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的诊断及治疗
腹股沟疝中西医诊疗规范
![腹股沟疝中西医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73a9000580216fc700afdf3.png)
腹股沟疝中西医诊疗规范1.中医诊断:小肠坠入阴囊,时上时下,平卧或用手推时肿物可缩入腹腔,站立时又坠入於阴囊,如狐之出入无常。
(二)证候诊断1.气虚下陷证:肿块因站立、劳动或咳嗽而出现,劳累时肿块增大,胀坠不适,休息或平卧后可以缩小或回纳。
可伴有食少纳差,面色自光白,神疲乏力,动则气短,脉微或涩。
2.寒湿内盛证: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少腹胀痛,痛引睾丸,喜暖畏寒,寒则加重。
舌苔白腻,脉弦紧。
3.肝郁气滞证:肿块突出,少腹及阴囊胀坠偏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
伴有情绪不安,忿怒或哭号,或情绪抑郁,胸闷胁胀。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2.西医诊断及鉴别诊断:(1)症状:腹股沟管外环处出现可复性肿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
肿块突出时有下坠或轻度酸胀感。
2)查体:取平卧位,患侧髋部屈曲、内收,松弛腹股沟部。
顺腹股沟管向外上方向轻按肿块即可回纳。
如再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按压内环,并令病人站立咳嗽,可阻止肿块突出,移去按压手指,肿块即复出。
如为不完全性斜疝,疝内容物未突出外环,可用手指伸入外环口,令病人咳嗽即有冲击感。
鉴别诊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常由原发病引起,平卧位肿块不消失,B超可协助诊断。
二、治疗方案(一)一般治疗1.婴儿在长大过程中,腹肌逐渐强壮,部分有自愈可能。
2.对于年老体弱或伴其它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可配用疝带。
3.嵌顿性疝手法复位法。
(二)、中医辩证论治1.气虚下陷证治法:补气升提。
方药:补中益气汤黄芪、焦白术、党参、当归升麻、柴胡、大枣、炙甘草2.寒湿内盛证治法:散寒化湿,行气散结。
方药:天台乌药散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川楝子。
3.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方药:橘核丸橘核、海藻、昆布、海带、川楝子桃仁、厚朴、木通、枳实、延胡索桂心、木香(三)手术治疗:术前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增加情况,应先予处理,否则,手术治疗易复发。
斜疝的手术方法很多,但可归为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术三类。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28449a56c175f0e7cd137bb.png)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腹股沟疝诊疗规范(一)诊断依据。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行择期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三)标准住院日为5-7天。
(四)术前准备1-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五)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小时。
(六)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联合监测麻醉(MAC),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人工合成疝修补网片。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七)术后住院恢复2-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而定。
2.术后用药(八)出院标准。
1.切口对合好,无红肿、渗液、裂开及大面积皮下淤血情况。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手术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腹股沟嵌顿疝和绞窄疝因病情严重且变化快,可能有疝内容物坏死,须急诊手术治疗。
2.合并有影响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实施的疾病,或发生其他严重疾病,退出本路径。
3.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d48affc1eb91a37f1115c9f.png)
腹股沟疝【诊断】一、临床表现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者,为腹股沟斜疝;经直疝三角突出者为腹股沟直疝;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为股疝。
2.体征:斜疝外形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带蒂柄状,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仍可突出;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通常并不完全消失。
二、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采用,疝囊造影,阳性率约95%。
三、鉴别诊断要点:嵌顿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因此在肠梗阻的病因学诊断上应考虑到腹外疝的可能。
此外还应与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腹股沟区肿大的淋巴结、脂肪瘤、脓肿等鉴别。
【治疗】1.6个月内的小儿疝能自愈,需临床观察。
其余的腹股沟疝均需要手术治疗。
不主张用疝带治疗,但无手术条件时可短期应用。
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糖尿病等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治疗。
嵌顿性疝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婴幼儿或老年体弱或伴有较严重疾病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
病人取头低脚高位,注射哌替啶,托起阴囊,左手轻轻按摩浅环和深环,右手持续缓慢地将疝块推向腹腔复位。
2.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术前准备同一般腹部外科手术,绞窄性疝手术前准备同机械性肠梗阻。
手术前30分钟备皮,静脉注射预防性抗生素一次,术后不再适用抗生素。
术后平卧6小时,托起阴囊,必要时用约1斤重沙袋压伤口。
传统的疝修补术后,应卧床1周,术后7天拆线,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无张力疝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3.治疗方案(1)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小儿疝;腹壁无明显缺损的青年人疝。
(2)传统的疝修补术,包括;①Bassini法,切开腹横筋膜,疝囊高位结扎后,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和联合腱以及腹横筋膜缝合至腹股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腱膜之间。
适用于腹股沟管后壁薄弱或有缺损者。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653710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e.png)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腹壁疾病,主要特征是腹部脂肪和肠管脱垂通过腹股沟管进入阴囊或阴唇。
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男性,但也可能在女性中出现。
腹股沟疝可能引起不适和疼痛,并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因此,对于腹股沟疝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制定了以下指南,以便医生和患者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诊断腹股沟疝的方法1. 病史询问: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疝的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和触发因素等。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在患者的腹股沟区域进行仔细的触诊,以寻找肿块和腹股沟区域的膨胀。
3. 影像学检查: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超声波检查,以帮助确定疝的类型和确定脱垂的组织。
二、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对于小型、无症状或轻度不适的腹股沟疝,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这包括限制重物的搬运、避免用力和腹压的活动,并穿戴特制的疝托带。
2. 手术治疗:对于大型、引起疼痛或不适的腹股沟疝,手术是常规的治疗方法。
手术可通过传统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
a) 传统开放手术:传统开放手术需要进行较大的麻醉和切口,手术风险较高,但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b) 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利用小切口和摄像头进行操作,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c) 等级依据:对于患者的手术选择,应根据腹股沟疝的大小、症状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和决策。
三、术后管理和复发预防1. 术后的护理:术后需要进行规范的护理,包括休息、伤口的清洁和换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负荷搬运等。
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术后管理计划。
2. 复发预防:术后复发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为了预防复发,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包括控制体重、避免用力和腹压、加强腹肌和腹腔闭合等。
四、并发症的处理1. 肠梗阻:肠梗阻是腹股沟疝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胃肠道梗阻的症状。
对于患有肠梗阻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以解除肠梗阻。
2. 疝嵌顿:疝嵌顿是腹股沟疝的另一种严重并发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腹痛和腹股沟肿胀。
老年腹股沟疝的诊断与治疗
![老年腹股沟疝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23d05566af1ffc4ffe47acf3.png)
般疝发 生后 由于患者年 龄较大 ,在病情 可控 范 围内时,患者及
家属对 医学知识 的欠缺时 ,不愿意手术 ,因此部分患者就 诊时病情 已 反复 多次发生过 ,因此患者就诊 时属于 急诊 ,加之患者 反应较差 ,发 病到就 诊时问长等原 因 ,疝容易嵌顿 或绞窄 ,疝 内容物容 易疝入狭小
一
迟也是4 8  ̄ 7 2 h 后下床活动,3 N后恢复轻体力劳动 ,效果较好,患者
容 易接受。可用补 片种类较多 ,我院常用美国强生 的普灵 理 ,3 - D P , 赫美补 片填塞式 ,平片等 。
1 . 3 围手 术期处理
的疝 发病 ,还有患 有的既往的循环系统疾 病 ,呼 吸疾病 ,糖尿病 ,
1 2 2 ・临床研 究 ・
A u g u s t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2 4 围皿
老 年腹股沟疝的诊断与治疗
杨 芳 刘卓 志 李忠礼
( 贵 阳中医学 院第二 附属 医院,贵州 贵 阳 5 5 0 0 0 1 )
【 关 键词 】 老年 ;腹 股 沟疝 ;治疗
压 、糖尿病 、心脑血 管疾病等 ,这些疾 病在正常生活 中都 会对老年人
视的,老年患者的各个脏器的功能较差 ,承受手术风险的能力较差 ,
且 患者年纪 较大 ,诉说病 史不详 ,造成 既往史不全 ,存在 隐性疾病 , 因此 明显增 加 了外科 手术 的风 险 ,术后病 情复 杂 ,并发 症较容 易 出
直疝8 例 ,嵌顿 1 例 ,巨大型疝3 例。
1 . 2治疗 方法
的健 康造成威胁 ,更何况并发疝 ,若 出现嵌顿性疝及 绞窄性疝 ,临床
上是 一件较棘手 的疾 病 ,再者患者年 纪较大 ,疾病多 ,患者诉说病史
腹股沟疝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腹股沟疝的诊断和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f07d8440029bd64793e2cbe.png)
腹股沟疝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关键词】腹股沟疝;诊断;治疗;进展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根据欧美国家的有关流行病学资料统计,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约为1‰~5‰[1]。
腹股沟疝通常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
斜疝最常见,约占腹股沟疝的95%[2],男性患腹股沟疝多于女性,但股疝多发生于女性[3]。
腹股沟疝临床表现典型时,诊断明确,但有时由于临床查体的疏忽与检查方法不当以及疝形成初期时肿块不明显,诊断较为困难,容易造成漏诊,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其中较为著名的有Macvay和Shouldice,并相继产生了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腔镜修补术。
现对腹股沟疝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腹股沟疝的诊断1.1 首先要熟悉腹股沟疝门的解剖因为疝只发生在解剖薄弱的腹壁处,而腹股沟区解剖学上存在先天性缺陷,再加上后天病理性损害因素,如腹压增加、营养不良等,疝极易发生,凡在该区域出现的肿块,都要考虑到疝的可能。
1.2 其次要系统询问病史由于腹股沟疝平时往往表现为腹股沟区若隐若现的肿块,医生往往为局部肿块所吸引,忙于做理学检查,并由此获得诊断,却忘了详细询问病史。
病史对婴幼儿和老年人更为重要,前者由于检查时啼哭、腹紧,不易进行,从母亲处可以得到较好的启发。
老年人病程长,疝所在区往往慢性发炎,疝环周围组织松弛,疝内容物易与疝囊发生粘连,成为难复性疝或滑动性疝,病史可加以澄清,也可以解释如消化不良、腹胀、便秘或尿频、尿痛等临床症状。
1.3 必要的常规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咳嗽冲击试验和手法回纳。
腹股沟疝病人检查一律先采取站立位,显露整个腹部、腹股沟区,双侧进行比较,应注意双侧的腹股沟疝是多见的。
腹股沟疝的肿块常位于耻骨结节上方,若阴囊内有肿块,首先检查肿块四周,特别注意的是其上缘,是否与其他边缘一样界限分明,能摸到一条正常的精索,反之肿块属阴囊内病变,如睾丸鞘膜积液;如肿块上缘不“断”带有蒂柄而进入腹股沟管,则应先拟诊疝为妥。
腹股沟斜疝的症状、诊断、及治疗?
![腹股沟斜疝的症状、诊断、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c01ffa1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1d.png)
腹股沟斜疝的症状、诊断、及治疗?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行走、咳嗽,便秘、剧烈运动,婴儿常在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按压时肿块可自行回入腹腔。
一般无特殊不适,偶尔伴有局部坠胀感。
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影响劳动。
病因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以后逐渐下降,同时在未来的腹股沟管内环处带动腹膜、腹横筋膜以及各层肌肉经腹股沟管逐渐下移,并推动皮肤而形成阴囊。
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环状鞘状突,如果这个环不闭锁或闭锁不全,就会形成先天性斜疝,而未闭合的鞘状突就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
症状临床症状可因疝囊大小或有无并发症而异。
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
一般无特殊不适,偶尔伴有局部胀痛和牵拉痛。
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对行走带来不便,并且会影响劳动。
肿块呈椭圆型,上端狭小,下端宽大。
嵌顿性斜疝常发生在强力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
临床上常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剧烈疼痛。
平躺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使之回纳。
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
嵌顿的疝容物如果为大网膜,局部疼痛常较轻微;如为小肠,不但局部疼痛明显,还可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的症状。
疝一旦嵌顿,自行回纳的机会较小;多数病人的症状逐步加重,如不及时处理,将会演变成为绞窄性疝。
后果不堪设想。
检查常规化验室b超检查或求助于泌尿外科大夫探查。
治疗:除部分婴儿外,腹股沟斜疝不能自愈,且随着疝块增大,必将影响劳动和治疗效果,而且有可能发生嵌顿和绞窄而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均应尽早接受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1.6个月以内的婴儿在生长过程中,腹肌逐渐强壮,部分有自愈可能。
2.对于年老体弱不宜手术者,最适合采用“微创介入”疗法治疗。
腹股沟疝的诊断与治疗
![腹股沟疝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dd3a8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1e.png)
02
诊断方法与技术
体格检查与病史采集
01
腹股沟区域检查
观察腹股沟区域是否有突出肿 块,触诊检查肿块质地、大小
、边界及压痛情况。
02
咳嗽冲击试验
患者站立位,深呼吸后咳嗽, 观察腹股沟区域是否有肿块突
出。
03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是否有腹股沟区疼痛 、坠胀感等症状,了解发病时 间、频率及与活动、体位的关
系。
生物材料应用
生物材料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减少 复发和并发症。
智能化诊疗系统
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智能化诊疗系统将为腹股沟疝的诊断和 治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挑战与机遇并存
挑战
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腹股沟 疝的发病率和复发率仍将保持较高水平,给医疗系统带来一定压力。
腹股沟疝的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1-25
目录
• 腹股沟疝概述 • 诊断方法与技术 • 治疗方法及选择原则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计划 • 总结与展望
01
腹股沟疝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 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的包块,俗称“疝气”。
手术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01
02
03
传统疝修补术
通过缝合或修补腹股沟管 后壁或前壁,加强腹壁强 度,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腹 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使用人工合成材料加强腹 壁强度,减少术后疼痛和 复发率,适用于中、重度 腹股沟疝患者。
腹腔镜疝修补术
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疝修 补,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等优点,适用于双侧腹股 沟疝或复发疝患者。
右侧腹股沟疝病例讨论
![右侧腹股沟疝病例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eab1e93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b.png)
右侧腹股沟疝病例讨论一、诊断与鉴别诊断1. 诊断:对于右侧腹股沟疝,通常可以观察到以下症状:腹股沟区有一突出的肿块,平卧时消失,站立或用力时再次出现;伴随疼痛、坠胀等不适感。
通过体格检查和超声检查,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右侧腹股沟疝。
2. 鉴别诊断:右侧腹股沟疝需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a)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平卧时也可推入腹腔,但位置较深,表面皮肤正常,站立时仍可摸到。
b) 精索鞘膜积液:肿块位于腹股沟管内,平卧时肿块不消失,表面皮肤正常。
透光试验阳性。
c) 腹股沟斜疝:易与腹股沟直疝相混淆。
斜疝的疝块呈梨形或椭圆形,回纳后压住内环肿块不再突出;直疝的疝块呈半球形,回纳后压住内环肿块仍可突出。
d) 睾丸下降不全或睾丸异位:腹股沟管内可触及睾丸样肿块,透光试验阳性。
二、手术治疗1. 手术适应症:对于右侧腹股沟疝,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而有所不同。
2. 手术禁忌症:对于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的患者,应首先处理内科疾病,待好转后再行手术。
3. 术前准备:术前需要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如戒烟、戒酒、保暖、咳嗽时腹部按压等。
同时需要进行各项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
4. 手术方法:右侧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有多种,包括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等。
具体采用哪种手术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进行选择。
5. 术后处理: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同时需要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6. 并发症及处理:术后并发症包括阴囊血肿、切口感染、慢性疼痛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穿刺抽液、抗生素治疗、理疗等。
7. 再次手术:对于复发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再次手术治疗。
三、非手术治疗1. 非手术治疗适应症: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年老体弱、患有严重疾病等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非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医学知识点
![腹股沟疝医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bb8d0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b.png)
腹股沟疝医学知识点腹股沟疝是指腹股沟区域肌肉壁发生缺陷,致使腹腔内组织或器官通过腹股沟管脱出至腹股沟皮下的疾病。
它是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腹股沟疝的医学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1. 病因与发病机制腹股沟疝的发生与腹股沟区域的肌肉壁发生缺陷有关,导致腹腔内的脂肪、肠道等组织通过腹股沟管脱出。
这一缺陷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获得性的,如因肌肉过度用力、腹压升高等原因导致肌肉壁发生损伤。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腹股沟疝,这可能与男性腹股沟管较大、负重能力较低有关。
2. 疾病表现腹股沟疝的常见症状包括腹股沟区域肿块、疼痛、不适感等。
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肿块在腹股沟区蠕动,尤其是在咳嗽、用力排便或长时间站立时。
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这是因为疝囊内的肠道可能发生扭转或堵塞所致。
3. 诊断与检查医生通常会通过体格检查来确定腹股沟疝的存在。
重要的检查部位是腹股沟区域,医生会寻找肿块并观察其在咳嗽等情况下的蠕动情况。
此外,医生可能还会进行超声、CT扫描等辅助检查,以确认诊断和评估疝囊内组织的情况。
4. 治疗方法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手术是最常见的选择。
手术的目的是修复肌肉壁缺损,将腹腔组织或器官重新放回腹腔内,避免再次脱出。
手术方式有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具体选择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5. 术后护理与预防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伤口的护理和恢复。
医生会给予相关指导和建议,如勿耐力性活动、保持伤口干燥、饮食调整等。
此外,预防腹股沟疝的发生也是重要的,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如体力劳动者、肥胖者等。
保持良好的体重、避免过度劳累、规避过多腹压等措施都有助于预防腹股沟疝的发生。
腹股沟疝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了解其医学知识点对于患者和医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腹股沟疝病因、发病机制、疾病表现、诊断检查、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内容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处理这一疾病,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腹股沟疝课件ppt
![腹股沟疝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e84d26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8.png)
04
CATALOGUE
腹股沟疝的预防
生活方式与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控制慢性疾病
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可能导致腹压增高的疾病。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重体力劳动,减轻腹部压力。
高危人群的筛查与预防
高危人群定义
年龄较大、腹部手术史、腹水、 肝硬化等高危因素的人群。
CATALOGUE
腹股沟疝的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腹股沟区出现肿块
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是腹股 沟疝的典型症状,站立或用力时
出现,平卧时可消失或回纳。
疼痛
腹股沟疝患者常感到腹股沟区疼痛 ,尤其在站立或行走时加重,严重 时可放射至大腿内侧或阴囊部位。
肠梗阻症状
部分腹股沟疝患者可能出现肠梗阻 症状,如腹胀、腹痛、呕吐和肛门 停止排便排气等。
05
CATALOGUE
腹股沟疝的并发症与处理
术后并发症
出血
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可 能发生出血,严重时可
危及生命。
感染
术后伤口感染是常见的 并发症,需要使用抗生
素和及时处理。
皮下水肿
手术创伤可能导致皮下 水肿,通常在数周内消
退。
神经损伤
手术可能损伤神经,导 致相应区域的感觉异常
或疼痛。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定期筛查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体检,及 早发现腹股沟疝。
预防性措施
对于高危人群,采取适当的预防 措施,如使用疝气带等。
预防性手术的探讨
预防性手术的意义
对于某些高危人群,预防性手术可降低腹股沟疝 的发生率。
手术方式选择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预防性手术方式,如腹 腔镜手术等。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daddcd4680203d8ce2f24a2.png)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者,为腹股沟斜疝;经直疝三角突出者为腹股沟直疝;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为股疝。
2.体征:斜疝外形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带蒂柄状,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仍可突出;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通常并不完全消失。
二、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采用,疝囊造影,阳性率约95%。
三、鉴别诊断要点:嵌顿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因此在肠梗阻的病因学诊断上应考虑到腹外疝的可能。
此外还应与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腹股沟区肿大的淋巴结、脂肪瘤、脓肿等鉴别。
【治疗】
1.6 个月内的小儿疝不能自愈,需临床观察。
其余的腹股沟疝均需要手术治疗。
不主张用疝带治疗,但无手术条件时可短期应用。
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糖尿病等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治疗。
嵌顿性疝嵌顿时。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诊断和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8cd78c825c52cc58ad6be57.png)
文/ 曾维根(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
病之一。
在胚胎的早期,腹膜在腹股沟管
的内环处往外突起,形成腹膜鞘状突。
随
着婴儿的生长发育,鞘状突包裹睾丸,并
且随着睾丸的下降,最终到达阴囊。
出生
之后,鞘状突会逐渐萎缩和闭塞。
如果在
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比如睾丸下降缓
慢或者没有下降,鞘状突可能保持开放状态,如果有腹腔组织或者脏器进入,就形
的疝内容物,右手缓慢加压,将肿物回纳进入腹腔。
动作一定要轻柔,当患儿出现哭闹的时候,应该暂停操作,待患儿安静后再行加压复位。
复位之后,应该留院观
如果手法复位失败,或者嵌顿的时间较长,怀疑肠管坏死,均需要急诊手术治疗。
宜采用斜切口,便于显露探查以及手术操作。
需要根据肠管的颜色,张力,蠕动,血管搏动的因素,综合判断肠管的活性,确定肠管的活性,才可以还纳。
如果肠管已经坏死,需要切除坏死的肠段,吻合肠管。
疝内容物还纳之后,按照常规的方法处理疝囊,如果疝囊水肿明显,组织。
腹股沟疝科普宣传
![腹股沟疝科普宣传](https://img.taocdn.com/s3/m/1233b44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5.png)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腹股沟疝? 2. 腹股沟疝的原因 3. 如何诊断腹股沟疝? 4. 腹股沟疝的治疗 5. 如何预防腹股沟疝?
什么是腹股沟疝?
什么是腹股沟疝?
定义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的组织或器官通过腹壁的弱 点或开口突出到腹股沟区域。
常见于腹股沟区域,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什么是腹股沟疝?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患者用力以更好地评估 。
如何诊断腹股沟疝?
影像学检查
超声波或CT扫描可能会用于进一步确认诊断。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评估疝的大小和内容物。
如何诊断腹股沟疝?
病史询问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家族历史和生活方式。 全面的信息有助于准确诊断。
腹股沟疝的治疗
腹股沟疝的治疗
观察和监测
对于无症状的轻度疝,可选择定期观察,不立即 治疗。
如何预防腹股沟疝?
避免重体力劳动
如果可能,避免提重物或进行剧烈活动。 有条件的情况下,使用正确的举重技巧。
如何预防腹股沟疝?
控制咳嗽
及时治疗慢性咳嗽,以减少腹腔压力。 保持呼吸道健康,有助于降低疝的发生率。
谢谢观看
腹股沟疝的原因
生活方式
肥胖、重体力劳动及频繁的咳嗽是腹股沟疝的常 见诱因。
这些因素会增加腹腔内压力,导致腹壁弱点。
腹股沟疝的原因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可能逐渐变弱,增加 疝的风险。
老年人群体中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较高。
如何诊断腹股沟疝?
如何诊断腹股沟疝?
临床检查
医生通常会进行体格检查,观察腹股沟区域是否 有肿块。
定期随访,确保症状没有恶化。
腹股沟疝的治疗
手术治疗
基层医院腹股沟斜疝的诊断与治疗
![基层医院腹股沟斜疝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e5af8d11a300a6c30c229fd0.png)
[ 收稿 日期]2 0 1 3—0 8 —2 4 [ 作者简介]古寒生 ( 1 9 7 3一 ) ,男 ,主 治 医 师 ,主 要 从 事 普 外 科 临 床 工 作 。
长 江大学学报 ( 自科版) 2 0 1 3 年1 2 月号医学下旬 刊 第 1 0 卷第3 6 期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g t z e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S c i E d i t ) De c . 2 0 1 3 ,V o 1 . 1 0 N o . 3 6
生 的关注 与重 视 。笔者 对腹 股 沟斜疝 的诊 断 与治疗 进行 分析 ,以便基层 医院普外 科 医生对 这一 疾病进 行
更好 的 了解与 治疗 。
腹 股沟 斜 疝 的诊 断
正 确 的诊 断是顺 利进 行 临床 治疗 的前 提与 基础 。通 过正确 的诊 断 ,能够 对患 者 的病情进 行充 分 的 了 解 ,从 而 为治疗 的进 行提 供依 据 与参 考 ,这一 点对 于腹 股沟斜 疝 的治疗 尤为 明显 。当前 ,普 外科 医生 在
斜 疝 的 诊 断 与 治 疗 。 有 效 的诊 断是 保 证 腹 股 沟斜 疝 临 床 治 疗 效 果 的 前 提 与 基 础 。 目前 ,腹 股 沟 斜 疝 的 诊 断 主 要 有 超 声 诊 断和 C T 诊 断 。 另 外 ,腹 股 沟 斜 疝 治 疗 手 段 主 要 包 括 无 张 力 疝 修 补 术 、经 腹 腔 镜 下 腹 腔 外 内环 口缝 扎 术 、 中 医治 疗 、疝 带 治 疗 和 注 射 治疗 。 [ 关 键 词 ] 腹 股 沟斜 疝 ;基 层 医 院 ;诊 断 ; 治 疗 [ 中图分类号]R 6 5 6 . 2 1 [ 文献标志码]A [ 文 章编 号 ] 1 6 7 3 —1 4 0 9( 2 0 1 3 )3 6 —0 0 4 5 —0 2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ce1fa5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4.png)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手术科室)【诊断标准】(一)腹股沟斜疝1.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较大时可进人阴囊或大阴唇。
2.肿块在站立、行走或咳嗽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挤压后可还纳入腹腔,如肿块不能完全还纳,应考虑为难复性疝。
3.肿块柔软、有弹性。
腹股沟外环扩大、松弛。
压迫腹股沟内环,可阻止肿块出现。
4.疝嵌顿时,肿块变硬、不能还纳,除局部疼痛外,还常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肠梗阻表现。
5.若嵌顿疝不能及时解除,由于肠管及系膜受压过久,导致血运障碍,引起肠壁坏死,成为绞窄疝,可以导致肠穿孔,继发腹膜炎。
(二)腹股沟直疝1.老年人、体弱和伴有腹压增高的患者多见。
2.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呈半球形,不降至阴囊或大阴唇。
还纳肿块后压迫内环口,肿块可再出现,极少嵌顿。
【治疗原则】1.寻找并治疗发病诱因,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等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
2.1岁以内婴儿除嵌顿疝外,有自愈可能,可以暂不用于术治疗。
3.年老体弱或有全身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用疝托压迫腹股沟区以缓解症状和防止嵌顿。
4.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婴幼儿、儿童和绞窄性疝时,肠管坏死、局部感染严重的病例。
(2)疝修补术:加强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适用于斜疝或直疝。
其中Bassini法应用最多。
(3)疝成形术:适用于各种疝,尤其是巨大疝、复发疝、直疝、腹股沟管后壁严重缺损的患者。
以人工合成材料的无张力修补方法较为理想。
(4)嵌顿疝的治疗①年老体弱、伴有各种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嵌顿时间短(一般不超过4~6小时)和估计无肠管坏死者,可试行手法复位还纳,还纳后应观察4~6小时,注意有无腹膜炎表现。
如出现腹膜炎应及时剖腹探查。
②除以上情况外,嵌顿疝应急诊手术治疗,术中应注意判断有无肠管坏死,如肠管已坏死或局部感染严重时,应只行疝囊高位结扎,不宜作修补或成形术。
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
![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c888044fb307e87101f696b1.png)
最早应 用 人工材 料 可追溯 到 1 1 99年 L o u aR q e用金 属
网进行 的腹股 沟疝 修补术 , 由于其不耐折 , 应性 差 , 能 但 顺 未 商品化就被淘 汰。2 0世 纪 中期 尼龙 应用 疝手 术 , 由于 尼 但 龙的水解和变性很 快失 去抗张 强度 , 导致 疝的 复发 , 未广 泛 采用 。涤沦 也 很快 被 淘 汰 。15 9 8年 利 用 人工 合 成 的网 片
腹股沟后壁缺损 , 可分 为三个 亚型 , ⅢA型为 所有直 疝 , ⅢB 型为腹股沟斜疝 , 内环 明显扩 大变形 , 其 腹股沟 管后 壁损 害 ,
如进入阴囊 的疝和裤裆疝 , Ⅲc型为 股疝 ; I 型 : ④ V 各种类 型
的复发疝 , ⅣA型为复发直 疝 , ⅣB型 为复发斜 疝 ,V I C型 为
传统 上将 腹股沟 区域 的疝分 为腹 股沟斜疝 、 腹股 沟直疝 和股疝 , 但这种分类 方法不 能完全 反映 疝 的大 小 和复杂 性 , 更重要 的是不 能指导个体化治疗 , 也不利于不 同机构 疝手术 资料结果 的对 比研究 。为此许 多学者结 合疝 的解 剖和 功能
变化 提出了不 同的分型 , 诸如 Mc a V y&A sn N hs Gbr、 no 、 yu 、 iet
1 腹股 沟 疝 的 分 型
2 腹股沟疝手术 的麻醉选择
腹股沟疝手术 可选 择局部浸润麻醉 、 区域麻醉或全身 麻 醉, 这需根 据患者的状 况 、 手术方 式及 医 院条件来 决定 。选
择麻醉时首先要考 虑的是 安全性 , 次是舒 适有 效 、 其 易于 实 施, 同时还要考 虑资源和花费 。对 于腹 腔镜 疝修补者需选 择 全身麻醉 ; 复发疝或双 侧疝 可选用 椎管 内麻 醉、 身麻 醉 对 全 或局 部麻 醉 ; 于采 用开放性疝修补手术 者大多数可在神 经 对
腹股沟疝的诊断与治疗
![腹股沟疝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db795ffaaea998fcd220e4d.png)
腹股沟疝的诊断与治疗发表时间:2020-11-25T11:14:39.080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0期作者:杨再荣[导读] 腹股沟疝疾病被称为“疝气”,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性的疾病杨再荣乐至蓝天医院四川资阳 641500腹股沟疝疾病被称为“疝气”,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性的疾病,患者并不了解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式,需要了解诊断与治疗方法,才能在患病后及时做好诊断与治疗的准备,在积极配合的过程中实现有效的治疗。
一、腹股沟疝腹股沟疝是指在腹腔内的脏器会因股沟区发生了缺损而向外突出,进而形成了疝。
此疾病含有两种类型:一是斜疝、二是直疝,并且还存在先天性与后天性之分。
在男女患者中以男性患者患病率较高,比例可达到15∶1,统计患处可发现右侧发病率要高于左侧。
目前,老年患有此疾病的人数呈现出日益提升的趋势,而在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会因腹股沟疝而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如果未及时治疗会引发严重性的并发症。
二、腹股沟疝的发病原因引起腹股沟疝疾病的因素较多,主要表现在患者的腹部产生了强度降低的现象,导致腹内的压力逐渐升高而引发此疾病。
老年人会因衰老而产生肌肉萎缩与腹壁薄弱的问题,股沟区的腹壁会更加薄弱,在血管与精索或者女性子宫的圆韧带产生穿过现象后,会为疝提供通道而引发疾病。
另外,老年人如果存在便秘现象、咳喘问题等,会造成腹内的压力升高而提供给疝一定的动力。
三、腹股沟疝的诊断腹股沟疝疾病的诊断并不需要较难的过程,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只需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医生对患者实施查体后,可以达到确诊的目的。
如果患者存在疝气较小,表现也未达到典型的效果,在诊断时只需要利用B超技术检查,可以达到确诊的效果。
四、腹股沟疝的治疗在治疗腹股沟疝疾病时,存在两种治疗方法:一是保守治疗、二是手术治疗。
(一)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中,治疗的方式包括:疝带治疗、疝托治疗、中医治疗、中药治疗等,在实际治疗后只能达到缓解症状或者是可以延续疾病发作的效果,但是并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股沟疝的诊断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6-07-25T13:59:46.6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作者:王岐[导读] 在临床中腹股沟疝属于一种典型的高发病和常见病,而且在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发生。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157001 【摘要】为提高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诊疗水平,笔者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由此得出了详细的腹股沟疝的发病情况、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
其实腹股沟病的诊断并不困难,当腹股沟区出现包块时就应考虑有病的存在,但在诊断后鉴别诊断就显得十分重要。
因为它和肿大的淋巴结、动(静)脉瘤、软组织肿瘤、脓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症状类似,所以在鉴别诊断时应特别认真。
由于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诊疗水平不高,任何一种手术方式都有其局限性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关键词】腹股沟疝;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在临床中腹股沟疝属于一种典型的高发病和常见病,而且在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发生。
该病症产生后,成人病是不可能自愈的,择期手术是治愈成人腹股沟病的惟一方法,而且患者如不及时诊治,轻者影响劳动力,重者可因病嵌顿和绞窄威胁生命。
早期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案效果不明显,且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过随着目前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得腹股沟庙的诊断以及治疗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并被人们所接受。
1.发病情况1.1发病区域
腹股沟区是发生腹股沟病的主要区域,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即前外下腹壁一个三角形区域,其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骼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
1.2发病原因
腹壁肌肉强度降低,各种引起腹股沟区域腹壁的键膜胶原代谢紊乱或腹直肌鞘成分的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是腹股沟疝发病的根本原因,腹内压力瞬间或持续增高是引起腹股沟疝的主要原因。
另外个人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酗酒等,自身身体素质如肥胖,还有遗传因素等等,都有可能与腹股沟疝的发生有关。
1.3发病类型
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可将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
腹股沟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腹横筋膜卵圆孔)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浅环(皮下环),可进入阴囊中,占腹股沟疝的95%。
右侧比左侧多见[1],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
腹股沟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不进入阴囊,仅占腹股沟疝的5%。
2.诊断方法2.1诊断
诊断典型的腹股沟疝可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确立诊断。
对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者可辅助B超、H型超声、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帮助明确诊断。
影像学中的病囊重建技术常可使腹股沟病获得明确诊断[2]。
2.2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推荐在作出腹股沟病诊断时,还应常规进行鉴别诊断,全面考虑,防止发生对非疝病人进行疝的手术。
对腹股沟区存在的包块需要与局部肿大的淋巴结、软组织肿瘤、脓肿、动(静)脉瘤、异位睾丸、圆韧带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鉴别。
对局部有疼痛不适症状时需与内收肌肌键炎、髂耻滑囊炎、耻骨骨膜炎、骸关节炎、辐射性腰痛、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鉴别。
3.治疗方法3.1传统疝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手术有疝囊高位结扎术、修补和加强腹股沟管管壁和Ferguson法。
疝囊高位结扎术:显露病囊颈,予以高位结扎或贯穿缝合,然后切去病囊,这样就能堵住腹内器官进入病囊的通道。
婴幼儿的腹肌在发育中可逐渐强壮而使腹壁加强,单纯病囊高位结扎常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不须施行修补术。
有些绞窄性斜病因肠坏死而局部有严重感染,通常也采取单纯病囊高位结扎避免施行修补术,因感染常使修补失败。
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成年腹股沟病病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薄弱或缺损,单纯病囊高位结扎不足以预防腹股沟疝的复发,只有在薄弱或缺损的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得到加强或修补之后,才有可能得到彻底的治疗[3]。
Ferguson法是加强腹股沟管前壁最常用的方法。
它是在精索前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键缝至腹股沟韧带上,借以消灭腹内斜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空隙,仅适用于腹横筋膜无显著缺损、腹股沟管后壁尚健全的病例。
但这三种传统病修补术均存在一定的张力,并且术后恢复的时间长,愈合慢,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3.2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
由于传统的病修补术都存在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扯感、疼痛和修补的组织愈合差等缺点,目前临床上开始提出用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主要包括平片修补术和病环充填式修补术两种。
这种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更加广泛的手术适应性,其中一个原因是它所用的修补材料是合成纤维,这种材料最大的优点是易于获得,并且手术创伤小、疼痛小,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3.3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是其技术比较复杂,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进入腹膜腔更易发现双侧疝、复合疝和隐匿疝,对嵌顿性疝及疝内容物不易还纳的病例也便于观察与处理。
不过在修补腹股沟疝时,因补片容易移位,需做一定的改良,而且补片价格比较贵,还有操作技术特别复杂,所以综上所述,虽然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治疗效果最完美,但是目前并不是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治疗方案。
4.结语
腹股沟疝的发病率高,且患上病后病人很痛苦,不过诊断并不困难,当腹股沟区出现包块时就应考虑有患病的可能,但在诊断后鉴别诊断就显得十分重要,早发现早治疗。
而且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类疾病的深入研究,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已日趋完善。
与早期的传统疝修补手术比较,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继续发展,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将会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王红霞.腹股沟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4):1871--1873.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病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病诊疗指南[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3):204--206。
[3]陈智平.腹腔镜痴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痴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6):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