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合集下载

植物界基本类群与分类PPT课件

植物界基本类群与分类PPT课件
➢ 蓝藻基因工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上述两方 面的成果为标志,蓝藻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目前生物学的前沿领 域之一。
第110页/共37页
三、眼虫藻门 Euglenophyta
• main character
大 多 数 无 细 胞 壁 , 具 1 - 3 条 鞭 毛 (茸鞭型)
Outer layer:原生质膜 inner layer:周质体
第65页/共37页
2、representative plant
• (1)颤藻属 Oscillatoria
• 植物体为一列细胞组成的 丝状体,能前、后、左、 右摆动。
• 植物以藻殖段进行繁殖。
第76页/共37页
• (2) 念珠藻属 Nostoc • 植物体为念珠状丝状体,外有公共的胶质
鞘包被而成片状。 • 代表:
九、各门之间的亲缘关系
1、按光合色素和光合作用类型,藻类可分为三条 进化支系:都含有叶绿素a,光系统II,但光系统 II的集光色素不同:
• (i)藻胆素:原核蓝藻→ 真核红藻;
• (ii)叶绿素c:隐藻、甲藻、黄藻、金藻、硅藻、褐 藻;
• (iii)叶绿素b:原绿藻、裸藻、绿藻、轮藻。
2 、细胞核的演化:原核→ 中核→真核
➢ 细胞壁分为两层:内纤维素,外藻胶
➢ 细胞单核,与维管植物相似。
➢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
➢ 载色体: 外被四层膜

色素:叶绿素a,c,β –胡萝卜素,叶黄素

贮藏产物:褐藻淀粉,甘露醇
➢ 精子和游动孢子具二条不等长侧生鞭毛,茸+尾,9+2
• (2)reproduction 第232页/共37页
第243页/共37页

第二章植物界的类群

第二章植物界的类群

桔青霉 P. Citrinum Thom
引起大米霉变
岛青霉 P. Islandicum Sopp
黄绿青霉
黄绿青霉素—损害神经系统
桔青霉
桔青霉素—损害肾脏
岛青霉
岛青霉素—损害肝脏
黄曲霉:含黄曲霉素,引起肝癌
冬虫夏草:含19种游离氨基酸及多种有效成分,如
虫草素。
夏季
侵染
虫草菌孢子
芽管
蝙蝠蛾幼虫

病幼虫钻入土中,冬季形成菌核,菌核破坏了幼虫
抗病毒、降血压、抗放射性药物; 4、藻类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
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丰富,在开发蛋白质 等营养源方面受到人们的关注。 过量繁殖会对水产业造成危害,如: 水花(蓝藻) 、 赤潮 (甲藻、硅藻等)
二、菌类植物 Fungi
特征
不含色素,异养型生物(寄生、腐生),没有根、 茎、叶分化,可分为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
裸藻淀 无壁 营养 (细
1-3 污水 450
藻 胡萝卜素、 门 叶黄素
粉和脂 肪
胞纵裂)
等长 顶生
金 叶绿素a、c (+)、 藻 胡萝卜素、 门 叶黄素 甲 叶绿素a、c、 藻 胡萝卜素、
脂肪、 油、金 藻淀粉 淀粉、 脂肪
纤维素 硅质
纤维素 或无壁
无性、有性
(同配、异 配、卵式) 营养 (细胞 分裂)、
(五)金藻门 Chrysophyta
特征
约6000种,多产于淡水中;植物体为单细胞、群 体或分枝丝状体;载色体含叶绿素a、叶绿素c、胡萝 卜素和叶黄素,多呈金黄色或金褐色;同化产物为金 藻多糖和油类。
代表植物
硅藻属 Diatoms
(六)甲藻门 Pyrrophyta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第二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第二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 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 林奈的两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 • 赫凯的三界系统—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 • 科帕兰的四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界;后
生植物界;后生动物界 • 维德克的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
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 1、藻菌纲:黑根霉 • 2、子囊菌纲: • 酵母菌 • 青霉菌 • 3、担子菌纲: • 蘑菇—伞菌的结构:菌盖、菌褶(侧丝、担
孢子)、菌柄、菌环
• 4、半知菌纲: • 只知道无性生殖阶段,对有性生殖阶段还不
明了。稻瘟病菌、棉花炭疽病菌等病原菌。
三、地衣植物门
• 特征: • 真菌(子囊菌)与藻类(蓝藻、绿藻)的共
当环境适宜时,其原生质体可进行分裂,释 放出幼殖体,形成新植物。
代表植物:
• 1、颤藻 • 2、念珠藻 • 3、鱼腥藻
(二) 眼虫藻门
• 特征: • 1、无细胞壁,故又称裸藻。 • 2、真核生物,胞质中有叶绿体。 • 3、无色体的种类能吞食固体食物,为动
物性营养方式。 • 4、有1-3条鞭毛,能在水中游动。 • 5、植物体为单细胞。
• 类型 :
• 1、球菌。 • 2、杆菌。 • 3、螺旋菌。
代表植物: 1、病原细菌。 2、硝化细菌。 3、根瘤细菌。 4、放线菌 —抗菌素:链霉
素、四环素等。
(二) 粘菌门
• 特征:
• 介于动物与植物之间的一类生物:生活史中有一 段是动物性的,有一段是植物性的。
• 营养体(动物性的): 一团裸露的原生质体,能作 变形虫式运动,吞食固体食物。
新的植物体。 • 4、常生活于水中或阴湿的地方。
• 有藻类、菌类、地衣三大类共11个门。

2.植物的类群及其生活史特点

2.植物的类群及其生活史特点

使用检索表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 全面核对两项性状:如果第一项性状看来已符合手头的标 本,也应继续读完相对的另一项性状,因为有时后者更为适合。 2. 在涉及大小尺寸时,应用尺量而不作大致的估计。 3. 在核对了两项相对的性状后仍不能作出选择时,或手头的 标本上缺少检索表中要求的特征时,可分别从两方面检索,然 后从所获的二个结果中,通过核对两个种的描述作出判断。 4. 对检索到的结果,还需核对该种植物的全面描述。当描述 的内容与手头标本一致时,才能作为鉴定的结束。因为如果手 头的标本是检索表中未列入的植物,如分布新记录种或引种植 物,在检索时会指向另一植物。
系统发育分类(自然分类):根据植物之 间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它是从 19世纪后末期开始的,力求客观地反映 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发展。
三、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
(一)植物分类的基本阶层
现以稻为例,说明它在植物分类上的各级单位。 界 植物界 Regnum Vegetable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 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目 禾本目 Graminales 科 禾本科 Gramineae 属 稻属 Oryza 种 稻 Oryza sativa L.
鸽的品种:筋斗鸽、鹦鹉鸽、孔雀鸽、吹号鸽、毛领鸽、球胸鸽、喜鹊鸽、天使长鸽、皱背鸽
2)、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
什么是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 地球上动物、植物、 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 丰富程度。
观赏用:观叶植物
羽衣甘蓝
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DC. f. tricolor Hort.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具有维管束,合称为 维管植物(vascular plant),藻类、菌类、地 衣、苔醉植物无维管束产生,称为非维管 植物(non-vascularplant) 。 苔藓、蕨类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 裸子植物中也有退化的颈卵器,它们合称 为颈卵器植物(archegoniatae)。

第二章 植物界的类群 第二节 高等植物 第三节 植物界的进化

第二章 植物界的类群 第二节 高等植物 第三节  植物界的进化

2、藓纲
●配子体 有茎叶分化,茎内有中轴,叶内有中肋, 但无维管组织,根为单列细胞的假根
●孢子体 由基足、长的蒴柄和孢蒴组成 ●原丝体 原丝体发达,在原丝体上产生多个芽体,
每个芽体形成一个新的植物体(配子体) ●生境 比苔类植物耐低温,在温带、寒带、高山森
林、沼泽常能形成大片群落。
代表:葫芦藓 Funaria hygrometric Hedw.
(7)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瓦苇 Lepisorus thunbergianus
(Kaulf.)Ching (8)槲蕨科 Drynariaceae
槲蕨 Drymaria fortunei (Kze.)J.Sm.
(9)桫椤科 Cyatheaceae
桫椤(树蕨)Cyathea spinulosa Wall.
葫 芦 藓葫芦藓生活史来自蕨 类 的 原 叶 体
蕨的生活史
一 种 石 松
卷柏(还魂草)
中 华 卷 柏
中 华 水 韭
松 叶 蕨
木贼
问荆
瓶 尔 小 草
紫萁
海 金 沙
贯众
瓦苇
芒萁
肾蕨
肾蕨
凤尾蕨
井栏边草
铁线蕨
铁线蕨
槲 蕨
中华槲蕨

蕨 菜
树蕨(桫椤)
树蕨(桫椤)
(1)只有单细胞或单列细胞的假根,吸收能 力弱;
(2)无维管组织,输导能力弱;
(3)雄性生殖细胞(精子)有两条长鞭毛, 要借水的作用才能与卵细胞结合——受精作 用依赖于水。
(三)演化关系
两种观点:(1)苔藓植物起源于藻类; (2)苔藓植物由裸蕨类退化而来。
二、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第二章植物的类群及演化

第二章植物的类群及演化

(一) 蓝藻门----原核藻类
特征:
1、原核生物,具有明显的细胞壁。 2、无明显的细胞核,其原生质体不分化为细胞质和细胞核, 而是分化为周质(periplasm)和中央质(centroplasm)。 3、周质中具光合片层(含叶绿素a、藻蓝素和藻红素)。 4、中央质中无真正的核(核膜、核仁),只有染色质。 5、植物体有单细胞、群体、丝状体等形式。 6、繁殖方式:营养繁殖为主,少数通过内生孢子、外生孢 子进行无性生殖。
平行检索表(双项式)即:每一项两个相对性状的叙述内容都写在相邻的两行中,两两平行;数字
号码均写在左侧第一格中,并不缩进。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及其演化
植物界(依据繁殖方式分):
一、孢子植物-----利用孢子(单倍体或二倍体)进行繁殖
1、藻类植物:蓝藻门、裸藻门、绿藻门、金藻门、
甲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等7个门。 2、菌类植物: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等3个门。 3、地衣植物门: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分为:壳状、叶状、 枝状三大类。 4、苔藓植物门:分为苔纲、角苔纲、藓纲。 5、蕨类植物门:松叶蕨纲、石松纲、水韭纲、木贼纲、真蕨纲等。
见教材图10-2
(三)绿藻门----具有与高等植物细胞相似特征的藻类
特征:
1、细胞结构与高等植物相似,有核和叶绿体,色素中富含 叶绿素a、叶绿素b,故呈绿色。 2、植物体有单细胞、群体、丝状体。 3、繁殖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同配、异 配和卵式生殖)。 4、常见于淡水中。 5、生活史三种类型:单倍体、二倍体、双-单倍体或单双倍体。前两种只有核相世代没有世代交替,第三种有世 代交替。 绿藻约有430属,8600种。通常分为绿藻纲和轮藻纲。
二、种子植物-----有种子并以此繁殖后代。

植物学基础知识 PPT

植物学基础知识 PPT
输导作用:水分和无机盐,叶的光合作用产物 支持作用:构成植物体的坚固有力的结构 贮藏作用:营养物质,水分等 繁殖功能:茎有形成不定根和不定芽的习性, 可作营养繁殖
植物器官基本形态及功能
三、茎——茎的结构形态
分 生 区 伸 长 区
成 熟 区
茎尖结构
植物器官基本形态及功能
1 定芽与不定芽: 顶芽和腋芽由固定位置发生, 称为定芽。由老根、老茎、叶上长出的芽,其发生 位置不固定,称为不定芽。 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 营养枝条的原始体叫 叶芽;花或花序的原始体叫花芽;混合芽是既发育 形成叶,又形成花或花序的芽。 ⒊裸芽和鳞芽 : 外围有芽鳞片包被的芽叫鳞芽, 无芽鳞片的叫裸芽。 ⒋活动芽和休眠芽 : 能在当年生长季节萌发生 长的芽称为活动芽;温带木本植物枝条下部的芽, 即使在生长季节也不萌发,暂时处于休眠状态的芽 称为休眠芽。 创伤等刺激可打破休眠状态使休眠芽变为活动芽。
三、茎——芽的类型
植物器官基本形态及功能
三、茎——分枝的类型
植物器官基本形态及功能
松、杉、 杨等
苹果、葡 萄、李等
丁香、茉莉、 接骨木等
三、茎——茎的变态
植物器官基本形态及功能
三、茎——茎的变态
地上茎的变态类型
植物器官基本形态及功能
• 1 、叶状茎:茎扁平、叶状、呈绿色,能进行 光合作用,叶则退化成鳞片状、针状,甚至缺
定根
植物器官基本形态及功能
二 、 根
不定根
根 的 类 型
——
二、根——根的变态
植物器官基本形态及功能
变态:有些植物的营养器官,适应不同的环境,行使特殊的生理功能,其形态结构发生可 遗传的变异,这种现象称为营养器官变态。
1.贮藏根——肉质直根: 萝卜等植物的肉质直根由下胚轴和主根

植物学基础知识

植物学基础知识
部分,由营养组织组成, 供种子萌发利用; 贮存的营养物质主要有 淀粉、脂肪和蛋白质; 在种子中有或者无,占 有一定体积。
种皮 子叶 胚乳 胚芽 胚根
2. 双子叶无胚乳种子 (菜豆)
胚芽 胚轴
1.双子叶有胚乳种子 (蓖麻)
子叶充当胚乳 的功能
胚根
子叶
种皮
植物器官基本形态及功能
一、种子——种子的结构
种皮 包被着胚和胚乳,属于保护结构。 成熟种子的种皮具有种脐、种孔、种 脊和种阜等结构。
• 同时具备叶片、叶柄和托叶 三部分的叶,称为完全叶; 只具备其中一个或两个部分 的,称为不完全叶
1-叶片 2-叶柄 3-托叶
植物器官基本形态及功能
四、叶——叶的形态描述
( 1 )叶片的形态描述: 叶形、叶尖、叶基、叶 缘 (2)叶序
(3)单叶与复叶
a)鳞叶形 b)钻形叶 c)针形叶 d)心形叶 e)肾形叶 f)扇形叶 g)盾形叶
三、茎——芽的类型
植物器官基本形态及功能
三、茎——分枝的类型
松、杉、 杨等
苹果、葡 萄、李等
丁香、茉莉、 接骨木等
植物器官基本形态及功能
三、茎——茎的变态
三、茎——茎的变态
地上茎的变态类型
• 1 、叶状茎:茎扁平、叶状、呈绿色,能进行 光合作用,叶则退化成鳞片状、针状,甚至缺 失,如昙花、竹节蓼等。
植物器官基本形态及功能
二、根——根的变态
3. 攀援根:一些植 物如常春藤、络 石、薜荔、天南 星科植物,根上 可分泌粘液,有 的具吸盘等。它 们的茎细长柔弱 不能直立,茎上 生出不定根,以 固着于其他支持 物表面而攀援上 升,这种根属于 攀援根。
植物器官基本形态及功能
植物器官基本形态及功能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和分类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和分类

原核藻类(蓝藻门)
原植体植物 无胚植物
藻类植物
非 真核藻类(10个门)

低等植物

地衣植物


孢子植物-隐花植物



茎叶体植物 苔藓植物

有胚植物 蕨类植物
颈卵器植物

有花植物 高等植物
裸子植物

雌蕊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显花植物

PART 01
第一节藻类植物
这里介绍的藻类植物是指一群没有根、茎、叶分化,能够进行光合作 用的低等自养真核植物。但有如下共同特征:
②光合色素 藻类植物的光合色素有三大类:叶绿 素类,包括叶绿素a、b、c、d4种;类 胡萝卜素类,包括5种胡萝卜素和多种 叶黄素;
在红藻、隐藻和甲藻中还含有藻胆素类,藻胆素类与有关蛋白质组 成藻胆蛋白。各门藻类均含叶绿素a和β-胡萝卜素,其他光合色素 在各门中是不一样的,是藻类分门的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6.真核藻类的生活史
生活史, 亦称生活周期,指藻类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生殖和产生 出新一代个体的全过程。根据减数分裂在生活史中发生的不同时期,藻类 植物的生活史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合子减数分裂 又称始端减数分裂。合子萌发时进行减数分裂。 这种类型的生活史具核相 交替,仅有 1种单倍体的藻体;合子或受精卵是生活史中唯一的二倍体时 期。如衣藻属、团藻属、水绵属、轮藻属等许多种类。
由于世代交替过程中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因此世代交替过程中一定 发生核相交替,
7.生境与分布
绝大多数真核藻类均生活于水中,包括淡水、海水、咸淡水等各种水体 中,分布十分广泛。也有的生活于潮湿的土表、岩面、树皮、墙壁等 处。 生于水中的又有浮游、附着、固着和底栖等各种类型。还有的种类可 生于高山积雪上,也有与真菌等生物共生的。

第二章 系统分类

第二章 系统分类

纪生命大爆发,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学术界。
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 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这 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 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
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
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 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为“寒武爆 发”。
门:植物界分为16个门,七大类植物 下分蓝藻、裸藻、甲藻、金藻、 低 无 原 藻类植物: 绿藻、轮藻、红藻、褐藻 8个门 等 胚 植 孢 植 植 体 菌类植物: 下分细菌、粘菌、真菌 3个门 物 物 植 子 地衣植物门 物 植 颈 物 苔藓植物门 卵 高 有 茎 器 蕨类植物门 等 胚 叶 植 维 植 体 植 种 裸子植物门 物 物 植 管 物 子 物 植 被子植物门 植 孢子植物:隐花植物 物 物
晚 早
各类植物繁盛时期
新生代
被子植物时代

中生代
侏罗纪 三叠纪
二叠纪
石炭纪 晚
裸子植物时代(共约1.4
亿年) ☞
2.40 2.80 3.45 3.65
蕨类植物时代 (共约1.6
亿年)☞
古生代
泥盆纪 志留纪 奥陶纪 寒武纪
中 早
裸蕨植物时代
3.95 4.30 5 5.7 10 18 25
元古代
菌 藻 时 ☞代 ( 共 28
暂的剧变交替的过程,从而在地质记录中留下许多空缺。
过程。
蕨类植物时代(4亿年-2.4亿年前)
约4亿年前的志留纪末期,植物离开大海,产生 了以裸蕨为代表的第一批陆生植物 全球第一个成煤期:石炭纪时期,世界各地出现 了高达几十米的参天的茂密的蕨类植物森林,此期间 蕨类植物遗体被大量地埋到地下,是今天大煤田的重 要来源。

《植物学》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

《植物学》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

3.褐藻门
大约1500种。是一群结构复杂的最高级 的大型藻类(如巨藻属可长达400m)。 有丝状体、叶状体等。
细胞壁由纤维素和藻胶组成。 载色体1至多数,所含色素有叶绿素a和c、β胡
萝卜素和叶黄素,叶黄素中的墨角藻黄素含量最大, 故植物体常呈褐色。 贮藏物主要是褐藻淀粉和甘露醇,不少种类细胞 内含有大量碘。
环状、带状、星状、网状等,含有叶绿素、类胡萝 卜素等色素。叶绿体中有造粉核(蛋白核),淀粉 集聚在蛋白核周围。 游动细胞有顶生鞭毛。
细胞壁成分、色素类型、贮藏物质、鞭毛类型等都 与高等植物相同。多数学者认为高等植物与绿藻具 有亲缘关系。
繁殖方式:无性和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
同配生殖:由形状、结构、大小、运动能力等方 面完全相同两个配子结合。
“属名”
“种加词” “定名人”
Ginkgo
biloba L.
双名法的优点:
– 1、统一了全世界所有植物的名称,在 国际上通用,便于科学交流。
– 2、提供了一个亲缘关系的大概,在植 物学名中包括属名。
定距式检索表
平行式检索表
第一节 低等植物
一、藻类植物 二、菌类植物 三、地衣植物
一、藻类植物
少数种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无性生殖。 目前尚未发现行有性生殖的种类。
太湖污染严重暴发蓝藻(水华)
2.绿藻门
植物体有单细胞个体、群体、多细胞丝状 体、叶状体等类型。
绿藻的分布很广,淡水中最多,阴湿地、 岩石、花盆壁、海水中、甚至在高山积雪上 都有分布
盘 藻
植物体为群体的种类
盘藻
团藻
丝状体
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构成。 不同种类细胞内各有一定形态的叶绿体,如杯状、
海带的营养体体长1~2m,由宽大扁平的带片、 细而短的带柄和分枝状的假根组成。

植物学 第二章 植物系统分类学概述

植物学 第二章 植物系统分类学概述

番茄
西红柿 Solanum lycopersicum L.
如何给植物命名
林奈的双名法; 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银杏:Ginkgo biloba Linn. (L.)。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
植物种的命名
国际上制定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给每一个植物分类群制定世界各国可以 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即学名。
属………...稻属 Oryza 种………...稻 Oryza sativa L.
种(species)
一、植物分类的等级单位 种也称为“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它
是具有一定分布区和一定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物 类群。一个物种的个体一般不能和其他物种进行 生殖结合,也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即生 殖隔离。
同名异物
同名异物现象,例如我国叫“白头翁” 的植物就有10多种,其实它们是分别属 于毛茛科、蔷薇科等不同科、属的植物。 由于名称不统一,往往造成许多混乱, 妨碍国内和国际间的科学交流。
土豆
马铃薯
洋芋
Syringa oblata Lindl
阳芋
山药蛋
Solanum tuberosum L.
丁香
Syzygium aromaticum (L.) Merr. & L. M. Perry
维管植物:具维管组织分化的植物。包 括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 门
三、系统发育分类系统时期 19世纪后半叶达尔文创立
生物进化论以后逐渐发展起来, 根据生物进化的原理,力求客 观反映出生物界的亲缘关系和 演化规律。现代自然分类系统 中以恩格勒和勃兰特的《自然 植物志》所述的比较完善。
植物分类的等级与植物命名的法则

20090605植物学课程辅导与习题解答

20090605植物学课程辅导与习题解答

(2009.06.05)植物学课程辅导与习题解答(文本)闫毓秀: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是植物学第二次教学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大家一定有许多体会,希望大家积极发言。

本课程教学要求(一)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1.形态解剖部分主要掌握种子植物的根、茎、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

2.植物的基本类群部分主要掌握七大类群的基本特征,代表植物和起源演化。

3.被子植物分类部分主要掌握分类单位、学名、形态结构的演化规律,重要目、科的特征及起源和演化。

4.植物生态主要掌握生态条件、植物群落、生态系统。

(二)培养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裸的学习应培养的基本技能是:1.显徽镜的使用。

2.徒手切片制作。

3.植物绘图。

4.植物标本采集和制做。

5.植物检索表的使用。

本课程全面复习的内容包括:绪论;第一编,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第二编,植物界的基本类群第三编,被子植物分类;第四编,植物的生态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七个必做实验。

下面将按各章顺序进行学习指导第一章习题1.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主要作用(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太阳的光能,把简单的有机物—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复杂的有机物——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其过程可简单写成:光合作用的主要意义是:①把简单的无机物(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复杂的有机物(碳水化合物)。

②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

③释放出氧气。

(2)矿化作用:复杂的有机物,经过非绿色植物(菌类)的作用,被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矿物质),这一过程称为矿化作用。

矿化作用的主要意义是:1)将有机物分解简单的无机物。

2)使大气中的碳素、氮素得到平衡。

3)植物体内的磷、钾、铁、镁、钙及各种微量元素通过矿化作用,在植物体和土壤之间循环。

一、种子的结构:植物的种类不同,其种子在大小、形状和颜色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

但其基本结构都是一致的。

都是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

二、胚的结构: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新的植物体就是由胚生长发育而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伞菌科为例:
菌盖 脱落 核配
子实体(担子果) 菌褶 担子 担孢子(4个) 单核菌丝 新子实体
菌柄
代表类群:伞菌(磨菇类)、木耳、银耳、猴头、猪苓、灵芝、伏苓等。
珠鳞
大孢子叶球 苞鳞 减数 胚乳
雌雄同株 胚珠 大孢子母细胞 大孢子
分裂 颈卵器
根据它们所含色素、细胞结构等特点,可分为七门,现简介四门植物。
(一)蓝藻门(Cyanophyta)是一类很原始的古老植物。
植物体有单细胞、群体或丝状体,大多数细胞外有胶质鞘,属原核生物,细胞内无真核,无载色体,含叶绿素a和藻蓝素,故植物呈篮绿色。常见植物:
1.颤藻属。
2.念珠藻属:发菜、葛仙米、地耳等。
具世代交替:同形世代交替和异形世代交替。
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更替出现,称为世代交替。
常见植物:海带、裙带菜、鹿角菜等。
绿褐门、红藻门、褐藻门的植物细胞内均有真正的细胞核。
二、菌类植物(Fungi)
无根、茎、叶分化,多数无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异养的、营寄生或腐生生活。菌类包括三个门:细菌门、真菌门、粘ae)
以水中或潮湿环境为多,有些藻类可与菌类共生而形成地衣,有的可寄生于动、植物体内。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有单细胞个体(如衣藻和小球藻)、多细胞群体(如团藻)、多细胞丝状体(如水绵)或带状体(如海带)。具各种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植物,少数异养。
3.鱼腥藻属。
(二)绿色藻门(Chlorophyta)
植物体多种多样,为真核细胞组成,有核及叶绿体,含叶绿素a、b,及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故植物呈绿色。分为绿藻纲和轮藻纲二个纲,常见植物有:
1.绿藻纲:a.衣藻纲 b.实球藻属 c.团藻属 d.小珠藻属 e.水绵属
2.轮藻纲:
营养方式: 异养 自养
腐生细菌 紫细菌:含有叶绿素。
(二)粘菌门:介于动物之间的一类生物。
营养体:无壁、无色素、能变形运动,具有动物性。
生殖时:产生孢子、具纤维素壁、具有植物性。
(一)细菌门:单细胞体型微小、无真核的原核生物,一般无色素,从形态上分为三种类型:
球菌、杆菌、螺旋菌。
繁殖:细胞一个分裂为两个,两个分裂为四个......,或形成芽孢渡过不良环境形成新个体。
寄生细菌 硫细菌、铁细菌:利用CO
小孢子叶
小孢子叶球 减数 花粉管
b.配子体进一步退化,完全寄生于孢子体上。
c.出现了花粉管,受精摆脱了水的限制。
d.形成种子,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性。
2.分类:分类三个纲:苏铁纲、松柏纲和买麻藤纲。裸子植物是我国森林的主要树种,
重要的裸子植物有苏铁、银杏、松、杉、柏等。
现以松属为代表说明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N有性世代(配子体) 2N无性世代(孢子体)
②藓纲:以葫芦藓为代表。植物体为简单的茎叶体,叶具中肋,茎具简单的中轴。配子体还是主要的营养体,但孢子体较苔纲复杂,具孢蒴、蒴柄和基足三部分,上端还有蒴盖、蒴齿、蒴轴的分化。
本纲分3目:泥炭藓目、真藓目、黑藓目。
胚 合子 原叶体
精细胞 精子器
2N N
孢子体 配子体
华南地区常见的蕨类植物有乌毛蕨、芒萁、铺地蜈蚣、蜈蚣草、蕨、红萍等,其中有些可以作土壤性质的指示植物,有些可作食用,有些可作肥料。而煤炭是亿万年前古肛大型蕨类植物遗体埋在地下所形成的。
4.半知菌纲:多为病原菌,现对其有性生殖不太了解。
三、地衣植物(Lichenes)
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植物,形态上分为壳状地衣、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三种类型。
真菌:子囊菌、担子菌、藻菌-- 吸收水、无机盐等,并保护藻类。
地衣
藻类: 蓝藻、绿藻-- 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三)红藻门(Rhodophyta)
植物体的细胞内含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还有藻红素故植物体呈红色勤劳紫红色,植物体多数为多细胞构成的丝状、片状或树枝状等。
常见植物有:紫紫、石花菜、鹧鸪菜等。
(四)褐藻门(Rhaeophyta)
植物体大型,为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带状体等。含叶绿素a、c、胡萝卜及叶黄素,还有藻褐素。后三者含量较多,故植物体呈黄褐色。几乎全为海产。
第二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篇各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同学们掌握各大类群的基本特征(形态结构、大小,分布的生境特点,营养方式,生活史过程,生殖特点,分类依据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等),熟悉被子植物分科或分类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重要分科的识别要点及其常见的代表植物,并掌握常见代表植物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森林中的苔藓复盖层可以保持水土,苔藓植物形成的泥炭可作肥料和燃料。
二、蕨类植物
1.特征:一般陆生,有根、茎、叶的分化,具原始的维管束系统。配子体和孢子体均能独立生活,以孢子体占优势;其上有孢子囊,产生多数孢子,孢子萌发形成配子体(原叶体)
2.分类:分成5个纲,即石松纲、水韭纲、松叶蕨纲、木贼纲、真蕨纲。
卵细胞 孢子
受精 合子 胚 孢子体(减数分裂)
托柄
现以水龙骨为例说明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减数分裂
孢子体(大型羽状裂叶) 孢子囊群(生于叶背) 孢子囊 孢子
卵细胞 颈卵器
一、苔藓植物门
1.特征:多生于阴湿环境,是植物从水生到陆生过渡形式的代表;植物体为扁平的叶状体,或有茎、叶分化,但无真根,而是形成假根,亦无维管束等真正的输导组织;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能离开配子体独立生活。
2.分类:分为苔纲和藓纲。
① 苔纲:以地钱为代表,植物体为叶状体,有背腹之分,具单细胞假根。营养繁殖产生芽孢--新个体的开始;有性生殖配子体雌雄异株:
器官,单cell(极少例外)
合子不能形成胚 地衣植物26000
无胚植物)孢子植物(假花植物)
苔藓植物
高等植物
(有胚植物,具根茎 蕨类植物
叶分化,有维管束(苔
许多地衣生长在岩石和瘦土表面,能加速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有些地衣可作药用、染料或饲料。若地衣生长在树皮上,也会为害植物。
第二节 高等植物
1.一般特征:绝大数陆生;植物体常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明显的世代交替;雌性生殖器官由多个细胞构成;受精卵形成胚,再长成植物体。
2.分类:包括四个门,即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
托柄 颈部:颈沟细胞
雌配子体 雌托盘 (具芒条) 颈卵器 腹部 腹沟细胞 原丝体
通过实验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同学们掌握植物观察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熟悉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能独立检索未知植物;了解常见代表植物的特征及其用途。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实验教学想结合;
讲授思路:
以生物进化为主线,以比较、对照为方法进行植物界各大类群基本特征的讲解;
雄配子体 雄托盘 (具小孔) 精子器 多数精细胞 孢子
原丝体
N 2N N
板书方式:
主题-概念-结构-差异;
地球上的植物,目前已经知道的有40多万种,其中绿色开花植物有20多万种,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绿色和非绿色的不开花植物。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亲缘关系等特点,植物界分为五个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详见教材P252的列表)
2.子囊菌纲:产生子囊,内生子囊孢子,其子实体称子囊果。
两种不同 结合 减数分裂
子囊 性的菌丝 子囊果(合子) 孢子母细胞 子囊孢子(常8个)
代表类群:酵母菌属、青毒菌属等。
3.担子菌纲:形成担子,只生4个担孢子,其子实体称担子果
藓外),雌性生殖器官多细胞 裸子植物 维管植物
有颈卵器,合子成胚→个体 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
(真花植物)
第一节 低等植物
1.一般特征:常生于水中或阴湿处。是原植体植物,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常是单细胞的。有性生殖的合子,不形成胚而直接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三、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的胚珠和裸露,又具有颈卵器,所以是蕨类和被子植物间的过渡类型。
1.特征:
a.孢体发达:木本,根系发达;叶条形、针形或鳞形,少数为阔叶。根茎有形成层能加粗生长。本质部有管胞而无导管和纤维;韧皮部有筛胞而无筛管和伴胞,其输导组织虽不如被子植物发达,但远远超过了蕨类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
(三)真菌门:细胞都有核,植物体多由菌丝组成,菌丝常分枝集生成菌丝体。菌丝分隔或不分隔。不含色素。营养方式为异养,即寄生(转主寄生、单主寄生)、腐生、兼性寄生。生殖方式多种。
真菌分为藻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四个纲。
1.藻菌纲:原始的为单细胞,其余多是分枝的菌状体,常无横隔。如黑根霉等。
学习类群的知识,目的是对整个植物界有基本的了解。
低等植物 藻类植物(7or8门)18000
↗ 细菌
(无根茎叶分化无 菌类植物(3 门) → 真菌
维管束,雌性生殖 90000 ↘ 粘菌 非维管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