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化学总复习资料全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围绕核运动。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

6.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定量关系。

7.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等于6.022×10^23个粒子。

8. 溶液-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可以用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摩尔浓度表示。

9.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供体,碱是质子受体。

- 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log[H+]。

10.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是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主族元素:如碱金属、卤素等。

- 过渡金属:如铁、铜、镍等。

- 非金属元素:如氢、氧、氮等。

2. 酸碱盐- 酸:氢离子(H+)的供体。

- 碱:氢离子的受体。

- 盐: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3. 配位化学- 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 配位数、配位多面体、配位平衡。

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自发和非自发。

- 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场作用下进行。

5. 无机化学反应类型- 置换反应、合成反应、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烃:只含碳和氢的化合物。

2024年高中高三化学的必背必考知识点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高中高三化学的必背必考知识点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高中高三化学的必背必考知识点总结范本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

高三化学是高中阶段的最后一年,是学生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

下面是高中高三化学的必背必考知识点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备考。

一、化学基本概念1.原子与元素:原子的结构、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周期表。

2.离子与化合物:离子的定义、离子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式和分子式的表示方法。

3.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形式、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4.化学计量与电子结构:摩尔与质量关系、原子量与摩尔质量。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类型: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2.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概念、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氧化数的计算。

3.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条件、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平衡常数与平衡常数表。

4.勃朗斯特(E)方程:电解质的溶解与电离度、电解质溶液的性质、离子反应与化学平衡。

5.平衡常数计算:物质摩尔浓度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三、化学反应动力学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2.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速率方程与速率常数。

3.反应速率与反应级数:反应级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4.表观活化能与反应速率:表观活化能的概念、表观活化能与温度的关系。

4.平衡与反应速率:平衡体系与反应速率、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五、化学体系的熵1.熵的概念与变化:熵的定义、反应熵与熵变、熵变与反应性质的关系。

2.化学反应的熵变:化学反应的熵变计算、熵变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3.熵变与化学平衡:熵变与反应方向、熵变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六、化学平衡与电子转移1.电荷转移与配位反应:电子转移的概念、电子转移反应的特点。

2.电子转移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反应。

3.电子转移反应与化学平衡:电子转移反应的平衡常数、电子转移反应与温度的关系。

4.电解与电池:电解概念与原理、电解与化学变化、电池的基本概念。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 物质的组成。

- 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 微观: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属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氧化性。

- 物质的分类。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溶液等。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_2)、铁(Fe)等。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_2)、氯化钠(NaCl)等。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氧化铜(CuO)、水(H_2O)等。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_2O表示水的化学式。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2H_2 +O_2{longrightarrow}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二、化学基本理论。

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无中子)。

-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外电子排布。

- 分层排布,离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到高,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 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复习资料大全

高中化学复习资料大全

高中化学方程式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C,Si,H)1、氧化性:F2+H2===2HF (阴暗处爆炸)F2+Xe(过量)==XeF22F2(过量)+Xe==XeF4(XeF4是强氧化剂,能将Mn2+氧化为MnO4–) nF2+2M===2MFn(M表示大部分金属)2F2+2H2O===4HF+O2 (水是还原剂)2F2+2NaOH===2NaF+OF2+H2OF2+2NaCl===2NaF+Cl2F2+2NaBr===2NaF+Br2F2+2NaI===2NaF+I27F2(过量)+I2===2IF7F2+Cl2(等体积)===2ClF (ClF属于类卤素:ClF+H2O==HF+HClO )3F2(过量)+Cl2===2ClF3 (ClF3+3H2O==3HF+HClO3 )Cl2+H22HCl (将H2在Cl2点燃;混合点燃、加热、光照发生爆炸) 3Cl2+2P2PCl3Cl2+PCl3PCl5Cl2+2Na2NaCl 3Cl2+2Fe2FeCl3Cl2+Cu CuCl2Cl2+2FeCl2===2FeCl3(在水溶液中:Cl2+2Fe2+===2Fe3++3Cl-)Cl2+2NaBr===2NaCl+Br2Cl2+2Br-=2Cl-+Br2Cl2+2KI===2KCl+I2Cl2+2I-=2Cl-+I23Cl2(过量)+2KI+3H2O===6HCl+KIO33Cl2+I–+3H2O=6H++6Cl–+IO3–5Cl2+I2+6H2O===2HIO3+10HCl5Cl2+I2+6H2O=10Cl–+IO3–+12H+Cl2+Na2S===2NaCl+S↓Cl2+S2–=2Cl–+S↓Cl2+H2S===2HCl+S↓(水溶液中:Cl2+H2S=2H++2Cl–+S↓Cl2+SO2+2H2O===H2SO4+2HClCl2+SO2+2H2O=4H++SO42–+2Cl–Cl2+H2O2===2HCl+O2Cl2+H2O2=2H++Cl–+O22O2+3Fe Fe3O4O2+K===KO2S+H2H2S 2S+C CS2S+Zn ZnSS+Fe FeS (既能由单质制取,又能由离子制取)S+2Cu Cu2S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3S+2Al Al2S3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N2+3H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N2+3Mg Mg3N2N2+3Ca Ca3N2N2+3Ba Ba3N2N2+6Na2Na3N N2+6K2K3NN2+6Rb2Rb3N N2+2Al2AlNP4+6H24PH3P+3Na Na3P 2P+3Zn Zn3P2H2+2Li2LiH2、还原性S+O2SO2S+H2SO4(浓)3SO2↑+2H2OS+6HNO3(浓)H2SO4+6NO2↑+2H2OSOS+4H++6==6NO2↑+2H2O+-243S+4HNO3(稀)3SO2+4NO↑+2H2O3S+4H++4-NO3SO2+4NO↑+2H2O3N2+O2 2NO4P+5O2P4O10(常写成P2O5)2P+3X22PX3(X表示F2,Cl2,Br2)PX3+X2 PX5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C+2F2CF4C+2Cl2CCl4C+O2(足量)CO2 2C+O2(少量)2COC+CO22CO C+H2O CO+H2(生成水煤气)2C+SiO2Si+2CO(制得粗硅)Si(粗)+2Cl2SiCl4(SiCl4+2H2===Si(纯)+4HCl)Si(粉)+O2SiO2Si+C SiC(金刚砂)Si+2NaOH+H2O==Na2SiO3+2H2↑(Si+2OH-+H2O=-2S iO+2H2↑)33、歧化反应Cl2+H2O==HCl+HClO(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Cl2+H2O H++Cl–+HClO)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l2+2OH–=Cl–+ClO–+H2O)3Cl2+6KOH(浓)5KCl+KClO3+3H2O (3Cl2+6OH–5Cl–+ClO3–+3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 (3S+6OH–2S2–+SO32–+3H2O)4P+3KOH(浓)+3H2O==PH3↑+3KH2PO2(4P+3OH–+3H2O==PH3↑+3H2PO2–)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3C+CaO CaC2+CO↑3C+SiO2SiC+2CO↑二.金属单质(Na,Mg,Al,Fe,Cu)的还原性2Na+H22NaH 4Na+O2==2Na2O 2Na2O+O22Na2O22Na+O2Na2O22Na+S==Na2S(爆炸)2Na+2H2O==2NaOH+H2↑2Na+2H2O=2Na++2OH―+H2↑2Na+2NH3==2NaNH2+H2↑2Na+2NH3=2Na++2NH2―+H2↑4Na+TiCl44NaCl+Ti Mg+Cl2MgCl2Mg+Br2MgBr22Mg+O22MgO Mg+S MgS2Cu+S Cu2S (Cu2S只能由单质制备)Mg+2H2O Mg(OH)2+H2↑2Mg+TiCl4Ti+2MgCl2Mg+2RbCl MgCl2+2Rb2Mg+CO22MgO+C 2Mg+SiO22MgO+SiMg+H2S==MgS+H2Mg+H2SO4==MgSO4+H2↑(Mg+2H+=Mg2++H2↑)2Al+3Cl22AlCl34Al+3O2===2Al2O3 (常温生成致密氧化膜而钝化,在氧气中燃烧)4Al(Hg)+3O2+2xH2O===2(Al2O3.xH2O)+4Hg(铝汞齐)4Al+3MnO22Al2O3+3Mn 2Al+Cr2O3Al2O3+2Cr (铝热反应)2Al+Fe2O3Al2O3+2Fe 2Al+3FeO Al2O3+3Fe2Al+6HCl===2AlCl3+3H2↑2Al+6H+=2Al3++3H2↑2Al+3H2SO4===Al2(SO4)3+3H2↑2Al+6H+=2Al3++3H2↑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 (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Al+4HNO3(稀)===Al(NO3)3+NO↑+2H2O Al+4H++NO3–=Al3++NO↑+2H2O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2OH–+2H2O=2AlO2–+3H2↑2Fe+3Br2===2FeBr33Fe+2O2 Fe3O42Fe+O22FeO (炼钢过程)Fe+I2FeI2Fe+S FeS (FeS既能由单质制备,又能由离子制备)3Fe+4H2O(g)Fe3O4+4H2↑Fe+2HCl===FeCl2+H2↑Fe+2H+=Fe2++H2↑Fe+CuCl2===FeCl2+Cu Fe+Cu2+=Fe2++Cu↓Fe+SnCl4===FeCl2+SnCl2(铁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把四氯化锡完全还原为单质锡Fe+SnCl2==FeCl2+Sn↓Fe+Sn2+=Fe2++Sn↓三.非金属氢化物(HF,HCl,H2O,H2S,NH3) 金属氢化物(NaH)1、还原性:4HCl(浓)+MnO2MnCl2+Cl2↑+2H2O4H++2Cl–+MnO2Mn2++Cl2↑+2H2O4HCl(浓)+PbO2PbCl2+Cl2↑+2H2O4H ++2Cl –+PbO 2Pb 2++Cl 2↑+2H 2O4HCl(g)+O 22Cl 2+2H 2O16HCl+2KMnO 4===2KCl+2MnCl 2+5Cl 2↑+8H 2O16 H ++10Cl -+2MnO 4–=2Mn 2++5Cl 2↑+8H 2O 6HCl+KClO 3==KCl+3Cl 2↑+3H 2O6H ++5Cl –+ClO 3–=3Cl 2↑+3H 2O14HCl+K 2Cr 2O 7===2KCl+2CrCl 3+3Cl 2↑+7H 2O14H ++6Cl –+Cr 2O 72–=2Cr 3++5Cl 2↑+7H 2O 2H 2O+2F 2===4HF+O 22HCl+F 2=2HF+Cl 2 (F 2气与HCl 、HBr 、HI 、H 2S 、NH 3气体不能共存) 2HBr+Cl 2=2HCl+Br 2 (Cl 2气与HBr 、HI 、H 2S 、NH 3气体不能共存) 2H 2S+3O 2(足量)2SO 2+2H 2O2H 2S+O 2(少量)2S ↓+2H 2O2H 2S+SO 2===3S ↓+2H 2O H 2S+H 2SO 4(浓)===S ↓+SO 2↑+2H 2O 3H 2S+2HNO 3(稀)===3S ↓+2NO ↑+4H 2O3H 2S+2H ++2NO 3–=3S ↓+2NO ↑+4H 2O5H 2S+2KMnO 4+3H 2SO 4===2MnSO 4+K 2SO 4+5S ↓+8H 2O5H 2S+2MnO 4–+6H +=2Mn 2++5S ↓+8H 2O3H 2S+K 2Cr 2O 7+4H 2SO 4===Cr 2(SO 4)3+K 2SO 4+3S ↓+7H 2O3H 2S+Cr 2O 72–+8H +===2Cr 3++3S ↓+7H 2O H 2S+4Na 2O 2+2H 2O===Na 2SO 4+6NaOHH 2S+4Na 2O 2+2H 2O=8Na ++-24SO +-OH 2NH 3+3CuO3Cu+N 2+3H 2O2NH 3+3Cl 2===N 2+6HCl 8NH 3+3Cl 2===N 2+6NH 4Cl NH 3+NaNO 2+HCl==NaCl+N 2↑+2H 2ONH 3+NO 2–+H +=N 2↑+2H 2O 4NH 3+3O 2(纯氧)2N 2+6H 2O4NH 3+5O 2 催化剂△ 4NO+6H 2O4NH 3+6NO===5N 2+6H 2O (用氨清除NO) NaH+H 2O===NaOH+H 2↑ (生氢剂)NaH+H 2O=Na ++OH –+H 2↑ 4NaH+TiCl 4Ti+4NaCl+2H 2↑ CaH 2+2H 2O=Ca(OH)2↓+2H 2↑2、酸性:4HF+SiO 2===SiF 4+2H 2O (可测定矿样或钢样中SiO 2的含量,玻璃雕刻) 4HF+Si===SiF 4+2H 2↑ 2HF+CaCl 2===CaF 2+2HCl H 2S+Fe===FeS ↓+H 2↑ H 2S+CuCl 2===CuS ↓+2HCl (弱酸制强酸的典型反应)H 2S+Cu 2+=CuS ↓+2H +H 2S+2AgNO 3===Ag 2S ↓+2HNO 3H 2S+2Ag +=Ag 2S ↓+2H +H 2S+HgCl 2===HgS ↓+2HClH 2S+Hg 2+=HgS ↓+2H +H2S+Pb(NO3)2===PbS↓+2HNO3 (铅试纸检验空气中H2S)H2S+Pb2+=PbS↓+2H+H2S+2Ag===Ag2S+H2↑(银器在空气中变黑的原因)2NH3(液)+2Na==2NaNH2+H2↑(NaNH2+H2O===NaOH+NH3↑)3、NH3的碱性:NH3+HX===NH4X (X:F、Cl、Br、I、S)NH3+HNO3===NH4NO3NH3+H+=NH4+2NH3+H2SO4===(NH4)2SO4NH3+H+=NH4+NH3+NaCl+H2O+CO2===NaHCO3+NH4Cl(侯德榜制碱:用于工业制备小苏打,苏打)NH3+H2S==NH4HS NH3+H2S=NH4++HS-4、不稳定性:2HF H2+F22HCl H2+Cl22H2O2H2+O22H2O2===2H2O+O2H2S H2+S 2NH3催化剂N2+3H22HI H2+I2四.非金属氧化物(SO3、SO2、N2O、NO、N2O3、NO2、N2O4、N2O5、CO、CO2、SiO2、P2O3、P2O5、Cl2O、Cl2O3、Cl2O5、Cl2O7、ClO2)1、低价态的还原性:(SO2、CO、NO)2SO2+O2+2H2O===2H2SO4(这是SO2在大气中缓慢发生的环境化学反应)2SO2+O2催化剂加热2SO3SO2+NO2===SO3+NOSO2+Cl2+2H2O===H2SO4+2HCl Cl2+SO2+2H2O=4H++SO42–+2Cl–SO2+Br2+2H2O===H2SO4+2HBr Br2+SO2+2H2O=4H++SO42–+2Br–SO2+I2+2H2O===H2SO4+2HI I2+SO2+2H2O=4H++SO42–+2I–2NO+O2===2NO2NO+NO2+2NaOH===2NaNO2(用于制硝酸工业中吸收尾气中的NO和NO2)NO+NO2+2OH–=2NO2–2CO+O22CO2CO+CuO Cu+CO23CO+Fe2O32Fe+3CO2CO+H2O 催化剂加热CO2+H22、氧化性:SO2+2H2S===3S+2H2OSO3+2KI K2SO3+I2NO2+2KI+H2O===NO+I2+2KOH(不能用淀粉KI溶液鉴别溴蒸气和NO2)4NO2+H2S===4NO+SO3+H2O2NO2+Cu4CuO+N2N2O+Zn ZnO+N2CO2+2Mg2MgO+C (CO2不能用于扑灭由Mg,Ca,Ba,Na,K等燃烧的火灾) SiO2+2H2Si+2H2O SiO2+2Mg2MgO+Si3、与水的作用:SO2+H2O===H2SO3SO3+H2O===H2SO4SO3+H2O=2H++SO42–3NO2+H2O===2HNO3+NO (NO2不是硝酸的酸酐)N2O5+H2O===2HNO3N2O5+H2O=2H++2NO3–P2O5+H2O(冷水)===2HPO3P2O5+3H2O(热水)===2H3PO4 (P2O5极易吸水,可作气体干燥剂)P2O5+3H2SO4(浓)===2H3PO4+3SO3CO2+H2O===H2CO3Cl2O+H2O==2HClOCl2O7+H2O==2HClO4 Cl2O7+H2O=2H++2ClO4–4、与碱性物质的作用:SO2+2NH3+H2O===(NH4)2SO3SO2+(NH4)2SO3+H2O===2NH4HSO32NH4HSO3+H2SO4===(NH4)2SO4+2H2O+2SO2↑(硫酸工业尾气处理)SO2+Ca(OH)2===CaSO3↓+H2O (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可用品红鉴别) SO3+MgO===MgSO4SO3+Ca(OH)2===CaSO4↓+H2OCO2+NH3+H2O===NH4HCO3CO2+2NH3(过量)+H2O===(NH4)2CO3(NH4)2CO3(NH2)2CO+2H2OCO2+2NH3(NH2)2CO+H2O (工业制取尿素)CO2+2NaOH(过量)==Na2CO3+H2O 2OH-+CO2=CO32–+H2OCO2(过量)+NaOH==NaHCO3OH-+CO2=HCO3–CO2+Ca(OH)2(过量)==CaCO3+H2O Ca2++2OH+CO2=CaCO3↓+H2O2CO2(过量)+Ca(OH)2==Ca(HCO3)2OH―+CO2=HCO3–CO2+CaCO3+H2O==Ca(HCO3)2CO2+CaCO3+H2O=Ca2++2HCO3–CO2(不足)+2NaAlO2+3H2O===2Al(OH)3↓+Na2CO3CO2+3H2O+AlO2–=Al(OH)3↓+CO32–CO2(足)+NaAlO2+2H2O===Al(OH)3↓+NaHCO3CO2+2H2O+AlO2–=Al(OH)3↓+HCO3–CO2+C6H5ONa+H2O===C6H5OH↓+NaHCO3CO2+C6H5O―+H2O=C6H5OH↓+HCO3–SiO2+CaO CaSiO3 (炼钢造渣)SiO2+2NaOH===Na2SiO3+H2O(常温下强碱缓慢腐蚀玻璃)SiO2+Na2CO3Na2SiO3+CO2 (制取玻璃)SiO2+CaCO3CaSiO3+CO2(制取玻璃)2NO2+2NaOH==NaNO2+NaNO3+H2O2NO2+2OH―=NO3–+NO2―+H2ONO+NO2+2NaOH==2NaNO2+H2O (制取硝酸工业尾气吸收)NO+NO2+2OH―=2NO3–+H2O五.金属氧化物1、低价态的还原性:6FeO+O2===2Fe3O4FeO+4HNO3===Fe(NO3)3+NO2+2H2OFeO+4H++NO3―=Fe3++NO2↑+2H2O2、氧化性:Na2O2+2Na2Na2O(此反应用于制备Na2O)MgO,Al2O3几乎没有氧化性,很难被还原为Mg,Al.一般通过电解制Mg和Al.Fe2O3+3H22Fe+3H2O(制还原铁粉)Fe3O4+4H23Fe+4H2O CuO+H2Cu+H2O2Fe3O4+16HI==6FeI2+8H2O+2I22Fe3O4+16H++4I―=6Fe2++8H2O+2I2Fe2O3+Fe 3FeO (炼钢过程中加入废钢作氧化剂)FeO+C Fe+CO (高温炼钢调节C含量)2FeO+Si2Fe+SiO2 (高温炼钢调节Si含量)3、与水的作用:Na2O+H2O==2NaOHNa2O+H2O=2Na++2OH–2Na2O2+2H2O===4NaOH+O2↑2Na2O2+2H2O=4Na++4OH–+O2↑(此反应分两步: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H2O2的制备可利用类似的反应:BaO2+H2SO4(稀)===BaSO4+H2O2)MgO+H2O===Mg(OH)2(缓慢反应)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Na2O+SO3==Na2SO4Na2O+CO2==Na2CO3MgO+SO3===MgSO4Na2O+2HCl==2NaCl+H2ONa2O+2H+=2Na++H2O2Na2O2+2CO2==2Na2CO3+O2↑Na2O2+H2SO4(冷,稀)===Na2SO4+H2O2MgO+H2SO4===MgSO4+H2OMgO+2H+=Mg2++H2OAl2O3+3H2SO4===Al2(SO4)3+3H2OAl2O3+6H+=2Al3++3H2OAl2O3+2NaOH===2NaAlO2+H2O (Al2O3两性氧化物)Al2O3+2OH―=2AlO2―+H2OFeO+2HCl===FeCl2+H2OFeO+2H+=Fe2++H2OFe2O3+6HCl===2FeCl3+3H2OFe2O3+6H+=2Fe3++3H2OFe3O4+8HCl===FeCl2+2FeCl3+4H2OFe3O4+8H+=2Fe3++Fe2++4H2O六.含氧酸1、氧化性:4HClO3+3H2S===3H2SO4+4HClClO3–+3H2S=6H++SO42–+Cl–HClO3+HI===HIO3+HClClO3–+I–=IO3–+Cl–3HClO+HI===HIO3+3HCl3HClO+I-=IO3–+3H++Cl–HClO+H2SO3===H2SO4+HClHClO+H2SO3=3H++SO42–+Cl–HClO+H2O2===HCl+H2O+O2↑HClO+H2O2=H++Cl–+H2O+O2↑(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但浓,热的HClO4氧化性很强)2H2SO4(浓)+C CO2↑+2SO2↑+2H2O2H2SO4(浓)+S3SO2↑+2H2OH2SO4+Fe(Al)室温下钝化6H2SO4(浓)+2Fe Fe2(SO4)3+3SO2↑+6H2O2H2SO4(浓)+Cu CuSO4+SO2↑+2H2OH2SO4(浓)+2HBr===SO2↑+Br2+2H2O (不能用浓硫酸与NaBr制取HBr)H2SO4(浓)+2HI===SO2↑+I2+2H2O (不能用浓硫酸与NaI制取HI)H2SO4(稀)+Fe===FeSO4+H2↑2H++Fe=Fe2++H2↑H2SO3+2H2S===3S↓+3H2O4HNO3(浓)+C CO2↑+4NO2↑+2H2O6HNO3(浓)+S H2SO4+6NO2↑+2H2O5HNO3(浓)+P H3PO4+5NO2↑+H2O5HNO3(稀)+3P+2H2O3H3PO4+5NO↑5H++5NO3-+3P+2H2O3H3PO4+5NO↑6HNO3(浓足)+Fe===Fe(NO3)3+3NO2↑+3H2O4HNO3(浓)+Fe(足)===Fe(NO3)2+NO2↑+2H2O(先得Fe3+,在Fe过量时再生成Fe2+的盐) 4HNO3(稀足)+Fe===Fe(NO3)3+NO↑+2H2O4H++NO3-+Fe=Fe3++NO↑+2H2O30HNO3+8Fe===8Fe(NO3)3+3N2O↑+15H2O30 H++6NO3–+8Fe=8Fe3++3N2O↑+15H2O36HNO3+10Fe===10Fe(NO3)3+3N2↑+18H2O36H++6NO3–+10Fe=8Fe3++3N2↑+18H2O30HNO3+8Fe===8Fe(NO3)3+3NH4NO3+9H2O30 H++3NO3–+8Fe=8Fe3++3NH4++9H2O4Zn+10HNO3(稀)==4Zn(NO3)2+N2O↑+5H2O4Zn+10H++2NO3–=4Zn2++N2O↑+5H2O4Zn+10HNO3(稀)==4Zn(NO3)2+NH4NO3+3H2O4Zn+10H++NO3–=4Zn2++NH4++5H2O2、还原性:H2SO3+X2+H2O===H2SO4+2HX (X表示Cl2,Br2,I2)H2SO3+X2+H2O=4H++SO42-+X–2H2SO3+O2==2H2SO42H2SO3+O2=4H++SO42-H2SO3+H2O2===H2SO4+H2OH2SO3+H2O2=2H++SO42–+H2O5H2SO3+2KMnO4===2MnSO4+K2SO4+2H2SO4+3H2O5H2SO3+2MnO4–=2Mn2++4H++3SO42–+3H2OH2SO3+2FeCl3+H2O===H2SO4+2FeCl2+2HClH2SO3+2Fe3++H2O=4H++2Fe2+ +SO42–3、酸性:H2SO4(浓)+CaF2 CaSO4+2HF↑(不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H2SO4(浓)+NaCl NaHSO4+HCl↑(不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H2SO4(浓)+2NaCl Na2SO4+2HCl↑(不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H2SO4(浓)+NaNO3NaHSO4+HNO3↑(不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3H2SO4(浓)+Ca3(PO4)23CaSO4+2H3PO4(强酸制弱酸酸)2H2SO4(浓)+Ca3(PO4)22CaSO4+Ca(H2PO4)2 (工业制磷肥)3HNO3+Ag3PO4==H3PO4+3AgNO33H++Ag3PO4=H3PO4+3Ag+2HNO3+CaCO3==Ca(NO3)2+H2O+CO2↑2H++CaCO3=Ca2++H2O+CO2↑(用HNO3和浓H2SO4不能制备H2S,HI,HBr,SO2等还原性气体)4H3PO4+Ca3(PO4)2 3Ca(H2PO4)2 (重钙)H3PO4(浓)+NaBr NaH2PO4+HBr↑(不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磷酸是非氧化性酸) H3PO4(浓)+NaI NaH2PO4+HI↑4、不稳定性:2HClO2HCl+O2↑(保存在棕色瓶中)4HNO34NO2↑+O2↑+2H2O (保存在棕色瓶中)H2SO3H2O+SO2↑(在加热或酸性条件下分解)H2CO3H2O+CO2↑(在加热或酸性条件下分解)H4SiO4H2SiO3+H2O H2SiO3 SiO2↓+H2OH2S2O3H2O+S↓+SO2↑(在加热或酸性条件下分解)七.碱1、低价态的还原性:4Fe(OH)2+O2+2H2O===4Fe(OH)32、与酸性物质的作用:2NaOH+SO2(少量)==Na2SO3+H2OOH–+SO2=SO32–+H2ONaOH+SO2(足)==NaHSO3OH-+SO2(足)=HSO3–2NaOH+SiO2==Na2SiO3+H2OOH-+SiO2=SiO32–+H2O2NaOH+Al2O3==2NaAlO2+H2O2OH-+Al2O3=2AlO2–+H2O2KOH+Cl2==KCl+KClO+H2OCl2+2OH–=Cl–+ClO–+H2ONaOH+HCl==NaCl+H2OH++OH =H2ONaOH+H2S(足)==NaHS+H2OOH–+H2S=HS–+H2O2NaOH+H2S(少量)==Na2S+2H2O2OH–+H2S=S2–+2H2O3NaOH+AlCl3==Al(OH)3↓+3NaCl3OH–+Al3+=Al(OH)3↓NaOH+Al(OH)3==NaAlO2+2H2O (AlCl3和Al(OH)3哪个酸性强?)OH–+Al(OH)3=AlO2–+2H2OCa(OH)2+2NH4Cl2CaCl2+2NH3↑+2H2O (实验室制NH3)NaOH+NH4Cl NaCl+NH3↑+H2OMg(OH)2+2NH4Cl==MgCl2+2NH3·H2O (Al(OH)3+NH4Cl不溶解)Ba(OH)2+H2SO4==BaSO4↓+2H2O2H++2OH–+Ba2++SO42–=BaSO4↓2H2O3、不稳定性:Mg(OH)2MgO+H2O 2Al(OH)3Al2O3+3H2O2Fe(OH)3Fe2O3+3H2O Cu(OH)2CuO+H2O 2AgOH==Ag2O+H2O 八.盐1、氧化性:(在水溶液中)2FeCl3+Fe==3FeCl22Fe3++Fe=3Fe2+2FeCl3+Cu===2FeCl2+CuCl2 (用于雕刻铜线路版) 2Fe3++Cu=2Fe2++Cu2+2FeCl3+Zn(少量)===2FeCl2+ZnCl22Fe3++Zn=2Fe2++Zn2+FeCl3+Ag===FeCl2+AgCl↓2Fe3++Cl-+2Ag=2Fe2++2AgCl↓Fe2(SO4)3+2Ag===FeSO4+Ag2SO4↓(较难反应) Fe(NO3)3+Ag不反应2FeCl3+H2S===2FeCl2+2HCl+S↓2Fe3++H2S=2Fe2++2H++S↓2FeCl3+2KI===2FeCl2+2KCl+I22Fe3++2I-=2Fe2++I2FeCl2+Mg===Fe+MgCl2Fe2++Mg=Fe+Mg2+NaNO2+NH4Cl==NaCl+N2↑+2H2O (实验室制氮气) NH4++NO2-=N2↑+2H2O2、还原性:2FeCl2+3Cl2===2FeCl3 (在水溶液中不需加热)2Fe2++3Cl2=2Fe3++6Cl-3Na2S+8HNO3(稀)===6NaNO3+2NO↑+3S+4H2O3S2-+8H++2NO3-=2NO↑+3S+4H2O3Na2SO3+2HNO3(稀)===3Na2SO4+2NO↑+H2O3SO32-+2H++2NO3-=3SO42-+2NO↑+H2O2Na2SO3+O2===2Na2SO4 (Na2SO3在空气中易变质)Na2SO3+S Na2S2O3Na2S+Cl2==2NaCl+S↓(在水溶液中) S2-+Cl2=2Cl-+S↓3、与碱性物质的作用:Ca(OH)2+CuSO4==Cu(OH)2↓+CaSO4↓ (波尔多液)MgCl2+2NH3·H2O===Mg(OH)2↓+2NH4ClMg2++2NH3·H2O=Mg(OH)2↓+2NH4+AlCl3+3NH3·H2O===Al(OH)3↓+3NH4ClAl3++3NH3·H2O=Al(OH)2↓+3NH4+FeCl3+3NH3·H2O===Fe(OH)3↓+3NH4ClFe3++3NH3·H2O=Fe(OH)3↓+3NH4+CuSO4+2NH3·H2O(不足)==Cu(OH)2↓+(NH4)2SO4Cu2++2NH3·H2O=Cu(OH)2↓+2NH4+Cu(OH)2+4NH3·H2O=Cu(NH3)4(OH)2+4H2O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铜氨溶液CuSO4+4NH3·H2O(足)==Cu(NH3)4SO4+4H2O 总方程式Cu2++4NH3·H2O=[Cu(NH3)4]2++4H2O铜氨溶液AgNO3+NH3·H2O==AgOH↓+NH4NO32AgOH=Ag2O(灰黑色)+H2O Ag2O+4NH3·H2O=2[Ag(NH3)2]++2OH-+3H2O银氨溶液AgNO3+2NH3·H2O==Ag(NH3)2NO3+2H2OAg++2NH3·H2O=[Ag(NH3)2]++2H2O 总方程式ZnSO4+2NH3·H2O(不足)==Zn(OH)2↓+(NH4)2SO4Zn2++2NH3·H2O=Zn(OH)2↓+2NH4+Zn(OH)2+4NH3·H2O=Zn(NH3)4(OH)2+4H2OZnSO4+4NH3·H2O(足)==Zn(NH3)4SO4+4H2OZn2++4NH3·H2O=[Zn(NH3)4]2++4H2O总方程式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强酸制弱酸,或不挥发性酸制挥发性酸Na3PO4+2HCl===Na2HPO4+2NaCl PO43-+2H+=H2PO4-Na2HPO4+HCl===NaH2PO4+NaCl HPO42-+H+=H2PO4-NaH2PO4+HCl===H3PO4+NaCl H2PO4-+H+=H3PO4Na2CO3+HCl===NaHCO3+NaCl CO32-+H+=HCO3-NaHCO3+HCl===NaCl+H2O+CO2↑HCO3-+H+=CO2↑+H2O3Na2CO3+2AlCl3+3H2O==2Al(OH)3↓+3CO2↑+6NaCl (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3CO32-+2Al3++3H2O=2Al(OH)3↓+3CO2↑3Na2CO3+2FeCl3+3H2O===2Fe(OH)3↓+3CO2+6NaCl (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3CO32-+2Fe3++3H2O=2Fe(OH)3↓+3CO2↑3NaHCO3+AlCl3===Al(OH)3↓+3CO2↑(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3HCO3-+Al3+=2Al(OH)3↓+3CO2↑3NaHCO3+FeCl3===Fe(OH)3↓+3CO2↑(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3HCO3-+Fe3+=2Fe(OH)3↓+3CO2↑3Na2S+Al2(SO4)3+6H2O===2Al(OH)3↓+3H2S↑(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3S2-+2Al3++3H2O=2Al(OH)3↓+3H2S↑3NaAlO2+AlCl3+6H2O==4Al(OH)3↓+3NaCl (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3AlO2-+Al3++6H2O=4Al(OH)3↓3NaAlO2+FeCl3+6H2O==3Al(OH)3↓+Fe(OH)3↓+3NaCl3AlO2-+Fe3++6H2O=3Al(OH)3↓+Fe(OH)3↓NaAlO2+NH4Cl+2H2O==Al(OH)3↓+NH3·H2O+NaClAlO2-+NH4++2H2O=Al(OH)3↓+NH3·H2ONa2CO3+H2O+CO2===2NaHCO3CO32-+H2O+CO2=2HCO3-Na2CO3+H2O+2SO2==2NaHSO3+CO2↑(1:2)CO32-+H2O+2SO2=2HSO3-+CO2↑2Na2CO3(足)+H2O+SO2==Na2SO3+2NaHCO3 (CO2中的SO2不能用Na2CO3洗气) 2CO32-+H2O+SO2=SO32-+2HCO3-(2:1)Na2CO3+SO2==Na2SO3+CO2(1:1)CO32-+SO2=SO32-+CO2NaHCO3+SO2===NaHSO3+CO2(CO2中的SO2可能用NaHCO3洗气) 2HCO3-+SO2=2HSO3-+CO22NaHCO3+SO2==Na2SO3+2CO2+H2O2HCO3-+SO2=SO32-+2CO2+H2ONa2SiO3+2HCl===H2SiO3↓+NaCl 或Na2SiO3+2HCl+H2O===H4SiO4↓+2NaCl SiO32-+2H+=H2SiO3↓或SiO32-+2H++H2O=H4SiO4↓Na2SiO3+CO2+2H2O===H2SiO3↓+Na2CO3SiO32-+CO2+2H2O=H4SiO4↓+CO32-5、盐与盐复分解反应Na2SO4+BaCl2==BaSO4↓+2NaCl(沉淀不溶于盐酸、硝酸)SO32-+Ba2+=BaSO4↓Na2SO3+BaCl2==BaSO3↓+2NaCl (沉淀溶于盐酸,在硝酸中生成新的沉淀,沉淀不消失) SO32-+Ba2+=BaSO3↓Na2CO3+BaCl2==BaCO3↓+2NaCl(沉淀溶于盐酸、沉淀消失)CO32-+Ba2+=BaCO3↓Na2CO3+CaCl2==CaCO3↓+2NaCl (NaHCO3不反应)CO32-+Ca2+=CaCO3↓AgNO3+NaCl==AgCl↓+NaNO3Ag++Cl-=AgCl↓AgNO3+NaBr==AgBr↓+NaNO3Ag++Br-=AgBr↓AgNO3+KI==AgCl↓+KNO3Ag++I-=AgI↓3AgNO3+Na3PO4==Ag3PO4↓+3NaNO33Ag++PO43-=Ag3PO4↓CuSO4+Na2S==CuS↓+Na2SO4Cu2++S2-=CuS↓FeCl3+3KSCN==Fe(SCN)3+3KClFe3++3SCN-=Fe(SCN)3(血红色,用于Fe3+的特性检验)6、不稳定性: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S2O32-+2H+=S↓+SO2↑+H2ONH4Cl NH3↑+HCl↑NH4I NH3↑+HI↑2HI H2+I2NH4I NH3↑+H2↑+I2↑NH4HCO3NH3↑+H2O+CO2↑2KNO32KNO2+O2↑2Cu(NO3)32CuO+4NO2↑+O2↑2AgNO32Ag+2NO2↑+O2↑(保存在棕色瓶中)5NH4NO34N2↑+2HNO3+9H2O10NH4NO38N2↑+4NO2↑+O2↑+20H2O↑(硝酸铵爆炸反应)2KMnO 4K 2MnO 4+MnO 2+O 2↑ 2KClO 32KCl+3O 2↑2NaHCO 3Na 2CO 3+H 2O+CO 2↑Ca(HCO 3)2CaCO 3+H 2O+CO 2↑ CaCO 3CaO+CO 2↑MgCO 3MgO+CO 2↑九、电离方程式1、酸的电离(H 2SO 4、HNO 3、HCl 、HBr 、HI 、H 3PO 4、HF 、H 2SO 3、CH 3COOH 、H 2CO 3、H 2S 、HNO2、C 6H 5OH 、HCN 、HClO)H 2SO 4==2H ++SO 42- 或:H 2SO 4+2H 2O==2H 3O ++SO 42-HNO 3==H ++NO 3- 或:HNO 3+H 2O==H 3O ++NO 3- (以下雷同) HCl==H ++Cl -HBr==H ++Br -HI==H ++I -H 3PO 4H ++H 2PO -4 H 2PO -4H ++HPO -24 HPO -24H ++PO -34HF H ++F -H 2SO 3H ++HSO -3 HSO -3H ++SO -23CH 3COOH H ++CH 3COO -H 2CO 3H ++-3HCO -3H C O H ++-23COH 2S H ++-HS -HS H ++-2S HNO 2H ++NO -2C 6H 5OHH ++C 6H 5O - (苯酚不是酸,显酸性)HCN H ++CN -HClO H ++ClO -H 2O H ++OH -2H 2O H 3O ++OH -2、碱的电离(NaOH 、KOH 、Ba(OH)2、Mg(OH)2、Al(OH)3、NH 3·H 2O) NaOH==Na ++OH -KOH==K ++OH -Ba(OH)2==Ba 2++2OH -Mg(OH)2Mg 2++2OH -Al(OH)3Al 3++3OH -酸式电离:Al(OH)3H ++-2AlO +H 2O NH 3·H 2O+4NH +2OH - Ca(OH)2==Ca 2++2OH -(澄清石灰水) Ca(OH)2Ca 2++2OH -(石灰悬浊液)3、盐的电离(NaCl 、Na 2SO4、NaHSO 4、Na 2SO 3、NaHSO 3、MgSO 4、CaSO 4、Al 2(SO 4)3、CuSO 4、AlCl 3、AgNO 3、CH 3COONa 、NH 4NO 3、FeCl 3、Na 2CO 3、NaHCO 3、Na 2S 、NaHS 、NaH 2PO 4、Na 2HPO 4、Na 3PO 4、KI 、NaBr 、NaClO 、AgCl 、CaCO 3) NaCl==Na ++Cl -Na 2SO 4==2Na ++-24SO NaHSO 4==H ++Na ++-24SO Na 2SO 3==2Na ++-24SO NaHSO 3==Na ++HSO 3- (错误书写:NaHSO 3==Na ++H ++SO 42-)MgSO 4==Mg 2++-24SO Al 2(SO 4)3==2Al 3++3-24SO CuSO 4==Cu 2++-24SO AlCl 3==Al 3++3Cl -AgNO 3==Ag ++NO 3CH 3COONa==CH 3COO -+Na + NH 4NO 3==NH 4++NO 3- FeCl 3==Fe 3++3Cl -Na 2CO 3==2Na ++-23CONaHCO 3==Na ++-3HCO (错误书写:NaHCO 3==Na ++H ++-23CO )Na 2S==2Na ++-2SNaHS==Na ++HS - (错误书写:NaHS==Na ++H+-2S ) NaH 2PO 4==Na ++H 2PO -4Na 2HPO 4==2Na ++HPO -24 (错误书写:Na 2HPO 4==2Na ++H ++PO -34)Na 3PO 4==3Na ++PO -34 KI==K ++I ―NaBr==Na ++Br―NaClO==Na ++ClO―AgCl Ag ++-Cl (难溶、微溶物质在水中发生微弱电离)CaCO 3Ca 2++-23CO (错误书写:CaCO 3==Ca 2++CO -23)CaSO 4Ca 2++SO -24(错误书写:CaSO 4==Ca 2++SO -24)3、熔融电离 NaCl Na ++-ClMgCl 2Mg 2++2-Cl Na 2O2Na ++O 2―Al 2O 32Al 3++3O 2―十、水解反应1、单水解---可逆水解 NH 4Cl+H 2O NH 3·H 2O+HCl NH 4++H 2O H ++NH 3·H 2O FeCl 3+3H 2O Fe(OH)3+3HCl Fe 3++3H 2O Fe(OH)3+3H + AlCl 3+3H 2O Al(OH)3+3HCl Al 3++3H 2O Al(OH)3+3H + CuSO 4+2H 2O Cu(OH)2+H 2SO 4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Mg 2+以后的阳离子均水解) NaHCO 3+H 2O H 2CO 3+NaOH (NaHSO 4不水解,NaHSO 3电离大于水解)Na 2CO 3+H 2O NaHCO 3+NaOH CO 32-+H 2O HCO 3-+OH –NaHCO3+H2O H2CO3+NaOH(第一步远远大于第二步,二步不能叠加)Na2SO3+H2O NaHSO3+NaOH SO32-+H2O HSO3-+OH–NaHSO3+H2O H2SO3+NaOH(第一步远远大于第二步,二步不能叠加)HSO3-+H2O H2SO3+OH-Na2S+H2O NaHS+NaOH S2-+H2O HS-+OH–NaHS+H2O H2S+NaOH(第一步远远大于第二步,二步不能叠加)HS-+H2O H2S+OH-Na3PO4+H2O Na2HPO4+NaOH PO43-+H2O HPO42-+OH–Na2HPO4+H2O NaH2PO4+NaOH HPO42-+H2O H2PO4-+OH–NaH2PO4+H2O H3PO4+NaOH H2PO4-+H2O H3PO4+OH–CH3COONa+H2O CH3COOH+NaOH CH3COO-+H2O CH3COOH+OH–C6H5ONa+H2O C6H5OH+NaOH C6H5O-+H2O C6H5OH+OH–2、双水解CH3COONH4+H2O CH3COOH+NH3·H2ONH4F+H2O HF+NH3·H2OAl2S3+6H2O==Al(OH)3↓+H2S↑ (隔绝空气,密封保存)Mg3N2+6H2O==Mg(OH)2↓+NH3↑(隔绝空气,密封保存)Na3P+3H2O==3NaOH+PH3↑(隔绝空气,密封保存)Zn3P2+6H2O==Zn(OH)2↓+PH3↑(Zn3P2一种老鼠药,PH3剧毒神经毒剂)CaC2+2H2O==Ca(OH)3↓+C2H2↑(隔绝空气,密封保存)C2H5ONa+H2O==C2H5OH+NaOH十一、电解及电极方程式1、电解质溶液在惰性电极条件下,或阴极是较活泼金属电极,阳极是惰性电极条件下的电解2NaCl+2H2O2NaOH+H2↑+Cl2↑(-)2H2O+2e-==H2↑+2OH-或2H++2e-==H2↑(+)2Cl--2e-==Cl2↑2Cl-+2H2O2OH-+H2↑+Cl2↑CuCl2Cu+Cl2↑(-)Cu2++2e-==Cu↓(+)2Cl- -2e-==Cl2↑Cu2++2Cl-Cu↓+Cl2↑2CuSO4+2H2O2Cu↓+O2↑+2H2SO4(-)2Cu2+ + 4e-==2Cu↓(+)2H2O - 4e-==O2↑+4H+或:4OH--4e-==O2↑+2H2O 4H2O4H++4OH-2Cu2++2H2O 2Cu↓+O2↑+4H+2H2O2H2↑+O2↑(+)4OH--4e-==O2↑+2H2O中性电解4H2O4H++4OH-2H2O H2↑+O2↑酸性水解:(-) 4H++4e-==2H2↑(+)2H2O-4e-==O2↑+4H+4OH--4e-==O2↑+2H2O2H2O H2↑+O2↑碱性水解:(-) 4H2O+4e-==2H2↑+4OH-或:4H++4e-==2H2↑(+)4OH--4e-==O2↑+2H2O2H2O H2↑+O2↑2、电镀:镀件作阴极,被镀金属作阳极,被镀金属的含氧酸盐作电解质溶液镀铜:CuSO4电镀液镀件(-) Cu2++2e-==Cu↓纯铜(+) Cu–2e-==Cu2+镀锌:ZnSO4电镀液镀件(-) Zn2++2e-==Zn↓纯锌(+) Zn–2e-==Zn2+镀银:AgNO3电镀液镀件(-) Ag++e-==Ag↓纯银(+) Ag–e-==Ag+镀镍:NiSO4电镀液镀件(-) Ni2++2e-==Ni↓纯镍(+) Ni–2e-==Ni2+3、熔融状态下的电解:2NaCl(熔融)2Na+Cl2↑(-)2Na++2e-==2Na(+)2Cl--4e-==Cl2↑2Na++2Cl-(熔融)2Na+Cl2↑2Al2O3(熔融)4Al+2O2↑(-)4Al3++12e–==4Al(+)6O2--12e-==3O2↑4Al3+ +6O2-4Al+3O2↑NaHF2(熔融)H2↑+F2↑(-)2H++2e–==H2↑2HF H2↑+F2↑十二、原电池反应X—Y(电解质溶液) 或X//电解质溶液//Y(1)不可逆电池苏打电池:Zn—Cu(H2SO4)Zn极(-) Zn–2e-==Zn2+(氧化反应)Cu极(+) 2H++2e-==H2↑(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Zn+2H+==H2↑+Zn2+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铁碳电池:Fe—C(H2CO3)Fe极(-) Fe–2e-==Fe2+(氧化反应)C极(+) 2H++2e-==H2↑(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Fe+2H+==H2↑+Fe2+ (析氢腐蚀)铁碳电池:Fe—C(H2O、O2)Fe极(-) 2Fe–4e-==2Fe2+(氧化反应)C极(+) O2+2H2O+4e-==4-OH(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2Fe+O2+2H2O==2Fe(OH)2 (吸氧腐蚀)4Fe(OH)2+O2+2H2O==4Fe(OH)32Fe(OH)3==Fe2O3·nH2O+(3-n)H2O (铁锈的生成过程)铝镍电池:Al—Ni(NaCl溶液、O2)Al极(-) 4Al–12e-==4Al3+(氧化反应)Ni极(+)3O2+6H2O+12e-==12-OH(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4Al+3O2+6H2O==4Al(OH)3 (海洋灯标电池)干电池:Zn—MnO2(NH4Cl糊状物) NH4Cl+H2O==NH3·H2O+HClZn极(-) Zn–2e-==Zn2+(氧化反应)Cu极(+) 2MnO2+2H++2e-==Mn2O3+H2O(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Zn+2NH4Cl+2MnO2=ZnCl2+Mn2O3+2NH3↑(2)可逆电池铅蓄电池:Pb—PbO2(浓硫酸)放电Pb极(-) Pb+H2SO4–2e-==PbSO4+2H+(氧化反应)PbO2极(+)PbO2+H2SO4+2H++2e-==PbSO4+2H2O (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Pb+PbO2+2H2SO4==2PbSO4+2H2OPb—PbO2(浓硫酸)充电Pb极(-) PbSO4+2H+–2e-== Pb+H2SO4(还原反应)PbO2极(+)PbSO4+2H2O+2e-==PbO2+H2SO4+2H+(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2PbSO4+2H2O==Pb+PbO2+2H2SO4锂电池:Li—LiMnO2(固体介质)(-) Li–e-==Li+(氧化反应)(+) MnO2+Li++e-==LiMnO2+H2O(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Li+MnO2==LiMnO2银锌电池:Zn—Ag2O(NaOH)Zn极(-) Zn+2OH––2e-==ZnO+H2O (氧化反应)Cu极(+) Ag2O+H2O+2e-==2Ag+2-OH(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Zn+Ag2O ==ZnO+2Ag(3)高能燃料电池:H2—O2(NaOH)Pt极(-) 2H2+4-OH–4e-==4H2O (氧化反应)Pt极(+) O2+2H2O+4e-==4-OH(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2H2+O2==2H2OCH4—O2(NaOH)Pt极(-) CH4+10-OH–8e-==-2CO+7H2O (氧化反应)3Pt极(+) 2O2+4H2O+8e-==8-OH(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CH4+2O2+2NaOH==Na2CO3+3H2O十三、热化学方程式C(s)+1/2O2(g)==CO(g);△H=-393.5kJ/molC(s)+O2(g)==CO2(g);△H=-110.5kJ/molCO(g)+1/2O2(g)==CO2(g);△H=-283.0kJ/molH2(g)+1/2O2(g)==H2O(g);△H=-241.8kJ/molH2(g)+1/2O2(g)==H2O(l);△H=-285.8kJ/mol2H2(g)+O2(g)==2H2O(g);△H=-483.6kJ/mol2H2(g)+O2(g)==2H2O(l);△H=-571.6kJ/mol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C6H12O6(s)+6O2(g)==6CO2(g)+6H2O(l);△H=-2800kJ/mol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S(s)+O2(g)==SO2(g);△H=-297kJ/molFeS2(s)+11/4O2(g)==1/2Fe2O3(s)+2SO2(g);△H=-853kJ/molSO2(s)+1/2O2(g)==SO3(g);△H=-98.3kJ/molSO3(g)+H2O(l)==H2SO4(l);△H=-130.8kJ/molH2(g)+Cl2(g)==2HCl(g);△H=-184.6kJ/molC(s)+H2O(g)==H2(g)+CO2(g);△H=+131.5kJ/mol3H2(g)+N2(g)==2NH3(g);△H=-92.2kJ/mol2O2(g)+N2(g)==2NO2(g);△H=+68kJ/molO2(g)+N2(g)==2NO(g);△H= -kJ/molO2(g)+2NO(g)==2NO2(g);△H= -kJ/mol2NO2(g)==N2O4(g);△H= -kJ/molCu(s)+1/2O2(g)==CuO(s);△H=-157kJ/molCaCO3(s)+==CaO(s)+CO2(g);△H=+1777kJ/molC(石墨) + O2(g) === CO2(g);△H = -393.51kJ ·mol-1C(金刚石) + O2(g) === CO2(g);△H = -395.41kJ ·mol-1C(石墨) ===C(金刚石);△H = +1.9kJ ·mol-1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KOH(aq)+HNO3(aq)=NaNO3(aq)+H2O(l);△H=-57.3kJ/molNaOH(aq)+1/2H2SO4(aq)=1/2Na2SO4(aq)+H2O(l);△H=-57.3kJ/mol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无机部分: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高中化学总复习资料

高中化学总复习资料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如2Na+ C12=2NaCl(有电子得失)、H2+ C12=2HCl(有电子对偏移)等反应均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在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特征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某一化学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与还原剂]概念含义概念含义氧化剂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还原剂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被还原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过程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夺电子的能力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氧化反应元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产物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后得到的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后得到的产物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相互关系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高价的物质只能得到电子,只具有氧化性,只能作氧化剂(注:不一定是强氧化剂)。

重要的氧化剂有: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X2(卤素单质)、O2、O3等。

②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或较高价时的氧化物,如MnO2、NO2、PbO2等。

③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④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K2Cr2O7等.⑤金属阳离子等,如Fe3+、Cu2+、Ag+、H+等.⑥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⑦特殊物质,如HClO也具有强氧化性.(2)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低价的物质只能失去电子,只具有还原性,只能作还原剂(注:不一定是强还原剂).重要的还原剂有:①活泼金属单质,如Na、K、Ca、Mg、Al、Fe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H2、Si等.③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④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化合物,如含有、、、、的化合物H2S、Na2S、H2SO3、Na2SO3、HI、HBr、FeSO4、NH3等.(3)当所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H2O2、SO2、Fe2+等.(4)当一种物质中既含有高价态元素又含有低价态元素时,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例如,盐酸(HCl)与Zn反应时作氧化剂,而浓盐酸与MnO2共热反应时,则作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1)不同反应物间的氧化还原反应.①不同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MnO2+ 4HCl(浓) MnCl2+ C12↑+ 2H2O 绝大多数氧化还原反应属于这一类.②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H2S+ SO2=3S+ 2H2O KClO3+ 6HCl(浓)=KCl+ 3C12↑+ 3H2O在这类反应中,所得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同一物质,这类氧化还原反应又叫归中反应.(2)同一反应物的氧化还原反应.①同一反应物中,不同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KClO32KCl+ 3O2↑②同一反应物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NH4NO3N2O↑+ 2H2O③同一反应物中,同种元素同一价态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C12+ 2NaOH=NaCl+ NaClO+ H2O 3NO2+ H2O=2HNO3+ NO 在这类反应中,某一元素的化合价有一部分升高了,另一部分则降低了.这类氧化还原反应又叫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的表示方法](1)单线桥法.表示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里元素原子间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开始,指向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再在连线上方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在单线桥法中,箭头的指向已经表明了电子转移的方向,因此不能再在线桥上写“得”、“失”字样.(2)双线桥法.表示在反应物与生成物里,同一元素原子在反应前后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在氧化剂与还原产物、还原剂与氧化产物之间分别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反应前的有关元素指向反应后的该种元素,并在两条线的上、下方分别写出“得”、“失”电子及数目.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1)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的一般规律.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与得失电子数的多少无关.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单质(原子)的还原性也越强,而其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如还原性:Mg>Fe>Cu>Ag;氧化性:Ag+>Cu2+>Fe2+>Mg2+②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特殊情况;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顺序为:HClO>HClO3>HClO4.⑧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一般而言,氧化还原反应总是朝着强氧化性物质与强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物质与弱还原性物质的方向进行.在一个给出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和氧化产物都有氧化性,还原剂和还原产物都有还原性,其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关系为: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反之,根据给出的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可以判断某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自动进行.④反应条件的难易.不同的氧化剂(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氧化剂)反应时,反应越易进行,则对应的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越强,反之越弱.⑤浓度.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其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⑥H+浓度.对于在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氧化剂为含氧酸或含氧酸盐,则溶液中H+浓度越大,其氧化性就越强.(2)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律.①一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而处于中间价态时则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须注意,若一种化合物中同时含最高价态元素和最低价态元素时,则该化合物兼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如HCl.②价态不相交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相互反应生成两种价态不同的产物时,化合价升高与化合价降低的值不相交,即高价态降低后的值一定不低于低价态升高后的值,也可归纳为“价态变化只靠拢、不相交”.所以,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间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同种元素间隔中间价态,发生归中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优先规律:当一种氧化剂(还原剂)同时与多种还原剂(氧化剂)相遇时,该氧化剂(还原剂)首先与还原性(氧化性)最强的物质发生反应,而只有当还原性(氧化性)最强的物质反应完后,才依次是还原性(氧化性)较弱的物质发生反应.(4)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即氧化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这一点也是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基础。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全套)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全套)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全套)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复
1.1 基本概念
- 原子结构
- 元素周期表
- 分子结构
1.2 化学方程式
- 离子方程式
- 平衡方程式
- 氧化还原方程式
1.3 化学反应
- 酸碱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气体的化学反应
第二章:常见化学物质复
2.1 酸碱盐
- 酸的性质和分类
- 碱的性质和分类
- 盐的性质和分类
2.2 金属与非金属
- 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
- 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
2.3 有机化合物
- 烃类
- 醇类
- 羧酸类
第三章:化学实验与实践3.1 基本实验操作
- 配制溶液
- 提取纯净物质
- 分离混合物
3.2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 显色反应管
- 酸碱滴定仪
- 蒸馏器
3.3 常见化学实验
- 酸碱滴定实验
- 气体检验实验
- 溶液浓度实验
第四章:化学应用与相关知识4.1 化学工业
- 常见化学工业原料与产品
- 化学工业生产过程
4.2 环境与化学
- 大气污染与控制
- 水污染与控制
- 土壤污染与控制
4.3 化学与生活
- 食品添加剂
- 药物与药理学
- 日常用品的化学原理
以上是高中化学复习的全套提纲,涵盖了基础知识、常见化学物质、化学实验与实践以及化学应用与相关知识。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会考总复习资料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会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 )。

(2)1 mol 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0.012 kg 一种碳原子(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6.02×1023(3)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 mol -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4)物质的量(n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及微粒数(N )之间的关系:n = N N A 。

2.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M ),单位为g •mol -1。

(2)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 = m M 。

3.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V m ),单位为L •mol -1。

(2)标准状况下,V m ≈22.4 L •mol -1。

(3)物质的量(n )、气体的体积(V )和气体摩尔体积(V m )之间的关系:n = V V m。

学习笔记4.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c B),单位为mol•L-1 。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n)、溶液的体积(V)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B)之间的关系:n = c B•V 。

(3)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二、胶体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

4.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和胶体。

5.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6.引起胶体聚沉的条件: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搅拌等。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具有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2. 物质的量- 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代表6.022×10^23个基本单位。

-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

3. 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 反应物与生成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

4. 溶液与浓度-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常用单位有摩尔/升(mol/L)和质量/升(g/L)。

5.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H+)的给予者,碱是质子的接受者。

-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log[H+]。

二、元素化学1. 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族至第2族和第13族至第18族的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族至第12族的元素。

2. 元素的性质-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非金属通常不导电。

- 半金属: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特性的元素,如硅和锗。

3.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氧、氢、碳、氮、硫、磷、氯、钠、钾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三、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键。

2. 分子结构- 分子的几何形状: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

- 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几何形状的理论。

3. 晶体结构-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形状和固定熔点的固体。

- 晶格:晶体内部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

高中化学复习资料大全

高中化学复习资料大全

高中化学复习资料大全一、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3. 元素与化合物的概念4. 化学计量与摩尔5.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6. 化学键的形成与性质7.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8. 溶液与溶剂二、常见元素与化合物1.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性质2. 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性质3. 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命名4. 常见共价化合物的命名5. 酸、碱和盐的概念及性质三、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反应类型与特征2.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应用3. 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4. 盐的制备与性质5. 气体反应与气体方程式四、化学的能量变化1. 热能和焓的概念2.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3. 饱和溶解度与物质的溶解热4. 燃烧与爆炸的能量变化5. 内能和焓的关系五、化学动力学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和测定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规律3. 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4. 承受压强变化的反应速率5. 承受温度变化的反应速率六、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的特征和条件2. 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3. 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4. 平衡的移动和平衡位置的影响因素5. 溶度平衡和溶解度积常数七、溶液的性质与浓度1.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2. 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3. 溶液的稀释计算和反应计算4. 酸碱的浓度计算及相关计算5. 混合溶液和沉淀的计算八、化学的氧化性与还原性1.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及性质2.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3. 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定义和表示4.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数的变化5.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态变化的规律九、酸碱及其中和反应1. 酸和碱的概念及其性质2.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3. 强酸强碱及其溶液的性质4. 酸碱溶液的浓度计算5. 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计算十、金属及其化合物1. 金属的性质和常见金属2. 金属活动性的比较和排序3. 金属与酸、氧、水的反应4. 金属离子的还原与电解5. 金属及其离子的应用与相关实验十一、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 常见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2. 非金属元素与氧、氢的反应3. 非金属离子的氧化与电解4. 非金属及其离子的应用与相关实验5. 碳的两种还原的区别和应用十二、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命名方法2. 脂肪烃、环烃和烯烃的特点和分类3. 卤代烃、醇和酚的特点和分类4. 醛、酮和羧酸的特点和分类5. 胺和酯的特点和分类以上是一份高中化学复习资料大全,包含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常见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的能量变化、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溶液的性质与浓度、化学的氧化性与还原性、酸碱及其中和反应、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有机化学基础。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元素:不可再分的基本物质单位。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

- 电子云: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区域。

- 原子序数:表示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3.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4.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形成的新物质。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5. 摩尔概念- 摩尔: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个粒子。

二、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1.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

2. 周期表- 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

三、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 表示化合物组成的符号表达式。

- 包括分子式、实验式和结构式。

2. 化学方程式- 描述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四、酸碱与盐1. 酸- 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常见酸:硫酸、盐酸、硝酸等。

2. 碱- 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等。

3. 盐- 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 常见盐: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钙等。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

六、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七、溶液与浓度1. 溶液- 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最新高考化学全课时总复习资料(全高中 共302页 附答案)

最新高考化学全课时总复习资料(全高中 共302页 附答案)

最新高考化学全课时总复习资料(全高中共302页附答案)目录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Array课时1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课时2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时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课时2 电解质离子反应课时3 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课时1 钠及其化合物课时2 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课时3 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课时1 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课时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卤素课时3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课时4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课时1 原子结构课时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课时3 化学键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时1 化学能与热能课时2 原电池化学电源课时3 电解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课时1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课时2 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课时3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课时1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分子B.1 mol氧的质量为16 gC.0.5 mol He约含有6.02×1023个电子D.2H既可表示2个氢原子又可表示2 mol氢分子解析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mol可以计量微观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等),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这里的“粒子”并不一定是分子,A项错误;使用“mol”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明确,且粒子种类要用适当的符号或化学式表示,“1 mol氧”的说法错误,B项错误;2H只表示2个氢原子,D项错误。

答案 C2.(2018潍坊质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 L·mol-1B.20 ℃、1.0×105Pa时,同体积的O2与CO2含有相同的分子数C.当1 mol气态物质的体积为22.4 L时,该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D.2 mol气体的体积约为44.8 L解析A项,没有给出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1,A项错误;B项,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B 项正确;C项,1 mol气态物质在非标准状况时,体积也有可能等于22.4 L,C项错误;D项,没有给出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D项错误。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均匀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 周期表分为s、p、d、f区,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过程。

-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6. 化学计量-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 摩尔概念: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6.022×10^23个粒子。

7. 溶液与浓度-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常用单位有mol/L、g/L等。

8. 酸碱与盐- 酸:能够提供质子(H+)的物质。

- 碱: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9.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二、无机化学1.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如氢、氧、氮、硫、磷等。

- 常见非金属化合物包括水、氨、硫酸、硝酸等。

2.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元素如钠、钾、钙、镁、铝、铁、铜等。

- 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卤化物等。

3. 配位化合物- 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 常见的配体有水、氨、乙二胺等。

4.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酸是电离产生H+的物质,碱是电离产生OH-的物质。

- 布朗斯特-劳里理论:酸是质子给予者,碱是质子接受者。

5. 沉淀反应- 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全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元素: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单位。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2.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

- 电子云:围绕原子核的电子分布区域。

- 原子序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于核中质子数。

3.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4.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形成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5. 化学计量- 摩尔: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等于6.022×10^23个粒子。

-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周期表- 周期: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在同一列。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A至第8A族的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B至第2B族的元素。

2. 酸碱盐- 酸: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碱:能够接受氢离子,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4. 有机化学- 烃:仅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

- 醇、酚、醛、酮:含有氧的有机化合物。

- 羧酸、酯、胺、酰胺:含有羧基或氨基的有机化合物。

三、化学实验操作1. 实验器材- 常用仪器:试管、烧杯、滴定管、分液漏斗等。

- 使用与保养:正确使用和清洁实验器材,防止污染和损坏。

2. 实验安全- 个人防护:穿戴实验服、防护眼镜、手套等。

高中化学复习资料(已整理打印版)

高中化学复习资料(已整理打印版)

第一部分: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其他实验知识在选修六)考点一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过滤: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适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不同。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

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器、牛角管、锥形瓶等。

4.分液:适用于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适用于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如:用CCl 4萃取溴和水的混合物。

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注:不用酒精萃取。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考点一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意义是表示含有一定量数目的粒子的集体。

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 )。

(2)物质的量的基准(N A ):以0.012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

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N A ,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 -1 2.摩尔质量(M )1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

1mol 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 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12C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12 g 12C 所含的碳原子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 12C 的质量为12g 。

同理可推出1 mol 其他物质的质量。

3.关系式:n =AN N ;n =Mm特别提醒:1.摩尔只能描述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肉眼看不到、无法直接称量的化学微粒,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如1mol 麦粒、1mol 电荷、1mol 元素的描述都是错误的。

2.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应该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

如1mol 水(不正确)和1molH 2O (正确);1mol 食盐(不正确)和1molNaCl(正确)3.语言过于绝对。

最新高中化学总复习资料全

最新高中化学总复习资料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如2Na+ C12=2NaCl(有电子得失)、H2+ C12=2HCl(有电子对偏移)等反应均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在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特征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某一化学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与还原剂]概念含义概念含义氧化剂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还原剂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被还原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过程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夺电子的能力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氧化反应元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产物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后得到的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后得到的产物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相互关系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高价的物质只能得到电子,只具有氧化性,只能作氧化剂(注:不一定是强氧化剂)。

重要的氧化剂有: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X2(卤素单质)、O2、O3等。

②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或较高价时的氧化物,如MnO2、NO2、PbO2等。

③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④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K2Cr2O7等.⑤金属阳离子等,如Fe3+、Cu2+、Ag+、H+等.⑥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⑦特殊物质,如HClO 也具有强氧化性.(2)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低价的物质只能失去电子,只具有还原性,只能作还原剂(注:不一定是强还原剂).重要的还原剂有:①活泼金属单质,如Na、K、Ca、Mg、Al、Fe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H2、Si等.③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④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化合物,如含有、、、、的化合物H2S、Na2S、H2SO3、Na2SO3、HI、HBr、FeSO4、NH3等.(3)当所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H2O2、SO2、Fe2+等.(4)当一种物质中既含有高价态元素又含有低价态元素时,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例如,盐酸(HCl)与Zn反应时作氧化剂,而浓盐酸与MnO2共热反应时,则作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1)不同反应物间的氧化还原反应.①不同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MnO2+ 4HCl(浓) MnCl2+ C12↑+ 2H2O 绝大多数氧化还原反应属于这一类.②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H2S+ SO2=3S+ 2H2O KClO3+ 6HCl(浓)=KCl+ 3C12↑+ 3H2O在这类反应中,所得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同一物质,这类氧化还原反应又叫归中反应.(2)同一反应物的氧化还原反应.①同一反应物中,不同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KClO32KCl+ 3O2↑②同一反应物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NH4NO3N2O↑+ 2H2O③同一反应物中,同种元素同一价态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C12+ 2NaOH=NaCl+ NaClO+ H2O 3NO2+ H2O=2HNO3+ NO 在这类反应中,某一元素的化合价有一部分升高了,另一部分则降低了.这类氧化还原反应又叫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的表示方法](1)单线桥法.表示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里元素原子间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开始,指向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再在连线上方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在单线桥法中,箭头的指向已经表明了电子转移的方向,因此不能再在线桥上写“得”、“失”字样.(2)双线桥法.表示在反应物与生成物里,同一元素原子在反应前后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在氧化剂与还原产物、还原剂与氧化产物之间分别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反应前的有关元素指向反应后的该种元素,并在两条线的上、下方分别写出“得”、“失”电子及数目.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1)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的一般规律.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与得失电子数的多少无关.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单质(原子)的还原性也越强,而其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如还原性:Mg>Fe>Cu>Ag;氧化性:Ag+>Cu2+>Fe2+>Mg2+②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特殊情况;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顺序为:HClO>HClO3>HClO4.⑧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一般而言,氧化还原反应总是朝着强氧化性物质与强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物质与弱还原性物质的方向进行.在一个给出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和氧化产物都有氧化性,还原剂和还原产物都有还原性,其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关系为: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反之,根据给出的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可以判断某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自动进行.④反应条件的难易.不同的氧化剂(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氧化剂)反应时,反应越易进行,则对应的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越强,反之越弱.⑤浓度.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其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⑥H+浓度.对于在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氧化剂为含氧酸或含氧酸盐,则溶液中H+浓度越大,其氧化性就越强.(2)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律.①一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而处于中间价态时则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须注意,若一种化合物中同时含最高价态元素和最低价态元素时,则该化合物兼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如HCl.②价态不相交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相互反应生成两种价态不同的产物时,化合价升高与化合价降低的值不相交,即高价态降低后的值一定不低于低价态升高后的值,也可归纳为“价态变化只靠拢、不相交”.所以,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间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同种元素间隔中间价态,发生归中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优先规律:当一种氧化剂(还原剂)同时与多种还原剂(氧化剂)相遇时,该氧化剂(还原剂)首先与还原性(氧化性)最强的物质发生反应,而只有当还原性(氧化性)最强的物质反应完后,才依次是还原性(氧化性)较弱的物质发生反应.(4)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即氧化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这一点也是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基础。

高中化学总复习资料全

高中化学总复习资料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如2Na+ C12=2NaCl(有电子得失)、H2+ C12=2HCl(有电子对偏移)等反应均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在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特征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某一化学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与还原剂]概念含义概念含义氧化剂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还原剂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被还原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过程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夺电子的能力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氧化反应元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产物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后得到的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后得到的产物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相互关系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高价的物质只能得到电子,只具有氧化性,只能作氧化剂(注:不一定是强氧化剂)。

重要的氧化剂有: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X2(卤素单质)、O2、O3等。

②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或较高价时的氧化物,如MnO2、NO2、PbO2等。

③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④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K2Cr2O7等.⑤金属阳离子等,如Fe3+、Cu2+、Ag+、H+等.⑥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⑦特殊物质,如HClO也具有强氧化性.(2)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低价的物质只能失去电子,只具有还原性,只能作还原剂(注:不一定是强还原剂).重要的还原剂有:①活泼金属单质,如Na、K、Ca、Mg、Al、Fe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H2、Si等.③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④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化合物,如含有、、、、的化合物H2S、Na2S、H2SO3、Na2SO3、HI、HBr、FeSO4、NH3等.(3)当所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H2O2、SO2、Fe2+等.(4)当一种物质中既含有高价态元素又含有低价态元素时,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例如,盐酸(HCl)与Zn反应时作氧化剂,而浓盐酸与MnO2共热反应时,则作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1)不同反应物间的氧化还原反应.①不同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MnO2+ 4HCl(浓) MnCl2+ C12↑+ 2H2O 绝大多数氧化还原反应属于这一类.②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H2S+ SO2=3S+ 2H2O KClO3+ 6HCl(浓)=KCl+ 3C12↑+ 3H2O在这类反应中,所得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同一物质,这类氧化还原反应又叫归中反应.(2)同一反应物的氧化还原反应.①同一反应物中,不同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KClO32KCl+ 3O2↑②同一反应物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NH4NO3N2O↑+ 2H2O③同一反应物中,同种元素同一价态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C12+ 2NaOH=NaCl+ NaClO+ H2O 3NO2+ H2O=2HNO3+ NO在这类反应中,某一元素的化合价有一部分升高了,另一部分则降低了.这类氧化还原反应又叫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的表示方法](1)单线桥法.表示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里元素原子间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开始,指向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再在连线上方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在单线桥法中,箭头的指向已经表明了电子转移的方向,因此不能再在线桥上写“得”、“失”字样.(2)双线桥法.表示在反应物与生成物里,同一元素原子在反应前后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在氧化剂与还原产物、还原剂与氧化产物之间分别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反应前的有关元素指向反应后的该种元素,并在两条线的上、下方分别写出“得”、“失”电子及数目.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1)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的一般规律.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与得失电子数的多少无关.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单质(原子)的还原性也越强,而其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如还原性:Mg>Fe>Cu>Ag;氧化性:Ag+>Cu2+>Fe2+>Mg2+②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特殊情况;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顺序为:HClO>HClO3>HClO4.⑧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一般而言,氧化还原反应总是朝着强氧化性物质与强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物质与弱还原性物质的方向进行.在一个给出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和氧化产物都有氧化性,还原剂和还原产物都有还原性,其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关系为: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反之,根据给出的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可以判断某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自动进行.④反应条件的难易.不同的氧化剂(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氧化剂)反应时,反应越易进行,则对应的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越强,反之越弱.⑤浓度.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其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⑥H+浓度.对于在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氧化剂为含氧酸或含氧酸盐,则溶液中H+浓度越大,其氧化性就越强.(2)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律.①一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而处于中间价态时则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须注意,若一种化合物中同时含最高价态元素和最低价态元素时,则该化合物兼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如HCl.②价态不相交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相互反应生成两种价态不同的产物时,化合价升高与化合价降低的值不相交,即高价态降低后的值一定不低于低价态升高后的值,也可归纳为“价态变化只靠拢、不相交”.所以,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间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同种元素间隔中间价态,发生归中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优先规律:当一种氧化剂(还原剂)同时与多种还原剂(氧化剂)相遇时,该氧化剂(还原剂)首先与还原性(氧化性)最强的物质发生反应,而只有当还原性(氧化性)最强的物质反应完后,才依次是还原性(氧化性)较弱的物质发生反应.(4)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即氧化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这一点也是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基础。

高中化学总复习资料全

高中化学总复习资料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如2Na+ C12=2NaCl(有电子得失)、H2+ C12=2HCl(有电子对偏移)等反应均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在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特征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某一化学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与还原剂]概念含义概念含义氧化剂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还原剂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被还原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过程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夺电子的能力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氧化反应元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产物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后得到的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后得到的产物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相互关系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高价的物质只能得到电子,只具有氧化性,只能作氧化剂(注:不一定是强氧化剂)。

重要的氧化剂有: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X2(卤素单质)、O2、O3等。

②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或较高价时的氧化物,如MnO2、NO2、PbO2等。

③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④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K2Cr2O7等.⑤金属阳离子等,如Fe3+、Cu2+、Ag+、H+等.⑥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⑦特殊物质,如HClO 也具有强氧化性.(2)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低价的物质只能失去电子,只具有还原性,只能作还原剂(注:不一定是强还原剂).重要的还原剂有:①活泼金属单质,如Na、K、Ca、Mg、Al、Fe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H2、Si等.③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④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化合物,如含有、、、、的化合物H2S、Na2S、H2SO3、Na2SO3、HI、HBr、FeSO4、NH3等.(3)当所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H2O2、SO2、Fe2+等.(4)当一种物质中既含有高价态元素又含有低价态元素时,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例如,盐酸(HCl)与Zn反应时作氧化剂,而浓盐酸与MnO2共热反应时,则作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1)不同反应物间的氧化还原反应.①不同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MnO2+ 4HCl(浓) MnCl2+ C12↑+ 2H2O 绝大多数氧化还原反应属于这一类.②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H2S+ SO2=3S+ 2H2O KClO3+ 6HCl(浓)=KCl+ 3C12↑+ 3H2O在这类反应中,所得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同一物质,这类氧化还原反应又叫归中反应.(2)同一反应物的氧化还原反应.①同一反应物中,不同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KClO32KCl+ 3O2↑②同一反应物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NH4NO3N2O↑+ 2H2O③同一反应物中,同种元素同一价态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C12+ 2NaOH=NaCl+ NaClO+ H2O 3NO2+ H2O=2HNO3+ NO 在这类反应中,某一元素的化合价有一部分升高了,另一部分则降低了.这类氧化还原反应又叫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的表示方法](1)单线桥法.表示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里元素原子间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开始,指向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再在连线上方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在单线桥法中,箭头的指向已经表明了电子转移的方向,因此不能再在线桥上写“得”、“失”字样.(2)双线桥法.表示在反应物与生成物里,同一元素原子在反应前后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在氧化剂与还原产物、还原剂与氧化产物之间分别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反应前的有关元素指向反应后的该种元素,并在两条线的上、下方分别写出“得”、“失”电子及数目.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1)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的一般规律.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与得失电子数的多少无关.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单质(原子)的还原性也越强,而其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如还原性:Mg>Fe>Cu>Ag;氧化性:Ag+>Cu2+>Fe2+>Mg2+②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特殊情况;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顺序为:HClO>HClO3>HClO4.⑧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一般而言,氧化还原反应总是朝着强氧化性物质与强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物质与弱还原性物质的方向进行.在一个给出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和氧化产物都有氧化性,还原剂和还原产物都有还原性,其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关系为: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反之,根据给出的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可以判断某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自动进行.④反应条件的难易.不同的氧化剂(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氧化剂)反应时,反应越易进行,则对应的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越强,反之越弱.⑤浓度.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其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⑥H+浓度.对于在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氧化剂为含氧酸或含氧酸盐,则溶液中H+浓度越大,其氧化性就越强.(2)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律.①一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而处于中间价态时则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须注意,若一种化合物中同时含最高价态元素和最低价态元素时,则该化合物兼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如HCl.②价态不相交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相互反应生成两种价态不同的产物时,化合价升高与化合价降低的值不相交,即高价态降低后的值一定不低于低价态升高后的值,也可归纳为“价态变化只靠拢、不相交”.所以,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间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同种元素间隔中间价态,发生归中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优先规律:当一种氧化剂(还原剂)同时与多种还原剂(氧化剂)相遇时,该氧化剂(还原剂)首先与还原性(氧化性)最强的物质发生反应,而只有当还原性(氧化性)最强的物质反应完后,才依次是还原性(氧化性)较弱的物质发生反应.(4)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即氧化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这一点也是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12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31.氧化还原反应4[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有元5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如2Na+ C12=2NaCl(有电子得失)、H2+ C12=2HCl(有电6子对偏移)等反应均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

78[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在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根据氧化还9原反应的反应特征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某一化学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1011[氧化剂与还原剂]12概念含义概念含义13氧化剂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还原剂反应后所含元素化14合价升高的反应物15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被还原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16降低的过程17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夺电子的能力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18氧化反应元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在反应过19程中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产物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后得到的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剂在2021反应时化合价降低后得到的产物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相互关系222324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25(1)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高价的物质只能得到电子,只具有氧化性,只能26作氧化剂(注:不一定是强氧化剂)。

重要的氧化剂有:27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X2(卤素单质)、O2、O3等。

②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或较28高价时的氧化物,如MnO2、NO2、PbO2等。

③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29如浓H2SO4、HNO3等.④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K2Cr2O7 30等.⑤金属阳离子等,如Fe3+、Cu2+、Ag+、H+等.⑥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⑦特殊物质,如HClO也具有强氧化性.3132(2)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低价的物质只能失去电子,只具有还原性,只能33作还原剂(注:不一定是强还原剂).重要的还原剂有:34①活泼金属单质,如Na、K、Ca、Mg、Al、Fe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35H2、Si等.③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④所含36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化合物,如含有、、、、的化合物H2S、Na2S、H2SO3、37Na2SO3、HI、HBr、FeSO4、NH3等.38(3)当所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H2O2、SO2、39Fe2+等.40(4)当一种物质中既含有高价态元素又含有低价态元素时,该物质既有氧化性41又有还原性.例如,盐酸(HCl)与Zn反应时作氧化剂,而浓盐酸与MnO2共热反应时,则作还原剂.4243[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1)不同反应物间的氧化还原反应.4445①不同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46例如:MnO2+ 4HCl(浓) MnCl2+ C12↑+ 2H2O 绝大多数氧化还原反应属于这一类.4748②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49例如:2H2S+ SO2=3S+ 2H2O KClO3+ 6HCl(浓)=KCl+ 3C12↑+ 3H2O50在这类反应中,所得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同一物质,这类氧化还原反应又51叫归中反应.52(2)同一反应物的氧化还原反应.53①同一反应物中,不同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KClO32KCl+ 3O2↑54②同一反应物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NH4NO3N2O↑55+ 2H2O56③同一反应物中,同种元素同一价态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57C12+ 2NaOH=NaCl+ NaClO+ H2O 3NO2+ H2O=2HNO3+ NO58在这类反应中,某一元素的化合价有一部分升高了,另一部分则降低了.这59类氧化还原反应又叫歧化反应.60[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置换61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626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的表示方法]64(1)单线桥法.表示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里元素原子间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65向.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开始,指向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再在66连线上方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6768在单线桥法中,箭头的指向已经表明了电子转移的方向,因此不能再在线桥69上写“得”、“失”字样.70(2)双线桥法.表示在反应物与生成物里,同一元素原子在反应前后电子转移71的数目和方向.在氧化剂与还原产物、还原剂与氧化产物之间分别用带箭头的72连线从反应前的有关元素指向反应后的该种元素,并在两条线的上、下方分别73写出“得”、“失”电子及数目.例如:7475[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76(1)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的一般规律.77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与得失电子数的多少无关.78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单质(原子)的还原性也越强,79而其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如还原性:Mg>Fe>Cu>Ag;氧化性:Ag+>Cu2+>Fe2 80+>Mg2+81②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8283特殊情况;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顺序为:HClO>HClO3>HClO4.84⑧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一般而言,氧化还原反应总是朝着强氧化性物85质与强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物质与弱还原性物质的方向进行.在一个86给出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和氧化产物都有氧化性,还原剂和还原87产物都有还原性,其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关系为:88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89反之,根据给出的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可以判断某氧化还原反应90能否自动进行.91④反应条件的难易.不同的氧化剂(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氧化剂)反应时,反应越易进行,则对应的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越强,反之越弱.9293⑤浓度.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其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94⑥H+浓度.对于在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氧化剂为含氧酸或含氧酸95盐,则溶液中H+浓度越大,其氧化性就越强.96(2)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律.97①一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而处于中间价态时则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须注意,9899若一种化合物中同时含最高价态元素和最低价态元素时,则该化合物兼有氧化100性和还原性,如HCl.②价态不相交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相互反应生成两种价态不同的产物101102时,化合价升高与化合价降低的值不相交,即高价态降低后的值一定不低于低103价态升高后的值,也可归纳为“价态变化只靠拢、不相交”.所以,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间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同种元素间隔中间价态,发生归中反应.104105(3)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优先规律:当一种氧化剂(还原剂)同时与多种还原剂(氧化剂)相遇时,该氧化剂(还原剂)首先与还原性(氧化性)最强的物质发生反106107应,而只有当还原性(氧化性)最强的物质反应完后,才依次是还原性(氧化性) 108较弱的物质发生反应.109(4)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110剂失去的电子总数(即氧化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总111数).这一点也是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基础。

2.离子反应112113[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都称为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114本质、类型和发生的条件:(1)离子反应的本质:反应物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减小.115116(2)离子反应的主要类型及其发生的条件:117①离子互换(复分解)反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就可以使反应朝着离子浓度减118小的方向进行,即离子反应就会发生.119a.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u2++ 2OH-=Cu(OH)2↓120注意:当有关离子浓度足够大时,生成微溶物的离子反应也能发生.如:1212Ag++ SO42—=Ag2SO4↓ Ca2++ 2OH-=Ca(OH)2↓122或者由微溶物生成难溶物的反应也能生成.如当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时,123发生反应:124Ca(OH)2 + CO32—=CaCO3↓+ 2OH-b.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即弱电解质).如:H++ OH-=H2O H++ CH3COO 125126-=CH3COOH127c.生成挥发性物质(即气体).如:CO32-+ 2H+=CO2↑+ H2O NH4++ OH 128-NH3↑+ H2O129②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由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反应,生成弱氧化剂和弱130还原剂,即反应朝着氧化性、还原性减弱的方向进行.例如:131Fe + Cu2+=Fe2++ Cu Cl2 + 2Br-=2C1-+ Br21322MnO4-+ 16H++ 10C1-=2Mn2++ 5C12↑+ 8H2O133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注意的问题:134(1)电解质在非电离条件下(不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虽然也有离子参加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因为此时这些离子并没有发生电离.如NH4Cl 135136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的反应、浓H2SO4与固体(如NaCl、Cu 137等)的反应等,都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相反,在某些化学方程式中,虽然其反138应物不是电解质或强电解质,没有大量离子参加反应,但反应后产生了大量离139子,因此,仍可写成离子方程式.如Na、Na2O、Na2O2、SO3、Cl2等与H2O的140反应.(2)多元弱酸的酸式盐,若易溶于水,则成盐的阳离子和酸根离子可拆开写141142成离子的形式,而酸根中的H+与正盐阴离子不能拆开写.例如NaHS、Ca(HCO3)2 143等,只能分别写成Na+、HS-和Ca2+、HCO3-等酸式酸根的形式.(3)对于微溶于水的物质,要分为两种情况来处理:144145①当作反应物时?,微溶物要保留化学式的形式,不能拆开.146②当作反应物时,若为澄清的稀溶液,应改写为离子形式,如澄清石灰水等;若为浊液或固体,要保留化学式的形式而不能拆开,如石灰乳、熟石灰等.147148(4)若反应物之间由于物质的量之比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反应,即反应物之间149可发生不止一个反应时,要考虑反应物之间物质的量之比不同,相应的离子方150程式也不同.例如,向NaOH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有关反应的离子151方程式依次为: CO2+ 2OH—=CO32—+ H2O(CO2适量)152CO2+ OH—=HCO3—(CO2足量)153在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方法:154几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实质上就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发生反应.若155离子间不发生反应,就能大量共存;否则就不能大量共存.离子间若发生下列156反应之一,就不能大量共存.(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Ca2+与CO32-、SO42-、OH-;Ag+与C1-、157158Br-、I-、SO32-,等等.159(2)生成气体.如NH4+与OH-;H+与HCO3-、CO32-、S2-、HS-、SO32160-、HSO3-等.161(3)生成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如H+与C1O-、F-、CH3COO-生成162弱酸;OH-与NH4+、A13+、Fe3+、Fe2+、Cu2+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H2O.163164(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的离子(如MnO4-、ClO-、Fe3+等)与具165有还原性的离子( 如S2-、I-、SO32-、Fe2+等)不能共存.应注意的是,有些离子在碱性或中性溶液中可大量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大量共存,如166167SO32-与S2-,NO3-与I-、S2-、SO32-、Fe2+等.168*(5)形成配合物.如Fe3+与SCN-因反应生成Fe(SCN)3而不能大量共存.*(6)弱酸根阴离子与弱碱阳离子因易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例如169170Al3+与HCO3-、CO32-、A1O2-等.说明:在涉及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问题时,要注意题目中附171172加的限定性条件:173①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离子,如Cu2+(蓝色)、Fe3+(黄色)、Fe2+(浅绿色)、MnO4-(紫色).174175②在强酸性溶液中,与H+起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76③在强碱性溶液中,与OH-起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77[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78(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电解质179不一定能导电,而只有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时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后才能导180电(因此,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181质,如金属、石墨等单质.182(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因为非电解质183归属于化合物,故如C12等不导电的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184(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185电解质非电解质186187区188别能否导电溶于水后或熔融状态时能导电不能导电能否电离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电离,189190因此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所属物质酸、碱、盐等蔗糖、酒精等大部分有机物,气体化合物如NH3、191192SO2等193联系都属于化合物194说明某些气体化合物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其原因并非该物质本身电离195生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这些气体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例如;氨气能溶196于水,但NH3是非电解质.氨水能导电是因为NH3与H2O反应生成了能电离出NH4+和OH-的NH3·H2O的缘故,所以NH3·H2O才是电解质.197198[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99(1)强电解质:溶于水后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2)弱电解质:溶于水后只有一部分分子能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200201(3)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202强电解质弱电解质203代表物质①强酸:如H2SO4、HNO3、HCl等②强碱:如KOH、NaOH、Ba(OH)2 204等③盐:绝大多数可溶、难溶性盐,如NaCl、CaCO3等①H2O②弱酸:如205CH3COOH、HF、HClO、H2CO3等③弱碱:NH3·H2O、A1(OH)3、Fe(OH)3等206电离情况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电离不可逆).电离方程式用“=”表207示.208如:HNO3=H++ NO3-不完全电离(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209式用“”表示.如:CH3COOHCH3COO-+ H十210211水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水合离子(离子)和H2O分子大部分以电解质分子的形212式存在,只有少量电离出来的离子21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情况拆开为离子(特殊:难溶性盐仍以化学式表示) 全214部用化学式表示215注意: (1)在含有阴、阳离子的固态强电解质中,虽然有阴、阳离子存在,216但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导电.如氯化钠固体不导电.217(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注218意:不是取决于自由移动离子数目的多少).溶液中离子浓度大,溶液的导电性219就强;反之,溶液的导电性就弱.因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但在相同条件(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强电解质220221溶液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222[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所谓实223际参加反应的离子,即是在反应前后数目发生变化的离子.离子方程式不仅表224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H++ OH225-=H2O可以表示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226227(1)“写”:写出完整的化学方程式.228(2)“拆”:将化学方程式中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拆开改写为离子形式;而难溶于水的物质(难溶性盐、难溶性碱)、难电离的物229230质(水、弱酸、弱碱)、氧化物、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231(3)“删”:将方程式两边相同的离子(包括个数)删去,并使各微粒符号前保持最简单的整数比.232233(4)“查”:检查方程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左右相等.[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234235复分解反应总是朝着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的方向进行.具体表现236为:(1)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如:Ba2++ SO42-=BaSO4↓237238(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弱酸、弱碱).如H++ OH-=H2O239(3)生成气体.如:CO32-+ 2H+=CO2↑+ H2O240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41[放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242成物的总能量:243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 热量 + 其他形式的能量244放热反应可以看成是“贮存”在反应物内部的能量转化并释放为热能及其他245形式的能量的反应过程.246[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在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247成物的总能量:248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 热量 + 其他形式的能量249吸热反应也可以看成是热能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并“贮存”为生成物内部250能量的反应过程.251*[反应热](1)反应热的概念: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统称为反应热.反252253应热用符号△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1.(2)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的键能关系:△H=生成物键能的总和-反应物254255键能的总和256(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反应热放热反应吸热反应257258含义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259生成物时放出热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260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吸收热量261反应本身的262能量变化反应放出热量后使反应本身的能量降低反应吸收热量后使263反应本身的能量升高264表示符号或ΔH值“-”ΔH<0 “+”ΔH>0265说明: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3—1—2所示.266267[热化学方程式]268(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269化学方程式.270(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的问题:271①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为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也不同.若不注明时,则是指在101kPa和25℃时的数据.272273②反应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要注明.同一化学反应,若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则反应热就不同.例如:274275H2(g) + 1/2O2(g)=H2O(g) △H=-241.8kJ·mol—1276H2(g) + 1/2O2(g)=H2O(l) △H=-285.8kJ·mol—1277比较上述两个反应可知,由H2与O2反应生成1 mol H2O(l)比生成1 mol H2O(g) 278多放出44 kJ·mol—1的热量.279③反应热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放热时△H用“-”,吸热时△H用“+”.例如: H2(g) + 1/2O2(g)=H2O(g) -241.8kJ·mol—1280281④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而只表示物质的282量(mol),因此,它可用分数表示.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例如:2832842H2(g) + O2(g)=2H2O(g) △Hl=-483.6 kJ·mol—1285H2(g) + 1/2O2(g)=H2O(g) △H2=-241.8kJ·mol—1286显然,△Hl=2△H2.287*[盖斯定律] 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288反应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289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290步进行,则各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291*4.燃烧热和中和热292燃烧热中和热定义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热量在293294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 mol H2O时所放出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形式以燃烧1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295296计量数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297注意点“完全燃烧”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①燃烧的物质全部燃烧完;②生成稳定氧化物,如C完全燃烧生成CO2,S完全燃烧生成SO2;等等当强酸298299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1 molH+与 1 molOH-发生反应生成 1 300molH2O,都放出57.3kJ的热量.即:301H+(aq) + OH-(aq)=H2O(1)302△H=-57.3 kJ·mol-1303说明利用燃烧热可以计算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当强酸与弱碱304或弱酸与强碱或弱酸与弱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因生成的盐会发生水解而吸热,305故此时中和热要小于57.3 kJ·mol-1306307308309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310——碱金属3111.钠312[钠的物理性质]很软,可用小刀切割;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常见的钠的表313面为淡黄色);密度比水小而比煤油大(故浮在水面上而沉于煤油中);熔点、沸点低;是热和电的良导体.314315[钠的化学性质]Na与O2反应:316317常温下: 4Na + O2=2Na2O,2Na2O + O2=2Na2O2 (所以钠表面的氧化层既318有Na2O也有Na2O2,且Na2O2比Na2O稳定).319加热时: 2Na + O2Na2O2(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320体).321(2)Na与非金属反应:钠可与大多数的非金属反应,生成+1价的钠的化合物.例如:3223232Na + C122NaCl 2Na + SNa2S324(3)Na与H2O反应.化学方程式及氧化还原分析:离子方程式: 2Na + 2H2O=2Na+ + 2OH- + H2↑325326Na与H2O反应的现象:①浮②熔⑧游④鸣⑤红.327(4)Na与酸溶液反应.例如: 2Na + 2HCl=2NaCl + H2↑ 2Na + H2SO4 328=Na2SO4 + H2↑329由于酸中H+浓度比水中H+浓度大得多,因此Na与酸的反应要比水剧烈得330多.331钠与酸的反应有两种情况:332①酸足量(过量)时:只有溶质酸与钠反应.333②酸不足量时:钠首先与酸反应,当溶质酸反应完后,剩余的钠再与水应.因334此,在涉及有关生成的NaOH或H2的量的计算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5)Na与盐溶液的反应.在以盐为溶质的水溶液中,应首先考虑钠与水反应生335336成NaOH和H2,再分析NaOH可能发生的反应.例如,把钠投入CuSO4溶液中:2Na + 2H2O=2NaOH + H2↑ 2NaOH + CuSO4=Cu(OH)2↓ + Na2SO4337338注意:钠与熔融的盐反应时,可置换出盐中较不活泼的金属.例如:3394Na + TiCl4(熔融) 4NaCl + Ti[实验室中钠的保存方法] 由于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不与煤油反应,所以在340341实验室中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里,以隔绝与空气中的气体和水接触.342钠在自然界里的存在:由于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故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343合态的形式(主要为NaCl,此外还有Na2SO4、Na2CO3、NaNO3等)存在.344[钠的主要用途]345(1)制备过氧化钠.(原理:2Na + O2Na2O2)346(2)Na-K合金(常温下为液态)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原因:Na-K合金熔347点低、导热性好)348(3)冶炼如钛、锆、铌、钽等稀有金属.(原理:金属钠为强还原剂)349(4)制高压钠灯.(原因:发出的黄色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3502.钠的化合物351[过氧化钠]352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粉末353化学性质与H2O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354现象: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余烬的木条复燃;反应放出的热能使棉花燃烧起来355356与CO2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357358强氧化剂能使织物、麦秆、羽毛等有色物质褪色359用途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作漂白剂360说明 (1)Na2O2与H2O、CO2发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如下:361362由此可见,在这两个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H2O或CO2只363作反应物,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364(2)能够与Na2O2反应产生O2的,可能是CO2、水蒸气或CO2和水蒸气的混合365气体.366(3)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是实验室制氧气方法之一,其发生装置为“固 + 367液→气体”型装置.368[碳酸钠与碳酸氢钠]369Na2CO3 NaHCO3370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371颜色、状态白色粉末.碳酸钠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Na2CO3·10H2O 白372色晶体.无结晶水合物373水溶性易溶于水溶于水,但溶解度比Na2CO3小374热稳定性加热不分解加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3752NaHCO3 Na2CO3 + CO2↑+ H2O376与酸反应较缓慢.反应分两步进行:377CO32-+ H+= HCO3-378HCO3-+ H+= CO2↑+ H2O 较剧烈,放出CO2的速度快379HCO3-+ H+= CO2↑+H2O380与NaOH381反应不反应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382酸式盐与碱反应可生成盐和水383与CaCl2384溶液反应CO32-+ Ca2+= CaCO3↓不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