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马克思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的思考

(1)平均利润,是指以预付资本大小按平均利润率计算归到每个生产部门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据资本的大小,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平均利润仍然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平均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各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或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其利润率不同。资本有机构成高或资本周转速度慢的部门,其利润率较低;资本有机构成低或者资本周转速度快的部门,其利润率较高。在利润率不同的情况下,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这同资本的本性相矛盾。于是便发生了资本的转移。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这种转移必然引起各部门生产比例的变化,进而引起各部门的商品在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最终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原来利润率较高的部门,由于新的资本的涌入,生产的扩大,商品的增加,价格的降低,其利润率必然趋向于下降;原来利润率较低的部门,由于许多资本的撤出,生产的缩小,商品的减少,价格的上涨,其利润率必然趋向于上升。资本转进转出,不断分配,直到各个部门能够大体上形成平均利润率的时候才会大致地停止下来。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资本家就可以实现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被各部门的资本家重新分配的过程。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资本有机构成高或资本周转慢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量高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资本有机构成低或资本周转快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量低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

利润率的平均化,不仅有它的必然性,而且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必要条件:1.资本有更大的活动性,也就是说更容易从一个部门和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部门和另一个地点;2.劳动力能够更迅速的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从一个生产地点转移到另一个生产地点。

第一个条件的前提是:社会内部已经有了完全的贸易自由,消除了自然垄断以外的一切垄断,即消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造成的垄断,其次,信用制度的发展已经把大量分散的可供支配的社会资本在各个资本家面前集中起来;最后不同的生产部门都受资本家支配。

第二个条件的前提是:废除了一切妨碍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转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或者从一个生产地点转移到另一个生产地点的法律;工人对于自己的劳动的内容是不关心的,一切生产部门的劳动都已尽可能的化为简单劳动,工人抛弃了一切职业的偏见,最后,特别是工人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支配。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条件概括说就是“两个自由”,一是资本转移的自由,而是劳动力转移的自由,这样的条件并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期就完全具备的,它要求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水平,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在一国社会内越是发展,也就是说,该国的条件越是适应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本就越能实现这种平均化。

(2)商品的生产价格,就是由部门平均生产成本和社会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将围绕生产价格而上下波动,这只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动,而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社会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

生产价格是指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总和。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等于商品的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之总和。

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求出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把这个平均数加到不同生产部门的成本价格上,由此形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它是商品的市场价格上下波动的中心。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认为,商品的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利润率平均化为前提。商品本来是按照价值进行买卖的,在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商品就不再按照价值,而是按照生产价格来进行买卖了。从一个生产部门来看,生产价格与价值在量上通常

是不一致的。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构成的部门,平均利润大于剩余价值,因而生产价格高于价值;反之,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构成的部门,则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与社会总资本的平均构成相同的部门,两者才能够相等。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剩余价值的总和与平均利润的总和是相等的,从而生产价格总和与价值总和也是相等的。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条件下,价值规律也就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发挥作用。商品的市场价格的规定也就不再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并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着生产价格这一中心而上下摆动。从每个部门来看,虽然生产价格似乎偏离了价值,但从整个社会来看,这种偏离又是互相抵消的。生产价格归根结底是以价值为基础。就每个生产部门来说,引起生产价格变动的原因,是平均利润率的变动,或商品本身价值的变动。

(3)平均利润理论的现实意义:

机会均等。平均利润的形成标志着多元化经济主体之间享有的权利和机会是均等的。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三资企业都不能靠天时和地利享有特殊的权利和机会。各经济主体只能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和价值增殖能力,以争取到最好的投资机会。

平均利润的形成必然使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趋于一致。会缩小地区与地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贫富悬殊,从而更充分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最终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资本的自由转移,会使一些暂时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有危机感,而不能像计划经济体制下靠国家的扶持,靠行业优势而高枕无忧,而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自我积累。

(4)生产价格理论的现实意义:

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之后,商品就不再按照价值、而是按照生产价格来进行买卖。这时,价值规律也就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发挥作用。商品的市场价格的规定也就不再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并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着生产价格这一重心而上下波动。从较长时期来看,商品的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会互相均衡,从而它同生产价格的偏离就会趋于一致;而从全社会来看,尽管生产价格也是经常变动的,但它要以商品价值为最终限界,从而生产价格总额会等于商品价值的总额。

由于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所以,它的一切变化归根结底是以商品价值的变化为基础的。就每个生产部门来说,引起生产价格变化的原因,不外是平均利润率的变动,或商品本身价值的变动。虽然各个产业部门的不同利润率是经常发生变动的,但这些利润率的变动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均衡运动,才会引起平均利润率的变动。所以,在较短时期内,生产价格的变动,主要是由商品价值发生现实变动所引起的。总之,商品生产价格的变动总是离不开商品价值的变动,不是直接同本部门商品价值的变动有关,就是间接同其他部门商品价值的变动有关。可见,价值规律不仅调节商品价值,同时也调节生产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