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第四章单选题

合集下载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四章练习及答案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四章练习及答案

第四章汇率与汇率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 )公布人民币汇率。

A.北京B.上海C.天津D.广州2.“二战”后美元对主要工业国汇率的第一次贬值是在( )。

A.1962年B.1971年C.1974年D.1979年3.以下各因素对汇率变动有短期影响的是( )。

A.通货膨胀B.经济增长C.利率D.国际收支4.利率对汇率的影响主要通过( )的跨国流动实现。

A.短期资本B.长期资本C.流动资本D.借贷资本5.资产组合平衡理论偏重于( )决定的分析。

A.长期汇率B.短期汇率C.远期汇率D.即期汇率6.利率平价理论片面强调( )对汇率的决定作用。

A.利差B.利率C.利息D.本利和7.利率平价理论成立的重要前提是( )。

A.自由竞争B.自由交易C.资本自由流动D.自由贸易8.汇兑心理说的基础是( )。

A.边际收益理论B.平均值理论C.边际贡献理论D.边际效用价值论9.购买力平价理论从货币的基本功能、角度出发研究汇率的决定问题,这项货币的基本功能是指( )。

A.价值尺度B.交易媒介C.支付手段D.贮值能力10.在国际借贷说中,当流动债权小于流动债务时,外汇供( )求,外汇汇率( )。

A.小于,上升B.大于,上升C.大于,下跌D.小于,下跌11.有效汇率是指( )汇率。

A.比值B.加权平均C.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12.外汇市场上公布的汇率通常都是( )。

A.名义汇率B.实际汇率C.即期汇率D.官方汇率13.按照国家对汇率管制的宽严程度可将汇率划分为( )。

A.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B.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C.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D.基准汇率与套算汇率14.中间汇率与买入汇率、卖出汇率的正确关系是( )。

A.中间汇率=买入汇率÷2B.中间汇率=卖出汇率÷2C.中间汇率=(买入汇率+卖出汇率)÷2D.中间汇率=(买入汇率-卖出汇率)÷215.远期汇率的期限一般是( )。

(毛概习题)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习题)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开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五四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D.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属于A.民主主义范畴B.资本主义范畴C.社会主义范畴D.共产主义范畴3.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B.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说的过渡时期是指A.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B.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5.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实现工业化B.实现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井举6.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A.“先合作化,后机械化”B.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C.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

D.把消灭剥削制度与改造剥削者相结合7.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目的是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B.健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C.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8.我国对个体农业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针是A.自愿互利B.积极领导,稳步前进C.典型示范D.国家帮助9.建国后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A.国家资本主义B.团结、利用、改造C,利用、限制、改造D.没收1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形式是A.互助合作化B.国家资本主义C.和平赎买D.“四马分肥”和定息11.标志着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l12.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文章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A.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B.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C.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3.中共八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4.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5.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D.对抗性矛盾16.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A.对抗性矛盾B.非对抗性矛盾C.人民内部矛盾D.敌我矛盾1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第一次阐述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A.“团结一批评一团结”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18.第一次使用“现代化”来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是A.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B.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辉告C.中共八大D.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的实际上是我国生产力布局问题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是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之间的关系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D.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20.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是在A.《论人民民主专政》B.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多项选择题:1.建国前后,我国主要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从而确立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A.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B.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C.为克服经济困难,恢复国民经济,进而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物质条件D.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E.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有A.互助组B.初级社C.高级社D.人民公社E.国家资本主义3.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初级社A.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B.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C.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D.以土地集体所有、共同劳动为特点E.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有A.严格区别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B.采取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没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D.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A.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5.建国以后,我国之所以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原因是A.国有经济已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已经确立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D.我国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需要利用私营工商业以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E.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人,具有不同程度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实行和平改造,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6.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工商业内部的一种合作)的形式有A.委托加工、计划订货B.统购包销C.委托经销代销D.(单个企业)公私合营E.全行业公私合营7.我国对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在利润分配上实行“四马分肥”,其内容包括A.定息B.国家所得税C.企业公积金D.工人福利费E.资方红利8.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途径有A.没收官僚资本B.实行土地国有化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E.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9.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内容是A.对内改造和对外开放相结合B.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C.通过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D.和平改造特别是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E.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10.1954年周恩来在一届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首先宣布了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其内容是A.现代化的工业B.现代化的农业C.现代化的交通运输D.现代化的国防E.现代化的科学文化三、辩析题: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单元自测题-第四章护理学理论

单元自测题-第四章护理学理论

单元自测题-第四章护理学理论习题:单元3 认知护理学理论第四章护理学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自我照顾理论模式是由谁提出的:()A、纽曼B、佩普劳C、罗伊D、马斯洛E、奥瑞姆2、每个人都有自理的需要,护理关心的是:()A、疾病恢复情况B、满足患者所有要求C、家属的需求D、圆满完成医生的遗嘱E、个体的自我照顾能力在特定的时期是否能满足其自理的需要。

3、以下哪个是奥瑞姆自理模式的核心:()A、自理B、自理缺陷C、护理系统D、需求E、照顾4、奥瑞姆自理理论中护理的重点是:()A、帮助患者获得自理的能力B、消灭自理缺陷C、提高护理质量D、降低自理需求E、包办照顾患者所有起居活动5、张先生:65岁,脑血管意外,长期卧床,无自理能力,根据奥瑞姆的自理模式,这时护士提供的护理应属于何种补偿系统:()A、全补偿系统B、部分补偿系统C、支持系统D、教育系统E、辅助系统6、王小姐,骨折后卧床休息,患者能完成大部分自理活动,但还需要护士协助其翻身活动,这时护士提供的护理应属于何种补偿系统:()A、全补偿系统B、部分补偿系统C、支持系统D、教育系统E、辅助系统7、糖尿病患者王先生自理能力较好,但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出院前向护士学习如何进行胰岛素自我注射,护士还向其宣传糖尿病健康饮食活动和生活自理方法,这时护士提供的护理应属于何种补偿系统:()A、全补偿系统B、部分补偿系统C、支持教育系统D、自我学习系统E、辅助系统8、高先生,男57岁,高血压病史10年,生活起居可自我照顾,经过社区护士的指导后,患者能规范掌握健康饮食自理方法,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这时护士提供的护理应属于何种补偿系统:()A、全补偿系统B、部分补偿系统C、支持教育系统D、自我学习系统E、辅助系统9、适应模式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纽曼B、佩普劳C、罗伊D、马斯洛E、奥瑞姆10、有些诱因性的刺激,如:年龄、性别、遗传、宗教、文化、精神压力、自我概念等,这些刺激是可以观察到的、可对当时有影响,称为:()A、主要刺激B、相关刺激C、固有刺激D、无关刺激E、其他刺激11、原有的、构成本人特性的刺激,如:人的嗜好、过去经验、性格、态度等,这些刺激属于:()A、主要刺激B、相关刺激C、固有刺激D、无关刺激E、其他刺激12、不属于角色功能的是:()A、角色冲突B、角色强化C、角色缺失D、角色紊乱E、角色替换13、以下不属于自我概念的是:()A、自我躯体感觉B、自我形象C、自我统一、自我包括、自我理想D、道德一伦理一精神自我E、他人感觉14、人的行为,包括内部和外部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可以被观察、测量并记录的,可称为:()A、发现B、输入C、输出D、传递E、沟通15、使人得以生存、成长、繁衍、主宰及自我实现,对健康有利的反应是:()A、调节性反应B、条件反射反应C、适应性反应D、协调性反应E、保护性反应16、人际间关系模式是由谁提出的()A、佩普劳B、纽曼C、奥瑞姆D、罗伊E、马斯洛17、人遇到各种压力源都会()A、情绪低落B、设法去适应它C、敏感性降低D、自我估价能力降低E、情绪激动18、压力源对机体影响主要取决于()A、文化层次B、认知评价C、年龄差异D、对压力源的承受能力E、性别差异19、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应属于纽曼地哪一级预防()A、初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自我保护E、心理与生理防卫20、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做好灾害性事件的防范和心理干预的是()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自我保护E、心理与生理防卫21、什么时候个体能保持机体的稳定与平衡()A、当能量源储存小于需求时B、当能量源储存等于需求时C、当能量源储存大于需求时D、当无需求时E、当无能量源时22、什么时候个体的稳定和平衡就被打破,进而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A、当能量源储存小于需求时B、当能量源储存等于需求时C、当能量源储存大于需求时D、当无需求时E、当无能量源时23、以下可增强机体防御效能的除了()A、多交际应酬B、良好的饮食C、睡眠质量好D、作息规律E、合理适当运动24、被誉为“精神科护理之母”,提出人际关系模式理论的是:()A、纽曼B、佩普劳C、罗伊D、马斯洛E、奥瑞姆25、于1952年出版,提出人际关系模式,阐述了人际关系形成过程的各个时期在护理情境中的作用,以及用这一过程来研究护理的一些方法的理论论著是:()A、纽曼《健康保健系统模式》B、佩普劳《护理人际关系》C、罗伊《护理理论架构:适应模式》D、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E、多萝西娅·奥瑞姆《护理:实践的概念》26、某病区有一刚入院的患者,护士先向其自我介绍、介绍病区环境和规章制度,告知其当前的病情状况、解释正在进行的医疗护理措施,此属于人际护患关系的哪一期()A、认识期B、确认期C、开拓期D、解决期E、康复期27、一高血压的患者,刚入院时不重视病情、不配合用药,经过护士一段时间的帮助和耐心解释,已经能较好地配合护理措施,在护士的专业指导下,坚持用药、控制饮食、适当锻炼、合理休息,积极参加健康教育讲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属于人际护患关系的哪一期()A、认识期B、确认期C、开拓期D、解决期E、康复期28、一个糖尿病的患者,病情稳定后深感护理措施对自己的帮助,开始自发通过医学录像、宣传报、知识讲座等学习方式了解糖尿病相关护理知识,并向护士探讨相关内容,此属于人际护患关系的哪一期()A、认识期B、确认期C、开拓期D、解决期E、康复期二、共用答案备选题:(题干共用备选答案)A、全补偿系统B、部分补偿系统C、支持教育系统D、预防系统E、帮助系统根据自理模式理论,1、对糖尿病病人进行护理时应使用()2、对剖腹产术后第三天病人的护理应使用()3、对昏迷病人进行护理时应使用()4、对高血压稳定期病人进行护理时多使用()A、主要刺激B、相关刺激C、固有刺激D、无关刺激E、其他刺激一个心肌梗塞的患者,男性,55岁,突发心前区剧烈持续性地胸痛5、当时他面临的刺激是心肌梗塞造成的剧烈持续性地胸痛,该刺激属于:()6、可能与运动量、疼痛阈、天气、饮食、饮酒、情绪变化有关属于:()7、改患者的吸烟史、心梗家族遗传史、A型性格、工作压力大等属于:()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综合防护E、临床治疗8、防止压力源侵入正常防线,保持机体系统的稳定,促进及维护人的健康的是()9、减轻和消除反应、恢复个体的稳定性并促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的是()10、进一步维持系统的稳定、减少后遗症,防止复发的是()11、对一般人群采取健康教育、咨询属于()12、对已出现疾病的个体采取指导及早就医,积极治疗属于()13、对已康复或处于恢复期的个体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帮助,使机体适应各种压力源,重建系统的稳定,属于()A、陌生人B、教育者C、咨询者D、辅导者E、代理者14、在平等的条件下接待病患,初步建立信任的开始,护士的角色是()15、提供患者需要或有兴趣了解的知识,护士的角色是()16、提供特定的需要的信息,增加对问问题或新形势的认识,护士的角色是()17、有助于理解和整合目前的状况下提供指导和鼓励,护士的角色是()18、有助于代表患者行为,使之依赖和依存,护士的角色是()A、认识期B、确认期C、开拓期D、解决期E、康复期19、护士和患者初次见面,患者感到陌生,显露出不知所措,了解问题的时期是()20、患者对护士作出选择性反应,并表达其对健康问题的认识,确定适当的专业性帮助的时期是()21、患者从护理过程中获益,健康逐渐恢复的时期是()22、患者已经在护士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需要得到满足,躯体上基本康复,心理上情绪良好稳定,具备能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的时期是()三、多项选择题1、奥瑞姆自理需要主要包括以下哪几方面:()A、普遍性的自理需要B、他人照顾的需要和寻求治疗的需要C、发展性的自理需要D、健康偏离性自理需要2、哪些方面属于奥瑞姆的自理需要能力:()A、重视和警惕健康危害因素的能力B、控制和利用体能的能力C、适当调整体位的能力D、认识疾病和预防复发的能力3、以下属于奥瑞姆自理需要能力内容的是:()A、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B、对健康问题的判断能力C、学习和运用疾病治疗和康复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能力D、与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并配合治疗的能力;4、奥瑞姆自理需要包括以下哪些能力:()A、安排自我照顾行为的能力B、帮助别人的能力C、寻求恰当社会支持和帮助的能力D、提供社会服务的能力5、哪些是属于一般性的自理需要,也称日常生活需要:()A、维持足够的空气、水分及食物的摄入和排泄B、避免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刺激C、保持活动与休息的平衡D、独处与与社交的平衡6、哪些是属于成长发展性的自理需要:()A、婴幼儿期养成良好进食、排泄习惯的需要B、儿童期发展德智体美的需要C、防范处理失业等意外事件的需要D、防范处理失去亲人等意外事件的需要7、哪些是属于治疗性的自理需要:()A、所有满足个体一般性的自理需要B、所有满足个体成长发展性的自理需要C、所有满足个体健康偏离时的自理需要D、所有满足个体欲望和功利性的自理需要8、奥瑞姆认为,运用何种护理系统对患者实施何种护理,主要取决于:()A、患者的自理能力的大小B、患者自理缺陷的情况、C、患者自理需求的多少D、护士的经验和能力的高低9、以下哪些属于生理调节调节器的内容和特点:()A、缺氧时人体的呼吸代偿反馈调节机制B、对抗侵入人体细菌的白细胞防御系统C、由先天获得的D、通过神经一化学物质一内分泌途径来进行应答的应对机制10、以下属于效应器生理功能的是:()A、维持、皮肤完整性B、维持营养、水与电解质平衡、排泄C、维持活动与休息D、维持呼吸、循环11、认知调节(心理调节)是由后天通过什么过程来进行应答的应对机制:()A、感觉、B、加工、C、学习、判断D、情感12、罗伊认为人作为护理的接受者,可以是:()A、情感个体B、家庭C、群体D、社区或社会13、罗伊认为生理调节器与认知调节器共同作用的适应层面应包括()A、生理功能B、角色改变C、自我概念D、相互依赖E、角色功能14、纽曼提出人是一个多维的、整体的开放系统,包括()A、生理B、心理C、社会文化D、精神信仰E、生长发育15、纽曼认为当个体遇到压力源时,抵抗效能取决于个体哪些变量的相互作用()A、生理B、心理C、社会文化D、精神E、发展16、弹性防线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影响()A、个体生长发育B、身心健康状况C、社会文化D、认知能力E、精神信仰17、以下因素可削弱机体防御效能的有()A、失眠B、营养不足C、生活欠规律D、身心压力过大E、戒烟限酒18、核心部分为基本结构,是机体生存的基本因素和能量源,它由生物体共有的生存基本要素组成,例如()A、解剖结构、生理功能B、基因类型、反应类型C、自我结构、认知能力D、体内各系统的优势与劣势E、精神信仰19、基本结构和能量源受人的哪些方面功能状态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和制约()A、生理B、心理C、社会文化D、他人期望E、精神与发展20、佩普劳认为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对患者承担何种角色,以达到维护和促进患者健康的目的:()A、帮助者B、教育者C、咨询者D、领导者E、代理人21、佩普劳的人际关系模式其概念所涵盖的范围较广泛,可用于不同的护理领域:()A、精神科患者的护理B、护理科研C、护理教育D、临床护理和实践E、艺术设计四、填空题1、奥瑞姆指出护士应根据病人的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不同分别采取三种不同的护理系统:即系统、系统、系统。

第四章 成本理论

第四章  成本理论

第四章成本理论一、选择题1.由企业购买或雇佣任何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A.显性成本;B.隐性成本;C.固定成本;D.可变成本。

2. 边际成本是指:A.总成本除以产量;B.平均成本除以产量;C.投入的生产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产量;D.增加生产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

3.不变成本是指:A.购进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成本;B.即使停止生产也必须支付的成本;C.涯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成本;D.以上解释都不对。

4.当AC达到最低点时,下列哪一条是正确的:A.A VC=FC;B.MC=AC;C.P=A VC;D.P=MC。

5.通过不同产出水平的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我们可以决定:A.AC;B.AFC;C.MC;D.以上都是。

6.如果生产10单位产品的总成本是100美元,第11单位的边际成本是21美元,那么A.第11单位产品的TVC是$21;B.第10个单位的边际成本大于$21C.第11单位的平均成本是$11D.第12单位的平均成本是$127.下列因素中不属于固定成本的是A.土地的租金B.折旧C.财产税D.营业税﹥8.下列各因素中哪一项不是可变成本?A.原材料B.短期贷款的利息C.高层管理者的薪金D.可以无偿解雇的雇佣工人的工资。

9.当何种情况时,厂商如果要使成本最低,应停止营业。

A.AC﹤ARB.P﹤AFCC.AR﹤AVCD.MR﹤MC10.假定两个人一天可以生产60单位产品,4个人可以生产100单位产品,那么A.AVC是下降的B.AVC是上升的C.MPL﹥APLD.MPL是40单位11.假如总产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02单位,总成本从300增加到330,那么边际成本等于 A.30B.330C.300D.1512.当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时,总成本曲线开始:A.以递减的速率下降B.以递增的速率上升C.以递减的速率下降D.以递降的速率上升13.AC曲线是由何种曲线的斜率决定的A.TFC曲线的斜率B. TVC曲线的斜率C.TC曲线的斜率D.既是TC曲线的斜率也是TVC曲线的斜率14.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是A.AC的最低点B.等于MCC.是AVC和AFC之和D.上述答案都成立15.已知产量为10单位时,总成本为500;产量为11单位时,平均成本为51,那么边际成本为A.51B.50C.52D.6116.当产量达到下列哪一点时,利润极大?A.P=MCB.P=AVCC.AVC=MCD.ATC=MC17.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A.固定不变B.先下降后上升C.不断下降D.决定一个企业的关门点18.企业使其利润最大化意味着A.使其亏损最小B.使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C.根据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来决定产出水平D.以上都是19.一个企业在以下那种情况下应该关门A.AVC的最低点大于价格时B.AC的最低点大于价格时C.发生亏损时D.MC﹥MR20.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具有以下特征,A.前者比会计成本大,后者比会计利润小B.前者比会计成本小,后者比会计利润大C.两者都比相应的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小D. 两者都比相应的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大二、是非题1.在TC曲线给定时,就有可能相应地画出MC曲线。

第四章 生产理论习题

第四章  生产理论习题

第四章生产理论一、简答题1.解释下列概念:边际产量、边际产量递减、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利润、总成本、总收益。

2.规模收益与可变收益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3.分别陈述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的原因。

4.何谓U型成本?二、选择题1.生产函数是指()A.企业不断进行投入的活动B.企业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C.企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D.企业研究和开展的活动2.不变投入是指()A.在生产过程中不变的投入B.在短期内数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投入C.与产出没有关系的投入D.其物质运动处于静止状态的投入3.可变投入是指()A.企业采购数量经常变动的投入B.在短期内企业的产出数量随之变化的投入C.企业生产中不稳定的投入D.企业生产中容易被消耗的投入4.从长期来说,投入()A.可分为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B.只有不变投入C.只有可变投入D.基本上是可变投入5.从经济学的意义上看,长期与短期的划分()A.要视企业的生产特点来确定B.以企业实现赢利的时间来确定C.以一年为界限,一年之内为短期,一年之上为长期D.一年之内为短期,五年以上为长期6.一个企业的规模的大小()A.决定了企业在短期中生产产出的下限B.决定了企业在长期中生产产出的下限C.决定了企业在短期中生产产出的上限D.决定了企业在长期中生产产出的上限7.全部产品与边际产品的关系是()A.边际产品为极大值,全部产品为极大值B.边际产品为零,全部产品为极大值C.全部产品与边际产品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D.全部产品为零,边际产品为零8.平均产品与全部产品之间的关系是()A.平均产品的为极大值,全部产品也是极大值B.平均产品是零,全部产品也是零C.平均产品是零,全部产品是极大值D.平均产品与全部产品没有必然的联系9.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之间的关系是()A.边际产品上升,平均产品上升B.边际产品下降,平均产品上升C.边际产品大于平均产品,平均产品上升D.边际产品小于平均产品,平均产品上升10.可变投入常数收益是指()A.可变投入始终保持常数B.可变投入所产生的产出始终保持常数C.可变投入的边际产品保持常数D.可变投入的平均产品达到极大值11.可变投入递增收益是指()A.后一个投入单位所产生的产出比前一个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出来得大B.前一个投入单位所产生的产出比后一个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出来得大C.后一个投入单位所产生的产出比前一个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出一样大D.每一个投入单位所产生的产出都是正数12.可变投入递减收益是指()A.可变投入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B.产出数量变得越来越少C.后一个投入单位所产生的产出比前一个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出来得大D.后一个投入单位所产生的产出比前一个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出来得少13.边际产品为极大值,说明()A.该点是全部产品从正值到负数的拐点B.该点是平均产品从正值到负数的拐点C.该点是边际产品从正值到负数的拐点D.该点是边际产品从上升到下降的拐点14.当可变投入的收益性质为常数时,说明()A.企业生产处于阶段ⅠB.企业生产处于阶段ⅡC.企业生产处于阶段Ⅲ D企业生产处于阶段Ⅰ与Ⅱ之间15.当可变投入的收益性质为递减时,说明()A.企业生产有可能处于阶段ⅠB.企业生产一定处于阶段ⅡC.企业生产一定处于阶段ⅢD.企业生产一定处于阶段Ⅰ与Ⅱ之间16.当企业可变投入平均产品下降,但是正值时()A.企业生产处于阶段ⅠB.企业生产处于阶段ⅡC.企业生产处于阶段ⅢD.企业生产处于阶段Ⅰ与Ⅱ之间17.最佳生产阶段是()A.阶段ⅠB.阶段ⅡC.阶段ⅢD.各阶段都有可能18.所谓企业生产最佳阶段是指()A.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上企业的生产效率达到的最佳水平的产出范围B.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上企业要实现最大利润的产出范围C.企业为追求最佳的产出效率而寻求的最佳规模范围D.企业为实现最大利润而寻求的最佳规模范围19.规模收益递减说明()A.企业生产的结果必然是没有利润的B.企业生产的结果必然是有利润的C.企业生产的结果必然是亏损的D.企业生产仍有可能赢利20.规模收益与可变投入收益两者是()A.一回事B.基本上是一回事C.分别说明企业长期和短期生产的收益性质D.分别说明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的收益性质21.机会成本是指()A.生产过程中的消耗记录B.经营过程中的消耗记录C.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消耗记录D.因从事某项业务而放弃别的业务的最高代价22.机会成本的数额大小()A.是可以通过历史成本资料估算的B.是可以通过与别的收益情况作比较加以推算的C.是可以通过审计而获得的D.是可以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计算而得23.所谓成本函数是指()A.成本是购买各种投入的开支B.成本是产出的函数C.成本是消耗料工费的记录D.成本是直接开支与间接开支之和24.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区别()A.以一年为界限,一年之内为短期,一年之上为长期B.是以五年为界,五年之内为短期,五年以上为长期C.与生产函数的短期与长期划分的原则一样D.与生产函数的短期与长期划分的原则不一样25.可变投入递增收益,反映在短期成本函数上()A.必然是递减成本B.必然是常数成本C.必然是递增成本D.要视具体情况而定26.不变成本与产出数量的关系是()A.没有直接关系B.随产出数量的增加而增加C.与产出数量成正比D.与产出数量成反比27.单位不变成本与产出的关系的()A.没有直接关系B.随产出数量的增加而增加C.与产出数量成正比D.与产出数量成反比28.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A.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上升B.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C.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D.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29.如果一个企业有两个生产相同产品的工厂,一个规模大,一个规模小,企业安排生产的原则是()A.先安排规模大的工厂生产,后安排生产规模小的工厂生产B.先安排规模小的工厂生产,后安排生产规模大的工厂生产C.主要安排在规模大的工厂生产,少部分安排在规模小的工厂生产D.根据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出,哪个工厂的边际成本低,就安排哪个工厂生产30.单位成本与企业规模的关系是()A.两者成正比B.两者成反比C.两者的关系是不确定的D.无论企业规模如何变化,单位成本不变31.企业最佳规模的选择的标准是()A.根据市场的需求量选择能达到较低单位成本的规模B.选择能达到最低单位成本的规模C.选择能达到最大产出的规模D.根据市场的需求量选择能达到最低边际成本的规模32.如果规模过大,反映在单位生产成本上()A.必然是单位不变成本过大B.必然是单位可变成本过大C.必然是单位不变成本过小D.必然是单位可变成本过小33.投入品的价格与单位成本的关系是()A.两者成正比B.两者成反比C.两者保持常数D.两者无相关关系34.长期成本曲线表现为U型,说明()A.与规模收益性质有关B.与企业生产的外部性有关C.与投入品的价格先下降后上升有关D.与可变投入的收益性质有关二、判断题1.可变投入是价格和数量都可以发生变化的投入()2.不变投入是指在短期内不会随产出数量变化的投入()3.只有当边际产品下降时,总产出才会下降()4.可变收入递减规律说明要增加相同数量的产出可变投入应以递减比例增加()5.生产阶段Ⅱ开始于边际产品递减点()6.如果各种投入增加的比例是10%,产出增加的比例是8%,说明这是可变投入递减收益()7.边际产出是指增加一个产出单位所要增加的投入的数量()8.如果可变投入出现递减收益,说明总产出一定是下降的()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报酬递减规律的不适用的()10.随着生产技术的变化,生产函数也发生变化()11.生产函数与投入的价格变化没有直接的关系()12.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边际产品总是会小于平均产品()13.边际产品曲线总是与平均产品曲线的极大值点相交()14.只要总产出是下降的,那么边际产品必然是负数()15.边际产品下降,总产出必然下降()16.生产函数是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17、如果规模收益递减,说明可变投入收益也一定递减()18.只要边际产品上升,平均产品也一定上升()19.如果总产出达到了极大值,那么边际产品曲线就会与平均产品曲线相交()20.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的划分的标准是时间()21.如果一块农田既可以种蔬菜,也可以种粮食,结果种了粮食,所以,它的机会成本是与种粮食有关的各种花费()22.有企业中,工人是不可以随意解雇的,即使没有任务,也只能下岗,领取下岗工资,下岗工资可以理解为可变成本()23.在长期中所有成本都是可变成本()24.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那么,要了鱼,它的机会成本就是熊掌()25.如果一台机器可用来生产两种产品:甲产品和乙产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二)

⼀、选择题Ⅰ1.【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认识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本质上的根本观点是能动的反映论,反映论是所有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中的共同的观点,⽽形⽽上学唯物主义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能动的反映论。

本题中“建构论”、“内省论”、“选择论”作为认识的本质均是唯⼼主义的。

在这⾥,承认认识有建构、内省和选择的能动作⽤,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把认识的本质归结为建构、内省、选择,就变成了唯⼼主义的观点了。

2.【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的具体理解。

陆游的诗句反映了正确的认识要来⾃于实践即“躬⾏”。

选项A本⾝表述是错误的。

C、D是正确的,但与本题题⼲内容⽆关。

3.【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准确理解。

实践标准是确定的⼜是不确定的,它的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标准是客观的,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不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不断发展的。

依据对实践标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认识,所以本题选A。

4.【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真理的含义与特征。

所谓客观真理指的是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客观性指的是⼈的正确认识中的客观内容,所以本题选A。

5.【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真理的含义与特征。

真理具有三个特性,即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所以我们⼜说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和客观真理,这样的表述不能理解为有三个真理,真理只有⼀个。

就真理的绝对性我们说有绝对真理,就真理的相对性我们说有相对真理,就真理的客观性我们说有客观真理。

所以本题选择命题C,即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6.【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对认识的主体特征的把握。

认识的主体是指⼀定社会中从事认识和实践的⼈,它具有社会物质性、⾃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其中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指的就是主体的能动性原则。

7.【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是对认识和实践统⼀的特点的认定。

认识和实践的统⼀的过程中,当然有必然和偶然、本质和现象的问题,但不能仅仅归结为这些问题,符合题意的应该是命题D。

2019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第四章)

2019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第四章)

2019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商品经济是()A.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总称 B.自然经济和自给经济的总称C.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 D.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2.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 B.价值和价格C.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 D.价值和交换价值3.使用价值是()A.商品经济社会存在的范畴 B.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范畴C.一切社会存在的范畴 D.一个历史范畴4.一切社会的社会财富都是由()A.货币构成的 B.资金构成的C.价值构成的 D.使用价值构成的5.商品的最本质属性是()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6.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值的大小C.价值大小决定使用价值大小D.使用价值和价值两者相互决定7.劳动具有二重性是()A.一切从事生产的劳动都具有的 B.资本主义生产所特有的C.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 D.简单商品生产所特有的8.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这里所说的劳动是指()A.社会劳动 B.私人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9.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表现为()A.交换双方的矛盾暴露出来 B.生产者与购买者的相互协作C.提高产品质量的结果 D.商品交换成功1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C.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时间 D.生产单位商品的简单劳动时间1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是在()A.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不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的生产者和售卖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13.生产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者,要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A.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时而高于时而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4.劳动生产率是指()A.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 B.经济效益C.劳动者积极性 D.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15.部门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A.越大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16.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A.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B.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C.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D.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反比17.价格随着商品供求的变化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是()A.价值规律的本质 B.价值规律的内容C.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D.价值规律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的作用1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和流通领域无关D.既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也在流通领域中产生19.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A.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B.资本流通过程和资本生产过程似乎是相矛盾的C.商品形态的资本和货币形态的资本是相矛盾的D.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利益是相矛盾的20.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劳动力的价值()A.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由一系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决定C.包含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D.取决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21.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是()A.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 B.劳动力就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C.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自身就是价值 D.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2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B.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3.剩余价值率是()A.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24.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A.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 B.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C.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 D.技术进步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25.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是()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2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础和起点是()A.劳动价值理论 B.剩余价值理论C.劳动二重性理论 D.社会再生产理论27.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指()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28.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A.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 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C.商品的价值量决定的 D.商品的生产成本决定的29.商品的价值()A.同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B.同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成反比,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C.同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及劳动生产率都成正比D.同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及劳动生产率都成反比30.在资本主义社会,相对工资下降的同时,绝对工资()A.一定下降B.总是不变C.可以提高D.一定提高3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A.剩余价值 B.资本 C.资本集中 D.资本积累32.研究资本主义再生产必须从分析()A.简单再生产开始 B.扩大再生产开始C.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开始 D.资本积累开始33.用在维持货币流通方面的开支属于()A.生产性流通费用 B.纯粹的流通费用C.用在买卖商品上的费用 D.用在簿记上的费用34.商品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的制约因素为()A.商品的质量 B.商品的数量C.商品的价值 D.商品的用途35.相对剩余人口的存在是由于()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造成的B.工人阶级队伍增长速度超过就业工人增长速度C.资本主义生产制度 D.资本主义人口盲目生产36.从成本价格的形式来看,可以反映出()A.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C.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的区别 D.商品资本与生产资本的区别37.利润率是指()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38.生产价格等于()A.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 B.成本价格加利润C.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 D.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39.生产价格是()A.市场价格的转化形式 B.个别价值的转化形式C.价值的转化形式 D.成本价格的转化形式40.资本主义经历一次经济危机过后,生产过剩的矛盾会()A.更加突出 B.没有得到任何解决C.暂时得到了解决 D.转变为生产不足4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A.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的要求C.社会分工的存在 D.商人的出现42.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的是()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货币43.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都是以私人劳动为尺度的B.有的以简单劳动为尺度,有的以复杂劳动为尺度C.都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都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44.马克思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从()A.商品开始 B.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开始C.货币成为资本开始 D.劳动力成为商品开始45.资本从本质上体现了()A.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B.人与资本之间的关系C.资本与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 D.资本家同资本家之间的平等关系46.正确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必须首先区分()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C.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D.劳动和劳动力47.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创造的新价值要分割成()A.工资和利润 B.工资和生产资料价值C.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 D.相对工资和绝对工资48.产业资本运动过程的售卖阶段,其资本的职能是()A.实现剩余价值 B.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C.生产剩余价值 D.为生产超额剩余价值作准备49.资本是()A.货币B.一种社会关系C.生产资料D.生活资料50.引起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原因是()A.自然力的作用 B.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C.技术进步 D.机器设备的使用51.利润是()A.相对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绝对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C.成本价格的转化形式 D.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52.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A.省吃俭用B.剩余价值C.贱买贵卖D.压低工资53.个别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目的是()A.降低劳动力价值 B.降低商品价值C.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D.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54.资本主义社会的机器制造厂刚生产出来的机器属于()A.商品资本B.固定资本C.生产资本D.流动资本55.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主要区别是()A.生产规模的不同 B.有无资本积累C.投资量的不同 D.投资方式的不同56.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小农经济属于()A.自然经济B.商品经济C.市场经济D.计划经济57.《资本论》第一卷指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为()A.劳动二重性理论 B.价值规律C.剩余价值理论 D.平均利润理论58.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他在竞争中就会处于()A.有利地位 B.不利地位C.盈亏无法判断 D.不会盈利,也不会亏损59.货币变成资本的前提是()A.商品经济的存在 B.劳动力成为商品C.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D.剥削的存在60.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A.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C.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61.资本主义社会内,工人工作日长度的最低界限必须大于()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C.每周35小时 D.每天8小时62.相对过剩人口的造成主要是由于()A.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减少 B.经济危机的出现C.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D.劳动力供给的增加63.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是()A.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过程B.所有权和使用权想分离的过程C.劳动和所有权相分离的过程D.劳动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过程64.资本主义的成本价格是由()A.劳动的耗费来计量的 B.资本的耗费来计量的C.活劳动的耗费来计量的 D.物化劳动的耗费来计量的65.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的关系是()A.成正比例变化 B.成反比例变化C.按反方向变化 D.按同一方向变化6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率 D.两者大小关系不一定67.固定资本在物质更新之前,它的价值()A.在量上有变化 B.转移到新产品中C.会不断地以折旧基金的形式被搁置起来 D.仍存在于固定资本中68.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A.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B.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C.农业的生产技术低于社会平均生产技术水平D.农业生产操作方法不同于其他部门69.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A.利润B.平均利润C.生产价格D.超额利润70.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的()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和C.货币资本与生产资本之和 D.流通资本与商品资本之和71.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A.生产 B.交换 C.使用 D.分配72.货币最基本的职能为()A.价值尺度与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C.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贮藏手段73.商品经济成为最普遍.最一般的经济形式始于()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7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庸俗政治经济学 B.古典政治经济学C.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D.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75.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属性,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A.发生变化 B.不发生变化C.有条件的发生变化 D.不一定76.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客观条件是指()A.平均的劳动强度 B.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C.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D.社会正常的销售条件77.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等于()A.雇佣工人工资 B.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差C.产品的全部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78.雇佣工人的实际工资是指()A.资本家付给工人的货币量 B.计件工资C.工人的工资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D.计时工资79.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总趋势是()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C.有时上升,有时下降 D.基本不变80.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由于()A.人口的绝对增加 B.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C.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D.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8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A.固定资本的更新 B.流动资本的更新C.不变资本的更新 D.可变资本的更新82.绝对地租的来源是()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土地的优劣差别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资本有机构成 D.农产品价值高于其生产价格的余额83.表示可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A.利润率 B.平均利润率C.剩余价值率 D.年剩余价值率84.不变资本属于()A.生产资本 B.商品资本 C.货币资本 D.流通资本85.具备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条件的阶段是()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86.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为()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经理87.农业资本家租种劣等地,需缴纳()A.级差地租 B.绝对地租C.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D.级差地租或绝对地租88.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是()A.必须是现实的货币B.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C.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D.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89.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B.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C.体力劳动同脑力劳动的不同表现 D.先后两次劳动过程90.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91.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A.工人的必要劳动 B.工人的剩余劳动C.绝对剩余价值 D.相对剩余价值92.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A.预付资本增殖程度 B.可变资本增殖程度C.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D.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9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A.延长工人工作时间而获得的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94.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A.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B.使劳动力成为商品C.凭借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D.使社会两极分化9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A.生产相对过剩 B.工人失业C.经济萧条 D.物价上涨96.社会总产品是指()A.社会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B.社会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C.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年内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的总和D.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劳动价值的总和97.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 )A.满足劳动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B.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C.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D.获取更多的使用价值9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开端的主要依据是( )A.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封建革命B.它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C.它是世界上最早取胜的资产阶级革命D.它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9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A.改变了社会性质B.处死了封建君主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D.创立了议会民主制100.以下关于价值理论说法有误的是( )A.劳动价值论认为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个人的劳动时间长短B.劳动价值论认为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效用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是从不同的维度谈论价值范畴D.效用价值论也被称为主观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也被称为客观价值论10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 )A.创造新的使用价值B.创造新的价值C.劳动过程中存在监督D.工人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102.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天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103.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104.下面关于剩余价值规律表述错误的是( )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C.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D.剩余价值规律说明工人与资本家进行的不平等的交换10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文学.艺术和宗教B.道德.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历史106.下面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B.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C.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D.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107.马克思从传统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继承的最重要的思想是( )A.道德情操论B.效用价值论C.劳动价值论D.唯物辩证法108.“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

14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 本章练习

14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 本章练习

14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本章练习选择题19道,每小题1 分,共计19 分;多项选择题12题,每小题2分,共计24分;简答题8 道,每道 3 分,共计24 分;论述题5 道,每小题 5 分,共计25 分;材料分析题1 道,每小题8 分,共计8分;满分为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9分)题目1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

A. 科技B. 改革开放C. 阶级斗争正确答案是:改革开放题目2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是在党的()。

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二大C. 十三大正确答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题目3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放决策的理论基础是()。

A.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B. 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学说C.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学说正确答案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学说题目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

A.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 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C.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题目5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

A. 相矛盾B. 完全相适应C. 又相适应又相矛盾正确答案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题目6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C. 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正确答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题目7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A. 革命B. 建设C. 改革开放正确答案是:改革开放题目8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

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

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A. 废除人民公社制度B. 打破铁饭碗C. 政企分开题目9我国改革的任务决定了,改革应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题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题库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合作社属于(C)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性质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待富农的政策是(C)A.消灭富农经济B.限制富农经济C.保存富农经济D.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3.1953年到1956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B)A.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D)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5.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B)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议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B)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7.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B)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剥夺地主阶级土地和财产8.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D)A.《中国土地法大纲》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C.《中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9.1951年至1952年“五反”运动开展的领域是(B)A.国营企业B.私营企业C.党政机关D.合作社10.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C)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B.排挤私营工商业C.国家资本主义D.保护民族工商业1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B)A.经销代销B.和平赎买C.统购包销D.加工订货12.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D)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3.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拥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是(C)A.临时互助组B.初级社C.高级社D.人民公社14.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A)A.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B.消灭生活资料私有制C.消灭资本主义经济D.消灭个体经济15.社会主义改造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贡献最大的是对(A)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二、多项选择题1.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A、C、D)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B.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C.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条件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A、B、C、D)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B.个体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B、C)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C.国家帮助D.公私兼顾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主要有(A、B、C)A.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实行和平赎买,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B.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D.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应始终坚持采取“四马分肥”5.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的赎买政策有(AB)A.“四马分肥” B.定息 C.公私合营 D.全行业公私合营6.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BC)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C.国家帮助D.公私兼顾7.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ABCD)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费D.资本家的红利 E、资本家的定息8.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ABCD)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9.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ABCD)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B.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D.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10.下列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A.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阶段B.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C.具有两种社会形态的因素D.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三、思考题1.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原因3.为什么说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辛亥革命后的第二次历史巨变?4.请依次回答如下4个小问题:(1)1953~1956年,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2)建国前为什么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3)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是谁做的?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论述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财经】微观经济理论试题第四章

【财经】微观经济理论试题第四章

第4章生产理论习题一、单选选择题1.当生产函数为Y=X1+2X2+5时,有( )。

A.规模报酬递增B.规模报酬不变C.规模报酬递减D.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2.如果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起作用,下列条件( )必须得到满足产量才能增加。

A.必须来自所有投入成比例增加B.必须来自一些投入的增加,而且至少一些投入的数量不变C.必然来自仅有一个投入的增加,而其它投入的数量不变D.必然由于后来增加投入的能力或技术下降而减少3.当某厂商以最小成本生产出既定产量时,那它( )。

A.总收益为零B.一定获得最大利润C.一定不能获得最大利润D.无法确定能否获得最大利润4.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 )首先发生。

A.边际产量下降B.平均产量下降C.A和B D.三者同时发生5.如果仅仅劳动是变动投入,以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作为划分生产三阶段的标志,则( )是第Ⅲ阶段的特点。

A.边际产量报酬递减B.平均产量不断下降C.总产量不断提高D.投入比例从比较合理到比较不合理6.下列有关生产厂家的利润、收益和成本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同等成本的情况下收益越大,利润越小B.成本既定无法确定收益C.同等收益的情况下成本越小,利润越大D.同等收益的情况下成本越小,利润越小7.当MPP L为负时,我们处于( )。

A.对L的第一阶段B.对K的第三阶段C.对L的第二阶段D.上述都不是8.总产量最大,边际产量( )。

A.为零B.最大C.最小D.无法确定9.若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的劳动,减少三个单位的资本,仍能生产相同产出,则MRTS LK 是( )。

A.1/3 B.3 C.1 D.610.等产量曲线说明了( )。

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固定的B.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固定的C.不管投入多少,产量总是相等D.说明了为生产一个给定的产出量,两种要素或两组要素的各种组合11.假定生产某一产品的最小成本是20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则可以知道( )。

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论知识(四级)章节练习题-第四章-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论知识(四级)章节练习题-第四章-绩效管理

第四章绩效管理一、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员工的绩效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指的是绩效的()A.多因性B.动态性C.多维性D.复杂性2.某项测量的()也称信度,它说明了该项测量的一制定和稳定性。

A.可靠性B。

针对性C.有效性 D.合理性3()是绩效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双方对考核期内的工作绩效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的过程。

A。

绩效沟通B.绩效计划C绩效诊断D。

绩效考评4.在编写绩效管理制度时,要注意(),考评标准应适合相同类型的所有员工。

A.公正性B。

民主性C、原则一致性D。

明确性5。

绩效管理可以使组织根据考核结果制定正确的培训计划,达到提高全体员工素质的目标,这体现了绩效管理的()A。

规范功能B发展功能C.沟通功能 D.激励功能6.()是根据工作岗位说明书人员规格要求,对员工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进行评定的过程A.能力考评B.业绩考评C。

态度考评D。

素质考评7.()需要由主管事先为各工作维度搜集可描述有效、平均和无效的工作行为,选择可区分员工的关键行为并赋值.A.硬性分配法B.排队法C.行为定点量表法D。

关键事件法8.下列不属于目标管理法优点的是()。

A.结果易于观测B.易于进行部门间绩效的横向比较C.个人、组织目标保持一致D.适合对员工提供建议反馈和辅导9.()是指用一定的临界点将考评得分划分为若干等级,并对此进行评价的方法A 顺序法B.对比分析法 C.综合分析法 D.能级分析法10。

绩效考评作为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中心环节,般是先从()开始的。

A.中层人员 B 基层员工C。

高层人员 D.管理人员(二)多选题(每题均有五个备选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1.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原则,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A 组织目标分析B.限制因素分析C.目标效益分析D。

组织环境分析E潜在问题分析2.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四阶段法认为一个良好的绩效管理系统应由()组成A.定义绩效B。

_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

_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A.新民主主义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资本主义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1953年到1959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5.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B.排挤私营工商业C.国家资本主义D.保护民族工商业6.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归农民所有B.归乡镇所有C.归集体所有D.归国家所有7.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过渡时期”是指A. 从建国到三大运动胜利B. 从建国到国民经济恢复C. 从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D. 从大陆统一到三大改造完成8.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社会主义现代化C.农业合作化D.科学技术现代化9.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这一措施A.兼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性质B.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10.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A.过渡时期总任务提前完成B.已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1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 1949 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A.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 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12. 20 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A.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13.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14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第四章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兴趣

第四章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兴趣

第四章动机、需要与兴趣一、单选题1.小学儿童希望得到父母的爱和老师的爱,这说明是小学儿童的()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爱的需要D、成就需要2.儿童要有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这属于()A、生理的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爱的需要D、成就需要3.喜欢看电视、听故事并向成年人题为“为什么”,这是儿童的()A、交往需要B、认知需要C、成就需要D、活动需要4.希望自己取得好成绩当“三好生”,这是()A、交往需要B、认知需要C、成就需要D、活动需要5.“需要层次说”是由()提出来的。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马斯洛D、冯特6.小学儿童最基本的社会需要是()A、交往需要B、成就需要C、认识需要D、活动需要7.儿童的兴趣由直接转化为间接,与他们()相联系A、交往水平B、认识能力C、情感状态D、意志水平8.社会交往需要属于()需要A、安全B、归属和爱C、尊重D、自我实现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而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B、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而需要是动机的直接表现形式C、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人的活动直接相关D、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人的需要、活动目标相连10.个性的个别性集中表现在()A、个性倾向性系统B、自我意识系统C、个性心理特征系统D、动力特征系统11.表示兴趣在持续时间上的特性是()A、兴趣的广度B、兴趣的稳定性C、兴趣的效能性D、兴趣的灵活性12.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为()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成长的需要13.个性心里倾向性主要包括()A、感知、记忆、想象思维B、能力、气质、性格C、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D、自我实现、自我体验、自我监控14.个性心理中最活跃的成分是()。

A.个性倾向性B.个性心理特征C.性格D.能力15.需要按其对象性质可分为()。

A.天然需要和物质需要B.天然需要和社会需要C.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D.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16.动机、兴趣产生的基础是()。

毛概第四章习题与答案

毛概第四章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单选题:1.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5.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6.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7.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总路线9.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1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1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19.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多选题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改造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4.三大改造指的是尠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6.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制征用代管转让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10.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加工订货委托加工11.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判断题1.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常见慢性病》单选题
1.研究表明,截止到2012年,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
A.85%
B.75%
C.70%
D.65%
E.55%
2.测定任意时间的随机血糖,“任意时间”指
A.12个月内
B.1个月内
C.2个月内
D.1小时内
E.1天内
3.我国目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前四位的是
A.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
B.胃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
C.肝癌、肺癌、胃癌、乳腺癌
D.肺癌、肝癌、鼻咽癌、乳腺癌
E.肺癌、鼻咽癌、胃癌、乳腺癌
4.有关冠心病的概念,下列哪项不正确
A.又称为充血性心脏病
B.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所致
C.也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合并痉挛或栓塞所致
D.可导致心肌缺血,梗死
E.可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5.超重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
A.3~4倍
B.2~3倍
C.6~7倍
D.4~5倍
E.5~6倍
6.脑栓塞的临床特征主要是
A起病急骤,病情在几天内达高峰
B.起病急骤,病情在几秒或几分钟内达高峰
C起病急骤,病情在几秒或几分钟内达高峰,几天内逐渐平稳
D.起病急骤,病情在几天内逐渐平稳
E起病急骤,病情在几小时内逐渐平稳
7.体重指数(BM)是评价以下哪类人群营养状况的指标
A.儿童
B.孕产妇
C.妇女
D.18岁以上成人
E.老年人
8.以下哪项可作为肝癌的筛查指标
A.甲胎蛋白测定
B.糖类抗原CA125测定
C.糖类抗原CA199测定
D.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
E.HP测定
9.高血压患者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
A.年龄
B.饮食
C.肥胖
D.运动不足
E.饮酒
10.血气异常首先表现为何种程度的低氧血症。

随疾病进展,低氧血症逐渐加重,并出现高碳酸血症
A.轻,中度
B.中度
C.中,重度
D.重度
E.极重度
11.下列关于血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
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胆固醇的主要来源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D.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年龄越早,以后发生冠心病的机会越多
E.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12.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下列哪项因素相关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
A增龄
B.钙元素缺乏
C体力劳动过量
D.车祸外伤
E.营养不良
13.我国发病率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为
A.胃癌
B.肺癌
C.乳腺癌
D.结直肠癌
E.肝癌
14..一般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环境危险因素最主要是
A.吸烟及被动吸烟
B.气候寒冷、干燥
C.营养状态、经济状况
D.职业污染
E.感染
15.引起COPD的个体易感因素中包括某些遗传因素,例如下列哪项可能与机体的基因有关A支气管哮喘
B.气道高反应性
C.感染
D.吸烟
E.污染物接触史
16.习惯大量饮酒者,可以看到明显的降压效果是在节制饮酒后面
A.3周
B.4周
C.1周
D.5周
E.2周
17.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
A.胸骨体下段之后
B.心前区
C.心尖部
D.剑突下
E.胸骨体上中段的后方
18以下哪项不是城乡人群的前四位主要死亡原因
A.脑血管病
B.恶性肿瘤
C.传染病
D.心脏病
E.呼吸系统疾病
19.近10年来,冠心病分类趋向如下哪种
A.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
B.心绞痛、心肌梗死
C.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
D.稳定性冠心病和不稳定性冠心病E充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
20.诊断结肠癌最可靠的依据是
A.X线钡剂灌肠
B.血CEA检查
C.B超检查
D.CT检查
E.结肠镜,并做病理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