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及与鳞癌和其他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鉴别诊断
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杨志义1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人类癌症相关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据报道,2018年肺癌占所有癌症相关死亡人数的18.4%。
肺癌的组织亚型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y concao, NSCLC)和小细胞肺癌,前者约占85%[I]O目前,NSCLC的临床治疗策略主要有外科手术、化疗、放射和分子靶向治疗,但5年生存率仍然低下[2]$寻找可以有效延长NSCLC患者存活期的治疗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许多情况下,免疫系统最终无法完全摧毁癌细胞,这可能是由于肺癌造成的免疫抑制环境,阻碍了免疫系统消除NSCLC的能力*3,4+。
免疫疗法可以通过利用免疫细胞识别和响应肺癌细胞的天然能力来发挥作用。
免疫检查点能通过多种方式控制T 细胞的过度活化,保持机体对外周的耐受性$根据免疫检查点的靶点和作用机制不同,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LIs)分为程序性死亡因子(PD-1)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抑制剂(如纳武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特珠单抗、度伐鲁单抗和阿维单抗)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半(CTLA-4)抑制剂(如伊匹单抗)$它们具有非冗余的通路阻断和协同作用,导致更持久的抗肿瘤活性。
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化疗联合ILIs治疗NSCLC患者预后得到了持续的改善。
化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转移性NSCLC一、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是一种LG4工程的人源化抗PD-1抗体,基于+期Keynote-024试验报告的安全dol:10.3969/血issn.1009-6663.2021.04.031基金项目: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人才培养计划任务书(No.RCPYXM2017-2-03)作者单位:1.650500云南昆明,昆明医科大学2.650101云南昆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通信作者:海冰,E-mail:1910645481@ 海冰2性和优越的生存结果,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作为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5]$'m等*6+人做了帕博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加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NSCLC的系统评价和网络Meta分析,他们共鉴定了4个相关的+期试验,共有2754名患者参与试验。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病理检测临床实践指南(完整版)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病理检测临床实践指南(完整版)NSCLC基因变异检测主要包括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相关分子病理检测。
我国NSCLC患者分子变异谱不同于西方人群,主要体现在腺癌,包括常见变异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45%~55%)、KRAS(8%~10%)、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5%~10%),少见变异基因ROS1(2%~3%)、MET(2%~4%)、HER2(2%~4%)、BRAF(1%~2%)、RET(1%~4%),以及罕见变异基因NTRK(<1%)、NRG1/2(<1%)、FGFR2(<1%)等。
除极少数病例存在共突变外,上述基因变异在同一个病例中普遍存在互斥现象。
靶向治疗相关分子病理检测详见表1。
免疫治疗相关分子病理检测(表1)包括PD-L1蛋白表达和TMB。
其他生物标志物,如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在NSCLC中罕见。
目前免疫治疗主要用于EGFR、ALK和ROS1基因变异阴性的NSCLC患者。
近年来,肺癌分子微小残留病灶(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MRD)的检测已受到广泛关注,MRD 指的是经过治疗后,传统影像学(包括PEC/CT)或实验室方法不能发现,但通过液体活检发现的癌来源分子异常,代表着肺癌的持续存在和临床进展可能。
检测适用人群1.拟接受靶向治疗的肺浸润性腺癌(或包括含腺癌成分的NSCLC)患者需进行靶分子基因检测。
对于晚期NSCLC患者,靶分子基因检测能够有效筛选靶向药物获益人群。
对于术后肺腺癌患者,一方面,EGF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可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辅助治疗中获益;另一方面,术后患者存在复发风险,分子分型可直接指导复发后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
2.经活检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非腺癌的晚期NSCLC患者可推荐进行靶分子基因检测。
3.所有EGFR、ALK基因变异阴性晚期NSCLC患者,如拟进行PD-1/PD-L1抗体药物免疫治疗,推荐进行PD-L1表达检测。
肺癌的非小细胞与小细胞分型
肺癌的非小细胞与小细胞分型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根据组织学分类的不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这两种类型的肺癌在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约占肺癌的85%。
NSCLC包括三个亚型,分别是腺癌(adenocarcinoma)、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和大细胞癌(large cell carcinoma)。
1. 腺癌(Adenocarcinoma)腺癌是最常见的NSCLC亚型,约占NSCLC的50%。
它通常起源于肺组织的腺细胞,以形成腺体或腺样结构为主要特点。
腺癌通常发生在肺的外周部位,其生长速度较慢,有时可出现黏液分泌,形成肺腺癌。
2. 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鳞癌起源于肺黏膜上皮细胞,约占NSCLC的30%。
它通常发生在大气管或主支气管内,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和咯血。
鳞癌生长较快,可通过大气管或支气管阻塞,导致肺组织病变和不适。
3. 大细胞癌(Large Cell Carcinoma)大细胞癌是NSCLC中最少见的亚型,约占NSCLC的10%。
它的细胞学特征不符合腺癌或鳞癌的定义,故被归类为大细胞癌。
大细胞癌的生长速度较快,易转移至其他器官,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二、小细胞肺癌(SCLC)小细胞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肺癌类型,约占肺癌的15%。
它的特点是细胞体积小、核分裂活跃、生长速度快,容易转移。
小细胞肺癌主要由嗜酸细胞或神经内分泌细胞引起。
小细胞肺癌可分为有限期和广泛期两种。
有限期小细胞肺癌指肿瘤局限于一个肺叶或肺段,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则表示肿瘤已转移至对侧肺、胸腔积液等部位。
三、治疗策略的差异由于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在病理特征和转移方式上存在区别,两者的治疗策略也有所不同。
小细胞肺癌
生物学特征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分化程度最低、恶性程 度最高的一型,病情进展迅速。
小细胞肺癌具有倍增时间短(33天)、增殖 快、血行转移早且广泛等特点。
细胞来源是位于支气管上皮表面基底部的 Kulchisky细胞(K细胞,神经内皮细胞), 具有神经内分泌的功能,常伴有神经内分泌 综合征。
通常发生于大支气管内,但也发生于外周支 气管。
肿瘤细胞倍增时间
小细胞肺癌 腺癌 鳞癌 大细胞癌
33 天 183 天 100 天 93 天
病理特征
分三个亚型:
燕麦细胞型(淋巴细胞样)占15%,治疗 较敏感
中间细胞型(梭形细胞、多角形细胞) 占 70%
混合细胞型 占15%
病理特征
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中约35%转型,成为 NSCLC或混有NSCLC成分的肿瘤,耐药性 显著提高,化疗方案也应改变
EP方案、TP(顺铂+托泊替康)方案和IP(顺铂 +伊立替康)方案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 的标准方案。
➢ 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4-6周期初始化疗后,增 加化疗周期数并未延长生存,且毒副作用增加。
➢ 增加化疗剂量强度或剂量密集化疗可以提高疗 效、延长总生存。
治疗原则
预防性颅脑放疗原则
超过50%小细胞肺癌患者可出现颅脑转移。 PCI(预防性颅脑照射)可以降低颅脑转移的发
一低四高
肿瘤缓解率低 瘤体稳定率高 症状控制与改善高 生活质量稳定与提高 生存期的延长。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扶正与祛邪相结合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规范化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
肿瘤医生的责任
活着,愉快地活着! 生存,长期的生存!
肾上腺、脑、骨等
2012NCCN指南提出TNM分期
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与诊断方法
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与诊断方法【摘要】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分型及诊断途径。
方法:对58例SCLC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病理对照观察,分析其CT表现与病理关系。
结果:肺内肿块、肺门与纵隔淋巴结广泛肿大,是SCLC的CT 表现特点,CT诊断的可靠性为80%,结合经皮穿刺活检可提高诊断率到90%。
结论:CT螺旋扫描结合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与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是SCLC 确诊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CT表现;诊断肺癌早期,即病灶仅限于某一肺叶且未浸润周围组织,亦未发生转移时,进行肺叶切除术可得到根治性效果[1,2]。
而小细胞肺癌(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相比,发展快、预后差,易通过淋巴与血行转移。
现将我院经CT 诊断为SCLC的5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我院2001年1月~2007年3月收治SCLC 58例。
确诊依据为术后病理12例、纤维支气管镜27例、经皮穿刺活检49例(其中各检查结果之间有重叠)。
根据术后标本观察,结合影像学资料分析,SCLC 的大体病理形态可分为周围肿块型(21例),长轴进展型(37例)两大类。
全部病例的CT扫描层厚、层间距均为10 mm的螺旋扫描,部分病例还有病变层面的薄层扫描图像重建及增强CT 扫描。
2 结果2.1 周围肿块型(21例):X线平片与CT图像均可发现4级以下支气管源性肿块,直径>5 cm者15例,肿块边缘光滑、锐利酷似良性肿瘤,但多有分叶征(16例);周围肺血管集束征阴性,可有推移,其中11例误诊为良性病变。
CT 薄层扫描图像重建后可见支气管中断8例;增强效应阳性(增强后CT值上升30 HU以上)者6例;同侧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者10例。
根据术后病理观察,肿块穿透支气管壁向周围肺组织侵犯。
镜检可见癌细胞呈堆积性生长,周围肺组织出现压迫性肺不张,未见渗出性改变,本组21例中仅有2例在术前明确诊断,余者皆为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后证实。
nsclc的分类
nsclc的分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的一种常见类型,占据了肺癌病例的大部分。
NSCLC根据肿瘤细胞类型和组织学特征的不同,可以被进一步细分为多个亚型。
这些分类对于诊断和治疗的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NSCLC的常见分类方法,以便增进对这种类型肺癌的了解。
1. 腺癌(Adenocarcinoma)腺癌是NSCLC最常见的亚型之一,约占所有NSCLC的40%。
腺癌主要来源于肺组织中粘液腺体、气道腺体和表面上皮细胞等,并呈现出腺泡或腺管结构。
腺癌通常发生在肺的外周部位,也可能侵犯邻近组织。
对于早期腺癌,手术切除往往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2. 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鳞癌约占NSCLC的25-30%。
它起源于肺的上皮细胞,通常在大气道内形成不同程度的角化。
鳞癌可以分为鳞状细胞生长型、梁细胞生长型等亚型。
鳞癌常常出现在大气道附近,容易引发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
对于本地化的鳞癌,外科手术是常见的治疗选择。
3. 大细胞癌(Large Cell Carcinoma)大细胞癌是NSCLC的一种罕见亚型,约占NSCLC的10-15%。
大细胞癌的命名源于其细胞形态没有明显的特征,通常没有腺泡或角化。
大细胞癌发展迅速且侵袭性较强,常迅速转移至其他部位。
化疗和放疗是治疗大细胞癌的主要方式。
4. 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腺鳞癌是一种罕见的混合型NSCLC,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癌的组织学特征。
腺鳞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约占所有NSCLC的3-4%。
由于其与其他亚型的混合,腺鳞癌的治疗策略通常结合多种方法,如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
尽管NSCLC的分类方法众多,但这些分类仅仅是分类系统的一种,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肺癌的特征及其治疗方案。
同时,这种分类方法虽然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其作用仍在不断发展。
肺小细胞肺癌: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基因、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进展
形 ,细胞质很少 ,有很细的颗粒状核染色体 ,但缺乏或看不到
核仁 。 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率 很高, 平均2 mi l l 有8 0个有丝分 裂细胞 , 这在显微镜 下可帮助 区别于其他的肺非小细胞肺癌【 ” 】 。
现在或曾经是吸烟者[ 3 1 , 但 是, 仍有少数患者是从未吸过烟 者[ 4 1 。
是 细支 气 管肺 泡 癌 的 早期 征象 [ 2 0 - 2 1 】 。大 约 三 分 之 一 的 鳞状 细 胞
腔静脉综合征【 1 。少 见但 却有鉴别诊断意义 的临床表现是副肿 瘤综合征 、副肿瘤神经异常 ( P N Ds )、神经介导性晕厥 。及早 发现这些较特异 的症状可 明显提高 隐匿性 的早期并有很高治愈
肺 小细胞 肺癌与很多特殊 的基 因表 达有关【 7 j 。一些重要 的 基因及分子特 点都被报 道过,包 括原癌基 因的激活 ,损 失或 失 活其他肿瘤抑制基 因等 。 几乎所有 的肺小细胞肺癌都在 3 p ( 1 4 ~ 2 3 )上存在肿瘤抑制基 因 F HI T 的失活 。另一个常见的发现 是
在7 p 2 2 . 3上拷贝数增加 ,这是遗传上编码有丝分裂纺锤 体组装 检查点蛋 白 MA D1的阎。几乎所有 的患者都有肿瘤抑制因子视
胞肺癌标本 中, 这有助于鉴别于淋 巴瘤。K i . 6 7蛋 白是细胞增殖 的标记物 ,小细胞肺癌对 . 6 7蛋 白有高表达 率,一般标本 中
平均表达率为 7 0 % ̄9 0 %。有病理学家建议如果标本中 . 6 7 的表达率低 于 2 5 %,基本可以排除小细胞肺癌【 ” 】 。 五、影像学表现 1 9 5 7年,美 国退伍军人肺癌研究协会将小细胞肺癌 分为两 组 :局限型— —肿瘤体积可被一个放射野包括;而 其他的被 定 义为弥漫型I 】 。5 0年 后,国际肺癌研究协会推荐运用第 7 版 肺 癌分期分类标准对 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期。 1 . 周 围性肿块:周围型小细胞肺癌基本 占全部小细胞肺癌 类型的 3 5 %口 。分叶征是周围型肺 癌最 主要 的 C T征象 ,形成 分 叶征 的基础为: ( 1 )肿瘤细胞在每个方 向上的生长速度不一
肺癌的病理分析
肺癌的病理分析肺癌的病理分析肺癌,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病理学作为揭示疾病本质的科学,对于肺癌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肺癌的病理学角度出发,对其发病机制、组织学类型及诊断标志物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和阐明这一疾病的本质。
## 肺癌的发病机制肺癌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过程,主要包括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和免疫调节等多个层面。
其中,基因突变是肺癌发生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往往存在多个致癌基因的突变,导致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调控机制失衡,形成对正常生理控制失效的恶性肿瘤。
环境因素在肺癌的发病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吸烟是肺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引发DNA损伤,加速癌变过程。
此外,空气污染、放射线暴露以及职业性暴露也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这些环境致癌物质通过多途径引发肺组织的异常变化,最终诱发癌症的发生。
免疫系统在抑制癌症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而肺癌患者往往伴有免疫功能的异常。
癌细胞能够逃避免疫监测,通过抑制免疫应答、拮抗T细胞的活性等方式,形成免疫逃逸状态。
因此,免疫治疗成为一些晚期肺癌患者的新希望,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抵抗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 肺癌的组织学类型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两大类,而NSCLC又包括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等亚型。
每一种亚型都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
腺癌是最常见的NSCLC亚型之一,其以腺泡形成为主要特征。
该亚型的患者通常表现为肺外腺瘤样病变,病理组织学上常见的形态包括腺泡形成、乳头状结构和粘液分泌。
与之相反,鳞癌则主要来源于肺黏膜上皮,具有鳞状细胞的特征。
在镜下观察中,鳞癌细胞常排列成层状,具有角化珠的形态。
小细胞肺癌的特点在于其高度侵袭性和快速生长。
镜下观察显示小细胞癌细胞呈小圆形,核分裂象常见,细胞核与胞质比例失衡。
联合检测TSGF、CYFRA21-1、NSE和D-D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联合检测TSGF、CYFRA21-1、NSE和D-D对肺癌的诊断价值何树光【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TSGF, CYFRA21-1, NSE and D-D in lung cancer. Methods The serum levels of TSGF, CYFRA21-1, NSE and plasma D-D content in 55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benign disease, 14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nd 62 health controls were detected by electrochemical luminescence and immune turbidity technology. The diagnosis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by single of combination of detec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serum TSGF (77.5 ± 11. 83 U/ mL), CYFRA21-1 (13.67 ±5.52g/L), NSE (19.82 ±11.25g/L) and D-D (3.42 ±1.15 mg/L) in the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lung benign disea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目的为探讨TSGF、CYFRA21-1、NSE和D-D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和免疫比浊技术检测62名对照组、55例肺良性疾病组和141例肺癌组患者血清TSGF、CYFRA21-1、NSE和血浆D-D含量,并对单项和组合项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和肺癌的临床分组进行比较,并探讨其联合检测意义.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TSGF( 77.50±11.83U/mL)、CYFRA21-1( 13.67±5.52g/L)、NSE( 19.82±11.25g/L)和D-D(3.42±1.15mg/L)含量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TSGF、CYFRA21 -1、NSE和D-D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是筛查肺癌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测方法.【期刊名称】《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年(卷),期】2012(019)004【总页数】4页(P201-204)【关键词】TSGF;CYFRA21-1;NSE;D-D;肺癌;肺良性疾病;诊断【作者】何树光【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湖南株洲4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
血清 CEA、NSE、CYFRA21-1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
血清 CEA、NSE、CYFRA21-1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鲁丹;万彦彬;赖馨;陈丽芳【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分期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本院经临床及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确诊的8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研究,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其血清中 CEA、NSE、CYFRA21-1浓度,并分析其与术后病理分期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SRA21-1水平均随 NSCLC 患者病理 T、N 分期的递增而逐渐增高,且各分期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而 NSE 水平仅在 T1至 T3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病理 N 分期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经分析,NSCLC 病理 T、N 分期与 CEA、CYSRA21-1水平呈正相关(r=0.56,0.71,P <0.05)。
结论对 NSCLC 患者术前血清 CEA、CYSRA21-1水平检测有助于判断患者病理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广泛推广价值。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level of tumor antigen(CEA),neuron specific CYFRA21-1(NSE),and the pathological stage of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NSCLC were studied by clinical,pathological and imaging examination.The serum levels of NSE,CYFRA21-1 and CEA were detected by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was analyzed.Results serum tumor markers CEA,CYSRA21-1 levels were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NSCLC in patients with T andN,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And the level ofNS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1 and T3(P <0.05),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By analysis,NSCLC,N,T and CEA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and CYSRA21-1(r=0.56,0.71,P <0.05).Conclusion the preopera-tive serum CEA and CYSRA21-1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NSCLC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pathological staging, which has a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wide spread value.【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6(020)006【总页数】3页(P912-914)【关键词】CEA;NSE;CYFRA21-1;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期【作者】鲁丹;万彦彬;赖馨;陈丽芳【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 518172;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 518172;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518172;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 5181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Chin J Lab Diagn,2016,20:0912)肺癌是主要发生在支气管粘膜上皮,少数发生在肺泡组织的恶性肿瘤。
肺癌的细胞学特征与分子标志物
肺癌的细胞学特征与分子标志物肺癌是指肺组织中发生的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和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了解肺癌的细胞学特征与分子标志物对于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肺癌的细胞学特征以及目前研究较多的几个分子标志物。
一、肺癌的细胞学特征肺癌主要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类。
其中,NSCLC又分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
不同类型的肺癌具有不同的细胞学特征。
1. 腺癌:腺癌是最常见的NSCLC类型,其细胞学特征主要包括腺泡形成、痰黏蛋白的分泌以及黏液胶原的表达。
腺癌的细胞模式呈圆形或多边形,细胞胞质富含粘稠的痰黏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检测到腺癌细胞中表达的黏液胶原。
2. 鳞癌:鳞癌的细胞学特征主要表现为鳞状细胞分化和角质形成。
它具有鳞状细胞的形态特征,细胞胞质中可见角质表达。
鳞癌患者的病理标本通常通过石蜡包埋和病理切片制备,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细胞学分析。
3. 大细胞癌:大细胞癌是一种相对较罕见的NSCLC类型,其细胞学特征没有特异性。
大细胞癌细胞的外观下,不能明确看到腺癌或鳞癌的特征,因此需要借助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进一步分析。
4. 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细胞的特征是小而圆,核仁显著,核浆比例高。
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常伴有术语为“核体”(chromatin bodies)的核小体,是光镜下的一个显著特征。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检测到小细胞肺癌中神经内分泌标志物、抗原U和多项细胞周期标志物的过度表达。
二、肺癌的分子标志物分子标志物是指在肺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或活化的分子。
通过检测这些分子标志物的存在,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肺癌的类型、分级和预后评估。
1.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关键的信号转导分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异常。
高表达的EGFR与肿瘤形成、发展和进展相关联。
EGFR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的主要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_世卫_病理分类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非小细胞肺癌世卫病理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及其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所提供的病理分类进行综述和解释。
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占据了所有肺癌病例的大部分比例。
了解NSCLC 的病理分类对于指导治疗选择、预测患者预后以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包括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文章的目的并提供对NSCLC和相关病理分类的定义和背景知识。
接着,第二部分将详细探讨NSCLC 的流行病学特征,从而更好地认识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现况。
第三部分将介绍WHO对NSCLC进行的病理分类,包括分类原则、体系以及分类标准变迁历程,并对主要分类类型进行解释。
在第四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NSCLC 对临床意义及其指导下不同治疗策略选择与预后指导意义进行重点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展望未来对NSCLC病理分类的发展方向,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价值。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综述和解释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其病理分类,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基本特征和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并强调各个类型对患者预后以及治疗决策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通过全面了解NSCLC的世界卫生组织所提供的病理分类体系,读者将获得更深入、更具科学依据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肿瘤治疗决策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 非小细胞肺癌2.1 定义和背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一种常见的肺癌类型,占据了所有肺癌病例的大多数。
与小细胞肺癌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生长较慢且有更好的预后。
它包括几个亚型: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
由于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异质性,对其进行病理分类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2024版解读
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2024版解读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和死
亡率均有明显升高,因此研究不同诊断、治疗的规范化管理指南就显得尤
为重要。
2024年,由美国全国癌症网(NCCN)发布的NSCLC诊疗指南已
经进入其第六版,此版规定了明确的治疗步骤。
下面简要介绍此版诊疗指南。
一、诊断
1、临床表现:NSCLC的主要症状为咳嗽、血痰、气促、体重减轻以
及痰中带有血液。
此外,也可能伴有胸膜及淋巴结游离性的包块,以及呼
吸困难、极重的咳嗽等其他非特异性症状。
2、检查鉴别诊断:通过胸部X线、血常规检查、肺动脉造影、肺切
片以及肿瘤标志物等物理检查,来确诊NSCLC,其中肺部CT扫描是确诊NSCLC的主要方法。
3、病理诊断:如果肺部CT扫描可以诊断出NSCLC,那么将通过痰液
的细胞学检查,肺部CT检查可能提示局部的肿瘤,有可能进行肺部减毒
术或者是内镜抽穿分活检,来病理诊断NSCLC。
二、治疗
1、手术治疗:通常而言,NSCLC的治疗的重点是手术治疗,但是特
别是小肺坏疽的肿瘤,或者是中晚期肿瘤手术前治疗进展较为明显的病例,术前诊断的检查便成为特别重要的步骤。
重磅!克唑替尼Ⅲ期研究PROFILE1029试验研究结果揭晓
重磅!克唑替尼Ⅲ期研究PROFILE1029试验研究结果揭晓19号,在万众瞩目之下,辉瑞制药公布了克唑替尼的又一个大型Ⅲ期临床研究PROFILE 1029试验的结果。
PROFILE 1029研究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研究结果证实了在东亚人群,克唑替尼一线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标准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来源:肿瘤资讯背景克唑替尼国际多中心III期研究PROFILE1014试验已经证实了克唑替尼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标准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克唑替尼的不良反应与已知的该药物安全性相一致,这项突破性研究结果发表在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而PROFILE 1029试验是随机、开放、双臂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价在东亚人群,ALK抑制剂克唑替尼一线治疗既往未经过系统性治疗的ALK阳性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PROFILE 1029试验的研究设计与PROFILE 1014完全一样,只是患者人群不一样。
PROFILE 1014包括非亚裔和亚裔人群,而PROFILE 1029是在大样本东亚人群(主要是中国人群)进行的Ⅲ期研究。
研究结果再次证实:与标准含铂类化疗药物相比,每天两次250 mg克唑替尼一线治疗能够显著延长ALK阳性晚期NSCLC东亚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方法和结果PROFILE 1029试验最终入组207例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其中中国患者183例。
FISH法检测ALK阳性,这些患者既往未接受过任何系统性治疗。
随机入组,分为两组,一组为克唑替尼组,患者接受克唑替尼250 mg BID治疗,直至不能耐受或疾病进展后,研究者判断不能从克唑替尼继续治疗中获益;另一组为化疗组,患者接受顺铂或卡铂联合培美曲塞治疗,每3周一个周期,化疗周期不超过6个周期。
化疗组患者在疾病进展后允许交叉至克唑替尼组,接受克唑替尼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活检标本的细胞组织学亚型分类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活检标本的细胞组织学亚型分类进展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肺癌类型,它的组织学亚型多种多样。
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NSCLC 的组织学亚型分类标准也随之不断升级,提高了临床治疗的精准度和疗效。
截至目前,NSCLC 最常用的组织学亚型分类系统是根据其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划分为以下几个亚型:1. 腺癌:占 NSCLC 的40% ~ 50%。
腺癌细胞形态多样,常呈小管状、实变状、乳头状和粘液腺型等多种形态,也有混合型。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K7、TTF-1 阳性。
2. 鳞癌:占 NSCLC 的25% ~ 30%。
鳞状上皮细胞形态呈鳞状或立方形,亦有多形性。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p40、p63、CK5/6 阳性。
3. 大细胞癌:占 NSCLC 的10% ~ 15%。
细胞形态多变、异型,缺乏特异性。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TTF-1 阴性,CK7 及 CK20 不完全阳性。
4. 慢性支气管炎型肺癌 (CCLC):占 NSCLC 的5%。
病理组织学表现具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特征,伴有纤维化和肺泡萎缩。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K7、TTF-1 阴性,CK5/6、p63、p40 阳性。
5. 神经内分泌肺癌 (LCNEC):占 NSCLC 的2% ~ 3%。
细胞形态呈中小细胞,胞浆鲜红色、丰富多角质,并且有核异形现象。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TTF-1、CD56、chromogranin A、synaptophysin 及 NCAM 均阳性。
6. 滤泡型腺癌 (LPA):占 NSCLC 的1% ~ 3%。
微小腺泡状成分较多,瘤细胞直径均小于或等于30μm。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K7、TTF-1、Napsin A 均阳性。
此外,还有一些较罕见的NSCLC 组织学亚型,如光滑肌肉瘤、纤维肉瘤、淋巴瘤样癌及甲状腺癌样癌等,这些病理类型对临床治疗与预后影响较大,需要针对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NSCLC 组织学亚型分类的发展和进展提高了临床治疗的精准度和疗效,对于患者的预后也产生了显著影响。
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在早期肺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在早期肺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田笑如;张毅【摘要】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仅18%,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则为5%,而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最高达77.9%,因此肺癌的早诊早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拉曼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技术,可实现对癌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分子水平结构差异的检测,从而可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该文综述了拉曼光谱检测技术结合不同组织或体液样本在早期肺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18(021)007【总页数】5页(P560-564)【关键词】肺肿瘤;早期诊断;拉曼光谱【作者】田笑如;张毅【作者单位】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正文语种】中文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全球年新发肺癌患者约182.5万人,死亡160万人[1],而中国年肺癌新发及死亡人数则分别为约78.1万和62.6万[2]。
数据显示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至18%,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则为5%[3]。
究其原因,早期肺癌多无明显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发现肺癌时已至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预后不佳。
有研究表明I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肺癌患者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能达到73.5%-77.9%,5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 DFS)率为65.5%-72.7%[4]。
因此,早期肺癌诊断对于提高肺癌早治率,降低患者死亡率非常重要。
目前临床常用早期肺癌诊断方法包括血肿瘤标志物、胸部X线片、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经皮肺穿刺活检等,在早期肺癌诊断方面表现出了很好的临床效用,但或多或少存在敏感度差、准确率低、成本高、周期长、有创等问题。
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宝石CT能谱研究
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宝石CT能谱研究作者:许彬薛雁山崔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09期[摘要] 目的通过对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能谱CT增强扫描,探讨CT能谱成像定量分析在鉴别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影的像学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病理已确诊的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各20例,均用宝石能谱CT进行GSI扫描,在宝石能谱成像浏览器(GSI viewer)的软件上进行,得到能谱曲线含碘量图40~140 keV能量水平的CT值及斜率值对比,最后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增强扫描中40~140 keV能量水平的CT值中,40~70 keV能量水平的CT值小细胞肺癌组低于非小细胞肺癌组,小细胞肺癌组与非小细胞肺癌组能谱曲线肿瘤内40~70keV兴趣区(ROI)碘含量斜率各为(2.07±0.76)、(3.08±1.16),两组组间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 < 0.05)。
结论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能谱成像上碘含量不同的特征,可以初步区分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为影像学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CT能谱成像;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型[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c)-0016-03肺癌是一种肺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
肺癌的分类繁杂,如按肿瘤发生的部位分型,可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弥漫型。
如以肉眼看到的形态学可分为,肿块及不规则肿块型、管内型、管壁浸润型、弥漫浸润型和结节型。
如肺癌的组织病理学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至今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目前影像学对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鉴别,无明确诊断依据。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宝石能谱CT(Discovery CT750 HD, GE Healthcare,Milwaukee,USA)在临床应用以后,运用宝石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可以得到不同基物质的图像(包括水、碘、钙等),从而可以对基物质浓度值进行定量测定。
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及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分析
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及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分析朱超男;郑贸根;王国臣【摘要】①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的变化及诊断价值。
②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NSCLC患者90例(NSCLC组)、9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清SCCAg、ProGRP及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水平,并将NSCLC组根据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层分析;并以病理学作为金标准计算诊断价值指标。
③结果NSCLC组患者的血清SCCAg及ProGRP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TNM分期(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患者的血清SCCAg及ProGRP水平显著的高于高中分化、TNM分期(Ⅰ期+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CAg及ProGRP两者联合应用鉴别诊断NSCLC患者的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84.44%、漏诊率为11.11%、误诊率为15.56%。
④结论NSCLC患者血清SCCAg及ProGRP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癌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联合应用鉴别诊断NSCLC能显著的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期刊名称】《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9(021)003【总页数】5页(P187-191)【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鳞状上皮细胞爱抗原;胃泌素释放肽前体;诊断价值【作者】朱超男;郑贸根;王国臣【作者单位】[1]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河北唐山063000;[1]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河北唐山063000;[1]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我国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发病率可达282~438/10人左右[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及与鳞癌和其他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鉴别诊断Update on small cell carcinoma and its differentiation from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other non-small cell carcinomas. William D Travis. Modern Pathology (2012) 25, S18–S30小细胞肺癌(SCLC)占所有肺癌的14%,美国每年新诊断的病例超过30 000。
基于其特征性的临床特点、对特定化疗的反应,遗传学特征和非常可靠的病理学诊断,SCLC是肿瘤学领域中非常独特的恶性肿瘤之一。
一、SCLC分类的历史教训自从1962年Kreyberg提出燕麦细胞和多角形细胞类型以来,SCLC的组织学亚型分类发生了重要变化。
其中,1981年WHO分类创造的“中间型”这一亚型是个失败。
因为(1)临床医生无法明确到底是SCLC或者NSCLC;(2)病理专家之间的诊断重复性很差;(3)不清楚与这一类型相对应的临床应用。
一直有少数疑难SCLC病例难以分类,而目前的分类只有两种亚型:纯粹的SCLC和复合性SCLC。
病理学家需要尽可能做出SCLC或NSCLC的诊断。
如果在一个疑难病例中存在诊断困难,该疑问应该反映在诊断附加的评论中。
二、SCLC组织学特征光镜下,SCLC细胞体积小,圆至梭形,缺乏胞浆,精细的颗粒状核染色质,核仁缺乏或不明显,常见核型。
挤压的人工假象可导致核染色质的拖尾或流水样改变,常见广泛坏死。
核分裂指数高,平均80/2 mm2。
在小活检中,由于样品有限可能难以确定核分裂,也可能缺少坏死。
肿瘤常呈弥漫片状,或菊形团样、外周栅栏状、器官样巢状、流水状和缎带状排列。
在坏死区域常见由于坏死瘤细胞的DNA溢出,呈嗜碱性膜状附着于血管壁上(Azzopardi effect)。
松散的生长模式可能提示恶性淋巴瘤,尤其浸润至纵膈脂肪组织时。
罕见情况下可出现假乳头状生长模式,这是由于血管旁瘤细胞仍然存活,而其余瘤组织已经坏死所导致的假象。
如果出现非常显著的神经内分泌癌形态,并不能排除SCLC的诊断。
如果SCLC的形态学很单一,就被简单的分类为小细胞癌。
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也可以确诊SCLC。
事实上,在某些病例中,细胞学比活检组织能更可靠的做出诊断。
在活检组织中,最重要的染色是高质量的HE染色。
三、复合性小细胞癌在组织学上,定义一个肿瘤为复合性小细胞和大细胞癌,指的是肿瘤含有SCLC和至少10%较大的细胞(形态学上可明确为非小细胞癌)。
在复合性SCLC 和大细胞癌(要求大细胞的数量最少不低于10%)之外,可有复合性SCLC和鳞状细胞癌以及腺癌(不要求最低限度的比例)、梭形细胞或巨细胞癌。
复合性SCLC 的检出率取决于肿瘤大小、组织切片的数量、标本类型(尸检、外科切除或小活检)和判断的差异。
在一系列外科切除的病例中,Nicholson发现有28%为复合性SCLC,其中16%为大细胞癌,9%为腺癌,3%为鳞状细胞癌。
在切除的标本里因为得到了更好的固定,SCLC肿瘤细胞比小标本的肿瘤细胞显得要大一些。
四、免疫组化尽管免疫组化有助于SCLC的诊断,但最重要的染色是高质量的HE染色。
事实上,大多数病例仅基于HE切片而不需要免疫染色,就能做出诊断。
因此,只有在有疑问的病例中才需要免疫组化染色。
PCK(AE1/AE3)染色有助于确认肿瘤是癌而不是淋巴病变。
在SCLC的诊断中,CK7和CK20分别只有50%和不到10%的表达率,并不是很有用的CK标记。
最有用的NE标记包括CD56、CgA和SyN,最好做为一组标记使用。
约2/3的SCLC的CgA和SyN是阴性,而CD56接近90%~100%病例阳性。
SCLC可出现弥漫强阳性的NE标记表达,如果形态学能够确诊,特别是肿瘤有高核分裂率和/或增殖指数,这种免疫组化的表达就不能支持类癌的诊断。
SCLC也可出现NE标记局灶或弱的表达,以及可能只有一个或两个标记阳性。
在不到10%的病例中,所有的NE标记可能均为阴性,如果形态学支持,就可以诊断SCLC。
TTF-1可表达于70%~90%的SCLC中,也可以表达于44%~80%的肺外小细胞癌。
因此,并不有助于确定小细胞癌的原发部位。
SCLC的增殖率很高,Ki-67平均70%~90%阳性。
在所有NE标记和TTF-1阴性的病例中,当角蛋白阳性而鳞癌标记如p63阴性时,要排除淋巴瘤、恶黑和基底细胞样癌。
由于HE染色质量不佳而导致形态学信息模糊时,阴性免疫染色或对照片的结果可以重现该信息。
尤其是阴性免疫染色有助于评价核细节和计数核分裂。
五、鉴别诊断SCLC的鉴别诊断包括NSCLC(包括大细胞癌或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恶性淋巴瘤、慢性炎症、其他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类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恶性黑色素瘤、乳腺或前列腺转移癌以及其他部位的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
事实上几乎所有病例,即使只有很少的肿瘤组织或细胞学样品,都可以可靠的做出SCLC的诊断。
在不确定的病例中,组织形态提示为SCLC,但又不能明确诊断时,使用“符合小细胞癌”的术语有助于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使他们理解组织有限而不能做出明确的诊断。
由于SCLC和NSCLC患者的治疗进展如此不同,病理学家在诊断肺活检标本时常常被问到的就是肿瘤是SCLC还是NSCLC。
由于需要与SCLC进行鉴别的大细胞癌和LCNEC很类似,这两种肿瘤与SCLC的区别之处不能仅仅依赖于单一的组织学特征,如细胞大小或核仁,而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其他特征,包括核/浆比例、核染色质,核仁,核型,细胞形态(梭形或多角形)和苏木素血管染色。
在5%~7%的病例中,可能出现不同病理学家之间对SCLC或者NSCLC诊断的不一致性。
一些因素可导致这种判断差异,包括小的挤压活检标本、缺血性改变、固定不良和切片过厚或过染导致的组织切片质量不佳。
在一些病例中,通过重切蜡块并进行高质量的HE染色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遇到困难病例,可求助于当地会诊专家,如果条件有限,可进行市外会诊。
SCLC的细胞形态有一个谱系,包括接近大细胞癌大小的较大细胞,这种病例在1981年WHO分类中被视为中间亚型。
但是,该术语不再被使用。
形态学信息显示了细胞大小从最小的SCLC到大细胞癌的一个连续谱系。
因此,当肿瘤细胞的大小处于SCLC和大细胞癌的灰区时,无法通过单纯判断瘤细胞大小来鉴别,而需要使用多种形态学标准。
一个实用标准是SCLC的细胞应该不超过2~3个静止淋巴细胞的大小。
活检标本的大小也会对肿瘤细胞大小有影响。
一组数据显示在较大的标本中,尤其是开放性肺活检的SCLC的细胞较大。
由于超过90%的病例是小活检标本来诊断SCLC,大多数病理学家不习惯在切除标本中进行诊断,在观察固定良好的开胸活检标本时要考虑到较大细胞SCLC的可能。
大细胞或鳞状细胞的基底样亚型可成为SCLC的一个鉴别难点。
SCLC和大细胞癌的形态学标准有助于鉴别诊断。
最有用的组织学特征是SCLC更常见片状生长,呈流水样,而基底细胞样癌更倾向于显示基底膜样或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
免疫组化标记包括基底细胞样癌表达鳞癌标记如p63,而SCLC表达TTF-1或神经内分泌标记。
六、SCLC的诊断陷阱在SCLC的诊断中存在大量陷阱。
包括缺乏细胞学-组织学联系、挤压的人工假象、Merkel细胞癌,PNET,角蛋白阴性的SCLC,化疗后SCLC增殖率下降以及复合性SCLC和大细胞癌。
细胞学很容易诊断SCLC;因此,将该结果与任何可能同时进行的活检标本结果进行联系是很重要的。
常常在遇到诊断困难的活检标本时,基于细胞学样本更容易做出诊断。
如果两者结果难以吻合,就可能出现一个标本诊断SCLC,而另一个标本诊断NSCLC的情况。
在小的经支气管或纵膈活检标本中常出现挤压的人工假象,使得病理判读非常困难。
SCLC的瘤细胞倾向于显示流水状假象,但这种假象也可出现于NSCLC、类癌、淋巴瘤和慢性炎症中。
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或慢性炎症可导致淋巴细胞的浸润,由于其松散的生长模式,可与出现上皮成簇和核型的SCLC鉴别。
幸运的是,有助于诊断SCLC的关键免疫组化标记就算在小的挤压标本中也能表达,包括角蛋白、CgA、CD56、Ki-67,TTF-1和CD45。
这些染色能够解决大部分挤压标本的鉴别诊断问题。
在挤压标本中Ki-67对鉴别类癌和SCLC尤其有帮助,有丝分裂特异性标记抗磷酸化组蛋白H3也可能有帮助,但其在小的挤压标本中的作用还需要确定。
偶然情况下,需要排除Merkel细胞癌或PNET。
尤其是一个不吸烟的年轻患者,显示皮肤病变或胸壁受累时,就需要首先考虑排除这些肿瘤。
形态学上,与SCLC相比PNET的瘤细胞更为松散,而核分裂率相对较低。
PNET通常角蛋白阴性或弱阳性,CD99强阳性。
而SCLC通常pCK和TTF-1阳性,CD99阴性或弱阳性。
在转移病例中,与Merkel细胞癌的鉴别会存在困难,但Merkel细胞癌通常CK20阳性,TTF-1阴性,可表达神经丝蛋白。
形态类似SCLC而角蛋白阴性的肿瘤应该考虑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挤压的类癌和PNET。
淋巴细胞标记物(CD45或CD20)、黑色素瘤标记物(S100,HMB45)、Ki-67和CD99染色分别有助于鉴别诊断。
罕见遇到角蛋白阴性的SCLC,当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都排除后,除CK7/CK20以外,加做其他的角蛋白抗体染色可能有用。
当所有角蛋白都阴性时,如果形态学典型,而其他肿瘤都排除了,TTF-1和NE标记的表达有助于SCLC的诊断。
化疗后,SCLC的增殖率可能显著下降,更接近于类癌。
在这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中,经化疗后切除肿瘤进行病理诊断时,可成为一个诊断陷阱。
在SCLC、大细胞癌或LCNEC的鉴别诊断中,复合性SCLC和大细胞癌成为一个挑战。
由于接近10%的外科切除标本为复合性SCLC和大细胞癌,这个问题就很重要了。
在这种病例中,肿瘤切片的全貌和所有细胞成分都应该观察到。
在大多数复合性肿瘤中,SCLC的成分是主要的。
由于SCLC成分的存在将决定患者的治疗方案,病理学家最重要的决定是确定是否存在SCLC成分。
罕见情况下是在不吸烟的患者中见到SCLC,诊断需要非常仔细,需要做系列免疫组化染色以排除淋巴瘤、黑色素瘤、类癌和PNET。
如果证实了SCLC的诊断,就需要考虑非常少见的一种可能:SCLC伴有复合性腺癌成分。
不断有个案报道显示这些病例存在的EGFR突变,使得患者可接受酪氨酸酶抑制剂的治疗。
七、肺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SCLC属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谱系。
在切除的肺癌中LCNEC占3%,类癌占所有浸润性肺癌的1%~2%,其中10%为不典型类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