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2.心理过程包括什么:知觉,情绪,意志力3.个性心理包括什么: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4.心理学流派以及代表人物和观点:一、构造主义: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现代心理学】,铁钦纳(1)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成三个部分:感觉,表象,情感。

(2)内省法二、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安吉尔(1)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流】(2)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三、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实验方法(3)环境决定论四、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地利】,荣格(1)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2)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5.研究方法有哪几种,哪些可以探索因果关系,哪些不能探索【除实验法外,其他方法均不能探索因果关系。

】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二、心理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1)基本要求:○1信度: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2效度:一个测验有效的测量了所需的心理品质三、相关法:事物间的一种关系。

四、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

(1)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也进行的。

(2)自然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

【自变量或独立变量:能够引起心理或行为变化的主观条件。

因变量或依从变量:这些条件引起的心理或行为的变化。

】五、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6.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前两个势力是?第三势力: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第二章:1.神经元的构成:胞体,树突和轴突2.大脑皮层的构成:额叶,顶叶,颞叶,枕叶3.大脑的偏侧化: P75【结构和功能】结构:(1)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功能:(1)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2)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则定位于右半球。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绪论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

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完型”的过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肛门便秘性性格3、性器区(3岁-6岁)生殖器(性感区)出现性格角色分化(恋母情结、恋父情结)4、潜伏期(6岁-12岁)玩伴为同性5、生殖期(青春期-成长)两性期6、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认为心理学应研究正常人,认为人有无限的潜能。

普通心理学复习要点

普通心理学复习要点

普通⼼理学复习要点普通⼼理学要点⼼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研究1.⼼理学的研究对象P1 认知(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理过程动机和情绪意志注意个体⼼理现象个性⼼理倾向个性⼼理个性⼼理特征⼼理现象⾏为:有机体的反应系统⽆意识:⼈们觉察不到也不能⾃觉调节和控制的⼼理现象社会⼼理:它是在团体的共同⽣活条件下和环境中产⽣的2.⼼理学的任务P7-93.⼼理学研究的类型P10-11(1)因果研究*探索⼼理现象的因果关系。

A→B。

即事件A的发⽣导致事件B的发⽣。

*确定因素:⾃变量:是实验者选择⽤来引起被试⼼理或⾏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因变量:由⾃变量引起被试⼼理或⾏为的变化控制变量:⽆关变量(⼲扰因素:被试的个别差异、性别、疲劳程度、饥渴状态、⽓质和性格等)。

*例:照明条件对反应时的影响。

噪⾳对⼯作效率的影响。

包装对销售量的影响。

颞叶受伤可以引发记忆受损。

杏仁核受损会导致情绪失常。

*注意事项:确定变量,控制好⽆关变量。

因果联系是有条件的。

(2)相关研究*是⼀种探索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与紧密程度的研究。

要确定两种事件之间有关联。

如A变化伴随着B的变化。

*如:⼤学新⽣的⾃我价值感和普通⼼理学的学习成绩是否有关系;吸烟与肺癌;左撇⼦赚的钱平均值⽐习惯⽤右⼿的⼈⾼10%;努⼒与学习成绩提⾼。

(三)个案研究*从个别案例中发现有价值的结果。

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

*如:弗洛伊德对达芬奇的⼈格分析。

1910《列奥纳多·达·芬奇———⼀个对童年的记忆》马斯洛⾃我实现理论的形成4.⼼理学的研究⽅法P18-21(1)观察法*定义:观察法是指在⾃然条件下,对表现⼼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理现象产⽣和发展的规律性*优点:⾃然、真实、前期探索*缺点:不可进⾏重复检验、难以作精确的分析、被试的⾏为⽐较被动、代表性差、主试偏见(2)测验法*定义:是指⽤⼀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理品质的⽅法。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

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

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

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

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心理过程情感心理现象意志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1、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2、心理发展史(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3、心理流派的分类(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7、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支配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交感神经:兴奋,调动能量自主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意志,维持平衡(支配内脏器官)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神经系统脊髓中枢神经系统脑干:延脑(支配呼吸和心跳)、桥脑、中脑(脑最古老的部位,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丘脑: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中枢脑间脑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调节内脏系统的活动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端脑8、大脑的四个“叶”额叶——控制躯体运动,最大,约占半球表面的1/3顶叶——感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9、高级神经系统的反射学说第一信号系统(人与动物共有)——以现实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人特有)——以语言和词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10、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1)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抑制(2)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普通心理学重难点考点归纳整理

普通心理学重难点考点归纳整理

普通心理学重难点考点归纳整理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认知过程;情绪情感与意志;能力和人格;(二)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的,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在实验心理学P23页,将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个案观察法和调查研究法;并涉及到一项观察方法:无干扰观察法。

)观察法的特点:直接性和描述性;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3)测验法:采用经过标准化的测验(量表)的形式来测量心理品质。

使用心理测验要注意信度和效度两个基本要求4)调查法:用提问的方式(问卷提问/访问提问),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问题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一般分为问卷条查和访问调查。

5)个案法:通过对某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这种方法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而来的)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个体,缺乏代表性。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 铁钦纳,主张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并强调内省方法。

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也主张研究意识,但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3)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实验法。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温勒。

主张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完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强调心理学研究无意识现象。

(霍妮也和精神分析有关) 心理精神过程(黑箱) 行为刺激 信息加工的主观背景 能力 + 人格 信息加工的副产品 动机(意志)+情绪(情感) 信息加工的客观过程(认知)感觉→知觉→注意→意识→记忆→思维→语言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期末复习知识点最全汇总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期末复习知识点最全汇总

观察法知觉过程是从背景分离出对象的过程,与注意相关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影响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的因素主体因素容易分辨本民族的人脸,外国人长得都一样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或,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将电影的一帧帧图片看成视在儿童期明显,长大就逐渐消失不要贪多求快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间如:元素周期表,学习钠镁铝,再学铜铁锌翻看E和7,而不是4,4是证实,7是证伪沃森:人们倾向于去证实而不是证伪推理的前提条件影响推理,全称退出全称,特称退出特称啤酒可乐更接近生活,更具体,字母题更抽象具体的材料使推理更容易这个数列的规则:任意递增数列动机是指所有引起、支配、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内在过程,动机是构成人类动机的性质、方向、强度受个体价值观的影响激发工作并坚持工作的内部力量情绪是以主题的需要、愿望等倾向为中介的一种心理现象,如你需要可乐,喝适应功能:婴儿哭对父母提出功能心境: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如见之则喜之”兰格理论:情绪的中心在外周神经,生理决定情绪巴德情绪学说:情绪的中心在丘脑情绪产生原因:对情景的评价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情绪是个体察觉环境有害还是有利的反应,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情绪是人格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认知能力: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智力认知能力: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智力修正:可能存在二阶因素,很可能就是斯皮尔曼的二因素5*5*6=150种智力,现在到底多少种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A:性格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强,工作投入,竞争意识,外箱,生活节奏协调。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意志2、心理特征:①需要和动机一心理活动的动力,②能力、气质、性格--人格特征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1、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两个科学命题是我们认识心理现象的指导思想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一论断的证明材料:①人们的生活经验、②临床的事实、③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④脑解剖和生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2、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又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由初级发展到高级的。

3、①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这种只能叫感受性,不能叫心理现象;②蚯蚓是环节动物,有神经系统,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这种感觉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感觉器官;③脊椎动物如:猫、鸽子、草蛇等有了脊髓和脑,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④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心理发展到思维的萌芽状态;⑤只有人类才有了思维,这是人和动物的木质区别,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4、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心理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又是和神经系统的不断完善相联系的,人的大脑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说明: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2、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3、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还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

4、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像,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普通心理学》 重点总结归纳-2021年精品整理

《普通心理学》 重点总结归纳-2021年精品整理

《普通心理学》 重点总结1、心理现象:①心理过程:a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b 、情感:情绪与情感。

c 、意志:意志。

②个性心理:a 、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

b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2、心理的实质:心理是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是各种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3、心理学研究的原则:①客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人的心理进行研究。

②系统性原则:坚持系统性整体的观点,对人的心理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

③发展性原则。

情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知 意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包括语言、表情、行为等)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②实验法:指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或改变某条件,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包括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③个案法:对某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④谈话法。

⑤问卷法。

⑥模拟法。

⑦作品分析法。

⑧测验法。

5、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为世界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人才。

6、感觉: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一切感觉都具有两个特性:①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全貌;②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事物,也不是将来的事物。

7、感受性:①感受性是指感受器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即感觉的灵敏程度。

②感受性的大小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

8、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9、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析器能刚刚分辨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10、绝对感受阈限:绝对感受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2023年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2023年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旳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旳科学。

它以自己特有旳研究对象而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旳心理,也研究人旳心理,而以人旳心理现象为重要旳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旳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旳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剪发生、发展旳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旳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是第一种心理学试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旳学科正式诞生。

重要旳心理学派心理旳神经生理机制1.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旳进化方向脑旳相对大小、皮层相对大小、皮层内部构造旳变化。

2.神经元神经元由胞体(含细胞核、细胞质(特有神经原纤维、尼氏体))、树突、轴突构成。

3.神经冲动4.神经回路反射弧是最简朴旳神经回路。

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4种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腱个关节机能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成分:一般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骨骼肌旳运动一般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大脑皮层旳分区和机能初级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机体感觉区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旳前部语言区位于大脑左半球,该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逻辑推理联合区内分泌腺旳分类和机能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增进机体代谢机能,增进机体发育过程副甲状腺分泌副甲状腺素,对保持血液和细胞内钙旳浓度有重要作用☆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维持体内钠离子及水分旳正常含量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甲肾上腺素,兴奋交感神经,增进血压升高、心率加紧、肠胃肌肉松弛、瞳孔放大等,因而对有机体应付突发事件有重要作用☆脑垂体(主腺)前叶分泌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乳激素等中叶分泌黑素细胞扩张素,作用于皮肤旳色素细胞后叶分泌血管加压素、子宫收缩素、抗利尿素性腺神经—体液调整概念:所有内分泌腺旳活动都受神经系统旳调整和控制。

大学《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重点总结

大学《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重点总结

【理解类】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把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

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唯心主义哲学,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优先于物质而存在,把宇宙间的天地万物归结为精神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虚构出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人肉体的“自我”,并把“自我”当成唯一真是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我”的感觉、观念、意志等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是虚构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人的“客观”精神,并把它当成万物的主宰者。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质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人们的意识是对物质存在的反映。

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活动是身体的一种机能。

我国医学早就认识到脑与心理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说它古老是因为人类探索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一直包括在哲学的母体中,如公元前4世纪在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中就论述了人类的各种心理现象。

说它年轻,是因为直到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由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开始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迄今为止只有百余年的历史。

心理学是在哲学和生理学发展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发展起来的。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绪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现象可以从动态性和意识性两个维度进行划分。

从动态性维度来看,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从意识性维度来看,心理现象可以分为意识和无意识。

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包括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

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有XXX和XXX,他们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

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有XXX和XXX,他们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XXX,他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法是不科学的。

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XXX、考夫卡和XXX,他们主要研究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完型”的过程。

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是XXX,他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包括意识、前意识(可控)和无意识(不可控),无意识又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和潜伏的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

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口唇期、肛门区和性器区。

4、在潜伏期(6岁-12岁),孩子的玩伴通常是同性的。

5、生殖期(青春期-成长期)则是两性期。

6、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流派,代表人物包括XXX和XXX。

这个流派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正常人,相信人类有无限的潜能,而这些潜能能否得到发挥或实现,则完全取决于环境和条件的影响。

20世纪的心理学巨大思潮包括了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

7、认知心理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心理过程,而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则研究认知过程的信息加工理论。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现象的一般性质:多种多样,非常复杂;十分奇妙;不具形体性,他人无法直接观察一、个体心理个体:动物和人类的一个个有生命的整体。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

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人有许多心理现象个性心理:人的心理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一)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1、心理过程人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活动或过程。

心理过程与心理活动一般通用。

人的心理现象以不同的形式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

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任何心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心理过程的动态性:心理操作是一步一步进行的心理过程分类:知:认识(认知)过程,情:情绪活动,意:意志活动1.1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感觉:获取事物个别属性的信息。

知觉:解释感觉信息,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

注意:心理活动的集中性和指向性。

记忆:贮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想象: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思维:获取间接的概括的知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言语:用语言与他人交流,接受他人的经验。

1.2 情绪活动情绪和情感:人对待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对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表现: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喜、怒、哀、惧;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分类: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1.3 意志活动意志过程:自觉地确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表现:有目标,有计划,努力排除障碍,力图达到目标2、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相对稳定状态-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动态、变化;不像心理特征那样持久、稳定;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心理状态是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特征:1、注意(2)【指向性,集中性】2、知觉(4)【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3、表象(3)【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4、思维(2)【间接性,概括性】5、创造性思维(3)【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功能:1、注意(3)【选择,保持,调节监督】2、想象(3)【预见,替代,补充】3、情绪、情感(5)【信号,动机,适应,组织,健康】4、动机(3)【激活,指向,维持调节】品质:1、注意(4)【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2、观察(4)【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3、记忆(4)【敏捷性,持久性,准备性,准确性】4、良好思维品质(6)【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5、意志品质(4)【自觉性[对盲从,果断性[对优柔寡断,自制性[对任性怯懦,坚韧性[对动摇性】6、兴趣(4)【广度,中心,稳定性,效能】其它:1、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2、想象的加工方式【黏合,夸张,典型化,拟人化】3、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4、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5、自我防御的机制【压抑,否认,置换(转移),文饰(合理化),投射,代偿,升华】6、动机斗争【双趋,双避,趋避,多重趋避】7、性格的结构特征【态度,意志,情绪,理智】8、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包容,控制,感情】思维、言语及想象【2】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1、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① 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客观事物加以认识② 能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客观事物,借助于媒介进行反应③ 还能对尚未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2)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

(例:关于水果的概念,就是把各种水果的共同特点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形成概念)概念一旦形成,人们就借助于概念去认识那些还没有认识的事物。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特征: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任务:陈述人的心理现象,解释人的心理现象,预测人的心理现象,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5、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晤谈法),测验法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1、神经元结构主要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两部分组成。

2、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3、神经回路: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辐射式,聚合式。

4、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神经。

5、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脑干,间脑,小脑)。

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7、抑制过程分为:无条件性抑制(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8、动力定型:指由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依次出现。

9、第一信号体系:用具体事物作为前提刺激而建立的前提反射体系。

10、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1、内分泌系统:是一种整合性的调节机制,通过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实现对有机体的控制与调节。

12、人有两种腺体:导管腺体(外分泌腺),无导管腺体(内分泌腺----激素)。

1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和性腺。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1、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初级阶段的属性,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感应性:是指生物有机体能够对与其生命活动具有直接关系的刺激作出反应,表现为趋利避害的生物特性。

3、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4、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已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5、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1、意识有对客观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类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天下对立。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而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是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主要的心理学派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的进化方向?脑的相对大小、皮层相对大小、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

?2.神经元?神经元由胞体(含细胞核、细胞质(特有神经原纤维、尼氏体))、树突、轴突组成。

?3.神经冲动?????4.神经回路?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的联系,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回路。

神经元与神经元的连接方式:1.发散式连接?? 2.聚合式连接?? 3.环式连接?反射弧是最简单的神经回路。

分区和机能 语言区位于大脑左半球,该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机能系统学说和模块说都强调不同功能区的动力学关系,是现代有代表性的脑学说该理论认为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用智龄和实际年龄的比率来代表智商,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 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普通心理学复习总结

普通心理学复习总结

普通心理学复习总结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2)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时决不会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总要对它采取一定的态度,并产生某种主观体验。

(3)意志过程人们不仅在不断认识世界,产生情感体验,而且还要在实践中改造世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拟定实践计划、作出决定、执行决定以及为达到目的而克服困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意志过程。

B、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它决定着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积极性。

(2)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如有的人思维呆板,有的人灵活;有的人记忆敏捷,有的人迟缓。

这是能力上的差别。

3.心理学研究的意义首先,有助于未来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有助于师范生了解未来的教育对象再次,有助于做好育人工作对教育工作及教育工作者自身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伦理性原则5、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心理学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一)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著名代表人物: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态三种。

强调内省法。

(二)机能主义创始人:詹姆士著名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意识流”。

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么?”主张研究意识{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三)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环境决定论”(华生)(四)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

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下)复习纲要第七章学习与行为分析P183本能漂移: 随着时间的推移,习得的行为也会向着本能进行漂移.P187观察学习: 个体在观察到他人的行为被强化或者被惩罚后,才在后来或者做出类似行为.或者抑制该行为.第八章记忆P19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先快后慢记忆: 过去获得的经验和行为在需要时不必再加以练习即可重现的心理历程就是记忆. P194记忆类型: 内隐记忆---无意识参与,外显记忆---有意识参与陈述性记忆---涉及事实和事件的回忆,程序性记忆---涉及技能P195记忆过程: 编码---存储---提取P196感觉记忆: 每一种感觉记忆通道都会将感觉刺激的物理特征的精确表征保持几秒钟或更短时间.映像记忆: 使得大量看到的信息在非常短暂的时间被存储.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效果更好)回声记忆: 保留我们听到的刺激P199短时记忆: 是对“现在”经验的记忆,代表心理上的现在。

具有明确的意识,而长时记忆则没有明确意识. 声码优先,形码和意码次之. 容量有限,提取迅速. P200组块:是一个重新组织项目的过程,基于相似性或其他组织原则进行组织,或者基于存储在长时记忆的信息将它们组成一些更大的模块.P201工作记忆:三成分为语言环路,视觉空间画板,中央执行系统.P203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或者直至终生的记忆,包括你对世界和对自己的全部记忆, 容量几乎无限.编码: 情境关联记忆,编码特异性,情境编码P204序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首位易记,中间易忘)背景区辨性: 近处的铁轨在背景中更为突出,即区辨性最强.P206情节记忆: 单独保存你亲自体验过的特定事件.P207语义记忆: 是关于词语或概念的意思的记忆,是类属的,范畴的.干扰: 前摄抑制,倒摄抑制.P213 长时记忆结构: 归类和概念,原型,等级和基础水平,图示个体形成的归类或范畴的心理表征被称作概念.原型藐视了一个概念的平均范例.概念等级中存在着一个水平,在这个水平上人们可以更好滴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思考,这被称为基础水平.图示是关于物体、人和情境的概念框架或知识群.P217重构性记忆过程: 趋平---简化故事;精锐化----突出和过分强调某些细节;同化---将细节变得更符合被试自己的背景或知识.P219 个体对信息的记忆能力取决于对编码的注意程度以及编码和提取线索的匹配程度.不同的脑区与不同类型的记忆有关遗忘症病人证明了不同类型的记忆在大脑中是如何获得并表征的脑成像技术使我们更多了了解记忆的编码和提取的脑基础.第九章认识过程P228控制过程: 需要注意,而自动过程一般不需要.P230听众设计: 产生话语时,你必须考虑话语所针对的听众,以及你与你的听众所共有的背景知识.P232斯本内现象:指在一个短语或句子中两个或更多个词首音的互换.它是语言生成者所犯的有限类型的口误中的一种.口误能揭示出许多通向言语计划的过程.P235语境影响: 语境而非字面意思确定了语言的意义.许多语言理解过程包括使用语境来消解歧义.P238语言文化差异: 语言影响颜色判断实验P240视觉表征: 可用来补充命题表征,它通常能够使你思考周围环境的视觉方面心理旋转像物理旋转实验人们能够形成结合了言语和视觉信息的视觉表征. 画世界地图实验.P243问题空间: 一,初始状态: 一开始时的不完全信息或令人不满意的状况;二,目标状态:你希望获得的信息或状态;三,操作:为了从初始状态迈向目标状态.算法: 一个一步接一步的程序,它总能为特定类型的问题提供正确的答案.P244 启发法: 一些策略或“经验法则”.P246 功能固着: 指解决问题时,个体只看到某种物体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功能,从而干扰了问题的解决.P247 演绎推理: 包括从基于逻辑规则的前提来得出结论.信念偏见效应: 人们倾向于把那些他们能为之构建一个合理的现实世界模型的结论判断为正确的,而把那些他们不能为之构建合理现实世界模型的结论认为是错误的.P248归纳推理: 包括从基于可能性或概率的证据来推论结论.P251启发法: 许多判断和决策是由启发法——心理上的捷径,能够帮助个体快速找到解决方法——来指导. 人们经常依赖于启发法而不是正规的分析来解决问题.P252可用性启发法: 人类的判断基于最容易从记忆中提取的信息.(eg :K问题)P253代表性启发法: 通过一个实例是否代表一个范畴来做出判断(eg: 律师喜欢的运动问题) P254锚定启发法: 从一个起始值开始做不充分的调整,或向上,或向下.P255 决策框架: 收益最大而损失最小框架:指对一个选择的一个特定的描述.决策规避: 困难的决策可能导致决策规避. (推迟困难决策,等待更多的信息).第十章智力与治理测验智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智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P260心理测量: 用来测验人们的能力、行为和个性特质的特殊的测验程序。

P261 高尔顿-智力测量理论:一,智力可定量二,个体差异呈钟型曲线,或称正态分布三,可由客观测验测得四,两套测试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可以由相关的统计分析来确定.正式测量:信度,效度和标准化信度: 指某一测量工具能够得出一致分数的程度(重测信度,平行信度,内部一致性—分半信度)效度: 指测验能够测得的它所要测定的东西的程度(表面、效标、结构效度)标准化: 指在同一条件下对所有人、以同样的方式实施测验.P265 智力测验: 第一个,1905年,比奈—西蒙测验重要的两个:斯坦福—比奈测验IQ=心理年龄/生理年龄×100韦克斯勒测验,提出离差智商IQ=100+15(X-M)/SP267 卡特尔智力理论: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和流体智力(反之)斯皮尔曼二因素理论: 一般性智力因素(G因素),特殊智力因素(S因素)G因素得自先天遗传,主要表现在一般性生活活动上,从而显示出个人能力的高低;S因素只与少数活动有关,是个人在某方面表现出异于别人的能力。

P269 ★斯滕伯格智力三因素论: 成分,经验,情境成分: 指思维和问题解决所依赖的心理过程知识获得成分,操作成分,元认知成分经验: 指人们在两种极端情况下处理问题的能力:新异的或常规的问题.情境:反映在日常事物的处理上,对环境的适应,选择和改变的能力P270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8元(逻辑-数学,语言,自然主义,音乐,空间,身体运动,社交,自知)P271 情绪智力(EQ): 准确和适当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感的能力;运用情感、促进思考的能力;理解和分析情感、有效地运用情感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感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P278创造力: 指就特定环境而言,个体产生新异的和合适的思想和产品的能力。

发散思维:即对于一个问题可以产生许多不寻常的想法的能力。

第十二章动机P325动机: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P326 驱力: 指一种内部的状态,它是对动物的生理需要作出的反应。

诱因: 即外部的刺激和奖赏,它们与生理上的需要并无直接联系。

驱力理论认为动机的作用是消除紧张,逆转理论提出了一对相反的内在动机状态。

P327 本能: 个体生而具有,不学而能的天生行为。

詹姆斯: 人类比动物更多地依赖本能;社会本能(同情、谦虚、社交和爱等)也在起作用。

弗洛伊德: 人类体验到的驱力来于生的本能(包括性欲)和死的本能(包括敌对行为).本尼迪克特:关注文化,与只考虑天生本能的理论相冲突。

P329 饮食: 体内有很多调节启动和停止进食行为的机制。

外周反应:坎农研究:胃里的胃部活动(胃痉挛收缩)是饥饿的唯一基础特定感觉厌食症:饥饱的感觉与进食的食物类型相关中枢反应:外侧下丘脑(LH)——饥饿中枢腹内侧下丘脑(VMH)——饱食中枢P332 焦虑对限制和不限制饮食者的影响:一般人焦虑食欲会降低,而肥胖者则食欲大增,并且在任何情绪激活状态下都会增加食欲。

先后看悲喜剧、滑稽、性感、旅游四部电影——激发悲哀、欢乐、性欲和平淡等情绪,肥胖者在看前三部电影后吃饼干比看第四部电影后多,而正常体重的人吃饼干的数量与电影的性质无关。

饮食障碍:厌食症进食障碍,暴食性进食障碍P337 性行为:人类性反应的根本原因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生理上的,动物多是为了繁殖。

性反应周期:兴奋期,高原期,高潮期,消退期性行为的进化:雄性的基本问题,尽可能多地与雌性交配以使其后代的数量达到最大——短期策略。

男性策略是勾引,然后遗弃,再寻其他对象。

雌性的基本问题,找到一个优勇的雄性来保证生出最好的后代——长期策略。

女性策略是不仅挑选一个最大,最壮,最聪明,地位高,最令人喜欢的配偶,还要挑选最忠诚,最有责任心的伴侣来帮助她抚养孩子。

P341 同性恋:以同性作为性动机的满足对象.不是精神疾病,由遗传、个人和社会环境决定P342 成就动机:是指个人在从事某项重要活动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它使个人不断进取以追求新的目标,使人克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标。

反映了在实现个人目标的计划和工作重要性方面的个体差异。

动机结构:希望成功,害怕失败P343归因:就是关于结果产生的原因的评价。

韦纳三维度六因素归因理论乐观归因:把成功看作是内部完全稳定的结果,把失败看作是外部因素的结果;悲观归因:把成功看作是外部不稳定的结果,把失败的原因看作是内部产生的。

P346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5层(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第十三章情绪、压力和健康P352 情绪: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人和动物共有,但人的情绪具有社会性,而情感为人类特有。

情绪具有跨文化性,也有跨文化一致性。

四种基本表情:喜怒哀惧P358情绪认知评价理论:引出刺激→生理唤醒↓↓对唤醒和刺激的评价,根据情境线索/背景↓情绪感受P359 耶克斯—道德逊定律: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复杂工作的绩效降低,而简单工作的绩效随着唤醒的提高而提高。

图形:倒U形P362 应激:是一种反应模式,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有机体的平衡和负荷能力,或者超过了个体的能力所及,就会体现为压力。

急性应激:短暂的唤醒状态,伴随着典型的进攻或者撤退模式慢性应激:一种长期的唤醒状态,会持续很长时间,使人感到即便内在资源和外在资源加在一起,也不再能满足压力事件的要求。

P363 战斗或逃跑:坎农发现,人和动物处于危险时,一系列的神经和腺体反应将被引发,使躯体做好防御和挣扎或者逃跑的准备。

双重的应激反应。

P364 一般性症候群:应激源带来的反应三阶段:报警反应,一个短暂的生理唤醒期,使得躯体能够有力行动而做好准备抵抗阶段,一个适度的唤醒状态,机体可忍耐并抵抗长时间的应激源带来的衰弱效应疲惫阶段:应激源持续时间足够长或强度足够大,躯体资源耗尽后的阶段P367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创伤后的应激反应,个体不断地以某种形式重复体验到创伤性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