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自传校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鲁迅自传 教案

鲁迅自传 教案

鲁迅自传教案教案标题:鲁迅自传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理解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变革的重要贡献。

2. 分析鲁迅自传中的主题、结构和语言运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练习表达个人对鲁迅自传的理解和观点。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鲁迅的名字和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对鲁迅的兴趣。

- 提出问题:你对鲁迅了解多少?你对自传这个文学体裁有什么了解?2. 阅读鲁迅自传(20分钟)- 学生独立阅读鲁迅自传的选段或整篇文章。

-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标记重要观点、主题和语言运用等。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观点。

- 引导学生讨论鲁迅自传中的主题、结构和语言运用,以及这些元素对表达鲁迅思想的作用。

4. 教师讲解(15分钟)- 教师对鲁迅自传的主题、结构和语言运用进行详细讲解,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 教师可以通过示例和引用文本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5. 学生写作练习(20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对鲁迅自传的理解和观点,写一篇短文或作文。

- 学生可以选择表达对鲁迅思想的认同或批评,也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6. 学生展示和反馈(15分钟)- 学生可以选择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 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写作。

7. 总结和延伸(5分钟)- 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理解鲁迅自传和写作方面的提高。

- 提出延伸问题:你认为鲁迅自传对于我们现代人的意义是什么?教案评估:1. 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写作作品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鲁迅自传和鲁迅思想的理解和评价。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鲁迅的其他作品和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或辩论,探讨鲁迅思想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鲁迅自传的教案范文

鲁迅自传的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鲁迅自传的教案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2.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体会他的文学价值。

3.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 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1. 鲁迅先生的思想内涵。

2. 鲁迅先生的文学价值。

教学准备:1. 鲁迅自传的文本。

2. 鲁迅先生的相关作品。

3. 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鲁迅作品,如《呐喊》、《彷徨》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Step 2: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鲁迅自传,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注意把握鲁迅先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留学经历等重要事件。

Step 3:课堂讨论(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阅读鲁迅自传的心得体会,讨论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对于他文学创作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Step 4:作品欣赏(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感受他的文学魅力。

三、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整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形成简要的生平介绍。

2. 选取一篇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阅读,体会其文学特色,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的认知水平。

3. 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文学价值的评价。

五、板书设计鲁迅自传生平事迹文学成就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鲁迅先生的文学价值六、教学延伸活动活动名称:鲁迅作品角色扮演活动目的: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角色形象。

活动过程: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鲁迅先生的作品,如《阿Q正传》、《药》等。

2. 学生根据作品内容,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同学观看,并在观看过程中思考:鲁迅先生通过这个角色想要传达什么思想?4. 各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后,进行分享和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鲁迅自传的教案范文

鲁迅自传的教案范文

鲁迅自传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把握自传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巨匠鲁迅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了解自传的基本特点。

2. 教学难点:分析鲁迅先生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正确评价鲁迅的文学地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鲁迅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鲁迅的《自序》,了解其生平经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鲁迅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正确评价鲁迅的文学地位。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自传的特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2. 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并写下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鲁迅先生的自传性文章,让学生了解自传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鲁迅作品中的社会背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出版的鲁迅作品集,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视频资料:播放与鲁迅先生相关的纪录片或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鲁迅先生的一生。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阅读《自序》。

教案《鲁迅自传》

教案《鲁迅自传》

教案-《鲁迅自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鲁迅自传的基本内容,掌握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鲁迅自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理解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鲁迅自传的基本内容,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教学难点:对鲁迅自传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阅读鲁迅自传和相关资料,准备教学内容和讨论问题。

2. 学生准备:预习鲁迅自传,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鲁迅的自传和生平,引起学生对鲁迅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鲁迅自传,理解其内容和主旨。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鲁迅自传中的重要内容和观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鲁迅自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鲁迅的短文,表达自己对鲁迅的理解和敬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理解、观点表达和语言运用等方面。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鲁迅自传的理解和感受,以便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延伸1. 电影欣赏:播放与鲁迅自传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

2. 鲁迅作品选读:选取鲁迅的其他著名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自传的主要观点和价值。

2. 强调学生对鲁迅的理解和敬意,鼓励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鲁迅为榜样,追求真理,关爱社会。

八、课后作业1. 完成鲁迅自传的阅读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2. 选取一篇鲁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了解其文学特点和思想内涵。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及其作品《鲁迅自传》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鲁迅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简要介绍《鲁迅自传》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鲁迅的照片和他的简介,让学生对鲁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鲁迅的作品?3. 学生阅读《鲁迅自传》的片段,感受鲁迅的文学风格。

章节二:文学背景介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鲁迅自传》的文学背景。

2. 引导学生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鲁迅自传》的文学背景,包括鲁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2. 分析鲁迅的作品如何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和问题。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鲁迅自传》中鲁迅对于当时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章节三:文本分析(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鲁迅自传》的文风和主题。

2. 引导学生分析《鲁迅自传》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内容:1. 分析《鲁迅自传》的文风,包括语言、叙述方式和结构。

2. 引导学生关注《鲁迅自传》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如鲁迅的童年经历和他与文学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析《鲁迅自传》的文风特点,如语言简洁、叙述直接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鲁迅自传》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看法。

章节四:文本分析(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思想。

2. 引导学生思考鲁迅的自传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内容:1. 分析《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思想,如个人与社会的冲突、知识分子的责任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鲁迅的自传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思想,如个人与社会的冲突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鲁迅的自传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分享自己的观点。

关于《鲁迅自传》的教案

关于《鲁迅自传》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关于《鲁迅自传》的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巨匠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掌握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成就。

2. 分析《鲁迅自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鲁迅先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鲁迅先生的自传。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鲁迅自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内容1.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出生背景、成长经历、留学经历、文学创作、革命活动等。

2. 鲁迅先生的主要成就: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翻译、散文、杂文等。

3. 《鲁迅自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简洁明了、讽刺幽默、真挚感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贡献。

3. 分析:《鲁迅自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

4. 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五、课后作业2.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选取一个与鲁迅先生相关的话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鲁迅先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关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收获。

3.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程度。

3. 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估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意识、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案《鲁迅自传》

教案《鲁迅自传》

教案-《鲁迅自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2)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手法;(3)培养阅读与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内涵;(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合理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2)认识鲁迅先生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2)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手法;(3)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鲁迅先生自传中涉及的复杂社会背景;(2)对鲁迅先生思想观念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意和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鲁迅自传》,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感受鲁迅先生的文风。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交流对鲁迅先生思想观念的理解。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案例分析:选取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对鲁迅先生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的认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先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2. 选择一篇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分析,准备下一节课的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努力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能力。

2. 作业评估:对学生的读后感作业进行细致评改,关注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后交流分享评估:对学生在课后选择的鲁迅作品进行评价,评估其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2.分析《鲁迅自传》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3.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生平、教育经历、事业成就等。

2. 《鲁迅自传》概述•《鲁迅自传》是鲁迅的回忆录,记录了他的成长经历和思想转变的过程;•《鲁迅自传》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3. 《鲁迅自传》的读书方法与技巧•分析文本结构、揭示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运用背景知识和阅读策略对作品进行解读。

4. 《鲁迅自传》的艺术特点•鲁迅的文学风格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鲁迅自传》中的表达手法与艺术效果。

三、教学过程1. 鲁迅简介•通过资料和图片,介绍鲁迅的生平、学术成就和社会影响;•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意义。

2. 《鲁迅自传》概述•分析《鲁迅自传》的写作背景及其与鲁迅思想的关系;•解读《鲁迅自传》对于理解其其他著作的重要性。

3. 《鲁迅自传》的读书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在阅读《鲁迅自传》时,关注作品中的重要线索和细节;•教授学生分析文本结构、推断作者意图的技巧。

4. 《鲁迅自传》的艺术特点•分析鲁迅的文学风格,如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讽刺与嘲笑的运用等;•探讨《鲁迅自传》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作品解读和阅读理解题等方式,考察学生对《鲁迅自传》的理解程度;•综合考评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评价与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电子版《鲁迅自传》;•鲁迅的相关资料、图片和名言。

六、教学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和欣赏鲁迅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呐喊》等;•引导学生思考鲁迅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意义。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通过研究《鲁迅自传》这部著作,使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鲁迅自传》公开课教案

《鲁迅自传》公开课教案

《鲁迅自传》教案学习目标:l.了解自传的特点,理解自传的用途;2、解读鲁迅其人,能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理出鲁迅的成长经历,并从其中分析出他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具选择:采用投影仪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教师导入:对于鲁迅先生我们应有所了解,我们已学过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小说《社戏》等,但对他的生平我们还知之甚少,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鲁迅先生简要介绍自己从1881到1930年间的主要事迹的文章―――《鲁迅自传》,正是对此的一个补充。

老师故意将“传”音读错,引起学生注意。

然后解释说:自传者,就是自我宣传的意思,诸位说自传,有什么理由吗?然后释词:1. 传记: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

2. 传略:比较简略的传记。

3. 自传:叙述自己的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

引导学生查字典解决。

既然传记都是记录生平事迹的,那么生平事迹那么多,怎么记录呢?看来还要下一番删繁就简的功夫,选择生平事迹中有重要意义的事实来写。

像《鲁迅自传》(实际上应该算传略)跨度五十年,而全文却不满千字,如果不作一番精心的剪裁,势必容纳不下。

正如著名作家柳青所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地方只有几步,鲁迅先生正是抓住这“紧要的几步”,勾勒出自己的人生轨迹的。

同学们可看书对照,在《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些纪实性的散文中写到的事情,《鲁迅自传》中有没有提到?教师明确:儿时的状况,鲁迅先生只用一句话带过:“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愁生计。

”这和上文的内容有一致之处:比如家里能请保姆、生活无忧无虑等。

但具体细节则无法涉及。

哪怕长妈妈给我买来《上海经》对儿时的我震动是那么大。

那么,《鲁迅自传》中究竟记录了自己生平的哪些重要事实呢?导入新课。

二、阅读课文,划出文中有关鲁迅先生生平经历的时间和事件的词句。

1、集体填写表格,并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图片;2、小结文章写作顺序,概括文章段落大意。

鲁迅自传教学教案

鲁迅自传教学教案

鲁迅自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对中国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强烈责任感。

2. 通过学习鲁迅自传,培养学生阅读与欣赏、思考与评价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坚定的信仰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鲁迅自传文本阅读与分析。

2. 鲁迅生平事迹介绍。

3. 鲁迅作品中的社会问题探讨。

三、教学重点1. 把握鲁迅自传的主要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 分析鲁迅作品中的社会问题,体会鲁迅先生的思想内涵。

四、教学难点1. 理解鲁迅作品中的深刻思想。

2. 引导学生从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作品体会鲁迅先生的思想。

3. 组织讨论与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鲁迅自传》及相关作品选集。

2.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3. 教学工具:教学PPT、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成就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与欣赏:让学生阅读《鲁迅自传》,指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3. 作品分析:选取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及其反映的思想。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体会和感悟。

5. 汇报展示:邀请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6.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汇报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练习检验学生对《鲁迅自传》内容的理解。

3. 思考与评价:评估学生在作品分析和讨论中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汇报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汇报展示中的表现。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鲁迅自传》的主要内容,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作品。

(2)能够分析鲁迅的文学成就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3)能够运用鲁迅的作品和思想,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作品。

(2)通过分析鲁迅的文学作品,学习鲁迅的写作技巧和思想。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鲁迅的尊重和敬意,认识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3)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鼓励学生像鲁迅一样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写作。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鲁迅自传》的主要内容,包括鲁迅的生平和作品。

2. 鲁迅的文学成就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3. 鲁迅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包括对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进行分析。

三、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作品,引起学生对鲁迅的兴趣和关注。

2. 阅读课文《鲁迅自传》,让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作品。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鲁迅的文学成就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鲁迅的作品和思想,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鲁迅自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鲁迅的文学成就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的了解和评价。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发展。

五、教学资源1. 课文《鲁迅自传》。

2. 鲁迅的作品集。

3. 相关的研究资料和参考书籍。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学设计注意事项:1. 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鲁迅的作品和思想。

3. 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给予学生充分的写作练习机会。

4. 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写作。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鲁迅自传》教案篇一【教学目的】德育点: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传承鲁迅精神。

知识点:了解“小传”的文体的基本特征,学写“小传”。

能力点:体会本文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

解读鲁迅精神;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一个人被公认为是我国近现代最深刻、最复杂、最矛盾、最具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最杰出的文坛巨匠,同学们肯定知道他是谁吧?对,是鲁迅先生。

看来,同学们也一样喜爱鲁迅,崇拜鲁迅!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大家想更好地了解他吗?那好,就让我们一起来拜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去追寻鲁迅先生闪光的人生足迹。

二、感知课文1、借助工具书,清除字词障碍;识记文章中自己难以掌握的字词。

2.标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明时间的词句,了解文中牵涉的一些历史事件。

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列表梳理鲁迅本文中交待的情况。

1881-1930年鲁迅主要活动一览表时间事件(主要活动) 原因1881年出生13岁时辍学回家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18岁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大约过了半年改进矿路学堂毕业之后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东京预备学校毕业决意学医,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知道了新的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两年后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汁划,提倡新文艺电影上看见中国人被斩,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有较为广大的运动29岁回国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希望有经济上的帮助(刚)回国在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教化学和生理学第二年(1911) 到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绍兴光复后(1912) 做绍兴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成立后做部员、兼做北大师大女大的国文系讲师1926年做厦门大学教授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1926年12月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1927年4月辞去中山大学教授1927年9月出广东,定居在上海1918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三、理清思路。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1一、文章背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之一,鲁迅的一生与文学创作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更是在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鲁迅自传》是鲁迅的自传体小说,不仅记录了作者的成长历程,更是通过个人的经历和特定的历史背景,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人文、社会、文化和思想面貌。

教师可以利用这样一部文学作品,通过多维度的思考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和思想精髓,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并对当代尤其是国家的根本问题与发展方向的思考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教学目的1. 通过鲁迅自传的学习,能够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鲁迅的思想成就和文学成就,认识鲁迅这位杰出的文学思想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能够梳理出鲁迅的思想精髓和文学特点,掌握文学分析和阅读技巧。

3. 能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思考文化、社会和心理问题,积极探索提高当下文化修养,增强人文素养和探究时代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学特点,并将学生对鲁迅作品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2. 创设合理的阅读组织形式,如课内阅读、小组讨论、个人答题、展示分享等不同形式,通过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掌握多种文学分析和读写技巧。

3. 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鼓励学生在学科研究中发挥主体作用,提升其实际能力,打造学习充实、充满乐趣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设计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了解鲁迅及其作品1. 学习鲁迅的生平事迹,对鲁迅的文学成就进行介绍。

2. 了解鲁迅的文学作品及时代背景,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鲁迅的创作过程及其思想精髓。

第二课时:解读鲁迅自传1. 小组讨论鲁迅自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鲁迅自传》教案范文

《鲁迅自传》教案范文

一、教案简介《鲁迅自传》教案范文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掌握传记的特点和写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巨匠鲁迅的敬意,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1. 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传记的特点和写法。

教学难点:1. 鲁迅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 运用传记手法分析鲁迅的人生经历。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激发学生对鲁迅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鲁迅自传》,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主学习的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鲁迅的作品特点。

4. 讲解传记写法教师讲解传记的定义、特点和写法,引导学生认识传记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的作品特点和传记的写法。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传记的兴趣。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 分享讨论成果各组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鲁迅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鲁迅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三、课后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鲁迅的传记,重点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请学生选取一篇鲁迅的作品,分析其主题和思想内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传记的写法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鲁迅作品主题和思想内涵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鲁迅的自传,使学生了解传记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手法。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鲁迅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鲁迅自传》,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认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讨论、思考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学习鲁迅坚定的信仰和为理想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分析鲁迅在《自传》中展现出的品质和精神。

三、教学难点1. 鲁迅作品中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寓意。

2. 鲁迅精神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鲁迅自传》文本,相关鲁迅作品的资料,鲁迅生平介绍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鲁迅自传》,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搜集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鲁迅自传》,理解文本内容,记录不懂的生词和句子。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分析鲁迅的作品特点。

4. 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鲁迅自传》中展现出的鲁迅品质和精神,如勇敢、坚定、爱国等。

5. 联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鲁迅精神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如何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发扬鲁迅精神。

6.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六、教学延伸1. 教师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加深对鲁迅文学成就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鲁迅作品的主题讨论,分析鲁迅作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义。

七、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学习档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鲁迅精神的认同和体会,鼓励学生将鲁迅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的背景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鲁迅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引导学生对《鲁迅自传》产生阅读兴趣。

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鲁迅的生平照片和相关信息。

引导学生讨论鲁迅对中国文学和社会的影响。

分发鲁迅的简介资料,让学生阅读并了解其生平。

第二章:文本分析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鲁迅自传》的文风和主题。

学生能够解读并讨论文中的重要事件和细节。

2.2 教学内容分析《鲁迅自传》的文风特点,如语言运用、叙述方式等。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重要事件和细节,进行解读和讨论。

2.3 教学活动分组让学生阅读《鲁迅自传》的不同部分,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叙述方式和语言特点。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重要事件和细节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章:文学背景3.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鲁迅自传》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

学生能够分析鲁迅在自传中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反思。

3.2 教学内容介绍《鲁迅自传》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如鲁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引导学生分析鲁迅在自传中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反思。

3.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鲁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和影响。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鲁迅在自传中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反思。

第四章:文本解读4.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深入解读《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意义。

学生能够分析并讨论文中的象征和隐喻。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象征和隐喻,进行解读和讨论。

分析《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意义,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我认同等。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鲁迅自传》中的重要段落,并进行解读和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主题和意义的理解。

邀请学生分享对文中的象征和隐喻的解读和看法。

第五章:写作技巧5.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鲁迅的写作技巧。

语文课堂教案设计 鲁迅自传

语文课堂教案设计 鲁迅自传

语文课堂教案设计鲁迅自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鲁迅自传,使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掌握其文学地位和贡献。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鲁迅自传的内容,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鲁迅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鲁迅自传的基本内容及其文学价值。

2.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三、教学难点:1. 鲁迅自传中的深层含义和时代背景。

2. 如何理解鲁迅先生的革命精神和文学追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鲁迅自传的相关资料、鲁迅作品选集、参考教案等。

2. 学生准备:预习鲁迅自传,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鲁迅自传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鲁迅自传,注意理解自传的基本内容和鲁迅的文学地位。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鲁迅自传的内容,分析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鲁迅自传中的深层含义和时代背景,分享学习心得。

5. 分享感悟:邀请学生分享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鲁迅作品的鉴赏和感悟。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组织学生阅读其他现代作家的自传,如郭沫若、茅盾等,从不同视角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

2. 作品欣赏:挑选鲁迅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进行课堂朗读和欣赏,感受鲁迅的文学风格。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读后感质量: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鲁迅自传的理解和感悟。

八、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九、教学修改:1. 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的反馈,对教案进行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支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鲁迅自传》教案

《鲁迅自传》教案

鲁迅自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对鲁迅先生生平有大致的了解
2、学习运用朴素平实而又蕴含深情的语言来写作。

3、学习传记文体把握人物精神实质的写作方法。

4、学习传记文体高度的概括性。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说说你眼中的鲁迅
2、名人眼中的鲁迅
至死无妥协心,百战不挠真勇士;
一生反恶势力,万身莫赎此伟人。

——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挽鲁迅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斯诺(美国友人)、姚克
3、看看鲁迅自己笔下的鲁迅
(二)朗读课文,分析文章内容:
1、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活动,并在文中划出有关时间和事件的关键词句。

2.鲁迅为什么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这表现了鲁迅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征?
3、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怎样的人?(参考《呐喊》自序)
4.鲁迅回国后,工作地点经历了哪些变换?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先生回国后的生活特点吗?请探讨其中原因。

(三)、拓展延伸
我们同学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也会面临着许多选择,鲁迅先生在选择人生道路是的做法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四)小结。

《鲁迅自传》教案范文

《鲁迅自传》教案范文

《鲁迅自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鲁迅自传》,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鲁迅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掌握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分析鲁迅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鲁迅作品中的深刻思想内涵。

2. 欣赏鲁迅作品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鲁迅自传》,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作品。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鲁迅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鲁迅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鲁迅自传》,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作品。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鲁迅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鲁迅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内容:1. 了解鲁迅的自传性作品,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 通过分析鲁迅的自传性作品,探讨其对自我认知和社会批判的体现。

七、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对鲁迅的自传性作品进行梳理。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鲁迅自传性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鲁迅自传性作品,进行案例分析。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鲁迅自传性作品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鲁迅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把握程度。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作家的自传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2. 组织学生参观鲁迅纪念馆或相关展览,加深对鲁迅的了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自传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2、通过谈感受,体会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3、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猜鲁迅)
有这样一位人物:他的文章像一把匕首刺进敌人的心中,令一切反动力量闻风丧胆。

他去世时,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发为他送行,并在他的灵柩上覆盖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

他就是鲁迅。

二、评鲁迅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毛泽东
三、了解鲁迅
默读课文,试将作者大半生的主要经历按时间顺序填表。

①家庭状况:
1881年() 13岁(家变寄居决心回家)
②求学过程:
18岁()约半年后(矿路学堂学开矿)
毕业之后(留学日本)东京预备学校毕业()
两年后() 29岁 ( 回国)
③工作历程:
刚回国(杭州做教员)第二年()
绍兴光复后()
革命政府成立()
1926(厦大和中大教授)1927 ()
④文学创作:
1918开始(文学创作)
四、谈鲁迅
鲁迅先生的哪件事最能触动你的心?为什么?
(结合课文及你对鲁迅的了解)
预设:1、家遭变故;小小年纪就尝到了世态炎凉。

我们可以从“乞食者”这一词去感受作者的辛酸。

可他却未向世俗低头,带着强烈的自尊回到家。

幼年时就具有不甘屈辱、刚强、自强的性格
2、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不走寻常路的他,冲破世俗去追求新的生活
3、实业救国
4、医学救国
5、弃医从文-文艺救国(插入电影事件的叙述)
……
五、识记文学常识
传:传记,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传分类:篇幅长短(大传、小传)
立传人物(自传、小传)
人物小传的特点:短小精悍、不铺陈细节、语言简洁严谨
六、课堂小结
从这篇文字简练、语言朴实的自传中我们不仅了解了鲁迅近50年的人生经历,而且深切体会到他的深深爱国思想与勤奋创作,不懈奋斗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