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计算简介
锅炉计算公式

锅炉计算公式1、蒸汽锅炉:(1)燃料耗量计算:B——锅炉燃料耗量(kg/h或Nm3/h);D——锅炉每小时的产汽量(kg/h);Q L——燃料的低位发热值(千焦/公斤),一般取5500大卡/公斤;η——锅炉的热效率(%),一般取75%,亦可按表1选取:表1 锅炉热效率表i——锅炉在某绝对工作压力下的饱和蒸汽热焓值(千焦/公斤),绝对压力=表压+1公斤/厘米2。
具体取值见表2:表2 饱和蒸汽热焓表备注:1.0MP=10.0公斤/厘米 2i0——锅炉给水热焓值(千焦/公斤),一般来说,给水温度为20℃时,给水热焓i0=20大卡/公斤=83.74千焦/公斤。
常用公式可以简化成:B=0.156D(kg/h)(2)理论空气需要量的计算:①固体燃料:=6.055(m3/kg)②液体燃料:③气体燃料当Q≤3000kcal(12561kJ)/Nm3时当Q>3000kcal(12561kJ)/Nm3时④天然气:式中:V0——燃料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Nm3/kg);Q——燃料应用基的低位发热值(kJ/kg);表3 全国主要能源折算标准表表4 常用可燃性物质低位发热量表①固体燃料=9.57(m3/kg)②液体燃料③气体燃料当Q≤3000kcal(12561kJ)/Nm3时当Q>3000kcal(12561kJ)/Nm3时对Q<8250kcal(34543kJ)/Nm3的天然气对Q>8250kcal(34543kJ)/Nm3的天然气式中:在计算时,如果发热量Q以kJ为单位计算,分母1000变成4187;Q以kcal为单位,分母则为1000。
V y——实际烟气量(Nm3/kg或Nm3/ Nm3);Q——燃料的低位发热值(kJ/kg或kJ/ Nm3);V0——理论空气需要量(Nm3/kg或Nm3/);α——过剩空气系数,α=α0+△α,α0为炉膛过剩空气系数,△α是烟气流程上各段受热面处的漏风系数,详见表5,表6。
表5 炉膛过剩空气系数α0(4)SO2排放量的计算=式中:G——二氧化硫的产生量,kg/h;B——燃煤量,kg/h;S——煤的含硫量,%;淮南煤1.0%,淮北煤0.5% D——可燃硫占全硫量的百分比,%,一般取80%左右;η——脱硫设施的二氧化硫去除率。
锅炉热力计算讲解

高温烟气和管壁间的辐射换热
根据传热学基本公式,高温烟气每小时传给辐射受热面的热量可
用下列公式计算:
Qf a 0 ( xi Fi )(Th4y
Tb4 )
a 0 ( xi Fi )Th4y
(1
Tb4 Th4y
), kW
式中:a 为炉膛黑度;Fi 为布置水冷壁的炉墙面积,m2 ,xi为 水
2/3
工质质量流速ρω与 烟气速度Wy的选择
工质质量流速ρ ω 太低,工质的传热能力下降,受热面管壁温度升 高;ρ ω 太高,工质的流动阻力大,电耗大
通常要求过热器系统的总阻力应不大于过热器出口压力的10%;再热 系统的总阻力应不大于再热蒸汽进口压力的10%;省煤器中水的阻力应 不大于汽包压力的10%。推荐值见表12-5
锅炉热力计算分为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 设计计算 给定锅炉容量、参数和燃料特性 确定炉膛尺寸和各部件的受热面积;燃料消耗量;锅炉效率; 各受热面交界处介质的参数;各受热面吸热量和介质速度等 常用于新锅炉的设计。在额定负荷下进行
1/2
热力计算方法
校核计算 已知锅炉结构和尺寸、锅炉负荷和燃料特性 确定各受热面交界处介质参数、锅炉热效率、燃料消耗量等 用于考核锅炉在非设计负荷或燃用非设计燃料时热力特性及 经济指标;由于计算参数多与炉膛结构有关,故设计计算也常 采用校核计算方法 锅炉校核热力计算应在锅炉结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 对锅炉机组作校核计算时,烟气的中间温度和内部介质温度 包括排烟温度、热空气温度,甚至过热蒸汽温度均是未知数, 故需先假定,然后用逐步逼近法去确定
2/2
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的选择
炉膛出口烟气温度 为凝渣管或屏式过热器前的烟温 根据锅炉受热面的辐射和对流传热的最佳比值(辐射受热 面和对流受热面的金属耗量及总成本最小), 应为1250℃ 为防止对流受热面的结渣。则一般应取 <(ST-100)℃ 当没有可靠的灰熔点资料时,不应超过1050℃ 当 炉 膛出口 处 布置 着屏 式 受热 面时 , 一般 取 1100 ~ 1200℃ 对于易结渣的燃料, 应保持在1000~1050℃ 的水平
锅炉热力计算书

锅炉热力计算书锅炉热力学计算书(BoilerThermalCalculations)是用来精确地计算锅炉热力学性能的重要书籍,它是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工业技术规范、实验室和厂房设备调试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书。
锅炉热力学计算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质量计算:当受热量和温度变化时,热质量计算法可以准确地估算锅炉的热能转换效率。
2.容量:热容量是指锅炉的能够容纳的热量,这是用来评估锅炉的热能转换效果的重要参数。
3.传导:热传导是指锅炉的热量如何在流体内传播的过程,这也是锅炉热能转换效果的重要参数。
4.械传动:机械传动涉及到锅炉的压力控制、温度控制以及电气动力涡轮变速器等相关系统,是锅炉热能转换效果的重要要素。
5.管理:热管理是指在锅炉运行过程中,如何实现对热量的控制,是提高锅炉热能转换效率的关键技术领域。
6.质交换:热质交换是指锅炉的热能如何从一种介质转换到另一种介质的过程,也是锅炉热能转换效率的重要参数。
7.体动力:气体动力则是指锅炉内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如何用于发动机的运行,这对于提高锅炉热能转换效率也是至关重要的。
锅炉热力学计算书是锅炉热能转换效果的重要参考书,它可以为我们精确估算锅炉的热能转换效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它应用于各种制造业的锅炉的设计、制造及运行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有必要研究和开发出更高水平的锅炉热力学计算书,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锅炉设计要求。
为了充分利用锅炉热力学计算书,需要先了解锅炉的热力学特性和规律,并了解各种热力计算方法,以及与锅炉热力学有关的各项理论和实践。
此外,应当注意物理数据的准确性,以确保锅炉的热力学计算的准确性。
在进行锅炉热力学计算时,应根据锅炉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出锅炉热力学变化,以期可以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综上,锅炉热力学计算书是锅炉热能性能精确计算的重要参考书,它对于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和改善人类生活有重要意义,应得到重视。
锅炉本体热力计算11

B’—每秒燃料消耗量,kg/s。
5
七、锅炉本体热力计算
6.2 对流传热面传热计算
6.2.1基本方程式
以燃烧1kg燃料为计算基础: KHt kJ / kg 传热方程式: Qcr Bj ' 热平衡方程式: 烟气侧: Qrp (I 'I "I k0 ) kJ / kg 工质侧: Q D' (i"i' ) Q kJ / kg
式中
Fbi、χi —为某一区段的炉壁面积和其相应的有效角系数; Hff —对于覆盖有耐火层的水冷壁其辐射受热面面积; Fl—炉膛周界总面积,m2; R—火床面积,m2。 0
七、锅炉本体热力计算
7.1.2炉膛传热的基本方程及炉膛黑度
火焰与炉壁之间的辐射换热量:
Qf Qhy Qby 0al H f (Th4 Tb4 ) (四次方温差公式)
炉膛系统黑度:室燃炉 层燃炉
al
al
1 1 ab (1 ah 1)
1 (1 ah )(1 ) 1 ab 1 (1 ah )(1 )
火床与炉壁面积之比: R Fbz
式中 Qhy —火焰有效辐射; Qby —炉壁有效辐射; ab —水冷壁的表面黑度,可取0.8; ah —火焰黑度。 Th —火焰的平均温度,K;T b —水冷壁表面温度,K。
3
七、锅炉本体热力计算
6.1.5火焰平均温度及水冷壁管外积灰层表面温度
4 4(1n ) "4 n 火焰平均温度:Th Tll Tl
K K
n——燃烧工况对炉膛内火焰温度场的影响。
锅炉耗水量计算

§2 锅炉基本特性的表示为了区别各类锅炉构造、燃用燃料、燃烧方式、容量大小、参数高低以及运行经济性等特点,经常用到如下参数:一、锅炉额定出力锅炉额定出力是指锅炉在额定参数(压力、温度)和保证一定效率下的最大连续出力。
对于蒸汽锅炉,叫额定蒸发量,单位为吨/小时;对于热水锅炉,叫额定产热量。
单位为MW(老单位为万大卡/小时)。
产热量与蒸发量之间的关系:Q=D(iq-igs)×1000 千焦/小时式中:D----锅炉蒸发量,吨/小时iq----蒸汽焓,千焦/公斤igs----锅炉给水焓,千焦/公斤对于热水锅炉:Q=G(irs “-irs…)×1000 千焦/小时式中:G----热水锅炉循环水量,吨/小时irs “---锅炉出水焓,千焦/公斤irs …---锅炉进水焓,千焦/公斤注:1千卡(kcal)=4.1868千焦(KJ)二、蒸汽(或热水)参数锅炉产生蒸汽的参数,是指锅炉出口处蒸汽的额定压力(表压)和温度。
对生产饱和蒸汽的锅炉来说,一般只标明蒸汽压力;对生产过热蒸汽的锅炉,则需标明压力和过热蒸汽温度;对热水锅炉来说,则需标明出水压力和温度。
工业锅炉的容量、参数,既要满足生产工艺上对蒸汽的要求,又要便于锅炉房的设计,锅炉配套设备的供应以及锅炉本身的标准化,因而要求有一定的锅炉参数系列。
见GB1921-88《工业蒸汽锅炉参数系列》及GB3166-88《热水锅炉参数系列》GB1921-88《工业蒸汽锅炉参数系列》额定蒸发量t/h 额定出口蒸汽压力MPa (表压)0.4 0.7 1.0 1.25 1.6 2.5额定出口蒸汽温度℃饱和饱和饱和饱和250 350 饱和350 饱和350 4000.1 ★0.2 ★0.5 ★★1 ★★★2 ★★★★4 ★★★★★6 ★★★★★★★8 ★★★★★★★10 ★★★★★★★★★15 ★★★★★★★★20 ★★★★★★★35 ★★★★★★65 ★★本表中的额定蒸发量,对于<6t/h的饱和蒸汽锅炉是20℃给水温度下锅炉额定蒸发量,对于>6t/h的饱和蒸汽锅炉及过热蒸汽锅炉是105℃给水温度下锅炉额定蒸发量。
锅炉计算

怎样计算锅炉二氧化硫的浓度?答案1:首先计算二氧化硫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计算公式:Gso2=2×W×S×P×(1-h) 式中:Gso2-燃煤或燃油SO2年排放量,单位:t; W-年燃料消耗量,单位:t;S-燃料中硫的含量(%);P-燃料中硫转化为SO2的转化率%。
其次要知道该锅炉的烟气排放量,一般依据锅炉的型号取经验值。
二氧化硫的浓度=二氧化硫排放量/烟气排放量。
烟尘同样也是依据公式先求出烟尘的排放量,燃煤烟尘排放量计算公式为:烟尘排放量=耗煤量(t)×煤的灰分(%)×烟气中烟尘占灰份量的百分数(%);再由公式:烟尘的浓度=烟尘排放量/烟气排放量,得到烟尘的浓度。
1公斤煤燃烧后产生10立方米烟气,这就是烟气量了.可取1吨煤燃烧后产生1万立方米烟气估算案例:年产1万吨蘑菇罐头工程环评报告表,P23-24页SO2最大排放浓度:根据4t/h锅炉的燃煤量以0.9t/h,煤含硫率0.8%,除硫率75%,计算理论上二氧化硫最大排放浓度为:0.9×109×2×0.8%×0.8×0.25/9000=320mg/m3烟尘最大排放浓度:以煤含灰份含量为19.7%,可燃性挥发份为17.8%,除尘效率95%计算烟尘的最大排放浓度为:0.9×109×19.7%×17.8%×0.05/9000=175mg/m3由上计算可知,处理后的烟尘排放浓度为175 mg/m3,SO2 320mg/m3 ,可以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表1表2中二类区II时段的标准要求,实现达标排放。
拟通过一根高度为35m的烟囱排放。
由于该项目地处郊区,且通过高空排放,空气的稀释扩散能力较强,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实际排放量(吨/年)=年排放量(吨)*排放浓度(mg/L)/1000000(排放浓度=全年四个季度平均值)经处理去除量(吨/年)=年排放量(吨)*(处理装置进水浓度-排放浓度)/1000000案例分析:某厂污水排放基本情况表排放量原水CODcr 出水CODcr 原水NH3-N 出水NH3-N1季度 25800 1120 165 254 222季度 25000 1230 190 276 263季度 28600 1070 154 242 204季度 27400 1110 96 265 19计算:1季度COD排放量=25800X165/1000000=4.257吨1季度COD去除量=25800X(1120-165)/1000000=24.639吨全年COD排放量=四个季度COD排放量之和全年COD去除量=四个季度COD去除量之和1季度NH3-N排放量=25800X22/1000000=0.5676吨1季度NH3-N去除量=25800X(254-22)/1000000 =5.9856吨全年NH3-N排放量=四个季度NH3-N排放量之和全年NH3-N去除量=四个季度NH3-N去除量之和废气及相关污染物的计算一、烟气量的计算二、燃烧废气各污染物排放量物料衡算方法三、案例分析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量计算一、理论空气量计算L=0.2413Q/1000+0.5L: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单位是m3/kg;Q:燃料低发热值,单位是kJ/kg;二、理论烟气量计算V=0.01(1.867C+0.7S+0.8N)+0.79LV:理论干烟气量,单位是m3/kg;C、S、N:燃料中碳、硫、氮的含量;L:理论空气量理论湿烟气量计算再加上燃料中的氢及水分含量,系数分别为11.2、1.24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量计算三、实际产生的烟气量计算V0=V+ (a –1)LV0:干烟气实际排放量,单位是m3/kga: 空气过剩系数,可查阅有关文献资料选择。
锅炉原理及计算

锅炉原理及计算锅炉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将水加热蒸发成为蒸汽,从而产生动力的热能设备。
它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热能设备,广泛应用于发电、供热、蒸汽动力等方面。
锅炉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是锅炉领域中的重要知识,下面将对锅炉的原理及计算进行介绍。
1. 锅炉的工作原理。
锅炉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燃料燃烧、热能传递和水蒸气生成三个过程。
首先,燃料在锅炉燃烧室内燃烧,释放出热能。
然后,燃烧释放的热能通过锅炉的加热表面传递给水,使水温升高并逐渐转化为蒸汽。
最后,蒸汽产生后,可以用于驱动发电机发电、供暖或其他动力设备工作。
2. 锅炉的热效率计算。
锅炉的热效率是衡量锅炉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指标,通常用热效率来表示。
锅炉的热效率是指锅炉产生的蒸汽热量与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之比。
计算公式如下:热效率 = (锅炉产生的蒸汽热量 /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 100%。
其中,锅炉产生的蒸汽热量可以通过测量蒸汽流量和蒸汽温度来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则可以通过测量燃料的热值来计算。
3. 锅炉的热平衡计算。
锅炉的热平衡计算是指在锅炉运行过程中,各部分热量的平衡计算。
通常包括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加热表面吸收的热量、水蒸气生成的热量等。
在锅炉设计和运行中,热平衡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锅炉的热量分布情况,指导锅炉的优化设计和运行。
4. 锅炉的热损失计算。
锅炉的热损失是指在锅炉运行过程中,由于传热表面不完全覆盖、热辐射、烟气排放等原因导致的热量损失。
热损失的计算可以通过测量锅炉表面温度、烟气温度、热辐射等参数来进行。
减少锅炉热损失是提高锅炉热效率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改善锅炉传热表面、优化燃烧等方式来降低热损失。
5. 锅炉的燃料计算。
在锅炉运行过程中,燃料的消耗量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燃料的计算可以通过测量燃料的质量和热值来进行。
燃料的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锅炉的运行情况,指导燃料的选择和供给。
总结。
锅炉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是锅炉领域中的重要知识,对于工程师和操作人员来说,掌握锅炉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锅炉的运行情况,指导锅炉的优化设计和运行。
锅炉计算说明

热力计算
锅炉热力计算是锅炉设计中最重要、最复杂的计算,其功能是在指定结构尺寸、负荷、燃料和环境条件下决定各受热面的吸热分配、各边界处的流体介质状态量等,从而求出锅炉的效率、燃料消耗量等。
进行热力计算是为了保障锅炉机组的经济性及安全性,寻找改善结构的措施,并为选择辅助设备和进行空气动力计算、水动力计算、强度计算和其它可靠性计算提供原始资料。
实际设计中,经常采用校核计算的方法:各部件的受热面先加以布置,然后计算部件的吸热量,并达到一定的精确范围,这样逐个计算,最后满足总的平衡。
强度计算
在锅炉本体中,锅筒、集箱、封头、管板、炉胆和管子等元件承受着内压、外压以及附加载荷的作用力。
锅炉受压元件工作条件的特点是经常处于高压高温下,如果强度不够,就会引发一些事故。
为了防止锅炉受压元件失效,必须进行强度计算,以便能够合理的选用钢材和设计结构。
烟风阻力计算
烟风阻力与空气动力计算是根据烟气和空气流经各阻力部件时的流量、速度、温度等参数,分别计算烟气和空气通道的阻力压降,为锅炉引、送风机的选择提供参考数据。
热水锅炉水动力计算
水动力计算是为了确定水动力回路的设计合理性和可靠性,保证机组在工作状态时能正常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锅炉计算简介锅炉热力计算结果是由锅炉制造厂家设计计算完成的。
厂家为用户提供热力计算说明书或热力计算汇总表,其结果往往和实际运行的参数有差别。
为便于电厂锅炉技术人员对锅炉技术问题进行分析,需要了解锅炉热力计算的基本思路。
对受热面改造要依据《锅炉热力计算标准》进行设计。
第一节 燃烧计算一、化学燃烧方程式单位数量的燃料[固体及液体用千克(kg )计,气体燃料用标准立方米(Nm 3)计]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
单位为标准立方米每千克(Nm 3/kg ),在此情况下空气中的氧全部与燃料中的可燃元素化合,烟气中没有自由氧存在,即1kg 燃料中的可燃成分100ar C kg ,100ar H kg ,100ar S kg ,完全燃烧时所需空气量之和。
1.碳(C )碳完全燃烧时,化学反应式为C +O 2 → CO 212kgC + 22.4 Nm 3 O 2 → 22.4 Nm 3CO 2或 1kgC + 1.866 Nm 3 O 2 → 1.866Nm 3CO 21kg 收到基燃料中含有100ar C kg 碳,因而1kg 燃料中的碳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氧量为1.866100ar C Nm 3。
2.氢(H )氢完全燃烧时,化学反应式为2H 2 + O 2 → 2H 2O4.032kgH 2 + 22.4Nm 3O 2 → 44.8 Nm 3H 2O或 1kgH 2 +5.56Nm 3O 2 →11.1Nm 3H 2O1kg 收到基燃料中含有100ar H kg 氢,因而1kg 燃料中的氢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氧量为5.56100ar H Nm 3。
3.硫(S )硫完全燃烧时,化学反应式为S + O 2 → SO 232kgS + 22.4Nm 3O 2 → 22.4Nm 3SO 2或 1kgS + 0.7Nm 3O 2 →0.7Nm 3SO 21kg 收到基燃料中含有100ar S kg 硫,因而1kg 燃料中的硫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氧量为0.7100ar S Nm 3。
二、空气量的计算(一)理论空气需要量用0V 表示―单位燃料中的可燃质完全燃烧,而且空气中没有剩余氧时所需要空气的体积。
由于1kg 燃料本身含有的氧量为100ar O kg ,相当于1007.0100324.22ar ar O O =⨯Nm 3。
所以,1kg 收到基燃料燃烧所需的理论氧量02O V 为式(2-1)20ar ar ar ar O C S H O V 1.8660.7 5.560.7100100100100=++- Nm 3/kg (2—1)在干空气中氧的容积含量为21%,所以,1kg 收到基固体或液体燃料燃烧时所需的理论空气量V 0为0ar ar ar ar ar ar ar ar C S H O 1V (1.8660.7 5.560.7)0.211001001001000.0889C 0.0333S 0.265H 0.0333O =++-=++- Nm 3/kg (2—2) 或写成式(2-3)的形式0ar ar ar ar V 0.0889C 0.265H 0.0333(S O )=++- Nm 3/kg (2—3)式中 C AR ——碳的收到基百分含量,%;ar S ——硫的收到基百分含量,%;ar H ——氢的收到基百分含量,%;ar 0——氧的收到基百分含量,%。
(二)实际空气需要量与过量空气系数为了使燃料在炉内完全燃烧,减少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实际供给燃料的空气量要比理论空气量多,我们将实际供到炉内的空气量称为实际空气需要量,用V K表示。
实际空气需要量与理论空气需要量的比值称为过量空气系数,用α表示。
k0V V α= (2―4) 式中 α——过量空气系数;V K ——实际空气需要量Nm 3/kg ;V 0——理论空气需要量Nm 3/kg 。
过量空气系数由实验测定,正在运行中的锅炉,一般测定炉膛出口处的过量空气系数αl 。
煤粉炉的αl 一般取1.15~1.25,它的最佳值与燃料种类、燃烧方式、以及燃烧设备的完善程度等有关。
在运行中通过烟气成分分析可得到各处的过量空气系数,即αl =22121o - (2―5) 式中 O 2——烟气中氧的成分,%。
三、烟气容积的计算y V =2ar ar H O 21.866(C 0.375S )V RO CO +++ (2―6)式中 ar C 、ar S ——燃料收到基的成分,%2RO 、CO ——烟气中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成分之和及一氧化碳的成分,%2H OV ——烟气中水蒸气的分容积,Nm 3/kg 四、锅炉运行中烟气焓的计算22y gy gy H O H O H (V C V C )=+ϑ+fh H (2―7) 式中 y H 、fh H —烟气和飞灰的焓,kJ/kg ;gy C 、2H O C —分别表示干烟气和烟气中水蒸气的容积的比热,kJ/Nm 3 ℃;ϑ—烟气温度,℃;2H O V —烟气中水蒸气的容积,Nm 3/kg ;第二节 锅炉机组热平衡及锅炉的输入能量一、热平衡概念从能量平衡的观点出发,锅炉在稳定工况时,输入锅炉的热量与从锅炉输出的热量相平衡,这就是锅炉的热平衡。
输入锅炉的热量,一般可以简单地认为就是燃料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从锅炉输出的热量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使水变成过热蒸汽所吸收的热量,这部分热量通常称为锅炉的有效利用热量;另一部分就是锅炉在生产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可避免地要损失掉的热量。
如果把燃料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即输入锅炉的热量)看做是100%,锅炉有效利用热量和各项热损失加起来同样是100%,这样就可以建立起以百分数表示的锅炉热平衡方程式%100654321=+++++q q q q q q (2—8)式中 1q ——有效利用热量占输入热量的百分数,%; 2q ——排烟热损失占输入热量的百分数,%; 3q ——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占输入热量的百分数,%; 4q ——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占输入热量的百分数,%; 5q ——锅炉炉体的散热损失占输入热量的百分数,%; 6q ——灰渣物理热损失占输入热量的百分数,%。
研究热平衡的目的,就在于弄清楚燃料中热量有多少被有效利用,有多少损失掉了,以及损失到哪些方面去了,以便寻求提高锅炉热经济性的各种途径。
二、计算锅炉热效率的正、反平衡法(一)锅炉热效率所谓锅炉热效率,就是锅炉的有效利用热量占输入锅炉热量的百分数。
所以,锅炉热效率1gl 1r 100Q q Q η==⨯ % (2—9)式中1Q ——有效利用热量,kJ/kg ; rQ ——输入锅炉的热量,kJ/kg 。
由式(2—8)和式(2—9)可得式(2-10)512346gl 100()q q q q q q η==-++++ % (2—10)用式(2—8)计算锅炉热效率的方法,通常被称为正平衡法,或叫正平衡热效率;用式(2—9)所计算的锅炉热效率,称为反平衡法,或叫反平衡热效率。
过去发电厂常用反平衡法计算锅炉的热效率,因为用正平衡法计算热效率时手续比较麻烦,所得出的结果往往有较大的误差,用反平衡法计算热效率时比较方便和准确。
另外,在用反平衡法计算热效率时,必须先求出各项热损失的大小,这有利于对各项热损失进行分析,以便找出减少这些热损失的措施,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随着我国研制的原煤计量设备和入炉煤的测量方法在不断地完善,大容量锅炉准确计量日趋成熟,因此大型电厂开始采用正平衡法求锅炉热效率。
(二)输入锅炉的热量及有效利用热量对应于1kg 燃料输入锅炉的热量包括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燃料的物理显热,雾化重油所用蒸汽带入的热量。
物理显热的数值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不是烧油的锅炉,一般情况下输入锅炉的热量就可以视为燃料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即r net.ar Q Q ≈ kJ/kg (2—11)锅炉有效利用热量包括过热蒸汽吸收的热量,饱和蒸汽吸收的热量,以及排污水带走的热量。
但排污率<2%,排污水带走的热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对于1千克燃料的锅炉有效利用热量可用式(2-12)计算()1gq gs gq Q D h h ''=- kJ/s (2―12)式中 gqD —过热蒸汽流量,kg/s ; gqh ''—过热器出口过热蒸汽焓,kJ/kg ; gs h —锅炉给水的焓,kJ/kg 。
第三节 锅炉的热损失由于生产过程中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结构的散热等原因,锅炉运行过程中存在各项热损失,根据产生损失的原因不同,分为五项。
一、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灰中含有未燃尽的残碳造成该项热损失。
对于运行中的煤粉炉,通常采用灰平衡法,即根据每小时的飞灰量、炉渣量以及飞灰和炉渣中残留的可燃物含量百分数来计算大小。
ar fh fh lz lz 4r fh lz 32892A C C 100-C 100C a a q Q ⎛⎫=+ ⎪-⎝⎭ % (2—13)式中 32892——灰中残留可燃物的发热量,kJ/kg ;C fh 、C lz ——飞灰和炉渣中可燃物含量百分数% ,由取样分析确定;fh a 、lz a ——飞灰和炉渣中的灰占总灰量的份额,按经验选取。
在设计锅炉时,不能计算锅炉的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只能按照锅炉型式及煤种根据热力计算标准选取。
影响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的主要因素有:燃烧方式、燃料性质、炉膛结构、锅炉负压以及运行工况、操作水平等。
对于室燃炉,由于飞灰占燃料的总灰分的份额较大,所以,飞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占主要部分。
而旋风炉的飞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较小。
燃料中的灰分越少,挥发分越多,煤粉越细,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就越小。
炉膛结构及喷燃器布置合理是煤粉在炉内有充足的停留时间和良好的空气动力条件、锅炉负荷及运行工况稳定、操作人员进行正确的运行调节、保持适当的过量空气系数、火焰中心位置正确并充满整个炉膛、则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就小。
二、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因烟气中含有可燃气体造成。
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等于烟气中所有可燃气体的发热量之和,由于氢气和甲烷含量极少,所以只考虑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计算公式如式(2-14)ar ar 34r 256.3CO(C 0.375S )(100)(RO CO)q q Q +=⨯-+ % (2—14)式 CO ——由烟气分析测得的干烟气中一氧化碳容积含量百分数,%;RO 2——由烟气分析测得的干烟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之和的容积含量百分数,%; 4100q -——修正系数,是考虑燃烧过程中由于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使部分燃料没有生成烟气,因而对于烟气容积应进行的修正。
根据我国几十种煤种的统计,得出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的简化计算公式"43L 1003023CO 100q q α-= % (2—15)式中 CO ——由烟气分析测得的干烟气中一氧化碳容积含量百分数,%;"L α——炉膛出口的过量空气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