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限度检验

合集下载

微生物限度检测操作步骤

微生物限度检测操作步骤

微生物限度检测是对产品中微生物数量进行定量或定性检测的过程。

以下是一般的微生物限度检测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
-清洁和消毒实验室设备、试剂瓶和工作台等。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培养基平板和培养基管等。

2. 样品处理:
-取得待检样品,确保样品的采集和保存符合规范和要求。

-如果需要,将样品稀释到适当的浓度,以便在培养基上形成可数的菌落。

3. 培养基制备和接种: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制备。

-将适量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平板或管中,并在适当温度下固化。

-在培养基表面均匀涂布待检样品,或将待检样品滴于培养基管中。

4. 培养和孵育:
-将培养基平板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温度进行培养。

-监控培养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确保适宜的条件。

5. 菌落计数和鉴定:
-培养结束后,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情况。

-使用显微镜进行菌落计数和鉴定,根据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确定菌落类型。

6. 结果分析和报告:
-根据菌落计数和鉴定结果,判断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

-撰写检测报告,将结果详细记录并汇总,包括样品信息、检测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以上是一般微生物限度检测的操作步骤。

具体的操作可能会因实验室和产品类型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执行。

在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时,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__概述说明

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__概述说明

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评估和确认微生物对产品的影响程度和存在情况。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产品中是否存在有害微生物,并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文旨在介绍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一般流程,并详细介绍常见的验证技术及其特点。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可以了解到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的概述、目的和文章结构。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探讨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的重要性,包括其背景与意义、验证方法的必要性以及验证结果的影响和应用。

第三部分将介绍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的一般流程,包括设计验证方案和实验步骤、样品的准备与处理,以及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在第四部分中,则具体介绍常见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技术,包括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计数法验证方法、膜过滤法验证方法以及PCR法验证方法。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进行总结,对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的重要性进行归纳,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了解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的文章。

通过介绍其概述、重要性、一般流程和常见技术,希望读者能够理解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并对未来方向有所思考。

同时,本文也为从事相关研究和实验工作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参考和指导,以提高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技术的应用水平。

2. 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的重要性2.1 微生物限度检验的背景和意义微生物限度检验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方法,用于评估药品、食品、化妆品以及其他消费产品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和致病菌。

微生物污染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细菌感染、传染病传播和中毒等。

因此,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对于保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2.2 验证方法的必要性验证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验证方法,可以确认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有害微生物存在,并排除误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细菌及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

检验结果以1g、1ml、10g、10ml或10cm2为单位报告,特殊品种可以最小包装单位报告。

检验量检验量即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量(g、ml或cm2)。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或10ml;膜剂为100cm2;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以酌减。

要求检查沙门菌的供试品,其检验量应增加20g或20ml(其中10g 或10ml用于阳性对照试验)。

检验时,应从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中抽取供试品,大蜜丸还不得少于4丸,膜剂还不得少于4片。

一般应随机抽取不少于检验用量(两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倍量供试品。

供试液的制备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供试液。

供试液制备若需加温时,应均匀加热,且温度不应超过45℃。

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常用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如下。

1.液体供试品取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

油剂可加入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

水溶性液体制剂也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2.固体、半固体或黏稠性供试品取供试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用匀浆仪或其他适宜的方法,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

必要时加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并置水浴中适当加温使供试品分散均匀。

阴性(-)对照试验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ml,置无菌平皿中,注入培养基,凝固,倒置培养。

每种计数用的培养基各制备2个平板,均不得有菌生长。

阳性(+)对照试验阳性对照试验方法同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对照菌(检测的控制菌)的加菌量为10~100cfu(加对应控制菌制成的溶液1ml)。

阳性对照试验应检出相应的控制菌。

培养和计数除另有规定外,细菌培养3天,霉菌、酵母菌培养5天,逐日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点计菌落数,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至7天进行菌落计数并报告。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名词解释(一)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名词解释(一)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名词解释(一)微生物限度检查法1. 介绍微生物限度检查法(Microbiological Limit Test)是用于评价药品、食品和化妆品等产品中微生物质量的检验方法。

它能够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并对其数量进行定量评估。

2. 相关名词以下是与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相关的一些常见名词:•微生物限度:指产品中允许存在的微生物或菌群的数量上限。

不同产品类型有不同的微生物限度标准,例如菌落数、霉菌数和大肠菌群数等。

–例如,某药品的微生物限度为每克不超过10个细菌。

•菌落总数:指在特定培养基上,某一样品中培养出的微生物菌落的总数。

–例如,通过菌落总数检验,发现某食品样品中每克菌落总数为100个。

•霉菌数:指在特定培养基上,某一样品中培养出的霉菌菌落的数量。

–例如,某化妆品样品中每克霉菌数为5个。

•大肠菌群数:指在特定培养基上,某一样品中培养出的大肠菌群的数量。

–例如,某食品样品中每克大肠菌群数为0。

3. 检验流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具体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样品准备:从被检测产品中取样,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样品的准备和处理,以便进行后续分析。

2.菌落计数:将样品分别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孵育。

孵育结束后,利用显微镜和计数板等设备,对培养出的微生物菌落进行计数和记录。

3.菌种鉴定:根据菌落的形态、生理特性和生化反应等,对菌落进行鉴定,以确定菌落的种类和数量。

4.结果评价:根据相关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将检测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评价样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5.结果记录:将检测数据和结果进行记录,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4. 应用领域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药品:验证药品是否符合微生物限度,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食品: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致病菌乃至变质微生物,保障食品的卫生和质量。

•化妆品:评价化妆品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是否超过限度,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以上就是关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相关名词和解释,以及检验流程和应用领域的简要介绍。

微生物限度检查与微生物总数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与微生物总数检查
实验后处理
在实验结束后,应对实验室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同 时,对使用过的培养基、试剂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THANKS
感谢观看
的接种和培养。
制备过程中,需根据不同样品类 型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如破碎 、研磨、超声波破碎等,以充分
释放微生物。
同时,需注意避免供试液中微生 物的损伤和死亡,以保证后续实
验的准确性。
微生物接种与培养
微生物接种是将制备好的供试液转移到适当的培养基中,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 殖。
接种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同时,需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性选 择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微生物总数检查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
微生物总数是评估食品卫生质量 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食品在生 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
卫生状况。
药品安全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总数检 查有助于确保药品不受微生物污染 ,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环境监测
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计数,可以 评估环境的卫生状况,预防疾病传 播。
03
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实验步骤
供试液制备
供试液制备是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第一 步,目的是将样品中的微生物充分释 放出来,以便后续的接种和培养。
制备好的供试液应尽快进行后续的接 种和培养,以免微生物死亡或繁殖。
制备过程中,需根据不同样品的性质 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如震荡、超声 破碎、离心等,以充分释放微生物。
目的
确保产品在生产和处理过程中符合微 生物限量标准,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微生物限度检查的重要性
保障产品质量
通过微生物限度检查,可以及时发现 并控制微生物污染,从而保证产品的 质量和稳定性。
保障消费者权益

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

20
对于其它控制菌,通常是将制备好 的供试液,按照待检菌的特性取规定 量直接接种于培养基或经薄膜过滤法 处理后接种于培养基,分别进行增菌、 分离培养,在获得单个疑似菌株培养 物的基础上作形态学、生化及血清学 鉴定。
21
四、检验结果报告及复试
1.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报告及复试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一般以每1g、 lml 或l0cm2菌落形成单位数(colony forming nints, cfu)报告,特殊药品可 以最小包装单位报告。
35
(2)培养基的pH值
培养基的pH值应符合规定,否则必需
校正。调节培养基pH值,使其高于规定值 的0.2,灭菌后可达到规定的pH值,测定时 溶液温度应为20~25℃,调节PH值可用 1mol/L氢氧化钠溶液、1mol/L盐酸溶液。 分装好的培养基应及时密封, 必须在配制 后2小时内进行灭菌处理。
药品中染菌数量愈高,其中所含致病 菌的几率愈高,这是造成药源性感染疾病 的直接原因。 药品染菌还可使其产生霉变、酸败等 理化性质改变造成药品失效、变质,甚至 产生毒素,危害使用者的健康。 为保证药品质量,必须对微生物污染进 行必要的控制和检验。
3
(2)药品染菌反映药品生产工艺的科学 性、合理性及质量管理水平。
1、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特殊性
(1) 活体细胞 (2)分布不匀 (3)多数处于受损状态 (4)生境复杂
5
(1) 活体细胞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以活体菌细胞为 对象,污染菌在药品中处于不稳定状态, 可随存放时间延长而死亡,也可在适宜条 件下大量繁殖。药品还可因为本身性质, 存放温、湿度,暴露空气等状态不一,污 染菌发生变化导致检出结果的差异. 由于检验对象的这种活体特征,保持 供检样品污染菌尚存活而又不大量增殖尤 为重要。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在30~35℃培养箱内倒置培养48h, 取出检查。 3个平板生长的平均菌落 数不超过1个。
无菌室操作台或净化工作台要定期
检测其洁净度,应达到A级。净化工 作台中的高效及中效过滤器应根据 检测情况,必要时予以更换处理。
1.6消毒处理
无菌室应在每次操作
前、后均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台及
可能污染的死角。开动层流净化
4.1.4 乳酸、15%过氧乙酸(交替用于对洁净 室熏蒸消毒)
稀释剂和试剂 4.2.1 0.9%无菌氯化钠溶液 4.2.2 无菌聚山梨酯 -80(对含油性 供试品具有助溶作用) 4.2.4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 液 4.2.5 pH6.8磷酸盐缓冲液 4.2.6 pH7.6磷酸盐缓冲液等
保存 供试品在检验之前,应保存在阴 凉干燥处,勿冷藏或冷冻,以防供 试品内污染菌因保存条件不妥引起 致死、损伤或繁殖。
2
2.1
2.2
供试品在检验之前,应保持原包 装状态,严禁开启。包装已开启的 样品不得作为供试品。
3检验量 即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量(g、ml

c㎡)。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 10g 或10ml;膜剂为100c㎡;贵重药 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以酌减。 要求检查沙门菌的供试品,其检验量应 增加20g 或20ml(其中10g或者10ml 用于阳性对照试验)。
2
开启无菌室紫外杀菌灯和空气过 滤装置,并使其工作不低于30min。 操作人员用肥皂洗手,关闭紫外 杀菌灯,进入缓冲间,换工作鞋。 再用消毒液洗手或用乙醇棉擦手, 穿戴无菌衣、帽、口罩、手套。
3
4
操作前先用乙醇棉球擦手,再用 碘伏棉球(也可用乙醇棉球)擦 拭供试品瓶、盒、袋等的开口处 周围,待干后用灭菌的手术镊或 剪刀将供试品启封。

微生物限度检验记录

微生物限度检验记录

微生物限度检验记录一、检验目的:确认产品是否满足微生物限度要求,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二、检验项目:1.总大肠菌群:用于评估产品是否受到粪便污染。

2.霉菌和酵母菌:用于评估产品是否受到霉菌和酵母菌的污染。

3.沙门氏菌:用于评估产品是否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

4.铜绿假单胞菌:用于评估产品是否受到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

5.谷氨酰胺酶阳性菌:用于评估产品是否受到谷氨酰胺酶阳性菌的污染,谷氨酰胺酶阳性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

三、检验步骤:1.样品准备:从产品中取得一定量的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样品处理:根据产品的不同特性,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样品处理,如水解、稀释等。

3.培养基制备:根据所需的检验项目,制备相应的培养基。

4.培养基接种: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到相应的培养基中,利用无菌技术确保操作的无菌。

5.培养:将接种过的培养基培养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一定的时间,一般为24-72小时。

6.检查结果: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形成,记录菌落的数量和形态特征。

7.鉴定:对培养出的菌落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如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试等。

8.统计和分析:根据检查结果,统计并分析微生物的数量,计算出产品的微生物限度。

四、检验结果:1.总大肠菌群:每克不超过100个。

2.霉菌和酵母菌:每克不超过10个。

3.沙门氏菌:每克不得检出。

4.铜绿假单胞菌:每克不得检出。

5.谷氨酰胺酶阳性菌:每克不得检出。

五、检验记录样例:日期:2024年4月1日样品名称:XXX产品检验员:XXX检验项目:1.总大肠菌群结果:每克10个,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

2.霉菌和酵母菌结果:每克2个,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

3.沙门氏菌结果:未检出,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

4.铜绿假单胞菌结果:未检出,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

5.谷氨酰胺酶阳性菌结果:未检出,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

六、结论:根据检验结果,XXX产品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产品安全可靠。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药品、食品、化妆品等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标准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药品、食品、化妆品等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指标的检查。

三、检查设备和试剂1. 培养基:根据不同的微生物指标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大肠培养基、Mannitol盐琼脂、Sabouraud葡萄糖琼脂等。

2. 培养皿:使用符合规定的试验培养皿。

3. 培养箱:保证培养条件的恒温培养箱。

4. 其他常用实验用具:包括无菌采样容器、吸管、移液器、无菌培养皿等。

四、操作流程1. 样品采集:从产品中采集适量样品,保持无菌状态。

2. 制备稀释液: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稀释液将样品进行适当稀释。

3. 接种培养:将稀释后的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并在符合条件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 观察和统计:观察培养皿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统计出微生物的数量。

5. 结果判定:根据标准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判断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规定。

五、质量控制1. 实验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训练,并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用具。

2. 培养基的质量必须符合规定,避免培养基带有细菌污染。

3. 检查设备必须经过定期的检查和校准,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4. 标本的采集、处理、保存和运送必须符合规定,避免外界的污染和干扰。

六、结果报告根据检测结果和规定的限度标准,出具检测报告,标明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具体的检测结果数据。

七、总结微生物限度检查是产品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员在操作过程中也需严格遵守规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二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附录Ⅺ J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指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包括染菌量及控制菌的检查。

供试品应随机抽样。

一般抽样量为检验用量(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倍量。

检查的全过程,均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防再污染。

除另有规定外,本检查法中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5 ~28℃,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6℃±1℃。

检验结果的报告以1g、1ml或10cm<2>为单位。

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培养基制备的灭菌条件为121℃20分钟。

1.营养琼脂培养基与营养肉汤培养基见无菌检查法(附录Ⅺ H)2.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胨 5g 玫瑰红钠 0.0133g葡萄糖 10g 琼脂 15~20g磷酸二氢钾 1g 水 1000ml硫酸镁 0.5g除葡萄糖、玫瑰红钠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加热溶化后,滤过,加入葡萄糖、玫瑰红钠,分装,灭菌。

3.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PD)胨 10g 琼脂 15~20g酵母浸出粉 5g 水 1000ml葡萄糖 20g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加热溶化后,滤过,加入葡萄糖,分装,灭菌。

4.胆盐乳糖培养基(BL)胨 20g 磷酸二氢钾 1.3g乳糖 5g 牛胆盐 1.3g氯化钠 5g (或去氧胆酸钠0.5g)磷酸氢二钾 4.0g 水 1000ml除乳糖、牛胆盐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加热使溶解,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4±0.2, 煮沸,滤清,加入乳糖、牛胆盐,分装,灭菌。

5.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EMB)营养琼脂培养基 100ml 曙红钠指示液 2ml20%乳糖溶液5ml 亚甲蓝指示液 1.3~1.6ml 取营养琼脂培养基,加热溶化后,冷至60℃,按无菌操作加入灭菌的其他3种溶液, 摇匀,倾注平皿。

6.麦康凯琼脂培养基(MacC)胨 20g 1%中性红指示液 3ml乳糖 10g 琼脂 15~20g牛胆盐 5g 水 1000ml氯化钠 5g除乳糖、指示液、牛胆盐及琼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加热使溶解,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2±0.2,加入琼脂,加热溶化后,再加入其余各成分,摇匀,分装,灭菌,冷至60℃,倾注平皿。

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检验方法,用于评估制药产品、食品和环境的微生物质量。

微生物限度检查主要包括总大肠菌群、总菌落计数、霉菌和酵母菌的检验。

总大肠菌群是一类常见的微生物群体,其检验结果可以反映样品中可能存在的致病性微生物的数量。

在微生物限度检查中,常用的方法是将样品置于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然后通过观察菌落形态和计数来确定总大肠菌群的数量。

在制药产品和食品领域,总大肠菌群的检验结果必须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总菌落计数是评估样品中细菌和真菌总数量的常用方法。

在微生物限度检查中,常用的方法是将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然后将稀释液均匀涂布或点接到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

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通过观察菌落形态和计数来确定总菌落计数。

总菌落计数的结果可以反映样品中微生物的总数量,是评估样品微生物质量的重要指标。

霉菌和酵母菌是常见的真菌类微生物,其检验结果可以反映样品中可能存在的霉变和腐败情况。

在微生物限度检查中,常用的方法是将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然后将稀释液均匀涂布或点接到含有抑制剂的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

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通过观察菌落形态和计数来确定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

霉菌和酵母菌的检验结果可以帮助评估样品的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微生物限度检查中,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检验项目,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这些项目的检验方法与总大肠菌群和总菌落计数类似,通过培养和观察菌落形态和计数来确定微生物的数量。

这些检验项目主要用于评估样品中可能存在的致病性微生物的数量,以确保制药产品和食品的安全性。

总之,微生物限度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以评估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质量。

通过采用适当的培养和观察方法,可以得到准确的微生物检验结果,为制药产品、食品和环境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微生物限度的检测原理

微生物限度的检测原理

微生物限度的检测原理微生物限度检测原理微生物限度是指在一定数量取样的样品中,允许含有的微生物数量的最大值。

微生物限度检测是一项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可以用于净化水质、食品卫生、医药制品等领域。

检测原理微生物限度检测有两种方法:总生菌数和指示菌。

总生菌数法:常用于食品、医药制品等领域。

该方法将样品进行稀释后,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经过特定的时间和条件培养,根据生长的菌落数量和菌落特征进行计数和鉴定,计算出每单位重量样品中的菌落总数。

指示菌法:常用于检测细菌和真菌。

该方法是利用一种易于生长、常见、广泛分布但不致病的微生物来代表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

常用的指示菌包括大肠杆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检测步骤1.准备样品:采集样品时要注意采集工具的消毒、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同时还要考虑样品的保存条件。

2.制备培养基:根据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按照要求配制好培养基。

3.菌群扩增:将取样和培养基混合,通过摇床、温度控制等方式,使其中的微生物得到充分的生长繁殖。

4.菌落计数:在培养基上形成的单个菌落被认为是由单个微生物生长产生的。

利用计数板或显微镜等设备,对表面菌落数量进行计数。

5.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微生物限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常见反应溶液1.助溶剂:可使细菌快速释放出细胞内容物。

如:Tween80、Triton X-100等。

2.增殖剂:能够促进细菌的繁殖,加快菌落成长。

如:乳糖、葡萄糖等。

3.抑菌剂:用于防止不需要的菌落生成。

如:抗生素等。

应用领域微生物限度检测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制品、环境卫生等领域。

1.食品:微生物限度检测可以帮助食品厂家确定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2.医药制品:微生物限度检测可以检测制药过程中的菌落总数、霉菌数量等指标,确保药品纯度和安全性,避免交叉感染等问题。

3.环境卫生:微生物限度检测可以用于监测空气、水质和表面菌落数量,发现污染源,及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微生物限度检查名词解释

微生物限度检查名词解释

微生物限度检查名词解释
微生物限度检查是指检验食品、药品、化妆品、水处理、环境监
测等领域中的微生物污染水平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一项检测方法。


目的在于评估产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保证产品不会对人类和环境
造成危害。

在微生物限度检查中,常见的测试项目包括总菌数、大肠菌群、
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指标。

总菌数是评估产品中存在的微生物总数,包括细菌和真菌等。

大肠菌群则是评估食品和水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菌,例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

霉菌和酵母菌则
对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查,这些
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繁殖并引起产品的腐败。

在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时,通常采用标准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将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然后根据培养的结果进行计数、观察和
鉴定。

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常常会采用复制试验和平行试验,进
行多次测试,并与标准值进行对比,以确定产品是否合格。

微生物限度检查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行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产品中微生物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控制微生物污染的风险,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此外,也可以辅助指导
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改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是检验食品或药品中微生物水平的一种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部《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规程》的标准要求,目前常用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总菌落数测定法:通过菌落计数法,检测某一样品能够培养出的所有微生物数量。

2.大肠菌群检测法:通过检测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来判断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3.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法:通过培养样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来检测食品是否存在霉变。

4.致病菌检测法:通过检测样品中致病菌的存在与数量,来判断食品是否受到污染。

5.细菌耐热菌数量检测法:通过检测样品中细菌耐热菌的数量,来判断食品加热杀菌处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是对食品或药品中微生物水平的一种常规检测方法,其结果对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限度检验1概述: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包括直接接种法和薄膜过滤法。

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及其他完全溶解并能通过滤膜的样品,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检查;精制卡介菌多糖核酸等其他不完全溶解或无法通过滤膜的样品,采用直接接种法进行检查。

2设备、仪器及用具2.1 设备净化工作台、生物安全柜、恒温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3~28℃),恒温水浴锅、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180℃~300℃)、电冰箱、高压蒸汽灭菌器、365nm紫外灯、显微镜、集菌仪、薄膜过滤装置等。

2.2 用具2.2.1 玻璃器皿用前应洗涤干净,无残留抗菌物质。

于180℃干热灭菌2小时以上或250℃干热灭菌30分钟以上(仅适用于玻璃器皿或不锈钢用具),或高压蒸汽121℃湿热灭菌30min,50~60℃烘干备用。

2.2.3 无菌衣、帽、口罩、手套(洗净后配套,用牛皮纸包严)、移液管、试管、接种环、孔径0.45UM且直径50的微孔滤膜灭菌,备用。

也可用一次性无菌口罩、手套。

2.2.3 酒精灯、乙醇棉球、打火机、实验记录纸等。

2.2.4经灭菌处理的用具存放时间不超过48小时,否则需重新灭菌后方可使用。

3稀释液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

4培养基及试液4.1 细菌检查用酪蛋白大豆营养琼脂培养基。

4.2 霉菌、酵母菌检查用沙氏培养基、(玫魂红钠琼脂培养基)、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PD)。

4.3 大肠埃希菌检查用胆盐乳糖(BL)培养基、MUG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靛基质试液、磷酸盐葡萄糖胨水培养基、枸橼酸盐培养基。

4.4 大肠菌群检查用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4.5稀释液 0.9%氯化钠溶液或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4.6 培养基制备应注意:4.6.1 配制的培养基应测定PH值,确保灭菌后培养基的PH值符合相关培养基的要求。

并且,不能有沉淀,如有沉淀,应于溶化后趁热过滤,灭菌后使用。

灭菌条件为:121℃蒸汽灭菌20分钟。

4.6.2 培养基的分装量不得超过容器的2/3,以免灭菌时溢出。

包装时塞子必须塞紧,免松动或脱落造成染菌。

4.6.3 培养基配制后应在2小时内灭菌,避免细菌繁殖。

4.6.4 灭菌后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避光的环境,有条件时置冰箱2~8℃保存备用,存放时间参照“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管理制度”里的相关规定。

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水分散失及染菌。

已熔化的培养基应一次用完,剩余的培养基不宜再用。

4.6.5 勿用电炉直接熔化琼脂培养基,以免营养成份过度受热而破坏。

宜用沸水浴或微波炉加热熔化琼脂培养基。

5供试品检验量5.1 细菌、霉菌、酵母菌检验量饮用水1ml/膜、纯化水 10 ml/膜、注射用水 800ml/膜;精制卡介菌多糖核酸 1ml/皿(相当于0.1g/皿、0.01g/皿、0.001g/皿等)5.2 大肠埃希菌检验量 10ML/瓶(相当于供试品1g、1ml、10cm2)5.3 大肠菌群检验量选择三个稀释度的供试液,每个稀释度加1ml供试品至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试管中,每个稀释级平行做三管。

例:分别加入1:10的供试液1ml(含供试品0.1g或0.1ml)、1:100的供试液1ml(含供试品0.01g或0.01ml)、 1:1000的供试液1ml(含供试品0.001g或0.001ml)6试验前后的准备与清场6.1 将供试品及所有已灭菌的平皿等经紫外线照射30分钟后移至无菌室内。

每次试验所用物品必须事先计划,准备足够用量,避免操作中出入操作间。

编号后将全部外包装(牛皮纸或锡箔纸)去掉。

6.2 开启无菌室紫外杀菌灯和空气过滤装置,并使其工作不低于30min。

6.3 操作人员用肥皂洗手,关闭紫外杀菌灯,进入缓冲间,换工作鞋。

再用75%乙醇棉擦手,穿戴无菌衣、帽、口罩、手套。

6.4 操作前先用消毒液棉擦拭供试品瓶及开口处周围,经紫外线照射外表面30分钟后移入操作间。

6.5 生物安全柜清洁与灭菌6.5.1每次操作前应清洁卫生,然后用消毒液擦洗工作台面及一些可能污染的死角,开启紫外灯不小于60分钟后,再开启送风,启动净化设备,运转至少15分钟,方可进行相关操作。

6.5.2每次操作后,应清洁卫生,然后用消毒液擦洗工作台面及一些可能污染的死角,自净15分钟以上,关机,并开启紫外灯不小于30分钟,关闭电源。

与阳性对照菌相关的实验用品应及时进行消毒或灭活处理。

实验所用阳性对照菌菌种及菌悬液、洁净服等实验用具,应在121±0.5℃蒸汽灭菌至少30分钟。

7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检验其方法包括直接接种法和薄膜过滤法。

根据检验需要,用稀释液将供试品溶解成(或稀释成)1:10、1:100、1:1000等稀释级的供试液。

7.1 直接接种法适用于无法用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供试品。

7.1.1 根据样品合格判断标准、菌数报告规则取相应稀释级(计数用理论有效稀释级包含在样品拟稀释级中)的供试液1ml,置直径90mm的无菌平皿中,注入15-25ml温度不超过45℃的已溶化的培养基(为营养琼脂培养基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或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混匀,凝固,倒置培养。

每个样品至少有三个稀释级,每个稀释级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两个平皿。

7.1.2 阴性对照取试液用的稀释液1ml,置无菌平皿中,注入培养基,凝固,倒置培养。

每种计数用的培养基各制备2个平皿,均不得有菌生长。

7.1.3 培养和计数细菌培养3天,霉菌、酵母菌培养5天,逐日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点计菌落数,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7天进行菌落数并报告。

注意:菌落蔓延成片的平板不宜计数。

点计菌落数后,计算各稀释级供试液的平均菌落数,按菌数报告规则报告菌落数。

若同稀释级两个平板的菌落数均小于15,则两个平板的菌落数不能相差1倍以上。

在特殊情况下,若营养琼脂培养基上长有霉菌和酵母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上长有细菌,则应分别点计霉菌和酵母菌、细菌菌落数。

然后将各种培养基上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数进行比较,经菌落数最高的培养基中的菌落数为计数结果。

7.1.4 菌落报告规则细菌、酵母菌宜选取菌落数小于300CFU的稀释级作为菌落数报告的依据。

霉菌宜选取小于100CFU的稀释级作为菌落数报告的依据,均取两位有效数字。

以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值报告1g、1ml、10cm2供试品中所含的菌落数。

如各稀释级的平板均无菌落生长,或仅最低稀释级的平板有菌落生长,但平均菌落数小于1时,以<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落数。

7.2 薄膜过滤法7. 2.1 滤膜的选择与处理:滤膜孔径应不大于0.45um,直径一般为50mm,使用时,根据供试品的特性选择滤膜的材质,并保证滤膜在过滤后的完整性。

水溶性供试液过滤前先将少量的冲洗液过滤以湿润滤膜;油类供试品,其滤膜和滤器在使用前应充分干燥。

为发挥滤膜的最大过滤效率,应注意保持供试品溶液及冲洗液覆盖整个滤膜表面。

代试品经薄膜过滤后,用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为50ml,总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l,以避免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

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冲洗量为100ml/膜。

7.2.2 供试品的制备与抽取:取相当于每张滤膜含1g、1ml、10cm2供试品的供试液,加至适量的稀释剂中,混匀,过滤。

若供试品每1g、1ml、10cm2所含的菌数较多时,可取适宜稀释级的供试液1ml进行检查,用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其它适宜的冲洗液冲洗滤膜。

7.2.3贴膜:冲冼后用无菌镊子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相应培养基的已凝固的平板上培养,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一张滤膜。

滤膜贴于平板上不得有空隙和气泡。

如有空隙和气泡,可用镊子尖背面轻轻压平或将气泡赶出。

但不得用力压,以免损坏培养基和滤膜。

7.2.4 阴性对照取试验用的稀释液1ml,照上述薄膜过滤法操作,作为阴性对照。

并每种贴膜用的同批次培养基平板各1个,与供试品培养平板同时培养,均不得有菌生长。

7.2.5 培养和计数培养条件和计数方法与直接接种法相同。

细菌培养3天,霉菌、酵母菌培养5天,逐日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点计菌落数,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至7天进行菌落数并报告。

注意:菌落蔓延成片的平板不宜计数,每片滤膜上的菌落数应不超过100CFU。

7.2.6 菌落报告规则以相当于1g、1ml、10cm2供试品的菌落数报告菌数;若滤膜上无菌落生长,以<1乘报告菌落数(每张滤膜相当于1g、1ml、10cm2供试品),或以<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落数。

8 大肠埃稀菌检查8.1 对照用菌液取大肠埃希菌[CMCC (B) 44102]的营养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培养物刮至0.9%氯化钠溶液,与标准菌液比浊管比较,然后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最终制成每1ml含菌数小于100CFU(菌落形成单位)的菌悬液。

8.2 取胆盐乳糖培养基3份,每份100ml置于250ml三角烧瓶中,取1份培养基加入供试液10ml(相当于1g、1ml、10cm2供试品),其中1份另加入对照菌50-100个作为阳性对照,另1份加入10ml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

置30-35℃培养18-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

8.3 取上述3份培养物各0.2ml,分别接种至含5mlMUG培养基的培养管内,于30-35℃培养5小时和24小时后,同时用未接种的MUG培养基做本底对照,将各管置365nm紫外灯下观察。

阳性对照呈蓝白色荧光,MUG阳性。

供试液MUG呈蓝白色荧光,MUG阳性。

无荧光,MUG 阴性。

观察后,沿培养基管的管壁加入数滴靛基质试液于MUG管内,液面呈玫瑰红为靛基质阳性,呈试液本色为靛基质阴性。

本底对照管应为靛基质阴性。

8.4 结果判断阴性对照应澄清无菌生长,阳性对照应浑浊有菌生长;供试液MUG阳性,靛基质阳性,判断供试品检出大肠埃希菌;MUG阴性,靛基质阴性,判未检出大肠埃希菌。

若MUG阳性,靛基质阴性或MUG阴性,靛基质阳性,均应取胆盐乳糖培养基中的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平板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的平版上,于30-35℃培养18-24小时。

若无菌落生长或生长的菌落数与表1所列的菌落形态不相符,判未检出大肠埃希菌。

若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与表1所列的菌落形态特征相符或疑似,应挑选2-3个可疑菌落作靛基质试验(I)、甲基红试验(M)、乙酰甲基甲醇试验(V-P)枸橼酸利用试验(C)及革兰氏染色镜检。

按规定判断结果。

表1 大肠埃希菌菌落形态特征培养基菌落形态曙红亚甲蓝琼脂(EMB)紫黑色、浅紫色、蓝紫色或粉红色,菌落中心呈深紫色或无明显暗色中心,圆形,稍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常有金属光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