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太阳最近的树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美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型的理解与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型。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巩固所学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一次家庭作业写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离太阳最近的树
突出人类破坏 自然的可怕、 最有力气的男子汉,最健硕有 可悲
人们为什么要挖红柳?找出文中相关语 句。
“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 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 不对? 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 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 的绿色! 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 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 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
文章详细记叙“我”和司务长的 对话有何作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简析:司务长那副义正辞严、理直气壮的情态, 反衬了人类挖掘红柳的可悲。人们不仅亲手毁灭 了这高原上唯一的绿树,破坏了生态平衡,还理 直气壮,振振有词,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可悲。 美被毁灭,可悲! 毁灭美而不自知,尤其可悲!
小结: 本文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 的思想。借着平静的叙事、细致的描写和大胆的比 喻,作者为我们唱响了一曲悲歌——为红柳傲然不 屈的英魂而悲,更为人类的残酷和无知而悲。 五、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 系,增强环保意识,这一曲悲歌也向我们敲响了警 钟,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思考:是什么导致了人类对 自然的破坏?人与自然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意染 解 抓 。挖 作 住 红者关 柳用键 场大词 面量分 的笔析 用墨, 渲理
简析: 工作量越大,工期越长,劳动力越健硕,越衬出红柳的顽强; 队伍越浩大,工具越先进,越显示人类破坏自然的可怕与可 悲。 队伍 工具 工作量 工期 劳动力 关键词(特点) 浩浩荡荡 铁锨、镐头、斧、高技术的炸 药 可怕 几天时间、漫长 力的小伙子
出叶城60公里,黑色路面就消失了,路被暴雨和 泥石流冲得不见踪迹,汽车只能在河床中的鹅卵 石上颠簸而行。沿途要翻越库地、麻札、黑卡、 奇台、界山等大板,在喀喇昆仑、昆仑、冈底 斯、喜马拉雅的巨大山脉的山结间穿行,冰封雪 裹,异常荒寂险峻。从奇台大板到高原荒漠平台 甜水海,就进入了新疆与西藏交界的真空地带。 翻越铁隆滩,闯过“死人沟”,夜宿红柳滩兵 站,高山反应随之袭来。当经过这条线路上海拔 最高的界山大坂山顶6700米的标志时,初上高原 的人基本上会出现头晕脑胀,心慌恶心,眼球象 要蹦出来。
毕淑敏离太阳最近的树
为了呵护我们 赖以生存的地 球,我们在生 活中的很多方 面都可以做到 低碳环保。
一、手洗衣物
生活中的衣物,尽 量手洗。不要过度 依赖洗衣机。这样 ,不仅
环保低碳, 而且节约。
二、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
减少使用一次性筷 子和杯子:拒绝环 境污染,保护森林 资源。
三、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用完水后及时关掉水龙头。 增强节水意识
工作量 可怕
工期 几天时间、越来越长
劳动力
最有力气的男子汉,最健硕 有力的小伙子
突出人类破坏 自然的可怕、 可悲
小结:
本文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 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借着平静的叙事、细致 的描写和大胆的比喻,作者为我们唱响了一 曲悲歌——为红柳傲然不屈的英魂而悲,更 为人类的残酷和无知而悲。
毕淑敏
悲歌
环境恶劣
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 冰峰林立,雪原寥寂 在荒漠的皱褶里 酷寒和缺氧
红柳树
外观(貌) 根系强大 歌颂赞美
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 凤羽般纷披的碎叶,
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 小小的一蓬 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 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 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 顽强精神
赞颂红柳顽 强的生命力 和不屈的精 神。
表达作者热 爱自然、珍 爱生命的感 情。
,
这些句子中使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蕴涵 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比喻手法,描绘 了红柳被砍伐后触 目惊心的形象,蕴 涵着作者对生态环 境遭受破坏的强烈 的忧患意识。
作者着力描绘红柳形象,突出红柳 在雪域高原的珍贵,突出其顽强的生 命力和伟大的力量,仅仅是为了歌颂 红柳吗?
那就是西藏阿里唯一的绿树——红柳
走近作者
毕淑敏,1952年出 生于新疆,中学就读 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 属学校。1989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荣登 “2007第二届中国作 家富豪榜”第14位, 著有《毕淑敏文集》 八卷,散文集《提醒 幸福》等。
高考阅读 离太阳最近的树(带答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毕淑敏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这世界的第三级,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
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
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
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
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就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我说,红柳不是柴火。
它是活的,它有生命。
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
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
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
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
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
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
不是红柳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
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的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
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啊,红柳如同冰山。
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
它们在灶膛里像内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
炊事员说它们一点后劲也没有。
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
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
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
毕淑敏《离太阳最近的树》课件PPT(45页)
bèi
背风
qiú jìng
遒劲
-《离太阳最近的树》
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1.阅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2.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离太阳最近的树》
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1-2段):
描写红柳的生长环境及其外在的美。
• 第二部分(3-18段):
叙写红柳遭受毁灭的情形,赞颂红柳为人类作出的贡献 及其内在的美。
Q.面对“我”的疑惑,司务长说
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这段对话?
司务长连用了四个“对不对”: “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 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 就是红柳,对不对?”
-《离太阳最近的树》
Q.面对“我”的疑惑,司务长说
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这段对话?
这段对话生动刻画了司务长理直气壮 的情态,从反面衬托司务长目光短浅、愚 昧无知,不顾长远利益,更深刻地揭示出 事件的可悲之处。
为了挖红柳,人们先后用了什 么工具?请在文中找出记叙人们挖 红柳的语句。
-《离太阳最近的树》
人们挖红柳的场景:
(1)“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2)“把红柳根从沙丘中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 (3)“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 (4)“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 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炸药!”
别名红柳。是怪柳科怪柳属的灌木或小乔 木状植物。多枝柽柳分布于中国西藏、新疆、 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地,俄罗斯、 伊朗、阿富汗等国家也有分布。其喜光,较耐 寒耐热,较耐干早耐水湿。
02
文学常识
WENXUECHANGSHI
离太阳最近的树归纳总结
离太阳最近的树归纳总结离太阳最近的树被广泛称为“日本树”或“日本银杏”,它的学名是“神话榧”,属于单子叶植物门银杏目的一种植物。
本文将对离太阳最近的树进行归纳总结,从树木特征、分布、生态价值和文化象征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树木特征离太阳最近的树具有以下特征:1. 树高:离太阳最近的树是高大而笔直的树木,可以达到20至35米的高度。
2. 树叶:它的树叶呈现出美丽而特殊的扇形,呈现深玛瑙红色或金黄色。
每片叶子都由多个小叶组成,非常优雅。
3. 树皮:离太阳最近的树的树皮是棕褐色或灰色的,纹理清晰,能够抵御外界的侵蚀。
4. 果实:它结出的果实被称为“银杏果”,呈圆锥状,与其他树木的果实有所不同。
二、分布离太阳最近的树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尤其是日本。
它在日本各地都可以看到,但以东京、京都和奈良等地最为集中。
这些地方的气候条件适合离太阳最近的树的生长,提供了极好的环境。
三、生态价值离太阳最近的树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防风固沙:离太阳最近的树的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地固定土壤,避免土地沙化。
2. 提供遮荫:由于树冠茂密,离太阳最近的树为周围环境提供了良好的遮荫,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
3. 氧气产生:离太阳最近的树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4. 环境净化:离太阳最近的树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四、文化象征离太阳最近的树在日本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 神圣象征:离太阳最近的树被视为神圣的象征,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和文化意义。
2. 美学价值:它作为日本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用于庭院、公园和寺庙等地建设美丽景观。
3. 学术研究:离太阳最近的树在生物学、植物学和生态学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
总结: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一种具有独特美丽的树木,以其高大笔直的身姿、美丽的扇形叶子和神秘的文化象征成为众多人们的宠爱。
它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在日本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离太阳最近的树结构顺序
离太阳最近的树结构顺序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源之一,它为地球提供了光线和热能。
而在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中,也有一些树木种类可以与太阳构成独特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一些离太阳最近的树结构顺序,并探讨它们与太阳之间的关联。
1. 棕榈树棕榈树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树木,它们通常生长在沙滩、海岸线等阳光充足的地方。
棕榈树的生长习性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太阳的能量,它们拥有高大的树干和大面积的叶子,以便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
这也是为什么棕榈树是离太阳最近的树之一。
2. 杨树杨树是一种生长在北半球温带地区的树木,它们通常生长在阳光充足的河岸、湖泊等环境中。
杨树的树冠较大且分枝众多,这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接收阳光。
杨树的树叶也比较宽大,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与太阳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3. 桉树桉树是一种生长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的树木,它们具有很高的光合作用效率。
桉树的叶子呈长椭圆形,排列紧密,并具有较大的面积。
这使得桉树能够更充分地吸收阳光,满足自身生长的能量需求。
因此,我们可以说桉树是离太阳最近的树之一。
4. 丛生灌木离太阳最近的树结构中,并不仅仅包括高大的树木,一些矮小而且丛生的灌木也具有与太阳建立紧密联系的特点。
这些丛生灌木通常分布在草原、沙漠等环境中,它们的茎干比较矮小、细长,但叶子较为密集。
因为它们与太阳的距离非常接近,能够充分地吸收阳光,满足生长的需求。
总结起来,离太阳最近的树结构顺序包括棕榈树、杨树、桉树和丛生灌木。
它们都能够充分利用太阳的能量,满足自身的生长需求。
不同的树种通过不同的生长形态和结构,与太阳建立了独特的联系。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树木,感受到太阳的力量与生命的奇妙。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主要内容。
2.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教学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 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及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教学卡片、生僻词语解释等辅助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教师讲解生僻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5. 分组讨论:作者为何说这棵树是离太阳最近的树?7. 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树的文章。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2. 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是否准确?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何改进之处?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等。
九、课后拓展1. 推荐阅读其他关于大自然的文章或书籍。
2.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
十、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2课时。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离太阳最近的树》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课文,感受作者对树的热爱和敬畏。
a. 课文中描绘了树的哪些特点?b. 作者为何对这棵树情有独钟?c. 作者希望通过这棵树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情感?3. 分组讨论:同学们可以自愿组成小组,就树的特点、作者的情感等方面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向全班汇报。
6离太阳最近的树
P44 二、词语解释 1.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可理解. 2.浩浩荡荡:形容事物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 流声势 浩大. 3.本末倒置:比喻主要事物与次要事物弄颠 倒了. 4.盘根错节:比喻事物复杂,不容易解决. 5.生死相依:形容同命运,共存亡. 6.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事情,引起内心 的震动.
5.这种树,在沙漠如此稀少,是谁挖 掉了它?作者对这种做法持什么态度? 请找出有关词句。
• 是驻扎在当地的士兵 • 作者的态度:否定和批评态度。 • 词语:P44 后3段。
6、朗诵最后一段文字:
它引起了你的想像了吗?你都 想到了什么?
地球很小,我们只有一个地 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有 限的生存空间。
“ 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 而硬韧,与沙砾粘结的如同钢 筋混凝土。” “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 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 一棵傲然不屈的英魂。” “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 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
4、文章在歌颂红柳顽强精神的同时,还歌
颂了它的别的什么精神呢?
奉献精神。 它可以固住泥 沙,保护生态环境。 当人们用它烧饭时, 它“持续而稳定地 吐出熊熊的热量”, 燃烧了自己,造福 了人类。
2、作者为什么要写红柳丛对着高原
的酷寒和缺氧微笑?“微笑”一词用的 好吗?为什么?
“ 微笑”一词写活了红柳树面 对酷寒和缺氧那种从容不迫、怡然 自得的神态,生动表现了其顽强的 生命力。
3、文章除描写红柳恶劣的生存环境外, 还从哪些地方说明了其生命力的顽强?
从 大 系 进 写
它 的 方 行
强 根 面 描
根据《离太阳最近的树》和《跪拜的藏 羚羊》这两篇文章,来写一下你的感受和 想法。
要求: 1、文字精练,100字左右即可;
离太阳最近的树结构顺序
离太阳最近的树结构顺序摘要:1.引言2.离太阳最近的树的概述3.离太阳最近的树的结构顺序4.结论正文:【引言】在广袤的宇宙中,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一直是人类研究和探索的焦点。
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太阳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离太阳最近的树,并详细解析其结构顺序。
【离太阳最近的树的概述】离太阳最近的树,又被称为“太阳树”或“金乌树”,源于古代神话传说。
传说中,太阳树上居住着金乌神鸟,它们每天轮流驾驶太阳神车,穿越天空,带来光明。
太阳树是太阳的象征,也是古代先民对太阳的崇拜和敬畏的表现。
【离太阳最近的树的结构顺序】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太阳树的结构顺序如下:1.树根:太阳树的根基,象征着太阳的升起和地球的诞生。
树根深深地扎入大地,代表了太阳在地球上的力量和影响力。
2.树干:太阳树的主干,象征着太阳的光芒和能量。
树干粗壮有力,支撑着整个太阳树的生命力。
3.树枝:太阳树的分支,象征着太阳的热量和光芒。
树枝伸展向四周,寓意着太阳的热量普照大地,滋养万物。
4.树叶:太阳树的叶子,象征着太阳的光辉和生命力。
树叶茂盛,熠熠生辉,展示了太阳无尽的生命力。
5.树冠:太阳树的顶部,象征着太阳的最高荣耀。
树冠巍峨壮观,代表着太阳在宇宙中的至高地位。
6.金乌神鸟:太阳树上居住着金乌神鸟,它们是太阳的使者,每天驾驶太阳神车穿越天空,带来光明和温暖。
【结论】离太阳最近的树,作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太阳的敬畏和崇拜。
太阳树的结构顺序,既表现了太阳的力量和影响力,也展示了太阳在宇宙中的重要地位。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准确地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主题,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分析课文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象征手法。
(2)如何从课文中提炼出环保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板书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内容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象征手法。
5. 课堂拓展(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并进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段话。
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环保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意识等。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与进步。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特点。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基本内容及其主旨。
2. 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特点。
3.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寓意。
2. 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和把握。
3. 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作品特点。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离太阳最近的树?为什么离太阳最近的树具有特殊意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文章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探讨其寓意。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的认识。
(2)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3. 结合生活实际,制定一份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计划。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理解程度,包括对文章主旨、写作手法和特点的掌握。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解读和批判性思考。
3. 学生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培养,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感悟。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树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通过描绘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环保意识,珍爱自然资源,培养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树的赞美之情。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学会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通过描绘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树木,谈谈对树木的认识和感受。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树具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何称它为“离太阳最近的树”?(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树的赞美之情。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体验感。
5.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树木的尊重和爱护。
(2)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树木。
8. 板书设计离太阳最近的树特点:高大、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赞美:作者对树木的喜爱和敬意9.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使学生认识到树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美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整体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复杂句式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 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对树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对树的认知有多少?树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复杂句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主题,探讨树与人类的关系。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树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文学鉴赏。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树的文章,表达对树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
2.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评估学生对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离太阳最近的树主要内容
离太阳最近的树主要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树木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它们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氧气,还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
而在地球上,有一种树木,它们离太阳最近,这就是沙漠中的仙人掌。
仙人掌是一种生长在干旱地区的多肉植物,它们通常生长在沙漠、荒漠或干旱地带,因此离太阳最近。
仙人掌的生长环境非常苛刻,它们需要适应高温、干旱和缺水的条件,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成为了离太阳最近的树。
仙人掌的生长习性使它们能够在极端的环境中生存,它们的茎和叶子都储存了大量的水分,可以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
而且,仙人掌的根系非常发达,可以深入地下寻找水源,以确保自己的生存。
这些特点使得仙人掌能够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生长,并且成为了沙漠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除了适应极端环境的能力之外,仙人掌还具有其他独特的特点。
它们的花朵通常很美丽,虽然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但是在开花季节,仙人掌会开出各种各样的花朵,有红色、黄色、粉色等等,给沙漠地带增添了一抹色彩。
而且,仙人掌的果实也是一种食物,可以为沙漠中的动物提供营养。
仙人掌不仅在自然界中有着重要的生态意义,还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的多肉性使得它们成为了一种盆栽植物,可以在家庭中种植观赏。
而且,仙人掌的多种品种也成为了园林绿化的一种选择,可以用来美化环境。
在一些地区,仙人掌还被用来提取纤维,制作绳索和纺织品。
总的来说,离太阳最近的树主要是指沙漠中的仙人掌。
它们适应极端环境的能力,使得它们能够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生长,成为了沙漠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同时,仙人掌在生态和人类社会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希望我们能够更加关注和保护这些离太阳最近的树,让它们继续在地球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离太阳最近的树
第六课作者介绍、结构划分及课后作业题答案作者介绍作者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
内科主治医师。
北师大文学硕士。
主要作品:《红处方》《血玲珑》《预约死死亡》题目理解全文的标题有三层含义:一是红柳生长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是“离太阳最近”的树;二是红柳离太阳最近,从太阳那里获取了光和热,蕴涵着伟大的力量;三是暗示了这是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划分结构层次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 自然段):描写红柳的生长环境及其外在美。
第二部分(第3~18 自然段):叙写红柳遭受毁灭的情形,赞颂红柳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及其内在美。
第一层次(第3~10 自然段):对话情景,反衬了人类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无知。
第二层次(第11~14 自然段):赞颂红柳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及其内在的力量。
第三层次(第15~18 自然段):描写挖掘红柳的工作量及使用的方法。
第三部分(第19~21 自然段):描写红柳被砍伐后的情景,抒写了对高原生存环境的担忧。
课后作业题答案一、遒硕酷褶寥骸穹砾栖二、1.不可想像,不能理解2.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3.把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4.比喻事物复杂,不易解决。
5.形容同命运,共存亡。
6.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
三、写活了司务长理直气壮的情态,司务长的对破坏生态的无知令人痛心。
四、行文思路:红柳挺立,雪域增色。
红柳遭难,毁于人手。
红柳消亡,尘沙肆虐。
五、1.红柳千百年前就扎根高原,红柳是原居民。
比喻修辞2.表达了作者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痛心之情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离太阳最近的树》。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棵大树因为距离太阳最近,而得到了许多太阳的关爱,从而长得特别茂盛,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文章通过树与太阳的关系,教育学生要珍惜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太阳和树木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树木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树与太阳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如何将课文中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
6.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课文中所蕴含哲理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太阳——关爱树木——成长优点——发挥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2. 请谈谈自己对课文中所蕴含哲理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答案:1. 太阳关爱着树木,让它们茁壮成长。
2. 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让学生明白了太阳对树木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应该珍惜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它强大 的根系方 面进行描 写
文章在歌颂红柳顽强精神的同时, 还歌颂了它的其它的什么精神呢? 文章是如何描写的呢?
奉献精神。
它可以固住泥沙,保护生态环 境。(12) 当人们用它烧饭时,它“持续 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燃烧了 自己,造福了人类。(14)
红柳与冰山有什么相似之处? 把红柳 比作冰山有什么意义?(13)
给划线词注音
皱褶( zhě ) 镐头( gǎo )
逶迤( wēiyí )
訇然( hōng ) 尸骸(
沙砾 ( lì )
i 背风( bè )
弥久( mí )
药捻 ( niǎn ) 遒劲( qiú )
há ) i
ng 苍穹( qió )
联系全文内容,说说课文标题有 什么含义。
首先,因为红柳生长在“平均海拔5 000米的高原,所以说它“离太阳最 近”,这是其表层意义; 其次,其深层含义是显示红柳的气势, 蕴含了从太阳那里索得光和热的伟大力 量; 第三,暗示这是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从而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昂然:写出了红柳无所畏惧的神态;
立着:写出了红柳倔强挺立的神态, 这两个词突出了红柳在荒漠中傲然不 屈的形象。
理解下列句子划线的词的含义:
“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 柳苍老的手臂了。” 对比鲜明,衬托出红柳的顽强精神。
“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的沙丘,好像做 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然大睁着空洞的 眼睑,怒向苍穹”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悲歌
队伍 浩浩 荡荡
衬托红柳顽强的 生命力
可怕 几天时间 漫长
最有力气的男 子汉,最健硕 有力的小伙
理解下列句子划线的词的含义:“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的生存 着一片红柳丛。” • 表明了红柳生长环境的恶劣,暗示 了红柳在荒漠高原上的珍贵。
理解下列句子划线的词的含义: “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 一株红柳。”
毕淑敏作品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 《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 《女心理师》,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 《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 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 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等。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 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 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 《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 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 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 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 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 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 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 余次。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
象地表现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愚蠢行为的 控诉,从中也流露出作者对人类破坏森 林举动的不满。
朗诵最后一段文字: 它引起了你的想像了吗?你都想到了 什么? 地球很小,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 地球就是保护人类有限的生存空间。
课堂作业:
一、给划线词注音 二、书后“思考与练习”一的第1 题 三、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句子
作者如何描写人们挖掘红柳根的艰难过 (第15~19自然段) 程?为什么要如此详细的描写?
作者极力描写挖红柳根那“很可怕的工作 量”。“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 山淘净”,“需请来最有气力的男子汉,用利 斧”把树根“一一斩断”, 后来“挖沙山的工 期越来越漫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 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 科技法子——用炸药!” 这是很平静的叙述,似乎没带什么 感情色彩。 细细品味,却悲从中来。人们所花 的力气愈大,所使用的工具愈先进,对自然的破 坏力就越大,其悲剧效果便愈强。
整体感知课文——文章主旨
文章既歌颂了红柳的顽强的生命力, 也赞美了它的奉献精神。红柳树可以固 住泥沙,保护生态环境。表现了作者热 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激情和对人类破坏 生态环境的痛心之情。
整体感知课文——文章结构
按情节发展和记叙顺序,课文可分为三个部
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在世界第三极 西藏,生长着离太阳最近的树——红柳。 第二部分(第3~19自然段):人们挖掘红 柳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20~21自然段):写红柳最终 的命运及作者的思考。
红柳与冰山的相似之处是: 它们伟大的力量都埋在下面。
把红柳比作冰山意在突出红 柳强大的根系,赞美红柳的伟大 力量以及它对固定流沙所作出的 贡献。
纵观全文,作者在描写红柳树时 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红柳的?描写 的重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作者是按照“树干——树叶——树根” 这样的顺序来描写红柳的。 描写的重点是红柳的根。 突出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和它为改善人 类的生存环境所作出的贡献。
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 冰峰林立,雪原寥寂 环境恶劣 在荒漠的皱褶里 酷寒和缺氧
红柳树
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 外观(貌) 凤羽般纷披的碎叶, 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 小小的一蓬 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 根系强大 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 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 顽强精神 歌颂赞美 固住泥沙,保护生态环境 奉献精神 燃烧了自己,造福了人类。
颂歌 :红柳顽强奉献精神
离太阳最近的树
环境 颂歌 酷寒 缺氧 关键词 关键词句
悲歌 :生态环境破坏
表现手法 比喻 拟人 工具 铁锨 镐头 斧 高技术的 炸药 形象特点 赞颂红柳顽强 的生命力和不 屈的精神 工作量工期 作者情感 表达作者热爱 自然、珍爱生 命的感情 劳动力
珍贵、固住流沙 有顽强的生命力 和伟大的力量 作用
作者详写司务长和 “我” “算账”的过程有什么用意? (第3~10自然段)
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 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 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 火就是红柳,对不对? 我说,红柳不是柴火 。 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 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 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 色! 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 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 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 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 要钱的,你算算这个帐吧! 司务长一副义正辞严的 样子,连用了四个“对不 对”,写活了司务长说话时 理直气壮的情态。文章的妙 笔就在这里。在平均海拔 5000米的高原雪域中挖掉那 唯一的能固住流沙、给人们 带来绿色的树,这无疑是一 出惨痛的悲剧,它的可悲, 不仅在于人们亲手毁灭了这 离太阳最近的唯一的绿树, 破坏了生态环境,更在于人 们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可悲, 还理直气壮,还振振有词。
红柳树的外观的美怎样?它的内在美呢?
外观(貌)美: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 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 穗样细密的花”,“离太阳最近的绿树”, “略带苍蓝色调,“小小的一蓬”。 内在美:“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 微笑”,“昂然立着”,“傲然不屈的英 魂”。
作者写道:红柳丛对着高原的 酷寒和缺氧微笑。“微笑”一词用 的好吗?为什么? 用的好。
现在,毕淑敏为国家一级作家,内科 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 ,注册心 理咨询师。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 圈出生字生词,
初步感受的红柳形象,深入分析红柳的精神。 回答: 红柳是一种 树。 红柳身上体现了一种 精神。 温馨提示:找出课文中描写红柳的句子并进 行鉴赏。
夯实基础
寂寥( liá ) o
学习任务
认识生字生词 理清课文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思路 领略作者的表达技巧,欣赏文中的精彩段
落和精彩句子 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表达主旨 文章带给您的思考,引起的共鸣 了解作者生平及一些文学常识
请拿起你的笔记下
毕淑敏
毕 淑 敏
知人论世—与作者对话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 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 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 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
“微笑”一词拟人手法写活了红 柳树面对酷寒和缺氧那种从容不迫、 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表现了其顽 强的生命力和乐观精神。
文本除描写红柳恶劣的生存环境外,还从 哪些地方说明了其生命力的顽强? (第11~
14自然段)
“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 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 (14) “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 错节的形状,好像一棵傲然不屈的英 魂。” (14) “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 苍老的手臂了。” (17)
精读课文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什么树?这种树的生存 环境怎样?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红柳树。 生存环境:它们生活在“这世界的第三极, 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 “在荒漠的皱褶里”,“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 氧”,“长在沙丘上”。 突出了红柳树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 红柳树生长的不易,暗示了红柳树在高原雪 域中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