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制度
医院等级三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评审办法》,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医院等级三级管理制度1. 目标定位本医院以三级甲等医院为目标,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实现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一体化发展。
2. 组织架构(1)成立医院等级三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医院等级三级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2)设立医院等级三级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落实和日常管理工作。
3. 制度建设(1)完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2)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医疗质量标准和规范。
(3)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4.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2)加强医疗质量监控,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和考核。
(3)强化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5. 教学与科研(1)加强医教研结合,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
(2)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医院科技创新能力。
(3)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医院学术地位。
6. 预防与保健(1)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2)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
(3)加强健康管理工作,降低慢性病发病率。
7. 康复与护理(1)加强康复医学建设,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2)优化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3)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8. 持续改进(1)定期对医院等级三级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管理措施。
(3)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三、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等级三级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等级三级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
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什么是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是一种医疗服务分类管理制度,旨在通过对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缓解大医院的压力,让群众能够更便捷地得到适宜的医疗服务。
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的分类标准按照卫生院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分类,卫生院分为以下四个级别:一级卫生院一级卫生院是乡镇卫生院,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一级卫生院能够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例如初步治疗、诊断、检验和预防接种等。
二级卫生院二级卫生院是县级卫生院,能够开展一般病的诊治,并且在医疗设备和技术方面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例如X光和B超等。
三级卫生院三级卫生院是地市级、省级卫生院,配备了高水平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人才,能够开展更高水平、更复杂的医学服务,例如大型手术、肿瘤治疗等。
四级卫生院四级卫生院是国家级大型综合医院,是国内医疗水平最高的卫生单位,能够提供最全面、最复杂的医学服务。
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义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对于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提高群众就医便捷程度、缓解大医院压力、改善分级诊疗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能够让医疗服务资源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之间得以合理配置,从而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提高群众就医便捷程度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让一些轻微病症的患者能够在乡镇、县级卫生院得到较好的治疗,减少了患者到大型医院就医的需要,缩短了患者就医时间和就医路程。
缓解大医院压力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就医需求量不断增大,大型医院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可以将一些轻微病症患者引导到乡镇、县级卫生院就医,缓解了大型医院的压力。
改善分级诊疗服务质量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技术和人员水平,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的应用和展望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在推行过程中需要理顺市场机制、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保障医护人员工作待遇等问题。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卫生部(1989年11月29日)一、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原则对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是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
医院分级管理的实质是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所实行的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
医院的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原则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地方政府的区域卫生规划来统一规划确定。
二、医院分级与分等医院按其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医院:(病床数在100张以内,包括100张。
[作者注]下同)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二级医院:(病床数在101张--500张之间)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三级医院:(病床数在501`张以上)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
(注:实际执行中,一级医院不分甲、乙、丙三等。
等的划分是按医院的技术力量、管理水平、设备条件、科研能力等按1000分计分而划分出来的。
)。
各级医院之间应建立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关系。
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建设成绩显著,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900分及以上。
三级乙等医院医院建设成绩尚好,其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750-899分。
三级丙等医院医院建设有一定成绩,基本标准考核合格,但与本标准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在749分及以下。
三级丙等医院应有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三级特等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是等级医院中最具权威的医院。
医疗机构分级标准
医疗机构分级标准医疗机构分级是指按照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设施设备条件,将医疗机构分为不同层次,并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评定。
这种分级制度旨在为了逐步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立起一套具有可操作性、可比较性的医疗机构分级体系。
以下是医疗机构分级标准:一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妇幼保健院等。
一级医疗机构应当具备初步诊断、治疗和康复的能力,同时能够为患者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二级医疗机构:区级综合医院、市级妇幼保健院、县级综合医院、中心卫生院等。
二级医疗机构应当具备基本诊疗、手术和救治的能力,同时还应当具备部分专科医疗服务能力。
三级医疗机构:区域医疗中心、市级综合医院、省级妇幼保健院、县级中心医院等。
三级医疗机构应当具有综合高水平诊疗、手术、救治和救护的能力,同时还应当具备完整的专科医疗服务能力,是全民重点医疗保健机构。
除了以上三个层次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医疗机构,其分级标准如下:专科医疗机构:AMT、TACE、PET/CT等专业医疗机构。
专科医疗机构应当具有特定的医疗设备和先进的诊疗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高端的医疗治疗服务。
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预防医疗机构等。
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应当具备基础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能力,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卫生需求。
特殊疾病防治机构:艾滋病防治机构、结核病防治机构等。
特殊疾病防治机构应当具有特定的医疗设备和先进的诊疗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医疗治疗服务。
总的来说,医疗机构的分级标准对于医疗卫生行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也是对患者们的一种保障。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当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咨询、诊疗和康复服务。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医疗卫生领域实行的18项核心制度,是为了推进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而提出的。
具体制度如下:
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三级医院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医联体和分级诊疗机构共建共享制度:推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基层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立居民医生团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提高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医改红利分配制度:将医改红利按照各方贡献程度进行合理分配。
离休干部医疗保障制度:保障离休干部的医疗待遇。
医疗服务价格制度:建立医疗服务价格透明化制度,遏制医疗行业乱收费。
医疗保险基金筹资制度: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基金筹资制度,实行分级管理。
医药联动机制:优化医药市场环境,实现医药联动,控制医药费用。
零差评制度:建立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制度,推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诊疗规范制度:推广和实施诊疗规范。
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建立医疗机构评审和监管制度。
信息化建设制度: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共享。
内审制度:建立医疗机构内审制度,推进医疗机构管理水平提高。
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建立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实现医患关系和谐。
疾病预防和控制制度:强化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升国民健康水平。
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医疗卫生工作者素质和能力。
医学伦理和医德医风规范制度:强化医学伦理和医德医风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形象。
预约挂号和候诊管理制度:建立预约挂号和候诊管理制度,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就医效率。
三级医院基本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三级医院的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管理法》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
第三条我院基本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2. 科学管理,规范运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3. 依法依规,严格监督,确保医疗安全;4. 团结协作,持续改进,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我院设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重大决策、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医院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六条医院设立行政、医疗、护理、财务、人事、后勤等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各自领域的管理工作。
第七条各部门职责如下:1. 行政部门:负责医院综合管理、政策制定、内部协调等工作;2. 医疗部门:负责医疗服务、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等工作;3. 护理部门:负责护理质量管理、护理技术培训、护理安全等工作;4. 财务部门:负责医院财务预算、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等工作;5. 人事部门:负责人员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福利等工作;6. 后勤部门:负责医院设施设备维护、物资采购、后勤保障等工作。
第三章医疗质量管理第八条医院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第九条医疗质量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 医疗服务规范:严格执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医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诊疗指南;2. 医疗安全: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预防医疗差错、医疗事故发生;3. 医疗质量评价:定期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4. 医疗纠纷处理: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公正、合理地处理医疗纠纷。
第四章医疗安全与应急管理第十条医院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一条医疗安全包括以下内容:1. 医疗设施设备安全:定期对医疗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安全运行;2. 医疗药品安全: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3. 医疗环境安全: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确保医疗环境安全;4. 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四大体系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四大体系第一部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概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权益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体系。
在中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由四大体系组成,分别是医疗保险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药品监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
第二部分:医疗保险体系医疗保险体系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三个层级。
基本医疗保险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构成,覆盖了绝大部分人口。
大病保险用于解决患者因罕见病或重大疾病而导致的高额医疗费用问题。
补充医疗保险则是为了满足部分人群对高端医疗服务的需求。
第三部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二级医疗卫生服务和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三个层级。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提供,主要承担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
二级医疗卫生服务由县级医院、地市级医院等提供,主要承担中等和较高难度疾病的诊治工作。
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由省级和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提供,主要承担疑难、危重病的诊治工作。
第四部分:药品监管体系药品监管体系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药品监管体系主要由药品注册、药品生产、药品流通和药品使用四个环节构成。
药品注册环节负责对药品进行审批和注册。
药品生产环节负责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管。
药品流通环节负责对药品的进销存进行监管。
药品使用环节负责对医疗机构和个人用药行为进行监管。
第五部分: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卫生体系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管理和健康教育三个方面。
疾病预防控制方面主要包括疫苗接种、传染病监测和慢性病防控等工作。
卫生应急管理方面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和处理工作。
健康教育方面主要包括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最新】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最新】《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卫生部(1989年11月29日)一、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原则对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是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
医院分级管理的实质是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所实行的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
医院的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原则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地方政府的区域卫生规划来统一规划确定。
二、医院分级与分等医院按其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医院:(病床数在100张以内,包括100张。
[作者注]下同)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二级医院:(病床数在101张--500张之间)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三级医院:(病床数在501`张以上)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
(注:实际执行中,一级医院不分甲、乙、丙三等。
等的划分是按医院的技术力量、管理水平、设备条件、科研能力等按1000分计分而划分出来的。
)。
各级医院之间应建立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关系。
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建设成绩显著,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900分及以上。
三级乙等医院医院建设成绩尚好,其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750-899分。
三级丙等医院医院建设有一定成绩,基本标准考核合格,但与本标准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在749分及以下。
三级丙等医院应有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与医务科有关的制度、流程、措施、规范
【C】 1.根据《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结合本院实际筛选病种,制定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2.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3.医院有诊疗指南、操作规范以及相关质量管理方案。
【A】 2.心肌梗死、心衰、脑梗死、肺炎、髋、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实行单病种规范管理,有完整的管理资料。
【C】 1.对医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系统调研。
2.对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瓶颈问题有系统调研。
3.有根据调研结果采取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和住院天数的措施。
【C】 1.支援下级医院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管理,有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C】 1.对政府指令的社区、农村人材培养任务,有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予以保障2.有每年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材项目的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C】 1.有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
2.有急诊与住院联贯的医疗服务标准与流程。
3.医院急诊护士与“120”急救人员、病房间有严格的交接制度、规范患者转接及工作记录。
【B】 1.有多部门、多科室的协调机制,保障多发伤、复合伤、疑难病例的抢救治疗。
2.有“绿色通道”病情分级和危(wei)险重症优先的诊治的相关规定,保证急诊手术流程畅通,并有妥善处理如下患者的工作流程:(1)特殊人群:“三无”人员、可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者。
(2)特殊病种:严重创伤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脑血管意外等。
(3)群体性(3 人以上)伤、病、中毒等情况。
【C】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内,医院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相关服务流程,有完整的相关资料。
【A】转诊单位间有定期的联席会制度,加强协作,共同改进双向转诊工作。
【B】 1.有主管职能部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相关人员熟悉应急预案以及医院的执行流程负责医院应急管理工作。
【C】 5.医院总值班有应急管理的明确职责和流程。
【B】 1.有院内、外和院内各部门、各科室间的协调机制,有明确的协调部门和协调人。
三级医院评审细则 医务科
三级医院评审细则医务科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二)医院有承担服务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药械科负责统计;协助科室:财务科、各临床科室、信息科)、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医务科负责统计)。
(三)临床科室一、二级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由医务科负责统计)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三级标准(各临床科室负责统计项目完成情况,准备技术病历)。
重点科室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本省(区、市)前列(由各市级及市级以上重点专科负责统计项目完成情况,准备技术病历)。
二、医院内部管理机制科学规范(二)按照规范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师资与经费落实,做好培训基地建设(责任部门:医务科)。
(三)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责任部门:质控科;协助部门:医务科;执行部门:各临床科室)。
(五)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得到优先合理使用(责任部门:药械科;协助部门:医务科;执行部门:各临床科室)。
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一)将对口支援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受援医院)和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责任部门:院办;执行部门:医务科教科、发展科)。
(二)承担政府分配的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才的指令性彳壬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责任部门:医务科教科)o (四)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责任部门:急诊科,协作部门:医务科)。
(六)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内,医院应当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及相关服务流程(责任部门:医务科)。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
医院级别三级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等级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部各级机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医院等级分为三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
三级医院为最高级别,一级医院为最低级别。
第二章三级医院管理制度第一节三级医院定义第四条三级医院是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技术中心。
第二节三级医院功能任务第五条三级医院的主要功能任务包括:(一)提供全面、高水平的医疗、护理、康复服务;(二)承担疑难、危重、罕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工作;(三)开展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培养高级医学人才;(四)承担医疗技术指导、培训、交流等工作;(五)承担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任务。
第三节三级医院管理职责第六条三级医院管理职责:(一)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三)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素质;(五)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医院形象。
第三章二级医院管理制度第一节二级医院定义第七条二级医院是跨几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地区性医院,是地区性医疗预防的技术中心。
第二节二级医院功能任务第八条二级医院的主要功能任务包括:(一)提供较高水平的医疗、护理、康复服务;(二)承担常见、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工作;(三)开展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培养中级医学人才;(四)承担医疗技术指导、培训、交流等工作;(五)承担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任务。
第三节二级医院管理职责第九条二级医院管理职责:(一)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三)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素质;(五)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医院形象。
第四章一级医院管理制度第一节一级医院定义第十条一级医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6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指南(2016年版)的通知
各省、⾃治区、直辖市卫⽣计⽣委,新疆⽣产建设兵团卫⽣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等相关⽂件要求,进⼀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构建分级诊疗模式,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指南(2016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可从国家卫⽣计⽣委⽹站医政医管栏⽬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
各三级综合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严格落实“⼗三五”卫⽣与健康规划、区域卫⽣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控制医院规模,重视医院内涵建设;明确三级综合医院功能定位,开展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诊疗服务,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与⽔平;充分发挥技术辐射和带动作⽤,通过对⼝帮扶、医联体等多种⽅式,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推动构建分级诊疗模式。
各省级卫⽣计⽣⾏政部门要定期总结⼯作经验,及时将⼯作进展情况报送我委医政医管局。
联系⼈:医政医管局罗庆华、胡瑞荣、王毅
电话:010-********、68791887、68791886
传真:010-********
邮箱:bmaylzyc@
国家卫⽣计⽣委办公厅
2016年8⽉29⽇
附件: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指南(2016年版)
备注:
最近更新:2019.06.24。
关于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的探索
是对城乡低保 、农 村五保人员 ,予 以救助 。在 具体操作中,
收 费 系 统 会将 费用 分 三 栏 ,把 患 者 每 次 需要 的总 费 用 、可 报 销 费 用 、 自身 尚 需支 付 的费 用 ~ 一 列清 。 患者 只 需 交 纳 不可
报 销 的 小 部分 资金 ,可 报 销 的 费 用 由 “ 付 ”基 金 支付 、报 垫
让县里 的专 家开 了药 ,花 了 130多块 ,也不耽 误孩子 干 0
活 , 省钱 又 省 事 , 乡 卫 生 院真 不 赖 。 ” 23 提 升 村 医技 术 水 平 , 整 合 医 疗 资源 配 置 。 村 级 卫 生 室 - 是农 民看 病 最 方 便 的 地 方 , 7% 的农 民愿 意 到 这 里 看 病 。 如 0 何 发 展 村 卫 生 室 的基 础 作 用 ? 目前 ,在 工作 中我 县 主 要采 取 “ 鼓 励 三 统 一 ” 的 办 法 , 有 效 提 高 村 级 医 疗 水 平 。 即 : 鼓 两
住、用得上 。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 了乡镇 卫生 院的服
务 功 能 ,缩 短 了农 民 就 医 “ 离 ” 间接 减 轻 了农 民负 担 。 距 , 寻 召 乡柴 庄 村 一 位 老 大 爷 说 : “ 年 看 病 ,在 县 医 院住 了十 去 来 天 ,花 了 20 0多块 ;今 年 ,老 毛 病 又 犯 了 ,在 乡 卫 生 院 0
返 贫 、 因病 致 贫 的现 象 时有 发 生 。
1 报销的比例,并加强医药价格、质量 ql l
的监 管 , 防 止 乱 开药 、乱 要 价 , 切 实减 轻 农 民负 担 。 2 完 善城 乡 医 疗 体 系 , 提 升 医疗 服 务 水 平 。 “ 了卫 生 . 2 建 院 , 门 口把 病 看 , 专 家 来 瞧 病 ,放 心 也 管 用 。 ”这 是 平 乡 县 寻 召 乡老 百姓 说 的最 多 的话 。近 两 年来 , 为实 现 农 民 看病 不 出 乡 的 目标 ,平 乡 县 以 乡 镇 卫 生 院 建 设 管 理 为 重 点 , 抓 建 设 ,促 管 理 , 两年 来 筹 措 大 量 资 金 ,建 设 乡镇 卫 生 院 、村 卫 生 室 ,免 费 为 乡镇 卫 生 院 购 置 B 超 机 等 设 备 。 同 时 , 出 台 激 励 政 策 ,鼓 励 县 级 医 院 名 医 定 期 到乡 镇 卫 生 院 巡诊 、坐 诊 治 疗 :加 大 乡 镇 医 生 的财 政 补 贴 力 度 ,确 保 乡 镇 医 生 留得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改善与加强医疗卫生工作的宏观管理,调整与健全三级医疗预防体系,充分合理地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更好地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立医院评审制度。
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对医院实行分级管理。
第三条医院的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原则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地方政府“区域卫生规划”统一规划确定。
第二章医院分级与分等第四条医院按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一级医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三级医院: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学、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第五条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共三级十等。
第六条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与指导下,一、二、三级医院之间应建立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关系。
第三章医院评审委员会第七条医院评审委员会是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独立从事医院评审的专业性组织。
第八条医院评审委员会分为部级评审委员会、省级评审委员会、地(市)级评审委员会三级。
1.部级评审委员会,由卫生部组织,负责评审三级特等医院,制订与修订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及实施方案,并对地方各级评审结果进行必要的抽查复核。
2.省级评审委员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负责评审二、三级甲、乙、丙等医院(包括计划单列市的二、三级医院)。
3.地(市)级评审委员会,由地(市)卫生局组织,负责评审一级甲、乙、丙等医院。
各级评审委员会要定期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
三级医疗制度
三级医疗制度三级医疗制度是指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中,将医疗资源按照不同的级别进行划分,以便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级医疗制度的推行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建立起由基层医疗机构、中级医疗机构和综合医疗机构组成的医疗服务网络体系,使患者能够在就近的医疗单位内接受合适的医疗服务。
基层医疗机构是三级医疗制度的基础。
它们位于社区、乡镇等基层单位,为患者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壮大,不仅能够减轻上级医疗机构的压力,还能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
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但在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级医疗机构是位于县级以上城市的医疗机构,它们是基层医疗机构和综合医疗机构之间的桥梁。
中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相对较高,能够提供较为复杂的医疗服务,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等专科医疗服务。
中级医疗机构还承担着医学教育、卫生健康保健等重要职责,是培养和提高医疗人才的重要基地。
综合医疗机构是三级医疗制度的顶层,位于省级城市或地区,具有最高水平的医疗设备和技术。
综合医疗机构是高级医学教育和医疗研究的重要基地,能够提供最复杂、最专业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患者在需要接受特殊疾病治疗或手术时,往往会被转诊到综合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三级医疗制度的推行带来了许多好处。
首先,它能够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它能够解决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让患者能够在就近的医疗单位获得适合的医疗服务。
此外,它还能够促进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三级医疗制度的推行面临一些挑战。
有些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较差,缺乏合格的医疗人才,难以提供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由于资金和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医疗资源的集中在发达城市,造成了“医疗资源匮乏”的现象。
三级诊疗制度
三级诊疗制度
三级诊疗制度是指将医疗服务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类和划分,分为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提供不同水平的医疗服务。
三级诊疗制度的目的是合理分流患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级诊疗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基本的社区卫生
服务,包括常见病、多发病和轻型病的诊断与治疗,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
2.二级医院:主要提供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承担常见病、多
发病和中等重型病的诊断与治疗,可以进行简单的手术和急救。
3.三级医院:为最高级别的医疗机构,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承担各类疑难、重症和危重病的诊断与治疗,可以进行复杂的手术和救治。
三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将一些不需要到大医院就诊的患者引导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减轻大医院的就诊压力,提高一般患者就医的便利性和效率。
同时,三级诊疗制度也能够保障重症患者的优质医疗服务,提高对急救和救治的能力,减少因治疗能力不足导致的延误和病情恶化。
然而,三级诊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和设备水平有限,医生水平和培训需加
强,患者对社区医疗服务的认可度和信任度有待提高等问题。
因此,在推进三级诊疗制度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的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和满意度。
什么是三级医院管理制度
什么是三级医院管理制度三级医院的管理制度是指在三级医院内部,为了保障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医院科学经营和协调运行,形成一整套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管理组织机构、管理政策和管理程序,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和其他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医院科学发展的一整套体系。
三级医院管理制度在医院的运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内容丰富,牵涉面广,包括医院的组织架构、管理政策、内部流程、工作职责、权责利关系等。
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下面将逐一从这些方面对三级医院管理制度进行深入探讨。
一、组织架构三级医院的组织架构是指医院内各个部门的设置、功能及职责划分。
在三级医院的管理制度中,组织架构通常包含行政管理部门、医疗业务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
其中,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医院全面管理和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包括医务、护理、后勤、财务、行政等,医疗业务部门则主要负责医疗服务的开展,包括临床科、医技科、护理部等,后勤保障部门则负责医院后勤保障工作。
三级医院的组织架构要能够适应医院的规模和服务功能,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是医院运作的基础。
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划分各部门的职能和权限,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和协作关系,建立起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
同时,医院还应该建立一个权责清晰的管理层级和责任制度,确保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管理政策管理政策是指医院内部关于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操作规范。
在三级医院的管理制度中,管理政策主要包括人事管理政策、财务管理政策、医疗服务管理政策、信息管理政策等。
其中,人事管理政策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包括员工招聘、晋升、培训等方面的政策,财务管理政策则主要涉及医院的财务预算、成本控制和资金使用等,医疗服务管理政策则关系到医院医疗服务的品质和安全,信息管理政策则是关系到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医疗信息安全。
三级医院的管理政策必须是科学合理的,要充分体现医院的特点和需求,保障医院的科学经营和协调运行。
一级医院三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一级医院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一级医院三级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三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本制度。
三、管理制度1. 医疗质量管理(1)严格执行国家医疗技术规范、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2)加强医疗质量监控,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和考核。
(3)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2. 护理质量管理(1)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3)落实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3. 医药质量管理(1)严格执行药品、医疗器械的采购、储存、使用和报废规定。
(2)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监控,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加强医务人员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4. 医院感染管理(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2)加强医务人员感染防控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3)落实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
5.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医疗安全责任制。
(2)加强医疗安全风险防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安全隐患。
(3)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意识。
6. 医疗信息化管理(1)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2)加强信息化系统维护,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3)加强信息化数据安全管理,保护患者隐私。
四、监督与考核1. 三级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3. 将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一级医院三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为准。
三级诊疗制度范文
三级诊疗制度范文三级诊疗制度是指医疗机构按照不同医疗水平和功能划分,在国家、地区甚至地方层面上组成的一种医疗体系。
三级诊疗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患者就医需求,保障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中国,三级诊疗制度逐渐得到推广和深入实施,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医疗机构分级分类。
按照医疗水平和功能划分,将医疗机构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的医疗任务和服务范围。
一级医疗机构主要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二级医疗机构为地市级综合医院,提供综合医疗服务,可进行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三级医疗机构为省级综合医院,提供高级别的医疗服务,承担疑难病症的诊治、重大手术和急危重症的救治等任务。
第二,医疗资源整合优化。
通过建立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和转诊制度,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衔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鼓励医疗机构之间开展医疗合作,共享技术和经验,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第三,医疗服务质量监管。
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和安全。
对于三级医疗机构,要求其配备一流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培养高水平的医疗人才,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利益和安全。
在实际实施中,三级诊疗制度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影响:首先,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通过建立三级医疗机构的分级分类制度,推动医疗资源向高水平医疗机构集中,提高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患者可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医疗需求选择就医机构,获得更为适宜的诊疗服务。
其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制度和合作机制,实现医疗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共享,避免医疗机构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再次,促进医疗服务的均衡发展。
通过推动三级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可促进医疗服务的地区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医疗服务差距,提高群众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制度
篇一:关于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制度
关于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制度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是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是农村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的技术与指导中心。
我院要发挥城区优势卫生资源,实施以大带小、以弱带强、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纵横联系。
逐步形成县城医疗卫生支援农村医疗卫生的协作机制
一、上下联动,实行对口帮扶。
按各级卫生院各自需求,派出我院业务技术骨干到乡镇卫生院定期轮换坐诊,乡镇卫生院派技术人员到我院进修学习。
二、建立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制度。
采取援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特色专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加大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
三、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
按照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加大对薄弱地方的卫生支持力度,实现共同发
村去。
四、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医疗救助。
推进农村医疗救助,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
重点做好农村儿童、孕产妇、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以及农村结核病、艾滋病人群的医疗救助,保障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
20xx年1月
篇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制度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制度
**医院是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是**区农村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的技术与指导中心。
我院要发挥城区优势卫生资源,实施以大带小、以弱带强、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纵横联系。
逐步形成县城医疗卫生支援农村医疗卫生的协作机制
一、上下联动,实行对口帮扶。
按各级卫生院各自需求,派出我院业务技术骨干到乡镇卫生院定期轮换坐诊,乡镇卫生院派技术人员到我院进修学习。
二、建立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制度。
采取援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特色专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加大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
三、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
按照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加大对薄弱地方的卫生支持力度,实现共同发
村去。
四、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医疗救助。
推进农村医疗救助,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
重点做好农村儿童、孕产妇、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以及农村结核病、艾滋病人群的医疗救助,保障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
20xx年1月
篇三: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综合医院)
1基本设置
三级综合医院是跨县(区)、市、省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公共卫生服务等功能的医疗机构。
应具有与其相适应的基本设置,包括床位规模、诊疗科目、医疗设备以及结构合理的卫生技术人员,以满足三级医院服务功能、技术水平及管理要求。
1.1床位规模
1.1.1外科床位数占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比例≥30%。
1.1.2重症医学科(含所有专业icu)的床位数占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比例2%~8%。
1.2诊疗科目
1.2.1一级诊疗科目
必设一级诊疗科目:预防保健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肤科、精神科、传染科、肿瘤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
可选一级诊疗科目:小儿外科。
1.2.2二级诊疗科目1.2.2.1内科
必设二级诊疗科目: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肾病学科、内分泌科。
可选二级诊疗科目:免疫学科、老年病科、变态反应科。
1.2.2.2外科
必设二级诊疗科目: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
可选二级诊疗科目:心脏大血管外科、整形外科、烧伤科。
1.2.2.3妇产科
必设二级诊疗科目:妇科、产科。
可选二级诊疗科目:计划生育科、生殖健康与不孕症科、优生学科。
1.2.2.4儿科
必设二级诊疗科目:新生儿科
可选二级诊疗科目:小儿传染病科、小儿消化科、小儿呼吸科、小儿心脏病科、小儿肾病科、小儿血液科、小儿神经病科、小儿内分泌科、小儿遗传科、小儿免疫科。
1.2.2.5医学检验科
必设二级科目:临床体液、血液专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
1.2.2.6医学影像科
必设二级科目:x线诊断专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专业、磁共振(mRi)成像诊断专业、核医学专业、超
声诊断专业、心电诊断专业、脑电及脑血流图诊断专业、神经肌肉电图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放射治疗专业。
1.3医疗设备1.3.1必设医疗设备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彩超(二维彩超、三维彩超)、ct(64排及以上)、数字x线(dR、cR)、mRi(1.5t及以上)、dsa、数字胃肠透视机、乳腺x光机、胃肠x光机、小c臂。
1.4人力资源
1.4.1卫生技术人员
(1)卫生技术人员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1.2:1(2)医师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0.5:1
(3)护理人员与实际开放床位数之比≥0.65:1(4)医护比≤1:1.56
(5)临床药师配置: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至少配备5名
临床药师。
2运行绩效
运行绩效反映医疗机构的工作运行能力与管理水平,主要衡量指标包括工作负荷、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
2.1工作负荷
(1)年手术及操作人次占出院人次比例≥35%(2)年外科手术人次占外科出院人次比例≥65%2.2工作效率
(1)平均住院日≤9天(2)床位使用率95%-100%2.3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