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100篇阅读训练专题19--智慧小故事((有答案)

合集下载

小古文100篇(打印版))

小古文100篇(打印版))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低段30篇言物篇第1篇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第2篇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第3篇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第4篇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5篇雪人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堆雪作人形。

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

有顷,日出雪融。

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第6篇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第7篇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第8篇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9篇雨雪霜露天热则下雨。

天寒则下雪。

热天夜有露。

寒天夜有霜。

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

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异也。

第10篇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第11篇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第12篇幼学琼林五岳五湖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之谓五岳;饶之鄱阳,湘之青草,巴之洞庭,润之丹阳,苏之太湖,此之谓五湖。

第13篇不倒翁不倒翁,状似老人。

头大。

身短。

须长。

发秃。

耳、目、口、鼻皆全。

上轻下重。

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第14篇湖四面陆地,水潴其中。

小者曰池,大者曰湖。

湖水深阔,巨舟可以往来。

水中产鱼虾,多菱藕,而灌田尤便。

故湖滨之田,收获恒丰。

智慧篇第15篇孔融让梨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第16篇王戎七岁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小古文100篇阅读训练专题5--智慧少年

小古文100篇阅读训练专题5--智慧少年

(9)【弃去】逃走。 (10)【迸】涌出。 (11)【退】回家。 (12)【了】了解。
(13)【于】在。 (14)【闻】听、听到。
“闻”在文言文中主要有6种意思①听,听到 如 本文中的“闻讲《左氏春秋》”。②听说,知道③ 报告上级④用鼻子嗅。⑥声望,威望。如《伤仲永 》中的“不能称前时之闻。 (15) 【破】打开,打破。
A.谦恭敬让 B.勤劳 C.拾金不昧
3.人们觉得奇怪,问孔融为什么不拿大的,
孔融说:“
。”
4.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
学过文言文目录:
1、放风筝 2、芦花 3、乡村 4、荷 5、菊 课文-杨氏之子
6、雨 7、雪 8、日月星 9、日时
10、猫捕鱼 11、龟兔竞走 12、五官争功
13、斗鹅
学过文言文目录:
14、读书 15读书有三到 16读书需有疑
17铁杵磨针
第一关:温故知新
1、背诵《读书有三到》、《读书需有疑》、 《铁杵磨针》、《读书》其中两篇,一篇一 级“智慧星”,多背多奖!期待你的精彩! 2、解释划线字词的意思。 (1)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 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这里)(随随便便 )(一定) (2)疑渐渐释 解释 (3)心到最急 迫切、重要
备考训练: 1.试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三处。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凛然如成人( ) (2)即了其大指( ) (3)群儿戏于庭( ) (4)足跌没水中(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2)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读完《破瓮救友》,谈谈你从幼年司马光身上所 获得的启示。
第三关:实战演习

经典小古文100篇

经典小古文100篇

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 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⑴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

小古文参考答案

小古文参考答案

小古文参考答案小古文参考答案古文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

小古文是指那些篇幅较短的古文作品,通常以散文的形式呈现。

通过阅读小古文,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智慧在小古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比如《齐民要术》中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告诉我们只有勤劳才能获得丰富的生活;《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快乐。

这些古人的智慧观点,对我们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古人的情感小古文中也蕴含着古人的情感。

比如《孟子·告子下》中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宽容和体谅;《红楼梦》中的“黛玉才调之名,实不过一纸草纸”,告诉我们珍贵的才华和美貌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这些情感的表达,使我们更加能够理解古人的内心世界,也能够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提升文化素养通过阅读小古文,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古文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起来给人以愉悦和启迪。

通过欣赏这些古文作品,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也可以学习到古人的修养和思维方式。

同时,古文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也能够启发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小古文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文的语言结构严谨,修辞手法独特,通过模仿和学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古文中的经典句子和表达方式,也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使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和生动。

小古文的魅力小古文之所以具有如此魅力,是因为它是古人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阅读小古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多读小古文,从中汲取营养,使自己更加全面发展。

小古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小古文,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外文言文小故事阅读60篇练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小故事阅读60篇练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经典小古文100篇(上)

经典小古文100篇(上)

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 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⑴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小古文群文阅读之智慧少年

小古文群文阅读之智慧少年
——选自《三国志》
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 欲知其轻重 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 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在船中, 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自主探究
——选自《三国志》
1、为什么要称象?
2、用什么办法称象?
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读一读,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 什么?和小朋友把这个故事演一 演怎么样?
寻同求异
曹冲称象——曹冲 破瓮救友——司马光 道边李苦—— 王戎
zhì zhě zì yǒu jīnɡ rén zhī jǔ,
智者 自有 惊 少 年 自当
人 之 举, 勤 勉 之。
shào nián zì dānɡ qín miǎn zhī。
——选自《宋史· 司马光传》
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 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 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翁破之,水迸,儿 得活。
1、这则小古文讲了两件事情,你读懂了吗?
请用“//”在文中将它们分开。
2、讨论:司马光“砸缸救人”为什么能做到沉着冷静, 遇事不慌呢?联系上文用现代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了多 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 象赶上岸,往船里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 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 大象就有多重。”
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 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 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翁破之,水迸,儿 得活。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因为既有不可陷之盾,又有无不陷之矛,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养了一只猎犬,名叫“的尾”,每次都跟着他。

有一次,XXX来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犬咬死了蛇,但XXX却昏迷不醒。

犬在路上不停地彷徨吠叫,家人跟着犬来到了江边,发现了XXX。

XXX被救回家后,犬连续两天都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犬格外珍爱,把它当成亲戚一样看待。

3.改写后的启示自相矛盾的行为会让人难以相信你所说的话。

而狗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是无私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珍惜。

XXX而学,夜以继日,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这是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

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多人像古人一样,不辞辛劳,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人生。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将“炳烛而学”改成现代汉语。

3.请简述你认为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以及当今社会中勤奋追求知识的人们的事例。

2.用现代汉语表达为“夜以继日地研究,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3.勤奋好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研究和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同时,勤奋好学也是一个人塑造自己品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1.(1)置之:放在(2)操之:使用,操作(3)宁信:更相信(4)自信:自己的判断和感觉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翻译为“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XXX最可笑的言行是忘记带量好的尺码,而返回家取尺码,最终错过了买鞋子的机会。

4.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既要信任自己的能力,也要依靠客观的标准。

智慧小故事100篇免费看

智慧小故事100篇免费看

智慧小故事100篇免费看《智慧小故事100篇免费看》这是优秀的故事合集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刘罗锅智告贪官民间故事一天傍晚,乾隆皇帝来到午门散步。

抬头一望,只见午门至正阳门那段御道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地方已磨损得坑坑洼洼,觉得有失皇家体面,非整修一下不可。

于是他便令和珅(shēn)承办此事,让他造出预算,限两月之内竣工。

和珅深得皇上宠信,但贪婪成性,是个雁过拔毛的角色。

他奉旨之后非常高兴,觉得又得了个发财的良机。

三天后早朝时,和珅就带本奏道:“皇上,这段御道确实有碍观瞻,必须全部换新。

由于所需石料要从数百里外的房山采办,石匠精雕细刻,故而工程浩大,即使从紧开支,至少也需白银十万两。

”乾隆皇帝二话没说,立即照准。

此后,御道旁立即搭起了不少工棚,并将御道两旁用草苫(shān)遮住,数百匠人叮叮当当地日夜干了起来。

结果,不足一月,御道就提前竣工了。

乾隆皇帝在和珅陪同下一看,果然见御道平坦,焕然一新,不由龙心大悦,连声赞好。

次日早朝时,乾隆皇帝就当众宣旨:“和爱卿这次主修御道,夜以继日,既快又好,提前一月完工,劳苦功高,朕赏你白银一万两,再升官一等。

”和珅得意洋洋,名利双收,连忙谢恩。

谁知过了没几天,此事的底细被刘墉无意中发现了:原来和珅根本没有去房山采办石料,只是将原来的石块撬起来,令石匠在反面雕刻了一下,把下面的路基平整后,一铺上便跟新的一样。

因此,工期缩短,成本又省,总共只花了一万两银子。

刘墉便决心将它揭露出来,让和珅当众出丑。

第二天上早朝时,刘墉待大家进太和殿后,飞快地将身上的朝服脱下,反过来套上,然后悄悄跟了进去。

乾隆皇帝端坐在九龙椅上,居高临下,抬头一看,忽见群臣后面站着个衣着与众不同的人,觉得奇怪,再细一看,却是协办大学士刘墉。

心想:他向来十分注重仪表,办事小心谨慎,今天怎么昏头昏脑地将朝服也穿反了,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一细节很快被向来看着皇上眼色行事的和珅发现了。

因当时明文规定:上朝时如果朝服不正,要判罪的。

小古文100篇阅读训练专题10--小故事里的大智慧(有答案)

小古文100篇阅读训练专题10--小故事里的大智慧(有答案)

(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3.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讽刺了那些表里不一、名不副实的虚伪人物。
(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4、b
5、huán
第三关:实战演习
42 郑人买履
郑人有置履者,先自度 [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 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 以足?”曰:“宁信度,无 自信也。”
【阅读训练】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2.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 ) (2)何不试之以足( ) (3)至之市而忘操之( )(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 容。
译文 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
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 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 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 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 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 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 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26盘古开天地 27夸父逐日 28共工触山 29刑天舞干戚 30舜耕历山
31欧阳修苦读 32推 敲 33怀素写字 34王冕好学 35宋濂嗜学
36学习 37道与德 38君子与小人 39意志和品质 40孝
第一关:温故知新
1、背诵《学习 》、《道与德》、《君子与小人》 《意志和品质》、《孝》其中两篇,一篇一级“智慧 星”,多背多奖!期待你的精彩!
2、填空: 《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

小古文100篇(打印版))

小古文100篇(打印版))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低段30篇言物篇第1篇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第2篇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第3篇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第4篇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5篇雪人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堆雪作人形。

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

有顷,日出雪融。

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第6篇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第7篇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第8篇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9篇雨雪霜露天热则下雨。

天寒则下雪。

热天夜有露。

寒天夜有霜。

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

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异也。

第10篇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第11篇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第12篇幼学琼林五岳五湖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之谓五岳;饶之鄱阳,湘之青草,巴之洞庭,润之丹阳,苏之太湖,此之谓五湖。

第13篇不倒翁不倒翁,状似老人。

头大。

身短。

须长。

发秃。

耳、目、口、鼻皆全。

上轻下重。

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第14篇湖四面陆地,水潴其中。

小者曰池,大者曰湖。

湖水深阔,巨舟可以往来。

水中产鱼虾,多菱藕,而灌田尤便。

故湖滨之田,收获恒丰。

智慧篇第15篇孔融让梨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第16篇王戎七岁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小古文阅读训练专题19--智慧小故事

小古文阅读训练专题19--智慧小故事
3、师旷论好学的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学习新知
歧(qí)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 杨子之竖(小家童)追之。杨子曰: “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 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 乎?”曰:“亡之矣。” 曰:“奚(xī) 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 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这个成语比喻有的人在学习、工作或社会生活中迷失了正 确方向。
译文:
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率领他的朋友,又请杨子的 童仆一起追赶.杨子说:“唉!丢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 多人去追?”邻居说:“(因为)岔路很多.”(杨子的 邻居)不久就回来了,(杨子)又问:“找到羊了吗 ?”(邻居)回答:“丢掉了.”(杨子)问:“为什么 羊丢了?”(邻居)回答:“因为岔路之中还有岔路, 我们不知道往哪边去追,所以就回来了。”杨子的脸 上现出忧伤的样子,一整天都没有笑过。
3、翻译句子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答案
1、(1)的 (2)代词,代指羊 2、既反,( 扬子 )问:“获羊乎?”( 邻人)曰:“亡之矣。 3、岔路里面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在哪条路上,所以就回来了 4、本文告诉了我们的道理: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干什么事情,都 必须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如果毫无主见,见到岔路就想 另走,那就会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诫的那样,到头来是会一无所获. “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或用心不专而迷失本性、 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一无所成,后果严重.
⑥甬道,通道。章邯为了把粮草顺利地运输到前线,筑成一 道两边有墙壁拦护的通道。
【译文】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
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 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 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牌坚不可摧,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穿透它。

同时,他也夸耀自己的矛锋利无比,可以穿透任何东西。

但当有人问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会发生什么时,他无法回答。

因此,一个不可穿透的盾牌和一个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他养了一只狗,叫做“的尾”,每次都会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住了。

狗咬死了蛇,但XXX已经晕倒在地,毫不知情。

狗在路上哀嚎,徘徊不定,家人觉得奇怪,跟着狗走了过去。

XXX已经窒息,被家人送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XXX的时候,狗始终没有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格外珍惜,就像对待亲戚一样。

2.家人觉得奇怪,于是跟着狗一起走。

3.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危急时刻保护主人,二是在主人生病时不离不弃,表现出忠诚和爱心。

XXX而学,夜以继日,是为求学的最高境界。

这句话出自《左传》,形容古代学子为了求学而在夜晚点燃灯烛,不眠不休地研究。

这种精神也被称为“夜以继日”。

现在,这种精神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1.这句话的出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左传》。

2.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3.在各个领域中,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职业地位。

1.(1)度:测量尺寸的工具。

(2)操之:带着测量好的尺码。

(3)尺码:测量脚的尺寸。

(4)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意思是“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智慧少年(答案)

智慧少年(答案)

智慧少年小古文姓名:破瓮救友光坐七岁①,凛然如成人。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②,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释】①光坐七岁:司马光七岁的时候。

②瓮:水缸。

阅读链接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成年人一样稳重。

听到别人讲述《左氏春秋》后,非常喜欢,放学后就自己讲给家里人听,对讲述人的理解非常透彻。

从此以后就很喜欢看书,甚至连饥渴寒暑都毫不在意。

一群儿童在庭院里面玩耍,一个小孩攀爬大缸,失足掉进缸里的积水中,大家都吓跑了。

司马光却拿起石头把大缸打碎,缸里的水流出来了,这个小孩子得救了。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自是手不释书(从)(2)群儿戏于庭(在)(3)众皆弃去(离开)(4)儿得活( 能够) 2.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画一处)水迸儿得活。

水迸/儿得活。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一个小孩攀爬大缸,失足掉进缸里的积水中。

4.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沉着冷静。

融会贯通中国汉字有一词多义的现象。

如“闻”在文言文中主要有6种意思:①听,听到;②见闻,知识:3报告上级:4用系子顶;⑥声誉,名声。

本文中的“闻讲《左氏春秋》”一句中的“闻”就是“听,听到”的意思。

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要正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

道旁苦李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④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④。

【注释】①王戎:西晋人,做过官,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②尝:曾经。

③唯:同“惟”,只有。

④信然:确实如此。

阅读链接王戎七岁的时候,曾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很多小朋友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动。

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动,他说:“李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李子,那一定是苦的李子。

专题19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一)-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前精准练(全国版)

专题19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一)-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前精准练(全国版)

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前精准练专题19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一)真题精练一、(2022·秦安县)阅读。

人生小幼①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②,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③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壈④,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注】①节选自《颜氏家训》。

②专利:专一而敏锐。

③固:所以。

④坎壈(lǎn):困顿,不得志。

1.七岁时所学和二十岁以后所学,会有什么不同呢?请用“___”画出相关句子。

2.解释: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3.下面诗句表达的意思和选文所讲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二、(2022·遂川县)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第问题。

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①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②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注释]①伏:趴,脸向下,体前屈;②坠:落,掉下。

1.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①欲捕食之._____②全身皆.湿_____2.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失足坠水中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

4.小故事大道理。

下列哪句俗语揭示了猫捕鱼故事的启示?(填序号)A.羊肉没吃到,惹了一身骚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东边不亮,西边亮三、(2022·汉川市)阅读下面文言小故事,回答问题。

________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①,以筯(zhù)②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③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jī)④齿碾⑤之,又不得。

瞋(chēn)⑥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niè)⑦破即吐之。

(《世说新语》)[注释]①鸡子:鸡蛋。

②箸:筷子。

③掷:扔。

④屐:木制的鞋,下有齿以防滑。

⑤碾:踩。

⑥瞋:发怒时睁大眼睛。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这说明既不能被穿透的盾与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其人XXX”的原因是他夸大了矛和盾的功力,使自己的话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如果我是楚国商人,我会比较自己的矛和盾与其他同类产品,展示它们的优点和质量,让顾客看到它们的价值,从而促进销售。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和做事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相矛盾,产生矛盾。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饲养了一只狗,名叫“的尾”,每次都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狗咬死了蛇,但XXX却晕倒在地,一无所知。

狗彷徨地嗥叫着,来回在路上奔跑。

家人感到奇怪,跟着狗走。

XXX窒息而死,被人们带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醒来的时候,狗始终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十分珍爱,视为亲人。

1.解释加点的字。

1)XXX喜欢打猎(弋:射)(2)狗咬死了蛇(咋:咬)(3)两天后才苏醒过来(乃:才)(4)XXX窒息而死(闷绝:窒息)2.他的家人感到奇怪,就跟着狗走。

3.狗表现出了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保护主人,即使主人已经死亡,它也始终不离不弃,表现出了对主人的深厚感情。

XXX而学,夜以继日,这是形容人刻苦研究,勤奋不懈的样子。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故事。

XXX的学生XXX曾经夜以继日地研究,甚至点燃了蜡烛。

XXX听说后,称赞他“X XX学”,并将他推荐给齐国的国君。

XXX后来成为了齐国的宰相。

改写:形容人在研究上非常刻苦,不断地用夜晚来增加研究时间。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一个故事。

专题19 小古文阅读-语文专项训练(解析版)

专题19 小古文阅读-语文专项训练(解析版)

专题19小古文阅读(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2022·陕西西安·三年级统考期末)小古文阅读。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________。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请把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补充完整。

2.图片也会说话。

(看看文中哪个字与图片最合适)()()3.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1)走:____________________(2)因:____________________(3)释:____________________(4)冀:____________________4.用自己的话解释“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这句话的意思。

【答案】1.田中有株2.株耒3.跑于是放下希望4.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

出自课文《守株待兔》,原文为: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答案】1.gēng zhūjǐng2.希望跑3.因/释其耒/而守株于是农夫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4.要想有所收获就要付出劳动,不能因为偶然性事件,就等着天上掉馅饼,那样是不会有收获的。

【解析】1.考查字音。

耕:gēng,用犁翻地松土。

株:zhū,植物露在地面上的茎和根。

颈:[jǐng]脖子前的一部分。

也指脖子。

[gěng]用于“脖颈子”“脖颈儿”二词中。

2.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1)“冀复得兔”意思是: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这里的“冀”指的是“希望”。

(2)“兔走触株”意思是: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

这里的“走”指的是跑。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到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小古文100篇阅读训练专题19--智慧小故事

小古文100篇阅读训练专题19--智慧小故事

76 春 77 夏 78 秋 79 冬 80 雪
81 弈秋学弈 82 纪昌学射 83 蜀鄙二僧 84 师旷论学 85 教学相长
第一关:温故知新
1、背诵《弈秋学弈》 、《纪昌学射》、《蜀鄙二僧》、 《师旷论学》、《教学相长》其中两篇,一篇一级“智慧星” ,多背多奖!期待你的精彩!
2、请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表示的语气。 ①天下事有难易乎( ) ②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③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 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1)异日:往时,从前。
(2)更羸:战国时的名射手。
(3)京台:高台。
(4)谓:对…说。
(5)引:拉。
(6)虚发:只拉弓不放箭。
(7)下鸟:使鸟落下。

(8)然则:既然如此。
(9)乎:吗
(10)有间:过了一会儿
(11)孽:通“蘖”,病,孤独。
(12)何以:就是“以何”,凭什么、怎么就。
(13)徐:慢慢地,缓慢。
26盘古开天地 27夸父逐日 28共工触山 29刑天舞干戚 30舜耕历山
31欧阳修苦读 32推 敲 33怀素写字 34王冕好学 35宋濂嗜学
36学习 37道与德 38君子与小人 39意志和品质 40孝
学过文言文目录:
41 叶公好龙 42 郑人买履 43 买椟还珠 44 自相矛盾 45 滥竽充数
46 山川之美 51 大禹治水 47 春日寻芳 52 女娲补天 48 苏堤杂花 53 精卫填海 49 浙江之潮 54 牛郎织女 50 湖心亭看雪 55 后羿射日
A.善于观察。 B.善于思考。 C.靠运气。 D.善于联系实际经验。
89、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
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 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 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 好骑,堕而折其髀(bì)。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 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之故, 父子相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到弦声,就猛一下子搧动翅膀往 高处飞,瞬间就牵动旧的创伤,疼得使它跌落下来。”
【成语释义】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
静就惶恐不安的人。也作“伤弓之鸟”。同“惊弦之 鸟”。这里的“惊弓”是倒装的,其意思是“为弓所 惊”;之:结构助词“的” 。它启示我们做人做事要 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俗话说的“未作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就是这个道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 1 )率领 ( 2 )砸破,摔破,把 …… 砸破 2 .C 3 . 这样楚军一到就把王离的军队围住,与秦军相遇, 经过多次战斗,截断了秦军的通道,把秦军打得大败。
3 .示例:面对困难,我们要下定决心,毫不退缩, 勇往直前。
88、惊弓之鸟
更(gēng)羸(léi)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 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 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 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 孽(niè伤病)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 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 (chuāng)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 ,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 (yǔn)也。”
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个 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 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 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 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 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 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 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 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战国策·楚策四》
【注释】
(1)异日:往时,从前。
(2)更羸:战国时的名射手。
(3)京台:高台。
(4)谓:对…说。
(5)引:拉。
(6)虚发:只拉弓不放箭。
(7)下鸟:使鸟落下。

(8)然则:既然如此。
(9)乎:吗
(10)有间:过了一会儿
(11)孽:通“蘖”,病,孤独。
(12)何以:就是“以何”,凭什么、怎么就。
咦?丢失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赶呢? 4. 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 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 无所获。
第三关:实战演习
87、破釜沉舟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
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 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 少(shāo)利,陈馀(yú)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 釜甑(zèng),烧庐舍,持三日 粮已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 是至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 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 王离。
学过文言文目录:
1、放风筝 2、芦花 3、乡村 4、荷 5、菊
6、雨 7、雪 8、日月星 9、日时
10、猫捕鱼 11、龟兔竞走 12、五官争功
13、斗鹅
学过文言文目录:
14、读书 15读书有三到 16读书需有疑
17铁杵磨针

18、称象 19道边李苦 20破瓮救友 21孔融让梨
22守株待兔 23揠苗助长 24狐假虎威 25南辕北辙
⑥甬道,通道。章邯为了把粮草顺利地运输到前线,筑成一 道两边有墙壁拦护的通道。
【译文】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
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 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 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
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 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 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 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
4.阅读短文后,说说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分)
参考答案: 1.(1)率:率领。(2)亡:丢失。(3)反:通 “返”,返回,回来。
2. D A.又请杨子之竖追之(代词,代羊。) B. 楚人怜之(代词,他) C. 杨子之邻人亡羊(的。) D. D. 奚亡之(代词,代羊。)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
①卿子冠军,叫宋义,在项梁死后,他曾是楚的上将军(全军 总司令);对救赵的态度犹疑,被项羽杀死。
②当阳君,就是黥布(也叫英布),后来归了刘邦,被封为淮 南王;最后被刘邦杀死。
③蒲将军,他与当阳君当时都是项羽的部下。 ④釜甑,炊具。釜(fǔ),锅。甑(zènɡ),陶制的蒸饭用具。 ⑤王离,与下文的苏角、涉间,全是章邯的部下。
3、师旷论好学的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第二关:小试牛刀
第十九组 智慧小故事
86、歧(qí)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 杨子之竖(小家童)追之。杨子曰: “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 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 乎?”曰:“亡之矣。” 曰:“奚(xī) 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 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注释: ①塞上:长城一带
②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 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 动。 ③亡:逃跑 ④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⑤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 ⑥居:经过 ⑦将:带领 ⑧富:多 ⑨髀:(bì)大腿
译文: 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们家
A.善于观察。 B.善于思考。 C.靠运气。 D.善于联系实际经验。
参考答案: 1.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它离 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它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 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2.受过惊吓,遇事胆怯的人 3.ABD
89、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
——《列子·说符》
注释:
1、杨子:对杨朱的尊称。杨朱,战国时哲学家。 2、歧路:岔路;小道。 3、亡:丢失。 4、获:获得,得到。 5、党:朋友,有交情的人。 6、竖:小童,小听差,这里指的是杨子的仆人。 7、岐:岔开的。 8、奚:怎么。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
寓意: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
(13)徐:慢慢地,缓慢。
(14)故:原来。
(15)未息:没长好。
(16)去:消除。
(17)引:展翅伸长。
(18)故:所以。
(19)括号中的“发而”两字是根据文意补充的。
(20)陨:从高处坠落。
【译文】
从前,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
更羸对魏王说:“我为大王表演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 技能。”魏王说:“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更羸说: “能。” 过了一会儿,有一只雁子从东方飞来。更羸不用箭, 拉了一下弦,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惊叹道:“(箭术) 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更羸解释说:“这是一只有伤的 鸟!”魏王更纳闷了:“大雁在天空中飞,先生怎么知道它有 伤?”更羸回答说:“它飞得慢,鸣声又凄厉。飞得慢,是因为 旧伤疼痛,鸣声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
56 性缓 57 性刚 58 北人食菱 59 活见鬼 60 虎与刺猬
61 李广射虎 66 上善若水 62 卧薪尝胆 67 北冥有鱼 63 祁黄羊举荐 68 仁者爱人 64 公仪休拒收鱼 69 国之器用 65 曾参教子 70 得道者多助
学过文言文目录:
71 狐与葡萄 72 鸦 狐 73 豺烹羊 74 鹿照水 75 杉苇刚柔
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 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 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 好骑,堕而折其髀(bì)。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 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之故, 父子相保。
——《淮南子·人间训》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既率其党( ) (2)奚亡之 ( ) (3)所以反也( ) 2.下列句子中“之”用法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 ) (3分)
A.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B. 楚人怜之 C. 杨子之邻人亡羊 D. 奚亡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26盘古开天地 27夸父逐日 28共工触山 29刑天舞干戚 30舜耕历山
31欧阳修苦读 32推 敲 33怀素写字 34王冕好学 35宋濂嗜学
36学习 37道与德 38君子与小人 39意志和品质 40孝
学过文言文目录:
41 叶公好龙 42 郑人买履 43 买椟还珠 44 自相矛盾 45 滥竽充数
46 山川之美 51 大禹治水 47 春日寻芳 52 女娲补天 48 苏堤杂花 53 精卫填海 49 浙江之潮 54 牛郎织女 50 湖心亭看雪 55 后羿射日
【阅读训练1】
一、根据汉字写拼音并抄写字2遍。
遽(jù)
髀(bì)
跛(bǒ)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划线字。 善术者(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
3、“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那些(
)的人。
) )。用来比喻
参考答案 1、d 2、d 3、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 受 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惶恐 不安的人
【阅读训练2】 1.大雁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它叫得悲惨是因为 _______;听到弦响会掉下来是因为_______。 2.“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用来比喻_______ 。 3.更赢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是因为( ) (多项选择)
【阅读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