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必修6
数学高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数学高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的第六章是关于函数的学习,主要包括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简单的初等函数以及函数的应用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函数的基本概念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在数学中用来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一个函数通常由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三部分组成。
在表
示函数时,可以使用函数的解析式、图像、数据表等形式。
2.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在坐标系中的表示,能够反映函数的性质。
通过观察图像,可以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函数的图像是指所有符合函数定义的点的集合。
3. 简单的初等函数
常见的初等函数包括线性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这些函数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学习它们
的性质和图像特点对理解高中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都有帮助。
4. 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工程技
术中,都离不开函数的模型和应用。
在物理学中,函数可以用来
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在经济学中,函数可以用来分析供需关系、经济增长等问题。
总结起来,第六章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
的图像与性质、简单的初等函数以及函数的应用等方面。
通过学
习这些知识点,不仅能够提升数学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培
养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的能力。
因此,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掌
握这些数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高一数学第六章-知识点

高一数学第六章-知识点第一节:函数与方程在高一数学第六章中,我们将学习函数与方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函数和方程在数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物理、经济学等。
了解和掌握函数与方程的概念与性质,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把一个集合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元素。
函数可用来描述数学、物理、经济等各个领域中的规律与关系。
函数的定义包括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三部分:1.1.1 定义域在函数的定义中,定义域是指函数的自变量所能取值的集合。
用符号表示为D(x)。
例如,对于函数y=x+1,自变量x可以取任意实数,因此定义域为全体实数集合R。
1.1.2 值域值域是函数的因变量所能取值的集合。
用符号表示为R(y)。
对于函数y=x+1,因变量y的取值范围依赖于自变量x,它的值域为全体实数集合R。
1.1.3 对应关系函数是对应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对于函数y=x+1,自变量x的每个取值都有唯一对应的因变量y值。
例如,当x=1时,y=2;当x=2时,y=3。
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是函数的基本特征。
1.2 方程的解与根方程是一个等式,它描述了两个表达式相等的关系。
方程的解是满足方程的变量的取值。
这些取值使得方程两边的表达式相等。
方程的解可以分为有理数解、无理数解和复数解。
1.2.1 有理数解有理数解是指满足方程的解为有理数的情况。
例如,方程x^2-2=0的解为x=±√2,√2是一个无理数,因此方程的解为无理数解。
1.2.2 无理数解无理数解是指满足方程的解为无理数的情况。
例如,方程x^2-4=0的解为x=±2,2是一个有理数,因此方程的解为有理数解。
1.2.3 复数解复数解是指满足方程的解为复数的情况。
在高一阶段,我们主要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以用复数表示。
例如,方程x^2+1=0的解为x=±i,其中i是虚数单位。
高一数学第6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第6章知识点归纳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第6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它涵盖了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对高一数学第6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的标准形式为f(x) = ax²+ bx + c。
其中,a、b、c分别是二次函数的系数,a ≠ 0。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其开口方向、定点的坐标以及对称轴的方程都与系数有关。
此外,还应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翻折、伸缩等基本变换。
二、直线与二次函数的交点直线与二次函数的交点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问题。
要求求出二次函数与直线的交点,首先可以列出二次函数和直线的方程,然后将二者代入并解方程组即可得到交点的坐标。
三、函数与方程的解析解与图像解高中数学中,解方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常见的方程有一次方程、二次方程、三次方程等等。
解方程的方法有代入法、消元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根的求解公式等。
有些方程有解析解,即可以通过解方程来求得方程的解;有些方程则没有解析解,只能通过图像解进行求解。
四、复数复数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由实部和虚部组成。
复数的表示形式有代数形式和三角形式。
在高一数学中,主要学习了复数的四则运算、共轭复数的求法以及复数方程的解法。
五、数列与数列极限数列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学对象,它由一系列有序的数依次排列而成。
数列极限是数列学习中的重点概念,它是指数列随着项数的增大,趋于一个常数或无穷大的那个数。
关于数列极限的计算方法有夹逼定理、单调有界原理等。
六、概率概率在高中数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概率是研究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一门学科。
学习概率需要掌握事件的基本概念、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以及常见的概率计算问题。
七、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高一数学中,主要学习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要理解三角函数的性质,需要熟悉它们的定义、周期性、幅值、图像等方面的知识。
高一数学第六章知识点手写

高一数学第六章知识点手写数学是一门理科学科,涵盖了许多有趣而实用的知识点。
在高一的数学教学中,第六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涉及了多个知识点。
下面我将手写一些重要的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数列与数列的求和1. 通项公式是数列中一个常见的概念,它表示数列中第n项与n的关系。
例如,在等差数列中,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a1+(n-1)d,其中a1是首项,d是公差。
2.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数列的两种常见形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上所述,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r^(n-1),其中a1是首项,r是公比。
3. 数列的前n项和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对于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Sn可以表示为Sn=n/2*(a1+an),对于等比数列,前n项和Sn可以表示为Sn=a1*(1-r^n)/(1-r)。
二、三角函数1. 正弦、余弦和正切是三角函数中最基本的三种函数。
它们分别表示一个角的对边、临边和斜边的比值。
例如,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是sinθ=对边/斜边,余弦函数的定义是cosθ=临边/斜边,正切函数的定义是tanθ=对边/临边。
2. 三角函数还有一系列重要的性质和公式,如同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和角公式和差角公式。
这些公式可以在解决三角函数相关的问题时非常有用。
三、平面向量1. 平面向量即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可以用有方向的线段来表示。
平面向量的运算包括加法和数量乘法。
例如,给定两个向量a和b,它们的和可以表示为a+b,而向量a的数量乘法可以表示为ka,其中k是任意实数。
2. 平面向量还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和公式,如向量的模长、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的夹角。
这些性质和公式可以用来解决平面向量相关的问题。
四、不等式1. 不等式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表示两个量的大小关系。
例如,a>b表示a大于b,a≥b表示a大于等于b。
对于不等式,有一些常见的性质,如两边相加减、两边相乘除等,可以用来求解不等式方程。
高一数学第6章知识点汇总

高一数学第6章知识点汇总在高一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第6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
这一章主要涉及到了数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运算规则,例如集合的性质与运算、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指数与对数等。
下面将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
1. 集合的性质与运算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在集合的定义中,我们需要了解集合的元素以及集合的性质。
集合的元素可以是数字、字母、符号等,而集合的性质可以是包含关系、相等关系、交集、并集等。
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函数形式,在高中数学中经常会遇到。
一元二次方程则是由二次函数所导出的方程形式。
对于二次函数,我们需要了解其图像的特征,包括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等。
而在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们需要掌握配方法和公式法等求根的方法。
3. 指数与对数指数与对数是数学中的一对互逆运算,它们可以互相转换。
指数运算是将一个数按照指数的次数进行重复相乘,而对数运算则是指数运算的逆运算。
在学习指数与对数时,我们需要熟悉它们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例如指数的乘法法则、对数的换底公式等。
4. 几何向量几何向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具有大小和方向两个属性。
在研究几何向量时,我们需要了解向量的表示方法、向量的加减法、数量积与向量积等基本运算规则。
通过学习几何向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定理。
5. 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事件的可能性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
在学习概率与统计时,我们需要掌握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等基本概念,以及样本调查和统计推断等基本方法。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高一数学第6章的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的学习和实际应用的联系,通过解题的方式不断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此外,数学的学习需要注重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要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高一第六章数学知识点归纳

高一第六章数学知识点归纳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涉及到各个学年的学习内容。
而在高中数学中,第六章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集合,主要涉及到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本文将对这一章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1. 三角函数的概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意一个实数x,我们可以定义它的正弦(sin x)、余弦(cos x)和正切(tan x)。
这些函数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角度与弧度的转换,我们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数值。
2. 三角函数的性质了解了三角函数的概念之后,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们的性质。
比如,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都是周期函数,而正切函数的图像则呈现出周期性和奇偶性的特点。
此外,还有诸如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以及图像等方面的性质需要掌握。
3. 三角恒等式的运用在解题过程中,三角恒等式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
熟练掌握各种三角恒等式可以帮助我们化简复杂的表达式,同时也能用于解决一些等式和不等式的求解问题。
比如,利用余弦定理可以处理不等边三角形的相关计算,而正弦定理则适用于处理含有角度的等式和比例关系。
4. 三角函数的解析式对于给定的一个三角函数,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推导得到其解析式。
例如,正弦函数的解析式是sin x = a/b,其中a表示三角形的对边,b表示斜边的长度。
借助这些解析式,我们可以利用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量,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5. 解三角形的方法除了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和解析式,解三角形也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常见的解三角形的方法有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正弦规则等。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求解确定三角形各边和角的未知量,从而获得完整的三角形信息。
6. 三角函数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最后,三角函数的应用不仅仅局限在纯数学的领域,它也广泛应用于物理学中。
比如,通过运用三角函数可以计算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重力分力和垂直分力,进而求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
高一数学第6章知识点

高一数学第6章知识点第一节: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是高一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理解、运用和解决函数与方程的问题。
1. 什么是函数?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中的每个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唯一元素上。
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函数,如显式表达式、隐式表达式、图像等。
函数的定义域(输入)和值域(输出)是确定函数特性的重要因素。
2. 函数的性质函数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通过研究函数的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数的行为和特点。
3. 方程与不等式方程和不等式是表示数学关系的重要工具。
通过解方程和不等式,我们可以找到使其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方程和不等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确定最大值、最小值、等速率等问题。
第二节:多项式函数多项式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关键概念之一。
它是一种形式为f(x) = a_nx^n + a_{n-1}x^{n-1} + ... + a_1x + a_0 的函数,其中 a_n是非零常数,n 是非负整数。
1. 多项式的基本性质多项式函数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奇次多项式和偶次多项式的图像特点、多项式函数的极值、多项式函数与方程的关系等等。
2. 多项式的运算多项式函数之间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这些运算在多项式函数的化简和计算中非常有用。
3. 多项式的根与因式分解多项式的根是使多项式等于零的解。
通过寻找多项式函数的根,我们可以将其因式分解为不可再分解的因子。
第三节:指数与对数函数指数与对数函数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们在科学、工程和经济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指数函数指数函数可以用 f(x) = a^x 来表示,其中 a 是正实数且不等于1。
指数函数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单调性、连续性、收敛性等等。
2. 对数函数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
对数函数可以用 f(x) = log_a(x) 来表示,其中 a 是正实数且不等于1。
数学高一第六章知识点

数学高一第六章知识点在高一数学的学习中,第六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其中包含了许多关键的数学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数学高一第六章的核心内容,并分小节进行讨论。
一、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函数是数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描述了两个集合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在第六章中,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值域、图像以及函数的性质等。
1.1 定义和性质函数是一个映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元素上。
函数的定义由一组输入和一组输出组成,每个输入对应唯一的输出。
函数可以用公式、图像或数据表来表示。
函数的定义域是所有可能的输入值的集合,而函数的值域是所有可能的输出值的集合。
1.2 图像和图像的性质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它由所有的输入和对应的输出点组成。
函数的图像可以用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如增减性、奇偶性和周期性等。
另外,函数的图像还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求解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最值等。
二、函数的基本类型与特性在数学高一的第六章中,我们学习了几种常见的函数类型和它们的特性。
这些函数类型包括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等。
2.1 线性函数线性函数是最简单的一类函数,它的定义可以用一个一次方程来表示。
线性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具有常比例关系。
我们在学习线性函数时,会介绍直线的斜率、截距和函数的解析式等概念。
2.2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一个抛物线函数,它的定义可以用一个二次方程来表示。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平滑的曲线,具有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和对称轴等特性。
我们还会学习二次函数的最值、零点和图像的平移缩放等内容。
2.3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是相互逆运算的函数,它们的定义分别由指数和对数的性质决定。
指数函数的图像是递增的,而对数函数的图像是递减的。
我们会学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特点和应用。
三、函数的运算与组合在高一数学的第六章中,函数的运算和组合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我们会学习函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反函数和函数方程等知识点。
高一数学第6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第6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直线方程的表示及其应用直线的斜率公式:两点A(x1,y1)和B(x2,y2)确定的直线的斜率为k=(y2-y1)/(x2-x1)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已知直线的斜率k和截距b,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y=kx+b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已知直线的斜率k和直线上的一点(x1,y1),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y-y1=k(x-x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Ax+By+C=0,其中A、B、C为实数且A和B不同时为0应用:直线方程的表示及其应用在解决平行线、垂直线和过定点直线等问题中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直线与圆相交:当且仅当直线与圆的方程组有实数解时,直线与圆相交。
2. 直线与圆相切:当直线与圆的切点为唯一点时,直线与圆相切。
3. 直线位于圆内:当直线与圆的方程组无实数解时,直线位于圆内。
4. 直线位于圆外:当直线与圆的方程组有两个实数解时,直线位于圆外。
第三节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标准式:f(x)=ax^2+bx+c(a≠0)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1. 抛物线开口向上或向下,取决于二次函数的系数a的正负性。
2. 顶点表示二次函数的最值点。
3. 零点为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也即方程f(x)=0的解。
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1. 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对于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最小值为顶点的纵坐标;对于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最大值为顶点的纵坐标。
2. 利用二次函数求零点:解二次方程ax^2+bx+c=0,其中a、b、c为常数。
3. 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二次函数在建模和物理问题中有广泛应用,如求最优解、研究抛物线的形状等。
第四节空间几何空间几何涉及点、线、面等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1. 平面方程的表示:平面的方程可表示为Ax+By+Cz+D=0,其中A、B、C、D为实数且A、B、C不同时为0。
2.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a) 直线在平面上:直线的方程与平面的方程满足相容方程组。
数学高一第六章总结知识点

数学高一第六章总结知识点数学是一门抽象而精确的学科,高中的数学课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高一的学习过程中,第六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其中包含了许多关键的数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数学高一第六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
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中的每个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唯一元素。
函数可以用文字描述、表格、图像或公式表示。
在高一数学中,我们学习了线性函数、二次函数等常见的函数类型。
2. 方程与不等式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通过求解方程,可以确定未知数的值。
常见的方程类型有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
不等式则是一个含有不等号的等式,通过求解不等式,可以确定满足条件的解集。
二、三角函数与单位圆1. 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三角函数是一个描述角度与边长之间关系的函数。
在高一数学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这些函数的定义与性质需要掌握清楚,包括函数值的正负、周期性、图像的特点等。
2. 单位圆上的三角函数单位圆是一个半径为1的圆,通过将角度对应到单位圆上,可以进一步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我们需要掌握如何根据角度求解三角函数值,以及如何根据三角函数值计算角度。
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及其性质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其中每个数称为数列的项。
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种常见的数列类型。
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对于求解数列问题非常重要。
2.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
通过证明当某个命题对某个特定数成立时,它对于大于这个数的所有自然数也成立,从而推导该命题在自然数范围内恒成立。
四、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
在高一数学中,我们学习了事件、样本空间、概率的基本概念,并通过计算来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
2. 统计的基本方法统计是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估计和推断的方法。
高一第六章数学知识点

高一第六章数学知识点在高一学年的数学课程中,第六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主要涵盖了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点。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这些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集合和运算1.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2. 集合间的关系:相等、包含、不相交等,并集、交集、差集的概念。
3. 集合的运算:并、交、差、补等基本运算及其性质。
二、数与代数1. 实数的概念:整数、分数、无理数等。
2. 实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及其运算性质。
3. 代数式的定义与性质:变量、常数、系数、幂等概念,代数式的运算法则。
三、函数和方程1. 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一一对应等基本概念。
2. 一次函数:定义、图像、性质、应用等。
3. 二次函数:定义、图像、性质、顶点、轴等基本概念。
4. 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
5. 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概念、解法、根与系数的关系等。
四、平面几何1. 直线与角:直线的性质、角的概念和种类、同位角、对顶角等。
2. 三角形:定义、分类、性质等基本概念,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与相关定理。
3.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4. 圆与圆周角:圆的性质、相切与相交、圆周角的概念和计算等。
五、立体几何1. 空间几何体:点、线、面、体等基本概念。
2. 立体的视图:俯视图、正视图、侧视图等的绘制和转换。
3. 常见立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
六、统计与概率1. 统计的基本概念:数据收集与整理、频数、频率、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2. 概率的基本概念:随机试验、样本空间、事件、概率的计算等。
3. 排列组合: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及其计算。
通过对以上高一第六章数学知识点的全面了解,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巧,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提高数学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大家在高一数学学习中取得好的成果!。
高一数学第六章知识点小结

高一数学第六章知识点小结第一节平面上的向量平面上的向量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具有大小和方向两个特征。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向量通常用有序数对表示。
1. 向量的表示和运算(1) 向量的表示:向量AB可以用表示为→AB或AB。
(2) 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
即,将两个向量的起点相同,然后将它们的终点相连,所得线段即为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3) 向量的数乘:数乘是将一个向量的长度与方向同时乘以一个实数k,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2. 向量的数量积(1) 向量的数量积定义:向量数量积的计算公式为|→A|·|→B|·cosθ,其中|→A|和|→B|分别为向量的模,θ为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
(2) 向量的数量积应用:数量积可以计算两个向量的夹角,从而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向量的垂直性和平行性。
第二节平面上的几何变换平面上的几何变换是指通过移动、翻转、旋转、缩放等操作,使得图形在平面上发生变换。
1. 平移(1) 平移定义:平移是指将图形在平面上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的操作。
(2) 平移的性质:平移保持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方向不变。
2. 翻转(1) 翻转定义:翻转是指将图形绕着一条直线翻折的操作。
(2) 翻转的性质:翻转保持图形的大小不变,但可以改变其形状和方向。
3. 旋转(1) 旋转定义:旋转是指将图形绕着一个固定点旋转一定角度的操作。
(2) 旋转的性质:旋转保持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变,但改变其方向。
4. 缩放(1) 缩放定义:缩放是指将图形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拉伸或压缩的操作。
(2) 缩放的性质:缩放改变图形的大小,但保持其形状和方向不变。
第三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指直线和圆在平面上的相互位置。
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 直线与圆相离: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
(2) 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即直线切于圆。
(3) 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有两个不重合的交点。
(4) 直线在圆内:直线与圆没有交点,且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
高一必修课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8篇)

高一必修课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8篇)高一必修课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8篇)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必修课数学知识点呢?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必修课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必修课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篇1y = ax^2+bx+c就是y等于ax的平方加上b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准线方程为x=-p/2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圆的体积公式4/3(pi)(r^3)圆的面积公式(pi)(r^2)圆的周长公式2(pi)r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_h斜棱柱侧面积S=c'_h正棱锥侧面积S=1/2c_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_r2圆柱侧面积S=c_h=2pi_h圆锥侧面积S=1/2_c_l=pi_r_l弧长公式l=a_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_l_r 锥体体积公式V=1/3_S_H圆锥体体积公式V=1/3_pi_r2h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_h圆柱体V=pi_r2h椭圆周长计算公式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高一数学第6章总结知识点

高一数学第6章总结知识点高一数学第6章主要包括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的学习。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性质,以及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对数列的特点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利用数学归纳法解决一些问题。
接下来,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在数学中,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系列数的集合。
数列可以表示为{an},其中an代表数列中的第n个数。
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数列的项。
在数列中,我们可以通过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或递推关系式来表示数列。
对于数列的性质,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概念:1. 等差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差是一个常数d,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
2. 等比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比是一个常数q,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a1 * 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
3. 通项公式:通项公式是用来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公式。
通过通项公式,我们可以直接求得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而不需要逐项计算。
二、数列的求和公式在数列的学习中,求和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我们可以利用求和公式来求得数列的前n项和。
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n},其前n项和Sn的公式可以表示为Sn = (n/2)(a1 + an),其中n代表项数,a1为首项,an为第n项。
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n},其前n项和Sn的公式可以表示为Sn = (a1(1-q^n))/(1-q),其中n代表项数,a1为首项,q为公比。
三、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通常用于证明某个命题对于自然数的所有情况都成立。
在数列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数学归纳法来证明一些数列的性质。
数学归纳法的三个步骤包括:1. 证明基准情形:首先,我们需要证明当n等于某个确定的数时,命题成立。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必修6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第一章: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R C===A B .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C R=;(正弦定理的变形经常用在有三角函数的等式中)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C C++===A +B +A B .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4、余 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cos 2a b c C ab+-=.6、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222a b c +=,则90C =为直角三角形;②若222a b c +>,则90C <为锐角三角形;③若222a b c +<,则90C >为钝角三角形.第二章:数列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3、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4、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5、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6、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7、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8、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9、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10、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1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12、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A 称为a 与b 的等差中项.若2a cb +=,则称b 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 13、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11n a a n d =+-.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a a n m d =+-;②()11n a a n d =--;③11n a a d n -=-;④11n a a n d-=+;⑤n ma a d n m-=-.14、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 p q a a a =+;下角标成等差数列的项仍是等差数列;连续m 项和构成的数列成等差数列。
高一数学第六章知识点

高一数学第六章知识点高一数学第六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指数与对数、三角函数基本概念与性质、平面向量基本概念与运算。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是具有二次项的函数,其一般形式为y=ax^2+bx+c,其中a、b、c为常数且a≠0,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二次函数的图像为抛物线。
而一元二次方程则是形如ax^2+bx+c=0的等式,其中a、b、c为已知系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多种方法,如因式分解、配方法、求根公式等。
二、指数与对数指数是数学中的运算符号,表示某个数自乘多次的操作。
指数具有一些基本的运算规律,如指数相同的乘法、指数为负数的乘方和指数为0的乘方等。
对数是指数的逆运算,表示用什么数的多少次幂得到某个数。
对数也具有一些基本的运算性质,如对数的乘法、对数的除法和对数的换底公式等。
三、三角函数基本概念与性质三角函数是研究角与边之间关系的函数,分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等。
这些函数在数学和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
三角函数的图像是周期性的波形图像,具有一些基本的性质,如函数值的范围、函数的奇偶性和函数的周期等。
此外,三角函数的运算也有一些基本规律,如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等。
四、平面向量基本概念与运算平面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用箭头表示。
平面向量具有一些基本的运算,如加法、减法和数量乘法等。
在平面向量的运算中,有一些基本规律,如平移定理、数量乘法与点乘的关系和平面向量的共线性判定等。
以上就是高一数学第六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指数与对数、三角函数基本概念与性质以及平面向量基本概念与运算。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奠定数学基础,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解题,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数学水平。
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勤动手、多思考,灵活应用数学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高一数学第六章重要知识点

高一数学第六章重要知识点第一部分:函数和函数的运算函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在高一数学中,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是必须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每个自变量都对应一个唯一的因变量。
用公式表示为:y = f(x),其中y表示因变量,x表示自变量,f(x)表示函数。
2. 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是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在平面上的几何表示。
在坐标系中,自变量x沿横轴表示,因变量y沿纵轴表示,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曲线。
3. 函数的性质:函数具有以下性质:- 定值性:函数的值是确定的,对于同一个自变量输入,有唯一的因变量输出。
- 相等性:两个函数f(x)和g(x),如果它们的定义域和值域相等,则表示两个函数相等。
- 奇偶性:如果对于任意的x在定义域内,有f(-x) = f(x),则函数f(x)是偶函数;如果对于任意的x在定义域内,有f(-x) = -f(x),则函数f(x)是奇函数。
- 单调性:如果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两个x1和x2,有x1 < x2,则有f(x1) ≤ f(x2)或f(x1) ≥ f(x2);- 有界性:如果存在一个实数M,对于定义域内的所有x,有|f(x)| ≤ M,则函数f(x)是有界函数。
第二部分:函数的基本类型在高一数学中,常见的函数类型包括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这些函数类型都有对应的图像和特点,需要掌握它们的定义和性质。
1. 线性函数:线性函数是一次多项式函数,可以表示为f(x) = ax + b,其中a和b是常数。
线性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为a,截距为b。
2.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具有形式f(x) = ax² + bx + c,其中a、b和c是常数且a ≠ 0。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开口方向由a的正负确定,顶点坐标为(-b/2a,f(-b/2a))。
3. 指数函数:指数函数具有形式f(x) = a^x,其中a是常数且a > 0且a ≠ 1。
高一第六章数学知识点

高一第六章数学知识点一、集合论1.1 集合的概念在数学中,集合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概念。
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可以用大括号{}表示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用逗号分隔。
例如,集合A = {1, 2, 3, 4},表示含有4个元素的集合A。
1.2 集合的运算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四种基本操作。
•并集(Union):将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合并,去除重复的元素。
•交集(Intersection):取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
•差集(Difference):取一个集合中有而另一个集合中没有的元素。
•补集(Complement):某个集合中不属于另一个集合的元素。
1.3 集合的关系集合之间可以有包含关系、相等关系和互斥关系。
•包含关系:若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集合A包含于集合B。
•相等关系:若集合A包含于集合B且集合B包含于集合A,则称集合A和集合B相等。
•互斥关系:若集合A和集合B没有共同的元素,则称集合A和集合B互斥。
二、函数2.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中的每个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唯一元素上。
函数通常用f(x)的形式表示,其中x是输入,f(x)是输出。
2.2 函数的性质函数具有以下性质:•定义域:函数能够接受的输入的集合。
•值域:函数能够输出的值的集合。
•单调性:函数的增减趋势。
•奇偶性:函数关于y轴对称与否。
•周期性:函数的重复性。
2.3 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是表示函数的一种可视化方式。
通常用坐标系上的曲线表示函数的图像。
函数的图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函数的特点,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三、概率与统计3.1 概率的定义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
概率的取值范围为0到1之间,0表示不可能发生,1表示必然发生。
3.2 概率的计算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古典概型、频率概率和条件概率等。
•古典概型:根据样本空间和事件的数量,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频率概率:根据事件发生的频率,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高一数学必修六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六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是学习数理化等科学的基础,其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扮演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角色。
在高一阶段,数学必修六是数学学习的重中之重,所涉及的知识点丰富而繁复。
下面,我们将对高一数学必修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数列和数列的表示数列作为数学的一种基本概念,在高一数学必修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列可以用函数的形式表示,也可以用通项公式简洁地表示。
通过理解数列的定义、性质,以及求和公式的应用,我们可以熟练处理数列相关的题目。
2.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高一数学必修六中的两个重点知识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通过学习和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我们可以解决一些与数列有关的实际问题。
3.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高一数学必修六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通过学习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函数图像的变换和周期性等概念,我们可以解决许多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
而在实际应用中,三角函数在电波传播、声波传播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4. 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函数是高一数学必修六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我们可以了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等概念,并能够描述和绘制函数的图像。
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也是解决函数相关问题的基础。
5. 平面向量平面向量是高一数学必修六中一个重要的章节。
通过学习平面向量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法则,我们可以解决与向量有关的几何问题,包括向量的共线、向量的夹角、向量的数量积等。
6. 空间立体几何空间立体几何也是高一数学必修六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空间中点、线、面、体的几何关系,我们能够解决与空间几何有关的问题,例如空间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以及点、线在空间中的投影等。
数学必修6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6知识点总结一、函数1. 函数概念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一个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俗地说,函数就是一个“工厂”,它将输入的数值(自变量)按照一定的规则处理,得到输出的数值(因变量)。
函数的定义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如果对于每个实数x,集合D中的一个元素f(x)与之对应,称作集合D上的函数f(x),记作y=f(x)。
2. 函数的表示函数可以通过方程、图像、空间坐标系和数据表等形式进行表示。
在中学数学中,最常见的函数表示形式是方程和图像。
通过这些表示形式,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3. 函数的性质几乎所有的函数都会有一些共同的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
这些性质对我们理解函数的特点和行为至关重要。
二、三角函数1. 角度与弧度制角度和弧度制是描述角度大小的两种不同单位。
角度制是常见的度量方式,1°=π/180弧度。
弧度制则是利用圆的半径为1的情况下,圆心角所对的圆弧长度为1的角度制度量单位。
2. 基本三角函数主要有正弦函数(sin)、余弦函数(cos)、正切函数(tan)三个。
它们分别是以单位圆上一点的坐标比值,来定义三角函数的。
它们在数学和物理学领域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3.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它们的周期、对称性质、奇偶性等都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4. 三角函数的应用三角函数的应用广泛,涉及到物理、天文、建筑、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
掌握三角函数不仅对于数学考试有着重要的意义,更可以拓宽学生对于数学的应用视野。
三、数列1. 数列概念数列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
数列中的每个数都有着明确的位置,而且数列中的每个数都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2.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的两项之差相等的数列,这个相等的差值称为公差。
等差数列有着简单的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
3.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的两项之比相等的数列,这个相等的比值称为公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第一章: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R C===A B .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C R=;(正弦定理的变形经常用在有三角函数的等式中)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C C++===A +B +A B .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4、余 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cos 2a b c C ab+-=.6、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222a b c +=,则90C =为直角三角形;②若222a b c +>,则90C <为锐角三角形;③若222a b c +<,则90C >为钝角三角形.第二章:数列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3、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4、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5、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6、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7、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8、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9、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10、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1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12、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A 称为a 与b 的等差中项.若2a cb +=,则称b 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 13、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11n a a n d =+-.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a a n m d =+-;②()11n a a n d =--;③11n a a d n -=-;④11n a a n d-=+;⑤n ma a d n m-=-.14、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 p q a a a =+;下角标成等差数列的项仍是等差数列;连续m 项和构成的数列成等差数列。
15、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①()12n n n a a S +=;②()112n n n S na d -=+. 16、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n n ∈N ,则()21n n n S n a a +=+,且S S nd -=偶奇,1n n S a S a +=奇偶.②若项数为()*21n n -∈N ,则()2121n n S n a -=-,且n S S a -=奇偶,1S nS n =-奇偶(其中n S na =奇,()1n S n a =-偶).17、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 18、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G ,使a ,G ,b 成等比数列,则G 称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若2G ab =,则称G 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19、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比是q ,则11n n a a q -=.20、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n m a a q -=;②()11n n a a q --=;③11n n a q a -=;④n mn ma qa -=. 21、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 p q a a a =⋅;下角标成等差数列的项仍是等比数列;连续m 项和构成的数列成等比数列。
22、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的公式:()()()11111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 q q q =⎧⎪=-⎨-=≠⎪--⎩.1q ≠时,1111n n a aS q q q=---,即常数项与n q 项系数互为相反数。
23、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n n ∈N,则S q S=偶奇.②nn m n m S S q S +=+⋅. ③n S ,2n n S S -,32n n S S -成等比数列.24、n a 与n S 的关系:()()1121n n n S S n a S n --≥⎧⎪=⎨=⎪⎩一些方法:一、求通项公式的方法:1、由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公式:待定系数法①若相邻两项相减后为同一个常数设为b kn a n +=,列两个方程求解;②若相邻两项相减两次后为同一个常数设为c bn an a n ++=2,列三个方程求解;③若相邻两项相减后相除后为同一个常数设为b aq a nn +=,q 为相除后的常数,列两个方程求解;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①若化简后为d a a n n =-+1形式,可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代入求解; ②若化简后为),(1n f a a n n =-+形式,可用叠加法求解;③若化简后为q a a n n =÷+1形式,可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代入求解;④若化简后为b ka a n n +=+1形式,则可化为)()(1x a k x a n n +=++,从而新数列}{x a n +是等比数列,用等比数列求解}{x a n +的通项公式,再反过来求原来那个。
(其中x 是用待定系数法来求得) 3、由求和公式求通项公式:①11S a = ② 1--=n n n S S a ③检验n a a 是否满足1,若满足则为n a ,不满足用分段函数写。
4、其他(1)()1n n a a f n -=+形式,()f n 便于求和,方法:迭加;例如:11n n a a n -=++ 有:11n n a a n -=++()()2132111341413412n n n a a a a a a n n n a a n a -=+=+=+++-=+++++=+各式相加得(2)11n n n n a a a a ---=形式,同除以1n n a a -,构造倒数为等差数列;例如:112n n n n a a a a ---=,则111112n n n n n na a a a a a ----==-,即1n a ⎧⎫⎨⎬⎩⎭为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3)1n n a qa m -=+形式,1q ≠,方法:构造:()1n n a x q a x -+=+为等比数列;例如:122n n a a -=+,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得:()1222n n a a -+=+,即{}2n a +等比,公比为2。
(4)1n n a qa pn r -=++形式:构造:()()11n n a xn y q a x n y -++=+-+为等比数列;(5)1nn n a qa p -=+形式,同除np ,转化为上面的几种情况进行构造;因为1nn n a qa p -=+,则111n n n n a a q p p p--=+,若1q p =转化为(1)的方法,若不为1,转化为(3)的方法二、等差数列的求和最值问题:(二次函数的配方法;通项公式求临界项法)①若⎩⎨⎧<>001d a ,则n S 有最大值,当n=k 时取到的最大值k 满足⎩⎨⎧≤≥+001k k a a②若⎩⎨⎧><01d a ,则n S 有最小值,当n=k 时取到的最大值k 满足⎩⎨⎧≥≤+001k k a a三、数列求和的方法:①叠加法:倒序相加,具备等差数列的相关特点的,倒序之后和为定值;②错位相减法:适用于通项公式为等差的一次函数乘以等比的数列形式,如:()213nn a n =-⨯;③分式时拆项累加相约法:适用于分式形式的通项公式,把一项拆成两个或多个的差的形式。
如:()11111n a n n n n ==-++,()()1111212122121n a n n n n ⎛⎫==- ⎪-+-+⎝⎭等;④一项内含有多部分的拆开分别求和法:适用于通项中能分成两个或几个可以方便求和的部分,如:21n n a n =+-等;第三章:不等式1、0a b a b ->⇔>;0a b a b -=⇔=;0a b a b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相减法;相除法;平方法;开方法;倒数法等等。
2、不等式的性质: ①a b b a >⇔<;②,a b b c a c >>⇒>;③a b a c b c >⇒+>+;④,0a b c ac bc >>⇒>,,0a b c ac bc ><⇒<;⑤,a b c d a c b d >>⇒+>+; ⑥0,0a b c d ac bd >>>>⇒>;⑦()0,1n na b a b n n >>⇒>∈N >;⑧)0,1a b n n >>>∈N >.3、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4、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间的关系:判别式24bac ∆=- 0∆> 0∆= 0∆<二次函数2y ax bx c =++()0a >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20axbx c ++=()0a >的根有两个相异实数根1,22b x a-=()12x x <有两个相等实数根122b x x a==-没有实数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20ax bx c ++> ()0a >{}12x x x x x <>或2b x x a ⎧⎫≠-⎨⎬⎩⎭R 20ax bx c ++< ()0a >{}12x xx x <<∅∅5、二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6、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7、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 和y 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x y ,所有这样的有序数对(),x y 构成的集合.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0x y C A +B +=,坐标平面内的点()00,x y P .①若0B >,000x y C A +B +>,则点()00,x y P 在直线0x y C A +B +=的上方. ②若0B >,000x y C A +B +<,则点()00,x y P 在直线0x y C A +B +=的下方.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0x y C A +B +=.①若0B >,则0x y C A +B +>表示直线0x y C A +B +=上方的区域;0x y C A +B +<表示直线0x y C A +B +=下方的区域.②若0B <,则0x y C A +B +>表示直线0x y C A +B +=下方的区域;0x y C A +B +<表示直线0x y C A +B +=上方的区域.10、线性约束条件:由x ,y 的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是x ,y 的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 ,y 的解析式. 线性目标函数:目标函数为x ,y 的一次解析式.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可行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 y .可行域: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最优解: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11、设a 、b 是两个正数,则2a b+称为正数a 、b称为正数a 、b 的几何平均数. 12、均值不等式定理: 若0a >,0b >,则a b +≥2a b+≥. 13、常用的基本不等式:①()222,a b ab a b R +≥∈;②()22,2a b ab a b R +≤∈;③()20,02a b ab a b +⎛⎫≤>> ⎪⎝⎭;④()222,22a b a b a b R ++⎛⎫≥∈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若0a b <<且1a b +=,则四个是数中最大的 ( ) A.12B.22a b + C.2ab D.a2. 若x , y 是正数,且141x y += ,则xy 有 ( ) A.最大值16 B.最小值116C.最小值16 D.最大值116{}21.21.31.31.,613S .31n --=-∙=-D C B A x x a n n 则中,等比数列4. 设命题甲为:0<x <5,命题乙为|x -2|<3,那么甲是乙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如果命题“p 且q ”与命题“p 或q ”都是假命题,那么 ( )(A ) 命题“非p ”与命题“非q ”的真值不同(B ) 命题“非p ” 与命题“非q ”中至少有一个是假命题 (C ) 命题p 与命题“非q ”的真值相同 (D ) 命题“非p 且非q ”是真命题6.等差n a n 的前}{项和mS a a a m S m m m m n 则且若,38,0,1,12211==-+>-+-等于( ) A .38B .20C .10D .97. 已知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6=36,S n =324,S n -6=144(n >6),则n 等于 ( )A .15B .16C .17D .18 8. 已知8079--=n n a n ,(+∈N n ),则在数列{n a }的前50项中最小项和最大项分别是( )A.501,a aB.81,a aC. 98,a aD.509,a a9.若关于x 的方程的取值范围则实数有解a a a xx ,03)4(9=+⋅++是( )A .(-∞,-8] ∪[0,+∞﹚B (-∞,-4) C[-8,4﹚ D (-∞,-8] 10.在△ABC 中,a =x ,b =2,B =45,若△ABC 有两解,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2,+∞B.(0,2)C.(2,D.)211.在△ABC 中,已知a 比b 长2,b 比c 长2,且最大角的正弦值 是32,则△ABC 的面积是( ) A.154 B.154 3 C.214 3 D.3543 12.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360x y --≤,20x y -+≥,0,0x y ≥≥,若目标函数(0,0)z ax by a b =+>>的最大值为12则23a b+的最小值为( ) A.256 B.256C.6D. 5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p:若0)2)(1(=+-y x ,则1=x 或2-=y 则p 的逆否命题是┐p 是14..673626,,01122112112==+-=+-+a x x x x x x x a x a n n ,且满足有两个实根方程求n a =15.不等式049)1(220822<+++++-m x m mx x x 的解集为R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16.若负数a,b,c 满足a+b+c=-9,则. cb a 111++的最大值是三、解答题17.(12分)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c o s c o s B C ba c=-+2. (1)求角B 的大小;(2)若b a c =+=134,,求ABC ∆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