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下册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下册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下册重点知识归纳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人教版)一、时、分、秒。

1. 时间单位换算。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 例如:3时=(180)分,因为1时 = 60分,3×60 = 180分;4分=(240)秒,4×60 = 240秒。

2. 计算经过时间。

- 经过时间=结束时刻 - 开始时刻。

- 如:小明上午8:00到校,中午12:00放学,经过的时间是12时-8时 = 4小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 方法: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相加减,再把结果相加。

- 例如:35+24,可以先算30 + 20=50,再算5+4 = 9,最后50+9 = 59;48 - 23,先算40-20 = 20,再算8 - 3=5,结果是20 + 5=25。

2.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再减。

- 如:340+180,个位0+0 = 0,十位4+8 = 12,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1+1 = 5,结果是520;520 - 340,个位0 - 0 = 0,十位2不够减4,从百位退1当10,12-4 = 8,百位4 - 3 = 1,结果是180。

三、测量。

1. 长度单位。

- 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 1厘米 = 10毫米,1分米 = 10厘米,1米 = 10分米,1千米 = 1000米。

- 例如:5厘米=(50)毫米,2米=(20)分米,3千米=(3000)米。

2. 质量单位。

- 克(g)、千克(kg)、吨(t)。

- 1千克 = 1000克,1吨 = 1000千克。

- 如:4千克=(4000)克,5吨=(5000)千克。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全总结(通用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全总结(通用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全总结(通用8篇)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

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全总结(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全总结1第一单元混合计算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连减786-284-249=253计算连减式题时,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786-(284+249)=253加减混合259+148-342=65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第1页共29页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里程表中的问题求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里程数=终点数-起点数第四单元乘与除2.月:小月:4、6、9、11月平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3.日历: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4.钟表:24时记时法 12时记时法4.公式:1时=60分 1分= 60秒半时= 30 分60分=1时60秒=1分 30 分=半时第八单元可能性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

‘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全总结2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三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重点知识

三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重点知识

三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重点知识
1.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和口算技巧,培养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

2. 分数:学会分数的认识、简化、比较和加减乘除运算,掌握
分数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3. 小数:理解小数的概念和特点,学会小数的读法、转化、比
较和加减乘除运算。

4. 数量关系:掌握数的大小关系,理解数的正负性和绝对值的
概念,学会数轴的使用。

5. 数字排列:学会读写数字,掌握数字的顺序、大小、位置等
基本概念,培养数字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6. 图形与空间:学会基本的几何图形的认识、分类、构造和性质,掌握空间位置和方向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7. 统计与概率: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掌握统计
图表的制作和理解,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8. 代数:学会代数式的表示、化简和展开,掌握方程的解法和
应用,培养代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 -。

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小学三年级数学的重点知识点归纳如下:1. 数字与数的概念:- 数的概念:理解数是用来计数和表示数量的概念。

- 数的顺序:通过数线、数列等形式来理解数的顺序关系。

- 数字的认读与写写:认读并正确写出各类数字。

2. 加减法:- 加法:掌握加法的概念,通过操作实际对象和计算器等进行简单加法运算。

- 减法:掌握减法的概念,通过操作实际对象和计算器等进行简单减法运算。

- 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实际问题和计算器等进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3. 单位与长度:- 常用的长度单位:认识并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

- 长度的比较: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掌握长度的大小关系。

- 长度的换算:通过计算和解题,掌握不同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4. 钱币与购物:- 认识常见的人民币面值,并能正确读写。

- 认识常见的货币符号,如¥。

- 进行购物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理解找零的概念。

5. 二位数与三位数:- 二位数的认识:认识二位数的概念和特征,能正确读写二位数。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二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进行简单的二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 三位数的认识:认识三位数的概念和特征,能正确读写三位数。

- 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进行简单的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6. 分数的认识:- 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平均分的计算。

- 半分之一: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半分之一。

- 分数的比较:通过实际问题和计算,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重点知识点的一些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数学早读资料第一单元测量1.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数学书的长是20厘米8毫米,宽是14厘米8毫米,厚是7毫米.2.生活中,光碟,银行卡,会员卡,保险卡等等的厚度约是1毫米;笔芯上的笔迹粗细,降水量等等一般用毫米作单位.3.1厘米的长度里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是1毫米,即1厘米=10毫米;10厘米的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4.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1千米(公里)=1000米.运动场的跑道通常一圈是400米,2圈半正好是1千米;10个100米就是1千米.5.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约6200( ),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6.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7.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学生的体重就是1吨;两头牛大约重1吨.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00.8.把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加上3个0;千克换算成吨,就是在千克数末尾去掉3个0.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在进行加法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一.2.在计算376+284之前可以这样估算,376不到400,284也不到300,它们的和肯定也不到700.3.怎样检验135+48=183的结果呢?可以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也可以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还可以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4.在进行减法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它的前一位借一,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5.怎样检验200-183的结果呢?可以用200减17,看结果是不是183;也可以用17+183,看结果是不是200.(注意在进行加减法的验算时,一定要认真计算一遍,不能只根据原来的结果写下来.)第三单元四边形1.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3.四边形具有容易变形性,即不稳定性.生活中列举利用四边形容易变形的例子有:伸缩门.4.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5.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6.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7.如果知道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长,要求这个长方形的宽,可以用周长÷2得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之和,再减去长方形的长;或者用周长-长×2 得到两条的宽,再除以2得到长长形的宽.8.估计物体或者图形的周长时可以先估计边长,再通过计算求得它的周长。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至四单元的数学小报重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至四单元的数学小报重点

一、引言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至四单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对学生未来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小报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通过总结和整理数学一至四单元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本文将对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至四单元的数学小报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二、数学一单元:认识和读写0-1001. 认识0-100的数字1.1. 学会认识0-100的数字,包括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数字。

1.2. 学会读写0-100的数字,掌握基本的数字读写技巧。

2. 数的大小比较2.1. 学会比较0-100的数字的大小,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2.2. 理解百位数和十位数的关系,掌握数字大小比较的方法。

3. 页面作业3.1. 实际应用0-100的数字进行练习,包括数字的认识和读写练习。

3.2. 加深对0-100数字的理解,掌握数字大小的比较方法。

三、数学二单元:认识和认识16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认识16以内的加法1.1. 学会认识16以内的加法算式,包括加号和等号的意义和使用。

1.2. 掌握16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 认识16以内的减法2.1. 学会认识16以内的减法算式,包括减号和等号的意义和使用。

2.2. 掌握16以内的减法计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3. 小练习3.1. 练习16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包括加减混合运算。

3.2. 加深对16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理解,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四、数学三单元:认识和认识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认识20以内的加法1.1. 学会认识20以内的加法算式,包括加号和等号的意义和使用。

1.2. 掌握20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 认识20以内的减法2.1. 学会认识20以内的减法算式,包括减号和等号的意义和使用。

2.2. 掌握20以内的减法计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三年级数学知识

三年级数学知识

三年级数学知识
在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将继续构建他们的数学基础,包括数的概念、基本运算、图形和空间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三年级数学知识的一些重点内容:
1. 数的概念与运算:
在三年级,学生将进一步理解整数的概念,并学习如何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他们将练习用手算和口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学会使用适当的记号表示数学运算。

2. 乘法与除法:
在三年级,学生将开始学习乘法和除法的概念与运算。

他们将通过可视化、模型和重复加法的方法来理解乘法,并学会通过分组和分配法则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在除法方面,他们将学习如何将问题转化为乘法运算,并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3. 分数与小数:
在三年级,学生将初步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

他们将学习如何将形状等物体分成等份,并用分数表示。

同时,他们将开始了解小数的概念,并使用小数表示数值。

4. 图形和空间:
在三年级,学生将学习各种图形的特征、属性和命名。

他们将学习识别和绘制直线、封闭曲线、多边形等基本图形,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识别和描述位置和方向,如上、下、左、右等。

5. 数据与统计:
在三年级,学生将开始学习如何收集、组织和解读数据。

他们将学习如何制作简单的折线图和条形图,并从中提取信息。

通过三年级数学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基础知识将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大全带必考应用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大全带必考应用题

三年级的知识重点1(1)一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2)两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3)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4)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4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5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应用题100道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2.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3. 红光印刷厂装订一批日记本,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这批日记本共有多少本?4.一个打字员4分钟输入200个汉字.照这样计算,输入3000个汉字需要多少分钟?5. 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6.一个钢铁厂,炼750千克钢需要用5吨水.照这样计算,钢铁厂一天节约55吨生活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7.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19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一年要酿1725千克蜂蜜需要养多少箱蜜蜂?8.两个年级的同学去买书,三年级有48人,每人买2本,四年级每人买3本,四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三年级一样多.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9.工人们修马路,原计划用40个工人,实际用了45个工人.计划要修路90天,实际修了多少天?10.小华从学校步行回家要20分,骑自行车回家要10分.小华步行每分走45米,他骑自行车每分行多少米?11.学校买15盒彩色粉笔,每盒50枝,用去10盒.还剩多少枝没有用?12.海天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13.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14.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车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要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15.刘师傅23天共加工4255个零件,王师傅平均每天比刘师傅多加工18个.王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16.李伯伯家的一头牛,10天吃草50千克.照这样计算,有155千克草够这头牛吃多少天?17.湖滨公园有18条游船,每天收入1008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26条游船,每天增加收入多少元?18.工厂要加工360个零件,小王5天可做完,用这样的速度,做8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19.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20.老师买来6枝钢笔,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3倍,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元.老师买钢笔用了多少元?21.农机厂一车间分3个组加工3420个零件,每组12个工人.平均每个工人加工多少个零件?(用两种方法解)22.工厂租用10辆汽车运480吨货,每辆汽车都运了12次.平均每辆车每次运货多少吨?23.啄木鸟一天能吃645只害虫,青蛙8天能吃608只害虫.啄木鸟每天比青蛙多吃害虫多少只?24.一堆煤160吨,4辆卡车3次运96吨.照这样计算,4辆卡车几次才能运完这堆煤?25.工程队铺一条路,计划每天铺90米,20天可以铺完.实际只用了18天,平均每天铺多少米?26.强强8岁时,他父亲32岁.当父亲的年龄是强强的2倍时,父亲多少岁?27.某校三年级有4个班,共为残疾人捐款576元,平均每人捐3元,平均每班有多少人?28.修一段长324米的路,前8小时共修了240米,剩下的每小时修21米,还要几小时才能修完?29.订一份电视节目报半年需要15元,张叔叔想订阅三个季度的电视节目报,需要多少钱?有线电视收视维护每月16元,全年要多少钱?30.一堆煤,计划每天烧45千克,可以烧32天,由于节省用煤,实际烧了36天,实际每天烧煤多少千克?31.学校买来5盒羽毛球,每盒12只.用去20只,还剩下多少只?32.学校买来3个篮球,共花了96元;又买来一个足球,花了40元.买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需要多少元?两种球的单价相差多少元?33.王霞买来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86页.剩下的计划6天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页?34.一把椅子的价钱是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3倍.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35.班里图书角有58本故事书、34本科普读物.要放在一个4层的书架上,平均每层要放多少本书?36.李丽和王敏同时做纸鹤,李丽每小时做12只,王敏每小时做14只,做了3小时,两个人一共做了多少只纸鹤?37.同学们参加爬山比赛,女同学分成了4组,每组有15人.参赛的男同学有76名,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爬山比赛?38.王大伯进县城卖了9只兔子,每只22元.还卖1只羊,得160元.(1)王大伯的兔子和羊一共卖了多少钱?(2)王大伯用卖兔子和羊的钱买了4瓶农药,每瓶13元.王大伯还剩多少钱?39.一桶3Kg的油42元,一桶5Kg的油65元,哪种瓶装的油便宜?40.一件上衣65元,一条裤子28元.(1)买4件上衣比4条裤子多花多少钱?(2)用150元钱买2套衣服,够吗?41.有两根铁丝,第一根长35米,第二根的长度比第一根的4倍多2米.第二根长多少米?42.修路队修一条长1500米的公路,已经修好了300米,剩下的要在6天修完,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43.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米,王叔叔每天坚持跑2圈半.他每天跑多少米?44.小丽走一步长约5分米,她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540步,算一算,她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45.兰兰身高134厘米,东东比兰兰高5厘米.东东身高是多少厘米?46.红领巾小学三年级有男生257人,女生235人,已经体检身体的有387人,没有体检的有多少人?47.图书室借出456本图书,还剩207本,现在又还回285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48.红领巾小学买来皮球380个,足球70个,课外活动时借出去423个,现在学校还剩多少个球?49.三(2)班捐赠图书400本后还剩273本,现在又买来125本,现在三(2)班有图书多少本?50.冬冬想买一辆310元的滑板车,已经攒了200元.如果他每月攒30元,再攒几个月就够了?51.东方红小学的学生为希望工程共捐赠900本书,其中故事书326本,科技书475本,其余的是连环画.连环画有多少本?5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如果把它的边长增加10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增加多少厘米?53.一个长方形的操场周长是400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操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54.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55.冬冬借了一本科技书有40页,一周后归还,他每天准备看6页,能按时归还吗?56.三(2)班有44人,老师准备分成8个小组讨论,每组可分几人,还剩几人?57.用一段长4米的布料可以裁5件同样大小的背心.做一件背心要用多少布?58.一头小象重4吨,用一辆载重10吨的大货车运,一次最多能运几头小象?59.红旗连锁店原有瓶干632袋,卖出385袋,又运来200袋,这时店里有多少袋瓶干?60.学校买来810本练习册,一年级领走168本,二年级领走165本,还剩多少本?61.一列火车的第10号车厢原有116人,到某站后,有58人下车,有45人上本.再开车时,这节车厢有多少人?62.一台VCD要238元,一台扫描仪要458元,爸爸带了800元钱.够不够?63.张大爷打了700斤鱼,上午卖出523斤,下午比上午少卖出394斤.(1)下午卖了多少斤?(2)这一天一共卖了多少斤?(3)还剩多少斤?64.小明和姐姐一道去书店,姐姐买一本《英语辞典》用去87元,小明买一本科技类的书用去24元.姐姐付给收银员150元,应找回多少元?65.要给一幅长30厘米,宽26厘米的画做画框.画框的周长至少是多少厘米?66.用两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67.向阳小学的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65米.小强围着操场跑了2圈,小强一共跑了多少米?68.有学生31人,老师2人.每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多少条小船?69.一副中国象棋16元,一副跳棋12元,一副围棋是一副中国象棋与一副跳棋价钱和的3倍.小明带80元,买一副围棋够吗?70.同学们倡议捐400本图书给“手拉手”学校.一至六年级各捐了58本,还要捐多少本就达到了400本?71.春季植树.五年级植树12棵,六年级植树16棵,全校植树的棵数是五、六年级植树棵数的3倍,全校共植树多少棵?72.原来有30个同学,又走来15个.这些同学5人排一行,可以排几行?73.用一根36厘米的铁丝正好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74.一根绳子长25米,先剪下10米,剩下的每两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75.把一张长36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剪成两个最大的正方形,其中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76.一根绳子的5倍是45米,一根铁丝是这根绳子的7倍.这根铁丝长多少米?77.修一条945米的路,第一个月修了354米,第二个月修了276米,第三个月还要修多少米才能修完?78.超市上午卖出大米153千克,下午比上午多卖出56袋,这一天工卖出大米多少袋?79.水果店运回54筐水果,其中48筐是苹果,其余是梨,问苹果的筐数是梨的多少倍?80.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5千米,照这样计算,4小时可以行多少恰千米?81.饲养小组养32只白兔,26只黑兔,养的灰兔比白兔的总数少18只,养会灰兔多少只?82.修路队修一条路,已经修了550米,剩下的是已经修的4倍,剩下多少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83.明明有42张油票,芳芳的邮票比明明多14张.他们一共有多少张邮票?84.校园里有水杉树24棵,松树的棵数是水杉数的3倍.水杉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水杉树比松数少多少棵?85.黑天鹅有35只,白天鹅的只数比黑天鹅的3倍还多8只.白天鹅有多少只?86.王阿姨去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28元,付给营业员100元,找回多少元?87.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两全圈,跑了多少米?88.三(1)班借29本,三(2)班借了38本,三(3)班借的书比一班和二班借的总数少34本,三(3)班借书多少本?89.水果店运来850千克苹果,上午卖286千克,下午卖35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90.一根绳子长25米,先剪下10米,剩下的每两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91.小红、小英、小兰、小平四人进行一次乒乓球比赛.每两人打一次,一共要打多少场?请把他们写出来.92.水果店运回650千克苹果,卖出了385千克,有运回270千克.水果店现在有苹果多少千克?93.红星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乘四辆汽车去春游,前3辆车各坐68个同学,第4辆车坐74人,这次春游一共去了多少人?94.一篇文章600字,小芳的爸爸平均每分钟能打67个,9分钟能打完吗?95.操场上有26人在条高,跑步的人数比跳高的3被多10人,跑不的有多少人?96.超市上午卖出大米176袋,下午比上午多卖出43袋,这一天共卖出多少袋?97.一段铁丝长84厘米,做了一个边长是16厘米的正方形框架后,还剩多少厘米?98.少年宫的舞蹈队有48人,乐器队有27人,合唱队的人数是舞蹈队和乐器队的总数2倍.合唱队有多少人?99.有38个糖果,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100.一根藏19米的绳子,先剪下8米,剩下的每两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段跳绳,还剩多少米?。

三年级的数学知识及重点

三年级的数学知识及重点

三年级的数学知识及重点
1、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

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

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周长的含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
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1. 方向与位置:理解并能够辨别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辅助方向。

了解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 长度单位:掌握毫米、厘米、分米、米四个长度单位,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3. 乘法:理解并掌握乘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4. 除法:理解并掌握除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5. 时间单位:掌握秒、分、小时三个时间单位,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6. 面积与周长: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7. 图形与几何:了解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能够识别和描述图形的特征。

8. 分数: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9. 统计与概率: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钟知识重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钟知识重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钟知识重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钟知识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时钟面:时钟面是一个圆形的表面,平均分为12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一个小时。

时钟面上还有3根针,分别是时针、分针和秒针。

2.时针、分针和秒针:时针是三根针中最短的,它走得最慢;分针是三根针中长度适中的,它走得比时针快;秒针是三根针中最长的,它走得最快。

3.时间的读法:在时钟面上,如果时针指向数字x,分针指向数字y,那么时间就是x点y分。

如果分针指向12,那么就是整点。

4.时间单位:小时、分钟和秒是常用的时间单位。

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5.时间的计算:时间的计算主要是通过加法和减法来完成的。

例如,如果从x点y分到z点a分,那么时间就是z-x 小时和a-y分钟。

如果从x点y分开始等待d分钟,那么时间就是x点y分+d分钟。

6.时间的转换:时间的转换是将24小时制的时间转换为12小时制的时间。

在12小时制中,上午的时间和下午的时间用AM和PM来表示。

这些是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钟知识重点,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钟面、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运行规律,以及时间的计算和转换方法。

关于三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有哪些

关于三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有哪些

关于三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有哪些三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①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②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①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例:把12个圆的3/4有()个圆;分析:先找整体12;再找分母4,表示平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份有3个;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个圆的3/4有9个圆。

小学数学解答应用题步骤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2、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3、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小学数学单位间进率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

666平方米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三年级数学必修知识点四边形知识点:【正方形】概念: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知识要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测量
(1)电话卡的厚度约1毫米。 (2)我们一个手指甲的宽度约1厘米。 (3)沿200米跑道跑5圈或沿400米跑道跑两圈半的路 程 就是1千米。
(一)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二)常用的质量单位有: 吨、千克、克
第二单元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2)加法: 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位(点上进位点) 。 减法: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点上退位点) (二)加法和减法的验算方法 (1)加法验算方法:①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②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算 (2)减法验算方法: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被减数-差=减数
第三单元 四边形
(一)由四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 的平面图形,叫四边形。 有四条边,四个角。 四边形的特点:
(三)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容易变形。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长方形的特点: 正方形的特点: 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相等,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五)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六)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48÷7 =6……6 6 ……商
……被除数 4 2 ……除数和商的积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6 ……余数 (二)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除数……
(被除数-余数)÷除数=商(余数=0)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余数=0)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余数=0) 商×除数=被除数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难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难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难点归纳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难点主要涵盖了数的认识和运算、简单的几何图形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归纳和总结。

1.数的认识和运算:-了解整数的概念:三年级学生需要逐步认识到自然数的扩展,包括0和负整数的引入。

-认识百位数和千位数:学习理解百位数和千位数的意义,并能在具体数字中识别它们的位置。

-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加减法:学习个位数和十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培养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和技巧。

-数量比较和排序:通过比较不同数量的物品,学会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进行数量的比较。

-整十整百的加减法:掌握整十和整百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培养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几何图形:-辨认和命名几何图形:学习辨认和命名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常见的几何图形。

-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了解几何图形的边、角、面积和周长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到问题中。

-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学会使用直尺和圆规绘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

3.问题解决能力:-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问题描述,抓住问题的关键信息。

-运用多种解题策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如画图、列式、模拟等,提高问题解决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探究和推理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推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

-实际问题的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解决日常问题。

针对这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物品或图形来理解抽象概念,如使用小球或计数棒进行数量的比较和计算。

-创设情境和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如设计角色扮演、数学游戏等。

-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巩固基本概念和技能,如提供练习册、课堂练习和作业等。

通过对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和强化这些内容。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他们能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内容重点知识汇总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内容重点知识汇总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内容重点知识汇总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内容重点知识汇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精确测量1、mm、分米的了解(1)用到公分可能普遍物块的长短,并在实际上精确测量中找出长度单位mm和分米。

(2)根据精确测量主题活动,实际上体会1mm和1分米大概有多久,用到mm和分米做为长度单位开展可能。

(3)了解米、分米、公分、mm中间的进率,能依据实际情境挑选适当的长度单位,用到这种长度单位开展精确测量。

(4)能进行相关的测算和运用,发展趋势室内空间意识和着手实际操作能力。

2、千米的认识:(1)掌握"公里"是比"米"大许多的长度单位,了解1公里大概有多久,并分步掌握公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把握公里和米中间的进率,能恰当计算和测算,并能处理有关的实际上难题。

3、吨的认识:(1)掌握"吨"是比"公斤"大许多的质量单位,了解1吨大概有多种,掌握质量单位"吨"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把握吨、公斤、克中间的进率,能恰当计算和测算,并能处理有关的实际上难题。

(3)能可能一些普遍物件的品质,能依据实际情境挑选适当的质量单位。

2万之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加法:(1)能融合实际情境,发展趋势搜集资料、提问问题、解决困难的观念和能力。

(2)能在解决困难的全过程中探索并把握二位数、三位数的持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式,了解笔算的算理和常见问题。

(3)能娴熟进行二位数、三位数的持续进位加法的测算,并能处理有关的实际上难题。

(4)能融合详细情况开展估计,逐渐把握估计的基础方式,培养对数值的大概范畴开展可能的习惯性。

2、减法:(1)能从实际上的情境中获取有效的数学课信息内容,能依据信息内容明确提出适当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困难的全过程中亲身经历估计的全过程,并逐渐懂得有效、适当的估计,可用估计的結果分辨数值的对与错。

三年级上册 数学 知识点 归纳3篇

三年级上册 数学 知识点 归纳3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数的认识1.数的读写数字是人类语言中表示数量的符号,阿拉伯数字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

这些数字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数,表示不同的数量。

我们可以通过数字来进行计算,如加减乘除等。

2.数的比较数的比较可以通过大小关系来进行,可以用<、>、≤、≥来表示。

例如,3<4表示3比4小,4>3表示4比3大。

比较数的大小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的排序,比较大小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3.数字的逆运算数字的逆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整体,减法是指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除法是指将一个数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数量相等。

4.数字的应用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可以用来表示时间、温度、长度、重量等各种量。

数字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还可以应用于各种科学研究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的研究都需要数字的支持。

二. 量的认识1.长度长度是指物体的长或短,可以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长度的单位有厘米(cm)、米(m)、千米(km)等。

2.重量重量是指物体的重或轻,可以用秤等工具进行测量。

重量的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等。

3.容积容积是指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用量杯等工具进行测量。

容积的单位有毫升(ml)、升(L)、立方米(m³)等。

4.温度温度是指物体的热度,可以用温度计等工具进行测量。

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华氏度(℉)等。

5.时间时间是指物体发生变化所需要的时长,可以用时钟、计时器等工具进行测量。

时间的单位有秒(s)、分(min)、时(h)等。

三. 数的运算1.加法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和。

例如,3+5=8,表示将3和5相加得到8。

2.减法减法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得到差。

例如,7-2=5,表示将7减去2得到5。

3.乘法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热门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热门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热门8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第1篇毫米: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

长度单位,符号为,1厘米=1/101米。

1厘米=10毫米分米米千米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千米(km)=1分米米(m)=1分米10厘米(cm)=1分米101毫米(mm)=1分米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

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

1千米(公里)=1,000米(公尺)=101,000厘米(公分)=1,000,000毫米(公厘)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10公斤。

加法: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例:101(加数)+(加号)300(加数)=(等于号)400(和)加法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

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第2篇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认真执行计划。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3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3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第一篇:数的认识及简单加减法
一、数的认识
1. 数的表示:数字0~9
2. 数的比较:大于、小于、等于
3. 数的顺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
4. 数的分解:十位数、个位数、百位数
二、简单加法
1. 加法的基本概念:加数、和
2. 加数的位置不影响和的结果
3. 加法的交换律:a+b=b+a
4.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三、简单减法
1. 减法的基本概念:减数、被减数、差
2. 减法的位置不影响差的结果
3. 减法的相反数:a-b=-(b-a)
4. 减法的借位: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需要借位
四、算术小技巧
1. 表格法:可以用表格帮助计算
2. 补数法:用相反数加法求减法
3. 进位法:加法进位、减法借位
4. 组合数法:将加、减法结合起来计算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及简单的加减法。

这些知识是学生日常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
识,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石。

当孩子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就可以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内容重点知识汇总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内容重点知识汇总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内容重点知识汇总四则运算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重点之一是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这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在学习四则运算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1. 加减法口算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需要通过口算的方式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是培养孩子计算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口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小学三年级口算以20以内的加减法为主,需要灵活应用进位和借位的方法。

•通过分类练习的方式巩固加减法口算能力。

2. 乘法的认识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乘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掌握乘数、被乘数、积的概念;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够应用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等基本法则进行运算。

3. 除法的认识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除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掌握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等基本概念。

在学习除法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除法与乘法的关系以及反乘法的思想。

分数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重点掌握以下知识:1. 分数的概念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理解分数的概念。

需要学习分数的分子、分母等基本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2. 分数的比较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需要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3. 分数的加减运算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分数的加减运算,在学习分数的加减运算中,需要掌握通分、约分、分数转化为整数的方法。

长度、面积和体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长度、面积、体积等概念,掌握如何测量长度、面积、体积。

在学习长度、面积、体积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1. 长度的认识和测量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掌握常见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2. 面积的认识和测量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面积的概念和测量,掌握如何测量面积、计算面积等知识。

3. 体积的认识和测量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体积的概念和测量,掌握如何测量体积、计算体积等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数和代数重点知识点归纳
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填几个0.(2)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的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或几千几百数的口算方法: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在得数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0。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数或整百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4、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5、除法的验算方法:(1)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
被除数;(2)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
1、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用表内乘法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上几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1)把两个因数看做与他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2)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认识:像5.9、0.85和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

2、小数的含义:小数是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3、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按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4、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就写0;再写小数点,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按顺序依次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不管有几个零,都要一一写出来。

5、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
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第二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6、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相加、减,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他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年、月、日重点知识归纳
1、认识年、月、日:一年有12个月,包括7个大月(1、3、5、7、8、10、12月),4个小月(
2、4、6、9月),一个特殊的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平年全年共有365天,闰年全年共有366天。

2、平年、闰年的判定方法:(1)根据这一年二月份的天数或全年的天数直接判断;(2)根据公历年份判断:公历年份是4
的倍数通常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3、两种计时法:一种是把24小时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从夜里0时到中午12时是第一段,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
时是第二段。

这种计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

一种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4、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化:从夜里0时到中午12时,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相同;中午12时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小时,普通计时法转
化成24时计时法要加上12,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要减去12;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在时刻前加上时间限制词。

5、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1)根据钟表推算;(2)用终止时刻减去起始时刻。

面积的重点知识归纳
1、面积的意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测量土地面积常用公顷和平方千米。

4、面积单位间的转化: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要用高级单位的数×进率;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要用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5、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统计重点知识归纳
1、横向条形统计图: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可以让纵轴表示统计事物的名称,横轴表示统计事物的数量,这样所画的条形呈水平方向排列,这样的统计图就称为横向条形统计图。

2、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不同的统计图:在制作统计图时,有时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值都比较大,但不同的样本统计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较小,这时可以用起始格表示一个较大的单位量,从第二格起,每格表示较小的单位量,这样更能直观的反映这种差异性。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
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3、平均数的含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

他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4、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2)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