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 比热容(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比热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比热容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过程与方法利用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比热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刻苦精神。
教学重点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归纳、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比较、归纳、综合法:通过对探究实验的观察、比较、归纳、综合,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教具准备烧杯2个(500ml),电加热器2个,温度计,水,煤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2.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 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3.进行新课(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 强调电加 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 升得快。
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
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
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专题13.3比热容(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系列精品
专题13.3 比热容(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系列精品我设计这节专题13.3 比热容(第2课时)的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发现比热容的规律,从而达到理解比热容的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具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先是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比热容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比热容的存在。
然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比热容的规律。
我给出了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发现这节课的设计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操作的时间不够,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和观察。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改进教学设计,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我也会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专题13.3 比热容(第2课时)的课时,我有意将重点放在了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抽象出比热容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具体问题中。
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发现比热容的规律。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然而,这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能够在实验中细致观察,发现并理解比热容的规律。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 比热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提问:1.什么叫热量?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热量?
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开半壶水相比,谁要的时间 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3、将一壶 水烧成开水与将一壶水烧成温水相比,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思考,回答问题
可以设置情境引入新沿海地区与内陆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哪些不同?
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难点
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关键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教法、学法
实验法,探究学习,归纳总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1.组织学生复习热量的概念、预习本节内容;
2.多媒体课件、电加热器、烧杯、水、煤油、温度计、计时器等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自主学习
(5)发动机为什么用水箱降温,冬天问什么用水供暖
(6)热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阅读提纲,思考、讨论、猜想
(1)~(6)
,比容热是物 质的物理属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 状态有关
组织学生自学
制定计 划和 设计实验
实验时取两个烧杯,分别放入水和砂子作为研究对象,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对两个烧杯加热,进行对比实验。实验前需要考虑到:
教后记
(2).______的物质,温度每______(或____ __)1℃所______(或______)的热量为该物质的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其国际单位是______。
学生根据本节所学习的内容,完成习题
2、总结归纳
由学生归结和总结本节所学习的内容
3、作业:课堂:书后习题
家庭:练习册
板书设计
出示学习目标
九年级物理全册13.3比热容(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导学案新人教版(new)
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课题热量的计算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比热容,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2.能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比热容的定义,及其和质量、温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学生的推导能力和动手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难点利用比热容的定义推导热量的计算公式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物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改变的温度(或升高、降低)、种类(或比热容)三个因素有关系.2。
热量的计算可以用公式Q = cmΔt表示。
物体吸收的热量可以用公式Q吸 = cm(t—t0)表示;物体放出的热量可以用公式Q放 =cm(t—t) 表示.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我们知道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而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种类有关,请同学们思考能否利用一个公式具体地说明热量、温度、质量、比热容之间的关系呢?(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言。
)大家先不要着急判断,等我们学完本课时就知道了.备课笔记小组问题探讨: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可以得到()0Q c m t t =-吸,从这个公式你知道怎样计算Q 吸吗?【例1】某温泉度假村利用地热水作为房间洗浴用水,请计算:质量为100kg的地热水,温度从70℃降低到2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c水=4。
2×103J/(kg·℃)]解:地热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m(t0-t)=4.2×103J/(kg·℃)×100kg×(70℃-20℃)=2.1×107J.教学板书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吸(放)热时的热量公式,并通过练习巩固强化了对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谢谢!教材习题解答想想议议(P14)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对环境的影响,如城市热岛效应等。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热量计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重难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想:设计具有实际情境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设想: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热容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2.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注重概念讲解的生动形象,运用生活实例、比喻等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2.针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加强实验前的指导,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在数据分析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比热容规律的认识。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比热容的规律,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热容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比热容知识的热情。
4.结合课堂所学,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短文:比热容对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有何意义?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热容知识,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秋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 比热容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比热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能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计算生活中的一些热量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认识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和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及“热岛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难点热量的计算。
教具准备温度计、食用油、水、电加热器、天平、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线、红外线加热器、装有专用软件的计算机。
教学流程第1课时第2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情境导入露天游泳池中有水,当太阳晒一天后,池边水泥地面热得发烫,而水却不怎么热,这是什么原因呢?二、合作探究1.比热容(1)教材P11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①提出问题: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②猜想与假设以水为例: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有关。
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吸热是否相同呢?总结: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种类、物体的质量、温度升高的量有关。
③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温馨提示: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吸热是否相同,(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教师简单介绍器材。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让学生讨论,并完成填空)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相同的;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不同的。
(2)比热容的概念[师]为了表示不同物质的这种性质的差别,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
什么是比热容?[生]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师]比热容的单位是什么?[生]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师]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比热容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课后作业设计:
(修改人:)
板书设计:
公式理解。Q=cmΔt
1.吸热公式及理解。
(1)Q吸=cm(t-t0)用Δt升=(t-t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Δt升
式中的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
2.放热公式的理解。
(1)Q放=cm(t0-t)用Δt降=(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Δt降
教学反思:
此资源为word格式,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让智慧点亮人生,用爱心播种未来。感谢您的选用。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环
节一
一、新课引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
提问:海水和沙子
糖炒栗子
车里加水
比热容
1、物理上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一般是不同的。
3、单位J╱Kg℃ C水=4.2×103J╱Kg℃
4、看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课中作业
环
节
二
热量计算:
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其吸收的热量可用公式
Q吸=cmΔt=cm(t-t0)来计算:
当物体温度降低时,物体放出热量可用公式
Q放=CmΔt=cm(t0-t)计算。
1.吸热公式及理解。
(1)Q吸=cm(t-t0)用Δt升=(t-t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Δt升
4.2×103J/ (kg.℃)×2kg×(100℃-20℃)
=6.72×105J。
所以,至少需供给6.72×105J的热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3比热容(第2课时)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比热容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及其应用。
教师通过PPT展示比热容的定义,解释其物理意义,并强调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改进不足,不断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比热容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出示两个相同的烧瓶,分别装有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个瓶子里的液体(或物质)会让温度变化更快呢?”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积极性。
2.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实验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培养他们节能环保的意识。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比热容为主题,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全面掌握比热容的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沟通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比热容这一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温度、热量等基本概念,并对比热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比热容的深入探讨具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但考虑到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程度不一,且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困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3比热容 第2课时教案(人教九年级全册)
13.3比热容(2)
★课程内容
1、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实际意义;
2、热量的计算
★重点——热量的计算
★难点——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实际意义
★教具——
★过程
三、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实际意义
1.水升高一定温度时,需吸收的热量较多;降低一定温度时,能放出的热量较多。
应用:用冷水作冷却剂,用热水取暖。
2.水吸收一定热量后,温度升高较少;放出一定热量后,温度下降较少。
应用:调节气温(如沿海地区和沙漠地的气温比较)
海风形成:
正午——风从大海吹向海滩
傍晚——风从海滩吹向大海
四、热量的计算
1.
2.注意:C与Q、m、无关,这只是一个计算式。
3.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热损失,则有Q吸=Q放(热平衡方程)
使1kg水→升高1℃
Q=4.2×103J
使1kg干泥土→升高5℃
水需吸热4.2×103J
1kg 升高1℃
干泥土需吸热0.84×103J
海面
海滩
海风
冷气密度大
热气密度小
热气密度小
海滩
海风
冷气密度大
海面
例、把200g的铅块加热到98℃,然后投入到12℃的80g的水中,混和后的温度为18℃,若不计热损失,请求出铅的比热容。
解:Q放=C铅m铅(t0铅-t)=C铅×200×10-3kg×(98-18)℃
Q吸=C水m水(t-t0水)=4.2×103×80×10-3kg×(18-12) ℃
∵Q吸=Q放
∴C铅=0.126×103J
★小结:
★作业——
★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3比热容教案(2)
免费下载网址 /解压密码联系qq 1119139686 加微信公众号jiaoxuewuyou 九折优惠!比热容教 学 目 标知识技能 进一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过程 方法 通过小组内合作学习,掌握比热容的计算。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教学 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教学 难点热量计算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复习比热容的有关知识 二、典型例题一)有关比热容的计算题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 吸=cm(t-t 0) ;物体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 放=cm(t 0-t)1、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质量为5kg 的水温度升高2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 ?若这些热量被5kg 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c 铜=0.39×103J /(kg ·℃) 2、质量为5kg 的某种金属块,温度从20℃升高到50℃时吸收了1.95×104J 热量,这种金属块的比热容是多少?它可能是哪种金属?二)热平衡问题:指在不计热量损失的条件下,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即:放吸Q Q )且在热平衡状态下,两个物体的最后温度相同,不再进行热传递。
1、将500g 温度为75℃的水加入2.5kg 温度为15℃的水中,热平衡后的水的温度是多少℃?(假定没有热量损失,且在热平衡时水的温度都相学生思考 一人板演小组内合作完成进一步使学生掌握比热容的概念通过练习,使学生灵活运用公式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2、将500g温度为75℃的热水加入温度为15℃的冷水中,热平衡后的水的温度是25℃,问原来冷水的质量是多少kg?(假定没有热量损失,且在热平衡时水的温度相等)三)有关水的温度升高问题(注意条件: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1、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kg,初温为30 ℃的水吸收 2.52×105J的热量后,其温度升高多少℃?末温是多少℃?2、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kg,初温为60 ℃的水吸收 2.52×105J热量后,其温度升高多少℃?,末温是多少℃?三、小结四、作业1、质量为500g的铝锅中装有2kg的水,把他们从15℃加热到95℃,一共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已知c水=4.2×103J/(kg·℃),c铝=0.88×103J/(kg·℃).2、质量为5kg的铁球,初温为10℃,用加热的方法使其温度升高到20℃,则它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如果是通过做功的方法使其温度升高,条件同上,那么至少外界要对该球做多少焦耳的的功(c铁=0.46×103J/(kg·℃)学生思考一人板演小组内合作完成通过练习,使学生灵活运用公式教学反思。
度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比热容》教学设计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
《比热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比热容的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又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且它+又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等三个物理量有关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故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本节可分为比热容、热量计算部分进行教学。
各一课时。
其中比执容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比热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想议议”用算术法计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进而引导学生归纳出热量公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有关计算.*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教学资源教学器材:铁架台、金属盒、酒精灯、天平、烧杯、石棉网、水、花生油、多媒体等: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一、复习有关旧知识师:什么是内能?什么是热量?生: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师:什么是热量?生: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师:热量的单位是什么?生:焦耳.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多媒体)师:我国吐鲁番盆地有这样的现象“早穿皮袄午穿纱,夜围火炉吃西瓜”也就是为什么沙漠干旱少雨的地方中午气温很高而晚上气温较低,温度差比较大?可是在我们某某岛,大家知道有一首赞美某某的歌词吗? 歌词是这样的: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花儿春常在,某某岛上遍地开.所以今年中央批准某某省建立国际旅游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某某温度差并不大,那么某某的温度差为什么不大呢?要明白这些道理就要学比热容.(板书: 三比热量 ),三、新课教学师:.你们在干家务烧水做饭时都知道用同一个炉子烧开半壶水比烧开满壶所用的时间少.,对吗?生:对.师:这意味着什么?(启发:吸热)生.这意味着用同一个炉子烧开半壶水比烧开满壶水所吸收的热量少.师:这里面有用到控制变量法吗?生:有,同种物体、温度升高相同的度数.师:就这件事大家有没有要提什么问题?师::同种物质质量不同的物体,温度升高相同度数所吸收的热量相同吗?生:不同.师:同种物质质量不同的物体温度升高相同的度数所吸收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在?生:跟质量有关.师:很好, 就这件事大家有没有要提什么问题? (启发:事情反过来)生甲:同种物质质量不同的物体温降低相同的度数时放出的热量相同吗?(学生举手,个别回答)师:谁回答?生乙:不同,质量少的放量少.师:很好,那么不同种物质呢?比如:一种是水,另一种是铁, 我们怎样才能更合理的提出这个问题? (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学生举手,个别回答)生甲: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温度升高相的度数所吸收的热量相同吗?师:很好.那么你们认为怎样?(学生经思考,讨论后作出猜想)生甲:相同.生乙:不同.*:实验设计师:你们用什么方法来探究得到这个结论?生:实验的方法.师:实验怎样设计?用什么器材?实验怎样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生:用两个烧杯分别装水和花生油,用天平测质量,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洒精灯加热.师:怎样保证它们吸热相等?(学生思考)师:两个完全相同的洒精灯燃烧情况相同,那么放出的热量怎样?生: 放出相同的热量.师:对,应该说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水和花生油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呢?生:两个火焰与各自的石棉网的接触面相同.对:关键要保证水和花生油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边进行实验边说明)师::观察到什么现象?生:花生油升高的温度快(师生共同分析)师: 花生油升高的温度快说明了什么? (启发)生:相同的时间内花生油的温度升高的度数大.师:相同的时间内谁吸收的热量多?生:一样多.师:那么也可以怎样说呢? (启发)生:吸收相同的热量花生油的温度升高的度数大.师:’妙,那么反过来温度升高相同的度数谁吸收的热量吗?生:不同.师:谁吸收的热量少呢?生:花生油.师:为什么?生:因为温度升高相同的度数花生油所用的时间少.师:不错.实验证明了什么?生:实验证明了相同质量的水和花生油温度升高相同的度数时所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师:科学家用许多种的物质来做实验,都大表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温度升高相同的度数所吸收的热量不一样.反过来也可以从降温的角度来思考.这是物质的一性质.同学们,你说怎样说?生: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温度降低的度数相同时所放出的热量不一样.师:很好,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温度升高相同的度数所吸收的热量不一样,这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那么怎样才能方便的表示这种属性呢?(学生思考)(有的学生可能这样回答)生:用比热容最方便.师:对,象速度那样用单位时间,压那样用单位面积,还有象密度那样用单位体积表示最方便..这里的相同质量和温度升高相同度数用多少最方便呢?生:相同质量用单位质量,也就是1千克的质量,温度升高相的度数就用升高1℃.师: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边讲边板书)1.比热容[C]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焦耳/(千克·摄氏度) J/(㎏·℃)特别说明:(1)这是你们学物理以来遇到的最复杂的单位,它由三个物理单位组成,而还加了个小括号.(2)比热容也可以这样说: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3.3比热容2—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13.3 比热容2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第3节“比热容2”。
本节主要介绍了比热容的概念、单位以及计算公式,同时通过实验探究比热容的性质,以及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比热容的单位;3. 实验探究比热容的性质;4.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5. 比热容的实际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和单位;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实验探究比热容的性质;比热容的实际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等);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夏天在户外活动时,人们喜欢喝冷饮、洗冷水澡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喝冷饮、洗冷水澡会感到凉爽?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热容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1)比热容的定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 / (m 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3)比热容的单位:教师介绍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3. 实验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比热容的性质。
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两个烧杯,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热水和冷水;(2)将温度计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记录初始温度;(3)同时将两个烧杯放在阳光下,观察温度变化;(4)记录一段时间后的温度,计算温度变化量。
4.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比热容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认真完成,书写工整,保持作业整洁。
2.小组合作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分工明确,确保研究成果的质量。
3.创新设计作业要注重实用性和创意性,力求解决实际问题。
4.提交作业时,请附上课堂笔记,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温度、热量等基本概念,对比热容的概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和实验操作方面,学生们的经验尚显不足,对于比热容的计算和实验探究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观察分析、问题解决等方面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5.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设想:
a.比热容概念的理解:通过实验演示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从而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b.比热容的计算:结合实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c.实验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研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比热容相关的生活实例,进行调查研究。例如,研究不同材料的保温杯在保温效果上的差异,探讨比热容在其中的作用。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整理调查过程和结果,形成一份研究报告。
4.创新设计: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利用比热容原理的创意产品或解决方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设计一个节能保温的烹饪工具。将设计思路、原理和预期效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
d.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 比热容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比热容》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比热容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物体吸热、放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有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包括“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两部分内容,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海边的沙子和海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它们的温度不同,从而提出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吸收相同热量升高温度不同的研究问题。
通过实验引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就叫比热容,它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它可用于解释生活中吸热升温的一些现象。
本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从分析物理事实到抽象出这个概念,再提升到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其思维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比热容概念和应用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为了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可以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写出比热容的计算式,比热容本身也是利用了比值定义法,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密度等概念,类比得出计算式,利用及其公式变形进行计算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
重点:比热容概念和应用,以及热量的计算。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策略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生活经验,如海边的沙子和海水中午时的温度不同,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吸热温度变化可能不同。
再通过实验来验证,做好实验是关键,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相反如果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也不等。
根据实验得出比热容的定义,根据定义还可以写出比热容的计算式,根据计算式得出比热容的单位。
通过阅读不同物质的比热容表,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与密度、熔点等相似,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等因素无关。
13.3比热容(第2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13.3 比热容(第2课时) 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际情景,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比热容的概念。
在教学思路上,我以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了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让幼儿掌握比热容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掌握比热容的概念,了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际情景,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实验器材(包括烧杯、热水、冷水、温度计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景,让幼儿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例如,夏天在户外玩耍时,为什么会在炎热的阳光下感到疲劳,而喝一杯冷饮后会感到舒适。
2. 理论讲解: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向幼儿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热容的知识。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比热容的理解。
例如,将相同质量的 hot water 和 cold water 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然后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 ice 和 hot water,观察温度变化。
4.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让幼儿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在不同温度下,相同质量的物质的比热容是否相同。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掌握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难点: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 三、比热容名师教案二 新人教版
学生思考、讨论并解释:
①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一定温度可吸收较多的热量。
②一定质量的水降低一定温度能放出的热量比较多。
③夏天,太阳照到海面上,海水在升温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不觉得热;冬天,海水由于外界温度太低而要放出大量的热,使气温不至于降得太低,所以不觉得冷。
设计实验,学会控制变量法。
学生分小组设计并讨论后交流。
实验器材:铁架台(2个)、500ml的烧杯2个,同规格的加热器2个,搅拌器2个,秒表,量筒,温度计2只。
实验步骤:取两个相同的烧杯,甲杯里装400克水,乙杯里装200克水,使它们都处于室温,给它们加热到沸腾,观察加热的时间是否相同;
接着拿同样多的水400克,甲杯加热到100℃,乙杯加热到80℃,观察加热的时间是否相同;
4、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提出问题:
①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为什么要用水?
②北方地区冬季供暖和热水袋里为什么要用水?
③为什么夏天住在海边不觉得热,冬天不觉得冷?
④为什么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却比较大?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质量都为1kg的水和干泥土吸收(或放出)4.2×103J的热量,比较水和干泥土升高(或降低)的温度的大小。
学生阅读比热容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表中找出比热容最大的是哪一种物质?它的比热容是多少?物理意义是什么?
②冰的比热容是多少?水的比热容是冰的多少倍?
③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吗?(比较冰和煤油)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变吗?(比较水和冰)
比热容反映了物质的什么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比热容【设计理念】1.本节课首先用“漫画”创设问题情景,营造积极思维、气氛宽松的质疑环境,寻找提出问题的突破口。
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认识过程。
2.让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
本节课我设置了环环相扣的多个问题,问题提出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科学的猜想是许多发明创造的开始。
3.实验过程由学生设计,通过合作进行实验,并从记录分析讨论中学到规律性知识。
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愉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2.会查比热容表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乐于探索的精神2.养成实事求是、新生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探究比热容的概念教学难点用比热容解释自然现象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
提出问题──猜想──讨论──反驳──实验检验──得出结论教具和媒体大屏幕投影,多媒体计算机,铁架台中,石棉台,酒精灯,热得快,蒸发皿,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秒表,烧杯等【教学过程实录】一、新课引入师: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说明:创设物理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甲):在岸上散步凉爽,因为沙石温度低。
生(乙):划船到海中更凉爽,因为水温较低。
生(丙):一样凉爽,因为气温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猜想,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板书课题:三、比热容)(说明:制造问题悬念,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进行新课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生(齐):半壶水容易烧开。
师: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生(齐):一壶水烧开需要时间长。
师(继续提出问题):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说明: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生(甲):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生(乙):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生(丙):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多少都有关,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结论。
师(继续提出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沙子、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说明: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并回答,以求思维的多样性。
)生(甲):吸收热量不相同,夏天到海边洗澡时,会感觉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比较凉;水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本领大。
生(乙):吸收热量相同,因为它们受同样的太阳光照射。
师(总结说明):吸收热量多少、或温度变化多少,都反映了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
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请同学们参看桌上的实验器材,边讨论边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并设计方案。
(说明:教师要加入学生的探究设计环节,倾听学生的思路,并适时加以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让学生进行实物投影展示设计方案,并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生(甲):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
温度升高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生(乙):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相同时,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长短。
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说明:高效率的交流,使学生从别人的方案中得到有益的启发,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将实验设计中相同或相似方案的学生重新分组。
(说明:重新分组后,学生有了归属感、荣誉感。
以小组为单位,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形成合作、竞争的学习气氛。
)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应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先提出来讨论,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
设置问题:1.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或水和煤油)2.怎样测出它们的温度?3.怎样确定它们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学生思考、讨论,并逐一回答。
师:请做完实验的同学将数据填到黑板上的表格中。
学生进行实验,填表:表1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时:表1 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时沙子(煤水油)升高的温度/℃表2 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煤油(沙水子)升高的温度/℃(说明:取得学生大量的数据,便于总结结论。
)师:请同学们从这些数据中,总结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学生自由讨论,并归纳结论。
(说明:此环节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能力在争辩中得到提高。
)师:怎样表示各种物质在这种性质的差异呢?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
(板书:比热容概念)师: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请同学们了解“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屏幕投影)。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水4.2×103 铝0.88×103酒精2.4×103 干泥土0.84×103煤油2.1×103 铁、钢0.46×103冰2.1×103 铜0.39×103蓖麻油1.8×103 水银0.14×103沙石0.92×103 铅0.13×103师生共同分析:从表中我们了解到,水的比热容最大,说明水的吸热能力最强。
水的比热容是沙石的4.5倍,因此,白天在同样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变化比沙石小得多。
这是沿海气温温差较小的原因。
夜晚,水和沙石同样放热,水温比沙石温度高,因此,晚上在岸上散步更凉爽。
(说明:学生终于明白小胖子(乙)的想法是正确的,真正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认知态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
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水的这一属性?2.在自然现象中,有哪些现象可用水的这一属性解释?(说明: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后回答,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相联系,体现物理是有用的。
)生(甲):冬天暖气用水做“热源”,因水储藏的热多。
生(乙):司机师傅用水做“冷却剂”冷却汽车发动机。
生(丙):夏天到海滨去避暑。
因海滨比内陆凉爽。
(说明:同学们的讨论热情非常高涨,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精彩举例加以鼓励。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巩固练习。
(出示反馈练习)1.为比较不同物质的_____能力,引入了比热。
水的比热是_____。
2.判断:一桶水的比热比一杯水的大。
()3.铝的比热是0.88×l03J?(kg?℃)-1,这说明1kg的铝_____。
师:请同学们思考,2kg铝温度从30℃加热到100℃,怎样计算铝块吸收的热量?(屏幕显示)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做出解答。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热量计算公式:Q=cmΔt出示反馈练习二:1.质量为2kg的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质量为5kg的热水,从100℃降到8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学生计算并作答。
(说明:强化练习,加深对热量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STS”,思考讨论:1.为什么沿海气温不像内陆气温变化显著?2.热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哪些?3.同学们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提出你对热污染问题的解决设想。
(说明: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目的是唤起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开创意识)三、小结师:同学们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生:讨论之后做知识小结。
师: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比热容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回去后,写一篇关于“热污染”的调查报告。
2.完成课本上“动手动脑学物理”的4个题。
【板书设计】三、比热容(一)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c。
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13.意义: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4.应用:(二)热量的计算1.公式:Q=cmΔt\2.应用: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一、什么是力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