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科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资料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资料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资料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第一单元认识空气元知识点认识空气元知识点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简里会看得更清楚。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喷水.充气床垫等。

5.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2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6.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精品教育资料文库。

7.17世纪,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用气泵向一个大玻璃瓶打足气,使瓶中尽可能多装一些空气,并封住瓶口,用天平称出瓶子的质量。

然后把瓶口打开,再称,发现瓶子的质量减少了。

伽利略认为,减少的质量就是把瓶口打开后跑出来的空气的质量,从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8.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9.热空气要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轻,所以热空气会向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10.暖气片都安装在房间的低处,可以让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11.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冷空气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热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12.生活中扇扇子.用吹风机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都可以制造风。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研究土壤单元知识点单元知识点1.可以到田野.花圃或池塘边等不同的地方挖一些土壤来研究。

在挖土的时候必须有大人陪同才能去水边。

2.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重点知识整理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重点知识整理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重点知识整理
单元一:观察天空
- 研究观察天空的方法和技巧
- 了解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 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其对生活的影响
单元二:观察动物
- 研究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和行为性
- 探索动物的分类和食物链
- 了解鸟类的特点、分类和栖息地
单元三: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来源
- 研究正确使用和节约水资源的方法
- 探索水的循环过程和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单元四:观察植物
- 研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结构特点
- 探索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种子的传播
- 了解植物对人类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五:观察物体
- 研究观察物体的性质和材质
- 认识常见物体的形状和用途
- 探索物体的运动方式和力的作用原理
单元六:观察生活
- 研究观察生活中的变化和规律
- 了解季节和时间的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的影响
- 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以上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重点知识整理。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多个具体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帮助学生系统地研究和了解科学知识,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A4直接打印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A4直接打印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一填空(50个)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2、英国乡村医生琴纳是发现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

3、李时珍写了《本草纲目》,居里夫人发现镭,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

4、英国医生罗杰特发现了人的眼睛具有视觉暂留现象,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了电影。

5、纸鹦鹉“站立”谜底是纸鹦鹉的底部别着别针。

6、物体上轻下重,物体就越稳。

7、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手里拿着长长的竿子是为了保持平衡。

第2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8、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

例如小草、花朵、黄瓜、小狗、小兔、种子等。

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

例如白云、瀑布、机器人、石头等。

9、观察树皮的时候,可以用拓印的方法把观察树皮的结果记录下来。

10、蚂蚁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

1对触角。

11、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都产卵繁殖后代。

第3单元生命之源—水12、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生命之源。

13、一般情况下,人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14、人体65℅是水;鸡蛋76℅是水;鱼85℅是水;蔬菜90℅是水。

15、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16、我们在研究小草每天“喝水”时,在试管上滴几滴油的目的是防止水份蒸发。

17、水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像具有水这样特点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液体。

18、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相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19、铺地砖的地面容易返潮是水的毛细现象引起的。

20、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21、树叶上的小水珠是球形的,是由水的表面张力形成的。

22、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

23、在地图和地球仪上蓝色代表海洋,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4、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各课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各课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各课知识点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各课知识点第一课: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的。

3、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供给人类呼吸。

氮气是空气中最多的气体,占空气总容量的78%。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物质。

4、实验:如何将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分离出来。

第二课:有趣的磁现象1、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金属的性质。

2、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南极(S极)和北极(N极)。

3、磁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也可以制作成磁性指南针。

4、实验:探究磁铁的性质,包括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以及磁性会受到温度和震动的影响。

第三课:奇妙的水世界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可以溶解许多物质。

2、水具有浮力、表面张力、渗透等现象。

浮力是物体在水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表面张力是液体表层分子之间的引力,渗透是水分子能够穿过半透膜的现象。

3、实验:探究水的浮力、表面张力和渗透现象。

第四课:昼夜的奥秘1、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2、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引起的。

3、实验:观察昼夜的变化,了解昼夜的形成原因。

第五课:研究火山1、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是形成火山的主要原因。

2、火山喷发时,会喷出岩浆、气体和岩石等物质。

3、实验:模拟火山喷发的过程,了解地壳运动和火山喷发的关系。

第六课:研究太阳与影子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能量来源,每天给予地球大量的光和热。

2、影子的形成是由于物体挡住了太阳光线,使其在地面或其他表面上形成阴暗的区域。

3、实验:观察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第七课:植物的生长与繁殖1、植物的生长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的生长和繁殖。

2、植物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养分等基本元素才能生长。

3、实验:种植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元素。

第八课:动物的生活与习性1、动物的生活环境包括水、陆、空三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动物和习性。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1.空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可以助燃、可以传播声音、可以改善环境等。

日常生活中的空气锤、气垫船、热气球、风车等。

2.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3.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

4.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5.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6.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7.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充气床垫、轮胎、喷水壶、商场门口充气门柱、大型充气玩具、风镐、气枪、喷雾器、公共汽车门、水火箭等。

8.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

水会漏下去吗?不会,因为空气占据了瓶内的空间,所以水不会漏下去。

9.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

纸团会不会湿?不会,因为空气占据了水杯内的空间,水无法进入倒扣的杯子,所以纸团不会湿。

10.将气球放入瓶中,并用气球嘴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

气球吹得大吗?气球吹不大,因为空气占据了塑料瓶内的空间,所以气球吹不大。

11.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说说你的发现。

我的发现:推动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松手,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用大一点力推动活塞再松手,活塞反弹回原来的位置。

我的结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12.学生活动手册答案:问题我的猜想看到的现象我的结论水会漏下去吗?水不会漏下去。

水漏不下去空气占据一定的空纸团会不会湿?纸团不会湿。

纸团不湿间。

气球吹得大吗?气球吹不大。

气球吹不大2.空气有质量吗1.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①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②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o③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2.古代人们一度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一、空气占据空间吗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筒里会看得更清。

推动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松手,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用大一点力气推动活塞再松手,活塞会反弹回原来的位置。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

二、空气有质量吗1.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2)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2.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3.17世纪,伽利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4.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 克,相当于3 枚回形针的质量。

5.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三、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取暖器、热气球、孔明灯等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3.制冷空调或冷藏柜应放在房间的上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下降,降低室内气温;取暖器或暖气片应放在房间的下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6.制造风的方法:扇扇子、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7.空气的性质: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有质量、可以流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含义: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三年级科学(新版苏教版)上册知识点.docx

三年级科学(新版苏教版)上册知识点.docx

三年级科学(新版苏教版)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认识空气一、空气占据空1.像粉笔、水一,空气占据一定的空。

空气可以被,空气具有性。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后握,塑料袋会鼓起来,是因塑料袋装了空气。

3.在做注射器空气,放一小泡沫在筒里会看得更清。

推活塞,空气占据的空小,松手,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用大一点力气推活塞再松手,活塞会反回原来的位置。

4.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足球、水、胎、充气床。

二、空气有量1.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源。

(2)按“ 零”按,确保在称量之前示数字“ 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子天平上,取示数字即可。

2.通用子天平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量的化,可以空气是否有量。

3.17 世,伽利略明空气是有量的。

4.接近地面, 1 升空气的量 1.29 克,相当于 3 枚回形的量。

5.科学家用精确的得:空气有一定的量,但是量很。

三、空气和冷空气1.空气向上流,冷空气向下流。

同体的空气比冷空气。

2.取暖器、气球、孔明灯等是利用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3.制冷空或冷藏柜放在房的上方,可以空气自然下降,降低室内气温;取暖器或暖气片放在房的下方,可以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4.空气是在循运的,流的空气就是。

5.自然界中是怎形成的?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的不同,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就形成了。

6.制造的方法:扇扇子、吹、吹、袋子⋯⋯7.空气的性:空气没有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但空气占据空、可以被、有量、可以流、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含: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疏松物,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提供植物生所需要的养物。

2.挖来的土壤里有、小石子、枯叶、沙子、牛壳等。

3.土壤中含有水分、空气,而且是分的。

4.把土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中冒出,拌静止后沉淀物分,上的物是黏土,下的物是沙粒。

二、土壤的型1.土壤中有大粒的沙粒、中等粒的粉粒和小粒的黏粒。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第1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1.还能往盒里放粉笔吗?还能往杯里倒水吗?为什么?【解答】一盒装满粉笔的粉笔盒里无法继续放入粉笔,这是因为粉笔盒的空间被粉笔占满,想要放入新粉笔,只能将原有的粉笔拿出来一部分,腾出空间。

同理,一杯装满水的杯子,再往里面倒水,杯子里面的水就会被挤得溢出来。

结论:占据空间,就是新物质排挤原来的物质。

2.水会漏下去吗?【解答】实验现象:漏斗里的水留在漏斗里,并没有漏入玻璃瓶中。

实验分析:空的玻璃瓶装满了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瓶口被橡皮泥封住后,只有漏斗口可以进出空气,当快速向漏斗里倒入水后,由于空气占据一定空间,漏斗里的水无法进入玻璃瓶中,因此水被空气“托”在了漏斗里。

实验结论:漏斗里的水没有漏下去,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3.纸团会不会湿?【解答】实验现象:(1)水不能全部进入杯中。

(2)取出杯底的纸巾,纸巾没有被水浸湿。

实验分析:在杯底放上纸巾后,杯子里其余部分被空气占据着。

当杯子竖直地向下扣入水中时,纸巾和水之间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杯底的纸巾没有接触到水,因此没有被水浸湿。

实验结论:杯底的纸团没有湿,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4.气球吹得大吗?实验现象: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将气球吹得圆鼓鼓的。

实验结论:气球无法吹得很大,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5.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说说你的发现。

【解答】实验现象:(1)推动活塞时,活塞会向下移动,注射器中的海绵(或泡沫)会被压扁一些;松手后,活塞会慢慢向上方移动(被空气顶回)。

(2)用大一点儿的力推动活塞,活塞会进一步向下移动,同时注射器中的海绵(或泡沫)会被压得更扁一些;松手后,活塞会迅速向上方移动。

实验分析:注射器中充满了空气,当推动活塞时,由于注射器口被橡皮堵住,空气无法逃出,因此空气被压缩了,体积变小,由于空气的压力,注射器里的海绵(或泡沫)被压扁了一些。

当松手后,由于压缩空气有弹性,因此空气恢复了原来的体积,活塞也被空气顶了起来,注射器里的海绵(或泡沫)也恢复了原样。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一、物质与能量
1. 物质的性质
-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质量和体积。

- 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状态的改变与温度有关系。

- 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等是物质的性质。

2. 物质的分类
- 物质可以分为自然界的物质和人工合成的物质。

- 自然界的物质又可分为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

3. 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 物质和能量是宇宙的两大基本组成部分。

- 物质可以储存和释放能量。

二、生物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呼吸、运动、繁殖和生长发育。

- 生物要依靠食物来生存。

2. 动物
- 动物是具有感觉能力和运动能力的生物。

- 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3. 植物
- 植物是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生物。

- 植物可以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两类。

三、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
1. 水的性质
- 水是常见的液体,具有透明、无色、可溶性等性质。

- 水有三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

2. 空气的性质
- 空气是气体的一种,无色、无味、无形。

- 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成分,对生物生存非常重要。

3. 光的传播和反射
- 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以上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希望对您有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喷水)、(充气床垫)等。

3.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4.将卡纸剪成的纸蛇悬挂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可以观察到(纸蛇旋转 )。

5.(热空气)要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轻),所以热空气会向(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6.将大塑料袋撑开后罩在点燃的蜡烛上,过一会儿松手,可以看到( 塑料袋上升 )。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 上方 );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 下方 )。

8.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9.生活中制造风的方法有:(扇扇子)、(用吹风机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等都可以。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常见的三类土壤是(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3.挖来的土壤里有(蚂蚁)、(小石子)、(枯树叶)、(沙子)等。

4.把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壤中冒出,搅拌静止后发现沉淀物分层,上层的物质是(黏土),下层的物质是(沙粒)。

5.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作(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黏质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

6.(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芝麻、花生等。

(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荷花、芦苇等。

(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蚕豆、苹果树等。

7.土壤按从上到下分成三层:(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

8.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整理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整理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认识空气元知识点1.像粉笔、水一样。

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筒里会看得更清。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喷水、充气床等。

5.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2)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6.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7.17世纪,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用气泵向一个大玻璃瓶打足气使瓶中尽可能多装一些空气,并封住瓶口,用天平称出瓶子的质量然后把瓶口打开,再称,发现瓶子的质量减少了。

伽利略认为,减少的质量就是把瓶口打开后跑出来的空气的质量,从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8.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9.热空气要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轻,所以热空气会向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10.暖气片都安装在房间的低处,可以让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11.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冷空气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热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12.生活中扇扇子、用吹风机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都可以制造风。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知识点1.可以到田野、花圃或池塘边等不同的地方挖一些土壤来研究。

在挖土的时候必须有大人陪同才能去水边。

2.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挖来的土壤里有蚂蚁、小石子、枯树叶、沙子、蜗牛壳等。

4.把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搅拌静止后发现沉淀物分层,上层的物质是黏土,下层的物质是沙粒。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

三年级(上)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当听到“科学” 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2、(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3、(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4、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5、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6、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 (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7、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

(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8、纸鹦鹉这所以能站在手指上是因为(保持平衡)的原因。

第二单元:1、校园里(花草)、(树木)、(小鸟)、(蝴蝶)、(蚂蚁)、(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

2、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都对刺激有反应)等。

3、(生物)一般可分为(植物)和(动物),动物中又包括我们(人类)。

4、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注意:(随时记录)、(注意安全)、(不惊动或伤害小生物)、(校外寻找要和大人打招呼)。

5、树叶的生长形式有(对生)、(互生)、(轮生)。

6、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7、蜗牛的身体分为(壳)、(头)、(腹足)、(尾),头上有(两对触角),(腹足)可以运动。

8、金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9、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对刺激有反应)等。

10、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有:(1)萝卜不能改变自身位置,兔子可以运动(2)萝卜依靠阳光独立生活,兔子所需营养由外部供给。

第三单元:1、(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2.(居里夫人)发现了(镭)。

3.李时珍用自己毕生精力完成一部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4.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猜测(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5.“会动小人”谜底的揭开,帮助我们人类造出了电影机。

6.纸鹦鹉“站立”谜底是(降低重心)。

第2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1.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

如小草、花朵、黄瓜、小狗小兔、种子等、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

如白云、瀑布、机器人、石头等。

2.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1)吃东西(2)需要呼吸(3)都能繁殖(4)都能长(5)对刺激有反应(6)都能运动(7)会死亡(8)排泄3.常见植物名称(生长环境):杨树(操场边)、浮萍(水塘里)、橡皮树(花盆)、爬山虎(爬在墙上)……4.树叶生长方式:对生、互生、轮生5.植物的共同特征:依靠阳光进行独立生活,位置一般不移动。

6.给下列植物分类:1.苦瓜 2.桦树3椰子树4.苹果树5.菊花6.玉米7.仙人掌 8.蒲公英 9.荷花 10.水稻(1)按植物茎的形态分:①木本植物:2 3 4②草本植物:1 5 6 7 8 9 10(2 )按植物的生态习性分:①水生植物:9 ②1 2 3 4 5 6 7 8 10(3)按植物的生活周期分:①一年生植物:1 6 8 10 ②多年生植物:2 3 4 5 7 97.蚂蚁的形态特征: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

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在地下的巢穴里群居生活。

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蚁后、工蚁、雄蚁、兵蚁。

8.鱼的形态特征:体表有鳞。

鱼类的体型多数为纺锤型或扁平型、棍棒型,这样能减少在水中游泳的阻力。

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有利于隐蔽自己。

鱼的生活习性: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在水中产卵,体外受精。

9.动物的共同特征: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排泄……10.给下列动物分类:1.家鸽 2.海鸥 3.螳螂 4.斑马 5.乌龟 6.非洲象 7.娃娃鱼 8.蛇 9.大熊猫 10.蜻蜓 11.蛙(1)按运动方式分:①天上飞:1 2 10②水里游:5 7 11③陆上走爬跑:3 4 6 8 911.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食物、空间等。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最全复习资料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最全复习资料

苏教版⼩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最全复习资料苏教版⼩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最全复习资料第⼀单元⼀、填空题: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实验分析)、(医学研究)、(农业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2、中国第⼀位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3、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观察蚂蚁)、(拆玩具)、(看⼩鸡出壳)、(看⾃⼰的影⼦)、(看电视机⾥有什么)等。

4、(好奇⼼)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5、18世纪初的(爱德华·琴纳)是⼀位英国乡村医⽣,他是第⼀位发现(接种⽜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

6、(爱迪⽣)是(美国)的伟⼤发明家,他发明的(电灯)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

7、科学家⼯作[或者说科学研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8、1824年英国医⽣(罗杰特)做了⼀个(“动起来⼩⼈”)的实验,发现了⼈眼具有(视觉暂留)。

(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9、我们发现,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上轻下重保持平衡)。

回形针放在鹦鹉的尾巴上时,1、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箭专家。

(√)2、科学探究是⼀个复杂的过程,得出结论并不容易。

(√)3、⽣活中处处有科学。

(√)4、⼀个⼩的疑问只要细⼼观察、思考都有可能引出科学发现。

(√)5、科学家做出的结论都是正确的,我们不应该怀疑。

(×)6、我们所做的活动与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7、科学是很神秘的,离我们很遥远。

(×)8、科学家做的事情我们根本没办法做。

(×)9、科学只和科学家有关系。

(×)10、▲袁隆平是“杂交⽔稻之⽗”。

(√)11、⼩孩种⽜痘可以预防天花。

(√)12、▲电影是根据⼈眼的视觉暂留原理制作的。

(√)13、物体上轻下重不容易倒。

(√)14、“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重物在⽀撑点的下⾯。

(√)15、观察蚂蚁也是科学研究。

(√)16、科学只是与科学家有关。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提纲资料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提纲资料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提纲资料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们都是小科学家1、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什么?答:我想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关,和我们的学习有关,还想到很多科学家等。

2、袁隆平是一位农业专家,他进行的是(杂交水稻)研究。

3、(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4、18世纪初,科学家(爱德华.琴纳)发现给人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5、科学家李时珍编著了医学百科全书(《本草纲目》),居里夫人发现了( 镭 )。

6、科学家工作的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7、科学家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万有引力的发现者是(牛顿)。

8、1824年,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人眼有暂时记忆的能力,人们后来根据这一原理制作成了电影。

第一单元第二课做一名小科学家1.小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保持平衡)。

2.我知道的科学家有(牛顿)、(爱迪生)、(亚里士多德)、(居里夫人)。

第二单元第一课寻找有生命的物体1.我见过的有生命的物体有()、()、()、()。

2.我们知道的有生命的物体大致可以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

3.植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答: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4.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是(有生命)(会死亡)(会繁殖)(需要养料)。

第二单元第二课校园里的植物1.校园里的植物有(桂花)(狗尾草)(杉树)(银杏)。

2.叶子在茎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三种(对生)(互生)(轮生)。

第二单元第三课校园里的小动物1.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如:鱼生活在(水里),蚂蚁生活在(土壤),老虎生活在(森林)里。

2.蜗牛是用(腹足)爬行的,它喜欢吃(白菜叶)。

3.昆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蚂蚁有(三)对足,(一)对触角。

4.给下列动物分类:家鸽斑马乌龟娃娃鱼蜻蜓青蛙大象螳螂蝴蝶答:分类标准:按生活环境分(1)天上飞的:家鸽、蜻蜓、螳螂、蝴蝶(2)地上走的:斑马、大象、青蛙(3)、水里游的:娃娃鱼、乌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
2、(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3、(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4、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5、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6、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
7、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

(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8、纸鹦鹉这所以能站在手指上是因为(保持平衡)的原因。

第二单元:
1、校园里(花草)、(树木)、(小鸟)、(蝴蝶)、(蚂蚁)、(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

2、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都对刺激有反应)等。

3、(生物)一般可分为(植物)和(动物),动物中又包括我们(人类)。

4、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注意:(随时记录)、(注意安全)、(不惊动或伤害小生物)、(校外寻找要和大人打招呼)。

5、树叶的生长形式有(对生)、(互生)、(轮生)。

6、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7、蜗牛的身体分为(壳)、(头)、(腹足)、(尾),头上有(两对触角),(腹足)可以运动。

8、金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9、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对刺激有反应)等。

10、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有:(1)萝卜不能改变自身位置,兔子
可以运动(2)萝卜依靠阳光独立生活,兔子所需营养由外部供给。

第三单元:
1、(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2、我们可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称一称重量,就能知道它含有多少(水)。

3、人体(65%)是水,一个鸡蛋中含有(76%)的水,一条鱼(85%)是水,蔬菜中(90%)是水。

4、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5、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6、认识物体,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用手摸)等方法。

7、像水这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8、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孔隙(越小),水爬得(越高)。

9、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10、水有(压力)。

水(越深)压力(越大)。

11、水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12、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却变甜了,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

水能(溶解)许多物质。

13、水可以溶解的物质有:(白糖)、(食盐)、(奶粉)、(洗衣粉)等。

14、水不能溶解的物质有:(面粉)、(沙土)、(塑料)、(石头)、等。

15、水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海洋)、(冰川)和(地下)等许多地方。

16、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

17、、如果地球上的水相当于(一杯水),(淡水)只相当于(一汤匙)水,(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滴水)。

18、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

19、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20、我们周围的一些活动会污染到水资源,如:(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

21、、要获得更多干净的淡水,人们想的办法有: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咸水)变(淡水)。

22、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有:(水龙头关不紧)、(马桶漏水)、(用流水洗漱)、(冲厕所)等。

23、节约用水的方法:(用完水关紧水龙头);(刷牙、洗碗不用流水);(洗衣、洗澡后的水用来冲厕所、洗车)等。

第四单元:
1、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

2、直接来自大自然的为(天然材料);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性质特点发生了改变的,为(人造材料)。

3、天然材料有:(木材)、(石料)、(棉花)、(蚕丝)、(羊毛)等。

4、人造材料有:(纸)、(铁)、(玻璃)、(塑料)、(尼龙)等。

5、造纸术由(蔡伦)发明,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6、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

7、同一张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不一样。

8、不同用途的纸,其(吸水性)和(透明度)不同。

9、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要(节约用纸)。

10、纸的生产过程:剥去树皮——切成小片——煮烂成浆——搅拌纸浆——漂白纸浆——沥干水分——压成纸张
11、常见的纺织材料有:(棉)、(麻)、(丝)、(毛)和(人造纤维)等。

12、看(纺织品成分标志)可以认识纺织材料的不同种类。

13、(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它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14、棉布与尼龙的不同:棉布属于(天然纤维):(1)比较结实(2)吸水性强(3)燃烧时散发焦肉气味,燃烧后灰烬分散,颜色发白。

尼龙属于(人工合成纤维):(1)很结实(2)吸水性弱(3)燃烧时散发刺鼻气味,燃烧后灰烬成团,颜色发黑。

15、我们采用(砂纸磨)、(加热)、(敲打)等方法,发现了金属的性质有(表面有光泽)、(易传热)、(易变形)等。

16、一般用(铁)做炒锅,因为(便宜)、(坚硬)、(铁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17、用(铝)做易拉罐,因为(便宜)、(轻)、(易加工)。

18、首饰用(金银)做,因为(昂贵)、(光泽度好)、(不易氧化)。

19、塑料的优点:(轻便可塑)、(牢固有弹性)、(透明隔热)等。

20、塑料的最大缺点:不易(分解),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极为有害。

21、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不好的影响有:(占用土地)、(威胁海洋生物)、(影响市容)。

22、(白色污染)是人们大量使用(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

23、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2)回收利用废旧塑料(3)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4)购物尽量用布袋或纸袋。

第五单元:
1、(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2、问题从哪里来:(1)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2)对流行说法提出怀疑(3)科学小制作时提出问题。

3、(亚里士多德)认为:同样材料的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的重量决定。

4、(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5、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6、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1)多提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

(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4)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