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勇2010经济社会学笔记
经济社会学笔记
![经济社会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3cd699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5.png)
经济社会学笔记
经济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和社会现象的学科,它探讨了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和决策。
以下是关于经济社会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
1. 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包括家庭、朋友、同事、社区等。
经济社会学研究社会网络如何影响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如何影响社会网络。
2. 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团体在特定社会结构中所拥有的资源和关系,这些资源和关系可以为个体或团体带来利益。
经济社会学研究社会资本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和贫困问题。
3. 社会阶层: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中不同地位的人群,包括富裕阶层、中产阶级和贫困阶层。
经济社会学研究社会阶层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和个人行为。
4. 制度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是经济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和个人行为。
制度经济学关注产权、市场和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5. 文化经济学:文化经济学是另一个经济社会学的分支,它研究文化因素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和个人行为。
文化经济学关注文化传统、价值观、教育、宗教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6. 全球化:全球化是经济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话题,它研究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全球化对经济发展、就业、贫困问题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社会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它涵盖了许多不同的主题和理论。
学习经济社会学有助于深入理解经济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并更好地制定有效的政策和策略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软床2010年高考《经济生活》常用知识点最后整理
![软床2010年高考《经济生活》常用知识点最后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33a30ed0975f46527d3e1b4.png)
2010年高考《经济生活》年高考《经济生活》常用知识点最后整理常用知识点最后整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软床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
2、通货膨胀第二课多变的价格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扩展开)4、供求影响价格5、价格变动对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扩展开)6、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扩展开)第三课多彩的消费78、影响消费的因素:居民收入、物价水平9、树立正确消费观(扩展开)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1、大力发展生产力1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3、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14、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扩展开)15、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六课投资的选择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16、财政的作用(扩展开)第九课征税和纳税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7、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18、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诚信缺失会直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19、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扩展开)21、市场调节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扩展开)22、规范市场秩序(扩展开)23、市场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24、坚持科学发展观(扩展开)2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展开)2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展开)27、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28、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之路29、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30、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3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2、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3、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34、经济全球化(扩展开)35、对外开放(扩展开)36、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政治生活》常用知识点最后整理2010年高考《年高考《政治生活》常用知识点最后整理一、民主政治1、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级经济笔记(精心整理)
![一级经济笔记(精心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3e62d4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12.png)
一级经济笔记(精心整理)经济基本概念经济是指人们如何管理资源以满足需求和实现繁荣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稀缺性:资源有限,而需求是无限的,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分配。
稀缺性:资源有限,而需求是无限的,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分配。
2. 机会成本:做出某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选择。
机会成本:做出某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选择。
3. 边际效应:指在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资源时所产生的效果。
边际效应:指在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资源时所产生的效果。
4. 需求与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愿望和能力,而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需求与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愿望和能力,而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机制。
常见的经济系统有以下几种:1. 市场经济:由市场力量决定资源的分配和价格的形成。
典型的市场经济体系包括美国、英国等。
市场经济:由市场力量决定资源的分配和价格的形成。
典型的市场经济体系包括美国、英国等。
2. 计划经济:国家通过中央计划来控制资源的分配和价格。
典型的计划经济体系包括前苏联、中国的计划经济时期。
计划经济:国家通过中央计划来控制资源的分配和价格。
典型的计划经济体系包括前苏联、中国的计划经济时期。
3. 混合经济:综合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元素。
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混合经济体系。
混合经济:综合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元素。
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混合经济体系。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关注总体经济变量和宏观政策的影响。
以下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概念:1. 国民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2. 通货膨胀: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银保监会高频考点经济金融基础知识:经济学讲义笔记3(市场失灵+国民收入核算)
![银保监会高频考点经济金融基础知识:经济学讲义笔记3(市场失灵+国民收入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3231c9d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7b.png)
理论攻坚-经济学3(讲义)第四章市场失灵第一节市场失灵的含义一、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和标准(一)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如果居民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并在此基础上,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既不存在过剩,也不存在短缺,即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二)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1.帕累托改进: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
(不损人也能利己)2.帕累托最优: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损人才能利己)二、市场失灵的含义市场失灵就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习题演练】1.(单选)下面哪种情况是帕累托最优?()A.收入分配公平B.不使社会中的某些成员福利变差,就无法使其他成员福利改善C.企业内部化其所有外部性D.不损害他人福利而改善部分人的福利第二节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一、垄断(一)垄断与市场失灵垄断价格高、产量小,损害了社会福利。
(二)解决对策1.制定反垄断法2.进行公共管制二、外部性(一)外部性的含义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却没有为此得到补偿或付出代价。
(二)外部性的分类1.根据某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不同,外部性可以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
(1)正的外部性(外部经济)指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该企业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
(2)负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指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自己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
(二)外部性的分类2.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不同,外部性又可以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城市社区邻里交往的状况和影响因素研究
![城市社区邻里交往的状况和影响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43658b4f121dd36a32d821b.png)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前言 (2)一、文献回顾 (2)二、研究设计 (3)(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3)(二)资料收集方法 (3)(三)资料分析方法 (4)(四)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三、调查结果分析 (5)(一)城市社区邻里交往分析 (5)(二)城市社区邻里交往影响因素的分析 (6)四、结论与思考 (10)致谢 (10)参考文献 (10)附录A 调查问卷 (121)附录 B 访谈提纲 (14)附录 C 访谈资料 (15)城市社区邻里交往的状况和影响因素研究——以常州市天宁区锦绣东苑为例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锦绣东苑的居民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描述了城市社区邻里交往的现状,并且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分析研究了城市社区邻里交往的影响因素。
总体来看,目前城市社区邻里交往情况不佳,邻里之间较为淡漠,居民遇到困难也多数不愿意向邻居寻求帮助。
但是多数居民仍然希望邻里关系能够得到改善。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城市社区之所以会呈现出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居民心理被动、社区的功能不强、住房结构改变这三个方面。
关键字:城市社区;邻里交往;社会交换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Condition and Factors of Neighbourhoods inUrban Communities——Taking Jinxiudongyuan in Changzhou as an Example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bout residents and the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at Jinxiudongyuan in Changzhou.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social exchange of urban communities,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status quo in communities of urban neighbourhoods, and Study of the city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neighbors. Generally speaking, Communities in urban neighbourhoods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neighborhood become distant. Most people find it difficult to seek help from neighbours. but most people still hope that the neighborhood relations will improve. the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from the mental and community, the housing structure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analysis.Key words:Urban community; Neighborhood;Social exchange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不断改善,很多家庭购置了商品房,人们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经济社会学笔记
![经济社会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5e085e7910ef12d2af9e779.png)
——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
——制度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制度到底是不是原生因素,制度与技术到底谁因谁果?
本讲的两篇文章分别代表了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观点。
格兰诺维特反驳了诺斯的观点。
举了电气的例子,是集中生产分散供给,还是分散生产分散供给?当下是前者。如果当年选择了后面一种路径,可能人类发展的结果就不同了。
生产网络
社会空间
地理空间:产业集群
负面效应:过于封闭容易产业僵化,降低了到外界获取信息的动力
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经济
第十周
供给侧
并不是生产上去经济就能发展,还有很多障碍性因素,比如分配就是一个限制性因素。
测试题:解释福利国家制度形成的理论有哪几类?
工业化
国家中心
阶级斗争
《平等与效率》
收入平等与机会平等
分配与再分配
制度与组织研究在社会学中的意义
分析层次
理性选择假设与效率假设是否成立
成立
不成立
个人层次
组织与制度的集体层次
讨论:“一事一议”与大一统的理论
组织与制度的多样性与多元性
2、对经济组织的解释
如何理解中国的经济增长?
资源视角:人口、环境资源
制度视角、中国模式、地方政府的作用
第九周
测试题:波兰尼所讲的经济分配机制
生产的经济学含义
我国经济增长通过金融把戏:变相增加储蓄率和扩大投资率
经济增长可能源于:1财富积累增多
2劳动力数量增多
3劳动力质量提高
4企业技术进步效率提高
经济增长的手段:1加强教育投入
2增加创新投入
3增强某些企业的利润率
波兰尼:1关于转型的文章具有里程碑意义
2市场只是一种形式
2010年经济学部分复习提纲
![2010年经济学部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845bff1b9d528ea81c77986.png)
2010年经济学部分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简史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一节需求理论第二节供给理论第三节均衡价格理论第四节弹性理论第三章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基数效用论第二节序数效用论第三节收入和价格的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第四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第一节生产函数第二节成本函数第三节短期生产函数第四节短期成本函数第五节长期生产函数第六节长期成本函数第七节厂商的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原则第五章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第二节完全垄断市场第二节垄断竞争市场第六章寡头市场与博弈第一节寡头市场第二节博弈论基本概念第七章生产要素定价理论第一节生产要素定价理论概述第二节工资、地租和利润第八章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市场失灵及其原因第二节微观经济政策第九章宏观经济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的循环模型第二节国民收入指标体系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第十章凯恩斯模型第一节凯恩斯革命第二节消费和储蓄第三节投资、乘数与加速数第四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五节IS—LM模型第十一章AS—AD模型第一节总供给曲线第二节总需求曲线第三节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第十二章通货膨胀和失业第一节通货膨胀及其影响第二节通货膨胀的原因第三节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第十三章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第一节经济周期第二节经济增长第十四章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经济政策概论第二节财政政策第三节货币政策第四节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第五节相机抉择和政策目标的矛盾与协调参考书:许纯祯等编著《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寻找平衡点社区治理中国家与社会的衔接与融合——以杭州市江干区“双网共生”社区治理实践为例
![寻找平衡点社区治理中国家与社会的衔接与融合——以杭州市江干区“双网共生”社区治理实践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b8cc1c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6.png)
寻找平衡点:社区治理中国家与社会的衔接与融合——以杭州市江干区“双网共生”社区治理实践为例陈佳俊陈建胜摘要:当前在党政主导下培育社区共同体虽已成为各方共识,但在实践路径上却存在较大张力:一方面现代社区共同体因缺乏自我生长、维系的条件与资源,需要党政力量适当推动;另一方面党政干预社区的强大动力、行动又与社区共同体建设规律所抵牾,由此迫切需要社区治理在路径上找到能够有效构建现代社区共同体并实现其与国家力量之间有效衔接、融合的“平衡点”。
杭州市江干区“双网共生”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则为之提供了较好的解释路径,一方面,社会并不具备构建传统社区共同体的可能,也不适宜用正式组织动员方式进行干预,现代社区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在党政的适当推动下,以非组织化方式(邻里坊)实现居民邻里关系网络的串连;同时,社区所兼具的国家与社会两种角色的衔接、融合,需要以对非组织化载体(邻里坊)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科学设置与适应性调整为基础。
关键词: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非组织化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群团制的历史变迁与‘国家—社会’关系的演化机制研究”(20NDJC18Z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来华外国人社区融入模式与机制研究——以义乌为例”(20NDJC129YB )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28(2020)06-052-10DOI :10.3969/j.issn.1672-4828.2020.06.006陈佳俊,博士,浙江财经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陈建胜,浙江财经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杭州310018)。
一、城市社区治理的新取向与新研究我国社区治理走入新时代面临新挑战。
一方面,国家对于坚持党对社区治理的领导要求不断深入,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特别是健全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工作制度,确保党的领导作用得以发挥;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形成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社会调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格局,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进一步着力要解决居民群众房前屋后的事、身边的事,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经济学通识课阅读笔记
![经济学通识课阅读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7d4ba8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d.png)
《经济学通识课》阅读笔记一、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经济学定义: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
它关注如何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人类需求,探讨生产、消费、分配等经济活动的原理与规律。
稀缺性与供给需求: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产生的基础。
由于资源有限而人类需求无限,导致市场上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关系。
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就是研究如何在稀缺性的条件下进行资源配置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原理:在市场中,价格机制起到关键的作用。
当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
这种价格变动引导资源的配置和生产的调整,最终实现市场的均衡。
经济学中的成本与收益:经济活动中的任何决策都涉及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成本是指为获得某种收益而付出的代价,而收益则是从投资或消费中获得的回报。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这些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帮助个人和社会做出最优决策。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等)的经济行为和市场供求关系;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表现,如国民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在计划经济中,政府或计划机构负责资源的配置。
两种经济体制各有优劣,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与选择: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项选择的价值。
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每一项决策都需要比较不同的机会成本。
这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某些选择比其他选择更有优势。
经济学原理的应用:经济学的原理不仅适用于市场经济,也适用于其他领域,如政策制定、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等。
理解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1. 经济学概述定义与背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社会保障学--重点笔记讲课稿
![社会保障学--重点笔记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7175bac700abb68a982fb63.png)
社会保障学--重点笔记社会保障学1.定义: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2.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补充保障3.社会保障的特点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保障性公平性4.四种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投保资助型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险型强制储蓄型5.支撑这种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制度的基础是什么呢?主要有三点:一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大。
二是高度发达的经济。
高度发达的经济和科技,是支撑“三高”政策的根本。
三是高素质的国民。
当然,北欧能够实行“三高”政策,还有一些其他条件。
如长期没有战争,对外奉行“中立”政策,国防开支少等,也有助于社会稳定和财富积累。
北欧能实行“三高”政策,高税负支付高福利,高福利培育高素质,高素质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还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政府官员的廉洁;(法制健全完善)二是医疗教育体制的优良高效,能把税负资源有效的使用。
6.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城乡二元分割的体系:在城市,建立起以国家保险为主体、以单位福利为补充的制度;在农村,则建立起以社会救济为主体、以集体福利为补充的制度。
其主要内容是:两项主体,三项补充。
两项主体:A、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B、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三项补充:C、农村社队集体保障D、社会救济E、对革命军人的优待和抚恤7.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第一,高度附属于计划经济体制。
国家统包统配,不单是劳动保险,还包括公费住房、免费教育。
✧第二,平均主义的价值取向。
✧第三,以单位身份为基础的社会等级制度。
单位制是整个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典型特征。
✧第四,城乡二元结构化的制度设计。
1956 年以后,中国开始限制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居民自由流动,出台了户籍制度,对于城乡两个地区的居民进行严格的户籍身份管理。
8.对改革前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一套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高级经济师笔记分享
![高级经济师笔记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3f60946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f.png)
高级经济师笔记分享
作为一个高级经济师,我将分享一些经济学领域的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因果关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找出因果关系。
经济学家使用统计分析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来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 供需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买方愿意购买该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价格会根据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波动。
3.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指的是在自由市场中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
例如,市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也无法解决外部性和不完全竞争等问题。
4. 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某种活动对总体效果的影响。
经济学家通常会分析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并根据这些分析来做出决策。
5.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出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
它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经济周期来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
6.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控制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
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稳定物价水
平、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就业水平。
7.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
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以上只是一些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经济学是一门非常广泛且复杂的学科,还有很多深入的内容可以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经济生活(3)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经济生活(3)](https://img.taocdn.com/s3/m/71a5d8342b160b4e777fcf71.png)
2010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经济生活》4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通过价格、供求及竞争等市场信号来配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资源。
2、市场调节的作用市场价格涨落能及时、灵活反映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市场竞争促进生产者、经营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涉及公共安全的物品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弊端。
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指生产经营者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损害他人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市场调节的盲目性是指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而盲目作出经济决策。
市场调节的滞后性是指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4、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通过制订和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等,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厉打击扰乱市场健康运行的行为,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管理。
④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辅助性手段的作用,把“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结合起来。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经济生活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经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9fd2c926804d2b160a4ec071.png)
2010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经济生活》1《经济生活》复习指南(标示★的为复习的运用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
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公基学霸笔记】10.3号+经济常识1
![【公基学霸笔记】10.3号+经济常识1](https://img.taocdn.com/s3/m/332dba4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5.png)
【公基学霸笔记】10.3号+经济常识1第三部分经济常识经济常识1考点一:劳动价值论1.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1)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2)劳动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货币货币的五种职能:价值尺度【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基本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流通手段:口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支付手段:口诀----钱货分离延期支付。
世界货币:扩展知识:SDR货币篮子包括美元、英镑、日元、欧元及人民币。
2.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价格的影响因素是供求关系;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
】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考点二:剩余价值论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①劳动者是自由人;②“自由”得一无所有。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3)资本主义工资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2.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剩余价值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
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资本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剩余价值率:m’=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3)利润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经济人假设的功利主义渊源内在逻辑关系
![经济人假设的功利主义渊源内在逻辑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219012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5.png)
2010年第1期改革与战略NO.1。
2010第26卷(总第197期)REFORMATION&STRATEGY(Cumulatively,N0.197)【经济人反思之一】经济人假设的功利主义渊源:内在逻辑关系朱富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摘要】尽管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假设——经济人是一个追求私利最大化的抽象个体,但这一概念却源于功利主义哲学;功利主义的原初出发点是从社会角度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自利”仅仅是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的手段。
然而,随着“无形的手”的流行导致了功利主义的蜕化,结果,行为功利主义逐渐排斥了“社会利益最大化”这一目的而片面强调“自利”这一手段;最后,“自利”手段也蜕变为“目的”,从而导致了“自利人”也为“经济人”所代替。
【关键词】经济人;功利主义;行为功利主义;为他利己【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10)01—0035—06The U ti li ta r ia ni sm of the Assumption of E co no m ic Ma n:In he re nt Logic RelationZ h u Fuqiang(Lingn an College,SunYat-sen U n iv e r s i t y,G u a n g z h o u,G u a n g d o n g 510275)Ab s t ra c t:E c on o m ic m a n i n mod em e c o no m i cs is com e fr o m u ti l i t a r i an i s m philo so phy a lt h ou g h it i s abstract about individualpu rs ui ng s elf-int eres t maximization.W恤t,Smole,the or iginal go al is t o a ch ie ve m o s t persons’most interes t fro m the v i e w o fso ci et y,a nd”se lf-bene fit ing”iSiust a m e a n s to rea l i z e its so cial g oa l:ma xi mi z in g o f so cial i n te r es t.H o w ev e r,a s th e”i n v i s i bl eh an d”d e t e r io r a t ed t h eu ti l i t a ri a n i sm.a ct.u t i l i ta r i a ni s m exc lu de s the goal of”m a x i mi z i n g sociaI interest”and p a y mole attention o n the meansof ”self-benef iting”step by step.In the end,th e means of”sel f-b en efi tin g”met amo rph ose s the goa l.w hi c h l e a d s to”self-regardmall”is repl ace d by”e c on om i c man”.K ey WO r d s:e c o no m i c man;utilitarian ism;ac t-utilit arianis m;for others by self-benefiting一、前言性的口号下,经济人抽象成为一种原在乎自身行为对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子,成为一种理性行为的符号。
如何认识中国中间群体与底层群体一一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桂勇教授访淡
![如何认识中国中间群体与底层群体一一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桂勇教授访淡](https://img.taocdn.com/s3/m/b996be4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6.png)
收稿日期:2013-03-15作者简介:桂勇(1973-),博士,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系教授、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李经纬,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高级政府顾问;唐鑫,女,社会科学家杂志社编辑。
如何认识中国中间群体与底层群体———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桂勇教授访谈桂勇,李经纬,唐鑫■桂勇(1973-),博士,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
桂勇教授长期从事经济社会学、社会运动、城市基层治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
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发表于Human Relations、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社会学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等英文SSCI 刊物与中文权威刊物。
目前的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等。
■名家语丝WORDS FROM THE CELEBRITY摘要: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的转型时期,对于未来中国究竟会走上什么样的发展之路,人们并没有形成共识。
事实上,探寻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尽管如此,借助对中国社会诸群体的思想状态和行为取向的分析,我们应该可以大体触摸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脉搏。
在这一问题上,著名青年学者、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桂勇教授率领团队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在本访谈中,桂勇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团队的部分研究成果。
他着重分析了中间群体和底层群体的思想状态和行为取向,以及形成这种思想状态和行为取向的结构性原因。
在此基础上,他探讨了不同群体对中国社会未来走向的可能影响,同时针对如何有效地进行社会治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间群体;底层群体;社会心理;社会运动;社会治理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3)05-0001-03李经纬、唐鑫(以下简称李、唐):桂教授,您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社会学笔记整理:李晓明导论:一、什么是经济社会学:1、含义: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经济学。
2、与经济学区别:(1)行动者:经济学关注的是“个人”——方法上的个人主义(比如奥地利学派)经济社会学关注“个人”“集体”“组织”。
行动者不是原子化个人,每个人行动受到社会背景、制度、他人的影响。
(2)关于“理性”经济学认为人都是理性的,寻求效益最大化。
经济社会学认为理性也是变量,有多种形式,经济理性不是唯一理性。
(但是经济学反驳:经济理性内涵可以外延,包括除了经济利益外更多的内容,且许多行为,看似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行为,最终还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所谓多重博弈,以期待长期利益。
)(3)约束条件:经济学认为约束条件小,仅技术、资源等等。
社会学认为还包括制度、文化等等。
而且经济-社会关系处于运动之中,很难给出一个抽象的理论模型,包括市场等经验现实很难一模型以蔽之。
(4)研究目标和方法社会学:注重收集资料,在描述基础上的解释、理论化和少量预测。
即重统计归纳。
对于经典,社会学也更为推崇。
经济学:注重数据推导,简化现象,预测和解释。
即重抽象模型。
对于经典,经济学更敬而远之,因为知识的统摄性,经典已成为基础,所以往往总引用最新材料。
3、本土化问题把北美的新经济社会学框架用中国经验加以检验本土化。
二、经济学若干原理:1、稀缺性2、一些原理(1)个人决策●选择与平衡●机会成本(奥地利学派等等)●边际成本-收益(边际学派等等)●人们会对激励作反应(比如推出一项政策,新政策可能会由于当事相关方的动态反应而失效,如泡面限价、稀土出口配额等等)(2)交易●贸易是有好处的(人们都能从事自己机会成本最小的事情)●市场的优势●政府可能有作用(庇古、凯恩斯等)# 当垄断出现时,需要政府干预。
有些产业如水电煤都具有天然垄断性,也需要政府干涉。
# 经济中存在外部性。
个体在采取行动时会考虑“机会-收益”,但这些“收益”“成本”可能都与他人有关,所谓外部性,也需要政府干预。
(3)整体经济运行●(在封闭环境下)一国生产能力决定生活水平。
(但有的国家可以通过各种能力,使本国生活水平超过其生产能力;反之也成立。
)●物价上涨源于货币量过快上涨。
(中国目前的物价水平上涨,原因包括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等货币的涨价,游资炒作,但最重要的还是4万亿元的刺激计划,向市场大量投入货币有助于经济向充分就业运动,但是代价就是物价水平上涨。
持有新增货币的人将会获利。
)●CPI。
CPI增长超过利息时理应加息。
(最早由魏克赛尔等货币学派提出)# 选定一个篮子:每个家庭每月固定消费的物品种类和数量# 价格:到市场中的价格采集点调查# 算出每年总费用# CPI=当年总费用/基年费用*100% - 100%# 中国不把“房价”计算入CPI,所以中国涨价源头被忽略(4)桂勇老师“拿手好戏”:美国在70年代废除布雷顿森林体系(35美元换1盎司),在90年代起开始大量发行货币,但美国只有温和通胀,这些新发货币就被新兴经济体吸收,美国几乎以零成本发行货币来换取别的国家的财富和服务。
类似的,中国各商业银行收进了外贸公司的美元,中央银行直接印人民币买美元。
这样,中国市场上货币越来越多,出口创汇越多,国内人民就越来越贫穷。
三、经济社会学简史:1、两个重要阶段(1)涂尔干、韦伯、马克思等开端(2)20世纪80年代格兰诺维特2、一些代表(1)马克思:经济作为源动力,文化、政治是派出的资本主义生产力(2)涂尔干:劳动分工,制度作为重要研究对象。
(3)齐美尔:行动者之间的博弈,货币的社会属性,也是“社会网络”最早思想源头(4)韦伯:宗教精神:新教的禁欲主义和终极追求关怀(后来受到诸多质疑)以及对他向性行动、理性、技术、权力等研究(5)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新奥地利学派。
注重对组织制度的研究,注重“企业家的创新”作用(包括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市场、新的组织制度等等)(6)波兰尼:经济人类学家。
“大转折”理论:认为19世纪的英国,从之前几千年来“经济镶嵌在社会”大转折到“社会镶嵌在经济”中(7)新制度经济学:科斯:交易费用,社会成本与产权。
《企业的性质》。
诺思(政治、哲学和经济学三学位):制度变迁与新经济史,《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
3、当代兴起经济学帝国主义:侵略其他学科新自由主义经济学:(1)货币主义:●从货币数量论,到魏克赛尔、费雪等货币学派。
●货币不仅仅是交换媒介,货币的流动、数量与投放会紧密影响经济。
比如,货币继续大量投放是维持泡沫的手段(桂勇老师又一拿手好戏:房地产泡沫是货币的巨大吸纳体)(2)人力资本:注重人自身的知识、技能的培养(3)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弥补了经济学只研究市场,不管社会制度的研究方法,把制度纳入研究范围。
●产权制度●交易费用●新经济史# 诺思:1993年诺贝尔奖:用经济理论和数量方法来解释经济和制度变迁从而在经济史方面的新的研究# 反事实的研究方法:假设火车没有出现,现代经济会怎么样……以研究火车对于现代经济的作用。
# 诺思认为,促进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的因素,是制度而不是技术。
其中,产权制度——能够保护个人产权的国家,发展最好,国家对于个人不以掠夺者身份出现。
# 为什么技术革命会爆发在西方世界?知识产权制度。
技术的正外部性抑制了中国和其他非西方世界,知识产权刺激了西方的创新。
(4)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经济学的冲击下使然●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的兴起# 霍桑试验:群体内部动力# 社会关系、测量学。
非经济因素对经济生活影响(怀特等)组织研究,社会资本研究等。
4、新经济社会学(1)从新经济社会学看来,人们对社会资本社会网络投资,获得优势。
其中,占据“结构洞”的人即2个隔绝群体间左右逢源的人,最有优势地位。
(博特的观点)(2)其他先驱者:怀特,格兰诺维特(嵌入理论,弱关系理论等等)(3)主要传统:网络理论,文化理论,组织理论,历史与政治生产要素桂勇老师拿手好戏:为什么收入增长赶不上GDP增长快?答:分配问题;统计问题。
其中统计问题有:统计时真有问题;还有统计指标问题。
具体:货币投放量的过快,所以现在的增长率是被高估的,是名义增长率,高于实际增长率,财富没有增加那么多;而且,如果我们把资源也算进去,把之前很多不算进GDP的东西也算进GDP,把这些资源货币化放到市场,所以实质GDP财富没有增长那么多。
资本一、物质资本1、劳动力,土地,资本。
2、生产要素如何组合,取决于各要素价格。
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力密集型,取决于要素相对价格的高低。
()3、中国的状况是,劳动力价格极低,而资本价格昂贵。
但是中国解放后,建设重心放在了资本密集型产业;在80年代后,才开始重点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4、中国有段时间,年息10%,反映了健康的资本价格;而现在央行利息2.25%,难道资本真已经那么便宜了?二、人力资本1、在资本主义初期,财富分配倾向于资本;但现在劳动力获得的财富总体是一种上升趋势(克拉克最先提出)2、日本和德国二战之后的复兴,让人们看到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
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可投入,可回报,包括:教育、培训、健康等。
3、所以现在劳动力都是进行过投资的,人力资本在经济中贡献巨大。
三、社会资本1、非经济性,可投资性,可回报的东西(经济的或社会的):如社会关系网络溯源:雅各布斯,布迪厄,亚当斯密,涂尔干(集体意识)等2、当代社会资本研究:(1)社会学:科尔曼对逃学的研究《社会理论的基础》、《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影响》科尔曼从功能角度介绍社会资本,注重闭合网络的作用(2)政治学:普特南《独自打保龄球》;社会资本是美国立国之本,但是美国现在社会资本却在下降。
保龄球是公众生活,但60起,美国人对公众生活参与度,对横向交流的注重,都在减少。
《让民主运作起来》比较意大利南北不同地域民主制度,追溯历史文化传统。
普特南强调开放性结构对作为民主政治之社会基础的公民精神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
3、社会资本含义资本:可用资源;可投资回报社会:非经济性资源。
政治学强调“为社会所共同享有”,社会学强调“个体性”。
边燕杰:通过对“拜年网”及网络成员职业来看一个人的社会资本4、分类(1)个体性社会集体性社会资本:强调群体的内部信任度,公共参与度(2)认知性社会资本结构性社会资本(3)整合性社会资本链合性社会资本5、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博特:社会资本与升迁的关系李路路:私人企业家与社会资本边燕杰:企业经济绩效与社会资本信任等可以降低交易费用测量“信任”:A 大多数人都是可信的B 不大可信C 不知道6、社会资本与转型中国计划- 市场改革初期的“官倒”与价格双轨制,靠“关系”从体制内捞“份额”而现在,又出现了从市场到计划的倒退,既得利益集团想方设法扩大自己利益权利在转型期,公共信任会有个U型的变化趋势7、社会资本的负面影响一个群体内过于密集的社会资本也会束缚企业自身发展坏集团的社会资本越密集,破坏力也越大四、社会网络与劳动力市场1、弱关系的力量关系强弱的测量:交往时间、频度,情感深度,亲密程度,互助互惠(1)弱关系:●通过弱关系传递信息效果好●流动机会●格兰诺维特:《找工作》# 弱关系更有助于找到工作# 通过弱关系找到工作满意度高# 因为弱关系中的人有很高的异质性,所以多个异质性关系者提出的信息往往可能会更丰富、有用。
(2)林南做了类似研究,提出社会资源理论●物以类聚:社会互动总是在同质类型人群中进行,所以强关系者间社会经济地位也往往相近。
●社会的金字型分层结构,越往上资源越集中人也越少。
真正对于找工作有帮助的,是经济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他们往往与你是弱关系的。
●相较于格兰诺维特,林南不仅强调信息,而且超越了网络结构,看到了背后的社会资源(3)德国Wegener强弱关系对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作用可能不同。
其中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会靠强关系找到工作,而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需要到圈子外找到工作,所以靠强关系。
(4)在改革开放前形成的群体、圈子内纽带可能在个体有了不同社会发展后依旧维系,大家彼此间可能还有交往。
但他们的子女的社会交际圈子则可能有更高的同质性。
2、找回强关系边燕杰:1988年在天津的调查发现:在没有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中,强关系对劳动力就业更有帮助。
此时,发挥作用的不是信息,而是影响力。
3、经济转型(1)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存在真空,所以需要“关系”来帮助捞取资源。
理论上随着市场成熟,“关系”不应该再起作用,但其实不然。
(2)一个模型:A 市场竞争是否激烈T FB 制度是否确定T FA TB F 关系作用上升A FB F 关系作用上升A TB T 关系作用下降A FB T 关系作用下降五、中国的劳动力与经济增长1、东亚经济增长的奇迹(1)文化理论:儒家伦理:勤俭(2)地缘政治:冷战时期美国给予的大量支持(3)经济理论:●限制市场,有力利用政策扶植战略性产业●扶植相关产业,培育外向型经济●发展自由经济市场●高储蓄率、高投资率,以及人力资本提升2、再次请出林毅夫同志:中国对于西方的相对优势是劳动力,所以从80年代开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