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观的现代阐释

合集下载

论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_

论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_

论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王西平内容提要 “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

“道”是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社会)生成、演进的总根源、总根据。

自然,是自然而然。

自然而然,是道的属性、性能,是“道”生成、演化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法则、规律。

“道”在生成、演化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过程中,是“无为而无不为”,是“自然而然”的法则的体现。

“无为”是“无为而无不为”的省略语,主要着眼于人类社会,是老子的一种政治主张和人类行为规范。

宇宙万物、人类社会自然而然生成、演进总的驱动之势,是任何外力难以阻挡的,千万亿年以来总是“自己如此”。

但由“道”所生成的宇宙万物,人类社会中的个体、群体存在物,皆有其生存的外部环境,不受外力干预、影响是绝对不可能的。

外力,有有害的,也有有益的。

一切生命体,特别是人类能够识别而予以接受、防御或抵抗。

这些,都由“道”的自然而然的规律所涵盖。

道、自然、无为、道法自然,是极具哲学内涵和意义的概念。

关键词 道 自然 无为 外力 道法自然〔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0)04-0033-05 近年来,道学研究界围绕老子的“自然”观念开展了新一轮研讨,某些学者对老子的“自然”观念有一种所谓“独特”的新理解。

其核心观点是,老子“自然”不像通常所理解的那样,是指“道”的属性,实际“自然”是指与“道”相对的万物自己而然的状态,此状态的实现则有赖于“道”的“无为”。

不少学者认为:“道法自然”是说“道”效法“自然”,“道”以“自然”为法,这里的“自然”也是指自己如此、自己而然。

“‘道’效法‘自然’”这一观点,从根本上颠倒了“自然”与“道”的关系。

“道法自然”是老子极其重要的宇宙论、社会论思想,其真正含义,是不是就是“道”效法“自然”,以“自然”为法?这是值得认真、深入讨论的大问题。

笔者欲就此发表不同的看法,求教于方家。

一、对古今名人关于“道法自然”的解释之评说河上公章句《道德真经注》卷一“象法第二十五”①注解“人法地”曰:“人当法地,安静和柔也。

道法自然观的现代阐释

道法自然观的现代阐释

道法自然观的现代阐释李远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一般来说,传统的惯性是历史发展的阻力。

但是,在适当的条件下,长期被忽视的古代遗惠也有可能成为创造的源泉。

如欧洲的文艺复兴正是从回忆在中世纪被遗忘的古希腊传统开始,继而开创了近代科学文明。

就中国道家思想而言,在中国历史上亦有几次短暂的兴盛,但总的来说,它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境遇,成为少数隐士高真修身立命的依凭。

可是,随着鲍尔、尼采、萨特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布“上帝死了”,从而在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科学、精神、生态、环境、社会等全面危机的时候,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正在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似乎现代科学的世界观正在向道家思想归复,并以此为契机建构一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相融合的新的世界文化模式。

也许,今天的人类正生活在被尼采称之为“伟大的正午”的历史时刻,这是一个上帝已经死去而新人正在诞生的历史时刻,道家思想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生”?老子能否在今天或明天“复活”?这是当代许多科学人文主义者关心的事。

在克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分裂、东方世界与西方世界隔阂的努力中,一些科学家和人文学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塑造了而且仍在塑造着当代新道家的形象,这是否预示着一场新的文化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兴起?一、宗无为与法自然首先,如果我们回顾人类近现代理智活动的历史,可以作个简单地加以概括:十五世纪中叶欧洲文艺复兴勃发,十六世纪中叶西方宗教改革达到高潮,十七世纪中叶笛卡尔哲学获得胜利,十八世纪中叶启蒙运动使哲学独占鳌头,十九世纪中叶科学攫取权威,二十世纪中叶科学人文主义兴起。

今天,当我们审视人类走过的五千多年历史的时候,可以发现在此前短短四百多年的时间里,人类已经经历了道德社会、权势社会和经济社会三大阶段,并开始进入智力社会的行程。

每当人类之旅到达一个行程转折之时,总是要回顾过去,重新确定新方向。

经济社会这段行程,是以文艺复兴发现人与自然的联系开始,又以科学至上、人与自然的分离结束。

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与其现实意义

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与其现实意义

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与其现实意义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对自然的观念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道家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强调顺应自然、顺势而为,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认知,更是对人生、社会的启示和指导。

本文将从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出发,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自然与道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是“道”,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是一切事物的本原。

在道家看来,自然是无为而治的,万物自然而然地运行,顺应自然、顺势而为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人为地干预自然的运行。

道家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有顺应这种规律,才能得到自然的青睐,才能事半功倍。

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道家认为,人应该像自然界一样,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逆自然而行。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庇护,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道家认为,自然是无私的,只有顺应自然、顺势而为,才能得到自然的恩惠,才能获得真正的利益。

二、自然与人生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对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道家认为,人应该像自然界一样,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逆自然而行。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庇护,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道家认为,人生就像一条大道,只有顺应这条大道,才能走得顺畅,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顺势而为。

在人生中,我们也应该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逆自然而行。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庇护,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道家认为,人生就像一条大道,只有顺应这条大道,才能走得顺畅,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三、自然与社会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对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道家认为,社会应该像自然界一样,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逆自然而行。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庇护,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论道家自然观对现代生态自然的启示

论道家自然观对现代生态自然的启示

论道家自然观对现代生态自然的启示
道家对自然的看法一直被世界各地人们所熟知,而其观念积淀下的精神理念影
响到了我们现代的生态自然发展。

首先,道家崇尚“以自然为本”的原则。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保护自然
可以有效提升和平,是一种必要的运动。

通过尊重自然,通过更加细致的品质来审视自然资源,从而营造和谐、和谐的社会和生态空间框架以达到更好的社会进步和文明进步。

其次,道家也强调了“理解自然”的思想。

理解自然是指一种理解,它既包括
认知的事实内容,也包括回顾诸多自然分析的哲学性思考,从而形成一种健全的生态观及自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始终保持理解自然的深入思考,可以为生态自然发展提供重要的智慧指导,使之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正当道路上。

最后,道家也提倡“调和自然”的精神思想。

在古时以来,中国儒家尊重和尊
重自然,保护环境,以防破坏和更改,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自然,而调和自然则被认为是有效管理自然资源的有效途径。

积极推动人口负责任的发展,积极推动动物资源的有效保护,积极推动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增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意识,实现自然与人类之间持续的和谐关系。

综上所述,道家对自然观给予了现代生态自然发展重要启示。

坚持以自然为本,加强对自然的理解,调和自然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现代解读

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现代解读
二、协调人我,维持和谐——调和人与他人的矛盾
老子哲学是从天道推及人道。其对“道”的建立,是为了替人的理想境界竖立形上依据。老子的人生观是其宇宙论的衍化,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提倡也应该遵循“道”的原则。在此前提下,老子开创了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
(一)“去奢去泰”的处世观念
时下,各种调动消费者需求的宣传铺天盖地,有人为追求物质生活而迷失自我,不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加之,一些商业炒作误导某些人在追逐流行与时尚物质生活的过程中,忽略对精神世界的充实与净化。而老子认为,人们的欲望是导致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如果人们都陷入争名夺利,整个社会就难以平稳发展。他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因此提出要“去甚,去奢,去泰”,使社会形成淳朴、敦厚的风气。所以,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净化人们的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义不容辞的任务。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同为一体,与天地拥有共同的行为规则和价值源头。这种同源共生的思想弥补了许多人观念中物我两分的观点,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生态平衡,遵守自然法则,实现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的恶化与资源短缺问题都是因为人把自然看作是自己的对立面而导致的。因此,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显得十分重要。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赋予同源共生的价值内涵,无疑更能突显对生命的关怀。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类的盲目开采、过度索取已经严重地破坏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最终的后果必然是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老子思想中的“自然”观念,是自我、本然的意思。整个世界依照自然规律存在与活动就是自然,也就是道。在这个运动变化中,人与自然都遵循“道”的发展、变化规律而行。
(一)“道生万物”的演化模式
(二)“和光同尘”的玄同理想

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及现代意义

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及现代意义

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及现代意义摘要: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道。

其基本内涵包括:道体本无;道生万物;道法自然。

从本质上看属于自然主义。

老子哲学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之物,才能免于“不知常,妄作,凶”。

这对于当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老子;道;自然;和谐中图分类号:d261老子是中国思想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思想家。

老子哲学从宇宙观到人生观和政治观,都围绕一个核心——道。

道是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

关于道。

《老子》二十五章讲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这说明:道是先天地生而又寂辽无边,是宇宙的根源。

其名称为大道。

老子之道对人的认知而言是无法想象的。

正所谓“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见,名曰希;抟之不见,名曰微”。

其情状也是不能用语言文字去描述的。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这种似物非物的东西“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故“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由于人们无法捉摸作为天地万物根源的大道而它又确实存在,所以老子指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用“常有”、“常无”来命名之。

说明道体本无的精微玄妙。

而玄之又玄的道恰恰能够成为众妙之门。

老子把道体归结为无,一方面是就道与有型的实物对比而言称为无。

另一方面是就人们对道的把握来讲,道是很悠远无边的东西,非人为的力量能乞及。

即使人们认识到一些并名之,也不过是“非常道”、“非常名”。

而且致力于对道的认识是无益的。

人们的认识越多,欲求也会随之增加,就会产生追逐,这是偏离大道的做法。

为道之人往往不会这样。

为道者虽然对自己是损失,而且还会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但恰恰与道越来越近,这是符合大道的做法。

道生万物是道的基本属性和功能,与道体本无是内在统一的。

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根源本身就蕴涵了道创生万物的功能,道体为“无”意味着同“有”具有对称性。

这里的有即万有(万物)与“常有”(道)相对立,二者是创生和被派生的关系。

老子哲学思想的现代阐释观照意义

老子哲学思想的现代阐释观照意义

老子哲学思想的现代阐释观照意义老子的思想近千年来,被后来的人不断地延用,从未止歇,它亦对我们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都对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和借鉴意义。

(一)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是指对自然规律的遵守,其中“自然”涉及范围甚广。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对于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就已经违反了自然的法则与平衡,这是对自然的不尊重行为,即使其能为我们带来许多的效益,但并非长久之计。

它会对我们生存的环境产生严峻的后果,会让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危机与损失。

是以我们要及时挽救危机,遵循自然规律,保护我们的环境。

(二)慈善与现代生活老子所提出的“慈善”与现代社会所定义的慈善有所不同,前者是对“道法自然”思想的延伸,两者本质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它是生来就有的。

而后者则为一种善行,这种善行分为良善与伪善。

这与个人的思想道德与素养高度挂钩,有较大的联系。

伪善违背了真正“慈善”的定义,其慈善的行为并非本心所愿,是以并不是一种慈善的表现。

真正的慈善并非一定要用物质去堆砌,只需要拥有一颗良善的心即可。

真正的良善体现在细节上,体现在一言一行上。

(三)尊道贵德与现代生活“遵道”就是遵守准则,不仅是自然准则,还有社会公德,这亦是“道法自然”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中,人口众多,是以必须设立一系列的社会规则与公共管理机制,这些都是对人们行为的约束,是规范社会秩序的措施。

是以,在外人们要遵守法制法规,严格律己,不能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贵德”是对自身修养的完善,这要遵循本心,并非作假。

不仅是自己,还要对后代进行道德的教育,这对现代社会道德建设有积极地作用。

(四)知足常乐与现代社会人活着之所以总是感到不开心,是因为无法对自身已经拥有的东西感到满足,一直在不断地索取与探求,这是人贪婪的体现。

当人产生了贪婪的想法,就会永远不得满足,会产生一种恶性的循环。

在这时,人们就应该端正自己的生活态度,不要过分强求,满足于已拥有的,而并非去追求渺茫的。

老 子道德经中道法自然思想的当代价值阐释

老 子道德经中道法自然思想的当代价值阐释

老子道德经中道法自然思想的当代价值阐释《老子道德经中道法自然思想的当代价值阐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老子《道德经》中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其中所蕴含的“道法自然”思想,穿越千年时空,在当今时代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道法自然,简单来说,就是道遵循自然的法则。

这里的“自然”并非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自然界,而是指事物本身的样子,是一种自然而然、顺应本性的状态。

那么,这一思想在当代社会究竟有何价值呢?首先,道法自然思想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使得我们对自然资源进行了过度的开发和利用。

森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

而老子的道法自然提醒我们,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是肆意地征服和破坏。

我们不能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长远的生态环境,应当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比如,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采用生态农业的方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遵循农作物的自然生长规律,这样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还能生产出更加健康、绿色的农产品。

其次,道法自然思想对于我们的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为了追求功名利禄,我们常常违背自己的本心,过度劳累,身心俱疲。

而道法自然告诉我们,要顺应自己的天性,不要过分强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能力,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发展,而不是盲目地跟从他人的脚步。

比如,有些人天生擅长艺术,却为了所谓的“稳定”而选择了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结果在工作中感到痛苦和压抑。

如果能够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勇敢地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或许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和满足感。

再者,道法自然思想对于社会治理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政府在制定政策和管理社会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避免过度干预和一刀切的做法。

老子的自然观及其现代教育内涵

老子的自然观及其现代教育内涵

老子的自然观及其现代教育内涵•相关推荐老子的自然观及其现代教育内涵【摘要】老子的想象集中体现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阐释了其对自然的理解,“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其主要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兼容并包的背景下,老子的自然思想也给我们很多教育启示,将其自然无为思想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可以起到更好的教育意义,施教者要效法自然,顺其本性,少言多做,身教胜于言教;学习者要淡泊名利,顺应自己的本性而学;社会要改变单一的衡量人的标准,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关键词】老子;自然观;现代教育;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道法自然”这一命题中,尽管他的思想更多的表现在哲学方面,但其对现今教育亦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子的自然观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不管我们将老子的“自然”理解为“自然界”还是“人文自然”,抑或是一种自然状态,其背后都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永恒规律――“道”。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老子的重要思想,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认识论、宇宙生成论只居次要地位,老子思想的实质是“自然主义”,是“无为”政治。

法自然、宗无为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法自然的思想,集中体现了老子的自然观念,体现了老子对万事万物的认识。

对此,老子强调说:大德之人的行为,都是遵循大道的自然规律,而不是完全无所作为。

他的自然观念,从自然和社会两个角度来讲,集中体现在道法自然和人法自然两个方面。

从《道德经》看,有许多是反对教育,反对学习,甚至主张愚民。

如“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富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少私寡欲,绝学无忧”(《道德经》第十九章)。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道德经》第三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而老子是真的反对教育,反对人民素质的提高吗?其实不然。

就从老子留下《道德经》这本书而言,表面上是为了出关而作,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老子“道法自然”释解

老子“道法自然”释解

老子“道法自然”释解——中国哲学古老命题解读解惑系列之一引言:“道法自然”具有规定老子哲学本质特征的意义。

要了解道家,必须理解老子的思想,而要理解老子的思想,必须读懂《道德经》,而要读懂《道德经》,就必须清楚“道法自然”的真正含义。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是道家哲学理论最基本的命题。

“道法自然”所集中阐述的是“道”的本性,而“道”作为道家哲学最根本的范畴,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若是离开了“法自然”的规定性,也就失去了道家哲学的理论本色和思想特征。

依据老子的看法,“道”是天地万物生成的本原,是宇宙生成发展的动力源。

而“德”是“道”在社会伦常领域的表现。

《道德经》所论述的“道”与“德”,其本性特征就在于“法自然”,所以,离开了“道法自然”这一基本哲学命题,《道德经》也就失去了理论根基。

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思想“无为而治”,其哲学根据是“道法自然”。

庄子人生哲学最精彩理论“逍遥游”,其深层哲理是“道法自然”。

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的哲学名言“越名教而任自然”,也离不开“道法自然”的理论依据。

此外,陶渊明的诗,展子虔、荆浩的画,也都受到“道法自然”理念的影响。

“道法自然”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伦理、政治、艺术、人生、管理等各个领域,都能看到“道法自然”理念的影响。

魏晋玄学家的人生态度,汉初的“无为”政治,艺术上的“外事造化,中得心源”说,经济管理领域的“君不见的手”等等,都能从“道法自然”中找到哲理源头。

老子雕像第一,《道德经》关于“道法自然”的文本。

“道法自然”的影响如此之大,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影响深远的命题,众所周知,这一命题是由老子提出来的,是《道德经》中的至关重要的命题,那么,这一命题在文本、语境和含义方面到底是怎样的呢?《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道法自然》的几种解释

老子《道法自然》的几种解释

老子《道法自然》的几种解释古典命理⋅ 2天前特别说明:本文为大风号古典命理原创作品,抄袭者必究!本文原名:《老子“道法自然”的三种解释,你认可哪种?》道法自然始见于《老子》,是老子对道的认知和规定。

竹简本《老子》中说:“有状混成,先天地生。

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

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

国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通行本《老子》与此稍有点不同,都能看到,不再列举。

这段话中“道法自然”一词,中国历代诸多思想家、哲学家都对此进行过诠释,众说纷纭,诸多解释层出不穷。

作者汇总了一下,对于道法自然的解释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以下本文即对此三种解释作一下简单说明。

首先说一下第一种解释。

第一种观点认为道法自然即道以自己为法、道自己如此、道无所效法等,这里的自然即自己如此的意思,法有效法或遵循的含义。

这种观点是现在通行的观点,也是自老子提出这一命题后,大多数人认可的观点。

如汉代河上公在《老子章句》中对道法自然的注解是:“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张岱年对道法自然的解释是:“所谓道法自然,即是道以自己为法。

自然即自己如此之意。

”方克立编著的《中国哲学大辞典》对道法自然的解释为:“道是自然而然的存在者,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以自身为法的本体性存在。

”在这种观点里,自然指的是道自己,有时也作为道的属性。

如许抗生认为:“自然并非道之外一物,而是指道自己而已。

”任继愚认为道法自然即“道效法它自己”。

再说一下第二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道法自然即道是自然而然的。

如童书业认为道的本质是自然,他说:“《老子》书里的所谓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意思,所谓道法自然就是道的本质是自然的。

”陈鼓应对道法自然的解释是:“所谓道法自然,就是如王弼所说的道不违自然,即是说道的运行和作用是顺任自然的。

”在这种观点里,自然被看作是道的属性,是自然而然的意思。

老 子道德经中道法自然思想的当代意义阐发

老 子道德经中道法自然思想的当代意义阐发

老子道德经中道法自然思想的当代意义阐发《老子道德经中道法自然思想的当代意义阐发》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老子的《道德经》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其中,“道法自然”的思想更是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道法自然”,简单四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它所表达的是道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不刻意、不强求。

这种思想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价值取向。

首先,“道法自然”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然而,过度的开发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

老子的这一思想告诫我们,自然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肆意破坏。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比如,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生态农业的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遵循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既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又能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布局绿地和水域,营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其次,“道法自然”有助于我们调整心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和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浮躁、迷茫等负面情绪。

而“道法自然”告诉我们,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不要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看待和处理问题。

当我们能够放下心中的执念,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得失,就能减少内心的痛苦和烦恼,享受生活的简单与美好。

比如,在工作中,不要过分追求职位的晋升和薪酬的增长,而是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工作的乐趣;在人际关系中,不要刻意迎合他人,保持真诚和善良,相信缘分和自然的安排。

再者,“道法自然”对于社会治理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府在制定政策和进行管理时,应该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考虑人民的意愿和需求,避免过度干预和强制。

《道德经》“道法自然”观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道德经》“道法自然”观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道德经》“道法自然”观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启示摘要:作为道教的核心经典和古代东方著名的哲学著作,《道德经》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其中的“道法自然”观更是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要求顺应自然的行事,在和谐氛围中促进社会的进步。

这种理念也能够为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提供宝贵的理论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整理。

关键词:道法自然,老子,和谐,启示虽然与孔孟学派所提倡的“穷经尽性,格物致知”的儒家思想相比,老子的道家思想一度被看作出世的、消极的、甚至逆历史潮流的,在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始终没能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然而从老子思想的产生年代来看,就不难理解老子思想批判现实的意义性所在。

其中的“道法自然”的观点,孕育了丰富的和谐思想因素,体现了老子在顺应自然中谋求和谐的美好愿望,其中的不少思想成分至今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一:《道德经》的“道法自然”观之丰富内涵《道德经》中所倡导的“道法自然”思想,就是说将某种客观运行的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神秘自然力量——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源。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按照“道”的要求,采取“无为”的态度处事,从而达到个人在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老子强调,所谓的“道”是取法于自然的,是自然而然的“道”,它不仅包含着客观世界的规律,也包含着人们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发展变化的规律,还包含着对于心理修养的感悟。

由此可以推断,这种“道法自然”的思想,就是要求人们能够顺应自然规律处事,按照本心的状态对待身边的一切事物。

“道法自然”论所体现出的顺其自然,顺应自然的思想,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二十五章)故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三十七章)即是说,道依据自然本性而运行,没有自身的目的,因而可以说是“无为”的,但正因为它依据自然本性运行,因此能生化万物而“无不为”。

在这个意义上,“无为”可以看作一种达到“无不为”的方法。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一,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崇尚自然,倡导无为,这是中国道家哲学最主要的思想。

中国一些古籍中说,崇尚自然无为的思想在远古时代即已有之,相传为中华民族始祖的黄帝就是自然无为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所以,在以后的道家或道教学者中也常常把黄帝奉为道家或道教的创始者。

然而,就现存史料和典籍看,道家思想当奠基于《道德经》一书。

《道德经》的作者相传为老子,所以《道德经》亦称《老子》。

可老子究竟是谁,汉代人已搞不清楚了。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就列举三位名叫老子的人,而他的倾向性意见则是:生活于春秋晚期、略早于孔子、孔子向他问过礼的李耳(字伯阳,谥曰聃)为作《道德经》的老子,并概括其思想的要点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以后,学术界大都以此说为是,奉李耳(老聃)为道家学说的创始者。

老子以后,传扬道家思想的学者很多,如列子(列御寇)、、关尹、文子、田骈、慎到等,然其中最有名、最有影响者当数战国中期的庄周。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说,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

”现存《庄子》一书,既记述有庄周的思想,同时也保存了不少战国时期的其他一些道家学者们的思想资料。

所以,《庄子》一书并不是一部单一作者的书,各篇形成的时期不同,其思想理论也不完全一致。

其中究竟那些篇代表了庄周思想,学界至今也还存在着很不相同的看法。

然《庄子》一书从总体上来讲是承继并发挥了《道德经》自然无为思想的,并在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

魏晋以来,《道德经》与《庄子》一直并称,是为道家学说的两部根本经典。

所以,在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上,《老》、《庄》思想也就成了道家思想的同义语。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一是崇尚天道(自然界的法则)的自然无为,如《老子》说:“道法自然”(25章),“道常无为”(37章);天地生万物,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10、51章)等。

二是提倡人道(人事的规范)的自然无为,即人类应当效法天道的自然无为,如说,人的活动应当“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64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51章)等。

如何理解和做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如何理解和做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如何理解和做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道家认为:人体是个小宇宙。

也就是说,人体与宇宙是一一对应的,宇宙中有什么,人体也相对应着有什么,人体相当于一个缩小版的微宇宙。

这听起来很玄,其实又不玄。

觉得玄,是因为人不了解,觉得深不可测,不能认知。

不玄,是因为你了解了以后,明白了此中之“道”,一切迎道而解。

有高人说:知一理而解万象。

宇宙是一道相通的。

由于人体是个小宇宙,与大宇宙是一一对应的。

下面,我就以人体为例,也就是以现代的人体生物学为例,来论天道。

即点出人体对应之“道”。

为了便于理解,我先站在生物学角度,说一下人体结构机理,然后再说一下这个结构它所对应的宇宙机制,也就是对应的天道。

一、天人合一中国人几乎都知道这句话,但没多少人真正明白。

什么叫“合”?你拿一个方形的盖子,盖在圆形的瓶子上,能不能“合”上?明显不能。

这就是不合。

那么合必须得具备什么?合必须得对应。

也就是必须得具备对应点,而这些对应点必须得能一一对应得上,能一一连接、联通,这才能称为合。

而“合一”,具备的要求就更高了。

那就得完完全全合上,就是二者几乎完全是对应的,且所有的对应点,都必须一一对应,连接打通,才能合二为一,称为合一。

既然古人提出了天人合一这个概念,并且古人亦曾达到了这个境界,那就是说人体完全具备天人合一的条件。

既然具备天人合一的条件,那人体与天体就必须是对应的,能一一对应得上,所以道就说:人体是个小宇宙。

所以道认为:人是天地精气所生,是万物之灵。

万古以来,自然界中也唯有人类才能修成正果,能得真道。

因为人体是最完美的,具足宇宙中一切对应元素。

二、细胞学过生物的人知道,人体是极其玄妙庞杂的,凭现在的科学水平,几乎永远无法完全了解它,只能知其一二。

人体的结构相当精细、奇妙,这个奇妙的人体主要是由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又是一个单独的生命,所以说细胞是人体之“灵”。

这个微渺得不能再微渺的细胞,其结构也是极复杂、奇妙的。

现在生物学已知道它包含了许多的机制,如:细胞液、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中心体、高尔基体、 RNA、DNA,等等等等,每个机制都有它特有的使命和职责,进行新陈代谢,各行其是,这样才构成了井然有序的正常人体。

道祖老子“道法自然”生态智慧现代价值刍议

道祖老子“道法自然”生态智慧现代价值刍议

道祖老子“道法自然”生态智慧现代价值刍议*导读:道祖老子道法自然生态智慧是客观、中观、微观相契合,天道、人道、治道相统一,以道道祖老子道法自然生态智慧是客观、中观、微观相契合,天道、人道、治道相统一,以道法自然为核心,以混成、寂寥、独立、不改、柔弱为特征,主张自然无为,引导并顺应万物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化、自宾、自均安、自富、自正、自朴,自发地达到生存和发展最佳状态的大智慧。

崇尚自然主义的道祖老子道法自然生态智慧最能代表从来不把人和自然分开的古老传统。

这种传统虽然同儒教一样都主张天人合一,但不同的是,它并不认为人有什么特别的不同,从来不主张对自然界物畜而制之,而是把人看做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道祖老子道法自然生态智慧所张扬的对待自然的这样一种态度,对于当今人类保护环境的主题思想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及实现生态文明,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当代人类面临着诸多问题,最深层、最根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和协调,而道祖老子道法自然生态智慧所提供的基本思路,为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这正是其现代价值之所在。

*一、道祖老子道法自然生态智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关系的指路明灯人既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又是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总是集中表现在人的发展上,如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提高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和能力等等。

但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因此,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成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基本条件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祖老子道法自然生态智慧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关系有着充分的认识和细致的阐释。

他认为,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但它们在本源上是相同的,自然与人类也是平等的关系,正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浅析道家“道法自然”思想与当代价值

浅析道家“道法自然”思想与当代价值

“道法自然”思想在当代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那么如何在实际生活 中应用这一思想呢?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和管理。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 保法规和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同时,政 府还应该加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素养。
此外,道家名实思想还强调“名不副实”。这意味着名称和实质之间存在差 异,有时甚至会相差甚远。因此,我们需要谨慎地使用名称,不要将其作为判断 事物本质的唯一标准。
3、道家名实思想在当代社会中 的启示
道家名实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它提醒我们要 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受到各种 信息的干扰,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道家名实思想告诫我们要深入分析信息背 后的实质,不要轻易地被表面现象所左右。其次,道家名实思想提醒我们要独立 思考。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独立思考变得越来越重要。
感谢观看
具体而言,事物的自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律性。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这些规律和特点是客观存在的, 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因此,人类应该尊重事物的规律和特点,而不是 试图改变它们。
2、自然性。事物是自然的存在,它们不是人为制造的。因此,人类应该尊 重事物的自然性,而不是试图干扰它们的自然进程。
2、反对过度干预。道家认为,人类往往会过度干预自然,这种行为不仅会 破坏自然环境,还会对人类自身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人类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 自然的自然和谐相处。道家认为,人类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人类应 该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道法自然”与当代价值的
2、无为而治。“道”的表现方式是“无为而治”,即它不干预、不过度干 预,而是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

道法自然是怎么解释的?

道法自然是怎么解释的?

道法自然是怎么解释的?语出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道法自然,要求做到无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反对过多的人为干涉。

它不反对依据大道的本性去行事,积极地行道修道。

《阴符经》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所谓天之道,是指整个世界的根本规律。

观,则指人去考察、体验。

了解天道,目的是把握天道,将天道运行的法则运用起来。

做到这一点,便能控制外物,改造自身,便叫做执天之行。

这是道教各种修仙方术的重要理论基础。

按照这一观念,道教徒积极地寻找着各种体现大道的理则,试验过各种各样的改造自身(修成仙体,延长寿命)和支配外物乃至鬼神(役使鬼神变化万物)的方法,在中国的科技史、养生史、医药史上,都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有的还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贡献。

同时这种掌握大道后积极地支配外物的思想也奠定了道教的富于道术的特点。

当然,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基础在于道,在于自然。

凡是行事不是顺乎自然,想人为地窜等,违背自然的节律,决无成功的希望,更不用说妄意乱为了。

——————以下——————原作者:童蒙“道法自然”的寓意浩瀚无垠的宇宙是由时空和无数个星系组成的,而这些数以亿计的星系之间却相处得非常和谐有序,在时间与空间的陪伴下构成了一个又一个十分完美的动态平衡体系。

真是美哉!壮哉!奇哉!然而,科学界有谁能完整地回答宇宙星系间靠什么来维持这种如此玄妙的和谐与平衡呢?没有,连一个都没有。

人们熟知的牛顿(1643~1727年),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创立者。

他把日常所见的重力和天体运动的引力统一起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并试图将天地间万物的运动规律都统一到这个看似严密的物理力学理论当中。

然而,面对周而复始运转着的太阳系,牛顿却感到很茫然:宇宙星体按各自的轨道运转它们的设计者以及创造者是谁呢?牛顿的这个问题提得很深奥。

因为比他早一、两个世纪的天文学家(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晚于他两个世纪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年)也没能回答这个问题。

论《道德经》的“道法自然”

论《道德经》的“道法自然”

论《道德经》的“道法自然”论《道德经》的“道法自然”《道德经》中,有一句十分经典而又精辟的话,叫“道法自然”。

什么叫“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其实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话:“顺其自然”。

那么,什么又是“自然”呢?所谓“自然”,顾名思义,就是不受人为因素干扰的自然而然状态,自在自为状态。

它没有任何目的、不为任何功利,就是一种本能的客观存在。

比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这是一种自然;月有阴晴圆缺,是一种自然;花开花落,潮起潮落,日出日落,云卷云舒,都是一种自然。

自然的属性是客观的,客观的自然包罗万象。

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客观的,就连我们自身生命的运动与变化,也都是客观的,同样遵循着客观规律。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我们都是无法左右、无法随心所欲改变的。

如果我们的主观意识偏要执拗的违背“道法自然”这个规律,与这个规律背道而驰,那就是强求,就是大逆不道。

比如,老百姓常说:“强扭的瓜不甜”。

为什么强扭的瓜不甜?因为在它还没有自然成熟的时候,若硬要提早摘取它,就是在强求,所以不甜。

待到瓜熟蒂落时,口味自然就甘甜可口了。

还有我们都熟知的“拔苗助长”的故事。

侍弄田地里的庄稼青苗,只要适度的浇水、追肥,它就会按照自身的规律,顺理成章的生长。

这样做就是顺其自然。

如果操之过急,非要强求它超越规律,拔苗助长,以期快速生长,青苗就会死亡。

“强扭的瓜”和“拔苗助长”,都是违背了自然生长规律的一种主观强求。

其结果,都会遭致理所当然的失败。

这样看来,能够“顺其自然”行事,不强求,就成了指导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最大程度减少失败之锦囊妙计、智慧宝典了。

由此,我们对什么是“顺其自然”应该有一个大概了解了。

“顺其自然”的含义就在于,当客观事物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出现某种发展和变化趋势时,我们的主观意识要顺应这一趋势,也就是顺势。

“顺其自然”就是合于道。

有人不知其理,把“顺其自然”理解成一种消极的处世哲学和处事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法自然观的现代阐释李远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一般来说,传统的惯性是历史发展的阻力。

但是,在适当的条件下,长期被忽视的古代遗惠也有可能成为创造的源泉。

如欧洲的文艺复兴正是从回忆在中世纪被遗忘的古希腊传统开始,继而开创了近代科学文明。

就中国道家思想而言,在中国历史上亦有几次短暂的兴盛,但总的来说,它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境遇,成为少数隐士高真修身立命的依凭。

可是,随着鲍尔、尼采、萨特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布“上帝死了”,从而在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科学、精神、生态、环境、社会等全面危机的时候,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正在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似乎现代科学的世界观正在向道家思想归复,并以此为契机建构一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相融合的新的世界文化模式。

也许,今天的人类正生活在被尼采称之为“伟大的正午”的历史时刻,这是一个上帝已经死去而新人正在诞生的历史时刻,道家思想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生”?老子能否在今天或明天“复活”?这是当代许多科学人文主义者关心的事。

在克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分裂、东方世界与西方世界隔阂的努力中,一些科学家和人文学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塑造了而且仍在塑造着当代新道家的形象,这是否预示着一场新的文化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兴起?一、宗无为与法自然首先,如果我们回顾人类近现代理智活动的历史,可以作个简单地加以概括:十五世纪中叶欧洲文艺复兴勃发,十六世纪中叶西方宗教改革达到高潮,十七世纪中叶笛卡尔哲学获得胜利,十八世纪中叶启蒙运动使哲学独占鳌头,十九世纪中叶科学攫取权威,二十世纪中叶科学人文主义兴起。

今天,当我们审视人类走过的五千多年历史的时候,可以发现在此前短短四百多年的时间里,人类已经经历了道德社会、权势社会和经济社会三大阶段,并开始进入智力社会的行程。

每当人类之旅到达一个行程转折之时,总是要回顾过去,重新确定新方向。

经济社会这段行程,是以文艺复兴发现人与自然的联系开始,又以科学至上、人与自然的分离结束。

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所导致的人和自然关系的异化,已经到了必须作出抉择、实行文化转向的历史关头。

面对现代社会的全面危机,在人类确定下一个行程目标之时,卡西勒要求人们重温“敢于认识”的启蒙哲学的座右铭,寻找新的世界观 。

于是科学人文主义兴起,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自然人文主义思想被重新发现。

生态问题已经成为政治问题,成为经济学的新原则,并导出教育思想的新规范,产生了哲学的新世纪观,甚至促使宗教界革新其教谕。

东方传统文化中长期被忽视的道家思想的生态智慧被重新发现,这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分离”向“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复归。

这种复归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世界性复兴,又是一种新启蒙运动。

因为这种复归要求对现代文化作自我批判,当然这种自我批判的目的不是埋没理性和科学,而是发展、完善理性和科学。

但是未来的发展将不会仍然沿着十七世纪确定下来的路线前进,却有可能借鉴中国道家的智慧,另辟新道路。

现代科学观在某种程度上向道家思想的复归,正是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这种趋势。

颇受世人关注的道家学说,是以老子之道论为基础的。

在老子的思想中,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

老子用道来概括天地万物的宗祖、宇宙的总根源。

其主旨在于探讨天地与人类的关系,探讨天地万物共存共荣的普遍规律。

在老子看来,道是天地万物的宗祖,天地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都从道那里获取自己的形体和性能,所以它们的本性和道是一致的,它们的行为都以道的法则为规范。

他说:“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老子的这句话具有双重意义:其一在于突出“自然”,其二在于规范域内。

首先,这里所说的“自然”,并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种法则。

正如宋吕惠卿所注:“道则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而以无法为法者也。

无法也者,自然而已,故曰道法自然。

” 也就是说,所谓“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即自己生成的样子;所谓“道法自然”,就是道按其自身的规律运动演化。

这里突出了道的自然无为的本性,同时展示了老子学说的终极目的。

这个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来揭示天地万物的总法则——遵循自然。

既然如此,域内一切事物皆须遵循自然法则行事,便成了无可异议的事情,因为道是宗祖,而天、地、人、物是子孙。

宗祖效法自然,子孙亦须效法自然。

有鉴于此,可以说“法自然”是老子学说的大纲。

老子的全部学说都是在这个大纲的指导下展开的,其思维的触角可以涉及宇宙、人生、修养、用兵、谋略、治国等各个领域,但却永远贯穿着自然无为的灵魂。

法自然,宗无为,这是老子思想的核心,亦是道家、道教学说的纲领。

这就是说,宇宙之中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一种有序的运动之中,一切都有内在的根据,遵循一个有序的规律。

那么,作为宇宙之中四大之一的人类,所作所为当然也应该遵循这个统一的宇宙法则,不能脱离和违背。

对此,老子强调说:大德之人的行为,都是遵循大道的自然规律。

可见,自然无为的法则是贯通道家、道教思想的一条主线,遵循这一法则的才可以称为道家,背离这个法则的便不是道家。

可以说,是不是真正的道家,就看他是不是主张自然无为。

老子学说与道家思想的主旨在自然。

这种独具特色的“自然”观,深刻影响了中国哲学、中国文化。

从老子的道论出发,其“道法自然”的思想包含着三层意义。

第一是说天地人物都有所法,第二是说天地人物都无所为,第三是说天地人物同遵守自然。

换而言之,是说法则是普遍存在的,法则是不可违背的,天地万物都共同遵守一个总的法则。

将这三层意义融合在一起,便形成一条基本的思路:探究事物的法则,探究万物的总法则:用事物的法则解释事物的一般属性,用万物的总法则解释事物的根本属性;自觉遵循事物的法则行事,以领悟万物的总法则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道家、道教是这样,其他学派也趋向于这样,连儒家后学也随之如此。

可以说,这种思路构成了中国哲学史的基本思路。

道法自然的思想,突出地强调了法则、有序、统一。

所谓“法”,在这里就是指遵循、仿效之意,老子是希望人们用有序的思维方式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对待事物。

后来的学人大多依循其旨,去探究事物发展的规律。

如韩非子曰:“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理者,成为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

” 把具体事物的法则称为“理”,把万物的总法则称为“道”。

认为理(即序)制约着万物,万物借助于理而相互区别;道总合万物之理,是万物之所以存在的总依据。

在老子生活的时代,虽然已经有人开始从事物法则的视角看待事物了,比如子产论天道、人道,孙武言地道,但他们只停留在具体的类别和事物上,没有人提出一切事物都有法则的见解,更没有人提出天地万物具有共同法则的见解。

是老子提出了这种见解,引导人们摆脱事物外在形式的局限,从事物的法则,特别是从万物总法则的高度去把握事物,可谓抓纲举目、一举万得的妙术,从而把人的思维一下子从具象提高到了抽象,在人们的脑海中开辟了一条通往智慧领域的快捷方式。

二、辅万物之自然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老子的道法自然观还涉及到价值观的领域。

在老子思想中所展示的各个层面上,究其根本,他所追求、所推崇的最高价值就是“自然”,“自然”是老子哲学体系的中心价值。

与其相连,“无为”则是老子提出的实现或追求这一价值的基本方法或行为准则。

换言之,“自然”与“无为”是老子所要强调的主要内容,是老子哲学所要传播的主要信息,通过对其价值观的探讨,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自然”这一概念的内容和特点。

在《道德经》中,直接提到“自然”的有五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推崇和赞赏的态度。

至于间接表达自然观念的章句更是随处可见。

“自然”作为老子学说的中心观念,不仅成为理解天地万物共生共荣规律的关键,亦是主导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命脉。

无论就人类与天地、道的关系,就圣人与万物的关系,还是就执政者与老百姓的关系而言,“自然”的观念都是最重要的价值。

关于执政者与老百姓的关系,老子说:“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 这是从君民关系的角度推重“自然”。

指出最好的君主不会强迫百姓作任何事,也不会向百姓炫耀自己的恩德,百姓仅仅知道他的存在,而不必理会他的存在。

这是道家理想中的虚位君王。

次一等的君主会做一些令老百姓感恩戴德的事,这是儒家理想中的圣明君王。

再次一等君主使百姓心生恐惧,这是通常所谓的铁腕暴君。

更糟的统治者令老百姓看不起,以至侮辱他、漫骂他,这就是通常所谓的无能昏君。

高明的统治者悠闲自得,少言寡语,万事成功遂意,百姓并不认为君主起了什么作用,都认为是自己自然而然去做的。

可见,“自然”是处理君民关系、管理社会的最高原则。

关于圣人与万物的关系,老子说:“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 意思是:圣人追求一般人所不追求的(精神境界),并不看重奇珍异宝之类;学习一般人所不学习的(自然之道),因而不犯俗人所犯的过失;他只是辅助万物遵循自然之道,而不敢恣意妄为。

这种价值观念,是与各种世俗价值观念截然不同的。

河上公注曰:“学不学,圣人学人所不能学。

人学智诈,圣人学自然。

人学治世,圣人学治身,守道真也。

……以辅万物之自然,教人反本实者,欲以辅万物自然之性,而不敢为焉。

” 曹道冲亦说:“圣人从事于自然之道,不强物情。

” 可见,把自然当做学习的对象,遵循的规范,不扭曲万物发展的本性,这是圣人的特点,亦是圣人处理人与万物关系的基本原则。

其三,在处理人类与天地、道的关系时,自然亦是贯穿始终的要害。

人生活在天地之中,天地又来源于道,而道的特点则在于自然,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又取法于自然,所以道是最高的实体,而自然则是最高实体所体现的最高价值。

这里虽然罗列了五项内容,其实是逻辑的层层演绎,所强调的重点还在于两端的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说穿了,就是世人,特别是君主,应该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

换言之,自然是贯穿天地万物、人间万事的根本而普遍的原则。

自然的思想贯穿《老子》全书,与其相关的观念还有“自化”、“自正”、“自富”、“自朴”、“袭常”、“知常”、“抱朴”等。

归纳老子对自然观念的运用和解释,自然的本意包括自己如此、本来如此、势当如此的意思。

自己如比,是针对外力或外因而言,自然是自在自化的,不需要外界作用的参与。

本来如此,是针对观察者而言,自然是客观存在的,并不因人们认识的差别而变异。

势当如此,是针对发展趋势而言,自然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绝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因此,人们可以认识自然,遵循自然,利用自然,但不能无视自然,抗拒自然,破坏自然。

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因为他“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俗人之所以是俗人,就因为他妄自尊大,不顾自然之道而肆意妄为。

三、天道自然与万物为一中国的古代没有“自然界”这个概念,所谓“自然”,并不是指自然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