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 (1)

合集下载

流行出血热知识考核(附答案)

流行出血热知识考核(附答案)

流行出血热知识考核村所:姓名: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100分)1、出血热的潜伏期是:( D )A、数小时-1天B、1-3天C、3-5天D、2-21天2、出血热预防控制的关键措施是:( B )A、注射疫苗B、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C、药物预防3、流性出血热病毒对热有( C )抵抗力。

A、微弱B、低度C、中度D、高度4、流性出血热病毒60℃需( A )小时灭活A、1B、2C、3D、45、出血热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 A )A.2-8℃B.8-15℃C.-20℃6、流性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 C )天。

A、1-3天B、3-7天C、8-10D、10-15天7、流行出血热留观、疑似、确诊病例的方式为( C )A 接触隔离B 飞沫隔离C 以上都是D 以上都不是8、网络直报的报告疾病类别( A )中的“流行出血热”A、其他传染病B、呼吸道传染病C、肠道传染病D、甲类传染9、出血热疫苗接种程序哪个是正确的?( A )A.1,15,180天B.1,30,180天C.1,45,180天10、( D )为流行出血热的传染源。

A、灵长类动物B、果子狸C、感染流行出血热病毒的人11、( A )流行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A、接触传播B、空气传播C、食物传播D、垂直传播12、人类对流行出血热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 C )。

A、婴儿B、儿童C、成年人D、老年人13、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有:( B )A、库蚊B、伊蚊C、按蚊D、以上都是14、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有:( A )A、蚊虫叮咬传播B、接触传播C、呼吸道传播D、消化道传播15、肾出血热综合征最易侵犯的器官是( A )A.肾B.肝C.心D.肺16、下列哪项不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点( D )A.腰痛B.眼眶痛C.热退症状加重D.出血性皮疹17、出血热疫苗接种部位是哪里?( A )A.上臂三角肌B.臀大肌C.其他部位18、流行出血热的典型病理特点是:( C )A. 皮肤、粘膜、脏器的出血B. 多器官灶性坏死C. 肝细胞点、灶样坏死D. 小包含体19、出血热是由( A )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及临床意义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及临床意义
维普资讯
中 国免疫 学杂志 2 0 O 2年第 l 8卷
流 行 性 出血 热 患 者 血 清 sC l AM. 平 及 临 床 意 义 1水
罗军敏 孙万邦 宋 明英 张 忆 雄 ( 义 医 学 院 免 疫 学教 研 室 , 义 530 ) 遵 遵 60 3
表 1 E F患者 与对 照 组血 清 sC H l AM- 水平 1的
Ta 1 Le es o r u n s CAM - n p t n s w t b. v l fse l l 1 i a i t ih EHF n e ad
c t ol on r
1 材 料 与 方 法
E F患 者 四 期 血 清 s A 1水 平 均 升 高 (P < H I M. C 00 ) 尤 以少 尿 期 明 显 , 尿 期 与 发 热 期 无 显 著 性 .1 , 少 差异 (P >O 0 ) 多 尿 期 有 明 显 下 降趋 势 , 恢 复 .5 , 但 期 仍 高 于 正 常对 照 组 ( 表 1。 见 )
11 研 究 对 象 . 遵 义 地 区 3 经 临 床 及 血 清 学 检 9例
查 确 诊 的 E F患 者 , 2 H 男 6例 , 1 女 3例 , 龄 1 年 7~6 6 岁 , 及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感 染 指 标 均 为 阴 性 。 根 据 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 F的临床 分型标 准 , 轻型 4例 , H 计 中型 2 例 , 型 1 重
心 法 检 测 , 试 剂 盒 说 明 书 操 作 , 后 置 D 32 A 按 然 G 02
No e: mp r d wi I o ma o t 1 t Co a e t r lc n r .P <O. In o 01

流行性出血热一例报告

流行性出血热一例报告

流行性出血热一例报告作者:李阳敏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实验室检测参数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采用血、尿常规以及部分生化指标对患者进行检测。

结果流行性出血热患者WBC、HGB均增加,PLT明显下降,出现大量异型淋巴细胞及出现蛋白尿,尿素氮及肌酐在低血压休克期轻、中度增高。

少尿期至多尿期达高峰,二氧化碳结合力发热后期即下降,低血压休克期明显。

讨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PLT明显下降、异型淋巴细胞增加及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质和尿素氮增高可作为放映本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汉坦病毒(HV)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V)引起的、伴有明显肾病综合征的出血倾向的传染性疾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以及外周血中出现大量的异型淋巴细胞为其特征。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全身多系统均可受累,我院近收治一例患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 46岁胃寒、发热、头痛、眼眶痛、腰痛、鼻衄以及颜面及眼眶区有明显充血。

1.2 实验室资料外周血象:白细胞21.6×109/L,淋巴细胞52%,血小板25×109/L,异型淋巴细胞34%,血红蛋白180g/L。

尿常规:蛋白定性实验:+++ 白细胞++/HP,红细胞5—9/HP 白细胞管型4—9/LP 颗粒管型2—5/LP。

血液生化指标:血清尿素15.0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3mmol/L,血钾7.2mmol/L,血钠122mmol/L。

纤维蛋白原降低。

2 结果患者具有发热、出血症状。

白细胞、血红蛋白、异型淋巴细胞均增高,血小板明显下降;尿蛋白定性试验+++;血清尿素15.0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3mmol/L,血钾7.2mmol/L,血钠122mmol/L,纤维蛋白原降低。

出现明显该病症状和体征。

3 讨论流行性出血热是由H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传染源是鼠类,如被携带出血热病毒的鼠尿、粪、唾液及血液污染了尘埃、食物及破损伤口,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传播而感染健康人,由于多途径传播,病情复杂,易误治[2]。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病者常常出现内出血和器官损伤的症状,极度危险。

本文将介绍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病因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是由四种病毒引起的,分别为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丝绸病毒和拉萨热病毒。

其中,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是最致命的病毒,其症状包括高热、呕吐、腹泻、头痛、肌肉疼痛等。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如血液、呕吐物、粪便等。

2.食用未熟或未健康的野生动物,如果蝠等。

3.接触被感染物体污染的物品或表面。

症状
患者在感染后通常会有以下一些症状:
1.高热和寒战。

2.咳嗽和喉咙疼痛。

3.腹泻和呕吐。

4.皮肤和眼球内出血。

5.疼痛和肌肉疲劳。

如果患者出现以上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防治措施
以下是预防和防治流行性出血热的措施:
1.食用熟食,避免食用未熟或未健康的野生动物。

2.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和使用肥皂等清洁用品。

3.避免与患者接触或感染物污染的物品和表面接触。

4.保持室内通风、清洁卫生。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防范,才能够防止疫情的扩散和流行。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增强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知。

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为EB病毒感染1例报告

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为EB病毒感染1例报告

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为EB病毒感染1例报告
高美花; 崔香丹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年(卷),期】2013(023)003
【摘要】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常见的发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重症患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早期诊断和即时正确的处理对防止和减轻脏器的损伤非常重要,延误诊疗可造成严重的后果。

我院收治1例发热、休克及多脏器损伤病人,伴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初步诊断考虑EB 病毒感染。

【总页数】1页(P1135-1135)
【作者】高美花; 崔香丹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吉林延吉 1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流行性出血热误诊率调查报告 [J], 张宁霞;段蓬勃
2.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为ITP2例报告 [J], 朱志敏
3.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为ITP2例报告 [J], 朱志敏
4.流行性出血热误诊2例报告 [J], 杨超梅;谢秋霞
5.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为EB病毒感染1例报告 [J], 高美花; 崔香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染科三基考试 第一节病毒感染十一、流行性出血热

传染科三基考试 第一节病毒感染十一、流行性出血热

第一节病毒感染十一、流行性出血热(总分26,考试时间600分钟)一、选择题A型题1. 对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 血尿素氮增高,二氧化碳结合率降低B.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室检查阳性C. 肝素类物质增加D.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升高明显E. 外周血发现异型淋巴细胞,尿中出现大量蛋白2. 下列治疗中出血热患者并发高血容量综合征时首选治疗的是:()A. 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B. 血液透析疗法C. 纠正酸中毒D. 扩容E. 免疫抑制剂3. 下列对出血热患者并发高血钾的治疗,错误的是:()A. 10%葡萄糖酸钙B. 高渗葡萄糖+胰岛素C. 输全血D. 5%碳酸氢钠E. 血液透析4. 20岁,男,急起发病2日,于1月5日就诊,高热40.5℃,伴头痛,身痛,乏力,呕吐多次。

体查:急性重病容,神清,颈软,胸前、腋下可见条索状出血点,心肺正常,肝于肋下1.5 cm。

血象:血红蛋白180 g/L,白细胞30.2×109</sup>/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血小板40×109</sup>/L,尿蛋白(4+)。

应考虑:()A. 急性肾小球肾炎B. 伤寒C. 流行性出血热D. 钩端螺旋体病E.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5. 流行性出血热刚进入低血压休克期的主要治疗措施为:()A. 使用强心利尿剂或激素B. 使用血管活性药C. 纠正DICD. 纠正酸中毒E. 补充血容量6. 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治疗应特别注意:()A. 出血的处理B. 纠正低血钠C. 纠正心衰D. 限制静脉输液量E. 使用利尿剂C型题第7~8题A 流行性出血热B 钩端螺旋体病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7. 球结合膜水肿:()8. 眼结合膜充血:()第9~10题A 大出血B 高血容量综合征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9. 钩端螺旋体病:()10. 流行性出血热:()X型题11. 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血象变化特征有:()A. 血小板降低B. 白细胞总数增高C. 中性粒细胞增高D. 可见异型淋巴细胞E. 血红蛋白下降12.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三痛症状为:()A. 头痛B. 腓肠肌痛C. 眼眶痛D. 胸痛E. 腰痛13.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体征包括:()A. 上臂潮红B. 眼结合膜出血C. 颜面潮红D. 颈部发红E. 胸部发红14.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时的治疗有:()A. 透析疗法B. 扩容C. 强心D. 利尿E. 活跃微循环15.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透析指征,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高血容量综合征B. 低血压休克C. 颅内出血D. 尿毒症E. 高血钾二、填空题1.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出现的“三红”体征指的是_________ 。

流行性出血热应急处理预案 (一)

流行性出血热应急处理预案 (一)

流行性出血热应急处理预案 (一)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一旦出现,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紧急处理。

为此,制定一份完善的流行性出血热应急处理预案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流行性出血热应急处理预案:一、人员组织1.指挥部:成立由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应急指挥小组。

2.响应队伍:由医疗及专业人员组成,分为急救、隔离治疗、采样、检测、清洁消毒、宣传等几个小组。

二、现场处置1.隔离当事人:立即将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隔离到专门的隔离区域。

2.采集及送样:对病毒进行采集和送样,确诊后立即对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治疗。

3.检测:将采样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确诊后立即对病人一线人员进行疾病控制。

4.疾病控制:对病人及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治疗,并确保隔离区域的浓度低于标准浓度。

5.清洗消毒:对隔离区域不定期进行清洗消毒,确保病毒不会再次传播。

三、公众宣传1.加强宣传:加强对流行性出血热的宣传,同时提高居民对疫情的警惕性,避免过于恐慌。

2.提供指导:提供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手册》,加强群众的防范意识,从而降低病毒传播风险,确保公众的安全。

四、物资准备1.急救仪器:对有可能感染病毒的人员进行急救所需的仪器、药品、设备等进行储备,请专业机构随时待命提供。

2.隔离物资:储备专业防护、隔离用品,确保隔离区域的工作人员的安全。

3.清洁物资:储备足够的消毒清洁用品,随时提供清洗、消毒等保障。

五、领导要求1.第一时间得知疫情,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迅速实施预案。

2.密切监视疫情发展,制定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

3.提高群众的警惕性,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确保公众的安全。

以上是一份关于流行性出血热应急处理预案,只有在应急情况下,要实施所有预案,特别注意人员组织的配置,确定好职责分工的小组,做到每个步骤都详细无遗,有效的应对疫情的发生。

公共卫生案例分析——第一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论

公共卫生案例分析——第一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论

公共卫生案例分析——第一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论考情分析本章是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案例分析的总论,是传染病、慢性病、职业卫生/营养卫生/环境卫生等分论章节的基础,基础性的概念等较多,各分论案例均可出题,相对重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其他突发中毒事件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特点:突发性、公共属性、危害的严重性、多元属性(还有群体性、综合性、频发性和国际性等)。

分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1.肺鼠疫、肺炭疽---大、中城市扩散趋势,波及两个以上省份。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扩散趋势。

3.不明原因疾病---涉及多个省份,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1.肺鼠疫、肺炭疽---5例以上(6天内,一个行政区或两个以上县市)。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多点连续20例以上(一个平均潜伏期,一个行政区或2个以上市地)。

4.霍乱---30例以上(一周内,一个行政区或2个以上市地,扩散趋势)。

5.乙、丙类传染病---超5年同期平均2倍以上(1周内,2个以上县市)。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10.食物中毒---超100人有死亡,或10例以上死亡。

11.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流行性出血热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1.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下列哪项正确()A.低血压休克期的治疗应以血管活性药物为主B.病程早期可抗病毒治疗C.病程第7日后可用肝素抗凝治疗D.无尿者可用甘露醇静推以促进利尿E.发热期可用解热镇痛剂退热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流行性出血热2.关于流行性出血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具季节性和周期性B.是由一种RNA病毒引起的C.鼠类是主要传染源D.都具典型的五期经过E.皮疹多为出血性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流行性出血热3.确诊流行性出血热的依据是()A.三痛和”三红”征B.异型淋巴细胞增多C.特异性IgM抗体滴度升高D.全身感染中毒症状E.鼠类接触史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流行性出血热4.对确诊流行性出血热,下列哪项最有意义()A.特异性抗体IgM阳性B.临床上表现有”三痛”和”三红”C.尿中出现膜状物D.三大主症:发热,出血,肾损害E.血象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流行性出血热5.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A.心肌损害B.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C.继发严重感染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E.腔道大出血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流行性出血热6.流行性出血热的”三痛”是()A.头痛、全身痛和腰痛B.头痛、关节痛和腰痛C.头痛、腹痛和腰痛D.头痛、眼眶痛和腰痛E.头痛、腓肠肌痛和腰痛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流行性出血热7.患者男性,42岁。

发热、头痛6天,无尿2天,以流行性出血热收入院。

现患者躁动不安,体表静脉充盈,心率124次/分,血压140/100mmHg,曾解少量柏油样大便1次。

目前下列哪项治疗措施最有效()A.血液透析B.抗感染C.扩充血容量D.止血E.退热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流行性出血热8.下列哪项不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点()A.杨梅舌B.热退症状加重C.腰痛D.眼眶痛E.出血性皮疹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流行性出血热9.流行性出血热临床上的五期经过顺序正确的是()A.发热期、多尿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B.发热期、出血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C.发热期、出血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D.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E.发热期、低血压期、多尿期、少尿期、恢复期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流行性出血热10.关于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治疗原则哪项是错误的()A.每日输液量为尿量加排泄量加500mlB.饮食宜高糖、高维生素、高蛋白C.促进利尿D.腹膜或血液透析E.无消化道出血时可进行导泻疗法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流行性出血热11.有关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一般出现在病程的9~14日B.血中BUN和Cr开始下降C.每日尿量可多达15000mlD.多尿早期尿毒症症状加重E.可发生休克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流行性出血热12.患者男性,20岁,农民。

流行性出血热 (1)

流行性出血热 (1)

(四)多尿期
(正常尿量---------、多尿标准------------) 新生肾小管吸收功能尚未完善、尿素氮等潴留引起 高渗性利尿使尿量增加。持续时间短的1天,长的 可达几个月。根据尿量和氮质血症情况可分为三期 (1)移行期:每日尿量由400ml,增加到2000ml,此 期虽然尿量增加,但BUN、Cr等反而上升,症状加 重,不少病人因并发症而死于此期。 (2)多尿早期:尿量>2000ml,氮质血症未见改善, 症状仍重。 (3)多尿后期:尿量>3000ml,氮质血症改善。 可发生继发性休克,亦可发生低钠、低钾血症。
【发病机理】
(3 )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的作用:
汉坦病毒能诱导机体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释放各 种细胞因子和介质:如IL-1、IFN-r、TNFa等。
IL-1、TNFa等引起发热、休克和器官衰竭
内皮素、血栓素B2、血管紧张素-Ⅱ的升高减少肾血流 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促进肾衰的发生。
【病理生理】
休克:
原发性休克:病程的3-7天发生,称原发性休克,血管通 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液浓缩, 血粘稠度增高和DIC的 发生,导致血容量减低所致。 继发性休克:于少尿期以后发生,大出血、继发感染、水 电介质补充不足等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引起。
【发病机理】
2、免疫损伤作用: (1)Ⅲ型变态反应:早期血清补体下降,血循 环中存在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在患者小血管壁、 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管和肾间质血管均有抗原 抗体复合物沉积,免疫组化证明抗原是病毒抗 原,同时存在补体列解片段,故免疫复合物是 本病血管和肾脏损害主要原因。 IC沉积在小血管和肾小球基底膜与补体结合; IC与血小板结合 IC沉积在红细胞表面
①初筛试验:血小板减少<(100×109/L),凝血酶原 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定量减少(低于200mg/dl),如 果三项均为阳性,结合临床,即可确定诊断。

流行性出血热 1

流行性出血热 1

EHF病人世界分布趋势
流行病学
不同省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人群构成比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甘肃 青海 西藏 四川 辽宁 北京 河北 天津
陕西 河南
湖北 上海
>10% >5%
云南
贵州
浙江 江西 湖南 福建 台湾
﹤ 1﹪ 无发病
广西
﹥1%
海南
我国不同省市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分 布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甘肃 青海 西藏 四川 贵州 云南 辽宁 北京 河北 天津
病理解剖
颅 内 出 血
五、临床表现( Clinical findings )
潜伏期 (incubation period )4~46天(7~14天); 典型病例有五期经过; 不典型和轻型可有越期现象; 重者可有两期或三期重叠;
发热5天,尿少2天
基本病情:患者于住院前5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自测 体温39 -400 C, 无寒战,伴畏寒,头晕,头疼,腰疼, 全身酸痛不适,伴有鼻出血,腹泻,每日 2-3 次稀便, 大便无粘液脓血,无腹痛,感腹胀,恶心呕吐。于2天前 家属发现其脸色发红,并出现尿量减少, 每日 2-3 次 小便,量不多,尿中有膜状物。 检查:血常规WBC15.5X109/L,N59.8%,尿:尿蛋白 (+++),WBC2-5/HP,RBC4-8/HP,便:褐色稀便,隐血 试验(-),腹部B超:双肾体积增大,双肾弥漫性病变, 查肾综合征出血热IgM(+)。
病原学
病 毒 颗 粒 示 意 图
病原学
侵入细胞间隙的病毒颗粒
(三)血清学分型 ( serological types ) 1、Ⅰ型汉坦病毒 (Hantann virus) 野鼠型 2、Ⅱ型汉城病毒 (Seoul virus) 家鼠型 3、Ⅲ型普马拉病毒 (Puumala virus) 棕背鼠平型 4、Ⅳ型希望山病毒 (Prospect hill virus) 田鼠型 5、Ⅴ型辛诺柏病毒 (Sin Nombre Virus) 汉坦病毒肺综合症 (四)抵抗力 (resistance) 弱:EHFV不耐酸不 耐热,对乙醚,氯仿和去氧胆酸盐敏感。

流行性出血热误诊1例

流行性出血热误诊1例

流行性出血热误诊1例
李兴阳;李献华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年(卷),期】2005(21)21
【摘要】患者36岁。

农民,以发热、腰痛伴眼睑浮肿1例为主诉入院。

自述畏寒,头胀痛,腰背酸痛,恶心,呕吐。

T38.4℃,R22次/分,P82次/分,BP140/100mmHg。

痛苦病容,精神差,皮肤黏膜无感染及出血点,全身淋巴结无肿大,眼睑浮肿,咽腔充血,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2次/分,律齐,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压叩击痛,右侧重,急查血常规WBC18.2×109/L,Hb120g /L。

RBC3.45×1012/L,尿蛋白(++),
【总页数】1页(P51)
【作者】李兴阳;李献华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薛店镇卫生院,4671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8
【相关文献】
1.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一例 [J], 李淑杰;
2.肺结核合并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一例 [J], 张朋;李世明;宋亚丽
3.流行性出血热6例误诊分析 [J], 任菊香
4.以腹痛、腹泻、休克为首发症的流行性出血热一例误诊分析 [J], 谢元元;戴光荣
5.就黄论黄黄疸性肝炎横向联系流行性出血热——1例儿童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为急性黄疸性肝炎的教训 [J], 周海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验动物学》模拟考题1

《实验动物学》模拟考题1

实验动物学模拟考试题上姓名院系专业分数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是由于年颁布的。

2、动物实验遵循GLP规范并执行SOP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不同地点,不同操作人员,使用相同品种品系动物进行相同实验,可以获得。

3、家兔属于性排卵的动物。

4、实验动物按照品系可以被分为、和三类。

5、按微生物学控制原理,我国将实验动物分为、、和四级。

6、制作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通常使用的实验动物是。

7、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只能通过食物补充。

8、“恐伤肾”动物模型可以用吓猫而诱发。

9、将成年大鼠四肢固定于木板并垂直浸入温水浴中的造模方法,制作的是动物模型。

10、实验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有、、、、和等六类。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实验动物脱水达到体重的 %,将导致实验动物死亡。

A、20%B、30%C、40%2、大鼠衰老早期的最小月龄是月龄。

A、21B、22C、233、裸小鼠属于动物。

A、封闭群B、突变系C、杂交群4、要求清洁级大鼠不携带的病毒是。

A、肺炎病毒B、细小病毒C、汉坦病毒5、小鼠的最大饲养密度是每平方米容纳只。

A、50B、100C、2006、属于啮齿目动物。

A、豚鼠B、犬C、家兔7、大鼠尾静脉有条。

A、1B、2C、38、“劳倦过度、房室不节”肾虚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是。

A、游泳致过度疲劳加“房室不节”B、改良康氏震荡器上运动致过度疲劳加“房室不节”C、爬自制机械滚筒运动致过度疲劳加“房室不节”9、伤湿法可以导致雄性Wistar大鼠出现脾虚证。

A、气B、阴C、阳10、雄性小鼠对药物敏感。

A、麦角B、叶酸C、乙醇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SOP的基本内容共有15方面。

()2、犬的视力好,能够看清远距离的物体。

()3、维生素C又称抗白血病维生素。

()4、家兔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可形成卫气营血证候模型。

()5、系统杂交(F1代)动物的基因型不一致。

()6、实验动物设施环境内的噪声不得超过60分贝。

出血热防治培训试卷(答案)

出血热防治培训试卷(答案)

出血热防治培训试卷
单位:姓名:分数:
1、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包括(A B C D )
A、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如被老鼠咬伤,或被其唾液
污染破损的皮肤;
B、通过消化道感染,如吃被老鼠污染的食物;
C、通过呼吸道感染,如吸入被老鼠粪便或尿液污染的灰尘;
D、受感染的孕妇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2、流行性出血热具有起病急、青壮年发病发病多、病情
复杂、死亡率高的特点。

病人主要表现为发热、
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主症。

3、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中的三红指脸部、颈部、
胸部发红;三痛是指头痛、眼眶痛、
腰痛。

4、流行性出血热典型病例有发热期、少尿期、
低血压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

5、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源主要为携带病毒的鼠类,病鼠的尿液、
粪便、唾液中含有病毒。

我区主要是野外的
黑线姬鼠和居民区的褐家鼠。

6、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7、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开展大面积的灭鼠、防鼠工作,彻底的进行环境卫生治理,对易感人群应及时、按正常程序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光辉乡老边卫生预防保健站。

流行性出血热(1)

流行性出血热(1)

㈤恢复期

尿量逐步恢复为 2000m1 以下,精神、食 欲基本恢复,体力增加,一般需 1—3 个 月才能完全恢复。


临床分型
重型 >40℃ 严重 有皮肤淤
非典型 轻型 中型 体温 38℃以下 39℃以下 39—40℃ 中毒症状 无 轻 较重 出血 散在出血点 出血点 有明显出血 斑 血 渗出 休克

(三)血液生化检查
血BUN和Cr升高, 血气分析常见呼碱、代酸以及电解质紊 乱。

(四)凝血功能及其他检查
DIC时血小板明显下降,纤维蛋白原降 低、凝血酶元时间延长、凝血时间延长。 继发纤溶亢进时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升 高。 肝功能∶ALT升高,少数黄疸升高。 心电图改变∶可心肌损害、传导阻滞。 胸片∶可见肺淤血、肺水肿、胸腔积液。

㈠发病机制
⒈病毒直接作用 ① 临床上患者有病毒血症期,②不同血 清型的病毒致病性不同③患者血管内皮 细胞内可检出EHF抗原;④体外试验证实 病毒可造成直接损害。 病毒损害血管内皮细胞,造成血管通透 性增加。

㈠发病机制
⒉免疫作用 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Ⅲ型变态反应):本 病患者早期血清补体下降,血循环中存 在特异性免疫复合物。损害血管内皮细 胞,引起休克和肾损。 其他免疫应答:Ⅰ、Ⅱ、、Ⅳ型变态反 应也因子和介质的作用 如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能引起发热,一定量的TNF能引起 休克和器官衰竭。 血浆内皮素、血栓素B2、血管紧张素-等 能显著减少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促进肾衰的发生。

㈡:病理生理
⒈休克 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 使血容量下降,为中毒性失血浆性休克; ②DIC 发生,使血液循环淤滞,因而进 一步降低有效血容量。 ③继发性休克主要是 大出血、继发感染 和水与电解质补充不足。 ⒉出血 ①血管壁的损伤; ②血小板减 少和功能障碍; ③肝素类物质增加; ④DIC。

流行性出血热(1)

流行性出血热(1)
25
移行期及多尿早期:
• 血尿素及肌酐异常或继续升高 • 症状及病情仍严重 • 可发生少尿期的各种并发症而死亡
多尿后期:
• 氮质血症及临床症状均逐渐好转 • 水、电解质紊乱 • 继发感染 • 多器官衰竭
26
恢复期
• 症状消失,食欲、体力恢复 • 标志: Bun,Cr正常 • 尿量恢复到2000ml/24h
41
多尿期
• 多尿早期的治疗原则与少尿期基本相同 • 多尿后期,主要是以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防止继发感染,对症治疗
42
恢复期
• 补充营养: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 • 休息,体育锻炼
43
预防
• 管理传染源 :灭鼠 • 切断传播途径 • 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 :注射疫苗
44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50岁,患者因:“发热5天,腰痛尿少1天”入 院,3月20日外院就诊,测体温40.2℃,查血常规示 WBC5.66×10^9/L,N81.2%,Hb152g/ Plt55×10^9/L,考虑 “病毒感染”,予“替卡西林、热毒宁、地塞米松”输液 治疗2天后,体温降至38℃左右,但全身乏力仍显著。22 日出现显著腰痛,向下腹部放射,并出现尿少,24小时尿 量约300-400ml,急诊血常规示wbc:12.3×109/L,N67%, hb167g/L,plt60×109/L,肾功能示肌酐165umol/L,尿素氮 9.35umol/L,尿常规示:蛋白3+,潜血1+;伴恶心、呕吐, 入院后查体:神清,面色无潮红,球结膜充血明显,未见 明显瘀点瘀斑,眼睑轻度浮肿,双肾区叩痛阳性,予查流 行性出血热抗体,流行性出血热抗体IgM阳性,故流行性 出血热诊断明确。予利尿、抗病毒、保肾等治疗后病情好 转。

流行性出血热合并多种并发症1例报告

流行性出血热合并多种并发症1例报告

流行性出血热合并多种并发症1例报告
陈宁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1(032)032
【摘要】1病历摘要患者,男,42岁,汉族.该患以"发热伴头痛、眼眶痛、腰痛3d"为主诉入院.入院时给予查体:T 37.5℃,R 88次/minBp 110/80 nun Hg(1 mm
Hg=0.1333 kPa).急性病容,神清,言语流利,面色潮红,球结膜充血水肿,两侧肋胁部
可见点条状出血点,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啰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双肾压痛、叩击痛(+).当天检血常规:白细胞:24.62×109/L,血小板15.1×109/L;尿常规:尿蛋白(+++),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HBDH 1 570 U/L,LDH 3 223 U/L,CK 1 124
U/L,AST5 270 U/L,ALT480 U/L,C GT510 U/L,ALB 32 g/L,BUN 17.8
mmol/L,CREA 452.3 μmol/L,UA 972mmol/L.双肾B超:双肾皮质增粗.胸片:未见异常.
【总页数】1页(P6757)
【作者】陈宁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医院感染症科,吉林延吉1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流行性出血热少见并发症4例报告 [J], 孙开达;任敬超
2.胆脂瘤型中耳炎合并多种颅内外并发症一例报告 [J], 乔泰峰;用文明;韩建霞;张杰;郭毛毛;都丽芳
3.流行性出血热合并多种并发症1例报告 [J], 陈宁
4.化脓性中耳炎合并多种颅内外并发症1例报告 [J], 孔婷婷
5.流行性出血热少见并发症2例报告 [J], 李大启;石洪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 作用
炎症介 质细胞 因子
肾损害
少 尿 期 多 尿 期 恢 复 期
四、病理解剖 ( Pathology )
(一)血管 (blood vessel):小血管内皮细胞肿
胀、变性和坏死——基本病变 (二)肾脏 (kidney):皮质苍白、髓质暗红, 极度充血、出血和水肿 (三)心脏 (heart):右心房内膜下出血 (四)脑垂体 ( pituitary gland):前叶充血、出 血和坏死 (五)后腹膜(peritoneum)和纵隔(mediastina) 有胶冻样水肿
二、流行病学 ( Epidemiology )
(一)宿主动物与传染源 ( Host and Source of infection) 我国有53种动物携带本病毒,主要是啮齿类 (Rodent):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等, 人不是主要传染源。
流行病学
褐家鼠
黑线姬鼠
(二)传播途径 (Route of transmission) 1、呼吸道传播 (transmission by respiratory tract) 2、消化道传播 ( transmission by digestive tract) 3、接触传播 (contact infection ) 4、母婴传播 (maternal-infant transmission) 5、虫媒传播 (insect transmission)
(四)多尿期( Diuretic period )
1、发生和持续时间:多在9-14病日,持续时间不 一, 2、分期:
尿量 ml 尿素氮、肌酐 症状
移行期
多尿早期 多尿后期
500-2000
2000-3000 ﹥3000
上升
上升 下降
加重
加重 好转
(五)恢复期 ( Convalescent period ) 临床分型
肾血流不足, 免疫损伤, 肾间质水肿和出血,肾小球微血栓及缺血、坏死, 肾素血管紧张素激活, 肾小管被蛋白和管型所阻塞。
HFRS发病机制与临床的联系
病 毒 直 接 作 用
病毒血症
广泛小血管病 变 内皮细胞肿胀 变性坏死
扩张(充血)
通透性
脆性
发热
血浆外渗 组织水肿 血液浓缩
血 容 量
休克 低血压
出血
七、并发症 ( Complication )
(一)腔道出血:大量呕血、便血、咯血 (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脑炎、脑膜炎、脑 水肿、高血压脑病、脑出血; (三)肺水肿: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心衰性肺水肿 (四)其他:继发感染、肾破裂、心和肝脏损伤。
八、诊断( Diagnosis)
(一)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 2、临床特征:早期3种主要表现和五期经过: 3种表现:发热中毒症状,充血出血外渗 征和肾损害 5期:发热,休克,少尿,多尿和恢复期 3、实验室检查:主要检出血清中特异性抗 体
体温 ℃ 轻型 中型 重型 危重型 ﹤39 39-40 ≧40 重型 中毒 症状 轻 重 严重 基础 毛细血管损 伤 出血点 明显球结膜 水肿、出血 瘀斑、腔道 出血 上出现严重 低血压 无 低血压 倾向 休克 合并症 肾损 轻,无少尿 有少尿期,尿 蛋白+++ 严重,少尿﹤5 天,无尿﹤2天 之一
2
概况 (General consideration)
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为自然 疫原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 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 现,广泛流行于亚欧等许多国家,我国为重疫 区。
陕西 河南
湖北 上海
浙江 江西 湖南 福建 台湾
黑线姬鼠及褐家鼠
广西
褐家鼠
大林姬鼠
黑线姬鼠
海南
三、发病机制 ( Pathogenesis )
进入人体后随血流侵入血管内皮细胞,骨髓,肝, 脾,肺,肾及淋巴结等组织,进一步增殖后再释 放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主要作用为: 1.病毒直接作用引起细胞损害。 2.免疫作用:主要是 Ⅲ型变态反应,即免疫复 合物沉积于皮肤小血管壁、肾小球基底膜、肾小 肾间质血管,是本病血管和肾脏损害的原因。还 有其他Ⅰ、Ⅱ、Ⅳ型变态反应参与。 ⒊ 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的作用:其中IL-1和 TNF能引起发热,一定量的TNF能引起休克和器 官衰竭。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 陈香文
发热5天,尿少2天
基本病情:患者于住院前5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自测 体温39 -400 C, 无寒战,伴畏寒,头晕,头疼,腰疼, 全身酸痛不适,伴有鼻出血,腹泻,每日 2-3 次稀便, 大便无粘液脓血,无腹痛,感腹胀,恶心呕吐。于2天前 家属发现其脸色发红,并出现尿量减少, 每日 2-3 次 小便,量不多,尿中有膜状物。 检查:血常规WBC15.5X109/L,N59.8%,尿:尿蛋白 (+++),WBC2-5/HP,RBC4-8/HP,便:褐色稀便,隐血 试验(-),腹部B超:双肾体积增大,双肾弥漫性病变, 查肾综不显
散在出血点

尿蛋白
六、实验室检查 ( Laboratory findings ) (一)血常规:WBC↑,PLT↓,出现较多 异型淋巴细胞 (二)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和管型, 膜状物;
实验室检查
血中异型淋巴细胞
尿中膜状物
六、实验室检查 ( Laboratory findings )
临床表现
搔抓样出血点
软腭出血点
临床表现
大片瘀斑
口腔出血
临床表现
球结膜出血、水肿
口、鼻、结膜及皮肤出血
(二)低血压休克期 (Hypotensive period)
1、发生时间:4-6病日,发热末期或热退时; 2、持续时间:轻重不一,一般1-3天; 3、分度:低血压倾向 低血压: 休克: 难治性休克:血压测不出﹥2h,末梢 循环严重衰竭,一般抗休克无效,有 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 4、表现:脸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或不 能触及,尿量减少。
休克 ( shock )
原发性休克—血浆外渗性低血容量性休克。 继发性休克—大出血、继发感染、多尿期水 与电解质补充不足。
出血 (bleeding)
血管壁损伤,
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 肝素类物质增加, DIC。

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汉坦河流域
一、病原学 (Etiology)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一)布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为负性单链 RNA病毒 L —— 聚合酶 M —— 膜蛋白membranal protein(G1、G2) S —— 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 (二)核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和稳定的抗原簇,核蛋白抗体出现最早。
病理解剖
颅 内 出 血
五、临床表现( Clinical findings )
潜伏期 (incubation period )4~46天(7~14天); 典型病例有五期经过; 不典型和轻型可有越期现象; 重者可有两期或三期重叠;
(一)发热期 ( Febrile period )
1、发热:(fever) 热度:高热,热度↑,病情↑; 热型: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 热程:多3-7天,热程↑,病情↑; 与病情的关系:轻者热退后病情减轻,重 者热退后病情反而加重;
(二)低血压休克期
1、补充血容量:原则:早期、快速、适量 (一早二快三适量),晶(以平衡液为主) 胶(低佑、甘露醇、血浆、白蛋白)结合; 复方醋酸钠、复方乳酸纳. 忌单输葡萄 糖液 、禁输全血,血压上升继续维持24小 时。 2、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 ,其渗透压为 血浆的4倍,既能升压,又可扩容 3、改善微循环:扩容后血压仍低时可用多巴 胺
2、全身中毒症状 (systemic toxemic symptoms) “三痛”症状:头痛、腰痛、眼眶痛; 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呃逆; 神经精神症状:嗜睡、烦躁、谵妄、幻觉、 视物不清、抽搐、昏迷;
3、毛细血管损害 (capillary lesion) 充血 (hyperemia): “皮肤三红征”—面、颈和前胸充血, “粘膜三红征”—眼结膜、咽和软腭、舌充血; 出血 (bleeding): 腋下、胸背部、软腭及眼结膜出血点,重者 可有大片瘀斑和腔道出血; 渗出(permeation):“三肿征”—球结膜、颜面 和眼睑水肿,重者可有胸、腹腔积液及渗出性 肺水肿; 4、肾损害( renal lesion):尿蛋白、血尿及管型;
(三)少尿期 ( Oliguric period )
1、发生和持续时间:多在5-8病日,持续2-5天, 持续时间↑,肾损越重, 2、分度: 少尿倾向—尿量﹤1000ml/24h或﹤40ml/h, 少 尿—尿量﹤ 400ml/24h或﹤20ml/h, 无 尿—尿量﹤ 50ml/24h或尿闭, 3、临床表现: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 乱,重者可有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
(三)少尿期 “稳、促、导、透”
1、稳定内环境:维持水盐平衡,严格控制水份: 补液量:前一日尿量、呕吐量+500-700ml 热量:高渗葡萄糖 纠酸: 2、促进利尿:(accelerating diuresis )速尿、酚妥拉明 3、导泻和放血疗法:(catharsis),不主张 4、透析(hemodialysis)
十、预后 ( Prognosis )
与病型轻重,治疗迟早,措施正确否有关
十一、治疗 ( Treatment )
原则:“三早一就”,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 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
(一)发热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