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的实验导入方法
物理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2)学会使用实验器材,了解实验原理;(3)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力的作用效果”为主题,通过实验探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推动物体、拉动物体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 提出问题: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的?(二)实验探究1.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实验结果分析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2. 总结实验结论:力的三要素对物体运动状态有影响。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力的三要素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四)拓展延伸1. 教师提出问题:除了力的三要素,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并介绍相关物理知识。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实验过程和结论。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强调实验探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评价:观察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准确性。
2. 实验数据评价:分析学生实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实验报告评价:评价学生实验报告的格式、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
4. 学生参与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团队协作能力。
例谈物理课的实验导入
例谈物理课的实验导入摘要: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
它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开端,与一切有目的的行为一样,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运用学会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学习兴趣;课题意识;创新导入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172-01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现举例说明,与同行讨论。
1.惊奇现象导入法。
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
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1: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
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
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黑箱导入法。
所谓“黑箱”是指内部结构和机制不清楚的系统,可以通过输入某种信息,从获得的输出信息中推断该系统的可能结构模式和机制。
这种研究方法就称之为“黑箱方法”利用它创造的神秘感可以唤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积极思维,同时可以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例2:大气压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导入。
这儿有两个橡皮半球,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请两个力气大的同学上来,看他们能不能把两个半球拉开?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拉开,这是为什么?其实,早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德国马德堡市长、科学家格里克就当众做了一个精彩的实验。
他所用的黄铜半球直径约20厘米,抽气以后两边共用了十六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
这就是轰动世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刚才的实验,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拉开(演示)。
谁知道我是怎样把它拉开的?——放气(学生笑了)。
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呢?(板画)。
实验导入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 实验 导入 实例分 析
2 1惊奇现象导入法 。这是 一种 相 当普 遍 的实 验导入 .
力。这些 实验生动地告诉我们 , 大气存在压 强。 24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验竞 赛导入 法。创设 一种解决 .
实际问题 的情境或者 以双方竞赛来解决某一实际 问题 的形
3 6
20 0 9年第 5期巾小学 实验 装备
中推断该系统 的可能结构模式 和机 制。这种研究方 法就称
之为 ”黑箱方法 ”利用 它创造 的神秘 感 可 以唤 起学生 的 高度注意和积极思维 。 同时 可 以使学 生得到 科学 方法 的训
练。
例 2: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 一 魔筒导入 。 这 是一只金属圆筒 , 之为 ”魔筒 ” , 把 它沿 台面 称 我 滚 出去 , 看一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演示 后学生奇 怪 , 出 滚 去 的圆筒还 会滚回来 , 而且 还反 复地 滚来 滚去?原来 筒里 面有二根橡皮筋 中间 拴着 一 个重 物 ( 图 ) 如 。为 什么 这样
实验 为基础 的学科 , 在教学 中以实验导入 , 以创设 理想 的 可 诱 发情境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 , 使学 生先具有 感性认 识。 能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
1 实 验导入 的 过程
验导人 的基本结构 大体 是 : 设实 验情 境 一 一激发 思 创
按住 卡片把水杯倒 过来。问 , 当把手移开 后 , 会产 生什么现
固的前科学概念的课题 。例如 , 学生 中普遍存 在 ”力是维 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的观点 , 它是形 成牛顿 第一运 动定律
教学难 点的根源。因此在 该课题 的教 学 中, 应设 法让 学生 的错误观点暴露 出来 。 再加 以击破 。
《物理趣味实验》教案
《物理趣味实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趣味实验》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主要详细内容为“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对光的折射原理的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2. 学会运用光的折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玻璃砖、透明塑料尺、装满水的鱼缸、白纸屏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激光笔、玻璃砖、透明塑料尺、装满水的鱼缸、白纸屏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引导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变化,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光的折射现象,解释折射原理。
(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原因。
3. 例题讲解:分析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池变浅、水中筷子变弯等。
4. 实验演示:(1)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2)用透明塑料尺在装满水的鱼缸中移动,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6. 结果分享: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原理: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折射率3. 光的折射应用:水池变浅、水中筷子变弯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原理。
(2)举例说明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折射原理: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折射率。
(2)应用举例:水池变浅、水中筷子变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高中物理课堂常用导入方法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常用导入方法课堂导入是整节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节成功的物理课往往都是从精彩的课堂导入开始,一个好的导入马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下面谈谈常用的物理导入方法:(一)激情问题设疑法问题设疑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的教学内容讲授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有激情的疑问或矛盾,引起学生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
引入新课时可故意设置疑障或者陷阱,使学生处于欲得而不能的情景,甚至诱导学生上当。
若能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引入新课,学生的思维一般能较快地活跃起来。
(二)激情实验法实验导入是指通过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或利用电教手段,如计算机,投影仪等来巧妙地导入新课。
一位数学家说过:“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能看的见摸的着。
”实验导入新课直观生动,效果非凡。
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使抽象空洞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这样导入印象深刻,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心理,且这种导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等,还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直观、实验、实例、计算、分步、小结等方法来导入新课。
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不能离开针对性、铺垫性和趣味性的原则,努力做到自然得体,水到渠成,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激情提问启示法提问启示法是一种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引发新课题的导入方法。
在讲授某些知识之前,提出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暂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加以启发,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悬念设计法悬念设疑导入是教师从侧面不断巧设带有启发性的悬念疑难,创设学生的认知矛盾,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来导入新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得好:“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物理课堂课前导入的四种方法
物理课堂课前导入的四种方法作者:焦名烁来源:《开心素质教育》2017年第02期一、直接导入例:功的导入师:(图片)货物在起重器的作用下,什么能量改变,什么力做功?研究表明,功和能量有密切关系,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生: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做功。
师:(图片)列车在机车的牵引力运动生:动能增加,牵引力做功。
师:(图片)握力器在手的压力作用下生:弹性势能增加,手的压力做功。
师:通过实例表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点评:直接给出课题,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涉及的内容,可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注意力集中。
二、情景导入例:自由落体运动师:大家猜测一下,特雷弗把荧光棒扔进井底是什么用意?(影片《地心游记》)生:七嘴八舌说着,有说看看井底有没有水,测测井的深度……师:井有没有水,可以看出来,深度怎么测呢?生:(讨论)师:今天我们要学习荧光棒扔进井底这个过程是一个什么运动,并且可以计算这种运动过程的时间、位移、速度。
师:大家如果去考察地质的话,也看到这样的枯井,扔个荧光棒下去,心里默计大概是1.5s,那枯井大概有多深?生:大概11m左右。
点评:在课堂内创设合适的物理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试着解决问题,生活物理化,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物理导入方法。
三、例题导入例:光的全反射师:前面我们学习过了光的折射,来看这样的一道题。
一束光从水入射到空气中,已知n=1.33,请问①当入射角是30°时,折射角是多少?②当入射角是60°,折射角是多少?生:感觉很容易,就是带公式而已。
第一问很顺利,第二问发现不对劲,左顾右盼对着答案,而后发现大家计算结果一样,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其实在这样的问题中,却有一个重大发现。
大家发现了吗?60°的入射角折射角是大于90°,计算是不存在的,那到底有没有折射呢?生:学生激动地猜有或者没有。
常见物理课程导入方法示例
常见物理课程导入方法示例1、直接导入例:“远距离输电”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交流发电机。
发电机的电能要向远处输送,在输送导线上,由于电流的热效应,有一部分电能将转化成热能损失掉,我们先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计算一下这种损失。
例如,我们以一台发电机为例,若它的发电功率为5000千瓦,用发电机提供的10000伏电压直接向外输电,那么电功率除以电压,得电流为500安培。
架设输电线路上的电阻为2欧姆,大家注意,这个电阻值并不太大,在输电线路上损失的功率为500千瓦。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在输电线路上损失的功率是输出功率的10%。
如果全国的发电量有10%损失在输电线路上,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如何减少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失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远距离输电。
2、复习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例:在进行“电磁振荡”教学时,回顾已学过的电容器的知识:电容器具有什么本领?当电容器的带电量增加时,其两端的电压、电场强度以及它所储存的电场能如何变化?当电流通过自感线圈时,将产生何现象?当电流增加时,它内部的磁场能如何变化?自感电动势的作用如何?如果把一储存电荷的电容器与一自感线圈组成一个回路,电路中的电流将是怎样一种情况?3、类比导入法例:在讲《内能》的概念时,引入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石块与地球之间有吸引力而具有势能,弹簧被压缩后相互有斥力而具有势能,物体内部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且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也具有相应的动能与势能。
把微观的知识和宏观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内能这一抽象知识的理解。
4、演示实验导入法例:讲《安培力的方向》一课时,开场白为:“同学们你们相信吗?我具有超能力,现在我就用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展示一下,大家看屏幕。
这是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铜环固定在有机玻璃杯内,将它们分别接在了高压直流的正负极上,我打开电源可以看到在金属铜环间由于高压作用激发空气导电,形成一个放电电流。
现在我就用手上的指挥棒棒指挥电流按我的要求开始运动……”,之后老师邀请一名学生到台上亲自体验一下指挥棒的“魔力”,但指挥棒似乎不太灵验,这时老师抛出了问题:为什么我能预期判断出电流的走向,是因为我能够提前判断出电流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从而在实验揭秘的同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实在是本课的亮点。
初中物理教案导入
初中物理教案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实验操作与观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
2.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2. 实验法3. 小组合作学习法五、导入设计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光的折射现象,如彩虹、海市蜃楼等,让学生感受光的神奇。
(2)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折射现象,如喝水时看到的弯曲勺子、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等。
2.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1)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什么现象?(2)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3)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会发生什么现象?3.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1)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2)总结出光的折射现象,并提出折射定律。
4. 实验演示,加深理解(1)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引导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实验现象。
5. 课堂小结,巩固知识(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2)强调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反思在导入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几种有效的导入方法
2017年第47期N一、学生动手导入常见的学生动手导入方法有:游戏导入、学生实验导入等。
游戏导入是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通过运用学生游戏的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课堂导入方式。
学生实验导入是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通过学生实验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课堂导入方式。
用学生动手导入策略时,教师应该注意:(1)按照目的性原则,课堂导入要服从本节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
因此,所设计的游戏、实验等必须对学习本节知识有一定的帮助,有助于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切不可为了追求生动形象,脱离教学实际。
(2)按照启发性原则,课堂导入要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启迪智慧。
因此,所设计的游戏、实验等要对学习本节知识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且要生动形象,引起学生注意。
二、矛盾设疑导入常见的矛盾设疑导入方法有生活问题导入、演示实验导入、物理学史导入等。
生活问题导入是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通过生活中学生不能解释的物理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课堂导入方式。
演示实验导入是在课堂的开始阶段,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课堂导入方式。
物理学史导入是在课堂的开始阶段,通过讲述相关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课堂导入方式。
运用矛盾设疑导入策略时,教师要注意:(1)按照目的性原则,课堂导入要围绕教学的重点。
因此,所设置的问题必须与本节内容相联系,不能偏离主题,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2)按照关联性原则,所设置的问题应与生活实际或熟悉的事件联系起来,不能使学生感到十分陌生,没有兴趣。
(3)按照启发性原则,课堂导入要引起疑问,发人深思。
三、知识迁移导入现代教育反对灌输式教学,教师不能让学生死记地硬背记住新知识,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地认同新知识,将其纳入已有知识结构中。
让学生主动吸收新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新旧知识的“关联点”,以知识“关联点”导入新课,引起学习迁移。
初中物理课的实验导入
浅谈初中物理课的实验导入摘要: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
它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开端,与一切有目的的行为一样,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运用学会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实验导入;方法;举例;实验情境;明确目的;导入定向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
它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开端,与一切有目的的行为一样,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现举例说明,与同行讨论。
一、惊奇现象导入法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
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1: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
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
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黑箱导入法所谓“黑箱”是指内部结构和机制不清楚的系统,可以通过输入某种信息,从获得的输出信息中推断该系统的可能结构模式和机制。
这种研究方法就称之为“黑箱方法”利用它创造的神秘感可以唤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积极思维,同时可以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例2:能量的转换与守恒-魔筒导入。
这是一只金属圆筒,称之为“魔筒”,我把它沿台面滚出去,看一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演示后学生奇怪,滚出去的圆筒还会滚回来,而且还反复地滚来滚去?原来筒里面有二根橡皮筋中间拴着一个重物(如图)。
为什么这样的结构就会产生这种奇特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换的?学习了下面的课题,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
三、配合故事导入法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初中物理课堂的导入技巧
初中物理课堂的导入技巧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其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将学会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
一堂课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
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课堂导入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了。
新的理念要求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是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
导入方法种类繁多,以下是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的一些方法:一、生活实例导入法物理教学源于日常生活,利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既生动,又具体。
笔者利用多媒体将物理教学融入生活当中,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实际化。
如:《热现象》的复习课中,笔者用多媒体展示冰箱打开后看到白气、窗户上的冰花、樟脑球变小、下雪、灯泡用久钨丝变细灯泡变黑、湿衣服变干、舞台上的雾气效果等现象。
让学生通过分类,把属于同一物态变化过程的现象归为一类,之后问学生这样分类的依据以及共同特点等类似的问题,从而复习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
同理,《光现象》的复习也可用这一导入方法,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成像实例,将大量生活实例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各自的特点。
二、悬念式导入法根据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设置悬念或创设疑问,使其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探索新知。
如:《大气压强》一课中,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倒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继而迅速在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
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
在这一实验中,“有孔的瓶子也能装水”这一现象,大大出乎了学生的意料,使学生在惊奇中感受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瓶子周围也有小孔,这一现象为体验大气压强存在于各个方向做了铺垫。
可见,一个好的导入能包含整节课的精髓,从而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三、解决实际问题导入法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中导入技巧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导入技巧的初探要想上好一节高质量的物理课,教师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但是其中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的起始工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课前导入对于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个好的课前导入可以起到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其次,可以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基本思路;最后,可以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由课前导入的几个作用我们可以看出,课前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整节课的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常用到的导入技巧有哪些呢?一、利用物理学史导入新课在物理学几百年的发展史中,充满了各种精彩纷呈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对于学生既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同时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利用物理学史来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到“大气压强”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马德里半球实验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对于大气压强的知识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这也就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物理学是一门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现实生活的一门科学,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到处都充斥着物理知识。
教师如果能够找出学生在平时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来作为课前导入,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在讲到“惯性”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平时在坐车的时候当遇到车子急刹车的时候,车里的人会有一个怎样的反应?学生通过自己的回忆会得出,当车停止的时候“人的身体会向前倾斜”的结论。
而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是由于“惯性”的作用,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自然地把话题引向惯性的知识上来。
类似这样的生活实例有很多很多,只要教师用心观察、用心总结,一定能够在从生活中受到启发,上好物理课前导入。
三、利用物理实验进行导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初中物理课的导入方法及案例
初中物理课的导入方法及案例
在初中物理课上,一个好的导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导入方法及案例:
1. 问题导入法:针对课程内容,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时,可以先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在水中看过物体,感觉位置发生了变化?”
2. 实验导入法:通过做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引入课程内容。
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可以先做一个“纸片托水”的实验。
3.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时,可以先讲述阿基米德如何发现浮力的故事。
4. 生活实例导入法: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到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在讲解“摩擦力”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轮胎会有花纹。
5. 多媒体导入法:利用多媒体(如视频、动画等)展示一些物理现象,然后引入课程内容。
例如,在讲解“电流的形成”时,可以播放一段电流流动的动画。
这些导入方法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灵活运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常用的导入方法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常用的导入方法1、实验导入法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中学生习惯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老师对物理现象最生动、最清楚的描述,也代替不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直观观察。
教学演示可信度高,可见度大,直观性强,趣味性浓,常常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剂。
例如,学习惯性及其应用之前,教师可以握着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时,水向什么方向溢出?当水杯突然停住时,水又向什么方向溢出?学生将上述现象观察清楚之后,将水杯放在讲桌上,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杯口的塑料片上放一个鸡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用木棒打击塑料片时,产生什么现象?装置很简单,学生却觉得很新鲜,好奇的目光紧紧盯着鸡蛋。
这时老师举起木棒向塑料片打去,“啪”的一声,塑料片飞离了杯口。
同时“啵”的一声,鸡蛋落入了杯中,顿时,学生们都兴奋起来,忙问:“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这时教师就可以轻松的引入新课。
2、设置“陷阱”引入新课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自信心特别强,喜欢凭主观臆断下结论。
但由于经历少、认识浅,所下的结论往往是失真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当教师直接把正确的教给他们时,他们要产生怀疑心理,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处于矛盾状态时,必然要想尽办法摆脱矛盾,从矛盾中解放出来,于是产生了迫切解决思维矛盾的求知动力。
为此,在教学中选择与生活观念相悖的典型事例,设置“陷阱”,让学生碰碰钉子,迫使他们重新认识问题。
例如,学习“大气压强”之前,教师拿着一只盛水的大试管,然后把稍小的试管套放在盛水的大试管中,问学生:当我把相互套放着的两支试管同时倒转过来,使其管口朝下,小试管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吗?学生异口同声的一齐答:“一定会掉下来。
”于是教师将那两支试管倒转过来之后,小试管不但没有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反而沿大试管壁端上升了,即使竖直朝下抖动,小试管仍不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
强烈的矛盾冲突,引爆了学生们纷纷追根问底。
谈谈物理课的常用导入方法
的内容本身生动、 有趣, 富有启发性和条理性。如, 在讲授 机械运动时, 教师可以讲《 趣味物理学》 一书中提到: 第一次
世 界大 战期 间 , 一名法 国 飞行 员在 20 m高空 飞行 的时候 , 00 发现脸 庞有 一个 小 东西 。飞 行 员 以为是一 只 小 昆虫 , 捷 敏 地 把 它一 把抓 了过 来 。另他 吃惊 的 是 , 到 的竟是 一颗 德 抓
“ 出学 生 的思 维 , 问” 问” “ 出学 生激 情 , 问” “ 出学 生 的创造 。
行。岂不知, 这样做, 热了少数, 冷了多数。 长此 以往, 多数
学生 发现 了奥妙 , 知道 提 问与 己无关 , 极性 受 挫 , 动 性 积 主 淡漠 , 为 地造 成 两极 分化 。 堂提 问应 该 面 向全 体学 生 , 人 课
三忌盲 目式 。课堂提问要做好充分准备, 从形式到内
容, 从时 间到人 选 , 收听 反馈信 息到 讲评 , 从 都要 心 中有 数 。 切不 可有 口无 心 , 随意 而 问, 只把 提 问流 于形 式 , 把课 堂 当
做过场。 严格地说, 问更是一项技能, 提 是一 门艺术 。 什么
N詈 , 2 . ;
戆
谈谈物 理课 的常 用导人 方法
雍成 宏 宝应 县职 业教 育集 团,江 苏 宝应 2 50 2 80
俗 良好 的开 端是 成功 的 一半 ” 。如果 教师 能 生 论 B一 话说 :“ 学 精 劲 坛 动 地导入 新 课 , 生就会 兴 趣盎 然 、 力集 中 、 头十 足地 投 入新课 的学 习, 会产 生更 好 的教 学效 果 。 反 , 果新 就 相 如 课 的导入 单调 而乏 味 ,就很难 唤起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下面 本 人就 自己的教 学实 际 , 谈谈 物 理课 的一 些 常用 的导 入方
初中物理导入课教案
初中物理导入课教案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单位,理解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单位2. 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引入话题: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物理现象,如力、热、光、声、电等,那么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是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门学科,它能帮助我们了解这些规律,这门学科就是物理学。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物理学吗?它研究的是什么?3. 总结: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力、热、光、声、电等。
(二)新课讲授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质量、速度、温度等。
2. 物理学的基本单位:米、千克、秒、摄氏度等。
3. 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F=ma),温度等于热量除以质量(T=Q/m)等。
(三)实例分析1. 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跳绳、跑步、照明等,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
2. 让学生举例说明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刹车、空调制冷等。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2. 强调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2. 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试着用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单位,理解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物理课的实验导入
浅谈物理课的实验导入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它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开端,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和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来获取新的知识。
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
我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以下方法,现整理说明如下。
1 惊奇现象导入法。
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
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1: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
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
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 配合故事导入法。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例2:大气压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导入。
这儿有两个橡皮半球,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请两个力气大的同学上来,看他们能不能把两个半球拉开?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拉开,这是为什么?其实,早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德国马德堡市长、科学家格里克就当众做了一个精彩的实验。
他所用的黄铜半球直径约20厘米,抽气以后两边共用了十六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
这就是轰动世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刚才的实验,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拉开(演示)。
谁知道我是怎样把它拉开的?放气(学生笑了)。
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呢?球的周围有什么?空气。
显然是空气对球施加了压力。
这些实验生动地告诉我们,大气存在压强。
3 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验竞赛导入法。
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或者以双方竞赛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例3:两力的合成——拉健身弹簧导入。
黑板前挂了一只健身拉力器,请一位同学上来拉弹簧的下端把手,要求拉到黑板上划线的位置(请一位力气小的女同学,没能拉到位)。
物理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3)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分析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摩擦力的概念;(2)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3)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2. 教学难点:(1)如何准确测量摩擦力的大小;(2)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摩擦力的例子?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二)新课讲授1. 摩擦力的概念:(1)播放摩擦力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摩擦力的产生;(2)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即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
2. 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1)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吗?(2)引导学生分析: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物体间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3)讲解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 实验操作:(1)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2)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测量不同接触面积下的摩擦力大小;(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巩固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2. 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如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等;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摩擦力的产生和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应用价值。
例谈物理课堂实验导入方法
据统 计 , 行“ 教版 ” 中《 现 人 初 物理 》 材 中共有 教 插 图 5 0多 幅 , 中八 年 级 上册 1 5幅 , 5 其 7 下册 1 6 4
略记 为 1 0 。例 3 八 年 级 ( 0℃ , 下册 ) 八 章第 4节 第
5 0页 5图—— 电视 机和 计算 机 都要 注 意 散 热 。描
基 米 德 原 理 复 习 浮 力 实 验 导 入 。上 节 课 我 们 学
2 配合故 事导入法
在课 堂教 学 中选用一 些故 事片 断 , 做 一 些模 并
习 了浮 力 的概 念 。请 问 , 们 是 怎样 证 明下 沉 我 的物体受到浮力 的?( 出实 验装置 , 取 回忆 实验 过程) 。我们 把重物从 空气 中逐步放 人水 中, 想 想, 物体 受 到 的浮 力是 怎 样变 化 的 ? 由此 猜
仅用 自己的双手把钉在一起 的两块木板扳开?( 请
一
个 力气 大 的同学上 台 , 怎 么也扳 不 开 。类 似 这 但 )
样 的工作 很 多 , 在 人类 可 以利 用 自己 的智 慧 , 好 创 造 出一定 的工 具 来 解 决这 些 难 题 。谁 能 利 用 一 把
1 惊奇现 象导入 法
米德为完 成皇 帝交 给他 的任 务——辨别 皇冠 的 真伪苦苦思索 , 当他洗澡 的时候 , 无意 中发 现浴 缸 的水溢 出时 , 然想 起 了身体 入 水 部分 的体 猛 积跟 排 开 水 的 体 积 相 等 , 欣 喜 若 狂 地 喊 到 : 他
“ 想 出 了 , 想 出 了 ! 从 这 里 我 们 能 得 到 什 么 我 我 ”
述语是 电热 的防止 与 电热 的利用 同样 重要 , 防不 预
3 解 决 实 际 问题 和 实验 竞 赛 导入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课的实验导入方法
摘要:物体浸入水下的部分在改变。
未浸入时浮力为零,随着浸入的部分变大,浮力也就变大;完全浸没以后,浸入的部分不再改变,浮力的大小也就不变。
关键词:惊奇现象魔筒导入黑箱导入
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
它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开端,与一切有目的的行为一样,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运用学会的学习方法。
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现举例说明,与同行讨论。
1、惊奇现象导入法。
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
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1: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
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
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
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黑箱导入法。
所谓”黑箱”是指内部结构和机制不清楚的系统,可以通过输入某种信息,从获得的输出信息中推断该系统的可能结构模式和机制。
这种研究方法就称之为”黑箱方法”利用它创
造的神秘感可以唤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积极思维,同时可以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例2:能量的转换与守恒-魔筒导入。
这是一只金属圆筒,称之为”魔筒”,我把它沿台面滚出去,看一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演示后学生奇怪,滚出去的圆筒还会滚回来,而且还反复地滚来滚去?原来筒里面有二根橡皮筋中间拴着一个重物(如图)。
为什么这样的结构就会产生这种奇特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换的?学习了下面的课题,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
3、配合故事导入法。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例3:大气压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导入。
这儿有两个橡皮半球,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请两个力气大的同学上来,看他们能不能把两个半球拉开?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拉开,这是为什么?其实,早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德国马德堡市长、科学家格里克就当众做了一个精彩的实验。
他所用的黄铜半球直径约20厘米,抽气以后两边共用了十六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
这就是轰动世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刚才的实验,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拉开(演示)。
谁知道我是怎样把它拉开的?——放气(学生笑了)。
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呢?(板画)。
球的周围有什么?空气。
显然是空气对球施加了压力。
这些实验生动
地告诉我们,大气存在压强。
4、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验竞赛导入法。
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或者以双方竞赛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例4:两力的合成-拉健身弹簧导入。
黑板前挂了一只健身拉力器,请一位同学上来拉弹簧的下端把手,要求拉到黑板上划线的位置(请一位力气小的女同学,没能拉到位)。
这位同学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没能完成任务。
谁能来帮她一把?(实验:两位小同学共同用力把弹簧拉到了线下)。
哪位同学能独立地把弹簧拉到线下?(上来一位同学完成)。
这位同学的力气不小,一个人就顶上了两个小同学的力气。
换句话说,把弹簧拉到线下,他所施的力与两个小同学共同施力的效果相同。
当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时,物理学上就把这个力叫做另两个力的合力。
由于实际问题中一个物体往往受多个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用一个力来代替几个力,就会使问题得到简化,因此求合力是很有意义的。
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种最简单的情况——求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
例5:简单机械-撬木板导入。
在讲新课以前,请同学们帮我完成一件工作。
谁能仅用自己的双手把钉在一起的两块木板扳开?(同学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要求上台)。
(请一个力气大的同学上台,但怎么也扳不开)。
看来仅凭我们的气力是难以完成这一工作的。
类似这样的工作很多,好在
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一定的工具来解决这些难题。
谁能利用一把大的螺丝起子把这两木块分开?(请一位小的女同学上台,轻而易举地把木板撬开了)。
这个同学使用的是一种最简单的机械,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把木板分开?它有哪些应用?这就是下面我们要讨论的内容。
5、实验复习导入法。
利用实验复习,既可以创造一种直观的环境,又可以较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6:阿基米德原理-复习浮力实验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
请问,我们是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取出实验装置,回忆实验过程)。
当我们把重物从空气中像电视慢动作一样地逐步放入水中,想一想,物体受到的浮力是怎样变化的?由此猜想一下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观察、回答: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加)。
按照你们的说法,也就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深度有关,是吗?请再看一遍演示。
当物体浸没水中后,浮力就不再改变,显然不能认为浮力与深度有关。
那么,在上述的实验中,除了深度改变外,还有什么因素在改变呢?物体浸入水下的部分在改变。
未浸入时浮力为零,随着浸入的部分变大,浮力也就变大;完全浸没以后,浸入的部分不再改变,浮力的大小也就不变。
二千多年前,阿基米德为完成皇帝交给他的任务——辨别皇冠的真伪苦苦思索,当他洗澡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浴缸的水被溢出时,猛然想起了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跟排开的水的体积相等,他欣喜若狂地喊到:”我想出了,我想出了!”从这里我们
能得到什么启发吗?——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或者说,与排水量有关。
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实验导入的类型很多,同一个课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导入方法。
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
一般在学习单元开始时或课题比较平直,可以考虑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演示法和故事法;如果学生存在着较顽固的错误概念,就需要选择能激起强烈思维冲突的方法;如果课题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性较强,而学生的准备知识又不足,则选择复习导入的方法;应用性较强的课题,多引用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年龄较小的学生,可多用竞赛的方法。
实验导入的基本结构大体是: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思维冲突——明确学习目标——铺设达标阶梯。
1、在导入阶段创设实验情境,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现象,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错的语调及运用其它对比鲜明的教学媒体,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但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所创设的实验情境的内容和教师的引导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
增强趣味性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选择趣味性强的实验;二是巧妙设计实验教学程序,运用语言的艺术魅力,激其情又引其疑。
2、激发认知冲突,这是保持学生有意注意、激励学习动机最有效的途径。
当新奇生动的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好奇的心理驱使他们积极地思索,但不一定能趋向于教学的目标,也不一定会产生剧烈的认知冲突。
需要教师精心地引导和组织,及时地抓住学
生闪现出来的认知矛盾,掀起思维冲突的狂澜,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又感到仅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的心理矛盾。
这可以说是决定导入阶段成败最关键的一环,特别是那些学生存在顽固的前科学概念的课题。
3、明确目的,建立联系,这是导入定向的重要环节。
在激起思维冲突以后,应当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然,这些导入的环节,并不是死板的模式,可以灵活多变地加以应用。
在许多情况下,导入结构并非都是截然分开的四段。
而且不同的整体课堂结构,要求有不同的导入结构。
在导入阶段,可以有侧重地完成某一、二项任务,而其它的任务放在展开的阶段完成。
一般来说,优秀的课堂实验导入方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和谐,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课题意识明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衔接自然,能调动学生知识、方法上的准备;
(4)实验与语言的配合密切,能引导观察和积极思考;
(5)导入时间掌握得当,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