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

合集下载

短文两篇陋室铭

短文两篇陋室铭

短文两篇陋室铭短文一:陋室铭之一先生诸葛亮曰:“夫未有庸人而相庸者也,先生不以其道存其身,虽略陋如此室,亦可以自娱,胜于外物。

”此乃古人所言,可使后学者深思。

寒窗之下,先生孜孜不倦地苦读经典,摒弃世俗的纷扰与贪欲,修炼自己的心灵,顺应人生的本真。

虽身处陋室之中,却能寻得安宁与自得。

这陋室并不因其破旧而令人厌倦,反而渗透出一股静谧和沉稳的气息。

陋室中的布局十分简陋,一张破旧的书桌,上面摆放着几本书籍和一只古朴的文房四宝。

墙上挂着一幅古画,虽已褪色多年,但无尽的历史和文化沉淀仍然能够让人感受到。

角落里摆放着一些粗瓷茶具,暗香袭人,仿佛有一种幽雅的气质在其中弥漫。

在这陋室之中,先生并不孤单。

他以心灵依托,与书籍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对话。

他从书中汲取营养,思辨其中的智慧,努力地发掘出属于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他与先贤们一起,经历着他们的智慧和人生经验,逐渐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和境界。

陋室在先生成长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它既是一个学习的场所,也是一个思考的地方。

在这陋室中,先生抛却一切杂念,将自己完全投入到学问之中,心无旁骛地追求着更高深的知识。

这个简陋的空间犹如一座范加尔的图书馆,一座立于时间长河中的智慧殿堂。

陋室并不局限于物质上的狭小,更多是一种心灵的空间和精神的境界。

它不仅是一方世外桃源,更是一种内心的净土。

在这陋室中,先生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找到了生活的本质。

他从中看到了知识的巨大价值,也看到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陋室并不是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显得寂寞和无趣,而是在先生的经营和愉悦之中展现出一种无尽的活力和生命力。

先生借此陋室,向世人传递了自己的追求和精神,也向后学者们展示了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短文二:陋室铭之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的陋室虽然简陋,却是我走向成长的开始。

陋室中,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不同的图书,它们像是一座无穷无尽的宝藏,等待着我去开启。

每当我打开一本书的时候,就仿佛打开了一扇大门,一股知识的洪流就会涌进我的脑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短文两篇》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短文两篇》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十六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常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

课文《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2.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号濂溪先生,北宋道州(今湖南道县)人。

儒家哲学家(理学思想家),其著作合编《周子全书》。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

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写感想的小品文。

写法灵活自由,不拘一格。

课文《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中华书局2009年版)。

3.古代铭文代表:商汤的《盘铭》、崔子玉的《座右铭》、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苏轼《三槐堂铭》等。

“说”体文言文代表:韩愈《马说》《师说》;柳宗元《捕蛇者说》;袁枚《黄生借书说》等。

内容主题《陋室铭》写自己的陋室与陋室中的高雅生活,表述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也暗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

《爱莲说》通过描绘“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象征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反面来看,就流露出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浇薄世风的鄙弃。

关键字词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出名,闻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神奇,神异)。

斯(斯,代词,这)是陋室,惟(惟,只)吾德馨(馨,能散播很远的香气,这里指美好的德行)。

苔痕上(上,名词作动词,蔓延上)阶绿,草色入(入,映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往来无白丁(白丁,没有功名的人,平民)。

可以调(调,调弄,弹奏)素琴(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阅金经(金经,佛经)。

无丝竹(丝竹,借指音乐。

丝,指弦乐器,弦乐;竹,指管乐器,管乐)之(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乱(乱,扰乱)耳,无案牍(安牍,指公文,文书)之劳(劳,劳累,使…劳累)形(形,形体,身躯)。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_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_ppt课件

2.文体常识
•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的文字,后来就 为一种文体。文辞精练、有韵,读起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 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文中虽然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 者。陋室,这里指作者任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期间(824 826)在当地构筑的简易房子,作者为它做铭,主要是为了表述 己的抱负和情操,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予
爱莲
君子者 高洁质朴 生长环境

正 直 体态香气

清 高 风度气质
七、结构理解(2)
• (1)概说 :水路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陪衬

陶渊明独爱——菊——花之隐逸者(鲜)
托物
• (2) 世人甚爱——牡丹——花之富贵者(众)
• 分说 予独爱——莲——花之君子者(独)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高贵品质
2、本文章法极为严密。
• 开篇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是总提,为下文将 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接下来,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作烘托,然后用“予 爱莲”一语道出作者心意,这就入题了。自然说出了莲的可贵之 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到“亭亭净植”几句渗透作者对莲的无 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则总括莲的品格。到篇末,作者再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 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 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 守和正直的品德。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刘禹锡《陋室铭》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中的其中一篇课文。

以下整理了刘禹锡《陋室铭》的原文、翻译、词语注释及作者简介,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词语注释】1.陋室: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2.在(zài):在于,动词。

3.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4.灵(líng):神奇;灵异。

5.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6.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8.鸿儒(hóng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2《短文两篇》知识点整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2《短文两篇》知识点整理

《陋室铭》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刘禹锡集》,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代表作《竹枝词》《乌衣巷》《秋词》;著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记述生平、事迹、功德或警诫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短小、精悍、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警诫之意。

3.本文的主要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二、整体把握1.全文分为三层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住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

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③从“南阳诸葛庐”到“何陋之有”,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2.文章开头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①开头四句运用了比喻、起兴、类比、以虚衬实、对偶的写法②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类比有“吾”之陋室,生动自然地引出本文的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突出陋室怎样的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①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②突出了陋室环境清幽(景色雅),交往人物的不俗(交往雅)和日常生活情趣的高雅(情趣雅)的特点③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4.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①类比,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②又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文章用孔子的话结尾,有何用处(用意何在)?①引用典故,运用反问句强调了“陋室不陋”②既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照应,又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①“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

②这句话写出了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是全文的主旨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6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冯上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6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冯上发)
“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 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 和生活情趣。
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 者刘禹锡(772——842), 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 得,洛阳人。曾中进士, 官授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 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 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 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 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地方官见其仍然悠闲自乐,又派人把他调到县城 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刘禹锡身居斗室,提笔写下了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 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安 徽 和 县 刘 禹 锡 “ 陋 室 ”
Wé i dú
xīn
tá i
hó ng rú
惟吾德馨 苔痕
zhū gĕ
文言词语——一词多义
• • • • • • 之 的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无丝竹之乱耳 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何陋之有? 它(指桃花林的奇景) 渔人甚异之。 辍耕之垄上。
去,往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 就不感到简陋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
山 水
不在高,有 不在深,有
仙 龙
则 则
名 灵
陋室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引古贤之名室作类比,以古代贤人 自比,暗示陋室不陋,自己也具有古代 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结尾为何又引用孔子的话?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表明陋室不陋, 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6、写居室环境恬静雅致(景色之雅、室外景) 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 7、写室主人纵情畅怀、谈笑风生(交往人物、 交往之雅、室中人)的句子 ——————,——————。

人教部编版2021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

人教部编版2021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豪”刘禹锡
● 刘禹锡因革新得罪当朝权贵,被贬为和州通判,地方 知县对其处处刁难,将他的三间房安排在面江的城南门。对 此,刘禹锡写了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 辩”。知县得知后大怒,不仅将住所换到城北,还缩减一半 住房面积。刘禹锡并未动怒,而是写下对联“杨柳青青江水 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此情景又将其住所换回城中, 并只给他配备一间小房子。这次刘禹锡写下《陋室铭》,并 将其刻于门前石碑,知县彻底无语。
作者为何觉得陋室不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斯是陋室” “何陋之有”
客观陈设
主观感受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调素琴 阅金经
恬淡之心 儒雅之风 质朴之趣
陋室之可铭,在德之馨,不在室之陋也。 惟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之中,触目皆成佳趣。 末以“何陋”结之,饶有逸韵。
儒雅博学 德才兼备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出了什么?
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知其人。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陋室主人纵情畅怀、 谈笑风生的情状,表现了其交往之雅。
室中之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情趣高雅 超然物外
刘禹锡为什么说“可以调素琴”,又说“无丝竹之乱耳”? 这两者矛盾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室中之景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恬静雅致 赏心悦目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
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上”“入”二字生 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 的喜爱之情,写出了环境恬静、清幽的特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原文及注释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原文及注释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原文及注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陋室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首诗,刘禹锡描绘了一幅清贫落寞的画面,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解读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陋室铭》原文如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骇客,难辞室中贫。

男儿事长戚,幸即独留馀。

这首诗以作者身边的一个简陋房屋为切入点,表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的情怀。

山不必高耸,水不必深广,只要有仙有龙相佐,即可传颂美名。

作者自我安慰,认为自己虽然生活在陋室之中,但却有品德和信仰来照亮自己的生活。

房屋已经长满了苔藓,但这种自然的痕迹增加了一种原始和淳朴的美感。

草色进门帘,意味着连窗帘都有青草入侵,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显示了作者对奢华的抵制和追求自然的态度。

即使贫穷拮据,作者依然能在陋室中与朋友谈笑,展现了他的豁达和乐观。

男儿应该做事长情、忌讳私图小利,幸好留下的是这种品德,而不是财富名利。

注释: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达了只要有仙有龙的辅佐,哪怕住在平凡的山水陋室中,也能享有美名。

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自称这是陋室,但因为自己的品德高尚,所以在这里仍能得到精神的安慰。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绘了陋室生活的质朴和自然,也反映了作者对繁琐和奢华的抵制。

4. "谈笑有骇客,难辞室中贫":即使在贫穷之中,作者仍能与朋友欢笑谈笑,但实际上享受的是贫穷所带来的淡泊和纯净。

5. "男儿事长戚,幸即独留馀":体现了作者追求品德高尚和道德规范的人生态度,认为留下美德和真诚的品格是更重要的。

通过《陋室铭》,刘禹锡向读者展示了自己对世间富贵名利的淡薄态度,强调了品德和道德的至高无上。

他通过简单的陋室之居,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领悟和对人生苦难的思考,体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陋室铭》PPT优秀课件全文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陋室铭》PPT优秀课件全文

精读课文 探究细节
1.作者是怎样引出陋室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喻什么?
山 水
2.开头写山和水,这与陋室有什么关系?
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比喻起兴,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类比陋室,十分自然地引出陋室。
比兴: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源于《诗经》中赋、比、兴。“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类比: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也是种说理方法。在文学中,类比属于比喻范畴,与明喻、隐喻紧密相连,但又同中存异。
8.找出文章主旨句,并谈谈其作用?
陋室 扣题德馨 统领全篇
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9.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
陋室不陋
景(景色之雅)——环境优美
人(交往之雅)——交友高雅
事(情趣之雅)——情趣高雅
交友铭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2. 同步检测题
追溯背景,释“铭”解题
同学们,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吗?你知道“铭”是什么意思吗?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铭文。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 押韵的字有:名、灵、青、丁、经、形、亭。韵母:ing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则原文及注释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则原文及注释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则原文及注释短文一:《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名”:出名,有名。

“灵”:灵验。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案牍,指官府文书。

形,形体、躯体。

“南阳诸葛庐”: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住的草庐。

“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短文二:《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注释:“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代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自李唐来”:从唐朝以来。

李唐,指唐朝。

“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中通外直”:(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

“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

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

有《刘宾客文集》。

二、故事背景刘禹锡因参加当时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可是,和州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百般刁难。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刘禹锡看到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

三、课文翻译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注释名:名词作动词,出名,著名。

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的。

斯:这。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注释上:动词,长到。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原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注释何陋之有:即“有何陋”,属于宾语前置。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四、问题归纳1.《陋室铭》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开头两句运用比兴手法,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喻陋室,由虚到实,十分自然地引出陋室。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为全文的什么句?有什么作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全文的主旨句,“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28张PPT)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8/10 2021/8/ 102021 /8/108 /10/202 1 4:19:18 P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 1/8/10 2021/8/ 102021 /8/10A ug-211 0-Aug-2 1
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 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 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 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主 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时有鸿儒来往, 常同高朋谈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
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2、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
山和水来比____室______ “不在高”“不在深”来比___陋_______ 仙和龙来比____德______ 名和灵来比____馨______
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 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 通达,而且句句相连, 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 作者在这里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比陋室,其用意 仅仅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不是,而是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要做 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这个陋室将与诸葛亮 的草庐、扬子云的亭子一样被后人所称道;“我”本 人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被后人所敬仰 。文章添 了这么一笔,再生一层波澜,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 明。写到这里,我们感觉到作者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够 完美了,可以收笔了。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 8/1020 21/8/10 2021/8 /10Tue sday, August 10, 20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
《陋室铭》
一、 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吗?
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
二、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4.草色入帘青()
5.鸿儒()
6.白丁()
7.无丝竹之乱耳()() 8.调素琴()
9.无案牍之劳形()() 10.阅金经()
1.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2.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3.默写“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

一.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的生活情趣。

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7.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
1. 本文写了几种花?主要写哪种?
2.反复诵读描写与赞美莲花的语句,说说作者可能意在赞美怎样的品质?
二.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香远益清()
4.亭亭净植()
5.濯清涟而不妖()()
6.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 8.同予者何人?() 9.宜乎众矣()
三.填入句中省略的词。

先用文言词,再在句后横线上解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指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成动词的词。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说出下列语句的通常语序。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快速工整地默写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文字。

2.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讽刺当时怎样的世态?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1、本文的作者是,代道州人,家.
2、本文运用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所言的的志是。

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这样写的作用
是,本文写“莲”的品质,用作正面映衬,用作反面映衬。

4、“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一篇文是
5、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花名是:喜欢的原因是:
一、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陶后鲜有闻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课文阅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自李唐来()②不蔓不枝()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④可爱者甚蕃()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⑥宜乎众矣()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何: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简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
答案:第一部分:一.略二.1.多2.不被沾染3.更加清芬4.洁净地立着5.洗涤妖艳6.玩弄7.少8.我9.应当,当然。

三.1.于于从在 2.蔓:生出枝蔓;枝:长出枝节3.爱菊爱莲爱牡丹四.1.略2.只要结合莲的特点,言之有理就可,不求统一答案。

如高洁自重、谦虚正直不趋炎附势等 3.鄙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之风。

第二部分:一.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 莲,花之君子者也 6. 莲,花之君子者也二.1.周敦颐北宋哲学家2.托物言志莲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3.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花牡丹四.1、从②枝蔓③亲近而不庄重④多⑤认为⑥应当2.D 3.C 4. ①出淤泥而不染②香远益清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托物言志
答案:第一部分一.1.陋室2.有仙人居住的山,有龙潜藏的水;诸葛庐子云亭二.1.灵异2.这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映入5.博学的人6.本文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7.指嘈杂的音乐;扰乱(或使……受到扰乱)8.调弄,弹奏9.官府的公文;使……劳累10.佛经三.1.就不感到简陋了。

2.(1)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

(2)有何陋?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四.1.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