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有哪些

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有哪些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有哪些数学可以训练你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当然最重要的是与自己能在社会上生活有关,你想找到好的工作,基本都是和数学都是有关系的。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的分数单位是1/2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3/7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4、4米的1/5和1米的4/5同样长。
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6、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7、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
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如果用a 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b(a)(b≠0)9、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
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例如,4/3就可以看作是3/3(就是1)和1/3合成的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一。
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6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6篇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被除数=商某除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某除数+余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数除=被除数÷商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四边形知识点概念: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某4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某2概念: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两条边的边长相加某2概念: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免费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免费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一)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
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
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周长的含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小学数学不好怎么提升对于刚入门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或者,数学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口袋里的零花钱罢了,所以数学学得再好似乎都不影响正常生活。
久而久之,这门功课就被淡忘,因而就学不好了。
所以应当从培养兴趣开始。
一、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作为老师,要善于诱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2、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
这样既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孩子的思考。
3、提出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惑。
学生产生疑惑,探求真理的愿望,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4、诱发求知欲。
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契点。
二、发散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精选14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精选14篇)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第1篇人教版多位数乘一位数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5、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7、“大约”类应用题的计算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1、由4条直的边和4个角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①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②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全总结(通用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全总结(通用8篇)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
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全总结(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全总结1第一单元混合计算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连减786-284-249=253计算连减式题时,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786-(284+249)=253加减混合259+148-342=65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第1页共29页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里程表中的问题求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里程数=终点数-起点数第四单元乘与除2.月:小月:4、6、9、11月平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3.日历: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4.钟表:24时记时法 12时记时法4.公式:1时=60分 1分= 60秒半时= 30 分60分=1时60秒=1分 30 分=半时第八单元可能性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
‘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全总结2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数的认识:认识0-1000之间的整数,包括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读法和数的写法。
2.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认识加减法的特点,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3. 乘法的概念和计算:认识乘法的基本概念,进行乘法口算,乘法竖式计算,以及乘法表的记忆。
4. 除法的概念和计算:认识除法的基本概念,进行除法口算,除法竖式计算,理解商和余数的概念。
5. 数量关系的认识:掌握数的奇偶性,数的前后序关系,数的个位和十位的概念。
6. 图形的认识: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包括圆形、矩形、三角形和正方体等基本图形的特点和命名。
7. 时、分和秒的认识:认识小时、分钟和秒钟的概念,进行时间的读写和运算。
8. 简单的数据统计: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包括数的分类统计、图表的绘制和数据的分析等。
以上是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年级下册所有知识点数学

以下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些常见知识点:
1. 分数
- 识别分数
- 分数的大小比较
- 分数的简化和扩展
- 分数与整数的转换
-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小数
-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 小数的大小比较
- 小数与分数的转换
-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计数与运算
- 计算加减法算式
- 计算乘法算式
- 计算除法算式
- 运用竖式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4.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数据的分类和排序
- 制作简单的图表(例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5. 几何图形
- 识别并绘制不同的几何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 认识图形的性质(例如边长、角度等)
- 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例如平移、旋转、对称等)
6. 时间与日历
- 计算时间的过去与未来
- 识别并使用日历
7. 金钱与购物
- 识别并计算金额的加减法
- 进行简单的购物运算
这只是一部分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实际课程可能会根据教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建议参考相关教材和课程大纲,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知识点内容。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 《倍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
《倍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概念
倍的概念∶①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
②“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在实际问题中,不需要带单位。
知识点2:运用
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例:7的4倍是(28)7×4=28
6的5倍是(30)6×5=30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例:20是5的(4)倍20÷5=4
18是3的(6)倍18÷3=6
总结方法∶①两数中间是“的”用乘法。
②两数中间是“是”用除法.
知识点3∶画图解决问题
画图关键∶①先找准哪个量为1倍数,哪个量为几倍数.
②将1倍量看作一份,几倍量是几就看作几份,
拓展公式
和倍问题
1倍数=和÷(倍数+1)几倍数=1倍数×倍数
和差问题∶
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
差倍问题
1倍数=差÷(倍数-1)几倍数=1倍擞×倍数。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除法一、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笔算除法时,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表示几个十,所以商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二、除法的验算1.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
2.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全班的总人数÷组数=每组的人数5.玩具的总数-送出的数量=还剩的数量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以除数。
①书的总页数÷看的天数 = 每天看的页数②付出的钱数 - 找回的钱数 = 实际用的钱数实际用的钱数÷物品的个数=物品的单价③全班人数÷单打(2人)=单打的组数④全班人数÷双打(4人)=双打的组数⑤轮子的总个数÷每辆车的车轮数=车辆的数量⑥电池的总节数÷人数=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⑦老师的人数+学生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车辆的数量=每辆车坐的人数⑧玩具的总个数-送出的个数=还剩的个数还剩的个数÷班级数=每班分得的个数⑨一班的人数+二班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每组的人数=组数四、商末尾有0的除法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刚好整除,且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时,一定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
第二单元:认数一、认识整千数1.千位上是几,就表示几千,10个一千是一万。
2.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五)位是万位。
3.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二、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1.中间或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读数时,一个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论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克、千克、吨》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克、千克、吨》知识点归纳【知识点归纳】1.重量单位: 克、千克、吨,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t=1000kɡ) 1千克=1000克 (1kɡ=1000ɡ)2.千克:称一般物品或较重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用kɡ表示。
3.克:称比较轻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
用ɡ表示。
4.称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5.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方法:【典例讲解】例1.一瓶果酱连瓶重1千克,果酱净重800克,瓶重()A.100克B.200克C.200千克【分析】先把1千克化成1000克,用果酱连瓶的质量减去果酱的质量,就是瓶子的质量.【解答】解:1千克=1000克1000﹣800=200(克)答:瓶重200克.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先换算单位,再根据减法的意义求解.例2.在9.99千克、9090克、9千克9克和9.09千克中,最大的是9.99千克,最小的是9千克9克,相等的是9.09千克和9090克.【分析】把千克数、克数、复名数都化成用“克”作单位的单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排列,即可看出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两个相等.【解答】解:9.99千克=9990克,9千克9克=9009克,9.09千克=9090克.9990克>9090克,9090克>9009克即9.99千克>9090克,9.09千克=9090克,9.09千克>9千克9克即在9.99千克、9090克、9千克9克和9.09千克中,最大的是9.99千克,最小的是9千克9克,相等的是9.09千克和9090克.故答案为:9.99千克,9千克9克,9.09千克,9090克.【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化成什么单位要灵活掌握.例3.8.60克=8.6000千克.×(判断对错)【分析】低级单位克化高级单位千克除以进率1000,高级单位千克化低级单位克乘进率1000.【解答】解:8.60克=0.0086千克原题换算错误.故答案为:×.【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例4.一辆自重5000千克的汽车,车上装有3台机床,每台机床重2000千克,要通过一座限重10吨的桥是否安全?【分析】桥的限重是10吨,汽车的质量是5000千克,每台机床的质量是2000千克,3台机床的质量就是2000×3=6000千克,汽车重加上3台机床的质量如果不超过10吨即可安全过桥,如果大于10吨则不能.【解答】解:5000+2000×3=5000+6000=11000(千克)11000千克=11吨11>10答:要通过一座限重10吨的桥不安全.【点评】关键是看汽车与货物的质量之和是否大于10吨.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例5.算一算.4千克80克=4080克5600克=5千克600克9千克﹣5千克=4000克3000克+5000克=8千克2千克﹣1400克=600克10千克﹣6000克=4千克【分析】(1)根据1千克=1000克,先把4千克化成4000克,再加上80克即可求解;(2)先把5000克化成5千克,剩下的600克就是克数;(3)先计算出9千克﹣5千克的结果,再化成4000克;(4)先计算出3000克+5000克=8000克,再化成8千克;(5)先把2千克化成2000克,再减去1400克就是600克;(6)先把6000克化成6千克,然后用10千克减去6千克得到4千克.【解答】解:4千克80克=4080克5600克=5千克600克9千克﹣5千克=4000克3000克+5000克=8千克2千克﹣1400克=600克10千克﹣6000克=4千克故答案为:4080;5,600;4000;8;600;4.【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根据“1千克=1000克”进行单位换算.【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杯子里的果汁重()克.A.100B.600C.5002.1袋小米重10kg,100袋小米重()t.A.1000B.100C.10D.13.8吨铁和8000千克棉花相比()A.铁重B.棉花重C.同样重4.下面表示最重的一个数量是()A.4千克B.400克C.4吨5.下面几个数中,最接近1t的是()A.987kg B.1350kg C.1000g6.2吨比1吨600千克多()千克.A.400B.40C.6007.如图的称最多能称()重的物体.A.500克B.3千克C.5千克8.将5千800克、5080克,5吨80千克、5008千克从大到小排列,排在第二位的是()A.5千克800克B.5080克C.5吨80千克D.5008千克9.下面的单位不是重量单位的是()A.千克B.克C.千米10.妈妈买了四个苹果,淘淘称了其中一个重240克.估计这四个苹果共重()A.300克B.1千克C.5千克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在2.7吨、270千克、0.207吨、2吨70千克中,最重的是,最轻的是.12.2700千克﹣700千克=吨13.4000克=千克克=9千克14.一袋白砂糖重500克,袋白砂糖重1千克.15.4800粒黄豆的质量与3400粒花生的质量相等,一粒黄豆与一粒花生相比,一粒重.(填“黄豆”或“花生”)16.1头犀牛重1005千克,可以说大约有千克,还可以说大约有吨.17.1块轻质砖大约重20千克,10块这样的轻质砖大约重千克,块这样的轻质砖大约重1吨.18.根据图A和图B,可以判断图C中的天平端将下沉.(填“左”或“右”)三.判断题(共5小题)19.3粒花生米大约重1克.(判断对错)20.2千克海绵和2000克铁相比,2000克铁重.(判断对错)21.一辆滑板车重2吨.(判断对错)22.1辆卡车的载质量是40千克.(判断对错)23.小明说:“这堆书是10克”.(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7小题)24.一只大象的体重为5吨,而小猫的体重为4千克,问:这只大象比这只小猫重多少千克?25.一辆重3000千克的车上装着2台同样的机床,每台机床重2000千克,现在要通过一座限重10吨的桥,是否能安全通过?26.一座桥限重1吨,现在有体重分别是250千克的小鹿,450千克的小牛,310千克的小马,它们能一起过桥吗?27.工地上需要沙子1800千克,水泥900千克,准备用一辆载重3吨的火车来运这些沙子和水泥,会超载吗?28.小华家买回2千克食盐,用了800克,还剩多少克?29.王叔叔去进货,大米860千克,面粉340千克,花生油970千克,用一辆载重是2吨的小卡车来运,能一次运完吗?30.下面这些水果,怎样放才能使天平处于下面的两种状态?(填序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空杯子重100克,加果汁后的总重量是600克,所以用600﹣100即可得到果汁的重量.【解答】解:600﹣100=500(克)即杯子里的果汁重500克,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质量及质量的常用单位,从图中获取解答问题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分析】1袋小米重10kg,100袋小米重就是100个10kg,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用10kg乘100,再把千克数除以进率1000化成吨数.【解答】解:10×100=1000(kg)1000kg=1t即1袋小米重10kg,100袋小米重1t.故选:D.【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3.【分析】把8吨乘进率1000化成8000千克或把8000千克除以进率1000化成8吨,铁、棉花名数相同,即同样重.【解答】解:8吨=8000千克铁和棉花都是8吨或8000千克,同样重.故选:C.【点评】铁和棉花的名数相同,即质量相同,由于铁和棉花的密度不同,相同质量的铁和棉花体积不同,不要被这一表象所迷惑.4.【分析】把克数、千克数、吨数都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排列,即可得知最重的是哪个名数.【解答】解:4千克=4000克,4吨=4000千克=4000000克4000000克>4000克>400克即4吨>4千克>400克最重的一个数量是4吨.故选:C.【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5.【分析】把1吨化成1000千克,再把1000克化成1千克,再看987千克、1350千克、1千克与1000千克的差,差最小的最接近1吨.【解答】解:1t=1000kg,1000g=1kg1000﹣987=13(kg)1350﹣1000=350(kg)1000﹣1=999(kg)13<350<999答:最接近1吨的是987kg.故选:A.【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把吨、千克、克都化成相同单位名数,再分别求差,差最小都与1吨最接近.6.【分析】把2吨化成2000千克,1吨600千克化成1600千克,再用2000千克减1600千克.【解答】解:2吨﹣1吨600千克=2000千克﹣1600千克=400千克即2吨比1吨600千克多400千克.故选:A.【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把数值相相加、减,单位不变.7.【分析】根据盘秤上刻度可知:该盘秤的称重范围是0﹣5千克,也就是说这个盘秤最多能称5千克重的物体;由此选择即可.【解答】解:如图的称最多能称5千克重的物体;故选:C.【点评】明确盘秤的称重范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分析】把克数,千克数及复名数都化成相同单位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排列,然后即可找出排在第二位的名数.【解答】解:5千克800克=5.8千克,5080克=5.08千克,5吨80千克=5080千克因此5080千克>5008千克>5.8千克>5.08千克即5吨80千克>5008千克>5千克800克>5080克.故选:D.【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9.【分析】逐项分析,选出不是重量单位的选项.【解答】解:A、千克是重量单位;B、克是重量单位;C、千米是长度单位.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计量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千克、克和吨.10.【分析】根据其中一个重240克,然后用240+240+240+240计算可以得到四个苹果大约多重,再根据各个选项中的数据,可知四个苹果与哪个质量最接近,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240+240+240+240=480+240+240=720+240=960(克)故这四个苹果共重大约1千克.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质量及质量的常用单位,估计出四个苹果的的质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首先把270千克化成吨数,用270除以进率1000;把2吨70千克化成吨数,用70除以进率1000,然后再加上2;单位换算后的两个数与2.7吨和0.207吨比较大小;即可得解.【解答】解:270千克=0.27吨2吨70千克=2.07吨2.7吨>2.07吨>0.27吨>0.207吨所以在2.7吨、270千克、0.207吨、2吨70千克中,最重的是2.7吨,最轻的是0.207吨;故答案为:2.7吨,0.207吨.【点评】本题是考查质量的单位换算.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住单位间的进率.12.【分析】首先计算左边,得到2000千克,然后把2000千克化成吨数,用2000除以进率1000;即可得解.【解答】解:2700千克﹣700千克=2000千克2000千克=2吨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13.【分析】(1)1000克=1千克,4000克就是4个1000克,即4千克.(2)1千克=1000克,9千克就是9个1000克,即9千克.【解答】解:(1)4000克=4千克(2)9000克=9千克.故答案为:4,9000.【点评】此题是考查质量的单位换算,关键是弄清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4.【分析】1千克=1000克,1000克就是2个500克,一袋白砂糖重500克,2袋白砂糖就是2个500克,即1千克.【解答】解:一袋白砂糖重500克,2袋白砂糖重1千克.故答案为:2.【点评】一袋白砂糖重500克,由于2个500克是1000克,即1千克,因此,2袋白砂糖重1千克.15.【分析】根据相同质量的物体,粒数越多,则每粒的质量就越小;粒数越少,则每粒的质量越大;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据相同质量的物体,粒数越多,则每粒的质量就越小,所以4800粒黄豆的质量与3400粒花生的质量相等,一粒黄豆与一粒花生相比,一粒花生重;故答案为:花生.【点评】此题考查了质量及质量的常用单位,明确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每粒的质量越大,则粒数越小.16.【分析】1头犀牛重1005千克,可以说大约有1000千克,还可以把1000千克化成1吨,说大约有1吨.【解答】解:1005千克≈1000千克1000千克=1吨即1头犀牛重1005千克,可以说大约有1000千克,还可以说大约有1吨.故答案为:1000,1.【点评】此题是考查取近似值及质量的单位换算.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17.【分析】1块轻质砖大约重20千克,10块这样的轻质砖大约重就是10个20千克,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用20千克乘10;把1吨化成1000千克,就是求1000千克里面有多少个20千克,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用1000千克除以进率20.【解答】解:20×10=200(千克)1吨=1000千克1000÷20=50(块)即1块轻质砖大约重20千克,10块这样的轻质砖大约重200千克,50块这样的轻质砖大约重1吨.故答案为:200,50.【点评】此题是考查质量的单位换算、整数乘、除法的应用.18.【分析】根据A可知:2个正方形物体的重量大于5个球的重量;由B可知:1个正方形物体的重量小于2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得到2个正方形物体的重量小于4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由此得出:4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大于5个球的重量,所以1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大于1个球的重量,即C中天平右端将下沉.【解答】解:由B可知:2个正方形物体的重量小于4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结合A得出:4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等于5个球的重量,所以4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大于5个球的重量,所以三角形物体的重量大于球的重量,即C中天平右端将下沉.故答案为:右.【点评】此题属于简单的等量代换,根据题意得出4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大于5个球的重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3粒花生米的质量用“克”做单位.【解答】解:3粒花生米大约重1克,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20.【分析】把2千克乘进率1000化成2000克或把2000克除以进率1000化成2千克,海绵与铁名数相同,即一样重.【解答】解:2千克=2000克海绵与铁都是2千克或2000克,一样重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铁和海绵的名数相同,就是质量相同,由于铁和海绵的密度不同,相同质量的铁和海绵体积不同,不要被这一表象所迷惑.21.【分析】根据情景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辆滑板车重用“千克”做单位.【解答】解:一辆滑板车重2千克,重2吨不符合实际.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22.【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1辆卡车的载质量是4吨,由此判断即可.【解答】解:1辆卡车的载质量是4吨,所以本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23.【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这堆书是10千克”;由此判断即可.【解答】解:小明说:“这堆书是10千克”,所以本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四.应用题(共7小题)24.【分析】把大象的体重5吨乘进率1000化成5000千克再用大象的体重减小猫的体重.【解答】解:5吨=5000千克5000﹣4=4996(千克)答:这只大象比这只小猫重4996千克.【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要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计算.25.【分析】先计算出车的质量加2台机床的质量再与10吨比较,即可判定能否通过此桥.【解答】解:3000+2000×2=3000+4000=7000(千克)7000千克=7吨7<10答:能安全通过.【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26.【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吨=1000千克,而小鹿250千克,小牛450千克,小马310千克,它们的质量和是250+450+310=1010(千克),比较大小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1吨=1000千克250+450+310=700+310=1010(千克)1010千克>1000千克答:它们不能一起过桥.【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了重量单位间的换算和大小比较.27.【分析】1800+900=2700(千克),把2700先除以进率1000化成2.7吨或把3吨乘进率1000化成3000千克,通过比较即可判定是否会超载.【解答】解:1800+900=2700(千克)2700千克=2.7吨2.7<3答:不会超载.【点评】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28.【分析】把2千克化成2000克,再减用去的800克就是剩下的克数.【解答】解:2千克=2000克2000﹣800=1200(克)答:还剩1200克.【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要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计算.29.【分析】大米、面粉、花生油总质量为860+340+970=2170(千克),把2吨化成2000千克,通过比较即可判定.【解答】解:860+340+970=2170(千克)2吨=2000千克2000<2170答:用一辆载重是2吨的小卡车来运,不能一次运完.【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有质量单位的换算、大小比较.30.【分析】根据天平平衡原理,天平两边所放水果的质量相等,天平就平衡.据此解答.【解答】解:1千克+3千克=4千克4000克=4千克700克+300克=1000克1000克=1千克700克>300克如图:【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及常用单位,关键利用天平平衡原理做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学校(三年级数学)学问点最新有哪些?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需从同学熟识的生活情境和感爱好的事物动身,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起来看看学校三年级数学学问点最新,欢迎查阅!学校三年级数学学问点周长1、围成一个图形全部边的长度总和或者说绕一个图形边线一周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不规章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绳子测量法。
3、规章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1)绳测法;(2)直尺测量法。
4、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需满意两个条件:已知长和宽的长度。
5、长方形周长的计算(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4)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长=(周长-宽×2)÷2长=周长÷2-宽(5)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求宽宽=(周长-长×2)÷2宽=周长÷2-长6、正方形周长的计算(1)把4条边长加起来;(2)用一条边长乘以4,即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7、靠墙围成的长方形有两种状况:(1)长边靠墙;(2)宽边靠墙。
8、围成的两种长方形,宽边靠墙比长边靠墙所需的围栏多。
乘法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积。
2、在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肯定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中每个数位上的数。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列竖式计算时,先将一位数与多位数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要把进位的数写到正确的位置上,不要写在积中。
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整数的认识
1.自然数和零的概念
2.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
3.整数的比较
4.整数的加减运算
二、加法和减法
1.加法和减法口诀
2.加法和减法的逆运算
3.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4.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乘法的认识
1.乘法的定义
2.乘法的性质
3.乘法口诀
4.乘法的运算方法
四、整数的乘法和除法
1.整数的乘法运算
2.乘法法则:零的乘法、乘法的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分配律
3.整数的除法运算
4.除法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五、分数的认识
1.分数的定义
2.分子和分母的概念
3.分数的比较
4.分数的加减运算
六、长度、质量和容积
1.长度的认识和量度单位
2.长度的估算和换算
3.物体的质量和质量的量度单位
4.容积的认识和量度单位
七、图形和面积
1.不同形状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三角形等
2.图形的边和角
3.图形的面积概念
4.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八、时钟的认识
1.表示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2.时钟的读法和表示时间的方法
3.时间的计算方法
九、数据统计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数据的图表表示:条形图、表格、折线图等
3.数据的分析和总结
十、分析和解决问题
1.数学问题的读懂和理解
2.利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分析问题的策略和思路
4.反思和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生三年级数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东与西)相对, (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 (西南与东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会描述行走路线。
(做题时先标出东南西北。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 走了多少米, 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就到了哪里。
(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 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 处画“米”字符号 ,再进行判断。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端黑色指针永远指向(南方) , 另一端红色指针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 , 中午在南方 , 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我国地处北半球, 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 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 ( 除法) 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 如果它比除数小 ,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 , 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 , 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 ,先看前一位 ,一位不够看两位 , 除到哪位商那位 ,每次除后要比较, 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 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5 = 6 )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 1;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 =商×除数 +1;(2)除法验算:→ 用乘法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0除以任何不是 0的数( 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 0;0乘以任何数都得 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 任何数减 0都得任何数本身。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背诵知识点】

数学三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第1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第2、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则向前一位进1。
5、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③写得数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
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③写得数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
如1000-234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公式: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和被减数-差=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6、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加数=另一个加数验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数与计算1. 认识千以内的数- 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 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
- 学习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2. 四则运算- 加法: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
- 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减法。
- 乘法表的熟练掌握,特别是1-9的乘法。
- 除法的初步认识,了解除法的意义。
3. 应用题- 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间计算等。
- 学习列式计算,理解等量关系。
二、几何图形1. 平面图形-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基本图形。
- 理解图形的对称性。
- 学习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 空间与立体- 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等。
- 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如面、边、角。
三、量与计量1. 长度单位- 掌握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 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 重量单位- 了解克和千克,掌握基本的重量换算。
- 学习使用天平秤测量物体的重量。
3. 时间与金钱- 学习时钟的读法,理解小时、分钟的概念。
- 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学习简单的货币计算。
四、数据处理1. 统计与概率- 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 制作简单的条形图和表格。
- 初步了解概率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概率实验。
2. 逻辑推理- 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 解决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
五、综合应用1. 解决问题-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数学游戏- 参与数学游戏和竞赛,提高学习兴趣。
- 通过游戏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六、学习策略1. 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主动提问等。
- 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自我评价- 学会自我检查作业,发现并纠正错误。
- 定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学习方法和进步空间。
结语: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测量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 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 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 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 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60秒=1分 30分=半时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 (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 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 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② 进率是100:第一单元时分秒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 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
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分米=米=千米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千米(km)=1分米米(m) = 1 分米10 厘米(cm) = 1 分米100 毫米(mm) = 1 分米10 分米 = 1 米(m)分米 = 1 厘米(cm)分米 = 1 毫米(mm)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
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 km。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 毫米(公厘)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把和放在等号(=)之后。
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7.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100(加数) +(加号) 300(加数) =(等于号) 400(和)8.加法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0.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13.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
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14.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5.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6.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7.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
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18.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9.秒: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
20.分: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21.乘法: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22.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23.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也可以把它当做除法来看,用分子除以分母,相反乘法也可以改为用分数表示。
24.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
读作几分之几。
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
其中,1 分子等于被除数,-分数线等于除号,2 分母等于除数,而分数值则等于商。
25.分数由来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
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
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26.可能性:可能性是指事物发生的概率,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2.方向:指东,西,南,北等方位。
3.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
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4.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5.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自然数,商不变。
6.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
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
如:300÷25÷4=300÷(25×4)。
7.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8.笔算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10.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11.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12.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3.数据: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
1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
15.数据分析的步骤和应用:数据分析有极广泛的应用范围。
典型的数据分析可能包含以下三个步:(1)探索性数据分析,当数据刚取得时,可能杂乱无章,看不出规律,通过作图、造表、用各种形式的方程拟合,计算某些特征量等手段探索规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么方向和用何种方式去寻找和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
(2)模型选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类或几类可能的模型,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从中挑选一定的模型。
(3)推断分析,通常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定模型或估计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作出推断。
16.平均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在统计工作中,平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
17.二十四时计时法(1)分段计时法(十二时计时法):深夜12时是一日的开始,1天的24小时又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
从深夜12时起到中午12时叫做上午,再从中午12时起到深夜12时叫做下午。
生活中通常采用这种计时法。
(2)二十四时计时法:这是是广播电台、车站、邮电局等部门采用的0到24时计时法,按照这种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13:00,下午2时就是14:00……夜里12时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18.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19.乘法的运算定律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群中的乘法运算不再要求满足交换律。
最有名的非交换例子,就是哈密尔顿发现的四元数群。
但是结合律仍然满足。
(1)乘法交换律:a×b=b×a(2)乘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分配律:(a+b)×c=a×c+b×c20.乘法表21.面积:物体的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2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3.一般测量较大的面积用到公顷和平方千米。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24.面积计算方法长方形:S=ab{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S=a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平行四边形:S=ab{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S=ab÷2{三角形面积=底×高÷2}梯形:S=(a+b)×h÷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圆形(正圆):S=πr2{圆形(正圆)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25.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1平方千米(k㎡)=100公顷(ha)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d㎡)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c㎡)。
26.公顷:公顷的单位符号用“h㎡”表示,其中h表示百米,h㎡的含义就是百米的平方,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顷。
27.小数: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
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
28.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
而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