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循环经济学——中国经济学
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 , 工业万元产 值用水量是 国外先进水平 的十倍 , 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排放 的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 物是发达 国家 的 8—9倍。2O 年 以来 , O3
我 国的资源消耗对进 口的依赖快速升 高。例 如,0 5 %的铁矿 石 和氧化铝依 靠进 口;0 6 %的铜 矿资源依靠 进 口;0 4 %的原 油依靠进 E 。随着经济规模的 日益扩大 , l 今后资源进 口比例
的增加 、 突出产值增长速度 , 而大规模 的铺新摊 子 、 从 上新项
目、 扩大投资规模 。这种建立在粗放型增长方式基础上 的快 速增长 , 使得资源难 以为继 , 环境不堪 重负 。我 国单 位产 出
[ 收稿 日 】 0 — 2 1 期 2 8 0 —9 0
发挥作用。如果这 些条 件不 具备或 不完 全具 备时 , 出现 就
展模式造成的, 而循 环经济是 实现资源最优 配置 , 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的最佳 经济发展模 式。全社会 应共 同努
力建 立 起发 展 循 环 经 济 的 长 效机 制 , 以促 进 经济 、 境 与 社 会 全 面 协调 发 展 。 环
[ 关键词 ]资源环境 ; 循环经济 ; 经济 学; 机制
[ 中图分类号 ]07 F 3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62 2720 )3 18 0 17 —11 {08 0 —01 — 5
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 从经济起 飞到成熟 阶 段大约需要 4 年达到 , 国从 17 年实现经济起 飞以来 , o 我 98 经 历了长达 2 o多年的前所未有的高增长过程 。按照 G P总量 D 计算 , 中国 目前 排在美 国、 日本 、 德国之后 , 为全球第 四大经 济体。尽管 中国的经济改革 已使成百上千万人脱贫 , 但中国 的 1 亿人 口要 达到主要 发达 国家 的生活水 平 , 旧是路 途 3 依
循环经济学原理
循环经济学原理随着全球资源的稀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循环经济学是研究循环经济的原理和方法的学科,旨在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学的核心原理是“减量化、循环化和再生化”。
首先,减量化是指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资源消耗,减少资源的开采和使用量,以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循环化是指将废弃物和副产品作为新的资源输入经济系统,通过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
最后,再生化是指将废弃物和副产品经过处理和转化,重新生产成为可以再次使用的产品,实现资源的再生和再利用。
循环经济学的实践需要从全球层面到企业层面进行推进。
在全球层面,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制定统一的循环经济政策和标准,推动跨国企业和国际组织参与循环经济的实践。
在企业层面,需要通过改变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废物的最小化排放。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产品设计的循环性,降低产品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提高产品的再利用率和回收率。
循环经济学的实践还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废物处理效率,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例如,智能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资源的精细管理和监控,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减少资源的浪费。
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废物的降解和转化能力,将废物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
循环经济学的实践还需要加强教育和宣传。
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意识的普及是循环经济的基础。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循环经济的实践者也应该加强对员工和消费者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循环经济的认同和参与度。
循环经济学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通过减量化、循环化和再生化的原理,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废物的最小化排放。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循环经济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循环经济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循环经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越来越认识到资源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循环经济一种崭新的环保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实施可持续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科论文联盟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1.循环经济的含义循环经济,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
它不仅要求经济活动遵循一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且要求遵循生态规律,把经济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运行轨道,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
因此,循环经济也称为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包括三方面:(1)减量,要求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源;(2)再利用,要求尽可能多次利用或以多种方式利用资源和物品;(3)循环往复,要求尽可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建立闭环的物质循环和经济发展系统,提高资源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2.循环经济的特征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的系统观。
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突 破 “ 长 的极 限 ” 增
更高水平 的循环经济发展使经济发展突破 资源 、环 境等 “ 增长的极限”成为可能。我 国目前循环经济发展
滞后 于 工 业 化过 程 ,主 要是 由于 环 境 的外 部性 带 来 私人 成本 和社 会 成本 的分离 ,加 之对 环 境 资源 的产权 界 定不 明 晰 ,对 治理 污 染 缺少 严 格 有效 的监督 ,从 而造 成 各 经
晰。一方面,环境通常被视为一种公共物品 ,具有非竞 争性和非排他性。同时 ,环境还具有外部性 ,外部性 的 存在会造成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分离 。即对环境资源 的 使用不需计入私人成本 ,任何个人和企业都可以近乎免 费地享受环境资源带来的效用 。另一方面 ,企业对所排
放 的污染 物 进行 处 理 、改造 升 级 生产 设 备 、研 究 开 发节
政府机构不是一个超利益组织 ,
而是 很 容 易将 政府 官员 的 个人 利 益 内在 化 ,表现 为 政府 的利 益 ,因此 政 府会 利 用 政府 的强制 权 来 设 租 。污染 性 企业 主 要集 中在造 纸 、钢铁 等 行 业 ,这 些 企业 为 了节省
改造设备 、增加排污处理 环节等带来的巨额生产成本 , 也愿意向政府寻租。其结果就是牺牲 了公共利益 ,带来了
后 主要 是对环境 资源 的产权 界定不 明晰带来 的。16 90 年 ,科斯在 《 社会成本问题 》中提 出,如果交易中成本
为 零 且产 权 明 晰 ,则 不论 产 权 在 哪一 方 ,私 人 之 间 的 自
愿交易都可使资源获得 同样的有效配置。科斯定理为解 决环境 问题提 出 了一个新 方 向。2 世纪7 年代 以后 德 0 0
政 府 职 能 缺 位
循环经济
相关立法
中国的循环经济立法主要体现在两个基本法律,即:
200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
由于清洁生产属于循环经济的一个子系统,后者通过并实施后,将会和前者产生一些矛盾,有人认为应废除 前一个法律。例如,前者规定,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后者规 定,国务院发改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的循环经济工作。而2003年机构改革后,国家经贸委已经撤销,地方各 级政府部门却没有撤销该部门。这就产生了发改委和地方经贸委的管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空问题。
立法原则
循环经济体系是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体系。由于它将对环境的 破坏降到最低程度,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因而大大降低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我国而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各级政府作为建立循环经济社会机制 的主体,应抓紧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尽管我国各地区 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异,但在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循环经济
经济发展模式
01 内涵与定义
03 支撑体系 05 主要体现
目录
02 实施原则 04 基本原则 06 主要途径
07 发展历程
09 立法原则
目录
08 相关立法 010 传统区别
011 社会基础
013 文件内容
目录
012 行为准则
循环经济,完整的表达是资源循环型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强 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_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 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 小的程度。
中国循环经济模式
中国循环经济模式一循环经济与法的价值的一般分析循环经济的理念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兴起的时代,当时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可以说是循环经济理念的早期代表,但是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一词是1990年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Pearce和R.K.Turner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一书中首次提出,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区别。
工业社会的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是一种高开采、高消耗、高利用、高排放、高污染的“牧童经济”,这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过度的消费方式,造成了资源的过度利用与浪费,导致资源枯竭与环境的不断恶化。
为此,人们开始把源头预防与全过程治理作为国家环境与发展的政策,实行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
“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对自然环境资源实行闭路循环应用的经济发展方式。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具体说,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闭路循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中,应当遵循生态学规律,通过优化物质在经济系统内部的循环和能量流动,减少资源输入和污染输出,使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从而在经济增长中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交流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形态,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共赢‟发展的经济活动理想模式”,它倡导“低能耗、高利用、再循环”,反对滥采滥用资源与“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它恪守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与废弃物再循环(Recycle)的三次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学学科地位新论
循环经济学学科地位新论摘要随着全球资源紧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循环经济学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循环经济学在学科地位上的新发展,包括其定义、重要性以及与传统经济学的关系。
通过对循环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可有效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1. 引言循环经济学是一种基于生态学和工程学原理的经济学理论,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和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的日益枯竭,循环经济学被认为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然而,循环经济学在学科地位上的认可程度仍然有待提高。
本文将探讨循环经济学学科地位的新论。
2. 循环经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循环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减少废物的产生和资源的浪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循环经济学强调将废物看作资源的延续,通过创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将废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循环经济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资源保护:循环经济学的实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物的产生,有助于保护地球上有限的资源。
- 环境保护:传统经济模式常常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循环经济学通过优化资源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有助于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 经济增长:循环经济学可以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
通过循环利用废物和资源,可以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3. 循环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关系循环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传统经济学更关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循环经济学则更关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的产生。
传统经济学常常忽视了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而循环经济学则强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循环经济学通过设计和实施循环经济模式,将废物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进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传统经济学和循环经济学的关系是互补的。
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循环经济学的实践提供了基础,而循环经济学的实践则推动了传统经济学的发展。
循环经济学 循环经济的概述
2.3循环经济的技术特征 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是以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 以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 无害处理为手段,以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进 生态环境的保护。
2.3循环经济的技术特征
循环经济的四大经济技术特征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
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
对生产和生活用过的废旧产品进行全面回收,可以重复利 用的废物通过技术处理成为二次资源无限次的循环利用。
4.2全面推动、实施阶段
总之,循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开始影 响、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当前形 势下我国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循环经济体 系建设;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 ,通过政策引导、立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和市场机制建设,逐步形成循环经济的运营机 制;加大科研投入,开展科技创新,突破技术 瓶颈,从而攻克制约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 碍;通过循环经济信息建设、广泛的宣传教育 ,鼓励和引导全民参与,各行业共同行动,把 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行动推 向深入。
3.2实施循环经济的支持体系
3.2.3政策引导体系
分别建立 “ 基本政策 ” 、 “ 核心政策 ” 和 “ 基础政策 ”
。
3.2.4完善的组织机构保障
(一)、发挥政府优势,从上到下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废物分类、收集、利用和处置机构。
3.2.5公众参与
提高和加强广大社会公众的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三大操作原则
1、减量化 原则
2、再利用 原则
6、建设绿色GDP统计与核算的原则
7、建立绿色消费制度的原则
3、再循环 原则
三、循环经济的实施
3.1实施循环经济的框架 循环经济具体体现在经济活动的三个重要层 面上,分别通过运用“ 3R ”原则实现三个层 面的物质闭环流动。
从经济学视角看循环经济理论的创新
关键词 : 济学; 经 循环 经济 ; 循环 经 济 理 论 ; 态 环 境 ; 生 自然 资 源
中 图分 类 号 : 0 1 3 文 献 标 识 码 : F 6. A 文 章编 号 : 0 84 O 2 0 ) 40 3 —6 1 0 — 1 X( 0 9 0 — 0 0 0
循环 经济是 相对传 统发展模 式 的可持续 的新 经济 发展模 式 。发 展模பைடு நூலகம்式 的创 新 , 使得 传统 经 济
危机 。
1 世 纪 以前 , 8 世界 经济发展 缓慢 , 与 自然 的矛盾 并 未显 现 ; 工 业 大革 命 后 , 人 但 经济 的 指数 型 增 长使经济 系统快速膨 胀 , 相对 于地球 生态 系统 自然资源 和环境容 量 的有 限性 , 经济 系统 已经过 大
了 , 球资源 与生态 环境承 载力极 限正在经 受严峻 挑战 , 统线性 经济发展 模式业 已走 到增长 的极 地 传
理 配 置 要 兼顾 利 润 最 大 化 和 可持 续 利 用 的 目标 , 求 对 生 态环 境 成 本 坚 持 总 量控 制 原 则 , 为 发 展 循 环 要 认
经 济 的 目的是 追 求 生 态 效 率 的 最优 化 , 张 自然 资 源 和 生 态环 境 也 应 参 与价 值 的分 配 。 主
稀缺性 假设 的 内容 , 由主要 是人 造 资源稀 缺 , 扩展 为人 造 资 源 和 自然 资 源 的稀 缺 , 特别 是 自然 资源
的稀缺 。以 自然 资源 的稀 缺性 作为 理论起 点 , 循环 经济 理论 认为 : 2 “ 1世 纪 的主 要矛 盾 由不 断提 高 劳动生 产率 ( 单位 劳 动力带 来 的经济 增 长) 为需 要 大 幅度 提 高 自然 资源 生 产率 ( 变 单位 自然 资本 带 来 的经 济发展 ) [ , 济学应 该研 究如 何在 既定 自然 资源 存量 下提 高 资 源 的利 用效 率 和经 济发 展 ”1 经 ] 质 量 , 资 源环境 的消耗严 格 限制在 它 的阈值 内。循 环 经济 理论 主 张 根据 环 境 自净 能 力 和 资源 的 把 再 生能 力来使 用 资源 和环 境 , 现资 源 的高效 利用 和对 环境 的亲 善友好 , 实 达到 自然 资源与人 造 资源 的综合 成本 最小化 和综 合 效益 的最 大化 , 实现 自然 资源 与人 造资 源 的最 有 效配置 。 ( ) 自然 资源视 为 经济运 行 的 内生 变量 二 将 在 传统经 济学 理论 中 , 自然 资源 和生 态环 境等 一直 被视 为经 济运行 的外 生变 量 , 排斥 在经 济 被 分 析过 程之外 。但 随着 自然 资源 稀缺 性 的凸现 , 日益成 为 制 约现 代 社会 实 现 经 济可 持 续 发展 的主 要 因素 , 其在 经济 运行 中 的地位 理应得 到重 新认 知 。 循 环经济 理论 认为 , 济 的可持续 发展 不 仅取决 于 经济 因素本 身 , 经 而且 取决 于重要 的 自然资 源 和生 态环 境 因素 。这就需 要 将总 生产 函数 中 的 自然 资源 投入 R作 为 内生变 量 处理 , 时 甚至 需要 有 将资 源 和环境 分别 作为 不 同的变 量才 能有效 描 述某 一 生产 活动 的 资 源生 产 效率 水 平 。可 见 , 在循 环经 济理论 中 , 健全 的生 态条 件和 优 良的环 境质 量是 直 接作 为 经 济再 生 产过 程 的必要 组 成 部分 而 存在 , 内置于 经济 增长 过程 中 , 为经 济增 长 的重要 内生 要素 。循 环经 济理论 从 经济运 行 与 自然 并 成 资源 、 生态 环境 破坏 之 问的 内在关 联 出发 , 分肯 定 了 自然 资源 与生 态环 境要 素对 经济运 行 的基础 充 性制 约关 系 , 自然 资本 纳入 生产 力要 素 , 自然 资源 和生 态环 境 由经济 运行 的外 生变量 扩充 为重 将 把 要 的内生变 量 , 纳入 经济 分析 过程 , 从而 扩大 了经 济学 的研究 视 野 。 ( ) 出资 源合 理配 置要兼 顾 利润 最大 化 和可持 续利 用 目标 三 提 资源 的稀缺 性 引发 了资源合 理 配置 的必 要性 和 必然 性 。传 统 经 济学 理 论 主要 研 究 劳动 力 、 资 本( 术、 备) 技 设 等人造 资 源 以及 土地 等特 殊 的 自然 资源 的合 理 配 置 。循环 经 济 理论 则 不 仅研 究 劳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黄慕贤
摘 要 :中国正处于经济建设 的关键 时期,工业化 建设 的伟 大成就所付 出的是牺牲生 态环境 的 巨大代价。为 了解决人与 自 然之 间难以 调和的矛盾,循 环经济理论就应运 而生了。循环 经济理论是一种致力 于解决 当前生存空间压 力和环境 资源制约 的新型经济发展模 式,推进 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增 长模 式,实现 经济增 长的可持 续发展模式 。 关键词 :循 环经济;可持 续发展 ;生态环境 自 从1 8 世纪工业革命 以来 , 任 何一个 工业化 强国 的崛起都是 以大 量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的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中国的经济发 展和世界形势息息相关 ,在工业化发展 的关键阶段 ,中国的经济腾飞也 要复制西方资本世界 的经验 ,大量地消耗世界资源 ,而且给环 境带来沉 重的负担 ,我 国的经济发展必然要经历这一个痛苦的 阶段 。 目前资本 主 义经济发展模式是 以 “ 资本” 为主要驱 动力量 、以市场 自由配置 、以追 求利润收益为 目 标 ,这种生产方式往往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然 而中 国的 经济发展到今天 ,依靠这种发展方式 已经难 以为继 了。1 9 9 0 年代 以来 ,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之间矛盾的不断加剧 。人类越发 意识 到循 环经济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相对于传统型经济 来说 ,循 环经济是一场经济革命 ,运用最通俗的理论来说 ,循环经济就是 变废为 宝 ,将生产和生活垃圾变为生产原料 ,并且在生产过程 中采用 清洁生产 的模式 ,遵循 自然规律 ,将人类的生产活动融于生态循 环之中。 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和启示 中 国循环经济 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 ,而 日 本 、德国 、美 国等发 达 国 家从 2 0 世纪9 0 年代前后就 已经把发展循环型经济 ,建 立循环 型社会 看 做是改善国内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重要 途径 和实现形式 ,并 在实践 中取 得 了较好的成效和经验。学习和借鉴它们的经验 ,对探索适合 中国国情的 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径具有 重要意义。 “ 循环经济 ”一词最早提 出于 1 9 6 0 年代 ,由美 国经济学家肯尼斯 ・ 鲍 尔丁 ( K e n n e t h B o u l d i n g )提出。他将 地球 比作太 空航行 的宇宙 飞船 , 他认为地球的 自身资 源和宇 宙飞船 一样 都具备 有 限性 ,总有枯 竭 的一 日, 所 以资源必须要合 理开 采 ,循环 利用 ,这样 才能 够保证 可 持续 发 展 ,才 能够保证地球 步走 向灭亡 。 循 环经济发展 于 1 9 8 0年代 ,在循 环经 济 的实践 运用 上 ,以美 国、 日 本 和德 国为典 型代表 ,德 国和 日 本类似 ,都是生存空 间狭小 ,科技 发 达 。人 口 众多 的国家 ,为了改善全社会 的生存环境 ,发展循 环经济是必 然 的趋势 ,美 国是 “ 企业王 国” ,对于生存 环境 问题 也格外 重视 ,加之 强 大的科技水平使 之具备 了发 展循环 经济 的优 势。循 环经 济主要 有微
关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点探讨
关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点探讨一、循环经济及其基本含义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60年代。
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蕾切尔?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
“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
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
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199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就曾经提出“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但这一论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等一系列文件,“十一五”规划也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列为基本方略。
全国上下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热潮。
从理论上来讲,笔者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经济学解析
N
… T E
王 思齐 ,崔金 星 0 0)
搿麟
10 - 1X( 0 ) - 0 0 C 05 93 2 8 7 0 1- A 0 0
摘要; 面对经济发展与 环境约束的矛盾 ,有必要力 快发
循环 ,为子孙后代 留下充足 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 间。”温家宝总理也提 出 : “ 要重点抓好节约利 用资源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 举 ,把节 约使用资源放在优先位置 ,建设资源节 约 型社 会 。”2 0 年 9 召 开 的十 六届 四 中全 会 和 04 月 同年 l 月召开的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都提 出要大力 O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建 设 节 约 型 社 会 ,把 发 展 循 环 经 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 可 持 续 发 展 的重 大 举 措 。2 0 年 1月 ,国家 发 展 04 1 改革委员会 召开 了全 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 ,开始 把发展循 环经 济作为工作重点并组织实施试点 。 2 0 年6 7 《 0 5 月2 日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 近期重点工作 的通知 》、2 0 年7 日 《 0 5 月2 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2 0 年8 07 月 2 提请 了十届全 国人 大常委会第二 十九次会议 73 1 审议 的 《 循环经济法 》草案 ,都标志着发展循环 经济已经上升到我 国国家发展战略层次。 二 、我 国发展 循 环经 济 的制度 非均 衡分 析 近 年 来 , 随着 对 坚 持 可 持 续 发展 与环 境 约 束 矛 盾 认 识 的加 深 ,我 国对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也 作 出 了 很大努力 ,我 国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 中,加大宣 传力度的 同时在法律 、法规 、政策 、标准等方面, 出台了约束和激励措施, 建有利于资源节 约和环 构 境 保护 的政策 体系 , 为循 环经 济的发展 创造 了制 度 环 境 ,但 是 ,我 国正 处 在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的初 级 阶段 ,在发展循环经济 的制度安排上 出现 了供给 和需求 的非均衡 。所谓制度非均衡是 由于现行制 度安排和制度结构 的净收益小于另一种可供选择 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 ,也就是出现 了新 的盈利 机会, 产生了新 的潜在的制度需求和潜 在的制度供 给 。在此 阶段 ,我 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非均衡 状 态表 现在 以下 几个 方 面 。
循环经济学
减量化(reduce)
新的价值观认识到,不能把地球既当取料厂, 又当垃圾场。要把减量化的概念延伸到提高人 类理性需求的层面上来,合理地减少人类的物 质需求,要满足的是需求,而不是欲望。
最大的减量化是要把传统西方经济学中“拼命 生产、拼命浪费”地满足欲望,转变为满足广 大民众的理性需求,实现人的理性需求与地球 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以内的有效供给之间的 良性互动,或者叫“良性循环”。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 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 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 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界定
循环经济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环境保护发展模式。 它在环境保护上表现为污染的“低排放”甚至 “零排放”,并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 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的经济活动。
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对未来经济走向提出了 两大趋势:一是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 二是循环经济(Recycle Economy)。
1、知识经济是一种“无重量经济”(无量化经济)。 通过知识流和信息流来整合、优化物质流与能量流, 使之高效化、合理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实现智力资源 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化。
新的资源观要把减量化延伸到企业和工程充分利用 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能够循环使用,这是最根 本、最大和最有效的“再利用”,
要把以短缺和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依赖的传统产 业资源需求,逐步转化为依赖可再生的或富有的自 然资源。
再使用(reuse)
“再制造”产业:以其他企业废弃物为原料,不再投 入新资源的、新兴的产业。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资源的不断消耗与环境问题的加重,循环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学家、环境学者及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要议题。
循环经济不仅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循环经济的概念、发展现状、主要原则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是一种相对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提取—生产—消费—废弃”)的新型经济理念,其核心在于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长效存续,实现资源的再生与再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简而言之,循环经济致力于将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材料、能量等资源进行有效循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同时,它也强调创新意识与绿色设计,以优化产品在生产、使用及回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二、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促进这一理念的落地实施。
例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并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
在国际层面,欧洲联盟早在2015年就发布了《欧洲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旨在通过立法、融资及教育等手段,推进成员国在资源效率方面的共同进步。
德国、日本等国也纷纷设立相关项目,致力于建设以回收为基础的绿色产业链。
虽然各国在推动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这包括技术壁垒、市场体系建设不足、公众意识薄弱等问题。
三、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要有效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减少:推行在资源获取和产品设计过程中注重减少原材料使用量与能源消耗,从而达到经济与环保双效益。
如推广轻量化材料、优化产品结构等手段。
再使用:发展二手市场和共享经济,通过加强产品设计及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资源需求。
例如,共享单车、二手电器等业务模式已在社会中日益普及。
循环经济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
由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一股潮流,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的概念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工业化国家出现,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其基本含义是指: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利用来发展经济,其目标是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
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通过清洁生产、市场机制、社会调控等方式, 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旨在最终实现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
循环经济的提出,是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突破,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打破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把经济和环境系统人为割裂的弊端,要求把经济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促使传统工业经济体系转轨到物质的合理使用和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体系,为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式。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历程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矛盾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循环经济一词最初由刘庆山在1994年使用,从资源再生的角度提出废弃物资的资源化,其本质是自然资源的循环经济利用(见刘庆山:《开发利用再生资源,缓解自然资源短缺》,《再生资源研究》,1994年第10期)。
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波尔丁受当时发射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他认为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存在,最终它将因资源耗尽而毁灭.惟一使之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要实现飞船内的资源循环,尽可能少地排出废物。
同理,地球经济系统如同一艘宁宙飞船.尽管地球资源系统大得多,地球寿命也长得多,但是也只有实现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地球才能得以长存。
循环经济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思潮兴起的时代。
循环经济理论实践在20世纪70年代,循环经济的思想只是一种理念,当时人们关心的主要是对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20世纪80年代,人们认识到应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物。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的近些年,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等才整合为一套系统的以资源循环利用、避免废物产生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战略。
循环经济是与线性经济相对的,是以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为特征的。
循环经济理论的起源及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60年代。
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其“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
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
循环经济近期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年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它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目标。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主要包括资源稀缺性、外部性、公共地悲剧、产权与市场、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创新与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资源的稀缺性是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以高效、合理的方式利用资源。
循环经济正是这样一种方式,它通过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这种经济模式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助于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
其次,循环经济的外部性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非市场影响。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生产者往往只关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成本和收益,忽视了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这种行为导致了环境的外部成本,而循环经济通过将废弃物纳入经济循环,使生产者承担起相应的环境责任,从而消除了外部性。
再次,循环经济的公共地悲剧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公共地悲剧是指当许多人都拥有同一块公有土地时,过度放牧、过度狩猎等问题就会发生,最终导致土地资源的枯竭。
循环经济通过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各个生产者,从而避免了公共地悲剧的发生。
此外,循环经济的产权与市场也是其经济学基础之一。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往往是分离的,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循环经济强调产权的明晰和市场的调节作用,通过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和市场机制,使生产者能够更加合理地使用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外,循环经济的经济周期理论也是其经济学基础之一。
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经济周期往往是基于投资和消费的波动而产生的。
而循环经济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成本,从而避免短视的经济行为导致的经济波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循环经济学——中国经济学
新循环经济学——中国的经济学
如果说中国发现了一处史前古迹或者说中国人发明了一种新菜外国人并不会吃惊;但是如果说中国人建立了自己的经济学不但是外国人不少国人都会问:这可能吗?
一、中国能创立自己的经济学派吗?
这完全是可能的。
18世纪末的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人在18世纪70年代创立了古典西方经济学。
18世纪末大革命以后法国工业革命兴起法国人在19世纪初创立了新经济学派。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工业革命后来居上德国人于19世纪末创立了自己的经济新学派——新历史学派。
19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首位20世纪初美国人创立了自己的经济新学派——制度学派。
目前世界处于工业革命以后的一个新经济时代——发达国家后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新型工业化的高技术产业化时代。
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年增长率超过8%中国经济总量翻了两番以上已经位居世界前5大经济实体、世界第3大贸易出口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4%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达17%。
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国际经济学家公认的经济奇迹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创立自己的新经济学派呢?
二、对中国经济成就的分析
中国为什么取得了这样巨大的经济成就呢?对这个原因的分析研究及研究中发现的与西方经济学不同点的总结就是创立中国经济学的基础。
1. 改革:史无前例的数量巨大、创造性强的廉价劳动力的解放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解放了人类经济史上从未有过的数量如此巨大的、数以亿计的、创造性被压抑了两千年的廉价劳动力这是中国经济奇迹的无可比拟的原动力。
同时如何在1/4世纪内保持了这种创造性今后将如何继续保持这是中国经济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维系生态系统、构建和谐社会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中国经济学创新的主要方面。
2. 开放: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充分利用
中国在这1/4世纪的发展中充分利用了中国本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了世界的资源市场和产品市场。
无论是资源还是产品中国的改革开放在规模上都超过了英国早期的工业革命和美国的工业化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广阔天地。
同时如何在1/4世纪内持续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如何在今后永续利用两个资源和两个市场也是中国经济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科技进步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中国经济学创新的主要方面。
3. 巨大的海内外华人投资
海内外华人在长达1/4个世纪内对中国经济持续的投资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资本动力。
这也是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和美国工业化时期吸引海外投资所不能比拟的。
如何在今后持续吸引这种投资不断改善其结构而且形成良性循环是中国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创新的重要方面。
4. “摸着石头过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
中国在扬弃前苏联计划经济学说的基础上广泛地吸收西方经济学各学派的思想“摸着石头过河”制定了自己的成功的社会主义经济政策指导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这正说明中国已经有条件也必须创立自己的经济学用以在今后指导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循环经济学的特点
新循环经济学在以下几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
1. 为什么叫新循环经济学
“循环经济”是西方经济学家创意的名词早期称为“Circular Economy”后来又叫“Recycling Economy”作者用了一个不同的英文“Recycle Economics”“Recycle”实际上是“再循环”的意思比“Circular”更能反映经济学的含义但又不像“Recycling”过分强调经济运行而是强调经济学原理。
鉴于西方已有人写了“循环经济”之类的书而作者的循环经济学又与之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称为“新循环经济学”比较好。
2. 新循环经济学是实践的经济学
新循环经济学是世界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总结从经济实践中解决“生产什么”、“怎么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理论指导。
3. 新循环经济学是发展的经济学
新循环经济学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创立的。
它只是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概念和思路显然是不完善的。
发展是新循环经济学不变的原则。
四、新循环经济学的创新部分
新循环经济学的创新可以简单总结为在基本经济学问题上从一变二从一变三从二变三从三变四老3R变新3R五个转变。
1. 从一变二——修复生态系统创造第二财富
西方经济学认为财富只有一种——社会财富即满足人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休闲和战争需要的物质产品和基础设施;而新循环经济学认为还有另一种财富——自然财富就是人类处于其中的生态系统。
人类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破坏了生态系统因此修复和维系生态系统也是创造财富这也是生产的目的。
或者说生产有两个目的:创造社会财富和修复自然财富。
2. 从一变三——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生态的大系统
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经济大系统把科学技术大系统视为假定条件不致力于研究其发展变化把自然生态系统视为“外部”
解决自然生态问题是外部性问题。
而新循环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生态三个大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要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然生态也不再是外部而且要研究三个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平衡关系。
3. 从二变三——研究资源循环
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有三要素:劳动、资本、土地(或称资源)。
西方经济学对资本循环有充分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指导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循环也有许多研究和成果如“8小时工作制”、“最低工资制”和“退休制”等。
但是西方经济学对短缺自然资源的循环却很少研究。
新循环经济学认为面对当今世界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的现状经济学应着重研究资源循环。
4. 从三变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西方经济学的生产函数有三个要素:劳动、资本和资源。
新循环经济学认为在今天高科技迅猛发展、高科技产业化进程加快的时代应当加入科学技术这一要素它在已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发展中将成为第一要素改变人类经济。
科学技术也是循环经济实施的主要保证。
5. 从旧3R变新3R——合理需求可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体系
新循环经济学是在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建立的但有较大的发展。
尤其在循环经济著名的清洁生产三原则方面有实质性的发展。
减量化(reduce)。
从传统的、自经济活动源头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理念扩展到降低人对物质产品的需求使之合理化。
新循环经济学认为应该满足的是需求而不是“欲望”把传统经济学“理性人”的概念扩展到“知识人”的概念。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自然资源供需平衡。
再利用(reuse)。
从传统的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一物多用的理念扩展到基础设施与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以他处废弃物为原料的“再制造”产业、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替代短缺资源。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当代留给下一代不少于自己的可利用资源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循环(recycle)。
从传统的生产中的废物被利用为生产原料的理念扩展到把传统工业经济提取原料——制造产品——排出废物的开放链孤立产业体系改造为提取原料——制造产品——排出废物——变为另一种产业的原料的循环产业体系。
新循环经济学在以上新3R的基础上创立了“循环经济”方程。
由此可见新循环经济学在“生产什么”、“怎么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经济学主要问题上与传统西方经济学及其在后工业化时代的延伸——循环经济都有差异与发展因此它是一种新的经济学。
五、作者与新循环经济学
作者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学应用数学出身。
在农场当过拖拉机手和分场办公室负责人在工厂当过车工和技术组长亲历过农业和传统工业经济生产; 20世纪70年代末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出国的访问学者目睹了西方国家后工业化的转型亲历了受控热核聚变能利用实验工程的应用研究。
对人类经济的农业、工业、后工业化三个阶段的亲历和东西方经济实际状况的比较使作者对经济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创立新循环经济学是建筑在14年亲身实践基础之上的。
作者对经济学认识的根本转变是在1979年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接触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后。
作者在亚、欧、非、美、澳五大洲66个国家现状的考察真正认识了世界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的严峻形势;对发达国家后工业化的考察在法国6年、瑞典1年到美国和澳大利亚3次、英国和意大利5次、日本和德国都达8次之多真正认识了后工业化和循环经济;对中国33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考察全面认识了中国经济“奇迹”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创立新循环经济学是建筑在26年广泛、深入考察基础之上的。
作者是技术经济学博士自1984—1986年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学科综合研究应用于经济发展”项目开始先后任中国科学院管理学院教授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部门高技术与环境顾问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资源委员会研究室主任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
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作者创立新循环经济学是建筑在21年研究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