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课如何导入

合集下载

物理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3篇)

物理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2)学会使用实验器材,了解实验原理;(3)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力的作用效果”为主题,通过实验探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推动物体、拉动物体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 提出问题: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的?(二)实验探究1.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实验结果分析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2. 总结实验结论:力的三要素对物体运动状态有影响。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力的三要素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四)拓展延伸1. 教师提出问题:除了力的三要素,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并介绍相关物理知识。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实验过程和结论。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强调实验探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评价:观察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准确性。

2. 实验数据评价:分析学生实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实验报告评价:评价学生实验报告的格式、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

4. 学生参与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教材:《初中物理实验教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待测物体。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密度概念,复习密度计算公式。

2. 提问:如何测量一个物体的密度?二、实验操作(15分钟)1.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1. 使用天平测量待测物体的质量。

1.2. 将待测物体放入量筒中,记录水面初始位置。

1.3. 向量筒中加水,直至水面覆盖待测物体。

1.4. 记录水面最终位置,计算物体体积。

1.5. 利用密度计算公式,计算物体密度。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实验数据分析(15分钟)1. 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在黑板上展示。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3.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密度-质量关系图。

四、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总结实验方法和技巧,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2. 提问:密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提高测量精度?五、布置作业(5分钟)1.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完成密度计算练习。

2. 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让学生掌握了密度计算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对物理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数据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密度-质量关系图的绘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谈物理课的实验导入

例谈物理课的实验导入

例谈物理课的实验导入摘要: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

它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开端,与一切有目的的行为一样,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运用学会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学习兴趣;课题意识;创新导入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172-01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现举例说明,与同行讨论。

1.惊奇现象导入法。

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

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1: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

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

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黑箱导入法。

所谓“黑箱”是指内部结构和机制不清楚的系统,可以通过输入某种信息,从获得的输出信息中推断该系统的可能结构模式和机制。

这种研究方法就称之为“黑箱方法”利用它创造的神秘感可以唤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积极思维,同时可以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例2:大气压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导入。

这儿有两个橡皮半球,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请两个力气大的同学上来,看他们能不能把两个半球拉开?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拉开,这是为什么?其实,早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德国马德堡市长、科学家格里克就当众做了一个精彩的实验。

他所用的黄铜半球直径约20厘米,抽气以后两边共用了十六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

这就是轰动世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刚才的实验,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拉开(演示)。

谁知道我是怎样把它拉开的?——放气(学生笑了)。

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呢?(板画)。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引言:高中物理实验课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套完整的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兴趣。

一、实验目标的明确在进行实验教学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目标,通过实验引发学生兴趣,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例如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受力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实验课前导在实验课开始前,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实验原理和关键实验知识,让学生能够理解实验背后的物理规律。

通过展示物理实验相关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实验器材及材料准备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确保器材完好无损、材料齐全,并检查仪器的操作、安全性能是否良好。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并注意步骤的合理性和实验安全。

例如,在进行力的平衡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设计两种不同的力的平衡仪器,然后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和分析结果。

五、实验结果观察和记录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实验能力。

六、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把实验现象联系到物理知识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

七、实验的思考问题提出一些与实验现象和结果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实验原理。

例如,在做静电实验时,可以让学生思考电荷分布对静电力的影响。

八、实验总结与归纳通过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总结,帮助学生将实验现象和物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九、实验的延伸拓展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实验相关的拓展问题或实验扩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十、实验教学反思与改进对实验教学的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估,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并且与学生进行沟通,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

总结:通过设计一套完整的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常见物理课程导入方法示例

常见物理课程导入方法示例

常见物理课程导入方法示例1、直接导入例:“远距离输电”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交流发电机。

发电机的电能要向远处输送,在输送导线上,由于电流的热效应,有一部分电能将转化成热能损失掉,我们先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计算一下这种损失。

例如,我们以一台发电机为例,若它的发电功率为5000千瓦,用发电机提供的10000伏电压直接向外输电,那么电功率除以电压,得电流为500安培。

架设输电线路上的电阻为2欧姆,大家注意,这个电阻值并不太大,在输电线路上损失的功率为500千瓦。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在输电线路上损失的功率是输出功率的10%。

如果全国的发电量有10%损失在输电线路上,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如何减少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失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远距离输电。

2、复习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例:在进行“电磁振荡”教学时,回顾已学过的电容器的知识:电容器具有什么本领?当电容器的带电量增加时,其两端的电压、电场强度以及它所储存的电场能如何变化?当电流通过自感线圈时,将产生何现象?当电流增加时,它内部的磁场能如何变化?自感电动势的作用如何?如果把一储存电荷的电容器与一自感线圈组成一个回路,电路中的电流将是怎样一种情况?3、类比导入法例:在讲《内能》的概念时,引入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石块与地球之间有吸引力而具有势能,弹簧被压缩后相互有斥力而具有势能,物体内部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且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也具有相应的动能与势能。

把微观的知识和宏观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内能这一抽象知识的理解。

4、演示实验导入法例:讲《安培力的方向》一课时,开场白为:“同学们你们相信吗?我具有超能力,现在我就用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展示一下,大家看屏幕。

这是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铜环固定在有机玻璃杯内,将它们分别接在了高压直流的正负极上,我打开电源可以看到在金属铜环间由于高压作用激发空气导电,形成一个放电电流。

现在我就用手上的指挥棒棒指挥电流按我的要求开始运动……”,之后老师邀请一名学生到台上亲自体验一下指挥棒的“魔力”,但指挥棒似乎不太灵验,这时老师抛出了问题:为什么我能预期判断出电流的走向,是因为我能够提前判断出电流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从而在实验揭秘的同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实在是本课的亮点。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面是几种可以用于物理课堂导入新课的方法:1. 提问引入法提问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前置知识,然后逐步引入新课。

在教学运动力学中的力平衡定律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什么是力?有哪些力的类型?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前置知识,然后才进入力平衡的概念。

2.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概念和认识。

在教学光学的反射定律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反射现象的图片,并询问学生他们观察到了什么规律。

3. 实验观察法通过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去实践,并从实验中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引入新课内容。

在教学电磁感应时,教师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感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实验背后的原理。

4. 器材展示法将与新课相关的实物器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和感受,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力学中的力和力矩时,可以展示一把杠杆和不同重物,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杠杆平衡的原理和规律。

5. 故事引导法通过讲述一个与新课相关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新知识。

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融入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故事中获得新知识。

在教学空气压力时,可以通过讲述飞行员高空呼吸困难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空气压力对人体的影响。

不同的导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课堂环境和课程内容。

重要的是要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测量工具的使用:米尺、卷尺、尺子等。

2.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换算测量等。

3. 实验原理:物体长度与测量工具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长度单位及测量方法。

2. 介绍本节课的实验目的:测量物体长度,提高测量技巧。

二、实验器材与方法(10分钟)1. 教师展示实验器材:米尺、卷尺、尺子等。

2. 讲解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介绍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换算测量等。

三、实验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测量对象(如书本、桌子等)。

2. 组长负责指挥,组员分工合作,进行测量。

3. 记录测量数据,包括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等。

四、实验分析与讨论(10分钟)1.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测量心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误差、操作不当等。

3. 讨论如何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五、实验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重点内容,强调测量方法的正确运用。

2. 学生自我评价,分享在实验中的收获和不足。

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指导需要改进的学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实验内容,整理实验报告。

2. 思考实验中涉及到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强调实验安全,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受伤。

初中物理教案导入

初中物理教案导入

初中物理教案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实验操作与观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

2.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2. 实验法3. 小组合作学习法五、导入设计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光的折射现象,如彩虹、海市蜃楼等,让学生感受光的神奇。

(2)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折射现象,如喝水时看到的弯曲勺子、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等。

2.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1)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什么现象?(2)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3)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会发生什么现象?3.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1)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2)总结出光的折射现象,并提出折射定律。

4. 实验演示,加深理解(1)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引导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实验现象。

5. 课堂小结,巩固知识(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2)强调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反思在导入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导入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导入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导入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正式开始一堂物理课之前,通过一系列的策略和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探索欲望,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有效的导入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果。

导入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在导入环节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利用故事、引用名言、展示有趣的实验、提出思考问题等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导入方式。

一、情景导入:通过创造一个具体的、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物理是与生活相关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物理学习的氛围。

引入质点的概念时,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只夜猫捉住了一只老鼠,将老鼠绑在绳子的一端,自己则在另一端乘风破浪,老鼠就成了一个质点,我们可以忽略老鼠的大小、重量等因素,只关注其运动的轨迹。

二、问题导入: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从问题中发现物理的规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引入,可以提问:为什么在公共汽车急刹车时,我们会因为惯性而前倾?为什么我们可以站在一个上坡上倾斜的公共汽车上而不会滑下来?三、实验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物理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亲自观察、实验、思考,自主发现物理规律。

展示一个简单的气球和针的实验,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气球被针扎破时会砰的一声吗?请你们动手一起来实验,观察并思考一下。

四、图片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或引人入胜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展示铁磁性物体被磁铁吸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磁铁可以吸引铁磁性物体?磁铁和铁磁性物体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上只是几种常用的导入方式,导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

导入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而不是为了纯粹的娱乐或消遣。

教师在导入时应注意导入的方式和时间,要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初中物理课的实验导入

初中物理课的实验导入

浅谈初中物理课的实验导入摘要: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

它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开端,与一切有目的的行为一样,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运用学会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实验导入;方法;举例;实验情境;明确目的;导入定向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

它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开端,与一切有目的的行为一样,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现举例说明,与同行讨论。

一、惊奇现象导入法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

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1: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

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

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黑箱导入法所谓“黑箱”是指内部结构和机制不清楚的系统,可以通过输入某种信息,从获得的输出信息中推断该系统的可能结构模式和机制。

这种研究方法就称之为“黑箱方法”利用它创造的神秘感可以唤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积极思维,同时可以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例2:能量的转换与守恒-魔筒导入。

这是一只金属圆筒,称之为“魔筒”,我把它沿台面滚出去,看一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演示后学生奇怪,滚出去的圆筒还会滚回来,而且还反复地滚来滚去?原来筒里面有二根橡皮筋中间拴着一个重物(如图)。

为什么这样的结构就会产生这种奇特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换的?学习了下面的课题,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

三、配合故事导入法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初中物理教学中导入技巧

初中物理教学中导入技巧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导入技巧的初探要想上好一节高质量的物理课,教师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但是其中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的起始工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课前导入对于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个好的课前导入可以起到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其次,可以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基本思路;最后,可以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由课前导入的几个作用我们可以看出,课前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整节课的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常用到的导入技巧有哪些呢?一、利用物理学史导入新课在物理学几百年的发展史中,充满了各种精彩纷呈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对于学生既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同时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利用物理学史来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到“大气压强”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马德里半球实验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对于大气压强的知识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这也就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物理学是一门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现实生活的一门科学,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到处都充斥着物理知识。

教师如果能够找出学生在平时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来作为课前导入,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在讲到“惯性”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平时在坐车的时候当遇到车子急刹车的时候,车里的人会有一个怎样的反应?学生通过自己的回忆会得出,当车停止的时候“人的身体会向前倾斜”的结论。

而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是由于“惯性”的作用,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自然地把话题引向惯性的知识上来。

类似这样的生活实例有很多很多,只要教师用心观察、用心总结,一定能够在从生活中受到启发,上好物理课前导入。

三、利用物理实验进行导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高中物理导入新课教案

高中物理导入新课教案

高中物理导入新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掌握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3.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1.物理学的定义和范围;2.物理学的历史发展;3.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2.理解物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2.准备实验或演示实例;3.准备相关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5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物理学的定义和范围,并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或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或者为什么月亮能在天空中悬挂?二、导入讨论(10分钟)1.让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引导他们尝试用物理学的知识进行解答;2.教师带领学生探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3.通过与学生互动,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并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导入实验(15分钟)1.进行一个简单的物理学实验或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学的魅力;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原理,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好奇心。

四、导入视频(10分钟)1.播放一个相关的视频素材,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现代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2.通过视频展示,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深入学习的欲望。

五、总结提醒(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出问题和思考,深入探索物理学的奥秘。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导入方式,包括讨论、实验和视频展示,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活动,有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内容,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和具体应用案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知识。

初中物理导入课教案人教版

初中物理导入课教案人教版

教案:初中物理导入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体验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实验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2. 实验和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各种物理仪器和设备。

2.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现象引入,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对象。

2.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质量、速度、温度等。

2.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体、运动、力等。

三、实验和观察(2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物理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现象引入,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体验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总结和反思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巩固知识,分享学习体会,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课的导入方法及案例

初中物理课的导入方法及案例

初中物理课的导入方法及案例
在初中物理课上,一个好的导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导入方法及案例:
1. 问题导入法:针对课程内容,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时,可以先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在水中看过物体,感觉位置发生了变化?”
2. 实验导入法:通过做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引入课程内容。

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可以先做一个“纸片托水”的实验。

3.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时,可以先讲述阿基米德如何发现浮力的故事。

4. 生活实例导入法: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到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在讲解“摩擦力”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轮胎会有花纹。

5. 多媒体导入法:利用多媒体(如视频、动画等)展示一些物理现象,然后引入课程内容。

例如,在讲解“电流的形成”时,可以播放一段电流流动的动画。

这些导入方法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灵活运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常用的导入方法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常用的导入方法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常用的导入方法1、实验导入法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中学生习惯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老师对物理现象最生动、最清楚的描述,也代替不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直观观察。

教学演示可信度高,可见度大,直观性强,趣味性浓,常常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剂。

例如,学习惯性及其应用之前,教师可以握着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时,水向什么方向溢出?当水杯突然停住时,水又向什么方向溢出?学生将上述现象观察清楚之后,将水杯放在讲桌上,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杯口的塑料片上放一个鸡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用木棒打击塑料片时,产生什么现象?装置很简单,学生却觉得很新鲜,好奇的目光紧紧盯着鸡蛋。

这时老师举起木棒向塑料片打去,“啪”的一声,塑料片飞离了杯口。

同时“啵”的一声,鸡蛋落入了杯中,顿时,学生们都兴奋起来,忙问:“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这时教师就可以轻松的引入新课。

2、设置“陷阱”引入新课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自信心特别强,喜欢凭主观臆断下结论。

但由于经历少、认识浅,所下的结论往往是失真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当教师直接把正确的教给他们时,他们要产生怀疑心理,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处于矛盾状态时,必然要想尽办法摆脱矛盾,从矛盾中解放出来,于是产生了迫切解决思维矛盾的求知动力。

为此,在教学中选择与生活观念相悖的典型事例,设置“陷阱”,让学生碰碰钉子,迫使他们重新认识问题。

例如,学习“大气压强”之前,教师拿着一只盛水的大试管,然后把稍小的试管套放在盛水的大试管中,问学生:当我把相互套放着的两支试管同时倒转过来,使其管口朝下,小试管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吗?学生异口同声的一齐答:“一定会掉下来。

”于是教师将那两支试管倒转过来之后,小试管不但没有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反而沿大试管壁端上升了,即使竖直朝下抖动,小试管仍不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

强烈的矛盾冲突,引爆了学生们纷纷追根问底。

初二物理教学实践课(3篇)

初二物理教学实践课(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实验器材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物理实验基本方法2. 实验器材的构造和使用方法3. 简单物理实验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物理实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有趣之处。

2. 提问:同学们对物理实验有什么疑问?3.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二)新课讲授1. 物理实验基本方法(1)讲解实验步骤:观察、提问、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分析总结。

(2)演示实验操作:教师现场演示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步骤。

(3)学生练习:分组进行简单实验,让学生熟悉实验步骤。

2. 实验器材的构造和使用方法(1)介绍常用实验器材:如天平、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等。

(2)讲解器材的构造:以天平为例,讲解其构造和原理。

(3)演示器材使用:教师现场演示器材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器材的使用技巧。

3. 简单物理实验(1)分组进行实验:教师提出实验课题,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数据记录与分析: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展示与交流: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进行交流与讨论。

(三)巩固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思进行点评,给予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操作规范、团队合作等方面。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检查其数据分析、结论得出的准确性。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入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一个有效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1.情境导入法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引入物理知识。

在讲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可以举例子讲述在划船时用力一下能够使小船加速、用力更大会使小船加速更快。

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力对运动的影响,进而对力和运动有更深入的理解。

2.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导入新知识。

在讲解摩擦力时,可以讲述一个小动物因为摩擦力太大而无法移动,后来通过减少摩擦力成功移动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3.问题导入法提出一个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来导入新知识。

在讲解光的传播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升起落下?”,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引出光的直线传播和地球自转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实验导入法通过简单的实验来引入新知识。

在讲解压力时,可以让学生用手指沿着一张纸上的水平线推动纸片,让学生感受到手指对纸片产生压力的过程,进而引出压力的概念。

实验的直观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图像导入法通过展示图像或动画来引入新知识。

在讲解光的反射时,可以展示一张反射光线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并推测反射光线的规律。

图像的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有很多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

无论是情境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实验导入还是图像导入,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物理课的实验导入

物理课的实验导入

浅谈物理课的实验导入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它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开端,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和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来获取新的知识。

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

我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以下方法,现整理说明如下。

1 惊奇现象导入法。

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

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1: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

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

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 配合故事导入法。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例2:大气压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导入。

这儿有两个橡皮半球,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请两个力气大的同学上来,看他们能不能把两个半球拉开?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拉开,这是为什么?其实,早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德国马德堡市长、科学家格里克就当众做了一个精彩的实验。

他所用的黄铜半球直径约20厘米,抽气以后两边共用了十六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

这就是轰动世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刚才的实验,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拉开(演示)。

谁知道我是怎样把它拉开的?放气(学生笑了)。

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呢?球的周围有什么?空气。

显然是空气对球施加了压力。

这些实验生动地告诉我们,大气存在压强。

3 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验竞赛导入法。

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或者以双方竞赛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例3:两力的合成——拉健身弹簧导入。

黑板前挂了一只健身拉力器,请一位同学上来拉弹簧的下端把手,要求拉到黑板上划线的位置(请一位力气小的女同学,没能拉到位)。

物理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物理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3)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分析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摩擦力的概念;(2)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3)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2. 教学难点:(1)如何准确测量摩擦力的大小;(2)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摩擦力的例子?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二)新课讲授1. 摩擦力的概念:(1)播放摩擦力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摩擦力的产生;(2)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即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

2. 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1)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吗?(2)引导学生分析: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物体间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3)讲解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 实验操作:(1)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2)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测量不同接触面积下的摩擦力大小;(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巩固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2. 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如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等;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摩擦力的产生和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应用价值。

例谈物理课堂实验导入方法

例谈物理课堂实验导入方法

据统 计 , 行“ 教版 ” 中《 现 人 初 物理 》 材 中共有 教 插 图 5 0多 幅 , 中八 年 级 上册 1 5幅 , 5 其 7 下册 1 6 4
略记 为 1 0 。例 3 八 年 级 ( 0℃ , 下册 ) 八 章第 4节 第
5 0页 5图—— 电视 机和 计算 机 都要 注 意 散 热 。描
基 米 德 原 理 复 习 浮 力 实 验 导 入 。上 节 课 我 们 学
2 配合故 事导入法
在课 堂教 学 中选用一 些故 事片 断 , 做 一 些模 并
习 了浮 力 的概 念 。请 问 , 们 是 怎样 证 明下 沉 我 的物体受到浮力 的?( 出实 验装置 , 取 回忆 实验 过程) 。我们 把重物从 空气 中逐步放 人水 中, 想 想, 物体 受 到 的浮 力是 怎 样变 化 的 ? 由此 猜
仅用 自己的双手把钉在一起 的两块木板扳开?( 请

个 力气 大 的同学上 台 , 怎 么也扳 不 开 。类 似 这 但 )
样 的工作 很 多 , 在 人类 可 以利 用 自己 的智 慧 , 好 创 造 出一定 的工 具 来 解 决这 些 难 题 。谁 能 利 用 一 把
1 惊奇现 象导入 法
米德为完 成皇 帝交 给他 的任 务——辨别 皇冠 的 真伪苦苦思索 , 当他洗澡 的时候 , 无意 中发 现浴 缸 的水溢 出时 , 然想 起 了身体 入 水 部分 的体 猛 积跟 排 开 水 的 体 积 相 等 , 欣 喜 若 狂 地 喊 到 : 他
“ 想 出 了 , 想 出 了 ! 从 这 里 我 们 能 得 到 什 么 我 我 ”
述语是 电热 的防止 与 电热 的利用 同样 重要 , 防不 预
3 解 决 实 际 问题 和 实验 竞 赛 导入 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实验课如何导入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上课也是如此,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必须有个良好的开端,即精彩的新课引入。

精彩的新课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根本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物理实验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还能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好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此,我在这几年的物理教学中,对“实验导入”情有独钟!
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

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启发学生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顺利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

实验导入的基本结构大体是: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思维冲突——明确学习目标——铺设达标阶梯
1、在导入阶段创设实验情境,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现象,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错的语调及运用其它对比鲜明的教学媒体,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所创设的实验情境的内容和教师的引导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

2、激发认知冲突,这是保持学生有意注意、激励学习动机最有效的途径。

当新奇生动的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好奇的心理驱使他们积极地思索,但不一定能趋向于教学的目标,也不一定会产生剧烈的认知冲突,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地引导和组织,及时地抓住学生闪现出来的认知矛盾,掀起思维冲突的狂澜,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又感到仅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的心理矛盾。

3、明确目的,建立联系,这是导入定向的重要环节。

在激起思维冲突以后,应当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然,这些导入的环节,并不是死板的模式,可以灵活多变地加以应用。

在许多情况下,导入结构并非都是截然分开的四段,不同的课堂结构,要求有不同的导入结构。

在导入阶段,可以有侧重地完成某一、二项任务,而其它的任务放在展开的阶段完成。

现就我经常采用的几种“实验导入”方法举例说明:
1、惊奇现象导入法。

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

主要是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1: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
如图1所示,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
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

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
么现象?在学生激烈争论时将手松开,令人惊讶的事出现了:塑
料卡片没有掉下!这个现象让学生惊讶不已,大大激发了学生强
烈的学习兴趣。

2、配合故事导入法。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例2:大气压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导入
这儿有两个橡皮半球,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

(1)猜想:如果请两个力气大的同学上来往相反方向拉,他们能不能把两个半球拉开?
(2)实验:请两个同学上台按要求拉。

(3)结果: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拉开!
(4)思考:这是为什么?
(5)故事介绍:其实,早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德国马德堡市长、科学家格里克就当众做了一个精彩的实验。

他所用的黄铜半球直径约20厘米,抽气以后两边共用了十六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

这就是轰动世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刚才的实验,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拉开(演示)。

谁知道我是怎样把它拉开的?——放气(学生笑了)。

(6)课题引入: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呢?。

球的周围有什么?空气。

显然是空气对球施加了压力。

这些实验生动地告诉我们,大气存在压强。

3、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验竞赛导入法。

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或者以双方竞赛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例3:两力的合成-拉健身弹簧导入
(1)创设情景:黑板前挂了一只健身拉力器。

请一位同学上来拉弹簧的下端把手,要求拉到黑板上划线的位置。

(2)实验竞赛:先请一位力气小的女同学,没能拉到位!(谁能来帮她一把?)再请两位小同学共同用力把弹簧拉到了线下,顺利完成任务!(有谁能独立地把弹簧拉到线下?)最后上来一位同学,自己用力也顺利完成任务!
(3)课题引入:这位同学的力气不小,一个人就顶上了两个小同学的力气。

换句话说,把弹簧拉到线下,他所施的力与两个小同学共同施力的效果相同。

当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时,物理学上就把这个力叫做另两个力的合力。

由于实际问题中一个物体往往受多个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用一个力来代替几个力,就会使问题得到简化,因此求合力是很有意义的。

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种最简单的情况——求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
例4:简单机械-撬木板导入
(1)创设情景:在讲新课以前,请同学们帮我完成一件工作。

谁能仅用自己的双手把钉在一起的两块木板扳开?(同学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要求上台)。

(2)解决问题:(请一个力气大的同学上台,但怎么也扳不开)。

看来仅凭我们的气力是难以完成这一工作的。

类似这样的工作很多,好在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一定的工具来解决这些难题。

谁能利用一把大的螺丝起子把这两木块分开?(请一位小的女同学上台,轻而易举地把木板撬开了)。

(3)课题引入:这个同学使用的是一种最简单的机械,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把木板分开?它有哪些应用?这就是下面我们要讨论的内容。

4、实验复习导入法。

利用实验复习,既可以创造一种直观的环境,又可以较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5:阿基米德原理-复习浮力实验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

请问,我们是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取出实验装置,回忆实验过程)。

当我们把重物从空气中像电视慢动作一样地逐步放入水中,想一想,物体受到的浮力是怎样变化的?由此猜想一下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观察、回答: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加)。

按照你们的说
法,也就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深度有关,是吗?请再看一遍演示。

当物体浸没水中后,浮力就不再改变,显然不能认为浮力与深度有关。

那么,在上述的实验中,除了深度改变外,还有什么因素在改变呢?物体浸入水下的部分在改变。

未浸入时浮力为零,随着浸入的部分变大,浮力也就变大;完全浸没以后,浸入的部分不再改变,浮力的大小也就不变。

二千多年前,阿基米德为完成皇帝交给他的任务——辨别皇冠的真伪苦苦思索,当他洗澡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浴缸的水被溢出时,猛然想起了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跟排开的水的体积相等,他欣喜若狂地喊到:“我想出了,我想出了!”从这里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吗?——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或者说,与排水量有关。

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