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1.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2. 冷战和两极格局...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一两极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系素材新人教选修
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其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体系特点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
2.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控制。
3.德国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和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4.朝鲜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朝鲜和资本主义的韩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体系解体20世纪60年代,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崛起,要求在经济政治上独立自主、不愿唯美国马首是瞻,资本主义阵营分裂。
世界由两极格局演变为多极化趋势。
而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
体系评价正面评价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对抗双方彼此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雅尔塔体系促进了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3.雅尔塔体系推动了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
负面评价1.在世界两极格局下,局部战争不断,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2.雅尔塔体系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如外蒙古的独立。
3.重划国界、分裂国家,造成了人口大迁移,世界局势的稳定性减弱。
4.雅尔塔体系形成了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1。
主题48美苏争锋(两极格局、冷战)
雅尔塔三巨头会议
“冷战”的概念(Cold war)
• 是指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展开的 除战争以外的政治、军事、外交、意识形 态、经济等方面的较量和对抗。
局 部 热 战
美苏全球对抗的冷战格局
二.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表现一、美苏之间——军备竞赛
项目 原子弹
热核炸弹 洲际弹道导弹(ICBM ) 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 多弹头导弹(MRV) 反弹道导弹(ABM) 多弹头分导式导弹(MIRV) 远程巡航导弹
全面冷战
苏联(年)
1949 1953 1957 1968 1968 1968 1975 1984
1949年, 美国 、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 的代表在 华盛顿 集会,签定了《 》, 北大西洋公约 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得力工具,它是遏制 苏联的 军事政治 集团。
知识小结
对象: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美 国 的 “ 冷 战 政 策 ”
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 形式: 形式,进行遏制 杜鲁门主义 (全面开始)
美国(年) 1945
1952 1958 1960 1966 1972 1970 1982
-------- 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L· s· stavrianos) 《全球通史》(下)
表现二、德国分裂——柏林墙
全面冷战
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 柏林墙全长169.5公 里。沿墙修建了253 个了望塔、136个碉 堡、270个警犬桩。 此外,还有一接触时 就会发出信号的铁栅 栏119.5公里。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雅尔塔体系1、背景(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被美、苏实力均势所取代,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
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跃上了世界霸主的峰巅。
经济上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倡导成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控制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力量,垄断了原子弹,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成为世界首强。
②西欧、日本等普遍削弱。
③苏联政治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影响大增,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2)随着二战的胜利,美苏关系改变,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主要原因。
随着二战结束,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突出,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美国企图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称霸世界;苏联不屈从美国的意志,要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
2、概念和内容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特别是美苏)开始按照雅尔塔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
其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3、评价①实质: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是美苏相互妥协的产物。
②影响:a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B该体系倡导和平、民主原则,把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承认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C有利于苏联和社会主义体系的发展。
D它确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有利于苏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扩张。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它们都是对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一种概括和描述。
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差异。
从内容上看,雅尔塔体系主要是讲美苏如何在欧洲、东亚划分势力范围,在这一过程中,美苏关系由战时合作演变为战后对抗;而两极格局只是指美苏走向全面对抗后的国际格局。
从起始时间上看,雅尔塔体系确立有一个过程,但大体上以1945年联合国成立作为其确立的标志;而两极格局的确立则是在1947年杜鲁门主义提出、美苏走向全面对抗时。
可以说,雅尔塔体系是战后世界政治和整个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它始终以美苏关系为主线,包括美苏合作和美苏对抗两个阶段,而两极格局则是指雅尔塔体系框架内美苏关系的第二阶段,即对抗阶段。
雅尔塔体系的演变就是两极格局,应该不能算同时存在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要求两分天下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争霸冷战好象是在20世纪60年代结束的雅尔塔体系中美苏势力相当雅尔塔体系是二战之后世界的国际关系格局,就像是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样的。
冷战是因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是因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对立。
两极格局的两极,就是指的美国和苏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美苏争霸。
美国为了实现对苏联的封锁,就实行了冷战政策,在西欧推行马歇尔计划。
直到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结束,两极格局也从此结束,世界呈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与美苏争霸的关系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中,出现了“两极”、“冷战”“美苏争霸”这些名词,这些国际关系的专有名词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讲述的不是很清楚,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存有不少的疑惑乃至错误,现在将它们连同与之有紧密联系的雅尔塔体系释读一下,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疏漏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进行的多次讨论后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由此划分政治版图与势力范围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二战后国际力量发展重大变化,欧洲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二战后国际力量发展重大变化,欧洲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1. 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
2. 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⑵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 主要内容:⑴ 成立联合国⑵ 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前一课已讲)⑶ 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①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③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4. 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性质的)5. 评价:⑴ 积极: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⑵消极: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①美苏间矛盾 (争霸)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苏联成为唯一与之抗衡的政 治军事大国
“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 经济与军事力量。军事上,美国不但 垄断了原子弹,还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 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 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 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 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美国还 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 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 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 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
都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稳定 欧洲复兴计划 资本主义秩序,以达到称霸世界的 目的。但是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反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复兴。 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 美国杜鲁门政府在讨论援助欧洲计划 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 国共同反共反苏。 材料二:从 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 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 苏联针锋相对,联合东欧国家在 赠予, 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 1949年成立经互会 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思考:马歇尔计划又称作什么计划?
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朝鲜战争: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的错误战争
4、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
投下800万吨炸药,超过 二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 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 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 难民流离失所;
美国自己也损失惨重,战 争长达12年,5.6万余人 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 资4000多亿美元。
C 影响:
*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 亦有摩擦。 *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促使世界向多极 化格局发展。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讲义复习目标1.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
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知识点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1)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美苏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国家利益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
(4)主要表现项目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49年,成立“北约”1955 年,成立“华约”(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特点①“不对称”的两极格局: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②“不完全”的两极格局: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知识点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1)呈现特点: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典型事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2.多极力量的成长(1)表现西方阵营逐渐分化①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崛起①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兴起1955年万隆会议及1961年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知识点两极格局的瓦解1.美苏关系时期特征表现20世纪70年代日趋紧张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战略防御计划”1985年以后走向缓和建立多层次对话机制;裁军取得重要进展;苏联实行战略收缩(1)原因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
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关系
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关系雅尔塔体系背景(条件):是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概念:是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实质:美苏的两分天下,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是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也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内容。
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演化:二战到50年代中期: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对抗(北约与华约的形成是这种对抗的表现形式之一);50年代后期起开始:表现为美苏争霸,直到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结束。
这段时期世界两极格局是世界基本特征。
冲击这种格局的因素有:日本、西欧、第三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特点:(1)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
(2)对抗是全方位的。
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
(3)美苏作为双方的盟主在斗争中起了主导作用。
(4)这一格局的较量,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一极取得绝对优势而告终。
评价:雅尔塔体系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共同反对法西斯国家胜利的产物,积极作用(1)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和民主的原则,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互相尊重,愿意合作,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2)使世界顺利地实现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3)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和胜利。
(4)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均势的基础之上,它是美英法三大国经过长期的相互妥协的产物。
消极作用:(1)体现大国强权政治。
(2)重划国界、分裂国家,造成人口大迁移。
(3)保持和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关系
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关系在传统的国际政治理论中,以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为代表的两个模型,在探讨国际关系时是形成不可分割的基础。
雅尔塔体系又称多极化体系,强调的是中立性的主张,拒绝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支配全球,强调平衡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重视国家相互尊重。
两极格局则强调世界存在两个绝对对立的势力,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冷战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
历史上,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美法四大发达国家和苏联构成了两大敌对势力,民族自治和政治不平等更是由此而彰显出来。
在冷战之后,两极格局由雅尔塔体系取代,政治和经济多极化模式也形成,例如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EAN)等等。
新世纪以来,影响力较大的是施瓦布-里根-克林顿-布什(G8)成员国的发起,联合成立了全球政治格局,将国际关系的解决放在了国际协议的框架之内,这样也有利于中立性的贯彻,尊重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有效地解决国际争端以及加强各国的友好往来。
从比较的角度来看,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首先,雅尔塔体系强调的是平衡,多极化和地区性,重视国际合作与伙伴关系。
而两极格局则重视两个势力之间的对立,强调国内不被干预,以冷战解决国家内部和国际间政治争端。
其次,雅尔塔体系重视国际安全体系的平衡性,以防止一个国家不断扩大自身影响范围,而两极格局强调的是军事力量的增强以及对对抗的准备。
此外,雅尔塔体系的发展主要基于国际联盟,在发展中强调国际协调、国际协作,以及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而两极格局则强调国家之间的绝对对立。
总之,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在国际关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了当今国际关系的基础。
雅尔塔体系推动了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相互尊重,而两极格局则提供了一种结束冷战时代的方式。
只有把这两种体系结合起来,以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七)·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
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
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
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对20世纪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第一次重大变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力量削弱,但仍企图支配世界;美国和日本崛起,也要分享世界霸权。
因此,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建立:①时间:1919年1月-1922年;②构成:凡尔赛体系由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的和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由《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构成2、建立过程(1)凡尔赛体系的建立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美、英、法三大国操纵了会议,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
①列强参加会议的各自目的国别主要目的美国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英国英国希望保持海上绝对优势,维护庞大的殖民帝国,竭力主张削弱德国的海军,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要求德国支付战争赔款;为了防止法国势力过分膨胀,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实际是“势力均衡”政策)法国法国力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要求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
意大利意大利希望扩大领土日本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②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列强各自的目的不同,因此,在相关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矛盾斗争。
巴黎和会主要讨论的是欧洲和世界霸权问题,所以,矛盾斗争主要发生在英法美三国之间。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雅尔塔体系1、背景(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被美、苏实力均势所取代,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
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跃上了世界霸主的峰巅。
经济上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倡导成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控制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力量,垄断了原子弹,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成为世界首强。
②西欧、日本等普遍削弱。
③苏联政治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影响大增,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2)随着二战的胜利,美苏关系改变,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主要原因。
随着二战结束,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突出,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美国企图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称霸世界;苏联不屈从美国的意志,要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
2、概念和内容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特别是美苏)开始按照雅尔塔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
其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3、评价①实质: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是美苏相互妥协的产物。
②影响:a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B该体系倡导和平、民主原则,把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承认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C有利于苏联和社会主义体系的发展。
D它确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有利于苏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扩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3)两国的宗教文化和历史传统不同。 (4)有关侵略战争的社会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差别。
(5)两国对周边国家和人民的认同感不同。
完整版ppt
6
(二)、两极格局形成 1、原因: 矛盾加剧 , 关系破裂 2、标志: 3、过程: ①欧洲冷战---概念、表现、影响 ②苏联对抗---成立 ③亚洲热战---中国、朝鲜、越南
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
完整版ppt
13
2、典型:联邦德国
(1)原因 (2)成果
3、欧共体
(1)背景
(2)成立时间
(3)目标
(4)影响---政治、经济
完整版ppt
14
历史渊源:
欧共体的建立是谋求欧洲统一的重要步骤,而谋求 欧洲统一是千百年来欧洲政治家们的强烈愿望。
必要性:
①美苏争霸,欧洲成为争夺的主要目标。面临双方的威 胁,必须联合。
不同点 占领方式 对德:分区占领---矛盾---德国分裂
对日:美国单独占领---利益---全面扶植
处理程度 对德:四国较好合作,惩处彻底全面 对日:美国主导,处理不够彻底全面
完整版ppt
5
德、日对反省侵略战争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1)战胜国对德日的占领方式不同决定了对两国法 西斯清算的彻底性不同。
(2)二战后两国建立的政权基础不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两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完整版ppt
17
(四)矛盾与问题
• 1、阶级矛盾---贫富差距、不满情绪 麦卡锡主义
• 2、社会危机---种族歧视、毒品泛滥、社会暴力 • 3、极右势力---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
完整版ppt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三、两极格局的形成
1.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和原因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基础—— 美苏均势
二战结束后,美苏意识形态和国 主要原因—— 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 盟关系破裂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 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假使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 严守联合国的原则,那么,它们推行这些原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没有人会来冒犯他们。 ──丘吉尔1946年在美国富尔顿的演说 材料二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 子或外来压力之政府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之咨文 材料三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 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 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 的未来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我们相信任何 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 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马歇尔计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苏联
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 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这样除美苏两强之外,短时期内世界上还不 可能出现第三支力量能同美苏两国相抗衡。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比重
工业生产量
外贸出口额
黄金储备
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 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雅尔塔体系 概念:
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 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 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①处置战败国。 主要内容: ②重新划定欧亚政治地图。 ③建立联合国。 评价: 原则上——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及世界格局的变化
六、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苏联 4、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困难重重。1988年 起,转而进行政治改革,以“民主社会主义” 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 性”。 5、苏联解体 (1)过程 ① 1990年局势异常动荡 (表现) ② 1991年“八•一九事件” (直接原因、实质、影响) ③1991年独联体的建立和扩大 (2)原因
一、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一)背景 1、二战后初期主要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2、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二)建立 二战结束后,美苏开始按雅尔塔等国际会 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 范围,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三)建立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1、成立联合国。 (1945年10月) 2、审判战犯。 (纽伦堡、东京)
九、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动 (一)三次变动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原因: 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召开巴黎和 会、华盛顿会议,重新瓜分世界。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雅尔塔体系建立。 原因: 二战后,美苏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按照 雅尔塔等会议的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 3、雅尔塔体系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原因: 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 级大国,而西欧、日本、中国以及俄罗斯 也是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思考 )每次变动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如何?
对外贸易出现逆差;由最大的债权国变为 债务国;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五、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三)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突出表现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六、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苏联 1、恢复经济 (成就、问题) 执行并完成“四五计划”。 2、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1)开始于农业,重点在农业 (2)失败 (主要原因) 3、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 (突出成就) (1)重点在工业 (2)失败 (主要原因)
雅尔塔会议与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
8月6日,美 军第一颗原子弹 砸在日本的广岛; 8月8日第二颗原 子弹砸在了长崎。 两颗原子弹加快 了本日政府投降 的步伐。
在美国使用原 子弹之前,斯大 林非常傲慢地坚 持中国必须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条 约后,苏联才能 出兵攻击日本关 东军。但是当原 子弹落到日本人 头上,苏联生怕 日本会突然宣布 投降,这样苏军 便师出无名,无 法顺理成章地到 远东掠夺战利 品。
的国际关系格局。
2.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
⑴ 成立联合国 ⑵ 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 办战犯 ⑶ 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
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 围
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 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的平等友好关 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所以苏联不顾还没有与中国达成协议,抢先于8月8日夜间在 未经宣战下,命令苏、蒙部队兵分三路对日军发动总攻。8月9日, 补上宣战手续。
1945年8月14日,中国与苏联签下《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身为 战胜国的中国,领土、主权所受到的损失和践踏比战败国日本的还 要大得多。
二、雅尔塔体系形成的条件: 战 后 初 期 国 际 力 量 的 对 比 1)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德、英、法等国) 2)美国独占鳌头—资本主义世界 头号强国; (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
思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 帝国主义 性质的,那么雅尔塔体系呢?
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 国称霸的双重性质。
一、积极: 原则上倡导民主和平,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 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 二、消极: 1、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 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 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2、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 朝鲜) 3、体系隐藏着许多矛盾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案9】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学习目标】了解冷战及其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等重大历史事件,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2.了解二战后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力量的发展概况,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国际格局演变的历程及影响因素。
树立调整、改革、创新意识,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培养四个自信。
【教学重难点】重点:冷战的概念和表现;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难点: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过程】导入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给美国国务院发出了一封很长的电报,扬言:“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齐世荣总主编,张宏毅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新课讲授一、冷战问题1.什么是冷战?为什么产生冷战?开始的标志?有哪些主要表现?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冷战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 冷战:是指20 世纪40 年代中后期至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国际格局:指的是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行为体,如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一)冷战的产生1.含义:冷战 是指 20世纪 40年代中后期至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产生的原因(1)根本原因: 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A.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在全球进行扩张,将苏联视为最大障碍。
B.苏联极其关心自己的边界的安全,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
(2)主要原因: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二战后美苏是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超级大国)(3)直接原因:二战后,美苏两国的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而且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两个超 级大国3. 主要表现 (杜鲁门主义”的发表标志冷战的开始)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杜鲁门主义”…,美国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37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19届⾼考历史⼀轮复习第⼗五单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37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37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阶段特征⼆战后⾄20世纪90年代初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了深刻变化,整体世界不断发展。
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战后初期,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六七⼗年代,欧共体、⽇本、不结盟运动等新兴⼒量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伴随着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经济上:两种模式借鉴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另⼀⽅⾯,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市场的作⽤不断加强;同时,世界市场向纵深⽅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科技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第三次科技⾰命极⼤地推动了⽣产⼒发展,改变了⼈们的⽣产和⽣活⽅式。
20世纪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类进⼊信息时代。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冷战1.背景(1)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世界主要国家实⼒的变化①西欧和⽇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实⼒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增⼤。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盾⽇益加剧。
2.含义:以美国为⾸的西⽅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切敌对⾏动。
3.开始: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
4.表现5.影响(1)世界局势紧张,全⾯“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
(2)美苏未发⽣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战的爆发。
6.“冷战”影响下的国际关系(1)德国的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持下先后成⽴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战争①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建⽴了⼤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民共和国。
国际关系——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一、雅尔塔体制1.含义:雅尔塔体系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
美苏两国居主导地位,因此也叫美苏两极格局。
特点:两大阵营阵线对峙,(其内部矛盾服从于美苏矛盾)形式:冷战(政治上对抗、军事上对峙、意识形态上对立、经济上割据)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2.建立背景⑴产生根源: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
⑵具体体现:①西欧的衰落:德英法意等国因战争经济受到和很大破坏。
②美国独占鳌头:政治上:英法等西欧国家对美国以马首是瞻。
军事上:拥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原子弹等,成为头号军事强国经济上: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
③苏联空前强大: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军事上:苏军总兵力接近美国,有强大的军事工业,苏军驻扎欧亚各地。
3.主要内容⑴成立联合国-----雅尔塔体系的维系机构①背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几大国为协调行动,加强合作,决定成立国际机构②概况:45年春在旧金山筹划。
10月正式成立,总部在纽约。
③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理会④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⑤地位: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一体化的趋势。
成立初期,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后来又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第三世界兴起后,成为第三世界人民反对美苏霸权主义政策的讲坛。
新时期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联合国和国际联盟的异同相同点:①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
②都是较为普遍的国际组织。
③都声称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
④成立之初都被大国所操纵。
不同点:①国联是帝国主义大战的产物,联合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②国联是英法操纵的国际机构,联合国初期被美国操纵③国联是凡尔赛体系的维护工具,维护和平是空话,联合国作用从70年代发生变化,逐步成为第三世界伸张正义的合法讲坛⑵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比较盟国对德国和日本处置的异同。
一、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1.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2. 冷战和两极格局...
总体框架
第一阶 一、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1.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段:两 2. 冷战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极格局 3. 美苏争霸 二、两极格局下的资本主义世界 三、两极格局下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阶 四、两极格局下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 段:两 极格局 一、苏东巨变:两极格局的解体 二、两极格局后世界政治 之后 三、两极格局后世界经济
七、两极格局以后的世界经济 1.经济全球化 ①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②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③贸易自由化体系的建立 2.经济的区域化 3.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关系 4.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八、第三次科技革命 1.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①新科技革命的背景 ②新科技革命的主要领域 2.科技革命的特点 ①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②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③科学技术个领域相互渗透 3.科技革命的影响 ①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变化 ③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第一阶段: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第二阶段:经济危机和经济滞胀
第三阶段:国家干预经济和政策的调整
三、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1.战后初期的苏联 ①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3.苏联的改革和挫折 ①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②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
四、亚洲国家经济的发展 1.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①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②新加坡经济的发展 ③韩国经济的发展 2.印度经济的发展 ①经济发展的成就 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西亚国家经济的发展 ①石油资源及其政治影响 ②西亚经济发展的特点 ③两伊战争
五、苏东巨变——两极格局的解体 1.东欧剧变 ①剧变的过程 ②剧变的原因 2.苏联解体 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②“八一九”事件和联盟解体 ③苏联解体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①美苏的实力均势 ②联合国成立 ③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 2.两极格局的形成 ①“冷战”的开始 ②“北约”和“华约” ③德国分裂和朝鲜战争 3.美苏争霸 ①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 ②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的争霸 ③80年代中后期苏联的全面收缩
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
第一阶段: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第二阶段:经济危机和经济滞胀
第三阶段:国家干预经济和政策的调整
三、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1.战后初期的苏联 ①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3.苏联的改革和挫折 ①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②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
四、亚洲国家经济的发展 1.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①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②新加坡经济的发展 ③韩国经济的发展 2.印度经济的发展 ①经济发展的成就 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西亚国家经济的发展 ①石油资源及其政治影响 ②西亚经济发展的特点 ③两伊战争
七、两极格局以后的世界经济 1.经济全球化 ①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②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③贸易自由化体系的建立 2.经济的区域化 3.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关系 4.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八、第三次科技革命 1.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①新科技革命的背景 ②新科技革命的主要领域 2.科技革命的特点 ①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②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③科学技术个领域相互渗透 3.科技革命的影响 ①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变化 ③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冷战
美苏争霸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美国 ①70年代前的优势 ②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③经济“滞胀”和政府的对策 2.西欧 ①西欧经济发展的条件 ②联邦德国“经济奇迹”及其原因 ③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及其影响
3.日本 ①战后的社会和政治 ②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 ③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4.矛盾和问题 ①阶级矛盾 ②社会问题 ③极右势力抬头
五、苏东巨变——两极格局的解体 1.东欧剧变 ①剧变的过程 ②剧变的原因 2.苏联解体 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②“八一九”事件和联盟解体 界政治的总体趋势 2.一超多强的现实和多极化的趋势 3.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4.国际裁军和地区缓和 5.恐怖主义问题
总体框架
第一阶 一、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1.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段:两 2. 冷战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极格局 3. 美苏争霸 二、两极格局下的资本主义世界 三、两极格局下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阶 四、两极格局下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 段:两 极格局 一、苏东巨变:两极格局的解体 二、两极格局后世界政治 之后 三、两极格局后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