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与发展刍议

合集下载

刍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刍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刍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最主要的领域,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要处理好音乐审美体验与双基教学的关系,处理好媒体运用、学科综合的度,要重视体验式教学,以不断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水平。

音乐欣赏视听情感体验图形谱成功感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

”美国一名科学家对学生做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

为了进一步搞好农村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充分利用视听教具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采用各种灵活教学手段,诸如视听、律动、绘画、剪剪贴贴、游戏、情景表演、节奏乐敲击,进行直观欣赏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乐曲的内容,情感和形象。

音乐作品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有时还借助直观的视觉来辅助听觉感知,刺激人们的大脑,产生思维联想和想像,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因而,组织教学时应尽量地运用vcd和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直观地通过视觉效果感受作品情感。

二、让孩子动起来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1)律动。

律动是儿童随着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动作的一种活动。

它能使人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培养孩子的韵律感。

(2)敲击节奏。

运用节奏器,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节奏;另一方面,可以模仿生活中的各种节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

(3)画一画。

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形象,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好似身临其境地畅游在艺术的殿堂里。

(4)情景表演。

由于儿童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佳,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因而让他们边听音乐,边分角色进行情景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能感受到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课堂。

素质教育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刍议

素质教育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刍议
进 行 自我磨 练 , 自觉增强 自身生 活的压力 , 增强对学 习知识 、 新鲜事物的热情 . 从而扩大知识 面 , 就会使 个性 得到发展 。因 此, 我们充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 分层教学 , 让这 部分大学 先 能大方地在大 家面前表 现 . 让那些 有基础 的同学表现加点 花样 , 有层次地进行创新意识及学习兴趣 的培养 。
步的理解 和创新 。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差 异 , 教师要能通过
各 种活动激 发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通过 兴趣 的带动 。 促 进能力
的提高。练习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 自己的主动性 、 积极性 和创造性 . 让学生 积极参与 活动 的学 法和教 法 . 突 出个性 的
发 展。例如 : 对大胆大方 的学生 , 肯定其 积极的一面 . 让其正 确认识 自 我, 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 扬长避短 。学生在学 习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 把情景教学融入到音乐教学 中 音乐教学 中创设一个情 景 . 在这个情 景 中学 习相关 的 内
容。 这样 的教学模式具有着事半功倍 的效果 。在音乐 教学过 程中, 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 内容 , 创设一种适合 的教学环 境 , 让学生有 身临其境之感 . 从而使学生更 能加深对教学 内容 的 领悟 与感 受 . 激发学生 的创造表 现欲望。在学习不 同的课 程 内容时需要创 设不 同的情景 , 情 境是音 乐教学 情感 化 、 审美
判、 兔子 、 乌龟 , 其它同学装扮大森林 。音乐 一响起 . 全班同学 纷纷用花 、 树枝、 动物头饰搭 场景 。 班组 一下子成 了美 丽的大
体验 。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 , 施展才能 , 激励学生积极 进取, 勇 于 自主、 创新 . 学生始终处 于高期 望——高表现—— 高期望 的 良性循环 中. 这大大 提高 了学 生学 习兴趣 , 为学生 创新精神 的培养提供 了一个 良好的条件。 总之 , 音乐课 堂教学中 , 学 生是学习 的主体 。 为学生创设

学校音乐课改革方案

学校音乐课改革方案

学校音乐课改革方案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社会的发展,学校音乐课程改革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校音乐课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实施方式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第一部分:为何需要学校音乐课改革学校音乐课程的现状值得关注。

传统的音乐课程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音乐情感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学校音乐课改革旨在构建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表现力。

第二部分:学校音乐课改革的目标学校音乐课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

首先,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包括音乐理论、音乐节奏等。

其次,学生应该培养情感表达能力,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音乐创造能力,能够独立创作和演绎音乐。

第三部分:学校音乐课改革的实施方式学校音乐课改革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施。

首先,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育。

其次,增加音乐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表演和演唱能力。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学习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第四部分:学校音乐课改革的课程设计学校音乐课程设计应该贯穿知识传授、音乐实践和音乐欣赏三个方面。

课程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此外,应该引入一些创新元素,例如合唱、乐器演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音乐。

第五部分:学校音乐课改革的评估方式学校音乐课改革的评估方式应该多样化。

除了考试成绩,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演出和口头表达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音乐能力。

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能力。

第六部分:学校音乐课改革的意义学校音乐课改革的实施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音乐素养,还能够培养情感表达和创造能力。

此外,音乐课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放松心情、减压释放的空间。

对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几点认识

对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几点认识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普及性的艺术教对此本人的认识是作为前阶段的分科的音育以培养全体学生基本音乐素养为目标同时乐课程要更加注重学生通过对音乐学习活动的又要给学生学习音乐的选择权使学生在音乐学实践体验了解节奏等乐理的基础知识掌握唱歌习的各个领域里获得自主发展的空间
维普资讯
把 日本 的学 制 和课 程 引 进 中 国施 行 , 乐课 程也 音
从现代 学校 制 度建 立 开 始 到今 , 国的 中小 我 学音 乐课程 的 变革 , 是 与 当 时 的社 会 背 景戚 戚 都
相关 。一些 学者 已经对 其发 展经 历作 了一定 的分 段 , 马达先 生 把我 国的 学 校音 乐 教 育 分 为六 个 如
时期 : 萌 芽 期 ( 9 1 1 1 ,初 创 期 (1 1 — 1O — 9 9) 99
有实 践 , 开设 “ 有 乐歌 课 ” 。但 在 官方 课 程 的 主 等
流科 目中, 都没有单独设置的《 音乐》 至多在《 , 修 身》 的要求 中说 到 : 兼 令诵 读 有 益风 化 之 古诗 科 “ 歌, 以涵养其性情 , 舒畅其肺气” 等话语。 在《 奏定 学 堂 章 程 》 , 中 音乐 被 列 为 “ 随意 科 目” 被 定位 为“ 古诗 歌法 ” 表达 了在 中小 学设 , 读 , 置音 乐 课 程 的无 奈 之 意 : 方 面 , 我 国条 件 有 一 因
程— — 音乐课 程未人 主 流
发” 兴趣和激发精 神等价 值 , 以只作 “ 所 随意科 目” 了。 该 文 件 对 音 乐 内 容 和 要 求 分 别 作 了 规
定 , 出了要 求 。 提
清朝 末年 , 中国的一批 学者 纷纷 出洋 留学 、 或
跟洋 人学 习 , 引进西方 的科 学技 术教 育等 经验 , 大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摘要】音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倡导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但在师资力量上和教材上仍存在着问题,重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

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学做了一个全新的注解。

【关键词】音乐课改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例如: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的倾向,即中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很好地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以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往往在实践中变成了非中小学的、非音乐的教育。

现代社会,音乐正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文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

同时,我国的音乐教育基础不高,发展失衡,尽管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仍存是着的。

在上述问题中,虽然有了一些成效,但是也存在这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我在实习期间做了很多关于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了解,例如;音乐教育的管理和管理队伍不健全,开课不平衡,有的还很低,对音乐教育认识不科学不全面,教师素质低,具体表现在,并不是没有音乐课而是音乐课被文化课教师占用,文化课教师还嘲笑着说“音乐课没有用,就是带孩子们唱歌,还不如让学生多学点知识”。

其实,学生都很渴望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只不过,音乐课时间被文化课教师给占用了。

还有就是音乐专职的教师学历低,口头上说的多,学历高的音乐教师真正在音乐课上投入却很少,在实习期间我了解到。

音乐课上,音乐教师还是以“口传心授”的形式授课,音乐课不用琴,唱几句就自习了,对工作不认真等等。

这些都是很严重的问题。

教材编写具有两个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要依据,具体到中小学音乐教材,前者则主要表现为以音乐学习的主体——中小学生为中心,后者则是以教师为中心。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各种版本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不断的进行改革和修订,无论从教材编写上,还是教材的质量上都有很大的革新和提高,但整体来说,仍是在传统专业音乐教育教材体系的束缚下,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的选择都没有突破,没有创新,教材封闭、刻板,理性化,专业化,而忽视了音乐教育自身的特点。

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引言•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起源与演变•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发展的影响因素•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发展的启示•结论与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小学音乐课程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对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以总结经验,为当前及未来音乐课程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

本文旨在梳理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音乐课程的特点、目标和内容,总结经验教训,为当前及未来音乐课程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

研究目的与方法02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起源与演变初步形成了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程体系,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音乐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师培养编写了大量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音乐教材,包括歌曲、欣赏、器乐等。

建立了音乐教师培养机构,培养了大批专业音乐教师。

030201受文化大革命影响,音乐课程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产物,遭受严重破坏。

音乐课程设置音乐教材停滞不前,缺乏更新和改进。

教材建设音乐教师培养机构被撤销,原有教师队伍受到冲击和流失。

教师培养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音乐课程逐渐得到重视,以唱歌、欣赏、器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逐渐形成。

音乐课程设置重新编写和修订了音乐教材,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教材建设恢复了音乐教师培养机构,重建了音乐教育专业和教师队伍。

教师培养教材建设编写了大量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

音乐课程设置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下,音乐课程逐渐得到重视,教学内容不断拓展和深化。

教师培养加强了音乐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发展阶段(1990-2000)03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发展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影响音乐教育投入音乐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刍议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刍议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刍议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学校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性成为小学音乐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首先从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如今新课改正在我国各个地区火热进行中,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也呼之欲出,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在面临着考验。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诸多弊端使得各级教育工作者针对其现状寻求着解决策略。

“有效性教学”作为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当前我地区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效性教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策略。

一、当前我地区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弊端1.教学资源落后。

主要表现在:有些小学对音乐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音乐教学在小学中是可有可无的,故对音乐教学的投入力度不够,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更不必说有充足的乐器以辅助音乐教学。

2.师资力量不完善。

目前农村乡镇地区小学音乐教师的资源非常紧张,有些地区的小学音乐课是由其他科教师兼职上的,而且很多小学音乐教师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其专业性不强,音乐教学质量低下。

3.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大多数音乐教师采用的还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师在讲台上把音乐知识讲解给学生,学生在下面听讲,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使小学的音乐教育变成“单向传输”。

而且课堂气氛也不活跃,有些教师在上音乐课时只是把课本上的歌曲教给学生唱,然后让学生练习,这样反反复复下去学生就是去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1.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中起到主导性的作用。

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有效性,所以一定要提高教师的素质。

浅议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

浅议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

浅议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

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

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模式上进行研究,即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等。

一、回顾与分析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

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

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

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器乐教学。

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开拓了我们的思路。

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繁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

刍议小学音乐活动课的有效组织与实施

刍议小学音乐活动课的有效组织与实施

可 以结合学生 的心理喜好有针对性地开 展形式多样 的音乐游戏活动 。比如模仿 游戏 “ 动物说话 ”,首先 ,教师请几个 学生上 台,戴上某种动物头饰 ,模仿该 动 物行 走 的姿 态 ,其他 同学 歌 唱。然 后 ,把学生进行分组 ,依次模仿不 同的 小 动物 ,大 家 唱。 当唱 到某 种 小 动物


直以来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大 多
可 以 让学 生 在纸 上 厕出 自己想象 的 面。 “ 画音 乐”对 于小学生来说 是一个
以 “ 老 师 教 唱 +学 生 跟 唱 ” 的 形 式 组
织开展 ,其 最终的 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 “ 会 唱” ,这与课程标准的音乐教育理 念 大相 径庭 。小学音乐实践活动课弥补
二 、深 化活动 阶段—— 强 化 感 知 和 领 悟 理解 阶 段
1 . 为学生声情并茂地表演唱 这 个 环 节 ,教 师 不 要将 音 乐 故事 情节用 随意 的 口语去 表述 ,也 不需要把 音乐活 动表 演得异 常生 动 ,因为这是孩
让 小 学 生积极 地 参 与到 音 乐活 动课 中
单创作。例如 :在想象环节 中的 《口哨 与小狗 》,学生 自寻音源 ,探索 音 的
强弱 、音色 、长短和高低 。我让学生 自
效 的小 学 音 乐活 动 课 ,让小 学 生都 爱 上音乐教学 。笔者通过 自身的研究和实
践 ,认为要上好小学 音乐活动课 ,就必 须从 以下三个环 节进 行设 计和优化。
很新鲜 的游戏 ,大 家席地而坐 ,根据 自 己的想象 自南地进行绘 画创作 。这样 的
活动课为学生提供 了广 阔的天空 ,孩子
了传统 音乐课堂理论教学 的缺陷 ,通过 唱歌 、 律动 、 舞蹈 、 欣赏等多种形式 , 让 小学生广泛 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 ,有利 于愉悦其 身心 ,充实其生活 ,很好地开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刍议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刍议
5 3 << Ne w Cu r r i c u l u m R e s e a r c h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刍议
◇湖 北 省 公 安 县 闸 口小 学 魏 登 科
摘 要 :上 好 音 乐欣 赏课 ,要 抓 住 听 、 唱 想 、说 四 个 环 节 ,让 学 生 积极 参 与 音 乐 欣 赏 活动 , 文 章就 此 进 行 了探 讨 。
部 分 与 第 二 部 分 之 间 ,在 教 师 的适 当 提 示 下 ,学 生 们 提
出: “ 第 一部分的拍子 是 4 / 2拍 , 主 题 明快 粗 犷 ,节 奏 强 烈 紧 凑 ,表 现 了秧 歌 群 舞 的 生 动 场 面 ” , “ 第 二 部 分 的 拍 子 是4 / 4拍 的 ,主 题 则 是 活 泼 流 畅 , 由长 笛 吹 奏 主 旋 律 ,仿

主 题 音 乐 。第 一 遍 愉 悦 式 聆 听 ,让 学 生 说 出 听 后 有 何 感 受 ,
同学 们 都 觉 得 是 热 烈 欢 快 的 。 第 二 遍 分 段 细 听 ,要 求 学 生 对 各 段 的 旋 律 、音 色 、力 度 、 速 度 等 进 行 对 比 ,说 出各 段 不 同 的 情 感 及 风 格 特 点 ,并 说 出 想 象 中 的 音 乐 形 象 。 同学
的未 来 从 满 了信 心 ” 。 大 家 在 听 赏 的 过 程 中各 抒 己见 ,畅 所
欲 言 ,使 个 体 感 知 在 群 众 感 知 中得 到 统 一 和 升 华 。
二 、几 点 建 议 如 何 在 课 堂 中培 养 学 生 对 音 乐 的兴 趣 、让 学 生 积 极 参

霞 》 时 ,在 听 前 弹 奏 主题 旋 律 ,让 学 生 学 唱 ,要 求 边 唱 边

刍议音乐剧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的运用

刍议音乐剧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的运用

人 合 适 的 歌 词 ,加 上 合 适 的 情 境 ,体验我国文字的 历 史 故 事 类 的 成 语 人 物 关 系 比 较 复 杂 ,且具有一定
魅 力 。因 此 ,成 语音乐剧全方位地体现了艺术的魅 力 ,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创编能力。
的 真 实 性 ,在 表 演 过 程 中 更 为 真 切 写 实 ,能够让一 些不善于夸张表演的学生通过朗读台词和剧本感受
2 . 培 养 学 生 核 心 素 养 的 意 义 。 2 0 1 6 年 9 月发布 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中关于美育核心素 养 凝 练 为 :具 有 艺 术 知 识 、技 能 与 方 法 的 积 累 ;能理 解 和 尊 重 文 化 艺 术 的 多 样 性 ;具 有 发 现 、感 知 、欣 赏 、评 价 美 的 意 识 和 基 本 能 力 ;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 取 向 ;具 有 艺 术 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 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
( 3 ) 小学五年级可以选择历史故事类成语。历
个 片 段 的 创 编 ,用 学 生 的 语 言 、站在学生的角度创 史 故 事 类 的 成 语 通 常 受 高 年 级 学 生 喜 爱 ,如三顾茅
编 剧 本 ,这 比 成 人 撰 写 的 剧 本 更 能 打 动 同 龄 人 。制 庐 、精 忠 报 国 、凿 壁 借 光 等 。小 学 五 年 级 学 生 个 性
关键词 :音 乐 剧 ; 成 语 ; 小 学 音 乐 作 者 简 介 :王 朝 霞 , 上 海 市 长 宁 区 新 虹 桥 小 学 教 师 。 (上 海 200050) 中图分类号:G 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21)16-0088-03
开 放 科 学 (资 源 服 务 )标 识 码 (0 S I D ) :

论新课标改革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实施

论新课标改革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实施

论新课标改革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实施摘要:21世纪初,我国颁布了《音乐课程标准》,至此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新课标的实施为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和新的教育理念,本论文基于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新课标改革;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国家新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实施多年,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

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我们的音乐教学来说机遇和挑战同样来得迫切。

下面谈谈我对新课标的解读。

从教学观念的角度来说,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更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重心上,也有所转变。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第二,要强调学生的创造探索精神。

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

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小学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教益。

第三,在教学方式上的转变。

小学音乐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心理负担轻、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等特点。

谈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探索及发展

谈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探索及发展

Yi Shu Ping Jian谈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探索及发展胡佳欣成都师范学院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从近年来小学音乐教学实际情况看,仍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整体学科教学有效性偏低。

基于此,为了全面落实新课改要求,本文将对新时期小学教学改革的意义进行分析,立足于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探索与发展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改革路径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0-0132-02一、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意义解读(一)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特点,对新奇事物关注度较高。

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改革,强调将传统识谱、练谱、填词教学方式改变,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内学习,享受音乐所带来的体验,更易被学生接受。

同时,音乐教学活动改革下,主张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如主动唱跳、主动表演,抒发情感,这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

因此,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能够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1]。

(二)符合新课改教学相关要求新课程改革下,提出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应遵循相关的课程理念,即面向全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时间在创造、传承与弘扬优秀音乐文化,整个教学活动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动力,而音乐审美作为核心。

同时,在课堂角色方面,教师应扮演课堂组织者、引导者与管理者角色,学生则为课堂主体,保证音乐教学有效性[2]。

(三)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注重激发学生的音乐体验兴趣,如教学活动中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等,使学生的听觉、视觉感官均被刺激,这种良好的接触体验环境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提升,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迫切性(一)教育观念滞后教育观念是否与教育发展吻合直接影响教育工作质量。

从目前部分小学音乐工作者观念看,仍将教学重点置于知识传授层面,忽视学生对音乐的美好体验以及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

刍议新时代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变革

刍议新时代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变革

刍议新时代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变革作者:陈丽芸来源:《黄河之声》2019年第06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新世纪,经济、政治面貌焕然一新,教育也不落后于时代,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但在高考制度下,考试科目才是教师和学生所重视的,体育、美术、音乐却缺乏重视。

新时代的学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成长为适应社会转型的新人才,就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音乐是人类的财富,是人们在忙碌的社会生活中的精神食粮,重视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新时代下,社会出现了例如多媒体之类的教学工具,这对于音乐教学无疑是最好的助力,对于音乐教学的广度就扩大了。

小学音乐学科包含的内容丰富,无论是什么教学内容都不能死板。

小学音乐教学要通过音乐课程,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教学变革。

关键词:音乐教学;全面发展;教育转型音乐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相当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

音乐是人与灵魂的交流。

音乐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不同的音乐表达的东西是不同的。

音乐的创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欣赏音乐的能力。

这就要通过音乐欣赏教学课程。

有了欣赏音乐的能力,才能听懂音乐里所传达的东西,获得美的享受,与灵魂深层次交流。

从而使音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来源于生活,所以能反映生活,听者在欣赏音乐时回忆起生活的某个片段,触动内心的感受,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这样,音乐才有了如此丰富而精彩的局面。

音乐的声音是作者的声音,也是生活的声音。

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音乐更好的在社会中传承下去,就需要重视小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重视音乐教学在新时代下的变革。

一、改进传统,力求变革小学音乐教育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有着固定的教学模式和稳定的教学系统。

不少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会参考不少教学案例,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教学过程,一方面能学习到他人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取长补短,但另一方面容易走进形式主义的桎梏,缺少创新。

小学阶段的学生涉世未深,心智不成熟,对陌生的事物充满好奇,对旧事物容易厌倦,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主要是依靠教师的引导。

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与发展刍议

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与发展刍议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阎柏林2008年8月31日【内容摘要】本文以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学改革试验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依据,重点论述中小学音乐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汲取国内外音乐教学的先进经验,并为建立适合我国音乐教育的科学体系,进行较深入地探讨。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问题的提出和关于音乐教学“12字方针”阐述,以及音乐教育“系统方法论”的探讨等。

一、问题的提出:根据本文论述的需要,笔者以部分中小学音乐课改调研资料为依据,拟引出本文所要提出的问题如下: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试验已经进行了六年。

部分省市相继举办了优秀课观摩和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

从这些活动和他们的总结资料中,反应了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优秀课的基本特点:1.教学设计思路准确,层次清晰,结构合理。

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科特点,基本符合教与学的规律。

注重音乐能力及乐感的培养。

教师的教态亲切,方法灵活,有创意。

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师生互动,课堂活跃,教师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发挥较好,基本做到教学过程优化、达到最佳状态。

(即省时、省力、最佳。

)2. 教学过程体现学科音乐性特点。

教师将教材中的音乐形式要素与作品内涵密切结合,并以自然而有效的方法呈现出来。

如某校欣赏“运动员进行曲”。

教学设计合理,基本符合中高年级学生欣赏音乐的教学规律。

虽然知识点较多,但教师教法灵活,师生互动,学生在听赏和积极思维的状态下,使作品内涵的音乐形式要素所表现乐曲的风格特点等,自然而深刻地领会并得到音乐美的感受。

突出学科音乐性的特点。

3.以唱歌教学为重点的课型,教师注重音乐感的培养。

重视了歌唱技能技巧和歌唱习惯的培养。

特别注重处理歌曲情感的引导,这是聪明之举。

它有利于深化审美情感的教育。

学生学而有获,基本达标。

浅谈小学音乐课程设置变化历程

浅谈小学音乐课程设置变化历程

浅谈小学音乐课程设置变化历程发表时间:2020-11-24T11:37:22.46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3期作者:张企博王诗惠闫沫竹[导读] 随着义务教育脚步的不断推进,美育在小学教学当中地位逐渐凸显,而音乐是在小学是美育培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张企博王诗惠闫沫竹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摘要:随着义务教育脚步的不断推进,美育在小学教学当中地位逐渐凸显,而音乐是在小学是美育培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的变革与创新,一直发展到今日的音乐课程体系。

本文将从小学音乐课程设置的变化历程展开浅要探析,分析我国音乐课程设置的变化与整体走向。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设置课程变化一、小学音乐课程设置本体变化(1)单一的唱歌走向综合的教学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设置在20世纪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通过对20世纪我国教育部门颁布的各种章程、规则与大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各项要求等都有很多变化。

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要求,教学理念等方面。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由单一的唱歌教学逐步走向声乐器,乐欣赏,知识游戏等综合性教育。

建国以前,也就是大约在20世纪初叶,中小学音乐课程都是以唱歌为主的主要教学内容。

在1970年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中有如下表述:“音乐其要意在使学习平易雅正,如体验之教者。

”在上述的文件当中,除了对教学内容作了规定表述外,还对教学程度作了详细规定。

教学规定,在音乐教学中不宜使用五线谱,应当以平抑制人的音乐歌声来作为教学主要目的。

在这类的规定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小学音乐课都是以单声部歌曲的教唱为主,没有过多的其他方面的要求。

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单声部歌曲的音调和歌词,就是对音乐课程一个完美的实施。

这种单纯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主要教学内容的规定一直到1912年才开始改变。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音乐课逐渐丰富,加入了音乐欣赏等内容。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改革刍议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改革刍议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改革刍议征,我们爱国旗,尊敬国旗,就是爱国家,爱我们自己。

实施愉快教学,提升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质量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

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使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开动脑筋编儿歌,培养识谱兴趣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能够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

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协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生理解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编了如下的儿歌,让他们边指边读: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象上楼梯,越上音越高。

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

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要做到这个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

对于理解水平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准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

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

但因为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阎柏林2008年8月31日【内容摘要】本文以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学改革试验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依据,重点论述中小学音乐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汲取国内外音乐教学的先进经验,并为建立适合我国音乐教育的科学体系,进行较深入地探讨。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问题的提出和关于音乐教学“12字方针”阐述,以及音乐教育“系统方法论”的探讨等。

一、问题的提出:根据本文论述的需要,笔者以部分中小学音乐课改调研资料为依据,拟引出本文所要提出的问题如下: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试验已经进行了六年。

部分省市相继举办了优秀课观摩和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

从这些活动和他们的总结资料中,反应了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优秀课的基本特点:1.教学设计思路准确,层次清晰,结构合理。

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科特点,基本符合教与学的规律。

注重音乐能力及乐感的培养。

教师的教态亲切,方法灵活,有创意。

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师生互动,课堂活跃,教师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发挥较好,基本做到教学过程优化、达到最佳状态。

(即省时、省力、最佳。

)2. 教学过程体现学科音乐性特点。

教师将教材中的音乐形式要素与作品内涵密切结合,并以自然而有效的方法呈现出来。

如某校欣赏“运动员进行曲”。

教学设计合理,基本符合中高年级学生欣赏音乐的教学规律。

虽然知识点较多,但教师教法灵活,师生互动,学生在听赏和积极思维的状态下,使作品内涵的音乐形式要素所表现乐曲的风格特点等,自然而深刻地领会并得到音乐美的感受。

突出学科音乐性的特点。

3.以唱歌教学为重点的课型,教师注重音乐感的培养。

重视了歌唱技能技巧和歌唱习惯的培养。

特别注重处理歌曲情感的引导,这是聪明之举。

它有利于深化审美情感的教育。

学生学而有获,基本达标。

4.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使用恰如其分,摒弃“以课件代替音乐”等喧宾夺主的错误做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缺少知识目标,而能力目标订得又太原则。

教学目标应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写的具体而明确,并且应在本课时或本单元教学中,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钩钩手能达到的目标。

2.以唱歌教学为主的综合课型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四点:(1)对歌唱技能技巧几乎没有明确的要求。

(2)对歌曲所应表达的情感,既没有明确的提示,也无具体指导的措施和方法。

(3)对作品的风格、特点把握不准确,甚至有误导。

(4)歌曲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机械地连续唱了十几遍,由于指导无方,学生开始唱得啥样,其结果还是那样,既费时、费力,又无实效。

3.教学过程的环节散乱,而且各个环节类似洒芝麻盐、走过场、流于形式。

重点内容不突出,达不到最佳效果。

4.对学生背唱歌谱和识谱、视唱能力的培养,教师没有重视和引导。

中低年级采用听唱法(口递)一贯到底,甚至连高年级都是以听唱法为主。

5.应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音乐感,教师缺乏这个意识。

6.音乐欣赏课教学,只注重作品文学性的解释,忽视对作品音乐性(即音乐本体或音乐形式美)的引导,对作品的体裁形式及风格特点的感受和理解更欠问津。

有的把音乐作品当成文学故事进行欣赏。

7.以音乐为手段,进行创造思维训练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基本没有全面而正确地体现。

8.教学中,由于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理解得欠准确。

拟在教学实施中过于偏颇。

比如,有的把音乐欣赏课改为“舞蹈课”或“歌表演课”,而对音乐作品中的音乐性特点,却引导较少,甚至完全忽略。

9.教学过程对“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基本上是一个虚词,看不出如何自然而生动的地体现。

综上所述,笔者提出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值得探讨的问题,与相关专家和同行商榷。

我国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六年之久。

我们在大量教学实践和教师的论文中,发现当前在教学中存在许多模糊观念,究其原因,有的是来自个别有影响的“权威”、“专家”对“课标”的误导;有的是教师自身对“课标”的片面理解;有的是“音乐课程标准”本身欠完善所致。

归纳起来主要应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从理论层面上看,现行课标从【音乐美学】【审美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学论】以及【科学方法论】的角度进行科学解释显得虚弱。

2.从操作层面上看:(1)降低和消弱科学有序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是误导。

(2)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表述以及解释欠全面,如“音乐审美理解能力”被忽略等;(3)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课标”没有表述是不明智的。

(4)将音乐学科纳入人文学科领域,但忽视了音乐学科相对独立性的特点是欠妥的。

(5)从教学实践中,反映教师只重视学科综合的一面,而忽略“以音乐为主体的综合”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设计是偏颇的。

实践中不可喧宾夺主。

(6)对通过音乐教学启迪学生智慧、开发智力,“课标”有所忽略,应加以弥补。

尽管当前音乐课程改革中存在诸多急待解决和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既然是试验阶段,取得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乃至存在一些问题也是正常的现象。

但问题是我们应该以科学的精神、冷静的头脑进行矫枉过正,来修订音乐课改方案,使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而不是全盘否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里我们强调的是用唯物辩证法来处理问题,坚决杜绝采用历史虚无主义和形而上的思维方式来处理音乐课改问题。

二、音乐教学的“12字方针”九年义务教育中,音乐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应体现“12字方针”。

所谓“12字方针”系指“唱、奏、赏、乐、游、创”;“美、情、趣、启、活、效”。

现将这“12字方针”分述如下:“唱”即指“唱歌教学”而言。

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中小学音乐课主要是以唱歌教学为主的综合课型居多。

既然是唱歌教学,当然离不开“歌唱”。

教师在唱歌教学中,首先应指导学生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把歌唱得很美,情感也很投入。

这里必然要有较科学细致的少年儿童声乐指导。

教师应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正确的歌唱姿势、呼吸、发声和咬字吐字这四个方面,循序渐进、有所侧重、生动活泼地加以指导,而且不能形式主义走过场,真正收到实效。

师生要有正确的声音观念,小学阶段应训练自然、纯真和优美的童声。

既要防止喊唱,又要杜绝苍白无力的嘘声唱。

歌唱技能技巧应结合歌曲演唱的需要,并在演唱实践活动中进行练习。

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创设与歌曲相适应的教学情景。

以听辨为先导,通过教师的范唱和聆听音响,激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歌唱,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小学中年级至中学阶段,应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通过聆听合唱作品以及合唱实践,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合唱可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多声部合唱。

尽早建立和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和协调合作能力。

在齐唱、轮唱及合唱中,培养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在歌唱表现中享受美的愉悦。

中小学应注意保护变声期学生的嗓音,避免喊唱和嘘声唱。

其次是师生要共同探讨和感受、理解、表现歌曲美的旋律、和声及其它音乐形式要素、风格特点等;感受、理解、表现和鉴赏歌曲中诗词与音乐表现形式,以及伴奏的完美结合与统一之美。

此外,通过唱歌教学也要结合音乐表现要素、歌曲表现内容和音乐形象,进行创造思维和创造表现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也应结合演唱来训练学生的音乐感和听音、识谱、视唱,以及背唱歌谱和歌曲的能力。

小学及初中阶段,采用唱歌与歌表演等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是必要和可行的,它符合学生的年龄及生理和心理特征。

又如根据歌曲的风格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多种演唱形式,以及加进乐器伴奏等,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从低年级向中高年级发展,应重视从听唱法向视唱法过渡。

防止“听唱”、“模唱”一统到底,且走过场;防止脱离歌曲音乐形式美,单纯而片面运用文学或故事情节解释歌曲的倾向。

这里必须指出,歌曲处理和教师准确而富有情感和表现力的范唱、伴奏与指挥,是“以审美为核心”的重要因素。

“奏”是指器乐演奏而言。

教学班音乐课面向全体学生,一般使用的简易乐器为打击乐器、簧片乐器(如口琴、口风琴)、吹管乐器(如竖笛)等。

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记忆力、视谱与试奏能力,训练音乐感、表达音乐情感与美感、丰富音乐知识与演奏技能等,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教学班的器乐教学首先应训练学生必要的演奏常识和演奏技能与技巧。

并且运用到演奏简易歌曲或乐曲实践中去。

一般应以为歌曲或乐曲编配伴奏为主,加强伴奏的训练。

教师应事先创编较简单而规范的伴奏谱,以易于学生演奏。

并逐步过渡到编配较复杂,且完整地演奏器乐合奏曲。

此外,还应指导和培养学生视唱和背唱乐谱(齐奏、合奏曲谱)的能力。

关于运用乐器进行创作的指导问题,教师应从音乐美学和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以及不同乐器的表现特性出发,审慎地进行指导。

防止违背音乐艺术规律和不同乐器的演奏规律,眉毛胡子一把抓,或形式主义走过场等错误倾向。

但使用器乐进行创作训练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应予以重视。

“赏”系指音乐欣赏教学而言。

目前,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由于实施音乐课标的要求,加强了“探索”、“多媒体”、“音乐表演”、“说故事”、“姊妹艺术”、“相关文化”,以及‘“创作”等教学内容及手段的运用。

以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

如把音乐作品编成小故事,变成文学作品进行欣赏。

又如把欣赏作品为主,演变成歌表演和歌舞创作活动为主。

也有的没有处理好“音乐”与“姊妹艺术”和“相关文化”的关系。

总之,音乐欣赏教学缺少了“音乐”,而把上述与音乐以外的其他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环节加以渲染,还美其名曰“体现课改精神”。

这真是滑稽透顶啊!音乐欣赏教学应以欣赏音乐艺术为主呀!哪能喧宾夺主呢!我们应该遵循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欣赏音乐的心理特点,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一般乐曲欣赏,可采用“整体—分段—整体”的欣赏方式。

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应恰如其分的呈现),通过对比法、引旧导入法、探究法等欣赏方法,应引导学生对欣赏的音乐作品有完整的感知,而不能把音乐作品搞得支离破碎。

杜绝一堂“热热闹闹”的欣赏课下来,学生对所学作品晕头转向、不知所云的现象。

一般欣赏音乐活动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音响感知;2.想象与联想;3.情感体验;4.理解认识。

那末,音乐欣赏教学,我们究竟要让学生感受什麽?以何对象为载体去想象与联想?又如何进行情感体验和理解认识?音乐属于听觉艺术,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放在重要位置,并贯彻始终。

音乐欣赏教学当然要把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要素、音乐风格特点、音乐内涵、音乐情感与情绪,词曲作者及其创作背景和意图等,作为音响感知、想象与联想、情感体验和理解认识的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