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主义文学

合集下载

后殖民地文学

后殖民地文学

后殖民地文学实际上涵概了除去几个发达国家外的所有第三世界的文学,“非洲国家的文学,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加拿大、加勒比国家、印度、马来西亚、马耳他、新西兰、巴基斯坦、新加坡、南太平洋岛屿各国以及斯里兰卡的文学,都属于后殖民地文学。

后殖民主义的定义及其内涵继承并强化了以往的旧殖民体系的一种“新殖民主义”之内部的批判。

理由恰在于,挑起后殖民主义讨论的一些批评家并非真的来自西方列强的“前”殖民地国家或称“后殖民地”(post一colonial)国家,而是一些虽有着第三世界血统但实际上却在第一世界的话语圈内身居高位并在逐步向其中心运动的知识分子精神贵族.因此他/她们本身就有着明显的“文化优越感”,或者说,他/她们处于一种难以摆脱的两难:一方面,作为有着东方或第三世界民族血统的知识分子精英,他/她们与真正的主流理论家格格不人,因而无时无刻不试图向居于“中心”地位的西方主流文化发起进攻·以寻找契机步人“中心”;但另一方面,由于他/她们操持着纯正的第一世界“英语”〔English),有着收入丰厚的第一世界的薪棒,因而难免不流露出某种优越感,而与其相比较,那些真正的“第三世界”批评家或“后殖民地”批评家,则使用的是带有当地语音和语法特征的第三世界“英语”(enghsh)。

这样的批评应该说仍然是一种第一世界内部的话语主导权的争夺,与真正的后殖民地批评相去甚远,因而自然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然,按照赛义德的定义,“东方主义”至少包括这样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的是一种基于对“东方”(()rient)与“西方”(()ccident)的本体论与认识论之差异的思维方式。

在这方面,东西方在地理上分别居于地球的东西半球,在其他诸方面也处于长期的对立状态,其原因不外乎双方在政治上、经济上、乃至语言文化上存在着难以弥合的巨大差异。

第二层含义则指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东方的长期以来的主宰、重构和话语权力压迫的方式,西方与东方的关系往往表现为纯粹的影响与被影响、制约与受制约、施与与接受的关系。

文学的后殖民主义研究后殖民主义文学中对殖民历史和文化冲突的反思

文学的后殖民主义研究后殖民主义文学中对殖民历史和文化冲突的反思

文学的后殖民主义研究后殖民主义文学中对殖民历史和文化冲突的反思后殖民主义文学是一种文学流派,于上世纪中期兴起。

它以殖民主义的后果和影响为主题,探讨殖民历史和文化冲突对被殖民地和被殖民者的影响,并传递对解放和自由的追求。

本文将就后殖民主义文学研究中对殖民历史和文化冲突的反思进行探讨。

一、殖民历史的反思后殖民主义文学通过对殖民历史的反思,揭示了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人民和文化的剥夺和压迫。

例如,作家弗兰茨·范·傅科在他的小说《心之神话》中,通过描述殖民地下印度人民的困境,反思了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文化和身份认同的摧毁。

他让读者思考,殖民主义是如何给被殖民地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二、文化冲突的反思后殖民主义文学还通过描绘文化冲突的复杂性和伤害性,帮助人们反思殖民历史对被殖民者文化的摧毁和侵略。

例如,尼日利亚作家奇马曼达·恩戈兹尼·阿迦迪的小说《紫薇残影》中,描绘了非洲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冲突。

小说中的主人公通过追寻传统文化,试图找回失去的身份和自由。

这反映了被殖民地人民对自己文化的珍视和对恢复被摧毁文化的渴望。

三、历史和文化的交织后殖民主义文学还表现出历史和文化交织的复杂性,揭示了殖民历史对文化背景的深刻影响。

尤其是在后殖民地,殖民主义对当地文化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例如,加勒比地区作家爱德华·布莱斯提克的小说《荆棘鸟》中,他通过描绘加勒比群岛上黑人和白人的混血后裔的命运,探讨了殖民主义在加勒比地区种族和文化认同的复杂性。

小说中的人物经历了种族歧视和文化分歧,反映了殖民历史的沉重影响。

结论后殖民主义文学通过对殖民历史和文化冲突的反思,为我们提供了对历史真相和文化自主性的深刻认识。

通过描绘和探讨被殖民地和被殖民者的经历,后殖民主义文学为反思和改变殖民主义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思考。

因此,后殖民主义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并对推动社会进步和解决后殖民国家的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美国文学介绍(殖民主义时期)

美国文学介绍(殖民主义时期)
❖ The first colony founded at:
Jamestown, Virginia, in 1607
❖ Many of the people who settled in the New World came
to escape religious persecution.
Two Important New England Settlements
1948: T. S. Eliot 艾略特(USA/UK)
❖ 1980: Czeslaw Milosz
米沃什
(Poland/USA)
❖ 1987: Joseph Brodsky
布罗德斯基
(USSR/USA)
❖ Basic common qualities of American Writers: Independent,独立精神 Individualistic,个性意识 Critical,批判精神 Innovative,革新意识 Humorous,幽默风格
How to use the textbook?
❖ 1. the authors ❖ 2. the works ❖ 3. the new words ❖ 4. the related ques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 American Literatures?
❖ Within such a short period, American literature
swiftly developed well matured began to receive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has exercised an impactful effect upon world

后殖民文学的探索

后殖民文学的探索

后殖民文学的探索后殖民文学,是指发源于殖民地或后殖民地的文学作品,主要探讨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后殖民社会的现实与挑战。

这种文学形式涉及到在殖民主义的背景下形成的文化冲突、身份认同、权力关系和历史记忆等议题。

在后殖民文学的探索中,作家们通过各种文学元素和艺术手法,表达出对殖民主义的批判,探讨自我认同和文化重构的可能。

一、拒绝沉默的呐喊后殖民文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表达了殖民地人民对历史的重新书写和对被压迫的声音的释放。

这种文学形式通过各种形式的叙述,如小说、诗歌和剧本,呼唤着殖民地人民的权利和尊严。

例如,通过描写殖民地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后殖民文学揭示了殖民主义带来的压迫和不公,并向读者呈现出反抗和反思的可能性。

二、历史复述与文化重构后殖民文学探索了殖民主义对历史和文化的扭曲和伤害,并试图通过文学来恢复被忽视或沉默的历史。

通过虚构或事实叙述,后殖民作家展现了在殖民主义时期发生的事件以及被淹没的个人故事。

通过这种方式,后殖民文学试图重建历史和为被压迫者平反。

同时,后殖民文学也试图通过重新诠释和传承传统文化,实现文化的自我重塑和再创造。

三、身份认同与文化冲突后殖民文学通过揭示不同社群之间的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问题,探索了后殖民社会中的复杂关系。

这些作品设法捕捉到不同身份群体之间的张力和冲突,以及在这些冲突中寻求共同点和和解的可能性。

后殖民作家通过表达个人的经历和情感,尤其关注性别、种族和社会阶层等议题,为读者展现了多元的身份和多样的文化。

四、后殖民主义的批判与反思后殖民文学对殖民主义的批判是其核心价值之一。

这种文学试图揭示和解剖殖民主义的暴力和伪善,批判殖民主义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和掠夺,并呼唤着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的建立。

后殖民作家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人物,让读者思考殖民主义所带来的根源和原因,并挑战西方中心主义的认知。

后殖民文学的探索是对殖民主义遗产的反思和再审视,是被压迫群体寻求自由和平等的呐喊。

通过以文学的形式表达,后殖民作者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人和社群的挣扎与解放。

文学与后殖民主义

文学与后殖民主义

文学与后殖民主义随着殖民时代的终结,后殖民主义逐渐成为了全球文化与政治研究的重要领域。

在后殖民主义理论中,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扮演着批判殖民主义、探索后殖民主义身份和建构后殖民社会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文学与后殖民主义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后殖民主义对文学的影响和启示。

1. 文学作为反殖民工具文学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可以通过书写文化、民族和社会等问题,批判殖民主义的本质和影响。

在后殖民主义理论中,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传达了对殖民历史和殖民文化的质疑,并试图唤醒人们对殖民主义影响的认识。

例如,尼尔·古尔蒂的小说《骆驼祥子》通过描述一个被殖民历史和现实所束缚的普通人的命运,揭示了殖民主义对个体和社会的压迫与剥削。

2. 文学与后殖民身份建构后殖民主义理论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是后殖民身份的建构。

通过文学作品,作家们试图探索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身份认同,从而摆脱殖民主义的影响。

作家通过对历史、文化和个体经历的书写,探索自身的文化根源和身份认同。

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以多重叙述的方式展现了爱尔兰人在殖民主义社会中努力寻找身份认同的历程。

3. 文学作为后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表达后殖民主义意识形态通过文学作品的表达,构建了一种对殖民主义历史和现实的反思。

文学作为表达形式,可以通过虚构故事、人物和情节,以更加直观和感染力的方式传递后殖民主义的核心思想。

例如,尤瑟尼奥·狄亚斯的小说《奥斯卡和露亚的奇迹》通过对家庭、种族和迁徙的描写,探讨了后殖民主义社会中个人和群体的处境,并呈现了对种族和文化认同的思考。

4. 文学与后殖民主义的互动性文学与后殖民主义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后殖民主义理论为文学提供了批判殖民主义的理论框架和启示,而文学作品又为后殖民主义理论提供了实践和具体的表达。

双方通过互相影响和互动,不断推动着彼此的发展。

例如,钱德拉·拉库鲍曼的小说《白虎》以虚构的故事表达了对殖民主义社会中阶级和种族压迫的批判,同时也为后殖民主义理论提供了案例研究和实际借鉴。

文学与后殖民主义的关系

文学与后殖民主义的关系

文学与后殖民主义的关系后殖民主义是二十世纪后期引起文化探讨的热点话题。

它涉及的问题比较广泛,如殖民主义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影响,跨国文化传播,文化认同等等。

文学是刻画社会生活、人性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

文学不仅记录了后殖民主义时期的社会现象,也对后殖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文主要从文学与后殖民主义的关系入手,探讨文学如何展现后殖民主义的文化现象。

文学是后殖民主义文化现象的记录者,它充分描述了后殖民主义的背景和后果。

例如,Chinua Achebe的《瓦解的事物》(Things Fall Apart)就是记录了英国殖民主义进入尼日利亚的影响,表示了非洲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尼泊尔文学家肖瓦所写的《左右》就是描述了南亚前殖民地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权力运作。

相应的,在后殖民时期,文学又成为表达不同文化价值观的载体之一。

它促进了全球信息和文化的交流,为认识多元文化世界提供了必要的视角。

因此,文学与后殖民主义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后殖民主义背景下的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化表现,更是一种反抗,一种耸人听闻的批判和控诉。

文学通过艺术表现来达到实现意识形态的目的,反映了后殖民主义文化现象和人性问题。

在后殖民主义时期,文学成为了批判的工具,不断揭露着社会不公和权力的滥用,促进着反抗和改革行动的进行。

文学的力量在于其在情感方面的逻辑性。

它虽然不一定有理性的证明,但有着生动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众多的文学作品无疑极大地推动和影响了后殖民时期社会的文化变化。

例如,英国黑人作家Andrea Levy写的《小岛》(Small Island)里,描述了在20世纪50年代伦敦的加勒比社区的生活,以及他们在二战后移民英国所经历的困难。

这本书揭示了建立在不同种族之上的社会所带来的问题,反映了少数族群独特的文化经验。

从而反思当代的文化认同问题,深度地影响了当代英国的文化。

总的来说,文学是后殖民主义文化现象的重要记录者和表达者。

欧美文学在20世纪的发展趋势

欧美文学在20世纪的发展趋势

欧美文学在20世纪的发展趋势随着20世纪的发展,欧美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探讨其中一些显著的趋势。

1. 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迅速崛起,成为当时的主要文学运动之一。

现代主义文学主张摆脱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语言形式,追求新的表达方式和意义的探索。

著名的现代主义作家如詹姆斯·乔伊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通过使用流变的叙述结构和内心独白等手法,挑战读者的审美和思维方式。

2.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随着20世纪的推进,后现代主义成为文学界的新潮流。

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是对现实的怀疑和对语言的批评,它试图打破传统的叙事框架和固定的意义。

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如托马斯·品钦和多纳德·巴斯金通过使用异质的语言和结构,挑战读者的理解和预期。

3. 多元文化文学的兴起20世纪是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多元文化文学随之兴起。

这一文学趋势关注移民、种族和性别等议题,试图呈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经验和观点。

著名的多元文化作家如塔妮娅·莫雷斯和朱莉娅·阿尔瓦雷兹通过他们的作品探索了种族和性别身份认同的复杂性。

4. 后殖民主义文学的发展在20世纪,后殖民主义文学成为欧美文学中重要的一支。

后殖民主义文学关注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的影响,并试图对此进行批判和解构。

著名的后殖民主义作家如切查·榮格和诺尔斯·曼德拉尔通过他们的作品,呈现出被殖民地经历的复杂性和痛苦。

总之,在20世纪,欧美文学经历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多元文化和后殖民主义等重要的发展趋势。

这些趋势使欧美文学更加多样化和开放,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体验。

同时,这些文学趋势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政治变革的影响。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文化解读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文化解读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化解读《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化解读摘要:《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英国历险⼩说的源头,也是⼀部带有强烈殖民主义意识的⽂学作品。

它不仅⽣动地讲述了⼩说主⼈公鲁滨逊开拓荒岛的详细过程,也描绘了他驯服改造原始部落⼈\"星期五\"的⼿段和策略。

本论⽂着重以\"后殖民主义批评\"为视⾓,对《鲁滨逊漂流记》中所建⽴起的宗主国与殖民地,奴⾪主与奴⾪,⽩种⼈与有⾊⼈,中⼼⽂化与边缘⽂化,⽂明与野蛮,基督教与⾷⼈部落等等⼆元对⽴的殖民话语体系进⾏解构,揭⽰蕴含在作品中的殖民主义意识,并阐述鲁滨逊如何以枪炮为后盾,有计划地从语⾔和宗教阴阳两⽅⾯对\"星期五\"进⾏⾚裸裸的⽂化殖民,使其丧失了原有的民族⽂化⾝份,从⽽造成⾃我⾝份丧失的窘境。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殖民主义;殖民话语;⽂化殖民丹尼尔笛福是英国18世纪伟⼤的英国⼩说家。

他的巨作《鲁滨逊漂流记》可以说是⼀⽚英国先驱探险⼩说或者是⼀部典型的殖民⽂学作品。

殖民主义是西⽅资本积累的了结果,直到维多利亚⼥皇执政时期,英国成为了⽇不落帝国的海上霸王,相反,他们给殖民地⼈民带来的是:抢夺他们的⼟地,亵渎他们的神明,磨灭他们的语⾔,通过传染欧洲的疾病消灭他们的⼈⼝,征服他们的⼦孙,以使得他们变得顺从和依附。

在殖民⽂学中,殖民者的所有邪恶⾏径都是呗抹掉的,他们⾃⼰宣称他们接受上帝的召唤来为了下等野蛮⼈带来⽂明教化。

实际上,这是流⾏的殖民话语,便于⽂化殖民和侵略。

⼀.殖民主义话语殖民主义⽂学中,殖民话语是主流的。

《鲁滨逊漂流记》是典型的殖民主义⽂学因为它的主体---殖民主义-很好的从⼀系列的殖民话语的⼆元对⽴中体现:鲁滨逊作为声称⾃⼰为⽂明⼈的殖民者的⼀部分,有能⼒奴役他者并且将所谓的⽂明带给劣等民族,因为他的⽂化是主流⽂化。

《鲁滨逊漂流记》和其他殖民⽂学⼀样,把⽩⼈描述成了"优等种族",公正善良的⼈;与之形成对⽐的是,"他者"----⾮洲⿊⼈和美国的印第安⼈则被描述成"劣等种族",呗固有的认为成是以原始的⽅式⽣活,举⽌不⽂明的,⽤奇怪丑陋的⽅式跳舞和具有不⼈道的吃⼈⾁的习俗的⼀种未开化的⽣物体。

后殖民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

后殖民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

后殖民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后殖民主义是指在殖民主义结束后,被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在文学领域,后殖民主义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对殖民主义历史的反思、对被殖民地文化的重建和对权力关系的重新定义。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后殖民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

一、对殖民主义历史的反思后殖民主义文学通过对殖民主义历史的反思,揭示了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所造成的伤害和不公。

这种反思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更是对殖民主义思想和价值观的批判。

例如,尼尔·加曼的小说《半夜鸟歌》通过描写一个被殖民地国家的家庭故事,展现了殖民主义对个人和家庭的摧残和破坏。

这种反思不仅让读者了解到殖民主义的残酷和不公,也引发了对殖民主义的思考和反思。

二、对被殖民地文化的重建后殖民主义文学试图通过对被殖民地文化的重建,恢复和弘扬被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独特文化。

这种重建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对文化认同的重新建构。

例如,奈保尔·辛格·迪利的小说《白虎》通过讲述一个印度农民的故事,展现了印度传统文化的力量和价值。

这种重建不仅让读者了解到被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也让他们重新认识和尊重这些文化。

三、对权力关系的重新定义后殖民主义文学试图通过对权力关系的重新定义,挑战殖民主义时期的权力结构和体系。

这种重新定义不仅仅是对权力的批判,更是对权力的重新分配和重构。

例如,阿迪希·巴尔加瓦的小说《白色象牙塔》通过描写一个印度大学校园的故事,展现了知识分子对权力的追求和挑战。

这种重新定义不仅让读者了解到权力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让他们重新思考和反思自己在权力关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总之,后殖民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对殖民主义历史的反思、对被殖民地文化的重建和对权力关系的重新定义。

这种体现不仅让读者了解到殖民主义的残酷和不公,也让他们重新认识和尊重被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同时也让他们重新思考和反思自己在权力关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文学作品分析》

《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文学作品分析》

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文学作品分析1. 简介•定义:殖民主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控制和压迫;后殖民主义则是指在殖民地独立之后,对于殖民主义历史和影响进行反思和批判。

•目的:本文将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从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出发,揭示不同时期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权力关系、身份认同和社会变革等问题。

2. 殖民时期文学作品分析•文学作品背景:根据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国家或地区,选取一些代表性的殖民时期文学作品,如《简·爱》、《百年孤独》等。

•分析内容:•揭示殖民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并探讨其对于被殖民者身份认同的影响;•分析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种族、阶级、性别等不平等关系;•探讨作者在作品中是否存在帝国意识或抵抗情绪。

3. 后殖民时期文学作品分析•文学作品背景:选取一些代表性的后殖民时期文学作品,如《半边天》、《帝都狂想曲》等。

•分析内容:•探讨后殖民时期文学作品中对于殖民历史的反思和批判;•分析作品中对于身份认同和文化传统的重新定义;•讨论作者通过作品传递出的社会变革与解放的信息。

4. 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对比分析•分析内容:•对比殖民主义时期和后殖民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在主题、风格、叙事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不同视角下对于权力关系、身份认同和社会变革等问题的处理手法。

5. 结论•总结各个分析部分,并得出相关结论;•强调在今天后殖民主义仍然存在并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参考文献(按MLA格式)1.Doe, John. "Title of Article." Journal of Postcolonial Studies, vol. xx,no. x, Year, pp.xx-xx.2.Smith, Jane. Book Title. Publisher, Year.3....以上是根据您给出的主题所编写的文档大纲,具体分析内容和选取文学作品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进一步发展。

文学理论中的后殖民主义研究

文学理论中的后殖民主义研究

文学理论中的后殖民主义研究引言后殖民主义是一种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其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以研究和理解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社会、文化和文学产生的影响为重点。

本文将以探讨后殖民主义对文学理论的影响和应用为主线,分析后殖民主义在文学领域中的研究方法、理论构建以及相关批评。

第一部分:后殖民主义的理论背景在讨论后殖民主义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殖民主义的历史背景。

殖民主义是指一国将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势力延伸到其他地区,并对其进行控制和剥削的一种制度。

殖民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导致了大量欧洲国家对非洲、亚洲和美洲的殖民地进行了殖民统治。

20世纪中叶,随着殖民地群体的觉醒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殖民主义逐渐受到质疑和批判。

后殖民主义即从这一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兴文学理论,旨在揭示和分析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社会、文化和文学产生的影响,并促进民族解放和文化复兴。

第二部分:后殖民主义的研究方法后殖民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学批评、历史考察和社会学调查等多种手段。

通过对殖民主义历史的分析和文学作品的解读,后殖民主义试图还原被殖民地社会的历史真相,揭示被殖民地人民的遭遇和反抗。

其中,文学批评是后殖民主义研究方法的核心之一。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意象、语言和叙事结构等进行详细解读,后殖民主义批评家试图探究殖民主义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并对文学作品中的殖民主义观念进行批判和颠覆。

第三部分:后殖民主义的理论构建在后殖民主义理论构建方面,以法国学者菲利普·福活为代表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家提出了“他者”和“文化认同”的概念。

“他者”是指那些在殖民主义统治下被视为“异类”的个体或群体。

后殖民主义将“他者”视为文化多样性的核心,主张尊重差异和平等待人。

通过对“他者”的理解和包容,后殖民主义试图消除殖民主义带来的文化剥削和排斥。

而“文化认同”则是后殖民主义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后殖民主义主张每个个体都有权利自由选择自己的文化认同。

他们反对文化上的强加和一元化,主张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后殖民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

后殖民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

后殖民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后殖民主义文学是指在殖民主义结束后,殖民地作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殖民主义对当地文化、社会和政治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后殖民时代的种种问题和挑战。

后殖民主义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殖民地文学的传统,但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在后殖民主义文学中,作家们试图重新审视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探讨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权力斗争等议题,展现了殖民地人民在后殖民时代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后殖民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

首先,后殖民主义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和反思。

在这些作品中,作家们通过对殖民主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再现和解构,揭示了殖民主义的暴政、剥削和压迫。

他们深入挖掘殖民主义对殖民地人民的伤害,呼吁人们不忘历史、警醒未来,以避免重蹈覆辙。

例如,尼尔·盖曼的小说《美国众神》中,通过对美国历史和神话的再创造,揭示了美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反映了殖民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其次,后殖民主义文学作品中常常探讨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问题。

在殖民主义时期,殖民地人民的文化和传统常常受到践踏和扭曲,他们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也遭受到严重的挑战。

后殖民主义文学作家通过对民族文化的追溯和重建,试图找回失落的文化记忆,弘扬民族精神,坚守文化自信。

他们在作品中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呼吁人们珍惜和传承民族文化。

例如,奥斯丁·克拉克的小说《白鲸》中,通过对南太平洋岛国文化的描绘,展现了岛国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此外,后殖民主义文学作品中还常常涉及权力斗争和社会正义的议题。

在后殖民时代,殖民地人民仍然受到权力的压迫和剥削,社会正义的问题依然突出。

后殖民主义文学作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揭露,呼吁人们关注社会底层群体的处境,倡导平等和公正。

他们在作品中展现了对权力的怀疑和对正义的追求,为弱势群体发声,为社会变革呐喊。

例如,阿尔贝·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中,通过对一个叛逆者的形象塑造,探讨了个体与社会、自由与束缚之间的矛盾,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30当代西方后殖民主义文学思潮

30当代西方后殖民主义文学思潮
当一个族群达到高度成熟、进入民族自觉状态时,这种身份认同就 会演变成民族主义。
第一节 东方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文学思潮
在20世纪头几十年里,殖民地人民积极投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伟大斗争。 为少数族群的民族觉醒做出极大贡献的有:印度政治家和思想家莫罕达斯·卡 拉姆昌德·甘地(1869—1948),非裔美国思想家杜波依斯(1868—1963) 和法属马提尼克岛的弗朗茨·法农(1925—1961)。

第一节 东方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文学思潮
第一节 东方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文学思潮
一、西方少数族群的觉醒
后殖民主义之“后”的两种解释: (一)作为一个时间概念。狭义的“后”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欧洲前殖 民地相继独立,掀起了反思和批判欧洲霸权文化的一股热潮;广义的 “后”可回溯到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指西方文明尤其是欧洲帝国列强开 始瓜分世界之后的时期,即近代以来的殖民化时期。 ( 二 ) 作 为 一 种 批 评 话 语 。 “后”采取“后结构主义”之“后”的用法 ,具有“修正、反抗、抵制”之意,指世界范围内重温、回忆、质疑殖 民历史的一场运动,从权力关系的角度研究征服者如何迫使被征服者屈 服,被征服者如何回应、调适、抵抗征服者,这是审视所有文化、社会 、国家和民族之间权力关系的一种批评方法。
第一节 东方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文学思潮
族群也称族团,指地理上临近,语言、血统和文化上同源的一些民 族的集合体;也可指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人群组成的团体。
特定族群的成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共同的生物基础在语言、 文化和经济等方面形成认同,族群成员分享共同的观念与情感,接 受共同的文化与价值,并发明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他们又 在这种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拒斥的认同,在面对无法承受的 外来压迫时,集合集体的力量予以抵制。

文学与后殖民主义小说作品中的后殖民小说与文化解构

文学与后殖民主义小说作品中的后殖民小说与文化解构

文学与后殖民主义小说作品中的后殖民小说与文化解构后殖民主义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分析,成功地揭示了后殖民主义时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问题。

其中,后殖民小说与文化解构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就后殖民主义小说与文化解构进行探讨,并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展示其在文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后殖民小说的定义与特点后殖民小说是指在后殖民主义时代,由殖民地或后殖民地的作家创作的小说作品。

这类作品以对殖民主义历史和后殖民主义社会的批判为主要特点,通过揭示殖民主义的后果和在后殖民时代的复杂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文化的关切。

与传统的殖民主义文学相比,后殖民小说更加注重个体的心理描写和主体性的探讨,具有更大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后殖民主义小说中的文化解构文化解构在后殖民主义小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通过揭示文化的建构和权力关系,分析和剖析文化中的隐含意义和权力关系,并挑战主流文化的认知框架。

后殖民主义小说家通过文化解构展示出殖民主义历史和现实对于文化的影响,从而使读者对于现实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发生转变。

三、具体案例分析1. 莫言的《红高粱》《红高粱》是著名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通过对中国农村社会的描写,展现了殖民主义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巨大影响。

小说中揭示了传统封建文化在殖民主义影响下的矛盾和变迁,通过对于农村社会底层女性命运的反思,进一步呼唤了个体解放与社会审视。

莫言通过文化解构的手法,将殖民主义对于中国乡村社会的摧毁和改变展现于读者面前,引起读者对于文化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的深刻思考。

2. 泰伦斯·海尔的《半边人》《半边人》是加拿大作家泰伦斯·海尔的作品,该小说通过对于原住民文化的描写,展现了殖民主义对于原住民文化的破坏和摧残。

小说中,海尔通过对于原住民人物的塑造和各种文化符号的解构,将读者引入到一个充满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困境的世界中,使读者产生对于殖民主义历史的认知和对于后殖民主义时代的思考。

有关后殖民主义的书籍

有关后殖民主义的书籍

有关后殖民主义的书籍后殖民主义是一种批判性理论和观点,旨在探讨和剖析欧洲殖民主义对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后殖民主义的重要书籍:1.《黑色皮肤白色面具》(Black Skin, White Masks)- 弗朗茨·法农(Frantz Fanon)法农是阿尔及利亚心理学家、思想家和黑人解放运动的理论家,他通过个人经历和社会科学研究,探讨了殖民主义对身份认同和种族歧视的影响。

这本书被认为是后殖民主义的经典之作。

2.《殖民主义/帝国主义》(Colonialism/Imperialism)- 埃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萨义德是巴勒斯坦裔美国文化批评家,以其研究西方对东方的知识和权力关系而闻名。

这本书探讨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如何构建了东方的刻板形象,以及对西方的文化、政治和知识体系产生的影响。

3.《激情的地理:帝国主义的权力与幻象》(The Passionate Nomad: The Diary of Isabelle Eberhardt)- 伊莎贝尔·埃贝哈特(Isabelle Eberhardt)埃贝哈特是瑞士作家和旅行家,她在20世纪初在北非地区生活和旅行。

这本书以她的日记为基础,探讨了殖民主义、性别和身份在她的生活和旅行经历中的交叉影响。

4.《后殖民主义的理论与实践》(Postcolonial Theory and Practice)- Pramod K. NayarNayar是印度社会科学家,他在这本书中提供了后殖民主义理论的综述,并探讨了其在文学、社会科学和文化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他批判了殖民主义的权力关系,并呼吁建立一个能够包容多元文化体验和反对不平等的世界。

5.《帝国之眼:帝国主义和视觉文化》(The Empire's New Clothes: The Myth of the Commonwealth)- Paul Gilroy这本书由英国文化批评家保罗·吉尔罗伊创作,他在其中剖析了英国殖民帝国对视觉文化的影响。

后殖民文学作品

后殖民文学作品

后殖民文学作品
殖民文学是指描述和探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通常揭示了殖民主义的暴虐和压迫,同时也反映了殖民地人民的抵抗和反抗。

以下是一些以后殖民文学作品的标题,每个标题都伴随着对该作品的简要介绍。

1.《被遗忘的故事》
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被殖民统治遗忘的小岛上发生的故事。

小说通过描述岛上居民的生活和他们与殖民者的关系,揭示了殖民主义对岛上社会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

2.《回归之路》
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位被强迫离开家乡的人的回归之路。

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与殖民者的对抗和他对家乡的热爱,探讨了被迫离故土的人们如何重新找回自我和重新建立自己的身份。

3.《黑色的印记》
这本小说描述了一个被殖民者印记的故事。

小说通过揭示印记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探讨了殖民主义对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摧毁,以及被殖民者如何在殖民统治下保护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4.《迷失的边疆》
这部小说以一个迷失在殖民地边疆的人的视角,描绘了殖民地边疆地区的生活和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冲突。

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
的经历,探讨了边疆地区的权力关系和被边缘化的群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5.《自由的呼唤》
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被奴役的人寻求自由的故事。

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奋斗和他与其他奴隶的团结,探讨了奴隶制度对人的压迫和剥削,并呼唤自由和平等的社会。

以上是几个以后殖民文学作品的标题和简要介绍。

这些作品通过各自独特的故事和角度,揭示了殖民主义的不公和不义,并探讨了被殖民者的抵抗和反抗。

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人们提供了对殖民主义时代的反思和理解。

美国20世纪文学的历史特点与流派分析

美国20世纪文学的历史特点与流派分析

美国20世纪文学的历史特点与流派分析20世纪,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为繁荣、多元化的时期。

多种不同的文学流派在此时兴起并受到广泛关注,这些流派代表了不同的文化、社会与政治观点,而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这些文学流派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是美国20世纪早期的一种文学流派。

它强调人类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认为人类无法逃脱自身的本性。

该流派的作品常常描述人类在恶劣环境中的境遇,表现出生活在城市贫民窟和工厂中的人们的苦难和生存状态。

美国作家菲利普·韦斯特在《三毛猫》中通过对小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示了自然主义文学的主要特色:人物命运悲惨、常常受到外界环境和遗传因素的限制,他们往往面临着无法逃脱的命运的困境。

二、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中期,出现了现代主义文学这一全新的文学流派。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形式的创新、将文学视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作家们通常采用象征主义等手法,通过扭曲的形式、不连续的叙述和旁白等技巧,表现一种缺失感和审美主义。

例如,欧内斯特·海明威在《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中描述的老渔夫就成为了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代表人物。

小说描绘了老渔夫独自乘船出海,最终捕到了一条巨大的鱼的故事。

这一作品以其深刻的人物心理描写、含蓄的艺术形式和复杂的象征主义内涵,使其成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文学开始成为主流文学流派之一。

后现代主义文学通常不注重故事线的逻辑、情节的连贯性和传统的文学习惯。

作者会采取多种文学形式,例如碎片化的文字、错位的时间和空间、多方面的叙述等等,让读者在众多形式中自行建立连续的故事线。

著名的后现代小说家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在其作品《重力彩虹》(Gravity's Rainbow)中采用了多元的叙述方式,通过对人物的多重角度描写,以及连续不断的突然转换叙述位置,使作品变得非常复杂和有趣。

论后殖民时代英国文学研究的困境

论后殖民时代英国文学研究的困境

论后殖民时代英国文学研究的困境前言英国文学一直是世界上最受重视的文学之一,自十六世纪以来,其文学成就一直享誉全球。

在众多文学议题中,后殖民主义批评不仅被认为是英国文学最重要的研究之一,也是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

然而,随着后殖民主义文化的普及和发展,许多问题也随之浮现。

后殖民主义文学后殖民主义文化是指在新殖民主义下出现的一个文化主张,该主张试图超越殖民主义者对于文化和社会的控制。

后殖民主义理论认为,全球性的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引发了贫富差距和种族主义,威胁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和国家的主权。

后殖民主义文学则是一类对于这一主张的文学作品,其探讨了意识形态、权力和统治关系以及身份认同等议题。

后殖民主义批评在后殖民时代,许多从殖民地中产生的文学作品和批评听从了“崇拜欧美”的语境,其代表作通常包括了消费主义等元素,被认为是私有化、异质化和去人性化的。

因此,后殖民主义批评询问了这些作品中为什么包含了那么多“西方”的元素,而没有注意到本土的多样性。

后殖民主义批评的基本理论就是质疑、翻转和颠覆现今的那些统治关系,以浪费主事者的财富和政治与其他人分享价值。

后殖民主义主体性在后殖民主义文学中,主体性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主体性是关于“我”的话语、个人以及文化身份的议题。

在殖民主义时代,殖民主义者创造一个“他者”的图像,把殖民地人民想象成野蛮、原始、不文明的。

而现在,在文学批评中,追求本土化和多样性成为了一种反动的力量,在某种程度意义上,主体性就被看成是对于这种反动力量的抗议。

但是,后殖民主义批评认为,这一论断不应将人民定义为“主体”和“他者”,而应试图写出“他者”母语、文化、历史和存续条件的书。

后殖民主义文学的困境后殖民主义文学与后殖民主义批评让全世界的人们开始思考,为什么文化构成毫无差异呢?为什么这些作家并不关注民族、种族的多样性呢?可是,同时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抵制思想和研究目标的本地主义、批评本主义,融合(hybridity)等等问题。

有关后殖民主义的书籍

有关后殖民主义的书籍

以下是一些关于后殖民主义的经典书籍:1.《黑色皮肤,白色面具》(Black Skin, White Masks)- 弗兰茨·法农(Frantz Fanon)这本书是法农的代表作之一,详细探讨了种族、身份和文化认同在后殖民时代的问题。

2.《奴役的想象力》(The Imaginary Institution of Society)- 康斯坦丁·诺伊曼(Cornelius Castoriadis)诺伊曼的这本书探讨了西方现代社会的起源和形成,特别关注了后殖民主义的观点。

3.《地理学、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Geography, Race, and Imperialism)- 马尔文·索恩斯(Marvin S. Soroos)这本书探讨了地理学、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对后殖民主义的理解和分析。

4.《帝国的幻觉》(The Illusions of Empire)-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巴特勒在这本书中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和影响,并提出了后殖民主义的观点。

5.《后殖民主义:关键概念》(Postcolonialism: Key Concepts)- 比尔·阿什克罗夫特(Bill Ashcroft)、吉恩·格里菲斯(Gareth Griffiths)和海伦·蒙克(Helen Tiffin)这本书是后殖民主义领域的经典教材,涵盖了后殖民主义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6.《后殖民主义批判》(Postcolonial Criticism)- 爱德华·赛义德(Edward Said)赛义德是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这本书介绍了后殖民主义批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这些书籍提供了对后殖民主义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后殖民主义的概念、理论和实践。

殖民主义的影响:剖析《失乐园》

殖民主义的影响:剖析《失乐园》

殖民主义的影响:剖析《失乐园》引言在文学作品中,殖民主义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它揭示了殖民地历史对个体和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本文将剖析约翰·米尔顿的史诗作品《失乐园》,探讨其中反映出的殖民主义对人类精神和社会关系的深远影响。

《失乐园》概述《失乐园》是于1667年出版的一部由英国诗人约翰·米尔顿创作的长篇史诗。

该作品基于圣经中关于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生活和堕落的故事,并以此为背景探讨了人类自由意志、知识与责任等重要主题。

殖民主义与奴役殖民主义时期,强大国家通过占领、统治和剥夺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的权利,形成了统治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不平等力量关系。

这种势力关系也可在《失乐园》中找到共鸣。

天使撒旦在伊甸园中,通过诱导亚当和夏娃违抗上帝的命令,将他们从乐园中赶走。

这一行为可以被视作权力、控制和奴役的象征,与殖民主义时期统治者对被征服民族的实践相呼应。

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在《失乐园》中,撒旦和其他堕落的天使代表了异质文化或价值观念的入侵者。

他们试图攻击并改变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的身份认同,并引导他们背离上帝设立的规则和秩序。

这种文化冲突类似于殖民主义时期,强大国家试图用其自身的观念和价值观取代被征服地区原有的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

自由意志与反抗在《失乐园》中,米尔顿强调了人类自由意志以及反对压迫和奴役的重要性。

即使亚当和夏娃被撒旦诱导堕落,在被逐出伊甸园后,他们仍然保留了选择行动的能力,并通过反抗来表达对奴役的不满。

这种主题与殖民地时期被征服地区的抵抗运动相联系,强调了个体和社会反对殖民主义统治的意识和行动。

结论《失乐园》是一部在叙事中涉及了殖民主义影响的重要文学作品。

通过揭示殖民主义对人类精神和社会关系的深远影响,米尔顿让我们思考自由意志、权力斗争、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等问题。

这些讨论从历史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反思殖民主义带来后果的机会,并同时提醒我们关注当代社会中仍然存在的不平等与压迫。

以上就是关于殖民主义影响下《失乐园》的剖析,展示了这一文学经典作品所表达出的涵义以及其与殖民主义间的联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何谓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是指一个国家以军事强权的形式,或以炫耀和象征的形式对另一领 域所施加的权威。它尤其指19世纪时欧洲那些单一民族国家的扩张。 ——艾勒克·博埃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 “ “帝国主义”一词指的是统治遥远土地的宗主中心的实践、理论和态度。几乎 永远伴随“帝国主义”而来的“殖民主义”,意味着向边远土地上移民。 ——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的历史意义不完全陷于它自己,而是进入了亿万人的现实生活中。它作为共 有的记忆,作为充满矛盾的一整套文化、意识形态和政策,仍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 “这是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中心与边缘、以及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之间,一种截然不同、 故意四分五裂的阐释方式。” “此一批判的目标是两种无所不在统治着第一世界殖民性话语的元叙事:其一是一种 根深蒂固的资本主义‘发展’元叙事,它把世界历史包裹在不断进步和现代化的必然 性之中。其二是一种显而易见的马克思主义或者说社会主义的‘社会公正’元叙事, 它呼吁通过基金变革,如果不是呼吁革命的话,来实现它的公正。” ——《第三空间》
《文化与帝国主义》:对西方经典的检视 文化与帝国主义》
• 一方面,萨义德在强调这些作家作品特殊地位的同时,揭露了其潜藏 其中的帝国主义阴谋; • 另一方面,他也分析了对帝国主义和后殖民势力进行文化抵抗的某种 模式和类型,以期提出解读文学文本、殖民历史及两者相互关系的可 行方法。
三个女性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


后殖民文学的文本世界
• • • • 流亡-文化脐带的断血、 家园-一口随身携带的皮箱、 形上的困惑-遗忘和反遗忘的交战 ——宋国诚《后殖民文学:从边缘到中心 》
本课程所关注的后殖民文学
• 后殖民文学主要指涉的是西方英语文学中所呈现出来的西方白人作家书写中 的帝国中心、后殖民文学针对帝国中心的逆写帝国及其帝国批判和全球化时 代西方社会文化多样性中的流散写作。 • 立足于后殖民文学的跨文化性,梳理西方后殖民文学中英语文学的帝国书写 模式、逆写帝国模式以及混杂性叙事新策略,勾勒出西方文学在其发展及其 扩张过程中潜在的意识形态性与帝国心态,以及这种西方中心主义在帝国内 部、外部及其中间部所遭遇的挑战与解构,挖掘文学表现形式内在复杂、微 妙的精神动态与形态变化,试图呈现英语文学在全球化时代的叙事、内容及 表现形式的混杂性与批判性。
后殖民文学的地理意义
• 一是作者对殖民解体后的民族文化和政治有意识的主体关注; • 二是作品建立在独立以后的前殖民地复杂的文化和政治语境之中; • 三是在具备了前两种因素的前提下,表现前殖民地形形色色文化现象 中蕴涵着的欧洲殖民文化基础。从时间概念出发,可以理解为二战之 后跨语言、跨国别、跨民族、跨宗教的所有文学书写。 • ——任一鸣《后殖民:批评理论与文学 》
赵稀方: 赵稀方:后殖民文本的论述模式
• 一是国家或地区的模式: – 殖民地国独立后,多数的殖民文学以独立的民族国家的文学形式出现,如尼日利 亚文学、印度文学、澳大利亚文学等; – 区域性则以地域为标准,如西印度群岛文学、南太平洋文学、非洲文学等。 二是两处或更多的地区的文学比较模式,其中主要有三种: – 1,白人侨居国家之间的比较,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文学的 比较; – 2,黑人侨居国家的文学比较; – 3,联系这些地区的文学比较,如西印度群岛和澳大利亚文学的比较。 三是‘黑人写作’,这种以肤色为分类标准的文学跨越了不同的地区和社会 – 如美洲黑人、非洲黑人等。还有其它名称,如‘联邦文学’、新英国文学、殖民 文学等。
• “在赢利之外,还有义务,一种不断循环与再循环的义务。这种义务一方面要能使善良 的男女接受遥远的领地及其人民应该被征服的观念,另一方面能补充宗主国的能量, 以便使这些善良的人们认为,全面统治是统治附属的、低等的或不太先进的人的长期 的、几乎是形而上学的义务。” ——《文化与帝国主义》第11页

• • • •
二、后殖民文学的文学特性
• 一、它是跨文化性的,后殖民文学中往往呈现了西方与东方(第三世界)的 错综复杂的关系,无论是显在的还是潜在的,都反映了西方中心与东方边缘 之间的二元对立以及由此而来的复杂形态; • 二、它是比较性的,因为后殖民文学中无法割裂的意识形态性,所以文本中 处处显现出西方对于东方的压制以及东方对于西方的反叛与颠覆; • 三、它的表现手法是杂糅与多样性的,反映了流散群体的文化间性及其对于 家园的渴望与不得的困惑和痛苦处境,因此文本既是模拟、戏仿,更是创造, 反映了全球化时代移居群体的精神状况。 • 四、它是构建一种新文学的尝试,是对于世界新形态的描摹与展望。
第一讲
绪言
一、为什么会出现后殖民文学 二、后殖民文学呈现出怎样的特性 三、后殖民文学在西方文学中的地位 四、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西方后殖民文学的书写策略与文化批判
一、“后殖民”与“后殖民文学” 后殖民” 后殖民文学”
“ “后殖民”最初指称二战后那些独立后的殖民地国家。 “后殖民”这个词条第一次出现于1959年,“在敏感的后殖民潮流中,印度可能 不免担心,那一时期它与美国的关系可能会卷入原与亚洲无关的麻烦。” ——米什拉(Vijay Mishra) 和霍奇(Bob Hodge)《什么是后殖民主义》 (1991)
“后殖民”空间概念的延展 后殖民” 后殖民
• 成为一种对世界文化生存状态的研究。 • 斯皮瓦克:“全世界都是后殖民的”。 • 后殖民批评话语成为一种考察整个当代全球文化的具有独特意义和广 泛适用性的批评视角,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教育、文学、 地理、历史等学科领域,被运用到当代文化存在形态与不同文化交往 的对抗关系研究中。
• 《简爱》 • 《藻海无边》 • 《弗兰肯斯坦》
帝国主义与女性主义个人主义
• 帝国主义使繁衍后代与塑造灵魂之间的距离成为了现实 – “坚定、忠实、虔诚,充满精力、热情和真诚,他(圣约翰/里弗斯)为他 的同类工作。、、他的严厉是武士格里特哈忒的那种严厉,正是格里特哈 忒保卫着他所护送的香客不受亚勃伦的袭击、、他的野心是傲慢的征服精 神的那种野心、、他们毫无罪过地站在上帝御座前,共享着耶稣最后的伟 大胜利;他们都是被召唤、被上帝选定的忠诚的人。”
五、我们如何看待后殖民文学
通过文本解读日常生活伦理和政治意图,自觉介入全球公共空间政治; 将知识去殖民化/去魔化,以彻底的、反人本主义(反西方启蒙和反启 蒙人本主义)的批判姿态介入后殖民话语,解构西方中心主义; 实现文化的救赎之路:超越和对话。
第二讲 书写帝国文化
学习内容
了解帝国形态及其潜在的表达模式; 了解文学与文化在表现帝国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作用。
《东方主义》 东方主义》
• “东方不是真正的东方,而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 • 西方对东方长久以来的陈词滥调式认识,即西方是文明的、民主的、理性的、 道德的、进步的,而东方则是落后的、专制的、非理性的、淫逸的和野蛮的。
帝国小说
• “在所有主要的文学形式中,小说是最近出现的,其形式最有资料可考,也是 最西式的文学体裁,其社会权威的规范性模式是最高度结构式的;帝国主义 和小说相互扶持,其程度之深,使我认为若要以某种方式阅读小说,却不去 处理帝国主义,根本是不可能的。”
“第三空间”
• “所有形式的文化都不断处在一种混杂的过程中。” • “无源主体” • 属民-萨义德:西方的“沉默的对话者” • -巴巴:“非直接”抵抗
当地人解释西方文化用的是西方人想不到的 目的和方法;-印度人读《圣经》 模仿的属民拒绝回应殖民者的凝视,他者可 以自我认可,承认其优先权,完成其规划,其实是重 复其查询,以及仍在被打断的凝视。
萨义德的《东方主义》 萨义德的《东方主义》
• 普遍认为,1978年萨义德《东方主义》的问世,开创了后殖民研究,使之成 为继后结构主义又一波批评浪潮。 • “或许可以不夸大地说,爱德华/萨义德1978年出版的《东方主义》一书单 枪匹马地开创了一个学术探讨的时代:探讨殖民话语,也探讨殖民话语理论 或殖民话语分析。”
二元的建构
• • • • • 中心-边缘 西方-东方 第一世界-第三世界 民主-专制 进步-落后
帝国主义与文化
• • • • 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都不是简单的积累和获得的行为。它们都为强烈的意识 形态所支持和驱使。 这些意识形态包括: 某些领土和人民要求和需要被统治; 需要有与统治相关的知识形式:
文化作为潜在的帝国主义
3、政治意义上:“后殖民”的“后” 、政治意义上: 后殖民”
• 后殖民这个字眼中的“后”可意指种族隔离、瓜分和占领的终结——已成事 实的或即将到来的终结。 • 它暗示着撤退、解放和重新统一。
4、知识意义上:“后殖民”的“后” 、知识意义上: 后殖民”
• 阿里夫/德里克:“始于第三世界的知识分子到达第一世界学术圈时。” • 第三世界知识分子获取西方宗主国知识分子对其关注
• 第一部系统探讨后殖民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力作。 • 后殖民文学在创作语言、表现形式和内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等方 面突破英国文学批评霸权机制的封杀,形成后殖民文学话语。 • 后殖民文学批评模式包括四类:强调民族或地区文化特征;强调种族 特征;强调比较视野中殖民文学与后殖民文学的语言、历史和文化差 异;关注混合、混杂等复杂现象。
“帝国主义”:二元的构建 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一词指的是统治遥远土地的宗主中心的实践、理论和态度。 多伊尔:“帝国是一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一个国家控制 另一个政治社会的有效的政治主权。这种控制可以通过强力、通过政治合作、 通过经济、社会或文化依赖来取得。帝国主义不过是建立或保持帝国的政策 和过程。”
1、时间意• 在时间上标明一个旧的时代 在时间上标明一个旧的时代——殖民主义时代的结束。但这个结束还表明了 殖民主义时代的结束。 殖民主义时代的结束 殖民主义”的亲缘关系,表明两个时代的继承和嬗递关系: 与“殖民主义”的亲缘关系,表明两个时代的继承和嬗递关系:不仅是时间 上的延续, 上的延续,更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文化价值观在其后一个时代的延 续和渗透。 续和渗透。 • “后殖民主义是指世界上那些在20世纪中叶以后,摆脱了欧洲帝国主义控制的 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随着帝国的瓦解,亚洲、非洲和加勒比需要修复它们 在被帝国统治之前的文化,估价殖民体系所遗留的文化、语言、法律和经济 影响,建立新的政府和民族身份。” • ——Colombia Dictionary of Modern Literary and Cultural Criticism • “如果说后殖民主义是一个时期,则就其实质而言,它应该是一个以对进步的 怀疑为特征的时期。归根结底,这个时期的标志是西方的所谓进步,而世界 其他地方则是发展被钳制,资源被剥削,民众被奴役,以进步的名义、以历 史前进的名义所作的一切如此便可看做后退、堕落、反动。” • ——穆尔-吉尔伯特《后殖民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