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的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大干部任用人选差额上会、差额票决。二要坚持廉政否决制。重 视社会评价和群众反映,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或是组织、纪检部门掌 握的情况,在提交讨论干部任用前,要以书面形式征求纪检部门意 见,没有核查清楚的,不上会讨论;讨论意见分歧较大的,应暂缓 表决;纪检部门建议暂缓提拔任用的,实行“廉政一票否决”。三 要形成责任追究制度,对用人失察失误,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真 正做到“谁推荐,谁负责”。 四是强化选人用人监督制度,注重群众性。 四是强化选人用人监督制度,注重群众性。一要完善干部任前 公示制。在内容上,除公示任职人员的基本情况和拟任职务,还要 增加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等方面的简要情况。在范围上,除在本 单位公示外,探索适当扩大公示范围,如在拟提任干部所在前单 位、居住的社区等进行公示。在公示结束后,要向社会公布公示结 果。二要完善信访举报制度。完善干部监督热线电话、干部监督举 报信箱和网上监督渠道,为群众有效监督搭建平台。规范公示举报 问题的处理办法,对公示期间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一调查核实,搞 清楚事实真相,再决定是否任免。 二、优化选拔机制,拓宽选人渠道 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既要改进现有的选人用人机制,更 要积极探索实践,开辟新的途径。打破传统、单一的选人用人方 式,把自我荐才、赛场比才、群众举才、伯乐相才有机地结合起 来,进一步打造公平公正、选才广泛、途径多样、充满活力的人才 选拔渠道。 一是坚持以科学考核为基本依据的常规性干部储备选拔机制。 一是坚持以科学考核为基本依据的常规性干部储备选拔机制。 一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根据岗位职能、特点等,分类制定综 合考核评价办法,加快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岗位责任规范及 其能力要素标准,以此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的基本依据。二要 创新考核方式方法。建立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干部考核评价主 体,完善民意调查,注重听取下级和服务对象的意见,让更多知情 者参与评议,着力推动干部考核评价由“官评官”向“民评官”和 “官评官”相结合的转变。三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的 运用、反馈与干部纳入后备干部库、选拔使用、培养教育、管理监 督、激励约束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重用优秀者、培养有潜力 者、鞭策后进者。 二是倡导以岗位竞聘为主要方式的竞争性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二是倡导以岗位竞聘为主要方式的竞争性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通过社会公开招聘、内部岗位竞聘、体制内选调等形式的选人用人 竞争择优机制,拓宽选人视野,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激 发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一要完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测评考试 要突出岗位特性,注重考知测能,避免把竞争性选拔等同于考试,
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
干部队伍建设是事业成功的关键环节,而选人用人机制则是干 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 干部队伍,就是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创新干部 选拔形式,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改进选人用人方式,从而形成 我区公开民主、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一、强化任用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 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在干 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完善选人用人机制 的重要基础。进一步规范干部提名、推荐、考察、决策、公示监督 等方面的制度规定,扩大民主,规范制度执行,杜绝形式主义,使 干部选拔真正体现群众公认,落实党的干部方针。 一是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突出公开性。 一是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突出公开性。一要坚持空缺职位 公告制度。在领导职位出现空缺需要补充配备时,首先应将空缺的 领导职位、推荐人员的基本条件、任职资格、专业需求等向社会予 以公示,及时收集、了解党员干部群众的意向。二要完善民主推 荐,在提名环节上打破神秘化、增强透明度,落实好群众的知情 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扬民主、尊重民意、集中民智, 综合分析和正确运用民意结果,有效防止和解决由少数人选人、在 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保证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 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二是改进干部任用考察方法,强调广泛性。 二是改进干部任用考察方法,强调广泛性。一要实行差额考 察。根据民主推荐的结果,原则上实行差额考察,进一步拓宽选人 视野。二要做好延伸考察。坚持民意调查,考察既要听取领导班子 意见,又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注意听取单位职工、离退休老同 志、服务对象以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的意 见。同时,考察工作要与年度考核、平时掌握的情况相结合,做好 实绩分析,力求对干部的评价符合本人实际和特点。三要建立考察 结果反馈制度。考察结束后,适度公开考察结果,根据反馈对象的 不同,有侧重地反馈考察对象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民主 推荐和民主测评情况、群众反映问题的调查结果等。对考察中收到 署名书面反映的情况,应向举报人反馈调查结果,进一步扩大党员 群众的知情面,增强干部考察工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三是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发扬民主性。 三是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发扬民主性。一要完善干部任用 票决制,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根据表决结果选拔任用干部。逐步
更为灵活的用人机制。 三是探索干部岗位聘任合同用人制度。 三是探索干部岗位聘任合同用人制度。在传统的干部选任模式 下,采取聘用模式,合同服务为用人有效补充。推行干部聘任合同 制,根据事业发展、岗位需要,进行社会招聘任职,重合同、轻编 制,一岗以聘,一事一聘,同工同酬,实行年薪制。根据临时性岗 位需求,分为普通聘用干部、高级聘用干部和资深高级聘用干部, 不担任行政职务,不占用机关编制,主要在高端人才和低端人才两 个群体中推行,具体包括技术保障类、决策咨询类和行政附属类等 三类人员。对于高端人才经过实践检验、组织考察,可以通过调 任、领导岗位公开选聘等形式进入干部队伍,低端人才可以通过公 务员、事业编制考试等途径进入机关干部队伍,从而弥补现行干部 队伍结构中的不足和干部任用体制的限制。同时,也可以探索现任 机关公务员,参与聘用制岗位的聘用,保留公务员身份,停薪停 职,聘用期间享受聘用岗位的工资、福利待遇,聘用合同期满后, 根据工作表现或返回机关提拔任用,或返回原单位再行安排岗位, 恢复原先职级待遇。 课题负责人:钱元运 课题执笔人:陈晓峰
而忽略了其他方式的测验与竞争的状况。探索结合运用现代管理学 和人才测评的科学方法,更为客观地测验评判人的智力能力和心理 素质。二要积极推进干部跨部门竞争性交流,在组织人事部门安排 下,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全区性的跨部门岗位竞聘,鼓励人 才流动,多岗位锻炼,打造复合型人才。三要探索鼓励实行单位、 部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凡机关内部中层职位出现空缺、有多 名符合资格条件的人选时,必须开展竞争上岗。 三是完善以基层遴选为有效途径的干部选调工作机制。 三是完善以基层遴选为有效途径的干部选调工作机制。基层是 党执政的基石,是干部成长的摇篮。创新选任用人机制,必须把目 光更多地投向基层,形成来自基层的党政干部选拔培养链。适当扩 大民主推荐范围,合理界定民主推荐对象的范围,探索将目前在单 位内部进行的民主推荐扩大到下属单位的干部、各类管理人员中进 行,使基层的优秀人才同样能够参与上级机关的干部选拔。同时, 定期开展从基层选调干部工作和上级机关下派基层任职,形成干部 上下级机关的交流,实现拓宽干部来源渠道。 三、深化干部体制,丰富用人形式 建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干部机制,关键在于创新用人形式和 体制,形成能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 的干部任用方式,进一步拓宽选拔任用培养渠道,为事业的科学发 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一是建立干部能岗匹配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干部能岗匹配工作机制。在干部任用时,坚持组织意 图、群众意见、个人意愿相统一,形成“以能力素质为取向、以岗 位管理为核心、尊重个人意愿”三位一体的干部调配工作机制。开 展任职意愿申报,全面掌握现职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的意向职位、 申报理由、专业特长以及现岗位任职胜任度等情况,把干部选任到 最有利于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上,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显能和潜能。探 索干部向管理领导型、专家技术型、业务资深型等多种类、多渠道 的发展晋级制度,构建干部多样化、多选择的晋升通道,匹配相应 的工资福利待遇,避免干部体制中提拔只有做领导、抛弃专业做管 理等不利于发挥人才特长和事业发展的传统用人方式。 二是完善干部岗位交流用人制度。 二是完善干部岗位交流用人制度。进一步拓展干部选拔任用、 考察培养为一体的干部使用工作制度,倡导向上挂职、向下派驻, 横向轮岗,外向交流的挂职锻炼机制,使干部在上级机关、基层单 位、兄弟部门、社会企事业等各种岗位实践中完善自我,提高素 质,培养干部适应多岗位工作需要的能力,打破以往干部成长路径 单一、选拔渠道单一的局面,进而在使用中考察,在考察中培养。 对于有潜力、有发展的人才,可以先通过挂职锻炼、助理制度等形 式,进行尝试性选用挂职,先做事,在考察,后任职的方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