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导学案(教师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教学设计
4.多元教学,提高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辅助讲解文言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情感教育,渗透德育: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理解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认识到不同观点的价值。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良好品质。
6.课后拓展,提升素养: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阅读庄子的其他著作,了解古代哲学思想,提升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教育学生要善于沟通、交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能够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篇文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对庄子深邃的哲学思想和辩论技巧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7.教学评价,关注成长: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成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培养自信、自主、自强的品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故事形式简要介绍庄子和惠子的背景,以及他们的哲学观点,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八下第21课《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导学案(教师用)
①: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所以不知道鱼的快乐。
②:惠子不了解庄子,不知道庄子的想法,所以认为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
2.惠子和庄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惠子注重逻辑,从科学角度看世界;庄子注重感情,从美的角度、诗意的角度看世界
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
2.古今异义
(1)安知鱼之乐
古义:怎么、哪里 今义:安全
(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古义:固然 今义:结实、牢靠
3.一词多义
①固不知子(固然)
②子固非鱼也 (本来
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也(到)
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在)
①安知鱼之乐 (结构助词“的” )
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 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 )
①欣赏惠子,因为他对于事物有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求真机智,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有力反击。
②喜欢庄子的生活态度。他从容、洒脱、自由快乐,便觉得鱼也是快乐的,仿佛自己就是鱼,鱼就是自己,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应以一种诗意的眼光、从容闲适的心境来看待世界,原天地之美。注重精神上的快乐,自由自在。
(前半句让步,后半句气势汹汹的反攻,最后“全矣”是一种胜券在握的得意)
庄子: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偷换概念,一击致胜。充满智慧 诙谐)
2读庄子和惠子关于“鱼之乐”的论辩,你读出来什么逻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悠闲愉悦,随意感叹 )
“①请循其本。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①请循其本:请允许我追溯话题本原。请,请允许我。循,追溯。其,话题。本,本原。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云者,如此如此。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已经。之,指“鱼之乐”,下文的同此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等奖创新教案《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是”“安”“固”等文言词语,运用猜读法自主翻译课文。
2.通过悟读和品读,深入理解庄子的“鱼之乐”。
【教学难点】体味“鱼之乐”中蕴含的庄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内心追求。
【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1.请看屏幕上的这两个成语(望洋兴叹大方之家),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意思预设:望洋兴叹:仰面叹息。
望洋,联绵词,指仰面。
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也指做事情不能胜任而无可奈何。
大方之家:懂得大道理的人。
后来泛指见识广博、精通某种技艺的人。
明确:引出学习文言词语的主要方法是猜读,但猜读不能望文生义。
2.这两个成语出自哪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谁明确:出自《庄子》,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庄子。
今天我们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走近庄子,走近庄子的精神世界,这个小故事就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二、初读,解文意(一)初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朗读;师生评析。
朗读指导: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根据语法结构划分其节奏:“既已”,“已经”的意思,副词,是“知”的状语,后面应停顿;“而”表轻微转折,故前面需做停顿。
要求:初读做烈读音准确、节奏合理。
(二)疏通文义1.请同学们参照注释和助读卡片,用猜读法疏通故事大意,有困难标注下来。
(小组合作,解决词句翻译的困难。
)提醒学生关注“安”的用法,可联系七下刚学过的“尔安敢轻吾射”,进行比较。
2.指名学生翻译,师生共同完善。
三、悟读,见情态1.这个故事虽然短,却很有意味。
文章只有六句话,除第一句外,其他五句是庄子和惠子的对话。
朗读对话内容,做一个小练习,补写人物说话时的情态。
示例:庄子(看着河水,若有所思)日:“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学生参照示例,补写其余四处。
)惠子( )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 )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 )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 )曰:“请循其本。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1《庄子二则》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实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1《庄子二则》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实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两人辩论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庄子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韵味,但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其中的哲学思想和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这篇课文中的哲学思想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理解不够深入;2. 对庄子的哲学思想理解有困难;3. 课文中的辩论部分可能难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中的哲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欣赏庄子独特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庄子与惠子辩论中的智慧,培养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中的哲学思想。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辩论部分;庄子独特的思维方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庄子哲学思想,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查阅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庄子与惠子的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同时,教师对课文进行逐句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导学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故事主旨。
2.感受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3.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学习重难点】把握故事主旨,感受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知识链接】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今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
其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学习过程】一、1.自由地、大声地朗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濠.梁(háo)鲦.鱼(tiáo)2.借助注释、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词语。
(1)是.鱼之乐也:这。
(2)汝安.知鱼乐:怎么。
(3)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
(4)循.其本:追溯。
3.古今异义:安知鱼之乐。
(古义:怎么;今义:安全。
)4.一词多义: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助词的)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我知之濠上也(代鱼,鱼之乐)3.朗读指导。
注意课文中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安知我/不知鱼之乐?(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读通文意。
1.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3.积累文言知识。
(二)文本探究。
读课文,思考探究:4.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辩论?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交流点拨】辩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乐”。
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优秀教学案例
1.感受庄子与惠子辩论中所蕴含的哲学智慧,体会古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多元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认识到辩论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观点,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4.借鉴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设计问题链,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课文的重难点。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课文中的某个观点或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达成共识。
3.组织小组间的辩论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有助于学生总结学习经验,提高自我认知:
1.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步学习制定目标。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3.创设展示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其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敢于质疑,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重点讲解以下内容:
1.对课文进行逐句解读,分析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过程,讲解重点词汇、成语和典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导学案
《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根据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言句式。
2、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学习庄子的机智、风趣、巧妙的论辩技巧,培养学生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
〖学习重点〗1、根据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言句式。
2、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学习难点〗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学习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冥有鱼》,领略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
庄子不但想象力极为丰富,而且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学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是绝无仅有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虽然有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则庄子的文章,体验一下庄子的机智与幽默。
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庄子(约前369一前280),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
约与孟子同时或稍晚,是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哲学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世人并称“老庄”。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作品介绍《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一书原书52篇,现存33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
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庄子》二则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导学案(教师版)
河源市正德中学2020年春季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课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型:新授课授课周次:第__16__周主备人:__ 审核人: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品味重点词语的含义,欣赏庄子机智、风趣、巧妙的论辩。
二、预习导学(一)资料链接: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其高洁的生活情趣,使他很难找到知己。
惠子就是庄子的一个谈得来的朋友。
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情。
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通常情况下,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的挚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论辩,便是他们散步时引发的。
(三)疏通文意1.看拼音写汉字。
háo(濠)梁 tiáo ( 鲦 )鱼请xún (循)其本2.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濠水上的桥)之上。
庄子曰:“鲦鱼(一条白色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安全,完备)矣!”庄子曰:“请循其本(追溯话题本原)。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3.熟读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复述故事。
庄子说:哇,我感觉到鱼很快乐呦。
惠子说:因为你不是鱼,所以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因为你不是我,所以你不知道我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说:因为我不是你,所以我不了解你。
因为你不是鱼,所以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因为你问我在哪里知道鱼很快乐这件事,所以你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快乐这件事,那我现在告诉你,我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快乐这件事。
八下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导学案(教师用)
汝安知鱼乐 ” 云者:你说
你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 ”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
是快乐的。云者,如此如此。
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已经。之,指“鱼之乐 ”,下文的同此意。
2.古今异义
1) 安知鱼之乐
古义:怎么、哪里
庄子: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偷换概念,避重就轻)
3.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着说说巧妙在哪里? 一妙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惠子质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很难正面回答的,庄子以“子 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样的反问摆脱被动,暂时化解了“危机”。二妙在转换问题的角度。庄 子回答“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把惠子“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的 快乐”,在逻辑上可以说是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这正展示了庄子言辞上的巧妙,在逻辑上 回避了矛盾的机敏。
今义:安全
2)我非子, 固 不知子矣
古义:固然
今义:
结实、牢靠
3.一词多义
①固不知子(
固然
②子 固非鱼也
本来
①海运则将徙
于南冥也(
②庄子与惠子游 于 濠梁之
①安知鱼 之 乐 (结构助词“的”
②子曰
②既已知吾知 之而问我 ( 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 )
③子 之不知鱼之乐(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说: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
我知道,
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学案
21 《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3、理解两则故事蕴含的意义。
4、感知庄子和惠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两则故事蕴含的意义。
【学习难点】感知庄子和惠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自主预习】基础知识了解作者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哲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惠施,宋国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
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
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
作品简介《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知识链接《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目标导学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3.辩论双方是谁?4.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5.庄子的最后结论是什么?6.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7.关于这场“濠梁之辩”的结果,有人说是庄子赢了,有人说是惠子赢了,你认为是谁赢了?8.在这场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都有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也各不相同,结合课文试做分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教案
2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把握比喻的深意,领略故事中的旨趣。
3.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点】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把握比喻的深意,领略故事中的旨趣。
3.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郭沫若曾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学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二、检查预习,夯实基础1.给加点的字注音。
濠(háo)梁鲦.(tiáo)鱼2.走近庄子、惠子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有神的主宰。
惠施,宋国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
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
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字音、节奏等。
2.学生范读,师生点评,重点指导节奏及韵律。
(1)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3.小组交流释疑解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表格式导学案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1课】
2、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3、循其本:追溯话题本原。循:追溯。
四、文言现象积累:
1、指出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循其本:古今异义词:古、追溯 。今、遵守、依照、沿袭。
2、一词多义
固:
①固不知子矣:固然。
②子固非鱼也:本来。
之:
①是鱼之乐也:助词,的
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不知鱼之乐:主谓之间,不译
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却又来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二、阅读探究:
1、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答:惠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庄子处于被动。庄子偷换概念,将怎能会知道偷换为“怎么知道”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性格的差异。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3、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答:因为他对客观事物带有欣赏的态度,看到鱼儿出游从容,自己当时也悠闲自得,就把自己的主观感受移情到鱼儿的客观事物上。
三、主题思想:
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四、熟读成诵:
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
一、重点句子翻译: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3、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完全肯定的。
21 《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庄子·徐无鬼》
[参考译文]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鄄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虽然如此, 但是我(施技)的对象早已经死了!’自从惠子去世,我没有可以辨论的对象了,我没有(人)可以交谈了!”
师生互动
一、整体感知
1.读课文,正字音。(听朗诵音频,把握节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短短的寓言,流露出庄子与惠子纯厚真挚之情。
二 次 备 课
课 堂 小 结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资料链接: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他推崇“自然”,反对“人为”,追求自由与超脱的人生态度。在《齐物论》中写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观点强调的是一种放下自我,保持自我与万物平等的心态,使自我与万物融为一体。
第21课《庄子》二则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1.2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生平、思想。
3.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4.对“游濠梁”引发的辩论作出评价。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自学,合作理解课文内容。
2.感知惠子和庄子在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3.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道:“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二、作者简介(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而成为先秦诸子作品之中的经典,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三、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履,因其超脱世俗的生活情趣,很难找到知己,不过,惠子是一位与之谈得来的朋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探讨知识、人生哲理等有着浓厚的兴趣。
本文就记述了两人辩论的场景。
四、自读文本,整体感知1.放声朗读课文,在你认为难以读准的字下画上横线,读完后正音。
2.概述课文内容。
这篇文章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论,展现了庄子的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21课 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第二课时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故事的寓意。
感知庄子与惠子222、感知庄子和惠子性格、思想上的差异。
楚国郢人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
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
”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 ——《徐无鬼》这是惠子死后,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的一个故事,是感慨自惠子死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对手了。
可见,在庄子心目中,惠子是难得的知己。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濠梁( ) 鯈鱼(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1)解释加点词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鯈鱼出游从容..安.知鱼之乐 是.鱼之乐也 请循.其本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2) 翻译下列句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鯈鱼之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自主学习 课时要点 资料链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故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合作探究读懂故事,探究寓意(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2)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来回答?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巩固提升1、读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胜出?为什么?2、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3、庄子和惠子的性格有何差异?课后反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庄子二则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
相识是缘,短暂的时光里,愿与你一同学习,收获成长《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掌握理解文章内容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对“游濠梁”引发的辩论作出评价。
3. 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学习过程】一、成语积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知人论世】【庄子】庄周,战国时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崇尚自由,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注重从感性、诗意的角度看世界。
【惠子】惠施,战国中期宋国商丘(今河南商丘)人。
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重思辨,重逻辑,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
三、原文译文庄子与惠子①游于濠梁②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③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④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⑥。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①[惠子]惠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好友。
④[固]a形容词:坚固的,牢固的②[濠梁]濠水上的桥。
濠,水名,今安徽凤阳。
b副词:固然;原本,本来③[鲦(tiáo)鱼]一种白色小鱼。
⑤[全]完全,肯定(是这样)⑥[请循其本]追溯话题的本原。
循,追溯【资料链接】文言文翻译的方法译文原则:增、删、留、补、换、调、变。
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能准确翻译全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体会庄子和惠子的论辩过程及艺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庄子的思想境界,理解其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关键语句的含义。
•分析庄子和惠子的人物形象,体会他们的思维差异。
2. 难点•理解庄子“物我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文中的体现。
•引导学生对庄子和惠子的论辩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 小组合作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图片、音频等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三幅图片,分别是金鱼,鲨鱼,鲸鱼,你知道哪条鱼最快乐嘛?(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反驳:)生:我认为X 鱼是最快乐的。
师:你又不是鱼,你从哪里知道X 鱼是最快乐的?生: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师:我不是你,我不知道你知道鱼的快乐;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对于这个问题,又该如何巧妙应对呢?有一天庄子和惠子出游,路过一处桥梁,梁下有几条小鱼,对此庄子发出感慨:他们可真快乐呀!由此话题开启了一场精彩的辦论。
2.作者介绍:庄子(约前369--前286),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本文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代表作有《逍遥游》、《庖丁解牛》等。
惠子(约前370约前310),惠氏,名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
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庄子的至交好友,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
第21课《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庄子哲学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相对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辩论活动的过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庄子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在讲授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强调庄子哲学中的相对主义和自由主义这两个重点,并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仍有个别学生表示这部分内容较难理解,今后我需要进一步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3.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本次教学中的辩论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了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过程,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存在表达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如“游刃有余”、“安知”等。对于难点部分,如庄子与惠子的辩论逻辑,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庄子哲学相关的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钓于濮水①,楚王②使③大夫二人往先焉,日:“愿以境内累④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⑤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⑥尾于涂⑦中乎?”二大夫日:“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日:“往矣⑧,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①濮水:水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②楚王:指楚威王。③使:派。④累:忧累。⑤巾:用以覆盖物品的丝麻织品。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这里均是名词用作动词。⑥曳:拖。⑦涂:泥。⑧往矣:走吧。
【环节三】悟读品味、理解内容
二、读高手对决,论是非胜负
在庄子和惠子的这一场论辩中,谁是胜利者?
(1)从表面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他返回争论的起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庄子在“安”字上做文章。“安”既有“怎样、如何”的意思,也有“哪里”的意思。惠子本是问庄子“你怎么(能)知道鱼之乐”,却被庄子故意理解为“你哪里知道鱼之乐?一个反问句变成了一个疑问句
【环节四】美读运用、实践拓展
1、阅读下面二则故事,说说你读出来一个怎样的庄子?
故事一: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①适志②与!不知周也。俄然觉③,则蘧蘧然④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⑤矣。此之谓物化⑥。(《庄子·齐物论》)
【注释】①喻:通“愉”,愉快。②适志:合心意,心情愉快。③觉(jué):醒来。④蘧(qú)蘧然:惊惶的样子。一说僵直的样子。⑤分:区分、区别。⑥物化:事物自身的变化。此处意思为,外部事物都会与自身交合的,即万事万物最后都是要合而为一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悠闲自得、愉悦)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问中带着肯定,有意刁难、咄咄逼人)
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以问对问、针锋相对、从容不迫)
惠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前半句让步,后半句气势汹汹的反攻,最后“全矣”是一种胜券在握的得意)
故事一译文: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自己感到十分愉快和惬意,不知道自己原本就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读出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庄子
故事二译文: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庄子手持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匣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将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爬行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泥水里拖着尾巴(活着)。”
农安五中八年语文“五环阅读”导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课型
讲读课
课时
1课时
设计者
周广平
学习目标
1.根据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体会瑰丽雄奇的想象,理解庄子“天人合一”的处世态度。
重点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读出了一个淡泊名利的庄子
课堂小结
庄子对我们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的更通透。我们应当用从容、洒脱、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濠梁之下的游鱼,天地间的庄子,他早已用睿智的目光超越了千年界限,超越了鱼人的界限,他自己何尝不是一条鱼呢?在今天高楼林立田园风光渐离视线的时代,我们呼唤庄子精神的回归,让我们打开庄子之门,用从容、洒脱、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人生处处是风景,生活处处皆诗意。愿我们都能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构筑内心的精神家园,做庄子笔下的那一尾快乐之鱼畅游于天地之间,追梦幸福。
这缘于庄子的思想和他当时的心境。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鱼“乐”,其实是庄子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来到濠水的桥上,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觉得鱼儿也很快乐。同时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便是理所当然的事儿了。
惠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援引对方,建立逻辑)
庄子: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偷换概念,避重就轻)
3.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着说说巧妙在哪里?
一妙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惠子质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很难正面回答的,庄子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样的反问摆脱被动,暂时化解了“危机”。二妙在转换问题的角度。庄子回答“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把惠子“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在逻辑上可以说是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这正展示了庄子言辞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矛盾的机敏。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cóng)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3.从他们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各有什么性格?
惠子:语言犀利,咄咄逼人。好辩,重分析,
对于事物有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求真务实,重逻辑推理,从科学角度看世界,有逻辑家的个性。
庄子:冷静、从容、平和。智辩,重欣赏,超然物外、重主观感受,从美的角度、诗意的角度看世界,有艺术家的风貌。
5.这两个人,你更欣赏哪个?请说出理由。
(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鱼的快乐,这也是肯定的!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文。2.完成本课的练习册
“①请循其本。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①请循其本:请允许我追溯话题本原。请,请允许我。循,追溯。其,话题。本,本原。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云者,如此如此。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已经。之,指“鱼之乐”,下文的同此意。
难点
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品味作品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个性补改
【环节一】赏读入境、夯实基础
1、导入活动,激趣引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冥有鱼》领略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今天我们学习另一则庄子的文章,体验一下庄子的机智与幽默。
二、预习与交流
1.提问庄子
2.复习《庄子》
3.介绍惠子:惠子,名施,宋国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论知识,"其书五车";论能力,"惠施多方";论口才,"不虑而对";论实绩,曾任魏相,并力主联合齐楚,停止战争,随同魏惠王去见齐威王,使魏齐互尊为王。惠子喜欢倚在树底下高谈阔论,疲倦的时候,就据琴而卧,这种态度庄子是看不惯的,但他也常被惠子拉去梧桐树下谈谈学问或往田野上散步。很多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本文写的就是二人在游玩时的一次关于“鱼之乐”的辩论。
4.词类活用
1)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译为: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游玩
2)判断句:是鱼之乐也。(这是鱼的快乐。)
子固非鱼也。(你本来不是鱼。)
“……也”表判断
【环节二】精读积累,赏析语言
一、读鱼游濠水,睹千古之辩
1.下列语句应该读出什么语气?试着读一读
2.古今异义
(1)安知鱼之乐
古义:怎么、哪里今义:安全
(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古义:固然今义:结实、牢靠
3.一词多义
①固不知子(固然)
②子固非鱼也(本来
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也(到)
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在)
①安知鱼之乐(结构助词“的”)
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
③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惠子凭什么可以确定庄子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他的依据是什么?
①: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所以不知道鱼的快乐。
②:惠子不了解庄子,不知道庄子的想法,所以认为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
2.惠子和庄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惠子注重逻辑,从科学角度看世界;庄子注重感情,从美的角度、诗意的角度看世界
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
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一)翻译句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
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线词。
(1)请循其本(追溯)
Hale Waihona Puke (2)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怎么)(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3.翻译下列句子。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