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不良情绪对人的身体伤害到底有多大

合集下载

怒伤肝

怒伤肝

《黄帝内经》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中医讲究的是平衡,太多与不及都会出现问题怒伤肝,经常发怒会影响肝脏,肝属木,你看那些树就知道了,周围空旷,树就枝繁叶茂,周围很挤,树就发育不良,所以心情舒畅就会使你的肝脏功能旺盛,眼睛明亮,排毒顺畅,关节灵活,相反,肝脏不好,就容易发火或者生闷气喜伤心,经常很兴奋的话会使心脏受不了,就像范进中举,考上了功名,就失心疯了,还有心脏不好的人,最好不要买彩票或者打麻将,赢了钱,大喜易出人命忧伤肺,知道林黛玉是怎么死的吗,就是哭死的,用现代话说是肺结核,你的肺好,你就有魄力,如果没有的话,多吃一点白色食品吧思伤脾,就是不要胡思乱想,整天乱想的话,会影响你的食欲,脾胃乃后天之本,很重要,脾好的话,你的联想力很好,会举一反三恐伤肾,有很多人不敢走夜路,不敢看鬼片,就是肾亏,所以小时候千万别被吓到,长大了肯定会肾亏你的力量来源于你的肾,有没有精神看心,肾,有没有魄力看肺有没有胆量,执行力看肝聪不聪明看肝,肾有没有联想力,看脾希望对你有用常见症状本病的主要症状为阴茎萎弱不起、临房不举或举而不坚。

性行为无能,常伴性欲锐减,甚至无性欲,以及精神不振或心悸易惊、抑郁寡欢,胆怯多疑等神志不畅症状。

常用中成药本病可分以下6型辨证用药。

1.阴虚火旺型多见于青壮年,有手淫史,阴茎能举,但临事即软,伴有早泄、心悸出汗,精神紧张,口渴喜饮,腰膝酸软,足跟疼痛,溲黄便干,脉细带数,舌红苔少,或有剥苔龟裂等症。

治宜:滋阴降火。

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参麦六味丸等。

2.命门火衰型症见阳事不举,精薄清冷,头晕耳鸣,面色苍白,畏寒喜热,精神萎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来沉细,尺脉尤弱。

治宜:温补肾阳。

可选用:男宝、金匮肾气丸、三肾丸、三鞭酒、参茸三七酒、参茸大补片、参茸强肾片、蛤助补肾丸等。

3.心脾两虚型症见阳事难起,面色萎黄,不思饮食,精力疲乏,心悸少寐,大便溏薄,舌淡苔少,脉细弱。

养生之道中医如何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养生之道中医如何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养生之道中医如何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早在中医养生之道中就有所涉及。

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认为情绪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不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包括积极的情绪如快乐、喜悦,以及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悲伤等。

本文将探讨中医如何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并介绍如何调节情绪以增强健康。

一、中医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中医认为情绪与五脏六腑、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正常的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益,而长期的消极情绪则可能引发疾病。

具体来说,中医将情绪与五脏联系在一起,如:1. 快乐与心脏:快乐情绪有助于心脏的健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心血管功能。

2. 怒火与肝脏:过度的愤怒、急躁情绪容易导致肝郁气滞,进而引发肝病、高血压等问题。

3. 精神抑郁与肺脏:长期的悲伤、抑郁情绪容易导致肺气郁结,从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4. 担忧与脾胃:过度的忧虑、担心情绪可能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引起消化问题如胃疼、食欲不振等。

5. 恐惧与肾脏:持续的恐惧、焦虑情绪易导致肾气不固,进而影响泌尿系统健康。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不同的情绪会对特定的脏腑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二、调节情绪的方法中医强调调节情绪来维护身体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调理情绪的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可以影响情绪。

合理搭配食物,如增加富含维生素B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可促进积极情绪。

此外,也要避免暴饮暴食和高糖高脂食物,以免对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2. 中药调理:中药在调节情绪方面有一定的功效。

比如常用的柴胡、百合等可以舒缓情绪、减轻焦虑、抑郁。

3. 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以及适量的运动都对情绪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4. 中医推拿与穴位按摩:通过推拿和按摩特定穴位,可以刺激经络、调理气血,有助于调节情绪,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

5. 心理调适:学习放松的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有助于舒缓情绪、缓解压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绪特点和调节需求,因此,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调理情绪是很重要的。

中医中情绪分类

中医中情绪分类

中医中情绪分类在中医理论中,情绪与健康密切相关,被视为影响人体内脏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医将情绪分为七种基本类型,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每一种情绪在适度的表达下有益于身心健康,但过度或长期的情绪不良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对中医中的情绪分类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喜,即快乐的情绪,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

在中医看来,喜能舒展胸腹,活血气,对心脏功能有益。

然而,过度的喜乐也会消耗身体的精气神,导致心悸、失眠等症状,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

因此,保持适度的喜乐,避免过度兴奋,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怒,是一种愤怒或愤慨的情绪。

中医认为,怒能上逆气,使心火上升,对肝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的怒气会导致肝气郁结,引发头痛、胸闷、失眠等症状,甚至诱发高血压等疾病。

因此,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愤怒,有助于维护肝脏健康。

忧,是一种担忧或忧虑的情绪。

忧能伤脾,使气机郁滞,对脾胃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的忧虑会导致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症状,甚至引发消化系统疾病。

因此,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担忧,有助于维护脾胃健康。

思,是一种思虑或思考的情绪。

中医认为,思能伤肺,使气机郁滞,对肺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的思虑会导致气喘、咳嗽、声音低哑等症状,甚至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因此,保持情绪平稳,避免过度思考,有助于维护肺健康。

悲,是一种悲伤或悲痛的情绪。

悲能伤心,使心气郁结,对心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的悲伤会导致心痛、心悸、胸闷等症状,甚至引发心脏病。

因此,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悲伤,有助于维护心脏健康。

恐,是一种恐惧或害怕的情绪。

中医认为,恐能伤肾,使肾气耗损,对肾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的恐惧会导致腰膝酸软、尿频、遗精等症状,甚至引发泌尿系统疾病。

因此,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恐惧,有助于维护肾健康。

惊,是一种突然受到惊吓或震惊的情绪。

中医认为,惊能伤心,使心火上升,对心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的惊吓会导致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甚至引发心脏病。

中医情志失调与身体疾病的关系

中医情志失调与身体疾病的关系

中医情志失调与身体疾病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情志失调与身体疾病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复杂的联系。

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状态,当这些情绪过度或持续时间过长,超出了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就会导致身体的阴阳失衡、气血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喜,本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但过度的喜悦可能会“伤心”。

比如突然中了巨额彩票,大喜过望,可能会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过度的喜会使心气涣散,心神不宁。

怒,更是常见的导致疾病的情志因素。

愤怒会使肝气上逆,出现面红目赤、头晕头痛,甚至昏厥。

长期的愤怒情绪还会导致肝气郁结,引发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等疾病。

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等都容易让人动怒,而这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忧思,往往会伤及脾胃。

当一个人过度忧愁或思虑重重时,脾胃的运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

正所谓“思则气结”,长期的忧思还可能导致气血生化无源,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

悲,会损伤肺气。

过度的悲伤哭泣会使肺气消耗,出现气短、乏力、咳嗽等症状。

在生活中,遭遇重大的挫折或亲人离世等悲痛事件时,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情绪,就容易给肺部带来损害。

恐惊,主要影响肾的功能。

突然受到惊吓或长期处于恐惧状态,会使肾气不固,出现遗尿、遗精、腰膝酸软等症状。

比如,小孩子受到惊吓可能会夜间尿床,就是因为恐惊伤肾。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情志与脏腑之间通过气血经络相互联系。

情志失调会影响脏腑的功能,而脏腑功能的异常也会反过来导致情志的改变。

例如,肝郁气滞的人往往容易情绪抑郁、烦躁易怒;心脾两虚的人则可能会出现失眠多梦、健忘、焦虑等症状。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情志失调与身体疾病的关系也得到了一定的证实。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比如,长期的焦虑和抑郁会增加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压力过大还可能导致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情志失常如何影响身体健康

情志失常如何影响身体健康

情志失常如何影响身体健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别生气,气坏了身体不值当”、“忧愁太多容易生病”这样的话。

其实,这些话并非毫无根据,情志失常确实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什么是情志失常呢?简单来说,就是指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如过度的愤怒、焦虑、悲伤、恐惧等。

当我们长期处于这些异常的情志状态中时,身体的各个系统都会受到牵连。

先来说说愤怒。

当我们怒火中烧时,血压会瞬间升高,心跳加快,这对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长期的愤怒情绪容易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而且,愤怒还会影响肝脏的功能。

中医认为“怒伤肝”,愤怒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肝脏的排毒和代谢功能。

焦虑也是一种常见的情志失常。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让很多人都处于焦虑之中。

过度的焦虑会导致神经系统的紊乱,出现失眠、多梦、头痛等症状。

同时,焦虑还会影响消化系统,使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引发胃溃疡等疾病。

悲伤这种情绪同样不容忽视。

当我们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时,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而且,悲伤过度还会损伤心肺功能,让人感到气短、胸闷。

恐惧则会让我们的身体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在恐惧的刺激下,肾上腺素会大量分泌,导致呼吸急促、心跳过速。

长期的恐惧可能会引发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等问题。

情志失常不仅会直接影响身体的生理机能,还会通过影响我们的生活习惯来间接损害健康。

比如,一个人因为心情抑郁而不愿意出门运动,长时间宅在家里,这就会导致身体缺乏锻炼,肌肉力量下降,心肺功能减退。

又或者因为压力太大而暴饮暴食,或者借酒消愁,这些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都会给身体带来沉重的负担。

情志失常还会对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

当我们情绪波动时,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

比如,长期的紧张和焦虑可能会导致皮质醇分泌过多,这种激素的长期高水平状态会抑制免疫系统,增加患病的风险。

同时,内分泌失调还可能引发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从中医学角度解读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从中医学角度解读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从中医学角度解读情绪对身体的影响为何情绪能影响人的健康呢?现代科学不断证实情绪和健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美国生理学家艾尔马的实验研究:将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出的气体收集在玻璃试管中,冷却后变成水,发现: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水是澄清透明的。

在悲伤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水中有白色沉淀。

在愤怒、生气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将其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亡。

人在生气时的生理反应非常剧烈,同时会分泌出许多有毒性的物质。

消极情绪长期存在,生理变化不能复原时,情绪压力就会损伤健康。

不良情绪长期存在与发展会转化成为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所以人应形成主动调适情绪的意识。

我国的专家也从中医学角度给大家解读情绪对身体的影响:七情宣泄不当会致病中医认为,七情和五脏的基本关系是: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脾主思,过思则伤脾。

比如一些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的人,经常会出现疲劳的症状:四肢无力,肌肉酸痛,即使做了运动,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从中医角度看这是出现了脾虚的现象,思虑过度,脾气就出现亏虚。

世界上任何食事物都是相互转化的,“喜极生悲”、“否极泰来”。

情绪也是同一个道理,中医说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不管什么情绪,过度都不好。

所谓“百病皆生于郁”,就是说情绪调节不好,长期郁闷可以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

情绪不好,不仅可以造成心理疾患,时间长了,还可引起上火(俗称心火肝火)、脾胃疾患、瘀血、痰湿、气机不利,还可以变证百出,什么奇怪的杂病都可以发生,如妇女不孕、某一局部怕冷、局部出汗等等。

解析情绪对健康的影响调查表明,长期忧郁,精神不振,可以使血管外周阻力明显增加,从而使舒张压增高,导致高血压。

情绪调节不好对消化系统影响也非常明显,胃酸的分泌可以升高,时间长了可以使胃黏膜发生糜烂,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胃和十二指肠发生溃疡或者萎缩。

?怨恨恼怒烦,你的五脏很受伤!

?怨恨恼怒烦,你的五脏很受伤!

怨恨恼怒烦,你的五脏很受伤!
中医讲“百病生于气”,人生病,如若心结不开,心病难了,纵有神医灵药,终难医治。

你的每一天是否在喜悦平和中度过?你是否被无名的情绪主宰?你可知,你的五脏很受伤!
怨伤脾
怨会造成胃脘疼闷、胀饱、噎膈、上吐下
泻、胃虚、胃炎、胃溃疡、胃黏膜脱落,甚至
胃癌等疾病。

脾主肌肉,肌肉炎症,肌无力等。

2、恨伤心
恨会造成冠心病、心肌炎、心积水、二尖
瓣狭窄、心肌梗塞、癫狂失语等疾病。

心主血
液,易得白血病,血友病,皮肤溃烂,疮,多
梦,失眠,忧郁症,精神病。

3、恼伤肺
恼会造成气喘、咳嗽、吐血、肺虚、肺炎、
肺结核等疾病。

肺主皮肤,得湿疹,皮疹,白
癜风,鱼鳞病,牛皮癣等。

4、怒伤肝
怒会造成肝胆病、头晕眼花、耳聋、牙疼、
四肢麻木,肝主筋,易得嘴斜眼歪、中风不已、
半身不遂,某人特别爱生气造成胆结石。

烦伤肾
烦会造成腰疼、腿酸、肚腹疼痛、、糖尿
病,以及尿毒症,肾主骨,腰间盘突出、腰椎
结核、股骨头坏死,压迫神经痛等疾病,女性
容易掉头发。

《黄帝内经》:调心为上,外治为主,辅以食疗,最后用药。

如此这般,则人人都可成为神医!
问题是:如何调心?如何外治?
拍打拉筋自愈法有效、简单、安全、广谱、自愈、成本低廉。

给您开启健康之门。

调心,调身,让您打通经络,打开心门,唤醒对生命的觉知,重获健康和喜悦。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怒伤肝,忧伤肺的句子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怒伤肝,忧伤肺的句子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宝典,对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有着深刻的探讨和总结。

其中有一句话是“怒伤肝,忧伤肺”,这句话揭示了中医对情志与脏腑关系的深刻认识,也提示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以免导致脏腑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1. 怒伤肝从中医的角度看,怒伤肝是指情绪失控、愤怒暴躁对肝脏的不良影响。

在《黄帝内经》中,肝主疏泄,主痛,喜条达,主怒,主志。

肝脏在中医理论中与情志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过度的愤怒和暴躁会导致肝气郁结,使得肝脏失去正常的疏泄功能,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如头痛、眩晕、月经不调等。

2. 忧伤肺另外《黄帝内经》中也指出了忧伤肺的问题。

在中医理论中,肺主气,主悲,喜清宁。

人们在长期的忧愁、悲伤、忧虑的情绪下,会使肺脏受到损害,导致肺气凝滞,影响肺气的正常运行,引起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等疾病。

3. 情志与脏腑关系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情志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

情志失调会导致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引发疾病。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情绪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这样有助于维护脏腑的正常功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4. 调理情志的方法针对“怒伤肝,忧伤肺”的问题,中医认为调理情志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保持情绪的稳定:(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2)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等有助于舒缓情绪;(3)学会放松自己,如听音乐、阅读书籍、与好友交流等;(4)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以通过冥想、呼吸调节等方式来平复情绪。

《黄帝内经》中的“怒伤肝,忧伤肺”这句话,提醒着我们要重视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预防疾病、维护身体健康来说至关重要。

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5. 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正确认识情绪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关注心理健康,积极调整情绪,有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预防躯体疾病的发生。

情志失调易损伤脏腑气血

情志失调易损伤脏腑气血

情志失调易损伤脏腑气血不狂喜、不大悲、不嗔怒、不惊不忧不恐,是养生保健的重点。

时逢清明,把扫墓当作难得的家庭日,可抑制悲伤之情。

扫墓后,全家大小也可聚在一起用餐,亨受天伦之乐。

根据世卫组织统计,约七成心理障碍者,坏情绪会“攻击”身体的器官以泄愤!身体的这些“替罪羔羊”就包括胃疼腹泻、长青春痘,甚至头皮发痒。

有专家指出,坏情绪第一会“攻”肝,进而引发肠胃疾病,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这是因为人在面对强大压力时,胃会变得敏感脆弱,当人紧张时,通常会胃疼、腹泻,甚至胃口不佳,食不下咽。

坏情绪第二个“攻击”的是内分泌,尤其是性腺和肾上腺。

这就是为什么女人在失恋或经前长青春痘,心烦易怒,天天加班或过夜生活会使得月经失调,这些都是因为性激素分泌拉响了警报。

当人突然受到惊吓时,情绪会立刻通知肾上腺,大量分泌肾上腺素,久而久之会养成亢奋的分泌状态,最终引发疾病。

坏情绪第三会“攻击”皮肤。

紧张时头皮发痒,烦躁时头皮屑增多,睡眠不好时狂掉头发,头皮光亮潮红、口干口苦及烦躁易怒。

坏情绪会减寿养生保健中医诊所的林丽明中医师受询时指出,中医认为情志是由五脏之气化生,若情志失调,则容易损伤脏腑气血,影响健康。

一般来说,七情之中以愤怒、忧郁、悲伤、惊恐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最大,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妒忌和憎恨,还很容易减寿。

林医师认为,坏情绪总体可伤到心、肝、脾、肺、肾。

由此引发肝胆疾患(如胆结石、胆囊炎),消化性疾病(如反流性食道炎、反肠易激综合征),妇科疾病(如经前综合征),心脏疾患(如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等。

在所有人群中,老人、妇女、小孩最容易得情绪病。

她说,有个83岁老妇,若儿女没有定时去探望她,她就会感道不适:小便不出(癃闭)、严重便秘、哮喘等,有时甚至还须送院救治。

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例,有个29岁的女会计师,每逢公司结账加班或孩子生病时,都会腹痛、腹泻,胸胁痞闷,矢气频作,伤感叹息,易怒,苔薄白,脉弦。

中医如何通过中药调理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中医如何通过中药调理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中医如何通过中药调理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情绪时刻影响着身体的健康。

喜悦、愤怒、忧愁、思虑、悲伤、恐惧、惊惶,这七种情绪被中医称为“七情”。

当七情过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就可能导致身体的生理机能失调,引发各种疾病。

而中医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有效的调理方法,主要通过中药来调整情绪对生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情绪是如何对生理健康产生影响的。

当我们感到愤怒时,身体会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长期的愤怒情绪可能导致肝脏的疏泄功能失调,出现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等问题,表现为头痛、眩晕、口苦、胁痛等症状。

忧愁思虑过度,则会损伤脾脏的运化功能,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使人出现食欲不振、胃脘胀满、神疲乏力等脾虚的表现。

悲伤过度容易损伤肺气,导致肺气不足,出现气短、咳嗽、乏力等症状。

恐惧惊惶会使肾气不固,出现遗尿、遗精、腰膝酸软等肾亏的症状。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情绪的异常变化会影响脏腑的功能,进而破坏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导致疾病的发生。

那么,中药又是如何发挥作用来调理这些不良影响的呢?以疏肝理气为例,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郁金、青皮、陈皮等。

柴胡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作用,可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

郁金能够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对于肝气郁结引起的胸腹疼痛、心情抑郁有较好的疗效。

青皮和陈皮则能理气健脾,帮助改善肝郁脾虚引起的消化问题。

对于因忧愁思虑过度导致的脾虚,中药白术、茯苓、山药等是常用的调理药物。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能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可帮助消除体内的湿气,改善脾虚引起的水肿等症状。

山药则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对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在调理肺气方面,百合、麦冬等中药较为常用。

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可缓解悲伤过度引起的肺气损伤所致的咳嗽、失眠等症状。

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对于肺气阴两虚有一定的滋养作用。

论中医情志对健康的影响

论中医情志对健康的影响

论中医情志对健康的影响江雪芳【摘要】情志,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中医学对情绪的特有称谓。

随着社会的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人们昔日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心理冲突不断增加,由情绪调节不良所致的心身疾病越来越严重,而且情志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尤其是情志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是当今医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并且感兴趣的重大问题。

本文通过对中医古籍和现代理论的研究,剖析情志失调对健康影响的生理机制、病因和病机、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同时对情志对健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希望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进而可以促进临床上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期刊名称】《甘肃科技纵横》【年(卷),期】2012(041)006【总页数】4页(P152-155)【关键词】中医;情志;健康;疗法【作者】江雪芳【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应用心理研究所,福建漳州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03.11 情志与健康情志是对包括七情在内的所有情志特征与属性的抽象与概括,是人们对内外环境变化进行认知评价而产生的涉及心理、生理两大系统的复杂反应,具有内心体验、外在表情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变化,其反应和表达方式因不同心理、生理状态而不同[1]。

健康是指心理、躯体、社会康宁的完整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缺乏[2]。

人的情志活动是包含心理与生理两方面的复杂反应。

它不仅可由外界刺激和内在的生理变化引起,同时尚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产生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的生命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情志协调心神“任物”;其次,表情协助人们适应环境,它能宣泄,维持心情平衡,能够沟通以适应环境;最后,情志的正常活动有益于五脏与气血通畅[3]。

可见情志与人的生命活动之间关系密切,特别是对人的健康,具有致病与治病的双重影响。

2 中医情志的生理机制《黄帝内经》认为情志源于五脏精气活动,是五脏功能的外在表现,情志的产生依赖于脏腑精气。

因此要深刻认识情志活动,必须揭示情志与内脏的内在联系。

情绪失衡对人体五脏六腑有何影响

情绪失衡对人体五脏六腑有何影响

情绪失衡对人体五脏六腑有何影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情绪如同天气般多变,有时阳光明媚,有时阴云密布。

而这些情绪的波动,并非仅仅是心理上的体验,它们还会对我们身体的五脏六腑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医理论中,很早就阐述了情绪与脏腑之间的紧密联系。

怒、喜、思、忧、恐这五种基本情绪,分别与肝、心、脾、肺、肾相对应。

当我们长期处于某种情绪失衡的状态时,对应的脏腑就可能受到损害。

先来说说“怒伤肝”。

愤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如果经常处于愤怒的状态,就会使得肝气上逆,出现面红目赤、头晕头痛等症状。

长期的愤怒还可能导致肝气郁结,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不舒。

现代医学也证明,愤怒时人体会分泌大量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会使肝脏的血液供应减少,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增加肝脏疾病的风险。

比如,那些脾气暴躁、容易发怒的人,往往更容易患上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

“喜伤心”也是有道理的。

过度的喜悦和兴奋并非总是好事。

大喜过望可能会使心气涣散,精神不能集中,甚至出现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突然的狂喜还可能导致心气暴脱,危及生命。

就像我们有时听到中彩票大奖的人,由于过度兴奋而出现身体不适,这就是喜伤心的一种表现。

“思伤脾”则体现在过度的思考和忧虑上。

当我们心事重重、思虑过度时,脾胃的运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输送到全身。

如果脾脏的功能受损,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

长期的思虑还可能导致气血生化无源,使人身体虚弱、面色无华。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而过度思考,从而患上了脾胃方面的疾病。

“忧伤肺”也是常见的现象。

当我们沉浸在悲伤、忧愁的情绪中时,肺气就会受到抑制,出现气短、咳嗽、胸闷等症状。

长期的忧伤还会削弱肺的防御功能,使人更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

比如,那些经历了重大变故、长期心情低落的人,往往更容易感冒、咳嗽,甚至患上肺炎等疾病。

最后是“恐伤肾”。

中医认为情志失常会引发哪些心脏疾病

中医认为情志失常会引发哪些心脏疾病

中医认为情志失常会引发哪些心脏疾病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情志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尤其是心脏的健康。

情志失常,即人的情绪出现过度的波动或长期处于不良状态,可能会引发多种心脏疾病。

首先,情志失常中的“怒”,被认为是导致心脏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一个人经常暴怒时,会使得气血上冲,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长期处于愤怒的情绪状态下,心脏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久而久之,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冠心病等问题。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出现异常,包括心跳过快、过慢或者不规则。

愤怒导致的气血上涌,会干扰心脏正常的电生理活动,使心脏的起搏和传导功能失调。

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慌、心悸、头晕甚至昏厥。

冠心病则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从而影响心肌的供血和供氧。

愤怒时血压升高,容易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愤怒还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其次,“忧思”这种情志失常也对心脏健康有不良影响。

过度的忧愁和思虑会使人心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

这会使得心脏的供血不足,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问题。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

患者可能会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心力衰竭则是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

忧思过度的人,往往精神压力较大,身体的应激反应持续存在,这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得心脏功能逐渐衰退。

再者,“惊恐”的情志失常同样不容忽视。

突然的惊恐会使人心神失守,气血逆乱。

这可能会导致心跳骤停、心源性休克等严重的心脏急症。

心跳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若不及时抢救,会迅速导致死亡。

惊恐引起的神经内分泌紊乱,可能会诱发致命的心律失常,从而导致心跳骤停。

心源性休克则是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中医如何诊断和调理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中医如何诊断和调理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中医如何诊断和调理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情绪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微妙的联系。

中医认为,人的情绪状态能够对身体的脏腑功能、气血运行产生显著的影响,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那么,中医是如何诊断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又如何进行调理呢?中医诊断情绪对身体的影响,主要通过“望、闻、问、切”这四种基本方法。

望诊,即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等。

长期处于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中的人,可能会面色晦暗、双目无神,舌苔也可能出现异常,比如肝郁气滞者可能舌苔薄白。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情绪压抑的人,说话声音可能低沉无力;而长期暴怒的人,声音往往高亢急躁。

问诊是了解病情的重要环节,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情绪状况,比如是否容易生气、忧郁、焦虑,以及这些情绪出现的频率和强度等。

切诊,通过触摸脉搏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情绪失调可能导致脉象的变化,如肝郁气滞者常见弦脉。

中医认为,不同的情绪会影响不同的脏腑。

喜伤心,过度的喜悦可能导致心气涣散,出现心慌、失眠等症状。

怒伤肝,经常生气发怒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不舒等。

思伤脾,过度思考、忧虑会损伤脾胃,使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

悲伤肺,过度悲伤会损耗肺气,使人气短、咳嗽。

恐伤肾,长期处于恐惧状态可能会影响肾脏功能,出现腰膝酸软、遗尿等问题。

以怒伤肝为例,当一个人经常愤怒、发脾气时,肝气就容易郁结。

肝郁气滞时间久了,可能会导致气血不畅,形成血瘀。

血瘀又会进一步加重肝郁,形成恶性循环。

患者可能会出现胸胁胀痛、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症状。

此时,通过中医的诊断方法,如观察舌苔脉象、询问症状等,可以判断出情绪对肝脏的影响。

那么,中医又是如何调理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呢?中医调理讲究整体观念,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中药调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肝郁气滞者,常用逍遥散来疏肝解郁、健脾和营;对于心肝火旺者,可用龙胆泻肝汤来清肝泻火。

其次是针灸疗法。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情绪和身体的状况。

中医如何诊断和调理情绪对应对压力的影响

中医如何诊断和调理情绪对应对压力的影响

中医如何诊断和调理情绪对应对压力的影响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而情绪问题也日益凸显。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于诊断和调理情绪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对我们应对压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认为,人的情绪与身体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例如,“怒伤肝”,过度的愤怒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喜伤心”,大喜过望可能会对心脏造成不良影响;“思伤脾”,过度的思考和忧虑会损伤脾胃;“悲伤肺”,过度的悲伤会影响肺的功能;“恐伤肾”,长期处于恐惧状态会对肾脏造成损害。

这一理论为中医诊断情绪问题提供了基础。

中医诊断情绪问题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方面,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形体等。

比如,长期压力大、情绪抑郁的人可能面色晦暗、神情呆滞。

闻诊包括听患者的声音、呼吸,以及闻患者身上的气味。

情绪不稳定的人可能声音低沉、呼吸急促。

问诊则是询问患者的症状、情绪变化、生活习惯等。

通过详细的询问,了解患者压力的来源、情绪波动的情况以及对睡眠、饮食等方面的影响。

切诊主要是通过触摸脉搏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脉象的变化也能反映出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如弦脉可能提示肝郁气滞。

在调理情绪方面,中医有着丰富多样的方法。

首先是中药调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肝郁气滞者可用逍遥散疏肝解郁;心脾两虚者可用归脾汤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中药调理旨在调整脏腑功能,从而改善情绪。

针灸也是中医调理情绪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内关、神门、太冲等,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

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

不同的情绪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饮食调整。

例如,肝郁者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玫瑰花茶、柑橘等;心脾两虚者可多吃一些健脾养心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等。

运动疗法在中医情绪调理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像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能够调节呼吸、放松身心,帮助缓解压力和不良情绪。

此外,中医的情志相胜疗法也颇具特色。

中医认为六种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中医认为六种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中医认为六种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一、怒则气上我们常看到一个人生气了,拍案而起,怒发冲冠,都是形容怒气是向上的。

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一起往上走。

可见气逆喘咳,面红,或者吐血,甚至昏厥、晕倒等。

所以,调节过怒的情绪,我们常常会让先对方先坐下,并且向下抚摸对方的头或者背。

然后再解决问题。

二、喜则气缓在生理情况下,心情喜悦,能使气血调和,缓和精神紧张。

但暴喜或者过喜,则会使心气涣散而不收,神不内守。

比如精神不能集中,甚至发狂,失神妄动,狂笑不能停止等。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就是过喜而造成精神涣散的典型。

最后他是被他的岳父吓了一下才好的——恐克喜,水克火。

三、悲则气消过度悲伤,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从而使肺气耗伤。

常见精神不振、气短乏力等。

四、恐则气下恐惧过度,容易因恐而伤及肾气,肾气不固,可见大小便失禁,这是因为肾的摄纳功能失调了。

或者恐惧持续不解,出现肾精不固,发生肢体不自出抽搐、遗精等症状。

与“怒则气上”相反,鼓励胆小、气馁的人,我们会让对方“站起来”、“雄起”、“加油”,这都是鼓励对方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

五、惊则气乱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倚,精神无法安定,产生疑虑,疑神疑鬼,惊慌失措,遇事犹豫不决等。

六、思则气结思虑劳神过度,容易伤脾,使脾的运化功能受损,气血生化功能也受到影响。

影响心则心血亏虚,心身失养,表现为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同时长期过度思虑,情绪焦虑不安,也会影响脾胃消化功能,表现为食欲减退,胃胀腹满,或者腹泻、大便溏稀等症状。

因此,总是伏案工作的人,应该适当多运动,脑力和身体交叉地使用,以防止“思则气结”。

#中医养生的真相##真相来了##哆咖医生超能团#。

中医情绪养生

中医情绪养生

中医情绪养生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影响一、怒伤肝有的人跟他人吵了一大架,结果就出现偏头疼,或突然耳朵聋了,或者眼睛出血了,或两胁痛等。

从西医角度来说,就是神经失调了,但是从中医角度上讲,因为怒气伤肝,所以出现了肝胆的气机上冲,随着肝经和胆经的气机上冲就会出现以上部位的症状,所以怒伤肝,是肝气不舒的表现。

如果女性经常生气,时间长了,还可能患上乳腺增生,或导致月经不调等。

有不少三四十岁的女性在乳腺胀痛检查中发现自己患有乳腺纤维瘤,做手术多次,还在长,经常跟孩子着急,尤其经常跟自己十岁左右的儿子犯急。

如果你是个肝病患者,比如慢性肝炎或者肝硬化,总生气就会加重你的病情。

也有的患者血压升高,因为发怒甚至能引发脑出血,危及生命。

临床上常见的与生气有关的疾病还有胃病,胃病患者与情绪郁闷有很密切的关系。

有个病人,一犯胃病就来找我看病,开方子,但有时她没吃药,胃就不痛不胀了,究其原因是每次她犯病都有情绪刺激,我给她一些恰当的劝导,情绪就缓和了,胃也就舒服多了。

二、喜伤心大家觉着高兴的事儿怎么能对人身体不好呢?古人说喜气通于心,但大喜过望则心气耗散,过于兴奋,神经血管就容易出毛病。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英格兰足球联赛或意大利足球联赛当中,一些老球迷六七十岁了,他们祖上就是某某队的铁杆儿球迷,这一次主场赢了,一高兴就在看台上倒下去,永远回不到家了。

为什么?就是因为太高兴了,所以大喜时心气大伤就会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轻者一高兴就心脑缺血,头晕胸闷等,严重的会发生“心梗”或脑溢血。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子突发“心梗”住院抢救,医生询问家人时知道昨天他儿子晚上九、十点打电话告诉老人家,老爷子的孙子高考分数超过一本线80分,这个对全家人来说的特大喜讯使得老人经受不起这个刺激而发病,所以家有年迈父母的既不能报忧,也不能报喜,尤其在他们休息时,谨记。

方法1、开朗乐观。

性格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人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上。

性格开朗是胸怀宽广、气量豁达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五类情绪对人体的影响

五类情绪对人体的影响

五类情绪对人体的影响《黄帝内经》既是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也是一部养生宝典,其将我们通常说的七情六欲归结为五类——怒、喜、思、忧、恐,叫做五志。

中医理论中,五志分别对应的是五行——木、火、土、金、水,也就分别影响到人的五脏,那就是肝、心、脾、肺、肾。

让不良情绪任意开展,可能导致身体产生各种疾病。

怒伤肝大家可能都有过经验,如果遇到非常愤怒的事,就会觉得血往上涌。

《黄帝内经》讲,肝脏是藏血的,发怒的时候直接影响到肝脏,肝血、气血往上冲、往上涌,这时人非常危险,有的就会发生脑出血。

所以,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发怒。

“三气周瑜”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

周瑜是吴国的大将军,才华横溢,而蜀国有一位诸葛亮,更是足智多谋。

周瑜心胸狭窄,经常生气,他有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生了我周瑜,何必再生诸葛亮久而久之周瑜积劳成疾。

最后一次他生气的时候,血往上涌,一命呜呼。

所以,保持遇事不怒、不生气的心态非常重要。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首《不气歌》:喜伤心《黄帝内经》说:“喜那么伤心。

”说起来,七种情绪里面“喜”是一种好的情绪,怎么会伤心呢这里的喜,其实说的是大喜——过分的快乐、兴奋,而大喜过望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损伤心气。

心藏神,心主神明,心是管思维意识、神志活动的。

正常的喜乐,使精神愉快,心气舒畅。

可是狂喜极乐,会使心气缓和,精神松散,而产生嬉笑不休、心悸、失眠等症,严重的会发疯,丧失神志。

《儒林外史》里有一个故事《范进中举》。

范进考举人屡考屡败,到五十多岁还考不取,最后在他自己都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却突然接到通知考中举人了,这时候他大喜以至于疯了。

为什么疯了呢就是这“喜”伤到“心”了,所以人千万不要大喜过望。

思伤脾《黄帝内经》说:“思那么伤脾。

”思虑过度会影响脾胃。

一个人多愁善感,老是在考虑问题,考虑得太多往往不思饮食,或者饮食不和,这就影响到脾胃。

脾是主运化的,饮食水谷精微要靠脾胃的运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概括了人的情志修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意思是要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志过激、精气妄耗,才能保持真气充盛,使疾病无从发生。

中医有一种情志致病学说:认为人的七情是统于心而分之于五脏的,有点“心脏领导下的多脏器合作”的机制,每一种情感活动都与内脏相关联,也就是每一个脏腑都对情感有感。

心之志为喜,肝之志为怒,脾之志为思,肺之志为悲,肾之志为恐,情绪和脏腑的联系依靠气机的运行来建立,例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坏情绪往往伤害了我们的身体,暴躁会存在子宫里;压力会存在于肩颈;郁闷会存在乳房里;委屈纠结会存在胃里;思维太敏感皮肤易过敏。

委屈在胃里:吃饭就怕心情不好
《伤寒杂病论》中记载“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说的就是心情对脾胃的影响。

一个胃溃疡的病人,得病原因竟然是长期在吃饭时间接受上司训话!因为上司给自己压力很大,每天一到午饭时间就边吃饭边训话,时间长了,大家胃口都越来越差。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觉得委屈的时候,心里就“堵得慌”,不想吃饭。

中医认为,五行相克,肝为木,脾为土,木克土即意味着肝克脾,因此,人在委屈伤心的时
候,肝气郁滞,就伤脾胃。

西医的解读是,人在心情委屈时,不良情绪会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直接导致胃肠分泌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缩、幽门痉挛,胃酸的腐蚀性会使胃黏膜保护层受损,长期的刺激最终形成溃疡。

所以要经常告诉自己“没什么”,多与同事、上司和家人沟通,不要把委屈都憋在心里,同时要培养豁达的心境,放宽心,不要思虑过多。

暴躁在子宫:发脾气造成内分泌失调
生活中有些女生一动气,或者受到什么创伤,月经就不来了,等这件事情过去以后,月经可能又正常了。

这时候女生得想想,你是不是太暴躁了!
子宫方面疾病的病人多有性格急躁的倾向。

虽然目前没有确切数据显示情绪对子宫疾病影响的比重,不过紧张、发脾气常造成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后,身体各器官都会受影响,而生殖系统和激素关系最密切,因此损害更加明显,如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症的发生就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所致。

中医也有类似说法,子宫在肝经上,如果脾气急躁,久而久之,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就容
易生子宫肌瘤,引起卵巢功能衰退。

再加上女性本身就比男性更加情绪化,因此更要保持愉快心情,少生气才能收获健康。

敏感在皮肤:心理问题别拿皮肤撒气
有些人要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或遭遇一件棘手的事情,额头上总会冒出几个恼人的痘痘,胳膊和后背上还会冒出一些小疹子,当事情解决了,这些痘痘和疹子又“不治而愈”……性格敏感的人最容易有这方面的困扰。

敏感的人常常会偏执而急躁,容易焦虑,当皮肤与外界产生一些摩擦,就容易诱发神经性皮炎。

另外敏感的人一般都多疑,皮肤上一碰到脏东西就要一遍遍清洗,也就容易造成湿疹和皮炎。

这些敏感的人控制力也相对薄弱,更容易搔抓,病情也会加重。

请关注刮痧圈,各种中医绝技都在这里。

由于性格和情绪引发的皮肤问题,往往还比较顽固,此时不能单纯地治病,更要治心。

建议是性格敏感的人,生活中不要太固执、认死理、坚持己见,别把别人随意的一句话太放在心上,多和开朗乐天的人多交流,吸收正能量。

郁闷在乳房: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现在乳腺出现结节的人特别多,这与现代人压力大,不擅长调节心情有关,遇事往往自个郁闷。

生闷气特别容易对乳房健康产生影响。

特别爱生气的人容易出现乳腺增生,是因为乳房处于“肝经所过”之地,生闷气伤肝,肝气不出,容易郁结,肝气郁滞,痰阻血瘀,轻则胸胁胀痛,重则血瘀痰阻成为结节,经络运行受阻,自然易长结节。

中医说“百病生于气”,说的是很多病都与情志不遂,造成气血经络不通有关。

所以无论遇到多么让人烦心、郁闷的事情,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平时泡一些玫瑰花喝一喝,可以起到疏肝的作用,记得别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情志的自我调理
( 1) 清静养神:静主要指心静,具体指心无邪思杂念,心态平静。

养性修身“仁者寿”,古人把道德和性格修养作为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认为养生和道德是密不可分的,甚至把养性和养德列为摄生首务。

( 2) 怡情快志:经常保持积极、乐观、愉快、舒畅的心情是情志养生的重要方法,主要有平和七情、以理胜情、以耐养性、以静制动、以宣消郁、思虑有度、慎避惊恐等。

饮食护理:根据不同病因给予适当的饮食方面指导,膳食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原则,多食碳水化合物及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肥甘、油腻等食物。

例如郁证脘痞嗳气者,
可取半卧位,食用金橘、柑桔等水果。

日常可食用陈皮粥、山楂粥之类舒肝理气之品。

足浴按摩:中药足浴按摩有安神和助眠的作用,通过重要的养血安神、解郁,达到宁心安神的效果,同时通过足底穴位按摩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从而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与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音乐治疗:根据个人特点,开展音乐治疗,例如:情绪抑郁者选择愉快的歌曲;情绪高涨者选择低沉、抒情的歌曲来调节情绪,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情志治疗的目的。

相关链接:总是失眠,可能是听的歌没选对
气功调神:如中医放松疗法, 在安静、没有精神负担和体力负荷的条件下充分放松自己的精神,可降低紧张、焦虑意识,平和心境,使应付困境的信心增强。

家属篇——疏泄法:聊天沟通,引导其通过诉说、宣泄其积郁之情,遂畅情志,解除胸中郁结达到“木郁达之”的目的。

聆听家人的倾诉,并用言语开导,消除家人的消极状态,使其端正态度,解除顾虑。

生活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良好的情志调摄, 可融洽家庭与社会关系, 使自己处于愉快的情绪之中, 气血流畅, 脾胃功能改善,增进食欲, 减轻紧张焦虑,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治疗效果, 起到药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