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规则、联储货币政策及
货币政策的泰勒法则

货币政策的泰勒法则泰勒法则(Taylor rule)是货币政策的规则之一,是根据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来调整利率的规则,形式非常简单,但在实践中的意义重大,操作性很强。
约翰.泰勒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曾任小布什政府的财政部次长,他于1993年根据美国的实际数据提出了针对通货膨胀率和产出增长率来调节利率的货币政策规则被称为泰勒法则。
根据该规则,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联邦基金名义利率的变动趋势,因此,这一法则不仅受到学术界和美联储的重视,也为广大投资者所瞩目。
从沃尔克的前任伯恩斯开始,美联储接受货币主义的单一货币规则,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把公开市场操作作为主要手段,在这个时期,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每隔六个星期要为各种货币总量的增长率确定一个目标区间,同时也会兼顾联邦基金利率与美联储确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目标的一致性。
随着监管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货币主义学说也暴露其局限性,货币供应量目标难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改用真实利率作为政策工具,则可以将金融市场上的所有资金流动都覆盖在内。
1993年,格林斯潘放弃了执行了十多年的以货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货币政策操作体系,转而实行以联邦基金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新的货币政策体系。
泰勒法则则为这样的货币政策体系转换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泰勒通过对美国以及英国、加拿大等国的货币政策实绩的细致研究发现,在各种影响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中,真实利率是唯一能够与物价和经济增长保持长期稳定相关关系的变量。
有鉴于此,他认为,调整真实利率,应当成为货币当局的主要操作方式。
名义利率的调整要与通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紧密相连,比较的依据是通胀的目标和潜在GDP。
泰勒认为,联邦基金的名义利率要顺应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调整,保持真实均衡利率水平得以实现。
如果产出的增长率超过了其潜在的真实水平,真实利率必须提高;如果通货膨胀率超过了目标通货膨胀率水平,则真实利率也应当提高。
从泰勒规则看美联储政策框架的演变与革新

从泰勒规则看美联储政策框架的演变与革新8月27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年会上发表题为《新经济挑战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评估》的演讲,称美联储将调整现有的货币政策框架,寻求实现2%的平均通胀率长期目标,并更侧重实现充分就业。
这一里程碑式的调整,标志着美联储的利率决策机制迈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期。
泰勒规则及其发展美国国会在《联邦储备法》中,明确规定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为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适度的长期利率。
基于双重授权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实践经验,约翰·泰勒于1993年提出了泰勒规则,以简单的公式描述了通胀水平、产出水平和联邦基金利率之间的关系。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美国经济进入大缓和时期,期间经济增长与通胀预期温和稳定,菲利普斯曲线形态陡峭,因此,在沃克尔与格林斯潘时代,泰勒规则隐含的理论利率水平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高度吻合,泰勒规则对美联储利率决策的解释能力较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制定的联邦基金利率多次偏離传统泰勒规则隐含的理论利率目标,传统泰勒规则的适用性迎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美联储官员与经济学家们,根据危机应对的特殊要求和美国经济结构变化,对泰勒规则的变量和参数进行了一系列修订。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相较于价格稳定,当时美联储更为看重经济产出目标,伯南克对传统泰勒规则进行修订,将产出缺口的反应系数从0.5提升至1,潜在通胀目标由2%提升至2.5%。
2012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失业率仍然高企,美联储主张在经济深度衰退之后的复苏阶段,应相对长时间地维持超低利率。
基于伯南克的鸽派立场,伊文思规则应运而生,将货币政策与就业紧密挂钩,向市场传达美联储注重经济增长(尤其是充分就业)的政策信号,同时,引入经济指标的临界值作为加息的触发标准,承诺在失业率低于6.5%以及通胀率预期高于2.5%之前,美联储将维持零利率水平不变。
2014年耶伦继任后,对劳动力市场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基于此前多轮修订的泰勒规则,耶伦发展出了最优控制方法,使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能够最小化失业率和通胀率与目标值的偏离度。
“泰勒规则”与我国货币政策

“泰勒规则”与我国货币政策一、泰勒规则1993年,泰勒提出著名的“泰勒规则”。
l、泰勒规则的含义泰勒规则可以简单的描述为:it,=∏i+r+h(∏i-∏*+gyyt(1)其中,it:名义利率;∏t:当前预期通货膨胀率;r.真实均衡利率,即经济处于潜在增长率和自然失业率状态下的利率;∏*:目标通胀率;yi:GDP缺口,即当前实际GDP偏离潜在GDP的比率;h、gy 为协整系数。
泰勒规则的政策含义为:真实利率是唯一能够与物价和经济增长保持长期稳定关系的变量,认为央行在制定政策时应将利率水平保持中性,其对经济既不起刺激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
具体含义为:①经济中影响名义利率的因素,除了当前预期通货膨胀率(∏t)以及真实均衡利率(r)外,还受预期通货膨胀率与目标通货膨胀率之间差额(∏t-∏*),以及GDP缺口(yt)的影响,如果∏t-∏*=O,y=0则it-∏t=r,即经济处于稳定增长的理想状态;②上述各因素中如果任意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那么货币当局就应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变动贴现,来调节名义利率使实际利率等于均衡利率r。
泰勒规则表达式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像(1)式中那么简单的线性关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i=β(it-∏t-r)+μ(2)∏t=IIt-1+α yt-1+et (3)it=gn+gyyt+go(4)其中it、∏t、r、yt代表的意义同上,μt、et为相关系数和均值均为零的随机变量,β、α大于零,gn、gy、go为政策性变量系数,其中gn、gy大于零。
运用计量经济学对以上三个式子进行分析,可以得到gn>1时,货币当局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会使得经济达到均衡状态,gn>1被称为“泰勒条件”。
2、对泰勒规则的评价泰勒规则主张货币政策规则对经济的影响保持中性的原则,将相机抉择和规则性有机结合,以相机抉择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对经济进行微调;以规则性确保货币政策的连续性,有利于公众形成合理的预期。
泰勒规则对国际经济政策的影响

泰勒规则对国际经济政策的影响近年来,泰勒规则(Taylor rule)在国际经济政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泰勒规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泰勒(John Taylor)提出的一种计算实际利率水平的经验公式。
它的出现对于制定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提供了一种指导性的参考,下面将探讨泰勒规则对国际经济政策的影响。
首先,泰勒规则为货币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参考框架。
根据泰勒规则,中央银行在制定利率政策时,应该考虑通胀率和产出缺口两个因素。
通胀率高或产出缺口大时,中央银行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促进经济增长;相反,当通胀率低或产出缺口小时,中央银行应该采取收紧性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利率抑制通胀。
泰勒规则的提出使得货币政策的制定不再盲目,而是基于经济数据和指标,提高了政策的科学性和可预测性。
其次,泰勒规则对于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变得尤为重要。
泰勒规则提供了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框架,使得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可以考虑到经济情况的差异。
通过应用泰勒规则,各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利率政策,避免利率差异过大导致国际资本流动问题。
这有助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减少金融风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此外,泰勒规则还对国际经济政策的可持续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可持续性是一个国家经济政策成功的重要标志。
泰勒规则提供了一个平衡经济增长和通胀率的框架,使得经济政策能够在长期内保持稳定。
如果一个国家长期违背泰勒规则所推荐的利率水平,将可能导致经济内外部不平衡,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因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泰勒规则来评估利率调整的合理性和长期影响,确保经济政策的可持续性。
然而,泰勒规则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泰勒规则是基于经验总结得出的公式,其普适性和准确性并不十分可靠。
不同国家的经济结构、发展水平和政策环境存在差异,因此,泰勒规则在不同国家的适用程度有所不同。
泰勒规则与我国货币政策选择的思考

(. 1 中央财经 大学 [ 摘
哲 , 马
君
财 政学 院 , 北京 108 ) 00 1
金融学 院 ; 2 央财经 大学 冲
要】 随着金 融创新和金融 自由化 的不断发展 , 多国家开始放 弃将货 币 给量作 为 中介 目 , 许 供 标 而改使用泰勒规则
作为指导货 币政策制定与实施 的首选 目标 。由于我 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 , 以及 经济制度等方面的特殊性 , 国目前的具体 我 情况并不适合采 用泰勒规则。现 阶段我 国要采取 的策略应该是 : 改善宏观 经济环境 , 建立统一 、 开放、 高效、 有序 的金融市场,
t dnyo o n n-e t et a , dut ssl bi xc r o tebn sacrigt peii daa s na e ec s r adl gt m i e s r e ajs a e-i it s ut ef h a k codn r c o a n yi o l n f ht o r n r t s al l u y o d tnn l s l
L h, IZ e MA u Jn
Ab t a t sr c :W i e d v lp n ff a ca n o a o n i eai t n ma y c u tis so a i g mo e u p y a ne me it t t e eo me to n n i in v t n a d l rlz i , n o n r tp tk n n y s p l s itr d ae h h i l i b ao e
提 高利率管理水平 , 健全金融监管体 系, 用金融 工程管理技 术 , 运 进行金 融衍 生产品的 交易管理 和风险控制 , 高长、 期利 提 短
泰勒规则及其在我国货币政策的适应性分析

Finance金融视线 2018年3月053泰勒规则及其在我国货币政策的适应性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李小文摘 要:货币政策规则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指导原则,其中泰勒规则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泰勒根据美国的实际经济数据提出的针对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来调节利率的货币政策规则,泰勒规则为各国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了依据,因此泰勒规则的适应性分析已成为了经济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制定货币政策时是否可以以泰勒规则为依据进行了分析,通过Eviews软件进行了模型的建立、估计和检验,发现目前我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宜以泰勒规则作为依据,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介目标 货币当局 利率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3(b)-053-03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商业银行等银行体系调整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调整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为了保持币值稳定和促进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影响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量,并间接地影响收入、就业、物价等最终目标变量,利率、货币供给量等这些变量被称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最初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以利率作为中介目标,20世纪70年代货币主义兴起后,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以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作为依据,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政策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如果继续用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那么政策就会出现重大失误。
因此,90年代起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以“泰勒规则”作为依据,确立了以实际利率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美国运用泰勒规则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依据,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泰勒规则及其政策含义1.1 泰勒规则泰勒规则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John Taylor 于1993年提出的,泰勒通过对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几个主要工业化国家在1985年~1992年的实际经济数据研究,发现真实利率是唯一能与物价和经济增长率保持长期稳定关系的变量,从而提出了针对通货膨胀率和产出增长率来调节利率的货币政策规则。
扩展的泰勒规则及其在的适用性

基于扩展的泰勒规则的金融风险管理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方法
为了验证基于扩展的泰勒规则的风险 管理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可以采 用历史数据测试、模拟测试等方法进 行实证分析。
实证结果
经过实证分析,基于扩展的泰勒规则 的风险管理模型能够提供更准确的预 测和更好的风险管理,从而帮助金融 机构更好地应对风险。
05
扩展的泰勒规则在其他 领域的适用性
扩展的泰勒规则在一般经济政策中的适用性
总结词
扩展的泰勒规则在一般经济政策中具有适用性,可以帮助制定更加准确和有效的经济政策。
详细描述
扩展的泰勒规则是一种货币政策制定工具,它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等变量来决定最优利率。在一般 经济政策中,扩展的泰勒规则可以用于指导政策制定者确定最优利率水平和货币供应量,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
同时,一些经济学家也指出,泰勒规则忽略了 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不确定性和其他重要因 素,因此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情况。
02
扩展的泰勒规则
扩展的泰勒规则的定义
扩展的泰勒规则是一种货币政策模型,它基于泰勒规则并对其进行扩展,以考虑到更多的宏观经济因 素。
泰勒规则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货币政策模型,它根据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来决定利率水平。
扩展的泰勒规则能够反映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即中央银行的政策 如何影响实体经济。
基于扩展的泰勒规则的货币政策模型
建立模型
基于扩展的泰勒规则,可以建立 相应的货币政策模型,该模型将 中央银行的政策利率与通胀率、 产出缺口等经济变量联系起来。
确定模型参数
在模型中,需要确定一些参数,例 如利率对通胀率和产出缺口的反应 系数,这些参数可以根据历史数据 估计得到。
03
扩展的泰勒规则在货币 政策中的适用性
货币政策中的泰勒规则

货币政策中的泰勒规则一、引言货币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实现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等目标。
而泰勒规则则是货币政策决策者确定利率的一种标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理论支持性。
本文旨在对泰勒规则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为货币政策决策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二、泰勒规则的基本原理与内容泰勒规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泰勒提出的一种货币政策确定规则,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的测度,计算出合理的利率水平,从而指导货币政策决策者进行利率调控。
具体来说,泰勒规则的数学表达式为:r = π + 0.5(P - π) + 0.5(Y - Y*),其中r代表利率,π代表通货膨胀率,P代表通货膨胀目标,Y代表产出水平,Y*代表潜在产出水平。
从表达式中可以看出,泰勒规则将利率水平分为三个部分,即基准利率、通货膨胀偏差和产出缺口,而各部分的权重比例也固定为0.5。
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决策者只需关注通货膨胀率和产出水平是否达到了目标水平,就可以根据泰勒规则计算出合理的利率水平,从而调节货币政策。
三、泰勒规则的理论基础泰勒规则具有比较牢靠的理论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来自于新凯恩斯主义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货币政策不仅可以影响短期利率,还可以通过长期利率的预期值,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如通货膨胀率和产出水平。
另外,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稳定市场信心是货币政策决策者的主要任务之一。
泰勒规则恰恰符合这一观点,它可以通过制定透明、稳定的利率调整策略,提高市场对货币政策的预期,增强市场信心,从而降低市场的风险溢价,促进经济增长。
四、泰勒规则的实践应用泰勒规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国的货币政策制定中,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以美国为例,美联储自2003年以来一直使用泰勒规则作为货币政策诊断工具,通过计算泰勒规则得到合理的利率水平,从而指导利率决策。
另外,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等也采用了泰勒规则,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期间,泰勒规则被广泛应用于货币政策的调控中。
货币政策中的泰勒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启示

货币政策中的泰勒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启示一、关于泰勒规则1. 泰勒规则的概括与含义2. 泰勒规则在国际货币政策中的应用3. 评价泰勒规则对货币政策的贡献4. 泰勒规则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应用5. 泰勒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引申与适用随着货币市场的复杂化和货币机制的完善,泰勒规则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泰勒规则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泰勒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控制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平衡来制定一种有效的货币政策。
本篇论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泰勒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
二、泰勒规则的概括与含义泰勒规则是一种定量的经验公式,可以用来计算长期和短期利率的恰当水平。
泰勒规则的基本思路是根据通货膨胀率和实际GDP的偏离程度来决定短期基准利率的水平。
通常情况下,当通货膨胀率高于目标水平时,短期利率应该上升,反之亦然。
泰勒规则可以用以下公式简单表达:i = r* + π + 0.5(π-π*) + 0.5(y-y*)其中,i 是短期基准利率,r* 是实际利率水平,π 是通货膨胀率,π* 是通货膨胀目标水平,y 是实际GDP增长率,y* 是潜在的GDP增长率。
通过调整变量的不同权重,可以制定出适用于不同国家的具体方案。
三、泰勒规则在国际货币政策中的应用泰勒规则在国际货币政策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地区。
一方面,泰勒规则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更加明智的货币政策,避免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波动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泰勒规则可以为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促进各国在经济政策上的合作。
四、评价泰勒规则对货币政策的贡献泰勒规则对货币政策的贡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
首先,泰勒规则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一个简单易懂的框架,使得他们更加明确货币政策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方法。
其次,泰勒规则可以帮助决策者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应对经济波动,避免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波动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

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货币政策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作用是控制通货膨胀率、维护货币价值和稳定经济增长。
在美国,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货币政策规则,它被称为泰勒规则。
泰勒规则是由经济学家约翰·泰勒(John Taylor)于1993年提出的,它是一种基于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的货币政策建议。
根据泰勒规则,中央银行应该根据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来调整利率,以实现通胀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的平衡。
通货膨胀率是指物价水平上涨的速度,它通常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衡量。
在泰勒规则中,中央银行应该调整名义利率(即不考虑通胀影响的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率。
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目标水平,中央银行应该升息;如果通货膨胀率低于目标水平,中央银行应该降息。
产出缺口是指实际产出(GDP)与潜在产出之间的差距。
潜在产出是指在利用所有劳动力和资本资源的情况下实现的最大产出。
产出缺口可以反映经济周期的阶段,如果产出缺口为正,说明经济正处于繁荣期;如果产出缺口为负,说明经济正处于衰退期。
根据泰勒规则,中央银行应该根据产出缺口的大小来调整利率,以促进经济增长。
如果产出缺口为正,说明经济过热,中央银行应该升息;如果产出缺口为负,说明经济萎靡,中央银行应该降息。
泰勒规则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支持者认为它是一种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的货币政策建议,可以帮助中央银行实现通胀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的平衡。
批评者则指出,泰勒规则忽略了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过于简化了货币政策的决策过程。
总体来看,泰勒规则在货币政策制定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于减轻通胀和促进经济增长,利率调整是一种有效的工具。
但是,泰勒规则只是一种指导性建议,中央银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许多其他因素,如货币供应、汇率、国际贸易等,以制定出最优的货币政策策略。
总之,泰勒规则是货币政策中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它提供了一种简单易懂的利率调整方法,同时也为经济学界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种思考货币政策的新视角。
名词解释与简答(金融431)

外经贸11优序融资理论监管套利有效市场假说汇率超调1.证明利率预期理论表达式,作图说明收益曲线的形状2.简述有效市场假说的三种形式,并列举三个违背有效市场假说的异常现象湖大11贴现经济资本汇率制度金融互换操作风险1.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2.简述特别提款权的特点3.质押贷款与抵押贷款的区别4.有效市场假说的概念及三种形式5.银行资金三性之间的关系央财11百慕大式权证费雪效应马歇尔勒纳条件融资租赁半强有效市场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内容2.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调整措施3.简述“最适通货区理论”的内容4.什么是财务危机财务危机带来的成本由谁承担5.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与应对策略6.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与管理方法7.比较资本预算方法中的NPV方法和IRR方法,各自的优缺点人大11利率期限结构及其理论假设欧洲美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从货币创造机制角度来看)是否影响中国经济东财121.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2.简述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3.简述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4.货币政策的时滞及其构成5.证券上市的利与弊6.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与主要影响7.国际收支账户差额及其含义8.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的成因,弊端与化解对策外经贸12格雷欣法则货币中性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投资项目估值的修正现值法多头套期保值1.什么是逆向选择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2.完美市场条件下的MM定理一与定理二3.金融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缺点西方发达国家混业经营的两种主要模式4.为何人民币升值未必能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5.05-08年人民币升值却伴随着贸易逆差的扩大,如何解释南大12凯恩斯理论是如何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原因的如何用凯恩斯理论看待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及政府干预为何会爆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浙大121.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含义是什么与传统的货币政策体系有什么不同2.简述蒙代尔弗莱明模型3.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理论基础和市场条件4.存款货币银行(商业银行为代表)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在哪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他与中央银行的关系有什么不同5.画图列公式论述无税和有税条件下的MM定理一和定理二6.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对布雷顿森林体系二做出评述人大121.比较可贷资金理论与储蓄投资理论与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异同2.央行影响利率的途径和机制3.货币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到功能,为什么银行理财产品可能对货币市场发展及影响力具有积极的意义4.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的主要动因以及应对央财12格雷欣法则流动性风险 J曲线效应财务危机有效投资组合和有效边界1.证券基本面分析的主要内容2.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性3.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4.可转换债券筹资的利与弊外经贸13J曲线效应理性预期约当年均成本法票据发行便利内部收益率1.鲍莫尔-托宾的的平方根公式及其政策意义2.结合资本结构的权衡理论阐述企业在进行长期融资决策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3.巴塞尔协议3 的主要内容,对西方商业银行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有何不同湖大13(金融学张强乔海曙《国际金融》杨胜刚《商业银行管理学》彭建刚《金融市场学》晏艳阳)流动性陷阱折算风险做市商制度基础头寸1.我国货币制度的特点及特殊性2.欧洲货币市场的特征3.出口信贷的主要特点4.商业银行管理的最终目标5.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补偿机制6.《新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内容及关系7.融资融券交易对投资者的影响8.我国近年的利率政策及其理论依据9.外汇管制的主要方式及实行外汇管制的收益和成本10.商业银行如何利用利率敏感性分析及其缺口管理其净利息收入南大13美联储“量化宽松”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性质和目标及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期货交易的基本制度,股指期货有那些功能,为何具有这些功能比较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思想何为公开市场操作,有何优点人大131.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2.利率期限结构利率及其异同3.利率市场化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中山13套期保值特里芬难题资本充足率货币乘数市盈率自由现金流1.公司是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是不同的,解释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央财13流动性陷阱回购协议特别提款权 IPO折价净现值1.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脉络及其规律2.衍生工具的内涵,特征及功能3.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对经济的不利影响4.增发公告会带来显著为负的价格效应,用三种理论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5.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进程和利率市场化可能给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提出应对策略6.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配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看待近年来我国政策配合的效果外经贸14资本结构代理问题联邦基金利率敏感性分析费雪效应1.股利支付的至少两种可能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2.解释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概念,假如A企业的财务风险大于B企业,是否A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将更高3.上海自贸区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意味着区内的经济主体需要重视对利率的预测,请结合利率理论,阐述经济主体在进行利率预测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4.泰勒规则的基本政策思想,对中国实施货币政策的借鉴意义复旦14IPO折价发行消极投资策略金融深化杠杆收购熊猫债券1.比较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2.举例说明买空和买空交易机制如何放大收益和风险3.行为金融理论,为何其对传统效率市场理论造成严峻挑战4.确定一国外部均衡目标的主要衡量标准是什么南大141.根据投资者的动机不同,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哪些类型2.市政债券的形式有哪些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上财141.货币乘数变动的理论影响因素有哪些2.货币乘数具有内生性还是外生性,对货币政策有何影响3.企业的融资方式有哪些央财14背书窗口指导无抛补利率平价扩张期权融资租赁1.货币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2.金融市场的一般功能3.用特里芬悖论解释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的缺陷4.比较用于企业价值评估的WACC方法和APV方法5.论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进行协调配合的必要性及协调配合模式6.现行国际本位货币体系的缺陷及其改革方案外经贸15监管套利影子银行欧式期权绿鞋条款边际资本成本1.央行控制基础货币的基本方式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3.股票回购的三种方式4.套利满足的三个特征5.简述NPV法和IRR法中关于在投资收益率的各自隐藏的假设,那种估值方法更合理6.购买力平价理论,有哪些合理之处,缺陷有哪些7.优先股的特征,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的动机和作用8.比较境内外证券市场的特点,为什么选择在境外发行9.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华师大15货币乘数欧债危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P2P网贷资产证券化兼并收购1.我国广义货币M2是怎样划分的2.在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中,货币需求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3.什么是“时间不一致性问题”中央银行通常采取怎样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4.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5.简述杜邦分析法的基本内容6.简述公司优先股筹资的优缺点7.影响一国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机制8.评述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南大151.根据投资者的动机不同,国际直接投资可以分为哪些类型2.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三大动机及其流动性偏好陷阱3.试用可贷资金模型解释通货膨胀率与储蓄存款增值率和储蓄存款利率之间的关系上财151.在有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工具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为何还要创设SLF,其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利率政策有何不同中山15流动性溢价理论货币中性最优货币区持续增长率资本市场线1.什么是外汇市场干预有哪些途径2.央行推出的定向降准、抵押补充贷款、定向降低再贷款利率等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用意何在3.比较传统货币政策与上述“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优劣4.能否仅仅通过财政政策实现国家的总产出Y的提高与降低贸易赤字水平利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利率-产出图形5.能否通过货币政策实现这两个目标6.如果国家将汇率制度调整为固定汇率制,只使用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能否达到上述目标7.净现值法与内部收益率法的再投资假设是什么哪种再投资假设更合理对于互斥项目,得出评价结论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是什么浙工商151.为什么IPO时公司不省掉投资银行承销环节而直接向最终的购买者销售股票呢2.预期通货膨胀率变化对债券价格的影响3.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其货币政策丧失独立性的原因4.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供给增加会降低利率。
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

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泰勒规则的原理是基于马克思-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观点。
根据凯恩斯经济学,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稳定通货膨胀率和促进经济增长。
马克思-凯恩斯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率和实际产出之间存在着一种牢固的关系,即菲利普斯曲线。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当实际产出高于正常水平时,通货膨胀率上升,反之亦然。
具体来说,泰勒规则可以表示为:r=r*+0.5π+0.5(y-y*)其中,r表示名义利率,r*表示均衡名义利率(也就是实际利率),π表示通货膨胀率,y表示实际产出,y*表示潜在产出。
泰勒规则的计算方法很简单。
首先,确定目标通货膨胀率和潜在产出水平。
通常情况下,目标通货膨胀率由央行制定,而潜在产出水平则需要经济学家进行估计。
然后,根据当前的通货膨胀率和实际产出水平,计算出名义利率的调整幅度。
最后,将名义利率的调整幅度加上均衡名义利率,就可以得到最终的名义利率。
泰勒规则的应用范围很广。
首先,它可以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参考指标。
央行可以根据泰勒规则的计算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利率,以控制通胀和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泰勒规则也可以用于衡量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通过比较实际名义利率和根据泰勒规则计算出的名义利率,可以评估货币政策是否足够有效,并及时调整政策措施。
然而,泰勒规则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基于凯恩斯经济学的假设,忽视了其他经济因素对名义利率的影响。
例如,它没有考虑到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市场的情况,也没有考虑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其次,泰勒规则仅仅是一种理论模型,实际应用时需要结合具体的经济情况进行调整和判断。
综上所述,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是一种基于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的指导性制度。
它可以帮助央行制定货币政策,并衡量政策的有效性。
然而,泰勒规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判断。
泰勒规则

江春
泰勒规则(Taylor Rule) 产生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金融的全球化,使货币供应量与一 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变得越来越弱,同时,由于金融衍生产 品市场的发展,使货币供应量的定义和统计带来了困难,这 些经济金融环境的变革使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应量与经济 增长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困难。传统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 的货币政策机制遭受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经 济学家泰勒(Taylor,1993)提出了著名的泰勒规则,为新形 势下的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六、泰勒规则操作和运用中的问题
(1)潜在产出的测算 对于潜在产出的计算估计方法,理论界一直未形成统一意
见,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就有生产函数法和时间序列分解法 (即潜在总产出由实际GDP的对数进行线性趋势拟合而得到) 两大类,每一类在具体计算时还存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可供 选择。估计方式的不统一给政策制定带来不确定性,而且, 不同的潜在产出测算方法得到的利率水平也有差异。 (2)均衡的实际利率水平 最难估计的变量就是均衡的实际利率水平。
泰勒规则实际上将货币主义强调的固定规则思想即主张事先确定货币政策的操作程序及规则并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不随意改变货币政策的操作程序及规则以稳定公众的预期从而保证市场机制的稳定与凯恩斯主义主张的相机抉择思想即主张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不受任何固定程序或规则的约束而是依据经济运行的状况灵活调节逆风向行事平抑经济周期从而稳定经济结合在一起坚持货币政策应对实际gdp和通货膨胀这两者的变化都做出反应而不只是对付通货膨胀
泰勒规则实际上提供了一个以公开市场为操作工具,以 短期利率为操作目标,以实际利率为中介目标,以通货膨 胀和经济稳定为政策目标,以“逆风向行驶”为基本原则 的货币政策机制。
泰勒规则和美联储

泰勒规则和美联储:1970—1977本文估计联邦储备银行的反应函数的一个简单模型——这就是,经济发展和美联储对它的反应之间的关系。
我们关注于这种预计反应函数是如何随着时间而变化。
根据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组成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是并不奇怪的,然后我们考虑了最近的美联储主席划定的三个样本。
我们发现每个时期的预期反应函数的变化似乎与控制通货膨胀的成功和失败有大体一致的联系。
这些结果预示着泰勒规则框架是概括货币政策主要元素的一种有用方法。
宏观经济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在造型美联储的反应函数——这就是,用模型发现美联储如何改变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发展。
美联储的反应函数在广泛的宏观分析领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为预测美联储的政策工具变化提供基础——主要是,短期利率。
同时,在宏观模型中,反应函数在评估联邦政策和其他政策措施(比如财政政策)或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禁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最后,当理性预期在宏观模型中被假设,知道正确的反应函数是评估整个模型的重要因素。
例如,带着前瞻性的预期,一个参数的预期,就像一个政策工具的连续实际支出将主要取决于预期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制度的性质。
大部分的反应函数已经被估计。
例如库利,调查了42个这样的经验联邦反应函数。
此外,大量的货币政策向量自回归(例如伯南克和布林德1992)也包括一个等式,被称为联邦反应函数。
然而,不管这项工作,研究人员还没有特别成功地提供美联储行为的明确表示。
在库利调查的反应函数中,他几乎没有发现各种回归显著性中的一致性。
她写道:”调查了其中的一个反应函数的人可以确信联邦政府是怎么应对经济状况的,但是当他阅读了大量的研究时,表面的信息就会消失。
总体而言,似乎没有在单一、稳定的反应函数中发现联邦行为的成功经验。
作为一个例子,麦克尼斯比较了联邦反应函数的最新估计和先前的估计并且总结说:“对原始规格的修改要求追溯到过去六年,以此证明财政反应函数是脆弱的。
美联储货币政策规则的制定及发展

美联储货币政策规则的制定及发展内容提要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是央行货币政策实施中的一个长久话题,时间不一致概念虽使规则论在可信度上有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相机抉择论具有的灵活性始终被美联储所采用。
泰勒规则作为简单工具规则,只能作为美联储的“指导线”,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其复杂的货币政策制定;而目标设定规则中的“一般目标设定规则”相对全面,美联储可在规则性的基础上进行相机抉择性行动,针对经济形势做出相应地预测与判断。
此外,本文还从货币一般均衡模型与通货紧缩等角度出发,探讨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理论中微观基础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中的规则(rule)与相机抉择(discretion)之争,至今已持续了150多年。
通常,规则指的是央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之前,事先确定并据以操作政策工具的程序或原则。
相机抉择指的是央行在操作政策工具过程中,不受任何固定程序或原则的束缚,而是依照经济运行态势灵活取舍,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在“大萧条”之后的1933年,芝加哥大学的一些经济学家提出“芝加哥计划”(建立一种银行对支票存款保有100%准备金的制度)。
Fisher (1945)也持这一主张。
Simons (1948)认为:“对于一个以企业自由为基础的系统能否存在来说,货币方面一定的、稳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游戏规则有着至高无上的重要性”。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逆风向行事”为鲜明特征,强调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中的相机抉择性。
Friedman (1948)曾对此提出疑问:长期且可变的政策操作时滞是否会导致积极的反周期政策起不到的稳定作用。
他在后来的研究中认为,规则使货币当局能够顶住政治压力,为评定货币当局的运作情况提供标准,并且向市场主体保证了经济政策的确定性。
但Friedman的分析始终存在着逻辑上的缺点:如果某一项具体的规则可以使经济稳定下来,那么相机抉择的政策制定者总可以做到这一点,同时还保有在需要时改变规则的灵活性。
货币政策中的泰勒规则(一)

货币政策中的泰勒规则(一)摘要:本文通过对Taylor提出货币政策中的泰勒规则的讨论,分析发现Taylor规则拓广了货币理论以及货币政策的研究在实际中的运用,认为泰勒规则具有明确的政策含义,即联邦基金名义利率要顺应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以保持实际均衡利率的稳定性。
并指出Taylor规则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制订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货币政策Taylor规则中介目标引言货币政策行动通过利率途径对经济产生影响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关于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及利率对宏观经济影响方面,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McCallum(1983)的实证研究认为利率是比货币总量更好的货币政策行为指标,因为利率吸收了货币总量预测能力(Litterman&Weiss,1985),Friedman&Kurrner(1992)通过VAR检验认为商业票据利率与三个月国库券的利差对真实收入的预测能力不仅高于货币总量,而且显著高于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个利率。
这证明了包含长短期利率信息的收益率曲线作为中介指标的重要性。
随后,Taylor(1993)提出泰勒规则,认为在各种影响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中,真实利率是惟一能够与物价和经济增长保持长期稳定关系的变量。
调整真实利率,应当成为货币当局的主要操作方式。
泰勒规则提出后,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部分是对实际货币政策进行理论概括,部分是对最优政策进行分析。
Taylor(1999),McCallum(2000)采用历史分析法分别使用美国、英国1962-1999年,日本1972-1998年经济数据,对泰勒规则进行了检验,认为规则信息(rulesmessages)比目标变量更明显依赖于指定的政策工具。
Clarida,GaliandGertler(1997,2000)采用反应函数法对泰勒规则进行了检验,对两类国家G3(德国,日本,美国),E3(英国,法国,意大利)货币反映函数作了估计,得到在不确定情况下的通胀目标优于固定汇率目标的结论,并以此为一种手段为货币政策去获得一个名义锚(Nominalanchor)。
泰勒规则的名词解释

泰勒规则的名词解释在如今的数字时代,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互联网上也涌现出了许多个人和组织,试图获取和滥用用户的个人信息。
为了保护用户隐私,规范数据收集和使用行为,一项被广泛讨论和实施的规则悄然出现,它就是泰勒规则。
泰勒规则(Taylor Rule)是一种宏观经济学中的一项经济政策工具,旨在通过监控和控制货币政策来保持经济的稳定。
泰勒规则最初由经济学家约翰·泰勒(John Taylor)于1993年提出,并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泰勒规则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设定利率,来实现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和实际产出水平。
基本上,根据泰勒规则,中央银行应根据当前的通胀率和实际产出水平来调整利率。
具体而言,泰勒规则通常表示为一个方程式:i = r + π + 0.5(π - π*)+0.5(y - y*)其中,i代表利率,r代表实际利率,π代表当前通胀率,π*代表目标通胀率,y 代表当前实际产出水平,y*代表目标实际产出水平。
泰勒规则的本质是将利率设定为目标通胀率与实际通胀率的差异,以及目标产出水平与实际产出水平的差异的线性组合。
这样,当通胀过高或过低时,中央银行可通过调整利率来纠正通胀,并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
泰勒规则的实施有助于维持经济稳定,有效的货币政策可使市场预期更为稳定,降低通胀风险,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然而,泰勒规则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首先,确定目标通胀率和目标产出水平并非易事。
经济学家对于什么是适当的通胀率和产出水平存在着不同观点和解释。
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在制定政策时产生偏差,进而影响经济的稳定。
其次,泰勒规则简化了经济体的复杂性。
实际经济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供需关系、政府政策、国际贸易等。
泰勒规则只针对通胀率和产出水平,可能无法全面有效地解决经济问题。
最后,泰勒规则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适用性存在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环境、市场规模等因素都会影响泰勒规则的实施效果。
如何理解泰勒规则

如何理解泰勒规则
泰勒规则(Taylor rule)是常用的简单货币政策规则之一,由斯坦福大学的约翰.泰勒于1993年根据美国货币政策的实际经验,而确定的一种短期利率调整的规则。
泰勒认为保持实际短期利率稳定和中性政策立场,当产出缺口为正(负)和通胀缺口超过(低于)目标值时,应提高(降低)名义利率。
扩展资料:货币政策规则的政策核心:在方法上遵循计划,不是随机地或偶然地采取行动,而是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系统性是货币政策规则的中心内容。
根据系统性的要求,货币当局必须建立系统性的反应机制,以考虑私人部门的预期行为,使这一时期的货币政策优化。
货币政策规则的主要好处是,所制定的决策是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况,而不是以各个个别案例为基础进行庙宇,这种决策对于预期具有积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LR #0 N$K #0 "R" #0 J#
$0 $JL $0 RKK #0 J%R #0 NK
;"
注:;" 为回归拟合度决定系数 其结果表明, $ENJ Q $EEJ 年间联储货币政 策操作所得的各项指标与泰勒规则是极为吻合 的,而在此之前的各段历史时期由数据回归所得 的系数值确定的泰勒规则与联储实际货币操作的 拟合度却较差,这说明联储调控货币市场的实际 操作与泰勒规则有较大背离。从实践结果来看,
!"
理 论 园 地
!"#$%&! ’( %)"&*)+"%’)+, (%)+)-& 单位:<
调整时间 $&&’= " >
联邦基金利率 起始点 调整次数
二、对美联Leabharlann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评析S 一 T 美联储货币操作的历史分析 泰勒于 $EEE 年对美国货币市场自 $NJE 年以 来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整理, 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方 ($) 中的各个系数作了近似估计 $: 程
$NJE— $E$L $E%#— $EJE $ENJ— $EEJ ; D" D
( 5
R0 ENL #0 ##% #0 #KL #0 #"
."/ .+/
0 $-
)*$
01
)
.3/ ( ) , 2!! ) 0 2 -- ) 0 2 # 其中 - )、! )、 & 所代表的含义同上。# ) 和 1 $、 "4#, 2!、 2 -、 2 2!、2 - 4#。 (
)
)
为相关系数和期望值都为零的随机扰动因素,
5
政策性变量系数,其中
(
实际利率为 "A
)*$
!"#$%&! ’( %)"&*)+"%’)+, (%)+)-& 方程的含义:方程(")实际上即为 67 曲线 的简化形式,表示实际利率(( ) * ! ))与实际产 出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当经济过热使得实 际利率超过实际均衡利率时,投资将下降,从而 降低实际产出,使之趋向于 8! ;反之,在经济 萧条时则会刺激投资,使得实际产出 8 增加并 趋向于 8!。方程 . + / 为价格调整方程,可以看作 是在工资和物价调整滞后假设条件下的理性预期 模型的一个简单表达。方程(3)为政策决策的 依据,亦即为($)式的一般表达。 对一般均衡稳定性的讨论:从长期来看, 9# , #,将(3)代入(")式,可推得 :- ! :; , :- ) ! :! ) , * " . 2! * $ / ! . $ 0 "2 - / .</ 此即为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对于等式最右边 的部分,当 2!4$ 时, :8 ! :=>#,即总需求曲线 ?@ 的斜率为负;当 2!> $ 时,?@ 的斜率为正。 将上述方程所代表的含义反映在图表中,如下所 示:
!"
!"#$%&! ’( %)"&*)+"%’)+, (%)+)-& 对长期均衡目标通胀率的预测:从长期来 看, 结合方 ( 5 P #, >! 5 P > 9 5 P #, 3 5 Q" 5P+ , 程(R),我们可得:" 5 P S + Q D # T ! S D" Q $ T 此即 为由自然法则确定的目标通胀率。根据泰勒的研 究,在美国, D " P $0 R, + P ", D # P $,由上式 得 " 5 P ",结果同上。 (三)对泰勒规则的评析 泰勒($EEE)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美联储在 $ENJ 年至 $EEJ 年间基本上采用了这一规则。哥 伦比亚大学的理查德・卡莱里达($EE%)及纽约 大学的迈克・哥特勒($EE%)的研究也表明,德 意志中央银行自 $EJK 年以来所奉行的货币操作 也主要是以泰勒规则更为复杂的演化形式为基础 进行的。而根据高盛投资公司的 F’B( U’B394, 8’+53. /+**V4 和 I+<’+5 C<)B’+-*<49 三位研究人员 的研究,日本在过去十年中其三个月的短期利率 基本上都是遵循简单泰勒规则进行调控的。以上 种种表明,泰勒规则对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操作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 ’( %)"&*)+"%’)+, (%)+)-&
理 论 园 地
泰勒规则 泰勒规则、 、 联储货币政策及 我国货币调控问题的思考
李维刚
"# 世纪 &# 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及其 衍生产品市场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货币数量理 论 ’ () * +, - 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许多经济 学家提出应将其修正为 () * +, . / ( / 代 表资本市场对货币的需求)。这一规则的变化 使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 的稳定关系方面变得更加不确定,于是在 "# 世 纪 0# 年代初主要西方国家如加拿大、英国等都 纷纷放弃了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的货币政策 操作模式,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如韩国及发展中 国家如墨西哥也都转向了利率规则。在这一转 变过程中,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约翰 ・ 1 ・泰勒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在 $002 年提出 了有名的泰勒规则( 345678 9:6;),为新的货 币政策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这一规则确 立的“中性”原则既秉承了“单一货币增长规 则”的主旨精神,又具有单一货币规则所不具 有的灵活性,因此受到了众多学者的重视,并 为越来越多的中央银行所接受。本文试就这一 规则的基本原理作简单介绍,对以这一规则为 基础的美联储货币政策进行评析,并探讨中国 目前的货币调控。 式: < = * ! = . 8 . > ’ ! = ? !! - . @ 5 5 = ’ $ 泰勒认为,美联储在确定联邦基金名义利 率 < = 时应主要考虑到以下四个因素:$A 当前预 期的通货膨胀率 ! =。这里的通胀率是指由泰勒 定义的购买力的增长率,它不仅与市场上的物 价上涨率有关,也与社会持有的金融资产的财 富效应有关。 "A 实际均衡利率 8。泰勒假定处 于潜在增长率和自然失业率水平下的通货膨胀 率都对应着一个实际均衡联邦基金利率 8。 2A 对当前通货膨胀率 ! =(预期值)偏离目标通胀 率 ! ! 程度的调整项。根据泰勒的研究,在美 国,联邦基金名义利率对( ! = ? ! ! )的反应 系数为 #A B。 CA 对当前实际 DE+ ’ , - 偏离潜在 DE+ ’ , ! - 的百分比率( 5 =)的调整项,其调整 系数也为 #A B。泰勒通过对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从 $0&F 到 $00" 年货币政策的研究发现,美国 实际均衡利率和目标通胀率均为 "G ,于是, 上式变为 < = * ! = . " . #A B ’ ! = ? !! - . #A B5 = 近年来,美联储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等式 所确定的尺度来干预市场的。 泰勒规则政策含义 H 泰勒认为央行在制定政 策时应将利率水平保持中性,使之对经济既不起 刺激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这样经济便可以其自 身的潜能在目标通胀率下持续稳定增长。泰勒规 则具体有以下三方面的政策含义:$A 联邦基金 名义利率 < = 要顺应通货膨胀率 ! = 的变化以保持
理 论 园 地
结合通胀率的历史数据,泰勒进一步分析认为, 联储货币政策干预的重要改变(由 D"W$ 变为 D"X $) 是 使 通 胀 率 在 $ENJ Q $EEJ 年 间 比 $E%# Q $EJE 及以前各期更为稳定的决定性因素。 S 二 T "# 世纪 E# 年代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的 目标规则 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ENJ 年 " 月美 联储宣布不再设定 8$ 目标,而将操作的重点转 向更为宽泛的货币总量指标 8",认为 8" 与经济 活动有更为稳定的关系。但到九十年代初这一关 系也告破裂,$EEK 年 J 月联储理事会主席格林 斯 潘 宣 布 联 储 将 不 再 以 任 何 货 币 总 量 (包 括 8"),作为实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今后将以 调控实际利率作为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 段。$EEL 年格林斯潘又提出联储将以“中性” 货币政策来取代前几年以刺激经济增长为目标的 货币政策,在确定和调控实际利率时联储将主要 以实际年经济增长率作为依据。根据格林斯潘 ( $EEK、 $EEL) " 及 联 储 理 事 M0 20 梅 耶 ($EEN)K 的分析,近年来联储主要遵循了以下 三个准则: $0 如果市场上的通胀率偏离了联储 确定的目标区域,则变动名义利率,从而使实际 利率恢复到原来的均衡水平,联储在具体实践中 基本上是按照方程(")所确定的幅度进行操作 的。 "0 实际利率水平的确定应当以长期预测为 基础,并与社会资源的潜在利用率相一致。当资 源利用率提高,亦即经济活动处于扩张期时,联 储则应平稳且有规律地提高利率,而当资源利用 率低于其潜在水平时,则应降低利率。 K0 区别 “可 对待不同类型的经济波动。 在通常情况下对于 持续性” 的经济波动, 联储应当根据准则 $、 " 通过 规则性的政策使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但对意外冲 击, 联储可从权。结合本文第一部分的内容,我 们可以看出,上述联储货币政策正是以泰勒规则 作为理论基础的。 S 三 T 货币规则的政策效果 泰勒规则作为一种货币政策理论,对指导中
一、泰勒规则的含义
(一)泰勒规则的简单表达及政策含义 泰勒规则主要是指央行如何基于目标实际 利率和目标通胀率对本国货币供求进行调控的 货币政策规则。它可以简单地表示为以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