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的思考

合集下载

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价格理论

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价格理论

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价格理论骆桢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提问:价格理论在经济学体系中的作用和功能?当马克思于1843年初次阅读古典经济学时,他曾出于经验的理由明确地拒绝过劳动价值论。

他对劳动价值论的态度的转变,是与他在哲学本体论上实现的变革联系在一起的。

《1844年手稿》为这种转变最先在哲学上做了铺垫,……既然劳动是人类的本质,财富的生产便应该在社会可支配的总劳动量中找到一个相应的尺度。

任何一种商品,不仅要以货币这一经验的,外在于人的尺度来衡量,而且要用劳动时间这个理论尺度来衡量。

这样一来,马克思便通过劳动价值论在财富世界与人的生活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劳动价值论绝不像许多人理解的那样只是用来证明剥削的存在……它最重要的功能在于解释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而不是进行道德批判。

——张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本质、精髓与创新”载于《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张宇、柳欣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那么,马克思的价值-价格理论有什么样的功能?在其理论体系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一、劳动价值论的理由1、哲学基础:劳动本体论劳动本体论的基本观点(四个命题):(1)社会存在的最终的不可分解的要素是人的实践活动,劳动是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原型。

当然我们批评机械唯物主义,坚持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活动是由人的目的设定所引起的,是存在的要素。

(2)劳动不能仅仅从满足需要的手段来理解,劳动是人的类本质。

劳动通过目的的设定,已经赋予了“需要”新的内容和要求;劳动过程中,人获得了自由,实现目的过程中劳动对象被改造,主体外化,而目的是自我提出的目的,因而是自我的实现。

(3)劳动目的性和因果性的关系、结构(或自由和必然的关系)要实现目的,必须要成功利用因果性。

实现目的即实现了人的自由,同时利用因果性,受到必然性的约束。

劳动是指向自然物;非劳动实践活动是以他人及其意识为对象,但都是设定目的的活动,所以说劳动是实践活动的原型。

(4)劳动的对象化和外化特点在劳动过程中展开了客体的对象化和主体的外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重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难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思考题: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特征和品质是什么?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难点: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重点: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

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难点: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乃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

其一,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二,实践的总和才是检验中立的根本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其三,实践检验与正确理论(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的关系问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思考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中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相互关系如何?掌握这一原理对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何指导意义?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重点: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总结

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总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经济现象、揭示经济运行的本质以及指导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总结。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是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其使用价值或者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这一理论揭示了商品经济中的内在矛盾和价值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剩余价值理论占据着核心地位。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过其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让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而这部分剩余价值就成为资本家利润的来源。

这一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资本积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会将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进行扩大再生产。

这种资本积累的过程一方面导致了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分化和阶级矛盾。

资本积累还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即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上升,可变资本的比重下降。

这会导致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即失业现象。

马克思还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是高度社会化的,但生产资料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

这就导致了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当这些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爆发经济危机,表现为生产过剩、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强调了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实现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若干问题研究

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若干问题研究
剩 余 价 值 的 分 割 奠 定 基 础 。 同 时 也 使 马 克 思 的 价 值 理 论 出现 一 些 矛 盾 ,增 添 了新 的 内容 ,新 的 思 想和 观 点 ,丰 富
了价 值 理 论 的 体 系。
现象即等资 本获 得等量利润 ,这是 与传统
的劳动价值论发 生矛盾。“ 这里 , 在 价值 理 论 就好象与现 实的运动与生产 的实 际现 象 不能相容 了 ;从 而 ,一般地说 ,好 象必 须 放弃理解这种现 象的念 头” 马克思认为在 。 资本主义的条件下, 决定商品价格 的不是价 格或市场价值 , 而是生产价格 ,即 “ 把不同 生产部 门不同的利润率加以平均 , 以此平 并 均数加入不同各生产部 门的成本价格内形成 的价格 ” “ , 商品的生产价格 , 等于商 品的成 本 价格加上按一般 利润率计算, 按百分比应 加到这个成本价格上的利润 , 或者说 , 等于 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 。 生产 价 格 以一般 利 润 率 的存 在 为 前 提 ;而这个一般 利润率 ,又 以每个特殊 生 产 部门的利润率 已经 分别化为 同样大 的平
位 构 成 生产 部 门的 生产 价 格 高 于社 会 价 格 , 而 高 位 构 成 的 生 产 部 门生 产 价 格 低 于 社 会
价值和社会价格 。马克思指 出:“I V中 — 每个投资所生产 的商品的成本价格各不相
241 ) 10 1
同 ,但 在 所 有 这 些 商 品 中 ,由 每 10 0资
以致 不同各生产部 门的平均 利润成为相等 的 ,实现 了利润 的平均 化 ,使价值 转化为 生产价格 。 按此分析 , 生产价 格是形成 了。
也就不同 ,因而 它们所 推动的活劳动量也
就 不 同 ,它 们 所 占有 的 剩 余 劳 动 量 , 即剩

《政治经济学》第六章第二节 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

《政治经济学》第六章第二节  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

部门内 部的竞

指生产同种商品的企业之间为获得有利的产、销条 件和超额利润而进行的竞争。这种竞争一般通过提 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 导致社会价值(即市场价值)或市场价格的形成。
部门之 间的竞

指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为获得更高的利润率 和争夺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这种竞争 一般通过资本转移来实现。 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托.约.登宁
提高利润率是经营者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重要途径。
4、影响和决定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剩余价值率高低:在预付资本已定的条件下,利润率 与剩余价值率通常成正比例变化。 m’=m/v ,m ,p’=m/(c+v)
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 的条件下,部门的利润率与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一般 呈反方向变化。 c/v ,v ,m , p’=m/(c+v)
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商品价值的转化形
式,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
2、区别:与商品价值相比
质:同资本有联系,同活劳动没 有直接联系。
量:生产价格和商品价值经常不 一致。
W= c+v+m = k+m = k+p k+p =生产价格
3、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规律 起作用。
纯粹同商品买卖行 为相联系的费用 (与价值相关)
生产性 流通费用
包装、保管和运 输工人的劳动
商品 价值量
纯粹流通费用
广告费、办公费、 商业店员工资
m
价商成值品本量
商业资本增加投入50纯粹流通费用,这时可分配的 剩余价值为:180-50(纯粹流通费用补偿)=130
P`=(180-50) /(900+100+50)=12·38%

试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破解李嘉图难题及其意义[专题]

试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破解李嘉图难题及其意义[专题]

试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破解李嘉图难题及其意义摘要:本文针对李嘉图学派的两大难题: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等量资本提供等量利润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通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分别对其进行解答,以及发现难题破解的意义。

全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李嘉图两大难题进行阐述;接着通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工资的本质、阐释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来解答两大难题;最后揭示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破解李嘉图难题对政治经济学发展以及对指导无产阶级斗争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李嘉图难题工资平均利润生产价格19世纪初,古典经济学的最杰出代表大卫·李嘉图为劳动价值论作了最为透彻的表述和发挥。

他认为:“效用对于交换价值来说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却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论出发点:商品的交换价值由劳动量来决定,而劳动量又由劳动时间来决定;只有直接劳动才创造新价值,而间接劳动只是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决定商品价值的是必要劳动,是指最劣等条件下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

这一的学说进而形成了李嘉图学派。

然而,这个盛极一时的学派最终却走向了破产。

其原因就是李嘉图及其拥护者无法合理的解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两大难题: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等量资本提供等量利润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

而李嘉图的追随者的诡辩更是直接导致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这使得古典政治经济学陷入了绝境。

卡尔·马克思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完满地解决了这两个难题。

这不仅使得政治经济学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得到新生与发展,还更进一步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为全世界无产主义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思想。

1.李嘉图的两大难题1.1资本和劳动的交换与价值规律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商品间将进行等价交换。

则雇佣劳动与资本将按等价原则进行交换。

在资本家雇佣工人的过程中,双方各自持有对方想要的东西,都是用等价物去换取等价物,自由地进行交易,这一过程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资本论--思考题及答案

资本论--思考题及答案

1.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商品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

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

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它们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各自独立两种劳动。

具体劳动是特定具体形式的劳动,创造不同质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创造的是同质的价值。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2.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是长期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态。

货币产生经历了简单、扩大、一般和货币价值形式发展阶段。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指某种商品价值是偶然地、简单地通过另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

扩大的价值形式指某种商品的价值形式通过一系列商品使用价值表现出来。

扩大价值形式比简单价值形式更充分反映价值性质,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只是由简单的相对价值表现的总和。

一般的价值形式:是指一切商品价值通过一种商品使用价值表现出来。

形式上看一般价值形式是扩大的价值形式的颠倒,但处于一般价值形式的商品已发生本质变化,它是作为社会价值的代表存在,但时间和地点不固定。

货币形式:指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白银上,商品的价值是通过金、银来表现。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是由金银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金银作为货币这种特殊商品,是价值的直接体现物,具有双重使用价值,一方面是自然性质决定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社会职能决定的使用价值。

前两阶段属于买卖同一的直接交换;后两阶段属于以特殊商品为媒介的买卖分开交换。

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3.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分析了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源泉,为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2)揭示了剩余价值源泉是工人剩余劳动创造,为阐明剩余价值来源提供了理论依据(3)说明了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再生产等理论,为其经济理论创造了前提条件。

论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对李嘉图第二难题的解决_兼与史哉书教授商榷

论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对李嘉图第二难题的解决_兼与史哉书教授商榷

论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对李嘉图第二难题的解决兼与史哉书教授商榷刘元胜a,b(吉林财经大学a.经济学院;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长春130117)[摘 要]李嘉图学派不能成功解决等量资本为何获得等量利润,资本与劳动相交换如何与价值规律相符合等理论难题,导致了该学派最终解体。

马克思通过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以部门间资本的竞争所带来的利润率的平均化,以及相应的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成功地解决了以上理论难题,有效地维护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

史哉书教授无视商品经济转化的历史条件,假想商品始终按价值出售,用一般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否定均衡结果,用价值理论否定生产价格理论,不理解马克思价值理论与生产价格理论的内在一致性,他对马克思生产价格理论的批判完全是错误的。

[关键词]李嘉图第二难题;等量资本;等量利润;平均利润;生产价格[中图分类号]F0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2674(2010)10 0020 04价值理论作为经济理论的基石,其差异往往是造成经济理论体系分歧的根源。

从经济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中世纪神学家较早地借助 公平价格 思想表达了朴素劳动价值论的观点。

然而,直至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才被重新拓展并被加以研究。

在价值理论上,作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大卫 李嘉图在批判地继承斯密的价值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最高理论成就。

李嘉图的价值学说的主要科学贡献在于他坚持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

他坚定地认为,交换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强调商品交换价值与其生产时所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

然而,李嘉图的资产阶级立场让他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做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的、自然的形式,无视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不同发展阶段上作用形式的变化。

正如马克思所言, 把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误认为是社会生产的永恒的自然形式,那就必然会忽略价值形式的特殊性,从而忽略商品形式及其进一步发展 货币形式、资本形式等等的特殊性。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3、影响平均利润率的主要因素
平均利润率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因素影响:
第一、社会各部门资本的有机构成及由此产生的 不同利润率水平。如果社会生产中资本有机构成高的 部门较多,则平均利润率水平就相对较低;如果资本 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高。 第二、社会总资本在利润率不同各个部门的分配 比例。如果社会总资本资本在利润率较高的部门投入较 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高;反之,如果在利润率较 低 的部门投入资本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低。
生 产 部 门 资本 总额 资本 构成 剩余 不 价值 变 率% 资 本 可变 剩 资本 余 价 值 利 润 利 润 率 % 平 均 利 润 率 % 平 均 利 润 价 生 值 产 价 格 生产价 格与价 值之差

300
9: 1
150
27 0 16 0
30
45
4 5 6 0
15
25
75
3 4 5 2 6 0 1 4 5
第八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剩余价值反映了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但现实经济中直接看到的不 是剩余价值而是利润。
所以,本章着重阐述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 利润又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及相应的价值怎样 转化为生产价格。通过分析这些转化过程,揭示它 们是怎样进一步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
-10
0
+10
合计
300
60
60
2、平均利润率与平均利润
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就是社会总剩余价值量 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的过程。因此,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每个部门资本得到的利润不再 与自己所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而是按照平均 利润率获得相当于自己预付资本量的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 = 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资本在不同部门间转移, 会导致商品供求关系变化, 原来利润率 高的部门由于资本的大量涌入, 商品供过于求, 价格下降, 利润随 之下降;原来利润率低的部门, 会发生相反的变化。这个过程一直 持续下去, 直到各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 即形成平均利润率为 止。
可见,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是不同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瓜分剩 余价值的过程。
三、资本主义地租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 土地归私人所有者占有,农业由资本家经营。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形成: •资本原始积累,即通过暴力手段掠夺土地,强制农业小生产者与土地 分离。在英国较为典型。 •封建地主经济通过改良方式,采用雇佣劳动,按照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改造地主庄园,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 •在自由农民土地所有制基础上逐步发展成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生产成本对资本主义生产重要影响 •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 •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经营企业盈利或亏本的标志。 •生产成本的高低, 也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利润概念 •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 但资本家只关心资本的投入 和产出, 剩余价值在资本家眼中被看作是由生产过程中所耗费 的全部资本的产物。 •当剩余价值不被看做可变资本的产物, 而是被看做全部预付 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 剩余价值便转化为利润(用p表示)。
平均化过程, 商业资本家要获得与产业资本家一样的平均利 润。
商业流通费用 商业流通费用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 •生产性流通费用是由商品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如商品
的保管费、运输费、包装费等, 这些费用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 内的继续而产生的相关费用。 •纯粹流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即在商品变 为货币、货币变为商品的单纯的商品买卖过程中所支出的费用, 如商店的簿记费、广告费、办公费、商业店员的工资等。

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

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

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房慧玲【摘要】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关于它的争论一直伴随着它问世以来的全过程。

当今时代的主题、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结构等方面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相比均有很大的不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着空前的挑战,重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准确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本质内涵,树立正确的理论发展观,乃是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当代价值的重要前提。

%s: As the theoretical cornerstone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labor theory of value had been al-ways a controversial doctrine since it came to earth. Comparing with the world of Marx, the theme of times, pro-ductive forces, production relations and the class structure have deeply changed in current world, which brings about great challenges to Marxist labor theory of value. As a result, if we want to explore the current value of this theory,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is, to re-interpret its content and essential meaning, and to hold a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of theory.【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29-33)【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当代境遇【作者】房慧玲【作者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思政部,广东广州 5103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10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实现科学革命的最辉煌成果之一,围绕它的争论一直伴随着它问世以来的整个过程。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 (1)发展科学技术,加快技术进步是提高劳 动生产率的根本途径
• (2)合理、节约使用生产资料,减少不变资 本占用量
• (3)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加速周转
• (4)理顺各类产品的价格体系,确定合理的 价格对比关系
• (5)提高企业家队伍素质,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 (6)减少废料并对其进行综合利用。
• “商品使资本家耗费的东西和商品的生产 本身耗费的东西,无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 量。商品价值中由剩余价值构成的部分, 不需要资本家耗费什么,因为它耗费的只 是工人的无酬劳动。 ”(第264页)
可编辑ppt
25
• “因此,把商品价值中那些只是补偿商品生产上 耗费的资本价值的归结为成本价格这个范畴的办 法,一方面,表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性质。 商品的资本主义费用是用资本的耗费来计量的, 而商品的实际费用则是用劳动的耗费来计量 的。… …另一方面,商品的成本价格也决不是 一个仅仅存在于资本家账簿上的项目。这个价值 的独立存在,在商品的现实生产中,会经常发生 实际的影响,因为这个价值部分会通过流通过程, 由它的商品形式不断地再转化为生产资本的形式, 因而商品的成本价格必须不断买回在商品生产上 耗费的各种生产要素。”(第264页)
可编辑ppt
26
• “只要商品的出售价格高于商品的成本价 格,即使它低于商品的价值,也中会实现 商品中包含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从而总 会有利润。…在商品的价值和它的成本价 格之间显然可以有无数的出售价格。商品 价值中由剩余价值构成的要素越大,这些 中间价格的实际活动余地也就越大。” (第266页)
可编辑ppt
32
• “由于资本的一切部分都同样表现为超额价值 (利润)的源泉,资本关系也就神秘化了。…实 际上,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只有通过分 析才能使剩余价值从利润中脱壳而出。在剩余价 值中,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 在资本和利润的关系中…资本表现为一种对自身 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资本作为原有的价值额, 同它自身创造的新价值相区别。至于资本在它的 运动中通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创造出这个新价 值,这一点是人们意识到了的。但是这种情况是 怎样发生的,现在却神秘化了,好像它来自资本 本身固有的秘密性质。”(第268页)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在危机持续一段时间后,市场上的商品数量由于资 本家关闭企 业、缩短生产和销毁存货的结果减少了, 商品供应超过有支付能力需求的情况便逐渐发生了 变化。于是,资本主义经济就从危机阶段转入萧条 阶段。这时,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停止倒闭,失业 人数不再增加,物价低落,商业萎缩,游资充斥。 资本家为了摆脱这种困境,竭力降低成本,以便在 剧烈的竞争中获得超额利润。随着资本家更新固定 资本,新的投资不断增加,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 需求也逐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加,结果就推动整个社会生产恢复和 发展起来。萧条阶段就逐步转入复苏阶段。

2.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后,货币在两个不同的时刻分别 起价值尺度和价值实现手段的作用,危机的可能性就包含 在这两个时刻的分离中。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 商品买卖日益有更多的部分会采用赊购赊销的方式。虽然 商品已经转手,但商品的价值并没有真正实现, 商品所有者 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债务连锁关系。一旦有一个或几个债 务人不能如期支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使一系列支付不能 实现,使整个信用关系遭到破坏,造成经济危机。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的三卷《资本论》就是要对生产过剩经济危 机做出系统论证的。因为这一现象充分表明了资本 主义不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永恒的最佳社会形式, 它是资本主义必然会被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的最重 要的理论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卷分析商品 流通形式时明确说, “这些形式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 但仅仅是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 必须 有整整一系列关系。”三卷《资本论》就是考察这 个整整一系列关系的,阐明是怎样使危机形式上的可 能性转变为一种现实必然性。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生产过剩危机 这种现象就真正得到了科学论证。直接生产 过程的从微观到宏观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 制度下生产与消费的对抗性矛盾, 流通过程分 析揭示了生产与消费的依存性是再生产正常 进行的客观的比例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 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不顾消费的无限扩大 资本积累的不可遏止的趋势。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思考摘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是科学、是真理,必须始终坚持,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要与时俱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用成分。

中国经济可以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交换价值生产过剩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报告强调,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在《资本论》研究会召开之时,缅怀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及研究他的思想,对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就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谈三个问题。

一、“老祖宗”不能丢“老祖宗”不能丢,即是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不能丢。

之所以不能丢,因为它是科学,是真理,能经受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并能指导新的实践。

首先,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其根本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特别是《资本论》的方法。

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义,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只有深刻把握和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或方法论,我们才能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才能发扬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本质,并应用它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资本论》博大精深,其方法论有多种,如科学的抽象方法、历史的方法、逻辑的方法等等,但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对此,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着经典的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及现实意义关键词: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现实意义摘要: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为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规律,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依然有指导价值与现实意义。

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核心。

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根据,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_丈思想武器。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终济学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逐步建立起来的。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基本形成阶段:19世纪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的全面确立阶段。

列宁高度评价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剩余价值理论也是社会主义有空想变为科学的重要标志。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剩余价值实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其主要内容是劳动力成为商品时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是提高剩余价值率,基本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克思根据他创立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入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也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工人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即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工人的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和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过程。

从而得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既是劳动过程也是价值增殖过程的科学论断。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与现实资本流动障碍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与现实资本流动障碍
福建商业高等专思的平均利润理论与现实资本流动障碍
郑春高.
(福建商业高 等专 科学 校教务处, 福建福州350012)
〔 摘 要) 马克思的 平均利润率原理:利润率平均化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而利润率的平 均化又总 是以资本流动作为实现途径的。资本能否流动不仅关系到能否实现利润率的 平均化, 更关系到能否实现产 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的最佳配置。根据这一原理, 本文主要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流动存在的障碍进行分 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为了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的最佳配置, 须通过政府干预保障资本流动的观点。 〔 键 词) 资本流动障碍;平均利润率; 自由竞争;政府调控 关 中图分类号:F09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一 4940(2006)01一 0010 一 003
生 式发 更高的 产方 展到 水平。’ 为只 一“ 高的 ”〕 〔因 有这 更
水平” 才能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 才能实现利润率的平 均化。 但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 资本流动又遇到了新的 障碍。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自由竞争完全为垄断所代 替, 资本流动便变得不再 自由了— 受到了垄断的阻 碍。 对于垄断的阻碍作用, 生活在过渡时期( 自由竞争 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的马克思、 恩格斯早有 预见并作过深刻的分析。但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 存在资本流动的障碍以及如何消除流动障碍, 则没有作 出全面的分析。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制度的一场革 命, 从根本上说, 生产资料公有制也更有利于社会化大 生产的发展。但生产资料公有制并不能消除资本有机
下:
利润, 转移到具有垄断价格的 商品上” 川。这样便形成
了垄断利润, 其利润率水平也就必然远远高于一般的非 垄断部门了。 3、 规模经济 在不同的市场、 不同的行业中, 企业的最佳规模是 不一样的。 有的产业只有进行大规模生产, 才更有利于 专业化分工, 才更能发挥技术和设备的作用, 最终实现 成本降低、 效益提高的规模经济效果。马克思曾明确指 出:“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 商品的便宜取决于劳动生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之树常青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之树常青

本文试图通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方法、演绎推理法和科学抽象法等方法论的学习,紧密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中的基本问题,分析和说明其中所蕴含的方法论密码,以此来彰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高超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门生产关系经济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要学习它科学的理论,也要学习它提供这种理论观点所使用的方法。

本文试图通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论的学习,挖掘和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分析中所蕴含的科学的分析方法,以此来彰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高超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分析方法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分析方法,是辩证逻辑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理论的逻辑进程与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进程相一致。

也就是说历史走到哪,逻辑分析走到哪;逻辑走到哪,历史证实走到哪。

就方法论而言,历史方法属于感性的现象描述方法,描述事物自然演进的历史进程;逻辑方法属于理论性方法,是用理论概念、范畴等思维形式概括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关于价值形式的阐述典型地诠释了历史与逻辑统一分析法的既定要求,是这一辩证逻辑分析法的生动展现。

大家知道,商品的价值,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

其价值实体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其形态是凝结的人类劳动,即物化劳动,可见,商品价值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确实存在。

作为内在的确实存在的价值,一定要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在其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表现为四种逻辑形式。

把它演变的历史和逻辑作统一考察,充分展现了历史与逻辑统一分析方法的逻辑之美。

下面列表说明之(见表1)。

以上列表就是通过商品交换的四段历史过程展示的四种价值形式各自的逻辑,说明价值形式的演进过程,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的演进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马克思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的思考
(1)平均利润,是指以预付资本大小按平均利润率计算归到每个生产部门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

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据资本的大小,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

平均利润仍然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平均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各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或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其利润率不同。

资本有机构成高或资本周转速度慢的部门,其利润率较低;资本有机构成低或者资本周转速度快的部门,其利润率较高。

在利润率不同的情况下,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

这同资本的本性相矛盾。

于是便发生了资本的转移。

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

这种转移必然引起各部门生产比例的变化,进而引起各部门的商品在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最终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

原来利润率较高的部门,由于新的资本的涌入,生产的扩大,商品的增加,价格的降低,其利润率必然趋向于下降;原来利润率较低的部门,由于许多资本的撤出,生产的缩小,商品的减少,价格的上涨,其利润率必然趋向于上升。

资本转进转出,不断分配,直到各个部门能够大体上形成平均利润率的时候才会大致地停止下来。

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资本家就可以实现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被各部门的资本家重新分配的过程。

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资本有机构成高或资本周转慢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量高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资本有机构成低或资本周转快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量低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

利润率的平均化,不仅有它的必然性,而且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必要条件:1.资本有更大的活动性,也就是说更容易从一个部门和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部门和另一个地点;2.劳动力能够更迅速的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从一个生产地点转移到另一个生产地点。

第一个条件的前提是:社会内部已经有了完全的贸易自由,消除了自然垄断以外的一切垄断,即消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造成的垄断,其次,信用制度的发展已经把大量分散的可供支配的社会资本在各个资本家面前集中起来;最后不同的生产部门都受资本家支配。

第二个条件的前提是:废除了一切妨碍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转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或者从一个生产地点转移到另一个生产地点的法律;工人对于自己的劳动的内容是不关心的,一切生产部门的劳动都已尽可能的化为简单劳动,工人抛弃了一切职业的偏见,最后,特别是工人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支配。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条件概括说就是“两个自由”,一是资本转移的自由,而是劳动力转移的自由,这样的条件并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期就完全具备的,它要求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水平,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在一国社会内越是发展,也就是说,该国的条件越是适应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本就越能实现这种平均化。

(2)商品的生产价格,就是由部门平均生产成本和社会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

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将围绕生产价格而上下波动,这只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动,而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社会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

生产价格是指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总和。

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等于商品的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之总和。

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求出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把这个平均数加到不同生产部门的成本价格上,由此形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

它是商品的市场价格上下波动的中心。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认为,商品的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利润率平均化为前提。

商品本来是按照价值进行买卖的,在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商品就不再按照价值,而是按照生产价格来进行买卖了。

从一个生产部门来看,生产价格与价值在量上通常
是不一致的。

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构成的部门,平均利润大于剩余价值,因而生产价格高于价值;反之,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构成的部门,则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与社会总资本的平均构成相同的部门,两者才能够相等。

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剩余价值的总和与平均利润的总和是相等的,从而生产价格总和与价值总和也是相等的。

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条件下,价值规律也就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发挥作用。

商品的市场价格的规定也就不再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并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着生产价格这一中心而上下摆动。

从每个部门来看,虽然生产价格似乎偏离了价值,但从整个社会来看,这种偏离又是互相抵消的。

生产价格归根结底是以价值为基础。

就每个生产部门来说,引起生产价格变动的原因,是平均利润率的变动,或商品本身价值的变动。

(3)平均利润理论的现实意义:
机会均等。

平均利润的形成标志着多元化经济主体之间享有的权利和机会是均等的。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三资企业都不能靠天时和地利享有特殊的权利和机会。

各经济主体只能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和价值增殖能力,以争取到最好的投资机会。

平均利润的形成必然使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趋于一致。

会缩小地区与地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贫富悬殊,从而更充分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最终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资本的自由转移,会使一些暂时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有危机感,而不能像计划经济体制下靠国家的扶持,靠行业优势而高枕无忧,而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自我积累。

(4)生产价格理论的现实意义:
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之后,商品就不再按照价值、而是按照生产价格来进行买卖。

这时,价值规律也就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发挥作用。

商品的市场价格的规定也就不再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并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着生产价格这一重心而上下波动。

从较长时期来看,商品的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会互相均衡,从而它同生产价格的偏离就会趋于一致;而从全社会来看,尽管生产价格也是经常变动的,但它要以商品价值为最终限界,从而生产价格总额会等于商品价值的总额。

由于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所以,它的一切变化归根结底是以商品价值的变化为基础的。

就每个生产部门来说,引起生产价格变化的原因,不外是平均利润率的变动,或商品本身价值的变动。

虽然各个产业部门的不同利润率是经常发生变动的,但这些利润率的变动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均衡运动,才会引起平均利润率的变动。

所以,在较短时期内,生产价格的变动,主要是由商品价值发生现实变动所引起的。

总之,商品生产价格的变动总是离不开商品价值的变动,不是直接同本部门商品价值的变动有关,就是间接同其他部门商品价值的变动有关。

可见,价值规律不仅调节商品价值,同时也调节生产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