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第11课项羽本纪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项羽本纪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3分) A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B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C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D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解析 A 项,“繇”同“徭”。
答案 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又不肯竟.学 竟:竟然 B .何兴之暴.也 暴:暴力 C .乃持项王头视.鲁 视:察看 D .才气过.人 过:超过 解析 A 项“竟”应为“使……完毕”的意思;B 项“暴”应为“迅速、突然”的意思;C 项“视”同“示”,“出示、展示”之意。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封于.项与籍避仇于.吴中 B.⎩⎨⎧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为其.守礼义 C.⎩⎨⎧ 梁以.此奇籍无不一以.当十 D.⎩⎨⎧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是何楚人之.多也解析介词,因为/介词,用。
A项,介词,在;B项,代词,他(指项羽);D 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C.项王至阴陵,迷失..道D.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解析A指“身边的下属”;B指“地方方圆”;D指“治理”。
答案 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项王军壁.垓下”的“壁”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B.项梁怒.之C.奋其私智而不师.古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解析例句与C项加点字均为名词作动词;而A项“亡”为使动用法;B项“怒”为为动用法;C项“师”为名词用动词;D项“王”为使动用法。
答案 C6.下列各句不属于倒装句式的一项是()(3分)A.尚不觉寤而不自责B.与籍避仇于吴中C.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D.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解析D是被动句。
A是宾语前置句;B为状语后置句;C为定语后置句。
项羽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王安石以一个大政治家的非凡气度和远见卓识,对 王安石以一个大政治家的非凡气度和远见卓识, 王安石以一个大政治家的非凡气度和远见卓识 •于项羽之死又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如果说杜牧 于项羽之死又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 于项羽之死又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 如果说杜牧 •对项羽评价注重“该不该”, 王安石则看重“能不能 对项羽评价注重“ 则看重“ 对项羽评价注重 该不该” 王安石则看重 • 杜牧认为项羽不该乌江自刎,该重整旗鼓,以便东 杜牧认为项羽不该乌江自刎,该重整旗鼓, •山再起;王安石则深入分析了民心的向背和大势所 山再起; 山再起 •趋。楚汉相争,战乱频仍,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而 趋 楚汉相争,战乱频仍,百姓饱受战乱之苦, •望烽烟止息。此时刘邦已稳定了大局,项羽则一败 望烽烟止息。 望烽烟止息 此时刘邦已稳定了大局, •涂地,回天无力,民心和形势都决定了项羽不可能 涂地, 涂地 回天无力, •再有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辉煌。其中民心的向背 再有东山再起、 再有东山再起 卷土重来的辉煌。 •和顺应形势的高论,就很发人深思,时至今日,更 和顺应形势的高论, 和顺应形势的高论 就很发人深思,时至今日, •显得是至理名言! 显得是至理名言! 显得是至理名言 启示:引领我们如何正视打击和挫折, 启示:引领我们如何正视打击和挫折,如何在困境 •中奋起。 中奋起。 中奋起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代表,作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代表, 项羽 •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故事无数次地被搬上 为一个“ 为一个 失败的英雄” •舞台,后人既为他的英勇善战,霸王之气所折服, 舞台, 舞台 后人既为他的英勇善战,霸王之气所折服, •同时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 同时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 同时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 •那么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怎么会一步一步走向 那么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怎么会一步一步走向 •衰败,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在“垓下 衰败, 衰败 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 •之围”时,项羽哀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之围” 项羽哀叹: 此天之亡我, 之围 •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俗话说“当局者迷 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 俗话说“ 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 •旁观者清”,我们作为旁观者、后来者,似乎应该 旁观者清” 我们作为旁观者、后来者, 旁观者清 •可以以一种更加客观,更加公正的态度来评价项羽 可以以一种更加客观, 可以以一种更加客观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项羽本纪演练 含解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闻应侯①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盛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智,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何也?然则君之主,慈仁任忠,不欺旧故,孰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应侯曰:“未知何如也。”蔡泽曰:“主固亲忠臣,不过秦孝公、楚悼王、越王。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窃为君危之。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白起率数万之师,使秦有帝业,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种为越王成霸功,勾践终拮②而杀之。此四子者,功成而不去,祸至于此。今君相秦,计不下席,谋不出廊庙,君之功极矣。如是不退,则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是也。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孰与以祸终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汉军已经完全得到楚国的土地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
(2)阻挡我的敌人都被我打垮,遭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未失败过,于是称霸据有天下。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专题五课时跟踪检测(十一)项羽本纪
2019年4月课时跟踪检测(十一)项羽本纪(时间:40分钟满分:56分)一、基础知识(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不肯竟.学竟:完成B.毋妄.言妄:狂妄C.梁以此奇.籍奇: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D.皆已惮.籍矣惮:敬畏详细分析:选B B项,妄:胡乱。
2.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B.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详细分析:选A A项中“伏”同“服”,其他均无通假字,但值得注意的是“忼”“被”“当”,均不是通假字,因为它们本身的意思能满足句子的表意要求。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封于.项与籍避仇于.吴中B.以是知其.能绝其.甬道C.梁以.此奇籍无不一以.当十D.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是何楚人之.多详细分析:选C A项,均为介词,在;B项,均为代词,他们的;C项,介词,因为/介词,用,拿;D项,均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B.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②亦足王.也C.①于是已破秦军.②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D.①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②及其死,鲁最后下.详细分析:选C A项,①名词作状语,向东;②名词用作动词,东行。
B项,①使动用法,使……称王;②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C项,均为一般用法,军队。
D项,①名词,下面;②名词用作动词,(被)占领。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
B.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
C.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
D.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
详细分析:选B B项,文中项羽没有学完兵法。
苏教版《项羽本纪》修改整理实用课件
2. 第二自然段写了项羽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 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
明确:两件。一是少时学情。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 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 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 性格特点。 二是观始皇游。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 胸有大志,不计后果
少时言语不俗的还有哪些人(举一.二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项籍者,下相人
也,字羽。初起 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 父即楚将项燕, 为秦将王翦所戮 者也。项氏世世 为楚将,封于项, 故姓项氏。
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事的时候,他 二十四岁。项籍的叔 父是项梁,项梁的父 亲是项燕,就是被秦 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 楚国大将。项氏世世 代代做楚国的大将, 被封在项地,所以姓
《史记》选读之《项 羽术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代表,作 •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故事无数次地被搬上 •舞台,后人既为他的英勇善战,霸王之气所折服, •同时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
•那么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怎么会一步一步走向 •衰败,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在“垓 •之围”时,项羽哀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俗话说“当局者 •旁观者清”,我们作为旁观者、后来者,似乎应该 •可以以一种更加客观,更加公正的态度来评价项羽
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 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 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 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 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 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 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 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 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 籍说:“那个家伙的皇帝位置 可以拿过来替他做!”项梁急 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 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 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 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 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 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 了。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检测 专题四 第11课(含答案)
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新沐.者必弹冠沐:洗头B.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放:流放C.新浴者必振.衣振:振奋D.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随:顺应答案 C解析振:抖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B.何故深思高举..C.颜色..憔悴D.渔父莞尔..而笑答案 D解析A项古义:形体容貌。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B项古义:行为高出于世俗。
今义:高高地举起。
C项古义:脸色。
今义:色彩。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B.离骚者,犹离忧也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D.厚币委质事楚答案 C解析A项“濯”同“浊”。
B项“离”同“罹”。
D项“质”同“贽”。
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A.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B.数十年竟为秦所灭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D.夫天者,人之始也答案 D解析A、B、C三项均为被动句。
D项为判断句。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A .素善.留侯张良B .明.道德之广崇 C .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D .其后楚日.以削 答案 D解析 A 、B 、C 三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D 项为名词作状语。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高中语文第12课项羽本纪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12课 项羽本纪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期山东..为三处B .地方..千里 C .吾知公长者.. D .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惮:敬畏 B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纵:即使 C .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为:替、给D .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卒:同“猝”,仓促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B .项王自度不得脱C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D .乃持项王头视鲁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 ③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④江东虽.小,地方千里A .两个“乃”相同,两个“虽”也相同B .两上“乃”相同,两个“虽”不同C .两个“乃”不同,两个“虽”相同D .两个“乃”不同,两个“虽”也不同5.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项王军壁垓下B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C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D .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釡甑,烧庐舍,持三日粮,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完整版)项羽本纪
2021/7/26
24
❖ 京剧《霸王别姬》的一开头就是刘邦 准备发兵攻打项羽,群臣根据当时的 不利形势,纷纷劝阻项羽不要出兵。 但项羽不听劝阻,最后竟然蛮横地宣 布“退班”。戏演到这里,周总理轻 轻地说道:“一言堂”。
❖ 项羽回到内宫后,虞姬又规劝项羽不
要出兵迎战。项羽却毫不耐烦地说道:
“孤意已决!”周总理评论说:“一家
注意此处的三个“无不”、两个“莫敢”。
2021/7/26
1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巨鹿之战
❖
这里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三个“无不”、 两个“莫敢”),通过各位诸侯在项羽的威 严面前佩服得五体投地,反衬了项羽不可一 世的霸王之气,给人想象,给人回味。
2021/7/26
15
巨鹿之战的意义
❖ 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 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种愤怒,万 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
《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黥 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张 狂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
2021/7/26
18
虞姬回应项王的和歌,能够令“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歌一定极为动人。可惜 的是,极少有人提到这首歌,极少有人知道有这么 一首歌。 《史记》中没有记载这首歌,《楚汉春秋》 记载了虞姬的歌:
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怎么会一步一步走向衰
败,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在“垓
下之围”时,项羽哀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
罪也。”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俗话
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作为旁观者、
后来者,似乎应该可以以一种更加客观,更加公
正的态度来评价项羽。
2020学年高中语文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第11课项羽本纪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项羽本纪《史记》善于把人物的活动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在历史的大背景之下,使用各种手段“摹形传神”,细节之中凸显各类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千载如生”。
本专题由《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滑稽列传》《刺客列传》四篇文章组成。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杰出的篇章之一,它是关于楚汉战争的一幅惊心动魄的艺术画卷,是一篇以写人物为中心的艺术杰作。
文中的项羽,既是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格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计谋的匹夫。
司马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极其感人的悲剧英雄形象。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叙了战国时代越国的重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
选文以记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辅,不仅详尽地记述了当时的史实,而且运用多种文学手段,提示人物的性格,将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滑稽列传》主要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的滑稽人物“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的讽谏才能。
他们滑稽多智、幽默风趣、寓庄于谐的性格特点,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刺客列传》记叙了“荆轲剌秦王”的故事。
故事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情节围绕着一个“刺”字展开,人物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从人物对话、神态、动作的描写和场面描写等方面得到了栩栩如生的表现,为我们学习刻画人物起到了示范作用。
第11课项羽本纪沐猴而冠秦王朝灭亡后,项羽见宫室残破没落,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中,自己又占着优势,于是就自傲自大,想回家乡炫耀此时的身世。
当时项羽手下的有识之士劝他说:“咸阳处在关中要地,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而且地势险要,您不如就在这里建都,这样有利于您奠定霸业。
”项羽本也有些心动,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阳已被自己弄得残破不堪,哪里还像个都城的样子?就更加怀念故乡,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
他对那个劝他的人说:“人要是富贵了,就应该回到故乡去,让父老乡亲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样子。
要是富贵了还不回故乡,就好像是穿着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没有人看得见,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还是要回到江东去。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作业11 项羽本纪(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项羽本纪[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乃持项王头视鲁B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C .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D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D [A 项,“视”同“示”,出示、展示;B 项,“繇”同“徭”;C 项,“被”同“披”,穿上,披上。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梁以此奇.籍 B .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C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D .项梁怒.之 C [A 项,认为……是奇异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 项,以……而疲惫不堪,意动用法;D 项,以……而发怒,意动用法;C 项,使……受苦,使动用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 B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C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D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D [A 项,古义:拒绝;今义:感谢。
B 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土地。
C 项,古义:近臣;今义:表示概数或者方位。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封于.项与籍避仇于.吴中 B.⎩⎪⎨⎪⎧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C.⎩⎪⎨⎪⎧梁以.此奇籍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是何楚人之.多也 C [A 项,介词,在;B 项,代词,他(指项羽);C 项,介词,因/介词,用;D 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下列各句句式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然今卒困于此A.项籍者,下相人也B.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C.不忍杀之,以赐公D.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D[例句为被动句。
A项为判断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C项为省略句,D项为被动句。
]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兄弟按照伯仲叔季排行。
长为伯,次为仲,又次为叔,最幼为季。
《项羽本纪》绝对实用
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 军人人战栗胆寒。项羽在打
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 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
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 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 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
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 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
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 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
皆属焉。
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 去;学剑,又不成,项 梁怒之。籍曰:“书足 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 敌,不足学,学万人 敌。”于是项梁乃教籍 兵法,籍大喜,略知其 意,又不肯竟学。项梁 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 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 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 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又学习剑术, 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 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 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 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 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 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 不肯学到底。项梁曾经因罪案受 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 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信送到栎阳狱 掾司马欣,因此事情得以了结。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 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 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 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 数端耳。”
-----郑板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试赏析下这首歌。
• 虞姬之歌,充满了真情。“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 声。” 看似平常得很,——这是设计的平川,接着是平 川之上的奇峰突起,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 对“虞兮虞兮奈若何”态度鲜明、立场坚定的回答。从字 面看 “大王”对“贱妾”,“意气尽”对“何聊生”, 这样的组织对偶,实际是旗帜鲜明地将自身与项羽的生死 联在了一起。 大王得意时,我紧随大王,大王现在失败 了,我也绝不能苟活,更不能落人敌手。
高中语文 专题五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文言基础知识讲练宾语前置句试题 苏教版选
宾语前置句文言文中动词宾语与介词宾语所处的位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现代汉语相同,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一种是与现代汉语不同,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
后者叫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有如下两种:一、动词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一般前置。
如:①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②莫之△夭阏..者。
(《逍遥游》) 这类句子要注意两点: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3.用“之”“是”“之为”,或在句首再加“惟”“唯”,将宾语前置,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是”只是标志词,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②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③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④唯利△是图.。
⑤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弈秋》) 二、介词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前置。
如:①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2.非疑问句中的“以”的宾语常前置。
如:①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项羽本纪》) ②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经·氓》) 练习一 下列句子中都有前置宾语,请用“·”与“△”标出动词或介词与它们的前置宾语。
(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毛将焉△附.(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一△言△以.蔽之 (4)维长终是图。
维长△终△是图. (5)不然,籍何以至此?籍何△以.至此 (6)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吾何△为.于此 (7)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不容何△病.(8)岂管仲之谓乎?岂管△仲△之谓.乎 (9)之二虫又何知!之二虫又何△知.(10)是以见放。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项羽本纪》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管仲列传》能力自测能力自测平台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尝与鲍叔贾②鲍叔不以我为怯③故其称曰④下令如流水之原⑤知与之为取⑥管仲因而伐楚⑦孔子小之⑧匡救其恶2、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A 所识穷乏者德我欤B 而心目耳力俱穷C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D 穷凶极恶3、与“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 管仲囚焉B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 子孙世禄于齐D 吾幽囚受辱4、与“知我不羞小节”中的“羞”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A 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B 吾从而师之C 鲍叔终善遇之D 吾妻之美我者5、对“召忽死之”翻译正确一项是:()A 召忽死在这件事上B 召忽为公子纠而死C 召忽因公子纠失败而自杀D 召忽因公子纠失败而被杀身死6、联系全文来看,对管仲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迁以史家的眼光看待管仲,不论其著书,而言其轶事,写鲍叔对他的谅解其实是借鲍叔牙来突出管仲的贤才。
B.司马迁记叙管仲轶事,赞扬了他的才干和功绩,突出了他的民本思想和政治策略。
C.孔子瞧不起管仲,是因为管仲不勉励桓公行王道,竟助他称霸。
D.管仲作为齐国的名相,顺民意,精于谋略,善于因势利导为政,政绩显赫;但作者认为管仲是一个不识时务之人,他应该帮助齐桓公实行王道,而不是霸道。
7、“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①,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②。
”(1)解释下列词语:①世禄:②多:(2)翻译这段文字: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晏平仲婴者,菜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是石父请绝。
晏子懼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尼,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落实应用案:第11课 项羽本纪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分值:55分) 一、积累运用(25分)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又不肯竟学B.乃持项王头视鲁C.令诸君知天亡我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解析:选B。
“视”同“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属于B.田父绐.曰绐:欺骗C.项羽乃悉引.兵渡河引:率领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解析:选A。
属:音zhǔ,跟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毋妄言,族.矣B.项王军壁.垓下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D.豪杰蜂.起解析:选D。
D项为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4.下列各句句式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A.项籍者,下相人也B.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C.尚不觉寤而不自责D.籍独不愧于心乎解析:选B。
B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
A.判断句;C.宾语前置句;D.状语后置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
B.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之后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
C.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
D.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
解析:选B。
B项,文中项羽没有学完兵法。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4分)译文:(2)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2分)译文:(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4分)译文:答案:(1)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2)在巨鹿城下援救赵国的诸侯军队有十多路,没有人敢出兵。
学年高中语文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第课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廉颇蔺相如列传(时间:45分钟 分值:55分)一、积累运用(25分)1.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 .均.之二策 均:衡量 B .乃辞谢固.请 固:坚决 C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必:如果 D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徒:白白地 解析:选D 。
徒:只,不过。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而君幸于.赵王设九宾于.廷 B.⎩⎪⎨⎪⎧均之.二策即患秦兵之.来 C.⎩⎪⎨⎪⎧不如因.而厚遇之相如因.持璧却立 D.⎩⎪⎨⎪⎧以.勇气闻于诸侯以.空言求璧 解析:选C 。
A 项,介词,“被〞/介词,“在〞。
B 项,指示代词,“这〞/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 项,均为介词,“趁机〞。
D 项,介词,“凭借〞/介词,“用〞“拿〞。
3.以下各句中“请〞有不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①璧有瑕,请指示王②三十日不还,那么请立太子为王③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④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⑤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A .①④/②③⑤B .①⑤/②③④C .①③⑤/②④D .①②④/③⑤解析:选D 。
①②④中的“请〞为“请允许我〞,③⑤中的“请〞为“请(对方)〞。
4.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 .召有司案图B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C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D.秦自缪公以来解析:选B。
A.“案〞同“按〞;C.“质〞同“锧〞;D.“缪〞同“穆〞。
5.下面对文章的解说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蔺相如力排众议,奉璧入秦,看到“秦王无意偿赵城〞时,他不仅直斥秦王以强欺弱,还迂回婉转地讥讽秦王的言而无信。
B.蔺相如最终派从者怀璧归赵的原因除了认清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外,还由于他在赵王面前做出的一定要完璧归赵的承诺。
C.从“秦王大喜〞到“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的情节变化,反映了蔺相如由被动到主动,最终不辱使命的过程。
学年高中语文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第课滑稽列传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滑稽列传(时间:45分钟 分值:55分)一、积累运用(25分)1.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 .宗室置酒,髡尝在侧B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C .三年不蜚又不鸣D .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解析:选D 。
A.“尝〞同“常〞;B.“尊〞同“樽〞;C.“蜚〞同“飞〞。
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 .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淫:过度 B .于是庄王谢.优孟 谢:抱歉 C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 属:交付 D .优旃临槛.大呼曰 槛:门槛 解析:选D 。
槛:栏杆。
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始皇以.故辍止而以.大夫礼葬之 B.⎩⎪⎨⎪⎧假设..往见优孟假设..朋友交游 C.⎩⎪⎨⎪⎧请为.大王六畜葬之念为.廉吏,奉法守职 D.⎩⎪⎨⎪⎧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摇头而.歌 解析:选D 。
A 项,介词,因为/介词,用;B 项,第二人称代词,你/连词,如果;C 项,介词,替/动词,做;D 项,均为连接状语与中心语的连词,表修饰。
4.以下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 .韩魏翼.卫其后 B .衣.以文绣 C .席.以露床 D .庙.食太牢 解析:选A 。
A 项为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其余均为名词作动词。
5.以下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 .淳于髡人生得矮小而胸有奇才,以博学、滑稽、善辩著称。
他巧谏齐威王,解除了国难。
B.淳于髡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之中,表现了过人的胆识和才智。
C.齐威王善听忠告,勇于改正,发奋有为,这一点也是值得称道的。
D.齐威王善于用人,淳于髡敢于直谏,良臣遇明君,统治才能稳固。
解析:选D。
直谏不对,另“良臣遇明君,统治才能稳固〞文中没提到。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落实应用案:第11课 项羽本纪
(时间:45分钟分值:55分) 一、积累运用(25分)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又不肯竟学B.乃持项王头视鲁C.令诸君知天亡我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解析:选B。
“视”同“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属于B.田父绐.曰绐:欺骗C.项羽乃悉引.兵渡河引:率领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解析:选A。
属:音zhǔ,跟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毋妄言,族.矣B.项王军壁.垓下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D.豪杰蜂.起解析:选D。
D项为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4.下列各句句式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A.项籍者,下相人也B.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C.尚不觉寤而不自责D.籍独不愧于心乎解析:选B。
B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
A.判断句;C.宾语前置句;D.状语后置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
B.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之后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
C.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
D.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
解析:选B。
B项,文中项羽没有学完兵法。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4分)译文:(2)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2分)译文:(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4分)译文:答案:(1)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2)在巨鹿城下援救赵国的诸侯军队有十多路,没有人敢出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本纪一、积累运用(25分)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又不肯竟学B.乃持项王头视鲁C.令诸君知天亡我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解析:选B。
“视”同“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属于B.田父绐.曰绐:欺骗C.项羽乃悉引.兵渡河引:率领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解析:选A。
属:音zhǔ,跟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毋妄言,族.矣B.项王军壁.垓下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D.豪杰蜂.起解析:选D。
D项为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4.下列各句句式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A.项籍者,下相人也B.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C.尚不觉寤而不自责D.籍独不愧于心乎解析:选B。
B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
A.判断句;C.宾语前置句;D.状语后置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
B.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之后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
C.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
D.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
解析:选B。
B项,文中项羽没有学完兵法。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4分)译文:(2)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2分)译文:(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4分)译文:答案:(1)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2)在巨鹿城下援救赵国的诸侯军队有十多路,没有人敢出兵。
(3)并且我和江东八千名子弟渡江向西,如今没有一人能够归来,纵然江东父兄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二、类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
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
章邯恐,使长史欣至咸阳请事。
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
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
愿将军孰计之。
”赵将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
蒙恬为秦将,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
何者?功多,秦不能封,因以法诛之。
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
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
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南面称孤....,约共攻秦?此孰与身伏斧锧,妻子为戮,袍泽..为屠乎?”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
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见项羽,再约。
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
”军吏皆曰:“善。
”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
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
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使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到新安。
诸侯吏卒异时徭使屯戍....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今秦军降,诸侯吏卒多奴虏使之。
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诈吾属降,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
”诸将微闻其议,以告项羽。
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B.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C.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D.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解析:选B。
根据文意断句即可。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南面:古代天子、诸侯都南面听政,所以用南面表示称王。
称孤:古代帝王自称“寡人”或“孤”。
B.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
后“袍泽”引申为将士、战友的代名词。
C.上将军: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
出自前633年,晋文公设置“中军”“上军”和“下军”三军。
D.徭使:被派徭役去驻守边疆。
屯戍:作为军人,戍守边境的同时,按例应为百姓耕作,也称“屯田”。
解析:选D。
“为百姓耕作,也称‘屯田’”错。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赵国大将陈馀用白起、蒙恬功高却被杀害的前车之鉴和赵高可能谋害章邯的现实情况来劝降章邯,加重了章邯的犹豫和疑惧。
B.赵高心怀鬼胎,担心秦国兵败,自己会被二世追责,恰章邯早有反意,所以准备用章邯来做替罪羊,解脱自己的困境。
C.章邯因国内奸臣当道,二世昏聩,且慑于楚军强大的军力,屡败之后,恰好项羽也主动派人劝降,因而最终率军归降楚军。
D.跟随章邯投降项羽的秦兵多被诸侯联军慢待羞辱,心中不服,所以密谋举事,被项羽的将领发觉,项羽担心兵变,坑杀了这些降卒。
解析:选A。
B.“章邯早有反意”原文无据。
C.“项羽也主动派人劝降”错,是章邯主动联系项羽。
D.“密谋举事”错。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蒙恬为秦将,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
何者?(5分)译文:(2)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5分)译文:答案:(1)蒙恬是秦国的大将,在榆中开辟了几千里的土地,最终也在阳周被杀害。
这是为什么呢?(2)楚军在夜晚于新安城南把秦军二十多万人击杀坑埋。
参考译文: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河南,两军对阵,相持未战。
秦军屡屡退却,秦二世派人来责问章邯。
章邯害怕了,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去请示公事。
(司马欣到了咸阳)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三天,赵高不接见他,有不信任的意思。
长史司马欣非常害怕,逃回棘原军中,赵高派人追赶,没有追上。
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如今如果仗能打胜,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战功;打不胜,我们更免不了一死。
希望您认真考虑这情况。
”赵国的大将陈馀也给章邯写信说:“白起身为秦国大将,打下的城池,夺取的土地,数也数不清,最后还是惨遭赐死。
蒙恬是秦国的大将,在榆中开辟了几千里的土地,最终也在阳周被杀害。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战功太多,秦朝廷不能予以相应的封赏,所以就从法律上找借口杀了他们。
如今将军您做秦将已三年了,士卒伤亡损失要以十万为单位计算,而各地诸侯一时并起,越来越多。
那赵高一向阿谀奉承,时日已久,如今形势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杀他,所以想从法律上找借口,杀了将军来推卸罪责。
将军您为什么不率兵掉转回头,与诸侯联合,南面称王,订立和约一起攻秦?这跟身受刑诛,妻儿被杀,战友兄弟们被杀相比,哪个结果更好呢?”章邯犹疑不决,秘密派候始成,到项羽那里去,想要订立和约。
和约没有成功,项羽命令蒲将军日夜不停地率兵渡过三户津,在漳河之南驻扎下来,与秦军交战,再次击败秦军。
项羽率领全部军兵在汙水攻击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
章邯又派人来求见项羽,想订和约。
项羽召集军官们商议说:“部队粮草不多,我想答应他们来订约。
”军官们都说:“好。
”项羽就和章邯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上相约会晤。
订完了盟约,章邯见了项羽,禁不住流下眼泪,向项羽述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
项羽于是封章邯为雍王,安置在军中,任命长史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军担当前锋。
部队到了新安。
诸侯军的官兵以前曾经被征徭役,在秦中驻守,秦中官兵很多人对待他们不像样子,现在秦军投降了,诸侯军的官兵经常像对待奴隶一样地使唤他们。
秦军官兵很多人私下议论:“章将军骗我们投降,如果能入关灭秦,倒是很好;如果不能,秦朝廷必定会把我们父母妻儿全部杀掉。
”诸侯军将领们暗地访知秦军官兵的这些议论,把这些议论报告了项羽。
项羽召集黥布、蒲将军商议道:“秦军官兵人数仍很多,他们内心里还不服,如果到了关中不听指挥,事情就危险了,不如把他们杀掉。
”于是,楚军在夜晚于新安城南把秦军二十多万人击杀坑埋。
三、语言表达(11分)11.把下面这个长句改为五个彼此连贯的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5分)《项羽本纪》是《史记》中记录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与描绘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以及塑造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的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的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答:答案:(示例)《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它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描绘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了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12.从下列《史记》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段评论。
要求抓住人物特点,能从正反两方面对人物加以评说,表述上要有文采。
(不超过150字) (6分)项羽刘邦荆轲答: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
对所给人物写评论时,要紧紧扣住人物形象的特点,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渲染,但要注意语言简明。
答案:(示例1)项羽:他是一位怀揣壮志、果敢勇武的西楚霸王,也是一位率真自尊、儿女情长的伟丈夫。
在普通百姓的眼中,他是力扛鼎、气盖世的英雄;在词人的眼中,他是令人仰慕的“人杰”“鬼雄”;在史学家眼中,他又是迷信武力、缺乏宽容、政治幼稚,令人扼腕的悲情英雄。
(示例2)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是你登上大宝之座后踌躇满志的高歌,是你征战天下最终获胜的骄傲声音!你审时度势,广纳人才,屈伸有度,足智多谋;你用不懈的努力,从泗水亭长,一步步走向帝王之位;你用超群的智慧,从西楚霸王手里夺得了天下。
可是,你的奸诈之术、厚黑之道,也在你的衮服之上打上了深深的卑劣印记!(示例3)荆轲:易水高歌,穿越了千古的悲凉慷慨;素衣单车,卷扬起凝重的长河落日。
千金虽重,重不过你慨然一诺,匕首光寒,也难比你炯炯双眸。
秦殿之上的奋力一搏,兑现了对燕太子的承诺;刺秦的凛然大义,昭示了你不畏强暴的勇气。
可谁知,大势所趋,独木难支;一统天下的洪流,也断非你一人可以阻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