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诸子百家 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126a3933687e21af45a9d9.png)
《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根据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言句式。
2、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学习庄子的机智、风趣、巧妙的论辩技巧,培养学生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
〖学习重点〗1、根据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言句式。
2、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学习难点〗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学习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冥有鱼》,领略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
庄子不但想象力极为丰富,而且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学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是绝无仅有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虽然有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则庄子的文章,体验一下庄子的机智与幽默。
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庄子(约前369一前280),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
约与孟子同时或稍晚,是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哲学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世人并称“老庄”。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作品介绍《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一书原书52篇,现存33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
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诸子百家导学案
![诸子百家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ef6905f12d2af90242e618.png)
第21课《诸子百家》导学案教师寄语:成功的秘诀,在于对目标的坚韧不拔!矢志不移,才能取得最终胜利!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学派、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2、理解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重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成就以及代表作。
一、自主学习(一)历史条件:1、经济的发展。
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提高----------铁器、牛耕技术的推广与使用。
2、社会变革。
奴隶社会瓦解,封建地主阶级逐步取代奴隶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二)诸子百家(先独立完成,疑难问题小组内讨论,做一做,相信你会有很多收获)学派代表人物生活时期代表作主要观点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二、精讲点拨【孔子】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政治思想:“__________”和“__________”,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仪来规范民众。
2、教育家:(1)教师:a、有教无类(无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b、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要求我们的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2)学生:a、六经皆艺(全面发展);b、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创新意识、创新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独立思考:要求学生要敢于坚持自已的意见,要“当仁不让于师”;(3)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相长。
三、合作探究,集思广益(通过自主学习,你还存在疑难吗?小组的力量是巨大的,那就快来发挥小组的优势吧!比一比,看哪些小组完成的又好又快!)1、你知道哪些有关孔子的名言警句,你能准确解释它的含义吗?2、解释韩非“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和孙武“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是什么意思?3、课本p103思考与讨论。
四、成果展示(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的智慧,相信每一小组都有展示的强烈愿望!下面就把你小组的成果与班内每一位同学分享吧!赛一赛,看哪个小组展示最精彩!)五、课堂小结六、巩固提高讲练结合、巩固提高:一、单项选择题1、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孔子的思想里,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A、为政以德B、仁者爱人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2、《论语》中所记载的言论出自我国古代思想家()A、老子B、孔子C、庄子D、孟子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自()A、老子B、孔子C、孟子D、孙武4、“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5、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于()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C、尧舜禹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6、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急剧变化B、经济飞速发展C、“春秋无义战”D、各学派激烈辩论7、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的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8、战国时期,庄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A、“为政以德”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法治”二、列举题(根据下列提示列举相对应的人物)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4、“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三、改错题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c28e30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0.png)
第六单元第21课《北冥有鱼》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理解文张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都是“有所持”。
的人们的目的愿望受到一定条件制约和束缚。
【重、难点】1、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都是“有所持”。
的人们的目的愿望受到一定条件制约和束缚【知识链接】作者简介(一)关于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
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二)、题解《北冥有鱼》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节选自《逍遥游》)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
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把拼音标在课本上。
2、熟读能背,借助工具书翻译全文。
3、词类活用水.击三千志怪.者也4、古今异义野马..也,尘埃也:古()今()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古()今()亦若是.则已矣:古()今()5、再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完成《新课标学习辅导》。
【合作探究】一、积累文言词汇,如:“怒、垂、海运、志怪、扶摇等”。
并翻译下列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第21课 诸子百家
![第21课 诸子百家](https://img.taocdn.com/s3/m/aba610d208a1284ac8504382.png)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诸子百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厚德楼前的孔子像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问“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师:孔子的影响非常深远,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孔庙,连我们学校都竖立着孔子雕像,包括你们语文课本中学习的《论语十二则》也是关于孔子的言论。
那么孔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呢?生:儒家学派师:没错。
孔子正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请同学们阅读P103第一段回答:1、儒学文化产生于什么时期?2、这个时期的时代特点是什么?3、儒家文化是否能表当时所有的文化,为什么?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大变革;不能,因为这一时期除了儒家文化,还有道家、法家等其他学派的文化。
师:春秋战国时期。
不仅有儒家,还有道家,法家,兵家等学派,我们把这些学派统称为“诸子百家”。
我们第五课学习的《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也讲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这一时期诸侯争霸,社会急剧变化,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所以,各个学派纷纷在这一时期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于是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
(板书:“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社会大变革)自主学习,展示(15—20分钟)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根据表格提示,完成相应的任务。
第一组:儒家第二组:道家第三组:法家第四组:墨家第五组:兵家完成任务之后,待会每组派一个代表起来回答,声音洪亮,回答不完整由自己组员补充完成派别代表时期著作主要思想儒家孔子(创始人)孟子道家老子(创始人)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兵家孙武。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诸子百家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诸子百家教案 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ecc404700abb68a882fbe2.png)
第21课诸子百家(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1)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孔子在教育,思想文化方面的贡献;了解(2)孟子;老子;韩非子各家学说及其主X2能力:通过学习“孔子的有关材料,理解“终身学习”这一话题;理解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以屈”的警句,联系当今社会我们应如何提倡这种浩然之气。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树立浩然正气的价值观。
学习重点: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孔子作为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孟子的警句名言对后世具有启迪作用。
学习难点:“百家争鸣”中纷繁复杂的各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X中的政治、哲学思想学习过程一预习交流(一)儒家1“诸子百家”主要有哪些学派?2百家争鸣的局面怎样形成?3孔子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什么时期的人?他是怎样的人?4孔子在思想方面的成就有哪些?在教育方面的成就是什么?5孔子从事编审的文化典籍有哪些?他的言论被整理成的书是什么?6孟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主X是什么?(二)道家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是什么时期的人?著作是什么?2老子的思想是什么?他的主X是什么?3道家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谁?他的思想主X是什么?(三)法家1法家的代表人物是谁?是什么时期的人?著作是什么?2他的思想主X是什么?(四)其他1墨家的创始人是谁?他的主X有哪些?2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他的著作是什么?军事格言是什么?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师参与)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2孔子是家学派的创始人,名字,是时期的鲁国人。
是家和家。
他主X和。
是做人的道理,要求要有和。
是体现西周社会等级秩序的行为规X。
3孔子是教育家,他广收门徒,著名的有人,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成为后世传诵的格言,如。
4孔子的言论被弟子编成一书。
5孟子是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主X是他的名言是。
6老子是时期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一书。
他的思想,主X。
7韩非的主X是,今世必然胜过前世,强调主X君主要有建立的国家。
第21课 诸子百家课件教案资料
![第21课 诸子百家课件教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ff846b56c175f0e7dd1371f.png)
道家 老子 思想:朴素辩证法;
《道德经》
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 思想:逃避现实,精神自由
《庄子》
法家 韩非 主张:历史发展变化,法治,君主专 《韩非子》 子制
墨家 墨子 主张:非攻,兼爱,举贤,节俭
兵家 孙武 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自学指导二简介儒家代表人物及 其成就
你所知道的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②孔子的“仁”和“礼”等主张体现了社 会和谐的构想,启示我们要以人为本、 关爱百姓、构建和谐、善待生命;孔子的 教育思想启示我们要大力普及义务教育 ,发展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培养独立 思考、勇于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义:能体现仁和礼的要求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说一说
大教育家孔子
2、教育教学:3000弟子72贤人; 总结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必须与思考相结合,提倡多问好思。
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名言?
文化成就
整理典籍:《诗》、《书》、《春秋》 著作:《论语》
孟子主要思想及主张
1、道家创始人是 老子 (即 李耳 ),著
有《 老子 》一书(又名《 道德经 》)。
2、老子的思想有: 朴素辩证法 ;
主张 无为而治
。
历史上什么朝代曾运用老子“无为 而治”这一思想主张?这一主张是 不是任何时候都合适?
(1)西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2)不是……
讲一讲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讲一讲
守株待兔(道)
讲一讲 1、你能否讲一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2、后人将孔子孟子学说称为“孔孟之
第21课诸子百家
![第21课诸子百家](https://img.taocdn.com/s3/m/b06f9449767f5acfa1c7cd84.png)
第21课诸子百家编制:牛可老师时间:2011-11-18 审核: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小国林立到国家统一的演进时期,这种变革和演进必然会反映到思想领域中来。
春秋后期的一批有识之士开始从不同的立场、不同角度对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由此产生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和兵家等诸子百家,到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自学提纲】第1课时儒家学派1、孔子:在“诸子百家”中,学派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创始人是,名,字,是后期鲁国曲阜(今属山东)人。
他不仅是一位大家,又是一位大家。
2、孔子的思想是什么?答: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这是儒家学派的基本主张。
“仁”是做人的道理,要求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但爱心和同情心必须遵守“礼”的规范。
能全面体现“仁”和“礼”要求的,叫做“义”。
3、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答: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必须与思考相结合,提倡多问好思。
4、孔子的言论后来被弟子编成《》一书。
5、孟子:孟子,名,鲁国邹人,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著有《》一书。
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后世合称他们的学说为“孔孟之道”。
6、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答:①提出“仁政”思想,主张“民贵君轻”。
②重视人的作用,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心向背是政权兴亡、战争成败的关键。
③提倡做人要有骨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激励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
1、读了孔子一生努力的有关材料,你有什么感想?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你又是如何理解终身学习这一道理的?答:孔子之所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最终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其“十五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的结果。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定的事业,必须努力学习,不断学习,终生学习。
古人如此,今人也应如此。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是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来不得半点的松懈和怠慢。
21课《诸子百家》学案
![21课《诸子百家》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e4ca39b9d528ea80c77969.png)
七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第21 课第一课时导学案授课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贡献;(重点)3、了解孟子、老子、韩非、墨子、孙子等诸子的主要思想。
归纳小结:1、知识要点三、当堂检测1、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历代封建王朝都对孔子奉若神明,尊为“至圣”,其重要的原因是()A、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B、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C、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2009·西宁)秦始皇创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此制度的理论来自战国时期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3、(2009·浙江金华中考)战国末期,主张“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地位”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韩非D、孙子4、(2009·湖北孝感)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话,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①材料中的“仁”的含义是什么?这种学说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②根据材料,指出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的哪两种和谐?③请从中国古代友好交往史上举出三个重要事例说明中华民族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四、我的收获2、思维方法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
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5、(2009·临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诸子百家学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诸子百家学案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fa9fb8f90f76c661371a7f.png)
第21课诸子百家【自主学习】1.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分立趋向统一的历史时期,也是繁荣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
2.在诸子百家中,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位大思想家,提倡“,”。
孔子又是位大教育家,孔子的言论被弟子编写成《》一书。
3.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思想,主张“”。
他重视人的作用,提出做人要有骨气。
4.道家的创始人,所著的《》一书流传下来。
他具有朴素的思想,老子主张顺应自然,“”。
5.战国末期的韩非有著作《》,他主张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今世必然胜过前世。
强调“”,提出了理论,被秦始皇所采用。
【要点破解】要点一:比较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异同。
要点点拨:孔子与老子具有完全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这奠定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完全不同。
老子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使他从小就产生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孔子出身于官宦家庭,尽管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小乡官。
孔子鄙视生产劳动,他认为种田是没出息的事情。
老子与孔子之间最大的分歧还在于对周礼的看法上。
孔子主张“只有恢复了周礼,天下才能大治”,竭力地维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同时,他又提倡“仁义”,企望统治者施“仁义”于天下。
老子主张废除周礼,人与人之间一律平等,一切顺其于自然。
“道”便是自然,顺其自然才是“本性”。
所以,历代统治者竭力提倡孔子的儒家学说,而压制老子的道家学说,儒家思想也就成为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例1】(2010山东泰安中考,2)开心辞典的主持人王小丫出了这样一道题:他是我国春秋晚期的鲁国人;他提出了“仁”的学说;他最早创办私学。
他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解析:本题题干新颖,是一道情境考查题。
解题时抓住关键词“仁”、“创办私学”,结合课本知识可知,答案为B。
要点二:韩非以及《韩非子》的影响。
要点点拨:韩非的“法治”以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理论,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诸子百家教学设计.doc
![诸子百家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d475f5845901020206409c58.png)
诸子百家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姓名:班级:第21课诸子百家主备:审阅:时间:教材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制度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自由的时期。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
在我国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时,各家各派在并立中互相辩驳,在辩驳中相互吸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课堂流程:第一课时(预习+展示)一、导入(1分钟)复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列国并立、大国兼并,制度改变。
导出文化特征:百家争鸣二、明确目标(1分钟)三、阅读课文,勾画重点。
(10分钟)四、个人完成自主探究,老师巡视。
(10分钟)五、小组合作交流,把疑难点写在报道站里。
老师巡、看、查、问、点。
(8分钟)六、大展示(7分钟)预见性问题及措施:1、学生对于诸子的名言理解上可能有偏差,需要老学习目标:1、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贡献;(重点)3、了解孟子、老子、韩非、墨子、孙子等诸子的主要思想。
自主探究:1、我的教材我理解“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百家”中的主要流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和兵家等,各学派间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形成“ 百家争鸣” 的局面。
注意:“子”是中国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百”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表示当时流派的众多和学说的纷争。
2、我的教材我整理把有关诸子的名言警句整理在下边,并试着理解其大意。
(要求合理安排、字迹工整) p103《论语》含义:自己不想干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为国家要无怨无悔,为家庭要任劳任怨。
自己明白的事,也让别人明白是,自己能做的事,也要帮助别人做到。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诸子百家导学案(无答案) 华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诸子百家导学案(无答案) 华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1e50e980c22590103029d44.png)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诸子百家导学案(无答案)华师大版一、温故互查1、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懂得把-----------、------------、------------熔冶在一起铸造成青铜器.-------------是商周手工业部门中最重要的部门,其工艺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2、青铜器种类繁多,按照他们的用途可以分为-----------------------------------------------------------等。
3、-------------是青铜器中最著名的大方鼎。
二、设问导读1、完成填空(1)、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的局面.(2)、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
他著的------------在世界军事史上游击队高的荣誉.2、完成下列表格地位(影响)学派姓名时期主要思想及著作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三、自我检测1.下面有关“诸子百家”的说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学派C.由于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各执一词,不利于国家的统一D.“诸子百家”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2.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一学派的创世人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3.孔子既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后来被他的弟子编成一书,书名是( )A.《诗》 B.《书》 C.《春秋》 D.《论语》4.孟子也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名言中哪一名话出自他所言?(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学而时习之C.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5.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墨子 B.韩非子 C.孙武 D.孙膑6.法家创始人韩非提出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被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所采用?( )A.商纣王 B.周文王 C.秦始皇 D.周幽王四、巩固训练材料解析阅读材料: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诸子百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诸子百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91f39ea417866fb94a8ead.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 21 课诸子百家》教学设计婺源县思口中学科目历史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提供者俞炎新课时 1 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本文选自华东师大课标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课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阐述了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意义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等的重要贡献。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用自己的话来分析和表达对历史人物及其思想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平时积累,阅读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表达。
养成积累与搜集,合作与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子仁政、法治等优秀思想和崇高品格,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儒家学说及其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
难点:“诸子百家”纷繁复杂的思想主张及“百家争鸣”的意义三、学情分析心理特点:七年级的学生对外界事物比较好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很感兴趣,且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景,对本课知识应该有一定的注意力。
但同时由于年幼好动,注意力持久性差,容易造成审美疲劳,所以授课的内容选择与方式不能单调。
知识能力状况:在小学和初中初始阶段,他们已接触过相关诸子百家的寓言故事,还有语文课本上的《论语十则》已学过,所以学生对诸子已有一定的认识,授课时,可以以他们学过的内容引入,但讲解时要避免简单的重复。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2、总体了解百家争鸣3学孔子与儒家习思想探究教师活动播放“ 北京欢迎你”的音频,展示 08 奥运表演“和”字场景,指导阅读,诸子百家出现在哪一时期,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局面指导阅读与讨论,你所知道的孔子,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学生活动赏析与交流,儒家文化的影响力(学生举例,海外的孔子学院)阅读课文,交流讨论,辨析历史人物头像议一议和背诵名言,拉近距离,加深体会,积累历史文化素养。
《诸子百家》教学案
![《诸子百家》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2bff0e2af90242a895e54d.png)
《诸子百家》教学案教材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制度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自由的时期。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
在我国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时,各家各派在并立中互相辩驳,在辩驳中相互吸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课堂流程:第一课时(预习+展示)一、导入(1分钟)复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列国并立、大国兼并,制度改变。
导出文化特征:百家争鸣二、明确目标(1分钟)三、阅读课文,勾画重点。
(10分钟)四、个人完成自主探究,老师巡视。
(10分钟)五、小组合作交流,把疑难点写在报道站里。
老师巡、看、查、问、点。
(8分钟)六、大展示(7分钟)预见性问题及措施:1、学生对于诸子的名言理解上可能有偏差,需要老师点拨。
2、学生对于诸子的主要思想可能归纳不全或难于理解,可在小展示和大展示期间予以点拨。
七、巩固记忆(8分钟)第二课时(展示+反馈)一、反馈:每组单号同学反馈孔子、孟子的相关内容,双号同学反馈老子、韩非子的有关内容。
反馈完后组内互查(8分钟)二、合作探究。
(15分钟)任务分配:1、2组一题,3、4组二题,5、6组三题预见性问题及措施:第2题和第3题稍有难度,可指导每组的1、2号同学,再进行组内帮扶。
三、大展示(10分钟)四、整理导学案(5分钟)五、课堂小结(1分钟)百家争鸣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文化高峰。
先代哲人们的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一系列智慧早已深入人心,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回首历史时,发现,百家争鸣的地位不可超越,这些思想和智慧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维。
这堂课内容已结束,你到底掌握了多少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达标测评。
五、达标测评(6分钟)学习目标:1、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贡献;(重点)3、了解孟子、老子、韩非、墨子、孙子等诸子的主要思想。
第21课诸子百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21课诸子百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39463a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1.png)
第21课诸子百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第21课诸子百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②了解孟子、老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①分析“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②联系“孔子一生努力”的有关材料,理解“终身学习”这一话题。
③针对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以屈”的警句,联系当今社会我们应如何提倡这种浩然之气,组织讨论。
④比较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
⑤收集与“诸子百家”有磁的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演讲比赛或成语知识竞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诸子百家的产生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和演进在思想领域中的必然反映。
②理解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家的思想主张,要求学生能够与当时的社会联系起来,分析他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要点1.重点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是本课的重点,应突出孔子作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的地位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孟子则应着重了解其警句名言在后世仍具有启迪作用。
2.难点“百家争鸣”中纷繁复杂的各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中的政治、哲学思想,不易对初一学生讲清,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建议通过讲“人”再涉及其思想,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小字部分或适当补充一些材料,使“诸子百家”显得有血有肉,从而让学生产生较深的印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青铜铸造的有关知识,我们要了解掌握什么是青铜器?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目前所见最早的青铜器是什么?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有哪些?什么叫饕餮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第21课诸子百家(板书,以下黑体加粗字为板书内容)〔阅读教材〕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诸子百家
一、温故互查
1、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懂得把-----------、------------、------------熔冶在一起铸造成青铜器.-------------是商周手工业部门中最重要的部门,其工艺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2、青铜器种类繁多,按照他们的用途可以分为-----------------------------------------------------------等。
3、-------------是青铜器中最著名的大方鼎。
二、设问导读
1、完成填空
(1)、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的局面.
(2)、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
他著的------------在世界军事史上游击队高的荣誉.
2、完成下列表格
学派姓名时期主要思
想及著
作地位(影响)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三、自我检测
1.下面有关“诸子百家”的说不正确的是( )
A.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学派
C.由于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各执一词,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D.“诸子百家”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一学派的创世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3.孔子既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后来被他的弟子编成一书,书名是( )
A.《诗》 B.《书》 C.《春秋》 D.《论语》
4.孟子也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名言中哪一名话出自他所言?(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学而时习之
C.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
A.墨子 B.韩非子 C.孙武 D.孙膑
6.法家创始人韩非提出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被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所采用?( )
A.商纣王 B.周文王 C.秦始皇 D.周幽王
四、巩固训练
材料解析
阅读材料: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请回答:
①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道理?
②有人认为,在推行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今天,应该多学习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彻底抛弃孔子的教育思想民,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五、拓展研究
8.请你就“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这个问题,找四位同学扮演儒、墨、道、法、兵五家角色,进行陈述。
参考答案
一、二参考书本
三、1.C 2.A 3.D 4.D 5.C 6. C
四、7. ①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学习知识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习要经常性地复习和巩固。
②不对。
因为孔了的思想尽管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民,但是对我们今天来说,其教育思想的很多方面并没有过时,所以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中的有用成分,而不是将它完全抛弃。
五、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