱附着点。

观察股四头肌收缩引起膝关节背伸。

深反射亢进常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之表现。

异常亢进的腱反射常同时合并持久性的阵挛.即用一持续力量使被检查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则该深反射涉及的肌肉就会发生节律性收缩,常见有:霍夫曼征(hoffmann's sign)医师左手持病人腕关节上方,右手以中指及示指夹持病人中指,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然后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由于中指深屈肌受到牵引而引起拇指及其余三指的轻微掌屈反应,称为hoffmann征阳性。

神经检查反射

神经检查反射

(一)髌阵挛:
病人仰卧,下肢伸直, 医生用拇指与食指按握髌骨上缘, 用力迅速向下推动髌骨 并维持一定推力, 如出现股四头肌节律性 收缩,髌骨呈上下持续性 运动即为阳性。
(二)髁阵挛 :
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处屈曲位, 医生一手托下肢 部, 另一手握其足 快速推 足背曲并保持一定推 力,踝关节出现节律 性屈伸运动即为阳性。


检查生理反射时应左右对比观察, 对称性的反射增强或减弱,未必都是神经系
统损害的表现; 不对称性增强或减弱,对神经系统病变的诊 断更有意义。
病理反射
巴彬斯基征
方法:同跖反射。 如出现 踇趾背屈,其 余四趾呈扇形外展即为 阳性。无反应为中性, 如一侧阴性另一侧中性 仍有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二、深反射:系刺激肌腱、骨膜和关节通过本体
感受器而引起的反射 1、肱二头肌 腱 反 射
病人前臂半屈曲内旋 位,医生左手托其前部, 左拇指置于其二头肌腱上, 左上臂托其手背。右手持 叩诊锤轻叩左拇指。 正常反应:肱二头肌收缩, 肘臂屈曲。
2、肱三头肌 腱 反 射
病人前臂半屈曲内旋位。医 生用左手托住其前臂,轻叩 其鹰嘴上方肱三头肌腱。 正常反应:肱三头肌收缩, 前臂伸展 。
(三)提睾反射
(四)跖反射
病人下肢伸直放松,医 生一手握住病人踝部,一手 持一头部较尖的木柄或棉签 柄,自足底跟部沿 外缘向前 划去直达 趾附近,正常反应 为足趾呈并拢 跖屈状。
(五)肛门反射
浅反射临床意义:脊髓反射弧及锥体束
损害时腹壁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急腹症、 妊娠后期、膀胱过度胀满、肥胖及腹壁松弛 者也可减弱或消失。此检查有神经损害定位 诊断意义。
(三)克尼格(Kernig )征:病人取仰卧位,一侧下肢 屈髋屈膝均呈直角,医生以一手按握膝关节上方, 另一手托住足跟部并向上抬举使膝关节被动伸展 。 正常人大腿与小腿可成角大于135°。 如伸展小腿与大腿夹角小于135°, 或大腿后屈肌紧张 有明显抵抗并伴有痛 即为阳性。

反射功能的检查及其意义

反射功能的检查及其意义

反射功能的检查及其意义神经反射是由反射弧的形成而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等,反射弧中任何一环节有病变都可影响反射。

神经反射检查有助于判断神经系统损害的部位和性质。

检查时应使患者体位适当,肌肉放松,避免紧张。

检查者触及部位与叩击位置要准确,用力均匀柔和并注意两侧对比。

一侧反射增强或减弱、消失,是神经系统损害的重要体征;若两侧反射为对称性的减弱或增强,其诊断意义不大。

(一)生理反射1.深反射刺激肌腱、骨膜和关节内的本体感受器所引起的反射。

一般常用下列方法表示反射程度:消失(-)、减退(+)、正常(++)、增强(+++)、亢进甚至出现阵挛(++++)。

2.浅反射刺激皮肤所引起的反射。

一般记录方法:消失(-)、迟钝(+)、活跃(++)、亢进(+++)。

(二)病理反射病理反射是中枢神经损害时才出现的异常反射,正常人不能引出。

主要有以下几种。

1.霍夫曼(Hoffmann)征医生以左手托住患者一手,用右手示、中指夹住患者之中指,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并用拇指轻弹中指指甲,若引起患者其余手指屈曲动作,为阳性征。

2.巴宾斯基(Babinski)征用钝器轻划患者足底外侧,自足跟向足趾方向,引出趾背伸、其余四趾呈扇形分开,为阳性征。

3.奥本海姆(Oppenbeim)征又称压擦胫试验。

以拇指用力沿胫骨前嵴内外侧面从上向下压擦,阳性时趾背伸。

4.戈登(Gordon)征又称捏腓肠肌试验。

用力捏压腓肠肌,阳性时趾背伸。

5.踝阵挛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一手托住腘窝,一手握足,用力使其距小腿关节面突然背屈,然后放松,可以产生距小腿关节连续交替的伸屈运动,即为阳性反应。

6.髌阵挛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以一手的拇、示两指抵住髌骨上级,用力向下快速推动髌骨,然后放松,引起髌骨连续交替的上下移动,即为阳性反应。

(三)反射检查的临床意义1.深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反射弧的抑制或中断。

反射弧未中断时,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因中枢的抑制释放而反射增强,亦可因超限抑制反射消失。

神经反射检查

神经反射检查

神经反射检查一、浅反射(是刺激皮肤、黏膜、角膜引起的反射)1、角膜反射嘱患者睁眼向内侧注视,以捻成细束的棉絮从患者视野外接近并轻触外侧角膜,避免触及睫毛,正常反应为被刺激侧迅速闭眼和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前者成为直接角膜反射,后者成为间接角膜反射。

直接和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见于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

2、腹壁反射检查时,患者平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后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胸髓7-8节)、脐平(胸髓9-10节)及腹股沟上(胸髓11-12节)的方向,由外向内轻划两侧皮肤,分别称为上、中、下腹壁反射。

正常反应是上、中或下部局部腹肌收缩。

反射消失分别见于上述不同平面的胸髓病损,双侧上、中、下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一侧上、中、下腹壁反射均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肥胖、老年及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应予以注意。

3、提睾反射竹签由下而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上提。

双侧反射消失为腰髓1-2节病损。

一侧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局部病变如腹股沟疝、阴囊水肿也可影响提睾反射。

4、跖反射神经反射检查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手持患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足跟向前至近小指跖关节转向拇趾侧,正常反应为足跖屈曲(即Babinski征阴性)。

反射消失为骶髓1-2节病损。

5、肛门反射用大头针轻划肛门周围皮肤,可引起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反射障碍为骶髓4-5节或肛尾神经病损。

二、深反射反射强度分级::反射消失1+:肌肉收缩存在,但五相应关节活动,为反射减弱2+:肌肉收缩并招致关节举动,为一般反射3+:反射增强,可为正常或病理状况4+:反射亢进并伴有阵挛,为病理状况1、肱二头肌反射患者前臂屈曲,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患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击左拇指,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

康复科医生必读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康复科医生必读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康复科医生必读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本研究院常年招生,针刀临床、解剖培训,每月两期,全国巡回办班,老学员凭结业证免费复训。

【康复须知】康复科医生必读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全面、系统、重点突出;从头到脚;对称部位比较;检查工具叩诊锤、棉签、大头针、音叉、双规仪、电筒、压舌板、眼底镜、近视力表、试管。

一般检查一、意识状态(1)嗜睡:睡眠状态,轻微刺激可唤醒。

(2)昏睡:熟睡状态,较强刺激可唤醒简单答题。

(3)昏迷:不能唤醒。

1)浅昏迷:对疼痛刺激有反应,生理反射存在,生命体征多无改变。

2)中昏迷:重刺激可有反射,生理反射减弱,生命体征轻度改变。

3)深昏迷:对各种刺激无反应,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消失,生命体征改变。

二、精神状态✦理解力✦计算力:100-7。

✦定向力:时间、空间定向。

✦判断力✦注意力三、脑膜刺激征1、屈颈试验:仰卧,一手扶其后头部向上,注意颈部有无抵抗,需排除颈椎病。

2、克匿格征(Kerning)征:是脑膜刺激征中的一种,其阳性为脑膜及神经根受激惹的表现,可见于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根炎、椎间盘突出以及椎管内药物注射等。

3、布鲁津斯基征(Brudzinski):凡蛛网膜下腔感染(脑膜炎、脑炎等);出血等均可出现阳性,但深昏迷时可阴性。

1)颈征:患者仰卧位,屈颈时引起双侧髋、膝部屈曲;2)下肢征:患者仰卧位,一侧下肢膝关节屈曲位,检查者使该侧下肢向腹部屈曲,对侧下肢亦发生屈曲。

脑神经检查1、嗅神经①先询问患者有无主观感觉障碍。

②嘱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手按压患者一侧鼻孔,用如香皂、香烟等置于另一侧鼻孔,嘱患者说出嗅到的气味。

2、视神经(1)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

(2)视野:手试对比检查法粗略测定视野,必要时作视野计测定。

【正常范围】鼻侧65° 上方56°颞侧91° 下方74°(3)眼底检查:眼底镜。

眼底注意点:视神经乳头的形状、大小、边缘、颜色、血管和有无出血点等。

(完整版)神经反射的检查

(完整版)神经反射的检查

indirect reflex extinctation:
ipsilateral trigeminal and
facial nerve damage
2021/7/26
10
腹壁反射(Abdominal reflex,AR) :
上腹壁反射:胸7-8; 中腹壁反射:胸9-10;
下腹壁反射:胸11-12。
29
髌阵挛(Patella clonus)股四头肌节律性收缩
2021/7/26
30
2021/7/26
踝阵挛(ankle clonus):腓肠肌 与比目鱼肌节律性 收缩。
31
Irritation of the menings and
脑膜刺激征:
spinal root caused by inflammation , hemorroge etc
7
角膜反射Corneal reflex
2021/7/26
8
角膜反射: 感受器:角膜 传入神经:三叉神经 中枢:桥脑 传出神经:面神经 效应器:眼轮匝肌
Corneal reflex: • Sensor:corneal • Afferent nerve:Trigeminal nerve • Nerve centre:pons • Efferent nerve :Facial nerve • Effector: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Significance: Pyramidal tract injuried
24
Oppenheim sign
2021/7/26
25
Gordon sign
2021/7/26
26
2021/7/26
27

神经反射检查

神经反射检查
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受激惹的体征。 1.颈强直 病人仰卧,检查者以一手托病人枕部, 另一只手置于胸前作屈颈动作。如这一被动屈颈检查时 感觉到抵抗力增强,即为颈部阻力增高或颈强直。 2.Kernig征 病人仰卧,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 成直角,检查者将病人小腿抬高伸膝。正常人膝关节可 伸达135°以上。如伸膝受阻且伴疼痛与屈肌痉挛,则为 阳性。
肱二头肌反射检查
(二)深反射
2.肱三头肌反射 反射中枢为颈髓6~7节。
பைடு நூலகம்
肱三头肌反射检查
(二)深反射
3.桡骨膜反射 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桡骨膜反射检查
(二)深反射
4.膝反射 反射中枢在腰髓2~4节。
膝反射检查
(二)深反射
5.跟腱反射 反射中枢为骶髓1~2节。
跟腱反射检查
(二)深反射
6.阵挛 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 踝阵挛:反映腱反射极度亢进。 ➢ 髌阵挛:意义同上。
神经反射检查
(一)浅反射
1.角膜反射 2.腹壁反射 分为上、中、下腹壁反射。双侧上、中、下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 腹膜炎病人。一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均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 3.提睾反射 双侧反射消失为腰髓1~2节病损。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 4.跖反射 正常反应为足跖屈曲(即Babinski征阴性)。反射消失为骶髓1~2节病损。 5.肛门反射 反射障碍为骶髓4~5节或肛尾神经病损。
踝阵挛检查 髌阵挛检查
(三)病理反射
病理反射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 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1.Babinski征 取位与检查跖反射一样,用 竹签沿病人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近跟部 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 趾背伸,余趾呈扇形 展开。

神经反射检查

神经反射检查

第八章神经反射检查按刺激部位的不同分为浅反射或深反射。

一、浅反射:刺激皮肤或粘膜引起的反射(一)检查方法娠后期、膀胱过度胀满、肥胖及腹壁松弛者也可减弱或消失。

此检查有神经损害定位诊断意义。

二、深反射系刺激肌腱、骨膜和关节通过本体感受器而引起的反射。

(一)检查方法:1.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脊髓反射孤任何部位的损伤,如周围神经炎、脊髓前角细胞病变(灰白质炎),脑或脊髓急性病变出现脑或脊髓休克时(急性损伤)。

此外骨、关节、肌肉病变也可引起的反射减弱或消失。

2.反射亢进:见于上神经元损害,椎体束病变(如脑溢血、脑栓塞及脑瘤等)。

脊髓反射孤失去高级神经元制约而呈现释放现象。

此外神经系统兴奋性普遍增高时,如神经官能症、甲状腺机能亢进、受塞等,也可出现双侧对称性反射亢进三、病理反射(一)巴彬斯基(Babinshi)征:为下肢的的锥体束征。

病人仰卧,下肢伸直放松,医生一手握住病人踝部,一手持一头部较尖的木柄或棉签柄,自足底跟部沿外缘向前划去直达趾附近,正常为足趾呈屈(为阴性),如出现趾背屈其余四趾呈扇形外展即为阳性。

无反应为中性,如一侧阴性另一侧中性仍有临床意义。

(二)霍夫曼(Hoffmann)征:为上肢的锥体束征。

医生用左手托住病人一侧的腕部,并使腕关节略背屈,各手指轻度屈曲,医生以右手食、中两指夹住病人中指,以拇指迅速向下弹刮病人中指甲,正常时无反应,如出现病人拇指内收其余各指也呈屈曲动作即为阳性。

在部分正常人可出现双侧对称性阳性,并无诊断意义。

四、阵挛(一)髌阵挛(patella clonus):病人仰卧下肢伸直,医生用拇指与食指按握髌骨上缘,用力迅速向下推动髌骨并维持一定推力,如出现股四头肌节律性收缩,髌骨呈上下持续性运动即为阳性。

(二)髁阵挛(ankle clonus):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处屈曲位,医生一手托下肢部,另一手握其足快速推足背曲并保持一定推力,踝关节出现节律性屈伸运动即为阳性。

五、脑膜刺激征(一)颈强直(二)克尼格(Kernig )征:病人取仰卧位,一侧下肢屈髋屈膝均呈直角,医生以一手按握膝关节上方另一手托住足跟部并向上抬举使膝关节被动伸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反射检查-全身体格检查
1.浅反射刺激皮肤或黏膜引起的反应。

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等。

腹壁反射:检查时嘱病人仰卧,两下肢稍屈以使腹壁放松,然后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轻划腹壁皮肤。

正常在受刺激的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

上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7~8节病损,中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9~10节病损,下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11~12节病损。

双侧上、中、下三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或急腹症患者。

肥胖者、老年人及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2.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

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

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多系器质性病变,如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脑或脊髓的急性损伤;骨关节病和肌营养不良。

(1)肱二头肌反射(c5-6):被检查者屈肘,前臂稍内旋。

检查者左手托起被检查者肘部,
以左手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检查者拇指。

观察肱二头肌收缩引起前臂屈曲动作。

(2)肱三头肌反射(triceps)(颈6-7-8)
copyright zhikaoy
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的肘部,嘱病人肘部屈曲,然后以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直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前臂稍伸展。

(3)桡反射(radial periosteal)(颈5-6)
医师以左手轻托患者的前臂于半旋前位,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然后以叩诊锤轻叩桡骨茎突,便发生前臂屈曲和旋后的运动。

有时检查者可以左手握住患者两手各指,两前臂屈曲120度,然后叩击两侧的桡骨茎突。

(4)跟腱反射(s1-2):被检查者仰卧,下肢屈曲,大腿稍外展外旋,检查者用左手握住足趾使踝部稍背屈,叩击跟腱。

观察腓肠肌收缩引起的足背屈。

(5)膝反射(l2-4):膝关节自然弯曲,用叩诊锤叩击髌骨和胫骨粗隆之间的股四头肌腱附着点。

观察股四头肌收缩引起膝关节背伸。

深反射亢进常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之表现。

异常亢进的腱反射常同时合并持久性的阵挛。

即用一持续力量使被检查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则该深反射涉及的肌肉就会发生节律性收缩,常见有:
霍夫曼征(hoffmann's sign)
医师左手持病人腕关节上方,右手以中指及示指夹持病人中指,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然后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由于中指深屈肌受到牵引而引起拇指及其余三指的轻微掌屈反应,称为hoffmann征阳性。

此征为上肢锥体束征,一般较多见于颈髓病变。

zhikaoy带com
3.病理反射也称锥体束征,见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因为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也可呈阳性。

最常用的检查是babinski征。

检查时用较钝物沿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划至小趾跟部转向内侧趾。

如趾背伸而其余四趾向背部扇形张开为阳性。

阳性见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如脑血管意外、脊髓横断性损伤等。

常常伴有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其他表现,如肌力减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硬瘫)等,不同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如脊髓灰质炎)的肌力减弱、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软瘫)的表现。

oppenheim's sign
医师用拇指及示指沿病人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巴宾斯基征。

以上2种测试,方法虽然不同,但阳性结果都表现一致,临床意义相同,提示锥体束疾患。

chaddock's sign
用竹签在外踝下方足背外缘,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阳性表现同babinski's sign。

gorda's sign
检查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阳性表现同babinski's sig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