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精选9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精选9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精选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本节课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三角形的面积》。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三角形面积计算是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对这一部份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加深对三角形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

3、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来获得知识。

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参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践,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

本节课运用实验操作法,引导法,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演示、讨论来激发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等方法获取知识,进行总结。

然后收集信息并处理信息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这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与新知识联系紧密的旧知识,让学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及复习三角形的特征揭示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泾阳县先锋小学:张钰一、教材分析《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的第一节教学内容。

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

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学习这部分内容也是为了后面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知识做准备。

教材编排上,首先借助生活的场景,让学生辨认长方体、正方体,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

接着,再呈现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何形体,从而认识顶点、面、棱。

对于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的学习,教材没有采取直接告知的形式,而是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归纳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为了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有更清晰地了解,教材还提供了一个表格,引导学生对发现的特点进行整理,在整理和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能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在前面几册又逐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同时,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为本课时学习提供了经验支持。

但是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所以教学中要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上下大功夫,主要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获取所需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学习的必要性。

三、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在这一学段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交流学习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的认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节课。

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

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③思想品德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为: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和认识长、宽、高。

教学难点为: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

采取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本节课内容属于几何知识中的概念教学。

立体图形的教学必须在利用实物模型的直观活动中,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初步概括形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图形。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按面、棱、顶点进行交流。
师:刚才大家通过研究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很多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把刚才研究的结果填入14页的表格中。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整理、比较、交流,共同完成表格。
指出: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练一练
教科书第15页第2、3、4题。
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15页第1题,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学生自学后,指名回答。
二、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从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下面拿出你们带来的纸盒,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先分工研究,再共同讨论。
(学生开展研究,教师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论。)
约8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发现了哪些特点?是怎样发现的?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题)
教科书第13—14页《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课。

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

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思想品德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为:掌握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教学难点为: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

采取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用什么样的方法发现的,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内容属于几何知识中的概念教学。

立体图形的教学必须在利用实物模型的直观活动中,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初步概括形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图形。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2.掌握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测量方法。

3.能够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2.教学难点: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副长方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长方体的认识。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即一种三维图形,由长方形底面和与底面平行的两个矩形面组成。

2. 认识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1.教师出示一副长方体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的特征和定义。

2.请学生自己举例子,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长方体。

3.通过多组例子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3.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1.首先,教师为学生介绍长方体的三个参数:长、宽、高,引导学生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

2.讲解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即体积 = 长×宽×高,表面积= 2×(长×宽+长×高+宽×高)。

3.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他们练习求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4.学生进行任务训练中,需要注意数据的读取和计算方法的规范性、灵活度。

4. 综合练习1.教师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2.例如:“一个长方体,长是3米,宽是2米,高是1米,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如果将这个长方体的宽、高各增加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等问题。

5. 小结1.请学生复述今天所学的内容。

2.强调重点,让学生记牢计算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公式。

四、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对长方体定义和特征的回答,可以初步了解学生关于长方体的认识情况。

2.教师通过讲解和练习,可以看出学生是否掌握了计算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3.通过综合练习,可以检验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课时主要讲解了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1《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1《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1《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第1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能够正确认识长方体及其特征。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长方体实物模型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想象,感知长方体的特征,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

教材的设计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长方体并不陌生,生活中也常见到各种长方体的物体。

但是,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的理解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系统的、理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长方体的理性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长方体及其特征,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实物模型,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触摸、摆放长方体实物模型,进一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3.想象法:让学生通过想象,理解长方体的特征。

4.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

5.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长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长方体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触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识长方体: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

3.操作与想象:让学生触摸、摆放长方体实物模型,通过操作和想象,进一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新课改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主体,就需要教师敢于把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

今天我将围绕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具体而言是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的认识。

这是在学生已经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已经有了基本认识的情况下展开的,也对后续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打好了铺垫,在课程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

本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并且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很多相关的经验。

但是基于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借助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模型来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个数,面的个数、形状和大小关系以及棱的条数和长度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在认识长方体的过程中,提升动手能力与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自己动手研究长方体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长方体的认识,教学难点确定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五、说教法和学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和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_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五年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是长方体的认识。

(课本第13—15页)教材分析: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

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特征。

学生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知识中,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会有所形成。

本节课学习长方体的特征,为后面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做准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达到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目的。

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具备了初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索新知,在活动中善于表现自我,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了感性的认识与了解, 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丰富,因此我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入手进行探索,对本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更加容易,关键是如何利用他们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数学模型,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方法:本节课根据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结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先采用观察发现法让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有6个面、面的形状、位置与大小关系;用讲授法让学生认识长方体面、棱和顶点;采用分组操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为3组,每组中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通过同桌讨论让学生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并适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中验证结论。

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以及面与面之间的关系,棱与棱之间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通过观察思考、体验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从面、棱、顶点三方面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一)》说课稿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一)》说课稿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各位考官,大家好!(鞠躬)我是应聘小学数学阶段的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方体的认识》。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展开我的说课,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的等几何图形得基本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过的基本图形的性质,另一方面,由平面图形拓展到立体图形,既是是对所学知识的延伸,又是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的编写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并能根据特点解决一些加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

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说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是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二、说学情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在教学之始,掌握学生的情况尤为重要,我接着说一下学情。

一方面: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开始增强,兴趣爱好也有所分化,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但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自控能力较差。

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在五年级上册中学习关于长方形的一些基本知识,而本节课正是在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继续探究长方体的认识,所以有很多的学生对于以上所学知识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仍有难度。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

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

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

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要学生自己多动手。

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二、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会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会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

五、教学用具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框架、火柴盒、电脑课件。

六、教学流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学中我从复习平面图形入手,然后认识立体图形,进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这样有利于学生分清长方形和长方体的概念,便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

然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来具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抽象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最后,让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用集合图形表示它们的关系。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方体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等知识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通过直观的观察和操作来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

但是,对于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自主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能够正确识别长方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

2、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我将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引导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学法在学法上,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学习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体,如冰箱、微波炉、牙膏盒等,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长方体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位于教材的第五章第一节,起着开启本章学习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几何体的认识从平面图形逐步过渡到立体图形,长方体作为最基本的立体图形之一,它的认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长方体的定义、特征、各部分的名称以及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知识,形成对长方体空间结构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后,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长方体的定义,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能够识别长方体的各个部分,并熟练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定义、特征、各部分名称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1)理解长方体的特征,尤其是对长方体的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的认识。

(2)掌握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长方体的结构特点。

四、说教法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长方体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1. 启发法:- 通过提出问题,如“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使用教具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自主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如面、棱、顶点的数量和关系。

2. 问答法:- 在讲解长方体的特征时,采用问答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长方体概念的理解。

-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三篇)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三篇)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

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内容。

【教材分析】从教材来看,“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

由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物体,所以教材在第一学段的编排上已经使学生从直观上初步认识了一些物体的形状,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已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

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端,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几何知识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分析】从学生方面来分析,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

【教学目标定位】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学会看长方体的立体图;体会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想象、分析、小组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及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长方体的特征在本课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又是学习其它立体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由于学生刚开始认识立体图形,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自然就成为教学的难点了。

【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为了突出重点,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利用“触摸法”学习数学。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发现长方体的特征。

既使知识在操作中理解和内化,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达到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激活学生思维,我采用光盘片段播放、多媒体演示的远程教育模式辅助教学,来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长方体认识》说课稿8篇

《长方体认识》说课稿8篇

《长方体认识》说课稿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活动方案、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ctivity plan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长方体认识》说课稿8篇《长方体认识》说课稿篇1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教师谈话:我们已学过一些几何图形,你们还记得是哪些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出示下面的实物.(二)认识长方体的棱.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棱.2、让学生把直尺放在棱上,发现直尺平平的.说明棱是直的,是线段,可以度量.3、提问: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想一想,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脱漏?引导学生把棱分成三组,也可用同一颜色把每组互相平行的棱标出来.数出每组各有4条棱,有3组,一共有12条棱.(板书:有12条棱)4、让学生量一量每组中棱的长度,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板书: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5、总结特征: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三)认识长方体的顶点.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三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顶点.2、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按照必定的顺序数)(板书:有8个顶点)(四)总结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五)认识长、宽、高.二、出示长方体框架,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每组棱的长度有什么联系?(分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几条?它们的长度有什么特点?(3条棱,3条棱的长度不相等.)3、教师小结:由于有三组互相平行的棱,每组棱的长度相等,我们可以取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作代表,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4、指导学生理解长、宽、高的概念.可让学生把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分别说出长、宽、高,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六)教学识图,发展空间观念.1、让学生把长方体学具放在课桌左上角,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到几个面?2、教师启发提问:怎样用图表示出来呢?可同时板书画图.说明:虚线表示看不见的三条棱,并让学生指出长、宽、高,教师板书.三、反馈练习.1、按照教科书所给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长方体,再量一量它的长、宽、高.2、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3、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4、说出右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①它的下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②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③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④它的下面和后面各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在长方体的6个面中只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吗?如果其它的面也是正方形,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面: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棱: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认识》说课稿篇2教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数学第十册第27-28页,练习五第1-3题)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的形体特征。

五年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五年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五年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二、学生现状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的空间想象还不够丰富,本节课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学会运用教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教具进行直观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具准备:长方体实物、长方体框架。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

因此,在引入之前,首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出示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巧妙的引出立体图形的概念,揭示课题。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设计意图:这样可使学生的认识由平面过渡到立体。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整体观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有什么发现?平平的。

(板书:面)(2)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感觉?感觉很直,是一条线段。

师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3)再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感觉?感到它很尖,很扎手。

师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4)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正方体,指出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2、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具体特征。

这一部分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通过操作,运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形式出现,然后交流汇报,逐步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中发现,在讨论中明理,在合作中体验成功。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先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汇报。

五年级《长方体认识》说课稿

五年级《长方体认识》说课稿

五年级《长方体认识》说课稿五年级《长方体认识》说课稿五年级《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是在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图形以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件依次展示)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课件展示)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形式长方体的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学习的快乐而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4、教具、学具准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是我要准备的教具;小棒、接口、长方形纸片等是这节课要准备的学具。

(二、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合理地运用远程教育模式二进行教学,提供大量可操作素材,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通过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得知识上的体验又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过程)按照新课程理念,我将卫星接收的远程教育资源与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整合,构建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拓展应用的新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如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设计了一个在装有很多物体的魔袋中摸出长方体的小组活动,通过大家交流摸的成功经验,建立起长方体的表象,从中明确面、棱、顶点的概念,自然地引出今天的课题。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

第二單元長方體(一)第1課時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內容:長方體的認識(教材第11~13頁)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分類、操作、討論等活動,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瞭解長方體、正方體各部分名稱。

2、經歷觀察、操作和歸納過程,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3、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發展空間觀念教學重點:經歷觀察、操作和歸納過程,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經歷觀察、操作和歸納過程,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準備:準備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

教學時數:1課時教學過程: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1、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11頁的情境圖,辨認一下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同桌討論,指名學生回答,集體講評。

師:再說說,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2、認一認。

師:請同學們認真閱讀11頁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幾何形體,認識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頂點、面和棱。

學生自學後,指名回答。

二、探討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師:現在我們來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各有哪些特點。

我們可以從點、面、棱三個角度進行研究。

下面拿出你們帶來的紙盒,以4人小組為單位開展研究,可以先分工研究,再共同討論。

(學生開展研究,教師同時參與多個小組的研究和討論。

)約8分鐘後,教師組織學生交流。

師:下面請各小組的代表來說說你們發現了哪些特點?是怎樣發現的?按面、棱、頂點進行交流。

師:剛才大家通過研究發現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很多特點,下面我們一起整理一下,把剛才研究的結果填入11頁的表格中。

教師與學生一起進行整理、比較、交流,共同完成表格。

指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三、練一練教科書第12~13頁第2、3、4題。

教學反思:在教學中通過一些探究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觀察--思考--實踐--總結”這一探究過程。

最新北师大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最新北师大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老师们好,下面我以在长方体的认识和度量中,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为主题,从这七个方面汇报我的思考与实践。

空间观念是图形与几何领域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达成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关键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实践性和多样性,综合性和开放性是挑战性。

学习任务的特点,体现了深度学习的特征。

挑战性的任务是教师基于单元学习主题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它能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条件,从而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促进所理解的意义。

在新知识的学习集中自主迁移也包括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上实现自主迁移。

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素养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和做事风格。

纵向梳理立体图形的内容,一年级只是直观认识,之后历经三年,从一维到二维,逐渐认识了三维体上具有的图形要素间的关系及其度量,这些都是五年级刻画长方体特征和测量的基础。

因此,长方体单元是积累立体图形研究经验的种子单元,为其他立体图形的学习奠定基础。

此时长方体在小学生头脑中立起来很困难,因为这是五年级学生第一次经历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认识的飞跃。

横向比较,三个版本的教材长方体单元内容、结构、课时都大致相同。

为了给学生对体积的合理猜想奠定基础,给认识长方体面棱之间的匹配关系搭建支架。

我们将制作正方体纸盒与体积、容积及其浸率融为一体,前置在单元的前两科时,制作一立方分米正方体纸盒的任务作为课前活动,给认识体积单位和理解近虑提供学具和思维的支撑。

给制作长方。

这纸盒积累棱面匹配的经验。

作为度量单位的正方体纸盒,通过堆积可以直观地理解镜律发展量感,还可以为体积测量提出猜想,为推出公式积累表象发展推理能力,我们分别进行了不前置和前置的学情对比调研。

长方体纸盒有六个面,如果让你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你想怎样设计这六个面的数据?制作正方体纸盒的任务没有前置时,第一次数据设计正确只占6%。

设计如此困难,说明从二维的面跨越到三维的体,真的是图形认识的一大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长方体
的认识》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的认识》
一、说教材
《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课。

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

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③思想品德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
精神。

教学重点为:掌握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教学难点为: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

采取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用什么样的方法发现的,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内容属于几何知识中的概念教学。

立体图形的教学必须在利用实物模型的直观活动中,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初步概括形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图形。

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为:
1、联系已知、观察实物、建立表象—导课。

2、抓住目标,合作学习,概括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抽象图形。

3、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探究知识间的联系。

4、具体化(应用)内化新知。

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步:联系已知、观察实物、建立表象—导课:
首先,计算机显示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强调“平面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接着,再显示即将学习立体图形,从而引出长方体,让学生用手摸长方体,说出你感觉到了什么?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起了求知欲,自觉、有意地投入到了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抓住目标,合作学习,概括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抽象图形。

在这个重点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教学层次。

1.观察实物或模型,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