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设备学》理论教学大纲(影像)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设备学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医学影像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1学分。

总学时为20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见习4学时。

线摄影、1、掌握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史。

2、掌握图像存储、传输系统的特点、组成及作用。

3、熟悉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中X线机、CT、MRI设备的特点。

4、熟悉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体系的建立。

5、熟悉远程放射学系统的类型及意义。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常规X线设备问世,为放射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X线CT机的诞生,标志着医学影像设备的革命性进展。

3.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中X线机、CT、MRI设备的特点。

4.图像存储、传输系统。

5.远程放射学系统。

第二章 X线发生装置【目的要求】1、掌握固定阳极X线管组成及结构。

2、掌握旋转阳极X线管组成及结构。

3、掌握X线管的特性及参数。

4、掌握高压变压器的作用、组成及其特点。

5、掌握X线机对电路的基本要求。

6、熟悉高压元器件的作用、组成及其特点。

3、中、高频X线机的构成。

4、中、高频X线机的工作原理。

5、中、高频X线机的直流逆变电源。

6、医用X线电视系统中的影像增强器。

7、摄影X线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四章数字X线成像设备【目的要求】1、掌握CR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熟悉CR中影像板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3、熟悉CR中读取装置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4、熟悉DR的特点。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CR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CR中影像板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3、CR中读取装置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4、DR的特点。

【目的要求】1、掌握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结构及组成。

2、掌握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体类型和各个类型特点。

3、熟悉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发展趋势。

4、熟悉梯度场的参数与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信噪比、对比度和成像时间长短的关系。

5、熟悉梯度场的产生过程。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发展趋势。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Ⅰ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使用。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课的学习验证理论,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亲自操作,能比较全面的了解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的课程;树立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操作问题的能力。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该大纲根据教材、讲议、理论教学大纲及教学实验器材进行编写,每次实验课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结合临床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实验教学学时为10学时,分4次。

四使用教材:《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袁聿德,2版,2006年Ⅱ正文实验一四肢、骨关节的摄影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四肢、骨关节的摄影方法。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常用四肢骨、关节的摄影方法。

(二)掌握摄影位置的基本评价。

(三)了解普通X线摄影的基本步骤。

三教学内容(一)明确中心线、照射野的实际意义。

(二)四肢骨关节的摄影距离。

(三)四肢骨关节摄影注意事项。

(四)腕关节、尺桡骨、肘关节的摄影体位、中心线、摄影条件及影像质量评价。

(五)踝关节、胫腓骨、膝关节的摄影体位、中心线、摄影条件及影像质量评价。

实验二头颅常用体位的摄影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头颅各常用部位的摄影方法。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头颅的各种定位点、连线和标准平面,熟悉其在头颅部摄影中运用。

(二)掌握头颅各摄影部位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和投射方向。

(三)熟悉头颅各部位的摄影步骤。

(四)掌握头颅各摄影部位图像的质控标准。

三教学内容(一)头颅的各种平面和摄影用径线。

(二)头颅正侧位、下颌骨正侧位、颞颌关节、颧弓顶颌位、华氏位、柯氏位的摄影体位、中心线、入射角方向及影像质量评价。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医学影像诊断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使用不同的影像技术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影像的选择和使用非常关键,它们必须准确、清晰地展示疾病的特征,以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并提高他们的影像识读能力。

因此,本大纲将介绍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

一、实验教学目标和要求1. 培养学生的影像识读能力:学生应通过实验教学,掌握正常解剖结构和异常病变在不同影像技术中的显示特征,并能准确地解读和描述影像中的异常改变。

2. 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利用影像信息的能力:学生应能够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和判断影像所显示的异常改变的病因和病理过程。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应能够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有效合作,分享和交流影像学观察、分析和判断的结果,并能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二、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1. 影像技术介绍:学生将学习和了解常见的影像技术,包括X线、CT、MRI、超声和核医学等。

他们应了解每种技术的基本原理、适应症、优缺点和临床应用。

2. 常见疾病影像学特征:学生将学习和掌握常见疾病在不同影像技术中的显示特征,包括正常解剖结构、异常改变的形态和分布规律。

他们将通过分析和比较正常和异常影像,提高影像识读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3. 影像与临床关联: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影像所显示的异常改变与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关联,并综合分析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过程。

他们将通过案例讨论和小组讨论来加深对影像与临床关联的理解。

4. 影像质量控制和安全:学生将学习如何评估和提高影像的质量,包括选择合适的设备参数、病人准备和协作等。

他们还将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放射安全和放射防护规范。

5. 报告撰写和沟通技巧:学生将学习如何撰写准确、清晰的影像学报告,并提高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他们将通过模拟病例报告和角色扮演来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I前言《医学影像诊断学》,包括传统X线、数字化X线成像(DR)、计算机体层摄影(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等,介入放射学和超声诊断为独立教学课程。

本课程就是利用上述各种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

传统的X线诊断是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也是本学科讲授的重要内容,CT诊断在国内已经较为普及,且诊断价值较大,因此扩大了这部分内容的比重。

对目前应用日趋广泛的MRI也将部分章节介绍。

总论部分重点讲授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图象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与限度。

各论部分授课顺序均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即各个系统的检查方法、正常表现、基本病变、疾病诊断。

重点讲授正常、基本病变及疾病诊断。

各系统讲授重点根据最常用的检查手段有所不同,如呼吸系统以X线及CT为主,骨关节系统以普通X线为主,中枢神经系统以CT、MRI为主。

通过教学内容的实施,使学生能初步独立分析主要影像学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及腹部能初步独立分析CT及MRI征象。

教学方法上,常规使用多媒体教学,配讲议。

要重点突出的课堂讲解。

除此,每次理论课后都有相应学时的实验课直观教学,充分利用视、听教材如X线片、CT片、MRI片、录象、标本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数为240学时,理论与实验比值为1:1,即理论授课116学时,实验116学时,分两个学期授课。

《医学影像设备学》理论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设备学》理论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设备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Ⅰ前言医学影设备学是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主要讲授各种普通X线机、胃肠机、数字化X线机、CT机、MRI、DSA、USG等影像检查设备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同时还着重介绍PACS&RIS网络的构成与应用及影像设备新技术的进展。

医学影像设备是影像产生的源泉,理解各种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对影像诊断有深刻的意义,为今后从事影像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4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6:1,即讲课34学时,见习6学时。

四教材:《医学影像设备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徐跃,2版,2005年。

II 正文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复习X线的发现、发生条件;熟悉现代医学影像学建立的过程,了解各种影像设备的发展历程及PACS系统的作用与发展。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X线的发现、X线产生的原理、CT的发明、磁共振现象的发现;。

(二) 掌握各种成像设备的成像特点及临床应用;(三)了解其它成像设备的应用及影像治疗设备的发展应用;(四) 了解PACS系统的作用与发展。

三教学内容(一) 影像设备的分类;(二) X线的发现与X线机设备的发展及临床应用;(三) CT的发明与CT设备的发展及临床应用;(四) 磁共振现象的发现与磁共振设备的发展及临床应用;(五)核医学成像设备的发展及应用;(六)超声成像的发展及应用;(七)红外成像及激光内镜成像等设备的成像特点及临床应用;(八)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设备等影像治疗设备的发展应用;(九)PACS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x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x

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英文名称: Medical Imaging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 68理论课学时:34实验学时:34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本科、麻醉医学专业本科课程简介: 20 世纪 70-80 年代后,医学影像学发展非常迅速,医学影像学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不断完善,相继出现了超声成像、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和发射体层成像等多种成像技术。

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兴起,开创了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了集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学为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CT、MRI、 DSA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了解普通X 线、超声、 CT、MRI、 DSA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2)熟悉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3)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掌握各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

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本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示教片实验教学相结合,均在课堂完成。

二、教学基本要求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了 X 线、超声、 CT 及 MRI 的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等内容。

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典型影像学表现与诊断,目的是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与限度,便于比较、优选和综合应用;熟悉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能正确运用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一、实验教学目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它通过使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来诊断和评估疾病。

实验教学在医学影像诊断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特定的实验教学方案和模拟案例,提供给学生们实践与应用不同影像学诊断技术的机会,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实验教学内容1. 入门实验:医学影像设备与操作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原理以及操作要点。

同时,还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不同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熟悉医学影像设备的应用环境。

2. 影像解剖学实验在影像解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通过解析影像学图像,识别和标记人体解剖结构,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正常位置、形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疾病诊断提供基础。

3. 影像学技术实验这一部分的实验重点是培养学生使用不同影像学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学生将通过实验的方式,学习和掌握常见的影像学技术,如:X线、CT、MRI、超声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对比剂的应用和不同影像学技术的优缺点。

4. 影像诊断实验影像诊断实验是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核心实验教学内容。

学生将通过分析和比对病例影像,识别不同疾病的影像特征,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诊断标准以及鉴别诊断技巧,提高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5. 实践与研究实验本部分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医学影像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

学生将通过与临床医师合作,参与实际病例的影像检查与分析,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疾病诊断水平。

三、实验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和示范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室示范,将相关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

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或幻灯片展示影像学图像,同时向学生讲解解剖结构、影像表现、疾病诊断准则等。

2. 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中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索和实践的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装置和模拟案例进行操作与分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医学影像技术学与设备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技术学与设备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技术学与设备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设备学【课程类型】专业课【授课对象】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代码】71104013【学时学分】理论64学时,实验26学时,4.5学分一、课程简介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体系:多种类型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与医学影像治疗设备相结合,共同构成了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体系。

它包括:X线成像设备、磁共振成像设备、超声成像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热成像设备、介入放射学系统、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系统。

本教学将以X线成像设备、磁共振成像设备及X线、CT、MRI检查技术为主要内容,全面介绍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和各种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功能及其应用特点。

要求学生按照掌握、熟悉、了解和自学四级要求,学习各设备的相关知识,为将来从事临床实践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教师在授课时要分清主次,学生在学习时应有所侧重。

本科学生采用理论课与实习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选用教材:张云亭、袁聿德《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二版徐跃、梁碧玲《医学影像设备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二版二、教学内容与要求医学影像技术学第一章总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

2.掌握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体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3.了解X线、CT、MRI、DSA及核医学等检查技术的应用。

4.了解PACS、远程放射学系统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1.透视、普通X线摄影、软X线摄影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2.CT检查的特点、主要用途。

3.MR检查的特点、主要用途、主要内容。

4.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特点、主要用途、主要内容。

第二章X线检查技术(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胶片特性曲线,掌握普通X线摄影位置及摄影条件的基本因素。

2.掌握数字X线成像CR、DR工作流程及成像参数。

3.熟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4.掌握造影检查在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中的应用。

5.了解对比剂分类和使用。

6.熟悉了解X线质量的评价及管理。

(二)教学内容1.X线摄影条件:感光效应与光学密度、X线照片对比度、X线摄影条件的基本因素、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优质X线照片条件。

《医学影像设备实验》教学大纲全套

《医学影像设备实验》教学大纲全套

《医学影像设备实验》教学大纲全套课程名称(中文):医学影像设备课程名称(英文) :MediCal imaging equipment课程编号:55000056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教材及实验指导讲义:自编学时学分:总学时学学时总学分3实验学时殳实验学分L开出时间:呈年级第上学期适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选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一、程简介及基本要求医学影像设备实验教学时数为6学时,涵盖了超声诊断仪的使用以及常规X光机、X-CT x核素成像、核磁共振和超声诊断仪等工作原理及其设备组成等几部分内容。

教学的具体要求有4点:1 .掌握常规X光机、X-CT s核素成像、核磁共振和超声诊断仪的工作原理2 . 了解常规X光机、X-CT,核素成像、核磁共振和超声诊断仪的设备组成,掌握评价的基本性能指标。

3 . 了解常规X光机、X-CT,核素成像、核磁共振和超声诊断仪的的基本操作。

4 .学会简单超声诊断仪的操作。

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安排两个单元的基础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本实验是附属于必修课《医学影像设备》的非独立开设的实验课。

目的在于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医学四大成像设备有一个感性认识,更好地较全面地掌握医学成像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四大医学影像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构造,以及了解医学成像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医学影像设备的现状及其发展。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四大医学影像设备的构造、成像流程、重要参数以及参数对成像的影响,掌握超声诊断仪的简单操作,加深理解超声成像原理,以便更好地学习理论课程。

培养医学影像领域的专业思维,为将来从事医疗产品研发、销售维修和学习医学图象处理打下基础。

三、适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四、主要仪器设备综合性大医院的四大成像设备、阿洛卡便携式超声诊断仪五、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 .实验一以学生见习为主,教师示范、指导和答疑。

2 .实验二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讲解操作要领。

实验前学生应学习超声诊断仪的工作原理。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Image Diagnosis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17110011 课程总学时71(理论总学时32/实践总学时39)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相关各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常见病的基本病变影像学变化。

(二)了解影像学诊断的成像原理,诊断价值及其限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发展概况。

(三)了解影像学中各种检查方法,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应用范围,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

(四)学会观察、分析各种影像的表现、方法和诊断原则。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是以解剖学、病理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基础知识。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临床CT诊断学》李果珍主编《X线诊断学》荣独山主编《CT与MRI影像解剖学图谱》姜树学主编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考核分三部分:包括平时实习课考核、期末理论知识考核、期末实习读片考核。

其中平时成绩占10%,理论知识考核占70%,期末实习读片考核占20%,要求三项成绩总分相加大于60分为及格。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性,理论与实习课课时数比约1:1.25。

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配以大量的影像图像,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为直观的理解。

实习课分为四部分,包括带教老师简单介绍实习内容要求、带教老师讲解见习片内容、学生独立读片及带教老师疑难解答、带教老师分析学生在阅片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重点内容做总结分析。

第一章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X线、CT、MR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X、CT、MR图像的特点2观察异常X、CT、MR表现的要点及其诊断方法和原则(二)熟悉:1.X、CT、MR影像学多种成像技术2.各种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适用范围(三)了解:1.影像信息的存储和管理2.X线检查中的防护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X线成像(一)详细讲解:1.X线图象特点2.X线图像解读原则与方法(二)重点讲解:1.X线穿透性及其衰减效应的特性及与此相关的X线成像原理2.人体X线密度的概念:自然对比、人工对比3.X线检查方法:透视、摄片普通检查优缺点;软线摄影的特殊检查优点与应用;造影检查及其方法与适用部位4.数字X线成像优点5.X线诊断临床适用范围(三)一般介绍:1.X线设备2.数字X线成像技术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4.X检查中的防护原则第二节计算机体层成像(一)详细讲解:CT图象特点:(二)重点讲解:1.CT图像解读原则与方法2.CT成像原理3.CT设备有关螺旋CT概念4.CT检查技术有关普通CT检查之平扫与增强扫描内容5.CT诊断临床适用范围(三)一般介绍:1.CT设备除螺旋CT以外的内容2.CT检查技术中图像后处理与灌注成像内容第三节、超声影像参阅超声章节内容第四节磁共振成像(一)重点讲解:1.MRI成像原理2.MRI图象特点(二)详细讲解:1.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和质子加权成像(PDWI)2.流空效应、MRA、 MRCP3.MRI对比增强效应及伪彩色功能成像(三)一般介绍:1.磁共振设备2.MRI检查技术及有关常见检查序列3.MRI图象的解读4.MRI诊断临床应用第五节图像解读与影像诊断思维(一)重点讲解:1.影像图像解读的内容与基本方法:即以解剖、病理生理为基础,根据影像所见分析病变的部位、分布、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数目、邻近器官和组织改变,器官功能改变等,并动态观察、全面分析2.影像诊断思维,重点讲解影像结合临床资料的诊断原则(二)详细讲解:影像诊断包括明确诊断、排除性诊断与可能性诊断三种诊断结果及其临床价值评价,明确影像学诊断是以影像表现特点为主要诊断依据,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有关资料及其它检查结果全面综合分析,作出较正确的影像诊断;同时影像诊断是临床诊断手段中重要部分,但有局限性第六节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一)重点讲解:1.图象存储与传输系统即PACS系统的概念2.信息放射学的概念与内涵(二)一般介绍:1.PACS系统的原理与结构2.PACS系统的临床应用(三)、专业词汇:1.DR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3.自然对比与平片4.螺旋CT5.CT图像6.CT值7.CT增强扫描8.磁共振成像(MRI)9.T1加权成像(T1WI)、T1加权成像(T2WI)10.流空效应11.PACS12.信息放射学超声成像技术与应用一、超声检查技术一、目的与要求㈠掌握:超声的概念、超声波的物理性质及超声图象特点㈡熟悉: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图像分析的主要内容㈢了解:常见超声检查技术二、教学内容㈠详细讲解:超声波的定义,超声波的物理性质,超声图象特点要求学生掌握㈡重点讲解:1.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2.超声图像分析的主要内容㈢一般介绍:常见超声检查技术二、心脏超声一.目的与要求㈠掌握:正常心脏及二尖瓣病变的超声表现㈡熟悉:房间隔缺损以及法四的超声诊断㈢了解:主动脉瓣病变和冠心病的超声表现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正常心脏的超声表现(二维的重要切面),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超声诊断要求学生掌握(二)重点讲解: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和法四的超声诊断(三)一般介绍:主动脉瓣病变和冠心病的超声表现三、肝脏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肝脏正常声像图与肝癌的超声诊断(二)熟悉:肝脏超声解剖及肝转移性肿瘤、肝血管瘤、肝脓肿、肝囊肿、肝硬变的声像图表现(三)了解:门脉高压、脂肪肝、淤血肝的声像图表现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1.正常肝脏声像图。

医学影像设备大纲

医学影像设备大纲

《医学影像设备》教学大纲医学技术系教研室制订年月日《医学影像设备》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310123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设备课程类别:职业基础课程适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

总学时:54,其中理论学时:54,实践学时:0。

总学分: 3 开课学期:2一、课程概述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医学影像设备学是医学影像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像诊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课。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医学影像设备学,使学生掌握医用影像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临床应用范围,并熟练的操作设备。

熟悉医用影像设备的常见故障现象及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了解医学影像设备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

2、课程教学目标:加强本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配合,为学习相关课程和将来从事临床实践准备必要的知识。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1、第一章绪论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及其发展历程基本要求:(一) 掌握X线的发现、X线产生的原理、CT的发明、磁共振现象的发现;。

(二) 掌握各种成像设备的成像特点及临床应用;(三)了解其它成像设备的应用及影像治疗设备的发展应用;(四) 了解PACS系统的作用与发展。

教学重点: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及其发展教学难点: 医学影像治疗设备教学方法手段建议:讲授1、第二章诊断用X线基本装置授课学时:6学时教学内容:诊断用X线基本装置基本要求第一节概述【了解】诊断用X线机的基本组成,X线机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分类【熟悉】诊断用X线机的不同分类方式第三节胃肠X线机【掌握】胃肠X线机的结构、作用;透视及点片摄影功能。

【自学】实际胃肠X线机举例第四节摄影X线机【掌握】摄影X线机的结构、作用;普通摄影及立位摄影功能。

【了解】自动洗片机【自学】体层摄影装置、心血管造影X线机第五节其他专用X线机【熟悉】专用X线机的种类及作用。

教学重点:诊断用X线基本装置教学难点: 1.诊断用X线机有几种分类方法?每种方法能分几种?2.胃肠X线机的组成?摄影X线机的组成?3.滤线器结构及技术参数要求?4.荧光屏结构及作用?5.其他专用X线机有哪几种?教学方法手段建议:讲授1、第三章常规X线机授课学时:8学时教学内容:常规X线机基本要求第一节概述【掌握】X线机的基本组成电路。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引言:医学影像学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之一,通过使用多种成像技术,可以对人体进行全面的非侵入性检查和诊断。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医学影像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以及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联。

一、课程目标1. 理解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发展背景和重要性。

2. 掌握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及其原理,包括X射线、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等。

3. 理解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4. 掌握医学影像学报告的撰写要点和规范。

5. 了解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交叉应用,如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等。

二、课程内容1. 医学影像学概述1.1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1.3 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和应用范围2. X射线成像2.1 X射线的产生和基本性质2.2 X射线成像的原理和技术2.3 常见的X射线成像设备和器材2.4 X射线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限制3. 超声波成像3.1 超声波的原理和特点3.2 超声波成像技术和设备3.3 超声波在不同病症诊断中的应用和局限性4. 计算机断层扫描(CT)4.1 CT的基本原理和技术4.2 CT成像设备和器材4.3 CT在各种疾病检查和诊断中的应用和限制5. 核磁共振成像(MRI)5.1 MRI的基本原理和技术5.2 MRI成像设备和器材5.3 MRI在不同病症诊断中的应用和局限性6. 医学影像学报告撰写6.1 医学影像学报告的基本结构和要点6.2 如何准确、清晰地描述影像所见和诊断结论6.3 医学影像学报告的规范和格式要求7. 医学影像学的交叉应用7.1 医学影像学与放射治疗的关系及其应用7.2 医学影像学在介入放射学中的作用和应用7.3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协同工作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成像原理和应用范围。

影像设备学教学大纲(三年制)

影像设备学教学大纲(三年制)

影像设备学教学⼤纲(三年制)《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纲课程编码:630403 23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设备学学时:144(每学期72学时)选⽤专业:⾼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医学影像设备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能够较全⾯地了解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过程及临床使⽤现状;熟悉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安装、维修、保养等管理常识;重点掌握诊断⽤X线设备、X线电视系统、数字X线设备、PACS系统、CT设备、MRI设备、超声设备和核医学成像设备的⼯作原理、基本结构和应⽤特点。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学,强化学⽣的操作技能,提⾼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培养学⽣的科学思维和学习新知识、新事物的能⼒,使学⽣能够不断地接受和适应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满⾜基层医疗单位对影像技术专业技术⼈员的需求。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学时安排本课程共144学时,其中理论课时学时,实验课时学时,医院见习8学时(放射科及数字影像设备、CT设备、MRI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各2学时)。

2、课程考核⽅法与要求按照教学⼤纲要求,期终考核以理论知识闭卷考试为主。

侧重于考核学⽣对医学影像设备的⼯作原理、基本结构、应⽤特点和影像设备管理等内容。

3、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X线设备、X线电视系统、数字X线设备、PACS系统、CT设备、MRI设备、USG设备以及核医学成像设备的⼯作原理、基本结构和应⽤特点,医学影像设备的安装管理、维修管理、保养管理等。

4、见习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安排学⽣8学时的见习,⽤于参观医院放射科X线成像设备(包括数字成像设备)、CT设备、MRI设备和核医学成像设备的结构和操作过程,以弥补校内⼤型影像实验设备不⾜,加深和巩固学⽣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章医学影像设学概论教学内容:⼀、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史⼆、医学影像设备分类1、医学影像诊断设备2、医学影像治疗设备教学⽬标:1、了解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史2、熟悉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3、重点掌握X线成像设备、超声成像设备、磁共振成像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途。

《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大纲 - 最新修改(2021年)~~土豆爱打印~~018

《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大纲 - 最新修改(2021年)~~土豆爱打印~~018

《医学影像学》第一篇影像诊断学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节 X线成像(一)掌握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二)熟悉X线检查方法。

(三)了解X线检查的安全性。

(四)掌握X线图像特点。

第二节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一)了解CT成像基本原理、CT设备与CT成像性能。

(二)熟悉CT检查方法。

(三)了解CT检查的安全性。

(四)熟悉CT图像的特点。

第三节超声成像第四节磁共振成像(一)了解MRI成像基本原理、MRI设备与MRI成像性能。

(二)了解MRI检查方法。

(三)了解MRI检查的安全性。

(四)熟悉MRI图像特点。

第五节分子影像学与核医学第六节对比剂(一)了解对比剂成像基本原理。

(二)了解常用对比剂种类与性能。

(三)了解对比剂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第七节不同成像技术的比较与临床应用(一)熟悉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的比较。

(二)熟悉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第八节图像的观察和分析与影像诊断原则(一)熟悉图像的观察和分析。

(二)了解影像诊断原则。

第九节影像检查的申请和影像诊断报告的应用(一)了解影像检查的申请。

(二)了解影像诊断报告的应用。

第十节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一)了解图像存档和转输系统。

(二)了解信息放射学。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节检查技术(一)了解X线检查技术。

(二)了解CT检查技术。

(三)了解MRI检查技术。

第二节正常影像表现一、颅脑正常表现(一)了解颅脑正常X线表现。

(二)熟悉颅脑正常CT、MRI表现。

二、脊髓正常表现(一)了解脊髓正常X线、CT表现。

(二)熟悉脊髓正常MRI表现。

第三节基本病变表现一、颅脑基本病变(一)了解颅脑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二)熟悉颅脑基本病变的CT、MRI表现。

二、脊髓基本病变(一)了解脊髓基本病变的X线、CT表现。

(二)熟悉脊髓基本病变的MRI表现。

第四节疾病诊断一、颅脑疾病(一)脑肿瘤1.熟悉星形细胞肿瘤及脑膜瘤的CT 、MRI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设备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Ⅰ前言医学影设备学是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主要讲授各种普通X线机、胃肠机、数字化X线机、CT机、MRI、DSA、USG等影像检查设备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同时还着重介绍PACS&RIS网络的构成与应用及影像设备新技术的进展。

医学影像设备是影像产生的源泉,理解各种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对影像诊断有深刻的意义,为今后从事影像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4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6:1,即讲课34学时,见习6学时。

四教材:《医学影像设备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徐跃,2版,2005年。

II 正文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复习X线的发现、发生条件;熟悉现代医学影像学建立的过程,了解各种影像设备的发展历程及PACS系统的作用与发展。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X线的发现、X线产生的原理、CT的发明、磁共振现象的发现;。

(二) 掌握各种成像设备的成像特点及临床应用;(三)了解其它成像设备的应用及影像治疗设备的发展应用;(四) 了解PACS系统的作用与发展。

三教学内容(一) 影像设备的分类;(二) X线的发现与X线机设备的发展及临床应用;(三) CT的发明与CT设备的发展及临床应用;(四) 磁共振现象的发现与磁共振设备的发展及临床应用;(五)核医学成像设备的发展及应用;(六)超声成像的发展及应用;(七)红外成像及激光内镜成像等设备的成像特点及临床应用;(八)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设备等影像治疗设备的发展应用;(九)PACS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第二章 X线发生装置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X线发生装置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熟悉各类球管的结构及性能特点;熟悉高压发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熟悉控制台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X线产生的必要条件、X线的质和量;(二) 掌握X线发生装置的基本组成;(三) 熟悉固定阳极X线球管的结构及工作特点;(四) 掌握X线管焦点的定义及意义;(五) 熟悉旋转阳极X线球管的结构及工作特点;(六) 了解特殊X线球管的结构及工作特点;(七) 熟悉X线球管的阳极特性曲线;(八) 熟悉X线球管的灯丝发射特性曲线;(九) 熟悉空间电荷效应及其空间电荷补偿;(十) 熟悉X线管的热容量等特性参数;(十一) 熟悉X线管套的结构与作用;(十二) 熟悉高压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及作用;(十三) 熟悉高压变压器的结构及工作特点;(十四) 熟悉灯丝变压器的结构及工作特点;(十五) 熟悉高压电缆、高压交换闸的结构及作用;(十六) 熟悉控制台的作用及基本组成电路;(十七) 了解控制台各单元电路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三教学内容(一) 复习X线产生的必要条件、X线的质和量;(二) X线发生装置的基本组成;(三) 固定阳极X线球管的结构及工作特点;(四) X线管焦点的含义及意义;(五) 旋转阳极X线球管的结构及工作特点;(六) 特殊X线球管的结构及工作特点;(七) X线球管的阳极特性曲线;(八) X线球管的灯丝发射特性曲线;(九) 空间电荷效应及空间电荷补偿;(十) X线管的热容量等特性参数;(十一) X线管套的结构与作用;(十二) 高压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及作用;(十三) 高压变压器的结构及工作特点;(十四) 灯丝变压器的结构及工作特点;(十五) 高压电缆、高压交换闸的结构及作用;(十六) 控制台的作用及基本组成电路;(十七) 电源电路、管电压和调整控制电路,限时电路;(十八) 高压整流电路,管电流调整和控制电路;(十九) X线管容量保护电路,旋转阳极电路;(二十) 操作控制电路,自动曝光控制电路;第三章医用诊断X线机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X线机的分类、医用诊断X线机的基本组成,熟悉简易X线机电路图及其工作原理;了解X线机的发展史及现状。

二教学要求(一) 了解X线机的发展史及现状;(二) 掌握医用诊断X线机的基本组成,简易X线机电路图及其工作原理;(三) 熟悉X线机的分类,各类X线机的特点;(四) 熟悉中高频X线机的电路特点、应用优势;(五) 熟悉直流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六) 掌握影像增强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七) 熟悉医用X线电视系统(X-TV)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八) 了解电视基础知识;(九) 熟悉X线机电路的分析方法;(十) 了解现代X线机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一) X线机发展史,(二) X线机基本组成结构;(三) 透视X线机;(四) 胃肠X线机;(五)普通摄影用X线机;(六) 胸部摄影用X线机;(七) 其它专用X线机;(八) 简易X线机结构及电路分析;(九) 工频机的局限;(十) 中高频X线机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特点;(十一) 直流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十二) 荧光屏透视局限;(十三) 影像增强器的结构机工作原理;(十四) X线电视系统(X-TV)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十五) 电视基础知识;(十六) 摄像机的分类及工作原理;(十七) 中心控制器、监视器等工作原理;(十八) 现代X线机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数字X线成像设备与PACS系统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CR、DR、DSA等各种数字化X线成像设备的原理与结构,熟悉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及远程放射学系统,了解数字化X设备发展及现状。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CR成像设备原理与结构;(二) 掌握DDR成像设备原理与结构;(三) 熟悉DSA成像设备原理与结构;(四) 熟悉CR与DR的区别;(五) 熟悉数字图像的特点;(六) 熟悉数字图像的后处理;(七) 熟悉数字化图像的优势;(八) 了解PACS的构成、作用及发展现状。

三教学内容(一) 什么是数字化、数字图像;(二) 数字图像的特点及数字化的优势;(三) IP板的结构及成像理;(四) CR激光扫描仪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五) CR的图像的特点及后处理;(六) FPD (平板探测器)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七) DR的图像的特点及后处理;(八) CR与DR各方面的比较;(九) 数字图像几个重要参数;(十) 数字化X线成像特点;(十一) DSA成像设备原理与结构;(十二) 数字图像与传统屏-片比较;(十三) 激光相机等成像辅助装置;(十四) DICOM标准与PACS(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组成;(十五) PACS及远程放射学的发展与现状。

第五章CT设备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CT扫描机的发展简史,理解CT的成像原理,掌握CT的基本结构与组成,了解多排CT的特点与发展。

二教学要求(一) 熟悉CT机的发明、发展及分代;(二) 掌握CT的成像原理及图像特点;(三) 掌握CT机的基本组成与结构;(四) 熟悉CT球管结构及性能要求;(五) 熟悉CT探测器种类及工作原理;(五) 熟悉阵列处理器的作用及工作特点;(六) 熟悉CT机主要性能参数;(七) 熟悉螺旋CT结构与组成与特点;(八) 了解多排CT的结构与临床应用;(九) 了解CT机的发展与未来。

三教学内容(一) CT发明;(二) CT机发展史及分代;(三) CT图像的特点;(四) CT成像原理;(五) CT系统的基本组成;(六) CT球管的特点及性能参数;(七) 探测器种类及工作原理;(八) 图像重建系统;(九) 中央控制系统;(十) 什么是螺旋;(十一) 螺旋CT的结构特点;(十二) 螺旋CT的性能参数;(十三) 多排CT的结构与临床应用;(十四) CT机的发展与未来。

第六章 MRI设备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磁共振的现象、成像原理,掌握磁共振设备的基本结构。

从而能深刻的理解MRI影像表现。

二教学要求(一) 熟悉磁共振现象的发现及MRI的发展史;(二) 掌握磁共振成像的原理;(三) 掌握磁体的类型及优缺点;(四) 熟悉梯度磁场的类型和作用;(五) 熟悉射频系统的组成及作用、射频屏蔽的意义、射频屏蔽的重要性;(六) 了解梯度磁场的技术参数;(七) 熟悉磁共振成像质量的控制参数、信噪比及影响因素,空间分辨率及影响因素和对比度及对比度噪声比;(八) 熟悉磁共振成像序列及图像特点;(九) 了解fMRI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三教学内容(一) 磁共振的发展简史;(二) MRI图象特点及临床应用;(三) 核磁共振现象;(四) 驰豫、自由感应衰减信号;(五) MR信号的空间定位;(六) MR成像的序列技术;(七) 磁共振成像质量的控制参数、信噪比及影响因素;(八) 主磁体的类型、技术参数及应用特点;(九) 梯度磁场的类型、技术参数及作用;(十) 射频系统的组成及作用;(十一) 磁共振的图像重建;(十一) 射频屏蔽的意义、射频屏蔽的重要性;(十二)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七章 USG设备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超声成像原理,掌握B型超声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超声成像设备的发展简史和临床应用特点;(二) 熟悉B型超声诊断仪工作原理与结构。

(三) 了解各型超声设备的发展与现状。

三教学内容(一) 超声成像设备的发展简史;(二) 各种超声诊断基本类型、结构及临床应用特点;(三) 超声换能器的结构那个、主要性能及声束的聚焦与扫描;(四) B型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五) 其他超声诊断仪;(六) 超声设备的发展与现状。

Ⅲ教学组织与方法一实施机构:由第一临床学院影像学教研室执行。

二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换式课堂教学方式,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

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

2.实验教学:学生每个人独立操作。

3.辅导形式:辅导讲义、课堂答疑、网络查询等。

四考核办法:采用闭卷笔试,教学测量:理论考试占90%,平时成绩占10%。

Ⅳ教学时数分配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