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故事摘抄
史记故事摘抄_历史故事
史记故事摘抄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一个动人的小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史记故事摘抄。
史记故事摘抄1:秦戎之战秦仲是非子的曾孙。
他在位第三年,周厉王暴虐无道,丧失民心,诸侯们开始反叛王室。
周朝西部边境的西戎也加入了叛乱阵营,它先后灭亡了犬丘和大骆家族。
给周王室构成了严重威胁。
周宣王即位以后,秦仲被任命为大夫,受命讨伐西戎,不幸在他执政的第二十三年被西戎杀死。
秦仲一共生有五个儿子,其中最年长的一个名叫庄公。
周宣王召来了庄公和他的弟弟们,打算让他们继承他们父亲的事业,效忠周王室。
便分给他们七千名士兵,命令他们再去讨伐西戎,为他们的父亲报仇。
经过多次激战,庄公等人终于打败了西戎。
西戎的威胁解除以后,周宣王十分高兴。
于是,周宣王效仿先王,再次赏赐非子的后代,将他们的先人大骆受封的犬丘之地也一同划归庄公一族所有,并任命庄公为西垂大夫。
庄公及其族人居住在犬丘故地,他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叫世父。
世父说:“西戎杀害了我的祖父仲,我如果不杀死西戎王替祖父报仇,就绝不再回来。
”于是,世父率领士兵去攻打西戎,把族主的继承权让给了自己的弟弟襄公,襄公便成了太子。
庄公在位四十四年,他去世以后,太子襄公即位。
襄公元年,为了巩固、加强秦人的地位,襄公决定与周王室联姻,他把自己的妹妹穆嬴嫁给了周丰王做妻子。
一年以后,西戎突然发兵包围了犬丘。
世父率兵进行反击,结果不幸被俘。
一年多以后,经过秦戎双方的谈判,世父被释放。
史记故事摘抄2:养由基之箭秦国有位大将叫白起,非常善于用兵,他帮助秦国攻克了韩国、魏国,往北攻取了赵的蔺、离石二县。
公元前281年,他又带兵出伊阙塞(洛阳南的要塞)去攻打梁国。
梁国与周距离很近,周的形势非常危急。
游士苏厉为周君出谋划策,他说:“您为什么不派人去劝说白起呢?您可以说:‘楚国有个养由基,非常善于射箭。
离柳叶百步之外射箭,可以百发百中。
左右观看的人有好几千,都说他箭射得好。
可是有一个人却说:好,可以教给他射箭了。
史记故事读书笔记摘抄10篇
史记故事读书笔记摘抄10篇1. "刘邦躲过陈胜吴广,其后成为汉朝的开国君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充满变数,有时候接受失败也是一种幸运,因为它会带来新的机遇和转机。
"2. "项羽最后被刘邦打败,这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虽然实力强大,但过度自信和骄傲会导致败局。
谦逊和谨慎才是成功的关键。
"3. "曹操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的个人品德却备受质疑。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才华和能力只是成功的一部分,道德和正直同样重要。
"4. "孔子一生求学不辍,为了传承和弘扬礼乐教育,他四处行走讲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持之以恒和不断学习是成为卓越人物的关键。
"5. "韩信野心勃勃,但却无法得到刘邦的信任,最终被废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信任是建立成功合作关系的基石。
"6. "秦始皇绞杀知识分子,焚书坑儒,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文化损失。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保护和尊重知识的重要性,它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础。
"7. "孟子提出仁义道德的思想,与孔子一脉相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道德和人伦关系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
"8. "陆贾为了拯救秦国,四处奔波,去寻找合适的才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识人和善用人才是一个领导者的重要品质,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
"9. "司马迁为了完成史书编纂工作,遭受各种困难和苦难,却没有放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追求真理和坚守原则是作为学者和研究者的必备素质。
"10. "项羽败给了刘邦后,被关押在剑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力量和背后的支持是脆弱的,要保持警惕和明智的判断力。
"。
史记故事好句摘抄
史记故事好句摘抄
以下是《史记故事》中的一些好句摘抄:
1.“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描述唐
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君王的纵情声色和杨贵妃的受宠程度。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达陈胜、吴广起义
时的豪情壮志,展现出他们对于权贵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描绘岳
飞抗金时的豪情壮志,表现了他对于民族尊严和国土完整的坚定信念。
4.“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抒发了
项羽在垓下遭汉兵四面埋伏时的悲愤心情,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悲剧命运。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形容李广将军的忠诚
和品德,表明他虽然不善言辞,但他的品德和行为却能够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这些好句摘抄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富有哲理和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史记故事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
史记故事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最近读了,真的是被其中的精彩内容给深深吸引住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边读一边做笔记,摘抄了不少好词好句,收获满满。
先来说说我摘抄的好词吧,那可真是丰富多样。
比如“破釜沉舟”,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仿佛能让人看到项羽那决然的勇气和决心,不给自己留退路,一心只为胜利而战;还有“四面楚歌”,一听到这个词,眼前就浮现出项羽被刘邦大军包围,四周传来楚地歌声,那种孤立无援的悲惨场景;“卧薪尝胆”也是让我印象深刻,勾践为了复国报仇,睡在柴草上,尝着苦胆,这种忍辱负重的精神太值得敬佩了。
好句那就更多啦!像“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短短八个字,把当时鸿门宴上那紧张的气氛和暗藏的杀机描绘得淋漓尽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一句让我对那些智慧超群的谋士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在营帐中谋划,就能决定千里之外的战争胜负。
在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荆轲刺秦王”这一段。
荆轲,一个勇敢无畏的刺客,为了阻止秦国的侵略,毅然决定前往秦国刺杀秦王。
他的朋友高渐离在易水河畔为他送行,那场景,真叫一个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歌声在易水河畔回荡,让人感受到了荆轲此去的决心和义无反顾。
荆轲带着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来到了秦国。
秦王听说燕国派人来献上重礼,非常高兴,在咸阳宫召见了荆轲。
荆轲捧着地图一步步走向秦王,当地图完全展开的时候,藏在里面的匕首露了出来。
荆轲迅速拿起匕首,向秦王刺去。
这一瞬间,整个宫殿都乱了套。
秦王大惊失色,拼命躲闪。
荆轲紧紧追赶,旁边的大臣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傻了,不知所措。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秦王的御医夏无且把自己的药囊朝荆轲扔了过去,为秦王争取了一点时间。
秦王趁机拔出了长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倒在地上,却依然毫不畏惧,把匕首朝秦王扔了过去,可惜没有击中。
最终,荆轲被冲上来的武士们杀死了。
荆轲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勇气和精神却永远被人们铭记。
他明知这一去几乎是必死无疑,但还是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征程,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实在是令人动容。
史记文段摘抄
史记文段摘抄一、“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嘿,你看项羽这身世,那可是相当显赫啊。
就好比那些豪门子弟,出生就带着光环。
你身边要是有这么个人,他家族世代都是英雄人物,你能不高看一眼?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那些家里长辈都是名人的同学,大家都会觉得他们很厉害。
二、“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哇塞,这楚军也太猛了吧!就像一群猛虎冲进了羊群里。
你想啊,其他诸侯的军队都在旁边看着,不敢动,楚军却嗷嗷叫着往前冲,一个能顶十个呢。
这要是放到现在的体育比赛里,就像一支弱队对上强队,大家都以为弱队会输,结果弱队像打了鸡血一样,把强队打得落花流水。
三、“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那可是赵国的大英雄啊。
他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
就说他攻打齐国这事儿,一下子就把阳晋给拿下了,这得有多厉害。
就像你玩游戏的时候,有个超级厉害的队友,一路过关斩将,带着大家走向胜利。
四、“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蔺相如开始的时候身份并不高,只是一个舍人。
可别小瞧他,就像一颗埋在土里的种子,别看现在小,以后可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
他后来在完璧归赵等事件里,那表现简直绝了。
这就好比在公司里,一个小职员,突然在关键项目里大放异彩,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五、“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越王勾践这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他那股子忍辱负重的劲儿,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他就像一只受伤的狼,在角落里默默舔舐伤口,等待着复仇的机会。
每天尝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耻辱。
这要是放在我们生活中,要是被人欺负了,有几个人能像他这样有毅力去复仇呢?六、“孔子贫且贱。
典籍里的中国史记篇摘抄
典籍里的中国史记篇摘抄
以下是一些《史记》中的经典段落:
1、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
2、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
员父曰伍奢。
员之兄曰伍尚。
其先曰伍举,因直谏而扬名于楚。
3、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所闻见,齐、鲁、楚、越之事,接耳目而刺心脑。
4、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
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5、墨者巨子孟胜,善荆之阳城君。
阳城君令守于国,毁璜以为符,约曰:“符合听之。
”荆王薨,群臣攻吴起,兵于丧所,阳城君与焉。
荆罪之,阳城君走。
荆收其国。
孟胜曰:“受人之国,与之信。
既得死焉,不能倍也。
”退卫石兰,石兰曰:“无所事事,若之何?”胜曰:“事之若何?尝以语我来!”石兰曰:“必杀之。
子能使群臣皆绝缚去羁而战乎?”胜曰:“若之何?”石兰曰:“杀之。
”于是呼徒而往。
6、晋荀瑶伐齐。
齐使田好陈于晋军之间。
晋韩虎使舆曳而走之,钟离春伐其右肩、足、膝、髓、腹、肠、首、面而登之。
典籍里的中国史记摘抄笔记
典籍里的中国史记摘抄笔记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就像刘胡兰烈士,她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牺牲,她的死不就比泰山还重吗?她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不就像那些默默奉献的老师们吗?他们辛勤耕耘,却从不求回报,最终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3.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看看古代那些开国功臣,很多不就是这样被无情对待的吗?真是让人叹息啊!
4.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多像那些平时默默积累,关键时刻却能大放异彩的人呀,比如那些突然崛起的黑马运动员!
5.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想想那些胸无大志的人,怎么能理解有远大抱负者的追求呢?真的是差别太大了!
6.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生活中我们不也常常遇到那些给我们提中肯意见的人吗?虽然当时可能不舒服,但事后想想真的是为我们好啊!
7.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这就好像再聪明的人也会犯错,再普通的人也会有闪光点,不能小瞧任何人呀!
8.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这和那些为了实现大目标而不拘泥小节的人是多么相似,他们的格局可真大!
9.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这不就像生活中有些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心怀不轨吗?真是要小心提防啊!
10.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古代的那些军师们多厉害呀,就像现在那些有智谋的领导者,能掌控全局,带领大家走向胜利!
我觉得《史记》里的这些话真的太有智慧了,能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人性。
史记摘抄好词好句
史记摘抄好词好句
《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它不仅记录了丰富的历史事件,还包含了许多生动、形象、富有哲理的语言。
以下是从《史记》中摘抄的一些好词好句,希望能为您带来一些启示和感悟。
一、好词
英明:形容有远见、有智慧,能够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决策。
忠诚:指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等的忠诚,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英勇:形容在危险或困难面前,能够挺身而出,勇往直前的精神。
智慧:指有见识、有思想、有判断力,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谦虚:指不自满、不自大,能够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进步。
二、好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伟大事业的追求,需要经历种种困难和挫折,只有经过这些考验,才能真正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境界差异,有些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无法理解更高远的目标和理想。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句话通过描绘项羽的英雄形象,表达了对于英勇精神的赞美和敬仰。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这句话表达了对于智慧和谋略的重视,只有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总之,《史记》中的这些好词好句,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富有文学价值,对于我们的人生和事业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史记读书笔记摘抄200字(精品7篇)
史记读书笔记摘抄200字(精品7篇)史记读书笔记摘抄200字篇1我看了《史记》这本书,这本书里有六十六篇历史故事,分别有:《大禹治水》、《纣王失天下》、《不食周栗》、《周公旦辅政》、《烽火戏诸候》、《掘地见母》、《齐国称霸》……《大禹治水》这一篇讲的是:在尧执政时,很多地方都发了大水,老百姓生命、财产没有保障。
尧派鲧娶治水,一直到尧逝世都没有治好水,舜执政以后,便派鲧的儿子去治水,他到了水灾严重的地方调查,研究水的规律与流向,禹带领老百姓日夜开凿河道,带着测量工具出发了。
一天,禹刚好遇到了自己的家,他刚想走进家里跟他妻子聊天,就担心地说:“我还没有治好水呢!”他看了一眼,就走了。
为了治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黄河上游有座龙门山,山很大,挡住了黄河水的去路,禹想:“要把黄河的水引入大海,必须凿开龙门山,可这工程量很大!”禹带领大家,用原始的工具在龙门山开山劈岭,最后治好了水,禹和大家欢呼起来!《纣王失天下》这一篇讲的是:殷商的最后一个首领叫纣王,他养了很多飞禽走兽,纣王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
百姓生活痛苦,骂他昏君,谁反对纣王统治,纣王就施以重刑,把他们绑在烧红的铜管上。
姬昌、九候和鄂候是纣王手下的三个部落首领,九候知道纣王喜欢美女,就将美女送去。
美女不笑,被纣王杀掉。
纣王还下令将九候杀了。
鄂候劝纣王,纣王又将鄂候杀了。
姬昌最后也被杀了。
纣王临时抽调奴隶匆忙应战。
战场上奴隶倒戈帮助周武王攻打纣王。
纣王大败,只好自焚。
通过看这本书,我知道了很多成语,我一般般喜欢这本书,因为有些词语还不是很明白。
史记读书笔记摘抄200字篇2在八月份的上旬我看完了一本名曰《史记》的纪传体史书,看完这本厚厚的“大大书”后,我感觉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让我又多了许多知识。
《史记》这本书是由古代的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作,这本书主要记载了从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的开始,到汉武帝的时代,共有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全书中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作者司马迁将其概括地有详有略,并且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向我们叙述让人不得不赞叹!不过虽然篇篇皆是精华,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本纪中的夏本纪的夏禹(大禹)。
史记好段摘抄
史记好段摘抄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译:项庄在宴席上舞剑,企图刺杀刘邦。
2.鸿门宴,项羽请刘邦赴宴,想借机杀掉刘邦,刘邦在张良等人的帮助下逃脱。
3.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译:匈奴还没有被消灭,我怎么能成家呢?
4.项羽入关中,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
5.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先入雍?译:汉王率领军队向东平定了三秦,为什么要先进入雍地?
6.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
译: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统治梁地、楚地九个郡,定都彭城。
7.汉王引兵从临晋渡河,魏王豹将兵从河东降汉。
译:汉王率领军队从临晋渡过黄河,魏王豹率领军队从河东投降汉王。
8.夏说以骑度河从齐王信,共立韩信为齐王。
译:夏说率领骑兵渡过黄河跟随齐王韩信,共同立韩信为齐王。
9.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俱进。
译:汉五年,汉王就追击项羽到阳夏南面,驻扎军队,和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人一起进军。
10.高祖与诸侯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译:高祖和诸侯一起攻击楚军,和项羽在垓下决战。
史记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史记》简介《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
《史记》以其独特的纪传体、丰富的人物形象、深邃的历史思想而著称于世,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读书笔记摘抄1. 人物形象《史记》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1)项羽:项羽乃西楚霸王,勇猛过人,却刚愎自用,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写道:“项羽既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赵。
”此句生动地描绘了项羽的英勇形象。
(2)刘邦:刘邦乃汉高祖,出身贫寒,却能凭借智慧与毅力,最终推翻秦朝,建立汉朝。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写道:“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此句展现了刘邦的胸怀与智慧。
(3)吕后:吕后乃汉高祖刘邦的皇后,以权谋著称。
司马迁在《吕后本纪》中写道:“吕后为人刚毅,喜权,能制诸侯。
”此句揭示了吕后的性格特点。
2. 历史事件《史记》中记载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1)秦灭六国: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中详细记载了秦国灭六国的过程,展现了秦国强大的国力与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2)陈胜吴广起义: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中描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揭示了民众对暴政的反抗精神。
(3)楚汉战争:司马迁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分别记载了楚汉战争的过程,展现了刘邦和项羽两位英雄的较量。
3. 历史思想《史记》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思想,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1)天人感应: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到:“夫道者,善人之所尊,恶人之所惧,小人之所患,君子之所贵也。
道,大也,大者必大,小者必小。
史记的故事摘抄
史记的故事摘抄《史记》是史学史上的一部鸿篇巨着,世界大文豪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那你知道史记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史记的故事摘抄,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的故事摘抄:公子为人魏公子,名叫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僖王同父异母的弟弟。
魏昭王去世以后,安僖王继位,赐封无忌为信陵君。
当时,范雎逃离了魏国,到秦国做了宰相。
因为范雎怨恨魏国丞相魏齐,所以,他便率领秦军围攻魏国,在华阳城下打败了魏军。
为此,魏安僖王和公子无忌都十分担忧。
无忌为人仁厚,又能够礼贤下士,所以,天下的士人都争相前来归附他。
无忌门下的食客有三千人之多。
在这个时期,很多诸侯国因为无忌的贤能和他门客众多,竟然有十余年不敢侵犯魏国。
有一次,无忌与魏王正在下棋,突然,有大臣报告说从魏国的北方边境传来了烽火警报,赵国的军队南下侵略,就要进入魏国境内。
魏王听了之后大吃一惊,就停止了下棋,打算召开紧急会议。
无忌对他说:“大王不要担心,这只不过是赵王打猎而已,并不是入侵。
”于是两个人继续下棋。
但是,魏王心里仍然很害怕,心思早就不在棋上了。
过了一会儿,大臣又来报告北部边境的情况,说赵王是在打猎,不是入侵魏国。
魏王非常吃惊,问无忌说:“公子为什么知道事情的真相呢?”无忌回答说:“臣的门客之中,有人可以打听到赵王的一举一动,他们总是把这些情况及时地报告给我。
因此,我知道赵王是在打猎。
”没想到这句话竟然改变了魏王对无忌的看法,他害怕无忌的贤能,担心他早晚会取代自己,于是再不敢把国家大事委托给他了。
史记的故事摘抄:颠沛流离伍子胥到宋国以后,正好遇上宋国华氏作乱,就和宋国太子建一同逃到郑国。
郑国君臣对他们很友好。
太子建又前往晋国请求帮助,晋顷公说:“太子既然跟郑君关系友好,太子只要能给我们做内应,我们里应外合,一定能灭掉郑国。
灭掉郑国后,就把它的国土给太子,到时您就有根据地培植力量报仇了。
”于是太子回到郑国后就展开了秘密行动。
没等到时机成熟,正赶上太子因为个人私事打算杀掉一个跟随他的人,这个人知道太子的计划,就把它告诉郑国。
史记精讲摘抄
1、韦编三绝。
见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叫“韦编”。
韦,熟牛皮。
三:多次。
绝:断。
本句大意是:翻来覆去地阔读,竞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断了好多次。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读《易》,~。
”后来人们就把~用以形容读书十分勤奋,把书读烂了多少回。
~的治学精神,至今仍是可以效法的。
2、怒发上冲冠。
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本句大意是:气得头发都直竖起来,简直要把帽子都冲掉了。
这是司马迁记载的“完壁归赵”故事中的一个片断。
赵国得到了和氏壁,秦诈称愿以十五城换璧。
慑于秦的淫威,赵国使蔺相如持壁出使秦国。
相如见秦王得璧而无意予城,诈称璧有瑕疵,要指给秦王看。
然后持壁退到宫柱前,~,秦王怕撞碎玉璧,只好让步。
此句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的盛怒,与“头发上指”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为后世表现盛怒的习用词语,并逐渐演化成“怒发冲冠”的成语,在诗词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
3、民以食为天。
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指最重要,最根本的依靠。
此句又作“民以食为天”(见班固《汉书·郦食其传》),本句大意是:老百姓把吃饭作为最要紧的事。
活着就得吃饭,食物是维持人们生命的最重要、最根本的生活资料,须臾不可缺少,故此句把它喻为天。
可供强调农业生产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时引用,也可用于说明饮食对于人的重要性。
4、后来者居上。
汉·司马迁《史记·汲黯列传》。
本句大意是:后来的人超过了先前的人。
这本是大臣汲黯对汉武帝说的一句话。
汲黯反对任用张汤一类酷吏,然而,这些人很快便荣升高位。
汲黯不满,进谏武帝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皇帝陛下用人就好像是堆柴禾,先来的在下边,后来的反倒在上边;而其本意却是指新人提拔太快,职位反而在旧有的人之上。
这句话说得很形象,也很生动,后人便经常引用,但引用的角度变了。
史记里的精彩故事摘抄
史记里的精彩故事摘抄《史记》是我国史学巨著中一座不朽的丰碑,同时也是汉代文学的典范。
那你知道史记里的精彩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史记里的精彩故事摘抄,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里的精彩故事摘抄:齐楚结盟公元前309年,齐湣王为了瓦解秦楚联盟,就派使者给楚王送了一封信说:“现在秦惠王死了,武王继承了王位,他任用樗里疾、公孙衍,可是楚国还是服从秦国。
樗里疾与韩国友好,公孙衍与魏国亲善,如果楚国一定要服侍秦国,韩国、魏国肯定会害怕,到时它们就一定会借这两个人的力量与秦国联合,韩、魏一旦与秦国联合,那么燕国、赵国也会去服侍秦国。
到时候四国都与秦国联合,那么楚国就只有当秦国的一个郡县的份儿了。
楚王您何不帮助我协力收服韩、魏、燕、赵,然后和他们合纵一起尊崇周王室,以便按兵养民,号令天下呢?到那个时候,天下没有人敢不乐意听从您的,您也就功成名就了。
那时,楚王率领诸侯共同攻打秦国,一定能打败它。
到时楚王您便可以夺下武关、蜀、汉地区,占有吴国、越国的财富,专享长江、东海的利益,韩国、魏国也会割给您上党,那么楚国将比现在强大百万倍。
况且大王您被张仪欺诈,丧失了汉中的地盘,然后大军又在蓝田受挫,天下人没有不替您心怀愤怒的。
今天您竟想先服侍秦国!大王您还是仔细考虑考虑吧。
”楚王正想与秦国联合,见到齐王的书信,犹豫不决,就交给群臣们议论。
大家也意见不一。
昭雎说:“大王您不如与齐国、韩国深交以抬高樗里疾的权位,这样,您才能得到韩国、齐国的支持要回地盘。
秦国在宜阳打败韩国,可是韩国却还服事秦国。
到时候秦国攻打三川,赵国攻打上党,楚国攻打黄河外,韩国一定会灭亡。
楚国即使再去救助韩国,也不能让韩免遭灾难了,可是为了保全楚国我们又必须援助韩国。
齐国之所以信任韩国,就是因为韩公子昧是齐国的国相。
韩国已经从秦国夺得了武遂,如果大王再好好亲善它,使它凭借齐国和自己的力量抬高樗里疾的地位,到时樗里疾得到齐国、韩国的支持,他的主人就不敢抛弃他了。
史记故事摘抄精选
史记故事摘抄精选《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讲述历史的书籍,它叙述了从黄帝的汉武帝这三千余年的故事,它是司马迁耗费毕生的心血写成的。
那你知道史记故事摘抄精选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史记故事摘抄精选,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故事摘抄精选:叔虞建国晋国的开国之君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成王的弟弟。
当初,武王与叔虞的母亲结合以后,她梦见天神对武王说:“我赐给你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虞,并且把唐这个地方封给他吧。
”不久以后,这名女子便真的为武王生下了一个儿子,而且掌心上果然有一个“虞”字。
于是武王便给他起名叫虞。
武王去世以后,成王继位,这时唐地发生了叛乱,周公率兵平定了这次叛乱,并将该地纳入王室的直接统辖之下。
后来,有一次,年幼的成王与他的弟弟叔虞一起玩耍。
他把桐树叶削成圭的形状,送给叔虞说:“我用它来册封你吧。
”这时在一旁侍候的史官佚便趁机请求成王选择吉日册封叔虞。
成王却说:“我是跟他开玩笑的,你不要当真。
”而史官佚则说:“天子无戏言。
天子的话只要一出口,史官就要记载它,臣下就要用礼仪来完成它,乐师就要用乐章来歌唱它,因此天子说过的话就一定要执行。
”于是成王便将叔虞册封在了黄河、汾水东边,也就是纵横一百多里的唐地,后世便称他为唐叔虞。
叔虞的儿子燮即位以后,改称号为晋侯,此后,直到晋靖侯继位之后,晋国的历史才有了明确的纪年,并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幕幕精彩、悲壮、伤感的故事。
史记故事摘抄精选:储君风波武公代晋两年以后就去世了,太子诡诸继位,这就是晋献公。
献公五年的时候,晋国兴兵去攻打骊戎,得到了骊姬和她的妹妹,这两人都是国色天香,长得十分漂亮。
献公对这两个美人十分宠爱。
几年以后,大臣士为劝谏献公说:“原来的晋国还留有为数不少的公子,他们对您即位一直耿耿于怀。
您如果不杀死他们,将来恐怕会威胁到您的统治。
”献公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便派人分头诛杀这些公子。
同时,献公还命人在聚这个地方修筑了城邑,起名叫绛,并且把都城迁到了这里。
史记列传摘抄手迹
史记列传摘抄手迹1、管晏列传: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司马迁《史记》2、虽被万戮,岂有悔哉!——司马迁《史记》3、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史记》4、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史记》5、高祖本纪: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6、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7、刺客列传:天雨粟,马生角——司马迁《史记》8、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司马迁《史记》9、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司马迁《史记》10、"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史记》"11、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
《史记》12、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司马迁《史记》13、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史记》14、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
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
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
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司马迁《史记》15、魏文王问扁鹊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王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
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
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史记》16、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史记》17、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史记》18、法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史记》19、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史记》20、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史记摘抄好句好段
《史记》好词好句摘抄 篇1 1.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
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3.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6.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
7.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
8.迷而知返,得道不远。
9.其志不在小。
10.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
1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2.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
13.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
14.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
1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6.溪壑可盈,志欲无满。
17.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
18.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好词好句摘抄 篇2 1)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
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史记商君列传》 2) 安枕而卧: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
《史记黥英列传》 3) 百步穿杨: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史记周本纪》 4) 补敝起废: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
《史记太史公自序》 5) 不避汤火: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史记货殖列传》 6) 彬彬有礼: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史记太史公自序》 7) 北鄙之音: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史记乐书》 8) 兵挫地削: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9) 卑谄足恭: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史记五宗世家》 10) 暗度陈仓: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史记》好段摘抄
《史记》好段摘抄篇一:《史记》中的好段史记,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巨著,作者司马迁,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的奠基之作。
在整个《史记》中,有许多精彩的篇章和好段。
本文将选取几个好段,来窥探《史记》的魅力所在。
1.《略记》中的商鞅变法《略记》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了齐国政治家商鞅变法的故事。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他通过改革法律制度、清除贵族势力等举措,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其中,有一段描述商鞅政治理念的话语深深打动了人们:“法令者,政之本也。
夫道不同,不可以无异法。
故夫今世之事者,贤圣之为尧、舜法也。
”这段话表达了商鞅坚信法令是治理国家的基石,他通过这一理念塑造了自己的变法思想,引领着世界政治理论演变的潮流。
2.《刺客列传》中的一段对白《刺客列传》是《史记》中的另一篇,在这一篇中,作者以历史轶事的方式讲述了中国古代政治斗争的故事。
其中,有一段关于刺客的对白让人印象深刻:“刺客者,剑以彼之心志为胶漆,外易发霜雪,而内藏秋毫;然谋士圣智,语中有辞。
”这段对白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将刺客的残忍与谋士的智慧相对照,彰显了古代政治斗争的激烈和离奇。
3.《陈涉世家》中的陈涉人物形象《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一篇,通过讲述陈涉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平民领袖的崛起和他的爱国情怀。
其中有一段描述陈涉形象的文字:“涉儿少时孤贫,有志力,轻贱而忿激,贫下士之行也。
年长,即为盗贼,草野无遗间。
天下无乱。
贫民皆赖以重生。
”这段文字通过描写陈涉忍辱负重、奋发向上的形象,展示了他走上成为领袖的道路和对天下贫苦人民的拯救之心。
4.《五帝本纪》中的传统文化《五帝本纪》是《史记》中的首篇,记载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时期五位帝王的故事。
在这一篇中,有一段关于尧舜时代的文字:“熙熙瑶瑶,瞻以山川之险,观厚德之至。
”这段文字以形容词的形式,描绘了尧舜时代社会的繁荣和君主的德政。
这段描写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体现,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神秘与庄重。
典籍里的中国史记摘抄
典籍里的中国史记摘抄1、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能做好一件事的人,不一定能把它讲得头头是道;能对一件事讲得十分透彻有理的人,不一定能做好这件事。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做大事的人可以不考虑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在乎小的过错。
3、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开始时出一点差错,最后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4、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人的欲望宛如深渊,如果执意前进,那将会什么都得不到;现在拥有的不知道满足,那便会连原本的也会失去。
5、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泰山之大,在于包容细小的土石,江河之深,在于收拢所有的溪流。
6、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轻飘的羽毛堆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一堆很轻的东西堆积多了也能把车轴压断;7、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人言苦口良药,苦口的直言,就像良药;动听的言辞,就像疾病。
8、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9、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坐了他人的马车,就要记住载人之恩,并要与他人共患难;穿了他人的衣服,就要谨记获衣之恩,并要分担他人的忧愁;吃了他人的饭菜,被人所养活,就要牢记救命之恩,同时还要为他人做事,甚至不惜为此付出性命。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六韬引谚》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
即是指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劳累奔波乐此不疲。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原义是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
1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张仪列传》原指众口所责,虽坚如铁石之物,亦告熔化;毁谤不止,令人难以生存,而遭毁灭。
后喻舆论作用极大,众口一词,积非成是;流言可畏,能颠倒是非,置人于死地。
史记中故事的摘抄精选
史记中故事摘抄:樗里子轶事秦昭王元年,樗里子将要攻打蒲邑(隰州县北)地区,蒲邑的长官惊恐万分,向胡衍请教对策,胡衍容许帮他解围。
胡衍去拜见樗里子,对他说:“先生要攻打蒲邑,是为了秦国呢,还是为了魏国?如果是为了魏国,那当然好了;如果是为了秦国,那就不算有利了。
因为卫国之所以能作为一个国家存在这么久,就是由于有蒲城作为屏障和保护。
现在您要攻打它,一定会迫使蒲邑投入魏国的怀抱,整个卫国失去了坚强的后盾,就会屈服,并依附魏国。
魏国丧失了西河之外的城邑,却没有方法夺回来,就是因为兵力薄弱啊。
现在攻打蒲城却使卫国并入魏国,魏国必定会强大起来。
魏国强大之日,也就是贵国所占城邑的危险之时。
况且秦王一定在监视先生的一举一动,如果您的行为危害了秦国,而有利于魏国,秦王一定就会治您的罪了。
〞听了这番话,樗里子假设有所思,说:“依先生之见,该怎么办?〞胡衍说:“请先生放弃攻打蒲邑,我会进蒲城,尝试替您说说这件事,让卫国国君不忘您给予他的恩德。
〞樗里子说:“好吧,请先生廉价行事。
〞胡衍进入蒲城,对那儿的长官说:“樗里子已经知道蒲城的薄弱的地方了,他已决意占领蒲城。
但我能让他放弃攻城的方案。
〞蒲邑的长官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就马上向胡衍下拜了两次,说:“希望您能帮帮助,解了秦军的围困。
〞同时拿出黄金三百斤送给他,说:“这是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
如果秦军撤退,我一定将您的功绩上报给卫君,让您加官进爵。
〞于是,胡衍在蒲城接受黄金之后,在卫国一下子成了爆发户。
就这样,樗里子听从了胡衍的劝说,放弃攻打蒲城而离开了。
他又回师攻打魏国的皮氏城,还没等到皮氏城投降,就又撤离了。
秦昭王七年,樗里子去世,安葬在渭南章台的东面。
他生前曾说:“百年以后,这里会有天子的宫殿夹着我的坟墓。
〞樗里子的府邸位于昭王庙西边渭南阴乡的樗里,因此世人称他为樗里子。
汉朝建立后,长乐宫建在其墓地的东边,未央宫建在其墓地的西边,武库正对着他的坟墓。
秦国人有句俗话说:“论力气就是任鄙,论智谋就是樗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故事摘抄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后,向韩信辞行。
韩信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
韩信仰望苍天叹息道:“您愿意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我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
”陈豨说:“一切听任吩咐!”韩信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宠信
的臣子。
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但一再告发,陛下就未必不相信了,而且肯定是大怒,亲自率兵前去围剿。
我这时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到时候让他进退不能,
号召其他诸侯夹击他,天下就是咱们的了。
”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对他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
后来,陈豨因害怕受到谗言而死,果然起兵反叛。
皇上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
没有随从,他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
”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部署完毕后,就等待着陈豨的消息,借机发难。
韩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他,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
算杀掉。
这个家臣的弟弟连夜上书,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
吕后打算把韩信
召来先下手为强,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何谋划,令人假装从皇上那儿来,说陈豨已被
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前来祝贺。
起初韩信仍然不想去,萧何就亲自上门欺骗韩信说:
“做臣子的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才是。
否则皇帝怪罪下来,你也没什么好处
的!”韩信向来对这个发现自己的萧何,怀着知遇之恩,不好再推辞了。
于是进宫,吕后
立即下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
韩信临死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
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小人所骗,这难道就是天意吗?”
汉十一年的秋天,陈豨在代地举兵叛汉。
刘邦亲征,到邯郸去攻打陈豨的主力部队,
同时,因为燕国靠近代地,燕王卢绾奉命进攻陈豨东北部的军队,陈豨的形势十分危急。
于是他派遣部将王黄,去向匈奴求救。
同时,卢绾也派出使者张胜出使匈奴,扬言陈豨等
人的叛军已经被汉朝打败,奉劝匈奴不要干涉汉朝的内政。
张胜到达匈奴的时候,原燕王
臧荼的儿子臧衍也逃亡到了那里。
他与张胜很熟悉,便去见他,对他说:“先生受到燕国
的重视,是因为您熟悉匈奴的情况,他们不能没有您的帮助。
同样的道理,燕国能够存在
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诸侯们屡次反叛,战事连年不断,汉王需要燕国来帮他镇守边境,
巩固他的天下。
现在,燕王打算帮助朝廷迅速消灭陈豨等叛军,当叛军被消灭光以后,朝
廷就该对燕国下手了。
到了那个时候,先生恐怕就会成为阶下囚了。
所以,您为什么不劝
说燕王,叫他暂缓消灭陈豨叛军,而同时联合匈奴呢?凡事要留有余地,燕王就可以长久
的保留他的王位了;如果朝廷出现紧急情况,这才正是燕王安定封地的好机会啊。
”
张胜认为臧衍的话很对,就私自请求匈奴,帮助陈豨叛军攻打燕国。
卢绾发现匈奴没
有听从自己的建议,反而协助陈豨攻打自己,于是怀疑张胜联合匈奴谋反,便上书请求将
张胜灭族。
但是,张胜回国以后,对卢绾详细说明了他这样做的原因。
卢绾听后醒悟,就
为张胜找了一个替死鬼,替换了他和他的家人,让他们充当联络匈奴的中间人。
卢绾又派
遣密使到达陈豨叛军的驻地,想叫陈豨长期流亡,以使战事连年不绝,自己的封地也就高
枕无忧了。
田儋是狄县人,战国时齐王田氏的同族。
齐国被秦国灭掉之后,大部分皇亲国戚虽然
没有了权势,成为了平民,但仍然保留了过去的荣耀和地位,都变成了地方的望族,所以
田儋的堂弟田荣、田荣的弟弟田横在齐地很得人心。
陈胜起义后,派大将周巿向东攻打狄县,狄县县令忠于秦朝固守县城,周市费尽九牛
二虎之力也没能攻破城池。
田儋眼看着急,心生一计假装绑住自己的家奴,带领着手下的
年轻人请求面见县令,要求县令允许自己当着他的面杀死有罪的家奴。
县令信以为真接受
了要求,等到拜见的时候,他们乘机杀死了县令,然后又召集有势力的官吏和年轻人说:“各地诸侯都已经纷纷反秦自立,齐地是古代的诸侯国,而我田儋是齐王田氏的同族,应
当为王。
”众人都表示拥护支持。
于是,田儋自立为齐王,起兵攻打周巿。
周巿的军队不
敌撤走以后,田儋乘机带兵东进,平定了齐国故地。
此后,秦将章邯带兵在临济围攻魏王咎,魏王派人到齐国求救。
齐王田儋亲自带领军
队援救魏国。
章邯见到魏齐军队有些战斗力,士气也很旺盛,估摸着要打败他们并不容易,于是心生一计,准备在夜间偷袭,他让兵马口中衔枚,趁夜幕的掩护突然袭击沉浸在梦乡
的齐魏联军,联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瞬间就被击垮了,田儋趁混乱逃了出来,却在临济
城下被秦军追上杀死了。
田儋的堂弟田荣收集田儋的余部向东逃跑到了东阿。
齐国人听说田儋战死的消息之后,于是拥立战国时齐王田建的弟弟田假为齐王,田角
为丞相,田间为大将,来防备诸侯的骚扰和抵御秦军的进攻。
田荣在败逃东阿的时候,章
邯随后进行围追阻截,眼看着撑不住了。
项梁听说田荣的形势危急,于是就领兵来到东阿
城下,一举击败章邯,解救了田荣。
田荣觉得自己的家族为了齐国拼死拼活的,死了这么
多人,就算没有功劳也是有苦劳吧。
你们这些人竟私自立那个什么都没干的田假为齐王,
太可恶了,简直没有把我放在眼里,于是就带兵回去,攻击齐王田假,田假逃到楚国,丞
相田角逃到赵国。
田角的弟弟田间在此以前已到赵国求救,也就留在赵国不敢回去了。
田
荣于是立田儋的儿子田巿为齐王,自任丞相,田横为大将,平定了齐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