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第一名街-山塘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 塘 街
Fra Baidu bibliotek
姑 苏 第 一 名 街
山塘胜迹
目录
1,历史与起源简介
2,小吃简介
3,建筑构景分析及 名胜介绍
4, 建筑构景欣赏
山塘老街
山塘老街全长360米。虽仅有七里山塘的十分之一,却是 山塘的精华所在。被称之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代 表”。老街重现了当年山塘的繁盛。店肆林立、会馆齐聚。 既有苏州老字号采芝斋、黄天源、五芳斋、绿杨馄饨店, 也有中国缂丝泰斗王金山的工作室、刺绣、紫檀木雕、石 雕、玉雕、蓝印花布大师前店后坊式的店铺。横跨山塘河 的通贵桥桥孔与水中的倒影,浑然一圆,曾让建筑大师贝 聿铭为此击节叫好。山塘河水仍如一千年前那样清澈。乘 一叶画舫,听一曲丝竹,真可谓“一声柔橹一销魂”。而 通贵桥下塘却是苏州的时尚之都,一系列风格各异的茶馆、 酒吧、咖啡馆、西餐厅一到晚间便热闹非凡,古老的山塘 吟唱着一首和历史应和、与时代合拍的让人酒酣摇曳的歌 谣!
山塘街的景点
玉涵堂 徽州会馆 泉州会馆 通贵桥 五人墓 古戏台
玉涵堂
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故居,(吴一鹏,字南夫,号白楼居士, 明弘治年间官至礼部侍郎、南京吏部尚书,83岁逝世,谥文端。)故 居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是苏州城外最 大的古建筑群。其正门临古街水巷,厅堂楼阁齐备,扁作梁架,青石 鼓墩柱础,轩敞古朴。各进门楼砖雕精美绝伦,规制颇高。后花园和 主体建筑呼应,内有荷花池、假山、船厅等。为江南名宅的典范之作。 修茸后的吴一鹏故居建筑群落为四路五进。东路建筑为桃花坞木刻年 画工作室。这里不仅全面展示了发源于山塘,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 目的桃花坞木刻年画,而且还全过程演示了此画制作的复杂的过程。 玉涵堂是苏州城外唯一一座明代建筑,其名取“君子于玉比德”之 意,把玉比喻为修身的道德标准,体现了主人崇高的道德准则。玉涵 堂建筑高大宏敞,它面阔三间,进深九架屋(前面一架廊屋不计在 内),扁作梁架,前为翻轩,柱础为雕花青石鼓墩,墙身勒脚处为波 浪纹雕花砖,建筑风格极为大气。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 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参观了玉涵堂后,对此极为欣赏,欣然写下了 “文物化新,玉涵于堂”的题词。
山塘街的历史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 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 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去后, 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 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 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 里山塘到虎丘”。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在 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 的修建,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成了热 闹繁华的市井。苏州百姓非常感激白居易,他离 任后,百姓即把山塘街称之为白公堤,还修建了 白公祠,以作纪念。
4.夹景与框景在人的观景视线前,设障碍左右夹为夹景,四方围景为 框景。常利用山石狭谷、林木树干、门窗洞口等限定视景点和赏景范 围,从而达到深远层次的美感,也是大环境中摘取局部景点加以观赏 的手法。山塘街中的玉涵堂就是用了这种构景方法。 5. 前景与背景,任何园林空间都是由多种景观要素组成的,为了突出 表现某一景物,常把主景适当集中,并在其背后或周围利用建筑墙面、 山石、林丛或草地、水面、天空等作为背景,用色彩、体量、质地、 虚实等因素衬托主景,突出景观效果。在流动的连续空间中表现不同 的主景,配以不同的背景,则可以产生明确的景观转换效果。 6. 俯景与抑景风景园林利用改变地形建筑高低的方法,改变游人视 点的位置,必然出现各种抑视或俯视视觉效果。如创造狭谷迫使游人 抑视山崖而得到高耸感,创造制高点给人的俯视机会产生凌空感,从 而达到小中见大和大中见小的视觉效果。古戏台通过对地形的完美塑 造,改变游人的视线,是真正的以小见大的风景。 7.内景与借景一组园林空间或园林建筑。以内观为主的称内景,作为 外部观赏为主的为外景。如山塘街中的通贵桥,即是游人驻足休息处, 又为外部观赏点,起到内外景观的双重作用。 8. 季相造景利用四季变化创造四时景观,在风景园林被广泛应用。山 塘街中虽然没有丰富的植物,但是,在众多建筑之中,总会有一些植 物,利用四季的变换来给街道添加了别具一格的优美画卷。
山塘古戏台
山塘古戏台是仿唐式的建筑。古戏台最早 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祭神的社戏 表演场所,后来渐渐变为欢庆节日,举办庙 会的娱乐场所。苏州的古戏台很多,但大多 深藏于深宅大院或是园林里。山塘古戏台是 唯一位于繁华街道上的戏台。是真正让老百 姓看“白戏”的地方。现在的古戏台上不仅 时常有名家、票友粉墨登场,戏台两边厢房 还分别陈列着世界文化遗产昆曲的剧照、脸 谱和服饰,让大家能近距离地接触到这个被 珍为“活化石”的戏曲种类。
七狸山塘
山塘街又称 “七狸山塘”, 是因为明朝的 刘伯温为了镇 水驱邪,曾在 山塘河畔竖立 了七头青石雕 制的石狸。
山塘街建筑构景方法分析
山塘街不像别的步行街那样富有高楼大厦,也不像别的风景名胜区有很多植 物配景,它只有一座座精美的房屋,只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也只有一些不 太起眼的植物。但是,山塘街正是用这些不起眼的景致征服了众多游人。让人 置身其中,美轮美奂,如痴如醉,对其特有的风景名胜流连忘返。 1. 主景与配景(次景)造园必须有主景区与次要景区。堆山有主、 次、宾、 配,园林建筑要主次分明,植物培植也要主体树种与次要树种搭配,处理好主 次关系就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配景对主景起陪衬作用,不能喧宾夺主,是 园林中主景的延伸和补充。山塘街没有突出的植物配景,所有的景观都是由植 物集中体现的。主水道提供了整条街的主景,而水道旁边的传统楼房则是配景, 主景与配景两者主次分明,相得益彰,让整条街的景致美轮美奂。 2. 抑景与扬景是传统造园历来就有欲扬先抑的做法。可利用建筑、地形、植 物、假山台地在入口处设隔景小空间,经过婉转通道中逐渐放开,到达开阔空 间。山塘古戏台就是利用这种表现方法,使整个街道空间开放,精致优美。 3. 实景与虚景园林或建筑景观往往通过空间围和状况、视面虚实程度形成人 们观赏视觉清晰与模糊,并通过虚实对比、虚实交替、虚实过渡创造丰富的视 觉感受。山塘街植物造景是虚,建筑构景是实,以植物的虚来衬托建筑的虚, 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美的山塘景物图。
建筑构景欣赏
谢谢
观 赏
五人墓
现墓门朝南,前临山塘河,壁嵌《五人墓义助疏》碑, 时在崇祯七年(1634年),参加义助者有吴默、文震孟、 姚希孟、钱谦益、瞿式耜等54人。门后立双柱出头石坊, "义风千古"字额为杨廷枢所书。过石坊是享堂,面阔三间, 进深六架。明间立"五人之墓"碑,高约2.2米,1981年 整修时自墓门移至此处。东次间立《五人墓碑记》石刻和 清代书条石10块,多为赞颂、凭吊诗词。堂后即五人墓冢, 一字横列,围以条石,作长方形,东西长16. 87米,南北 宽6米,高1.35米。正面嵌五人名碑。
泉州会馆
泉州会馆就是就是当时行商的泉州人在苏州的聚 集场所。泉州商人设立泉州会馆,起到了“联乡语、 叙乡情”的作用,逐渐成为泉州同乡商人存货、居 住和议事的场所。会馆内经常举办善事,施米施衣, 抚恤孤寡。会馆还供奉有佛祖和妈祖,反映了商人 们祈求平安及生意兴隆的心态。
通贵桥
通贵桥为单孔石级拱桥,据清· 顾公燮《丹 午笔记》记载:“山塘吴文公一鹏与友善, 菩提庵前郭方伯:友善,朝夕过从,造桥以 便往来,名曰通贵。”乾隆隆庆二年有人看 见桥上天空有一朵五色云,所以此桥又名端 云桥。”通贵桥始建于明崇祯13年,是苏州 桥梁的代表作之一。桥身宛如明月,桥孔与 水中的倒影,浑然一圆。高与低、曲与直、 虚与实、藏与露、明与暗,和谐统一,相映 成趣。是欣赏姑苏水巷风貌的佳绝处。
Fra Baidu bibliotek
姑 苏 第 一 名 街
山塘胜迹
目录
1,历史与起源简介
2,小吃简介
3,建筑构景分析及 名胜介绍
4, 建筑构景欣赏
山塘老街
山塘老街全长360米。虽仅有七里山塘的十分之一,却是 山塘的精华所在。被称之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代 表”。老街重现了当年山塘的繁盛。店肆林立、会馆齐聚。 既有苏州老字号采芝斋、黄天源、五芳斋、绿杨馄饨店, 也有中国缂丝泰斗王金山的工作室、刺绣、紫檀木雕、石 雕、玉雕、蓝印花布大师前店后坊式的店铺。横跨山塘河 的通贵桥桥孔与水中的倒影,浑然一圆,曾让建筑大师贝 聿铭为此击节叫好。山塘河水仍如一千年前那样清澈。乘 一叶画舫,听一曲丝竹,真可谓“一声柔橹一销魂”。而 通贵桥下塘却是苏州的时尚之都,一系列风格各异的茶馆、 酒吧、咖啡馆、西餐厅一到晚间便热闹非凡,古老的山塘 吟唱着一首和历史应和、与时代合拍的让人酒酣摇曳的歌 谣!
山塘街的景点
玉涵堂 徽州会馆 泉州会馆 通贵桥 五人墓 古戏台
玉涵堂
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故居,(吴一鹏,字南夫,号白楼居士, 明弘治年间官至礼部侍郎、南京吏部尚书,83岁逝世,谥文端。)故 居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是苏州城外最 大的古建筑群。其正门临古街水巷,厅堂楼阁齐备,扁作梁架,青石 鼓墩柱础,轩敞古朴。各进门楼砖雕精美绝伦,规制颇高。后花园和 主体建筑呼应,内有荷花池、假山、船厅等。为江南名宅的典范之作。 修茸后的吴一鹏故居建筑群落为四路五进。东路建筑为桃花坞木刻年 画工作室。这里不仅全面展示了发源于山塘,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 目的桃花坞木刻年画,而且还全过程演示了此画制作的复杂的过程。 玉涵堂是苏州城外唯一一座明代建筑,其名取“君子于玉比德”之 意,把玉比喻为修身的道德标准,体现了主人崇高的道德准则。玉涵 堂建筑高大宏敞,它面阔三间,进深九架屋(前面一架廊屋不计在 内),扁作梁架,前为翻轩,柱础为雕花青石鼓墩,墙身勒脚处为波 浪纹雕花砖,建筑风格极为大气。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 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参观了玉涵堂后,对此极为欣赏,欣然写下了 “文物化新,玉涵于堂”的题词。
山塘街的历史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 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 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去后, 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 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 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 里山塘到虎丘”。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在 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 的修建,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成了热 闹繁华的市井。苏州百姓非常感激白居易,他离 任后,百姓即把山塘街称之为白公堤,还修建了 白公祠,以作纪念。
4.夹景与框景在人的观景视线前,设障碍左右夹为夹景,四方围景为 框景。常利用山石狭谷、林木树干、门窗洞口等限定视景点和赏景范 围,从而达到深远层次的美感,也是大环境中摘取局部景点加以观赏 的手法。山塘街中的玉涵堂就是用了这种构景方法。 5. 前景与背景,任何园林空间都是由多种景观要素组成的,为了突出 表现某一景物,常把主景适当集中,并在其背后或周围利用建筑墙面、 山石、林丛或草地、水面、天空等作为背景,用色彩、体量、质地、 虚实等因素衬托主景,突出景观效果。在流动的连续空间中表现不同 的主景,配以不同的背景,则可以产生明确的景观转换效果。 6. 俯景与抑景风景园林利用改变地形建筑高低的方法,改变游人视 点的位置,必然出现各种抑视或俯视视觉效果。如创造狭谷迫使游人 抑视山崖而得到高耸感,创造制高点给人的俯视机会产生凌空感,从 而达到小中见大和大中见小的视觉效果。古戏台通过对地形的完美塑 造,改变游人的视线,是真正的以小见大的风景。 7.内景与借景一组园林空间或园林建筑。以内观为主的称内景,作为 外部观赏为主的为外景。如山塘街中的通贵桥,即是游人驻足休息处, 又为外部观赏点,起到内外景观的双重作用。 8. 季相造景利用四季变化创造四时景观,在风景园林被广泛应用。山 塘街中虽然没有丰富的植物,但是,在众多建筑之中,总会有一些植 物,利用四季的变换来给街道添加了别具一格的优美画卷。
山塘古戏台
山塘古戏台是仿唐式的建筑。古戏台最早 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祭神的社戏 表演场所,后来渐渐变为欢庆节日,举办庙 会的娱乐场所。苏州的古戏台很多,但大多 深藏于深宅大院或是园林里。山塘古戏台是 唯一位于繁华街道上的戏台。是真正让老百 姓看“白戏”的地方。现在的古戏台上不仅 时常有名家、票友粉墨登场,戏台两边厢房 还分别陈列着世界文化遗产昆曲的剧照、脸 谱和服饰,让大家能近距离地接触到这个被 珍为“活化石”的戏曲种类。
七狸山塘
山塘街又称 “七狸山塘”, 是因为明朝的 刘伯温为了镇 水驱邪,曾在 山塘河畔竖立 了七头青石雕 制的石狸。
山塘街建筑构景方法分析
山塘街不像别的步行街那样富有高楼大厦,也不像别的风景名胜区有很多植 物配景,它只有一座座精美的房屋,只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也只有一些不 太起眼的植物。但是,山塘街正是用这些不起眼的景致征服了众多游人。让人 置身其中,美轮美奂,如痴如醉,对其特有的风景名胜流连忘返。 1. 主景与配景(次景)造园必须有主景区与次要景区。堆山有主、 次、宾、 配,园林建筑要主次分明,植物培植也要主体树种与次要树种搭配,处理好主 次关系就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配景对主景起陪衬作用,不能喧宾夺主,是 园林中主景的延伸和补充。山塘街没有突出的植物配景,所有的景观都是由植 物集中体现的。主水道提供了整条街的主景,而水道旁边的传统楼房则是配景, 主景与配景两者主次分明,相得益彰,让整条街的景致美轮美奂。 2. 抑景与扬景是传统造园历来就有欲扬先抑的做法。可利用建筑、地形、植 物、假山台地在入口处设隔景小空间,经过婉转通道中逐渐放开,到达开阔空 间。山塘古戏台就是利用这种表现方法,使整个街道空间开放,精致优美。 3. 实景与虚景园林或建筑景观往往通过空间围和状况、视面虚实程度形成人 们观赏视觉清晰与模糊,并通过虚实对比、虚实交替、虚实过渡创造丰富的视 觉感受。山塘街植物造景是虚,建筑构景是实,以植物的虚来衬托建筑的虚, 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美的山塘景物图。
建筑构景欣赏
谢谢
观 赏
五人墓
现墓门朝南,前临山塘河,壁嵌《五人墓义助疏》碑, 时在崇祯七年(1634年),参加义助者有吴默、文震孟、 姚希孟、钱谦益、瞿式耜等54人。门后立双柱出头石坊, "义风千古"字额为杨廷枢所书。过石坊是享堂,面阔三间, 进深六架。明间立"五人之墓"碑,高约2.2米,1981年 整修时自墓门移至此处。东次间立《五人墓碑记》石刻和 清代书条石10块,多为赞颂、凭吊诗词。堂后即五人墓冢, 一字横列,围以条石,作长方形,东西长16. 87米,南北 宽6米,高1.35米。正面嵌五人名碑。
泉州会馆
泉州会馆就是就是当时行商的泉州人在苏州的聚 集场所。泉州商人设立泉州会馆,起到了“联乡语、 叙乡情”的作用,逐渐成为泉州同乡商人存货、居 住和议事的场所。会馆内经常举办善事,施米施衣, 抚恤孤寡。会馆还供奉有佛祖和妈祖,反映了商人 们祈求平安及生意兴隆的心态。
通贵桥
通贵桥为单孔石级拱桥,据清· 顾公燮《丹 午笔记》记载:“山塘吴文公一鹏与友善, 菩提庵前郭方伯:友善,朝夕过从,造桥以 便往来,名曰通贵。”乾隆隆庆二年有人看 见桥上天空有一朵五色云,所以此桥又名端 云桥。”通贵桥始建于明崇祯13年,是苏州 桥梁的代表作之一。桥身宛如明月,桥孔与 水中的倒影,浑然一圆。高与低、曲与直、 虚与实、藏与露、明与暗,和谐统一,相映 成趣。是欣赏姑苏水巷风貌的佳绝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