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初探
(完整word版)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初探
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初探【摘要】20世纪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4个时期:萌芽时期――1915年我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公开发表,到1934年《牧童短笛》创作之前;初步繁荣时期――从1934年的《牧童短笛》问世到1966年“文革”前夕;徘徊时期――从“文革”初期的《钢琴伴唱“红灯记”》一花独放,到1979年钢琴协奏曲《山林》创作成功之前;创新发展时期――以1979年《山林》钢琴协奏曲为起点。
【关键词】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079-02钢琴音乐在欧洲发展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但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现代钢琴才传入中国。
根据作品的成熟程度、创作技法、风格气质的特点,20世纪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4个时期:萌芽时期――从1915年我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公开发表,到1934年《牧童短笛》创作之前;初步繁荣时期――从1934年的《牧童短笛》问世到1966年“文革”前夕;徘徊时期――从“文革”初期的《钢琴伴唱“红灯记”》一花独放,到1979年钢琴协奏曲《山林》创作成功之前;创新发展时期――以1979年《山林》钢琴协奏曲为起点。
一、萌芽时期1914年5月22日,美国康乃尔大学的风琴钢琴演奏会上演出了赵元任为风琴改编的中国曲子《华八板与湘江浪》。
这首牙牙学语般的小曲预示着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的萌芽。
1915年1月,赵元任又在《科学》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其创作的《和平进行曲》。
这是迄今为止有案可?说牡谝皇坠?开的中国钢琴曲。
这是一首进行曲速度的钢琴小品。
音乐形象坚定有力、富有生气,结构严谨,材料集中,但风格却完全是西洋的。
乐曲的和声严格规范地沿用了西洋的传统和声,这样的作品,在西洋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法刚刚传入中国不久的时期,已称得上是学习、模仿的成功之作。
此后,1916年肖友梅的《哀悼引》作品24、1917年赵元任的《偶成》、1919年赵元任的《小朋友进行曲》、1921年李荣寿的《锯大缸》、沈仰田的《钉缸》等作品相继问世。
二十世纪中国儿童钢琴教学理论的发展初探
二十世纪中国儿童钢琴教学理论的发展初探二十世纪是中国的钢琴教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钢琴教学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钢琴教学理论受到了西方钢琴教学理论的影响,同时也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钢琴教学理论体系。
本文将对二十世纪中国儿童钢琴教学理论的发展进行初探,探讨其变化与发展的轨迹,以及对今后钢琴教育的启示。
一、二十世纪初期的情况在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钢琴教学理论相对薄弱,受到的西方音乐教育影响较大。
当时,中国的钢琴教育多以模仿西方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为主,缺乏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钢琴教学理论也较为僵化,缺乏对儿童钢琴教学特点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二、五四运动后的变化五四运动后,中国的音乐教育迎来了一场全面的变革,钢琴教学也受到了积极影响。
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的木兰诗社宣言中提到:“要把中国的音乐扛上国际舞台”,这也为中国的钢琴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开始对钢琴教学理论进行反思,注重融合中西方钢琴教学理论,同时也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儿童的钢琴教学方法和教材。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钢琴教学理论开始逐渐走向成熟。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钢琴教育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中国的钢琴教学理论开始注重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启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中国的钢琴教学理论也开始注重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积极吸收和融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钢琴教学理论开始迎来新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钢琴教学也开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钢琴教学理论也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吸收西方钢琴教学理论的先进成果,不断完善和创新中国的钢琴教学模式和理论体系。
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社会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音乐能力。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二十世纪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以其丰富多彩的风格和形式,为中国音乐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进行初步探讨,探索其中的特点、发展轨迹和影响等方面。
一、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特点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创作上呈现出多样化和创新性的特点。
作曲家们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开始积极吸收西方音乐创作技巧和理念,融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创作出富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不仅有叙事性强的宏大交响曲式作品,还有富有民族气息的小品和独奏曲等形式。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风格上也表现出多元化,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民族主义等不同风格的作品。
这些特点使得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轨迹二十世纪初,中国作曲家开始接触西方音乐,受到西方音乐的启发和影响,开启了一场对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的探索之旅。
这一时期,作曲家们尝试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钢琴音乐作品中,创作出了一系列充满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如冼星海的《秋思曲》、黄自的《二泉映月》,这些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与和声,展现出了独特的韵味。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音乐环境的发展,二十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进入了一个较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阶段。
作曲家们开始在作品中引入更多的现代音乐手法和技巧,展现出更加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创作思路。
叶倚天的《红军长征组曲》、赵季平的《长城》等作品,充分展现了作曲家们对音乐形式和风格的探索和尝试,开创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新局面。
在当代,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作曲家们不断吸收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和音乐理念,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元化和跨文化的作品,例如郑明明的《乡情》、谭盾的《沉思》等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新风貌。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二十世纪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高峰时期。
本文将就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进行初探,介绍一些重要的作曲家和作品。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作曲家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开始创作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作品并未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
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中国音乐经历了一次全面的变革。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发展,使得中国音乐开始融入到现代主义的艺术创作中。
作曲家伟大的胡思敬是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如《十首小品曲》和《中国舞曲》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音乐形式上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而且在音调和音色上也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另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作曲家是刘炽,他是中国西洋音乐史上第一位教授和创作钢琴协奏曲的作曲家。
他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现代音乐的里程碑,它结合了西方音乐的演奏技巧和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
二十世纪后期,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中国作曲家开始接触并借鉴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和技巧,创作出更多样化、更具个性的钢琴作品。
著名的作曲家冼星海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黄河钢琴协奏曲》被誉为中国现代音乐的经典之作。
这首作品不仅在音乐形式上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和特色,而且在演奏技巧和创新性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位作曲家外,还有许多优秀的中国作曲家在二十世纪创作了一些杰出的钢琴作品,如陈钢、林昕、闵恩泽等。
这些作曲家通过他们的创作,丰富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内涵和表达方式,使得中国钢琴音乐在国际上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经历了从受到西方音乐影响到融入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过程。
这些作品不仅在音乐形式上具有独特风格,而且在演奏技巧和创新性上都具有卓越的水平。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二十世纪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全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独立的民族音乐风格开始形成,并与西方音乐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本文将对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进行初探。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还处于萌芽阶段。
那时的作曲家主要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创作出了一些西方风格的作品。
例如龚子恩的《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胡思旸的《交响变奏曲》等。
这些作品虽然有一定的独特性,但仍然难以摆脱西方音乐的影子。
由于当时中国音乐界对于民族音乐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所以在这个阶段,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相对较少。
随着中国民族音乐的研究和发展,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作曲家积极探索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试图在钢琴音乐中表现出中国的独特音乐风格。
钢琴家杨洪基创作的《长波》、《大珠小泪》,以及齐秉训的《山水之间》,都运用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乐元素,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各个地区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风格。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又进入了一个更加多元化的阶段。
一些作曲家开始研究本地区的民族音乐,将其融入到钢琴作品中。
刘天华的《三夜》,张古石的《彩云翻飞》,以及周学良的《阳光舞曲》等作品,都充满了各自地区的独特风格。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进入了探索新的表现形式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作曲家开始尝试运用现代音乐技巧和表达方式来进行创作,试图创造出更加新颖和前卫的音乐作品。
邓聪明的《动感旋律》和徐峰的《错位的五线谱》等,都表现出了对现代音乐的理解和运用。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经历了从西方音乐影响到民族音乐融合再到现代音乐探索的演变过程。
这个过程中,作曲家们不断努力寻求自己的创作风格,并尝试将中国独特的音乐元素融入到钢琴作品中。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二十世纪是中国音乐史上文化多元、思想翻新的一个时期,同时也是中国钢琴音乐的蓬勃发展期。
本文将从历史和作品两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中国钢琴音乐进行初探。
一、历史19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现代音乐的中心,许多创作人员汇聚于此。
作为音乐界的重要人物,黄霑、夏声、丁善德三位人士为当时的钢琴作品创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黄霑是中国钢琴曲和歌曲的主要创作者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山村夜色》、《月夜快车》等。
夏声则推崇中国传统音乐,他大量创作了以中国传统音乐形式为主旨的民族主义及现代主义音乐作品,代表作品有《山花》、《春满园》等。
丁善德则以其严谨的古典作风而著名,他的代表作品有《春之声》、《双翼》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也逐渐地与时代的政治、历史、文化发展相结合。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是中国钢琴音乐的黄金时期。
二、作品中国钢琴音乐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风格而备受赞誉。
作品涵盖民间、古典、现代主义甚至流行乐风格,他们通过音乐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的美丽与多样性。
民族主义音乐一些社会、政治、文化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反映社会的同时,也彰显了时代的特征。
例如贺绿汀的《黄河之声》、李焕之的《黄河协奏曲》、草地、阴山等的《内蒙古牧歌》、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
现代主义音乐是指钢琴作品中加入了一些现代主义的思想和格局,其中以陈钢著名作品,如《尘封的回忆》、《黄霞夫人》、《大鹏展翅》等最为出色。
这些作品都呈现出一种新型的艺术审美,多样的和声和复杂的节奏使其令人印象深刻。
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钢琴音乐中的一种新兴风格,它融合了各种文化元素。
创作者们不再在传统音乐上进行创作,而是试图将其融入流行文化中。
代表作品有汪峰的《存在》、林忆莲的《似水流年》、王菲的《传奇》等。
总结二十世纪是中国钢琴音乐史上一个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时期。
从民族主义音乐到现代主义音乐,再到流行音乐,它们都创造出对时代和人民有重大影响的音乐作品。
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初探
内容摘要
中国唱片保存了大量经典的音乐作品,为后人欣赏和学习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在摄影方面,唱片封面和音乐会现场的摄影也为后人直观地了解那个时代的风貌 提供了重要的视觉资料。
内容摘要
总的来说,二十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唱片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唱片不仅在 音乐、戏曲、文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时还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 文化遗产。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支持 和推动。对于我们来说,深入了解和研究这段时期中国唱片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还能够为当今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 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1、起源与发展过程
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经历了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历程。早期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主要受到西方古典音乐的影响,如肖邦、贝多芬等作曲家的作 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钢琴作曲家逐渐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如 《黄河钢琴协奏曲》、《山林钢琴协奏曲》等作品,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 钢琴音乐相结合。
结论
结论
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经历了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历程,形成了 多元化和民族化的特点。在官方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取得了 长足的进步。然而,面对未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仍存在不足之处,如原创性有 待提高、对传统音乐的挖掘不够深入等。因此,中国钢琴音乐创作需要进一步加 强创新意识和原创性,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努力走向世界舞台, 为全球听众带来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二十世纪、中国、钢琴教学理论、发展、研究
进入二十世纪末,中国钢琴教学理论逐渐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这个 阶段,中国钢琴教育家开始将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理念融入钢琴教学理论中, 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随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钢琴教学理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探讨
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音乐家开始发现传统中国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之间的差距,并开始探索如何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钢琴音乐中。
最早的中国风格钢琴音乐作品可以追溯到1919年,当时钢琴家冼星海创作了《月夜思》,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首以中国风格创作的钢琴曲。
冼星海将中国民族音乐的柔和旋律与西方钢琴技巧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中国钢琴音乐风格。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许多音乐家开始用钢琴演奏中国传统乐器的曲目,并为钢琴创作一些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陈钢创作的《河西赞》,这首曲子描绘了中国西部地区的特有风景和民俗文化,并运用了中国古典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许多优秀的音乐家纷纷涌现,他们通过创作钢琴曲来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人生观的思考。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是谭盾,他的作品《春天的到来》和《彩云追月》等都是中国钢琴音乐的经典之作。
进入21世纪,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继续发展壮大。
越来越多的年轻音乐家开始探索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风格相结合,创作出富有独特个性和中国风格的钢琴曲。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电子音乐和钢琴音乐的融合也成为了一种新的创作风格。
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从崭露头角到百花齐放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钢琴音乐中,创造出了独特而完整的中国风格钢琴曲。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世界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探讨
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探讨钢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呈现出了丰富的特点和多元化的形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特点与影响。
20世纪初期,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开始萌芽。
早期创作主要继承了传统音乐的审美理念和表现形式,如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钢琴音乐逐渐走向了多元和现代化的方向。
例如,吴承恩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管弦乐进行融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
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发展不仅与时代背景有关,更与中国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地域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相互交融。
例如,港台地区的钢琴音乐以抒情为主,通常配以华语歌词;大陆地区的钢琴音乐则注重人文关怀,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
东北地区的钢琴音乐则融入了西部乡土情感和爱情故事,表现了地域和文化的独特风貌。
钢琴演奏中的技巧也是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一个特点。
例如,流行钢琴音乐强调琅琅上口的旋律和节奏感,而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则更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形式的多样性。
其中,指法技巧对于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民族指法属中国音乐独有,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三连弹、八连弹、九连弹等技法也经常在钢琴演奏中运用。
另外,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文化内涵也是其独特之处。
中国文化的精深内涵被艺术家们以多种方式融入音乐中,例如曲名、歌词、表现形式等。
整首曲子的表现形式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如《黄河谣》中的古典韵味、《富春山居图》中的山水画的气息以及《雨霖铃》中的宋朝古风等。
总体而言,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到多元、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它的发展不仅与音乐元素、音乐审美、艺术表现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吸纳现代音乐的特点,保持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为世界文化艺术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探讨
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探讨钢琴音乐,在中国已有着百年的历史。
早在20世纪初,就已有业余钢琴家创作了不少卓越的作品,海外学成归来的音乐家们,也纷纷使用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和风格,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带来新的思路和体裁。
其中,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由浅入深,从模仿传统民谣到融入民间元素,再到打破传统的尝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点,这也反映了中国人在审美上的独特性。
一、早期的创作——模仿传统音乐20世纪初期,中国的音乐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点,大多数传统音乐是由唱的为主题材料,钢琴上的表现并不多见。
当时的钢琴音乐家往往是在欧洲接受过古典钢琴音乐训练之后,才回到中国,发现自己表现的领域被极大的限制了。
因此,一些音乐家便开始研究怎样将中国传统音乐融入钢琴的表现中,很多作品的风格也是仿照传统的民间音乐发展而来。
如“残花片片”、“二泉映月”等。
二、融入民间元素——寻求创新到了20世纪40年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成为了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特征。
这时期的中国音乐家和诗人们共同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中国风格钢琴音乐。
他们首先从钢琴技法和曲调上下手,将传统的音乐元素融入到了钢琴的表现之中。
比如,马文德的《草原狂想曲》,就将蒙古族的民间风情通过钢琴演奏的形式进行了表现。
三、打破传统——尝试新的表现形式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者开始探索更加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表达形式,他们在传统的民族音乐基础之上,加入了更加多样化的音乐元素,发展出了更加多元化的风格。
如廖昌永的《春》和张燕民的《老骥伏枥》,都是采用了扑克音乐的技巧和中国的民间音乐元素,打破了传统作曲的局限。
总之,在中国的钢琴音乐发展过程中,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模仿传统音乐到融入民间元素,再到尝试新的表现形式,始终保持了传统民俗文化的典型表现形式。
而今,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风格钢琴音乐正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的喜欢和欣赏,即使走在世界的舞台上,中国风格钢琴音乐也始终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摘要】二十世纪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蓬勃发展的时期,本文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历程、特点、影响因素、代表作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分析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揭示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结合代表作品的分析,展示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二十世纪中的创作高峰和成就。
探讨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了其在音乐创作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潜力。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有望为进一步探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技巧和意义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发展历程,特点,影响因素,代表作,未来发展,重要性,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二十世纪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在这一时期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风貌。
在这种背景下,对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意义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古典音乐传统与西方音乐元素的融合,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也代表了时代的风貌和社会背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化氛围。
研究这些作品有助于加深对中国音乐历史、文化传统和创作技巧的理解,有利于推动中国音乐创作的发展和创新。
钢琴作品作为音乐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提升中国音乐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历程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中国开始接触西方音乐,并将钢琴引入国内。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
二十世纪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
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作品在形式、风格和主题上都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特点,为中
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二十世纪初期,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相对较少,主要受到传统音乐的影响。
这
些作品大多结合了中国古典音乐的元素,旋律优美动人,富有东方韵味。
赵元任的《秋思》,以其婉转动人的旋律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改革开放,中国钢琴音乐作品逐渐开始探索不同的音乐风格。
一方面,受到西方古典音乐的影响,中国作曲家开始尝试创作具有浓厚西方风格的钢琴作品。
这些作品常常具有复杂的和声和技巧性的要求,展示了作曲家的个人才华和表达能力。
林肇中的《黄鹂》,以其复杂的和声和富有变化的音乐结构,展示了中国作曲家的音乐才华。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也开始探索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表达。
作曲家通过音乐语言,表
达了对时代的反思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任石的《黄河谷的云雀》,以其激情四溢的旋律
和深刻的主题,展示了作曲家对黄河的热爱和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关注。
除了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表达,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也开始探索对中国传统
文化的回归和传承。
作曲家通过融合传统音乐元素,创作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
马毅的《春江花月夜》,以其富有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旋律和和声,赢得了广大听众
的喜爱和赞赏。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二十世纪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辉煌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钢琴音乐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大批优秀的钢琴作品相继问世,为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进行初探,探讨其中的特点和价值。
在二十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批杰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们用自己的音乐语言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钢琴音乐作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国宝级钢琴家冼星海和其作曲家兄长冼友。
冼星海擅长演奏和创作钢琴曲,他的作品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展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秋思曲》、《马兰花》等曲目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感和表现力,被视为中国钢琴音乐的经典之作。
冼友则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他创作的《瓦尔斯小曲》、《梦幻曲》等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在后来的音乐史上也留下了重要的影响。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中,还有一些作曲家将西方音乐理论和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创作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
他们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和总结,将其中的旋律、节奏和调式运用到钢琴创作中,创作出了许多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优秀作品。
比如赵福全的《二泉映月》、傅聪的《渔舟唱晚》、马可的《梅花三弄》等作品,都融合了大量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展现出了深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
除了融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外,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中还受到了政治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特别是在20世纪中期,中国进入了一个政治运动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也影响了音乐创作的内容和形式。
有些作曲家开始创作符合时代需要的音乐作品,以表达自己对时代的思考和情感。
其中有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如《东方红钢琴协奏曲》、《毛泽东颂》等,这些作品将时代的政治理想和情感融入成为了当时政治宣传的重要手段。
而另一些作曲家则创作了一些深刻的抒情作品,如《黄河钢琴协奏曲》、《平鲁叙事曲》等,表达了作曲家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情感,成为了当时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象征。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二十世纪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在音乐风格、创作手法和音乐思想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
本文将就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初探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这个时期,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
一方面,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一些作曲家开始尝试写作具有浓郁的欧洲风格的作品,如王建年的《无言歌》和冼星海的《黄河协奏曲》等作品。
一些作曲家也开始探索中国音乐的独特之处,创作具有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作品,如马祖道的《拨云见日》和曹光寅的《茉莉花》等作品。
在创作手法上,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一些作曲家运用了传统的钢琴技巧和手法,创作了技巧性较强的作品,如在马秀华的《锦绣河山》和朱振宇的《大漠孤烟直》中都可以看到这种风格。
另一些作曲家则尝试用新的技巧和手法来展现钢琴的音色和表现力,如郭文景的《戈庄序曲》和黄自的《天之蓬》等作品。
在音乐思想上,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一方面,一些作曲家追求个人情感和情绪的表达,他们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感受,如谢韫霞的《幻境》和陈世才的《晚云》等作品。
一些作曲家则追求音乐的普遍性和社会性,他们希望通过音乐来传达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和思想,如李芬的《红楼梦》和高月的《杂念》等作品。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具有多样化的面貌和特点。
作曲家们既在音乐风格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又在创作手法和音乐思想上有所突破。
这些音乐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与世界音乐交流互动,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同时也需要指出的是,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时期的音乐遗产。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初至1949年前的先驱时期、1950年至1976年的新民乐时期和1976年以后的后现代时期。
在20世纪初至1949年前的先驱时期,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场景相对较少,但还是出现了一些重要的作品和人物。
其代表作品有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陈其钢的《彩云追月》等。
而在创作者方面,李双叶、聂耳、徐霞云等都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界的先驱人物之一。
1950年至1976年的新民乐时期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中国钢琴音乐形成了以民族主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创作方向。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谭盾的《黄河》、久石让的《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等。
同时,在这个时期内奠定了许多后来新生代作曲家的音乐基础,也为中国的音乐未来发展路线制定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1976年以后的后现代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开始出现了更多元化和多样化的作品。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以独立、自由、多元性为主要特征,融入了许多新的音乐元素。
例如,肖邦的钢琴协奏曲《雪松》、刘敬之的《雪人谷的梦》等就是这一时期中国钢琴音乐的代表作品。
总的来说,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方向,而这些创作也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无论是先驱时期还是后现代时期,中国的钢琴音乐家们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感人的音乐情感。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二十世纪经历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发展过程。
从早期受西方古典音
乐影响的作品,到后来的中国民族化作品,再到探索现代音乐语言的作品,中国钢琴音乐
在这个世纪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在二十世纪初,中国音乐界开始接触西方古典音乐,这对于钢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
要的推动作用。
一些中国音乐家开始创作受西方古典音乐启发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中国音
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肖邦和勃拉姆斯的作品在这个时期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对中
国音乐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些中国音乐家也开始创作受西方古典音乐启发的钢琴作品,傅聪创作了一系列以古典音乐形式为基础的钢琴作品。
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二十世纪中叶以后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开始
呈现出强烈的民族色彩。
一些作曲家开始运用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创作钢琴作品,使其具有
独特的中国音乐风格。
许镜清的《黄河大合唱》和陈升的《黄河钢琴协奏曲》都是以中国
民歌和民间音乐为基础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中国情怀和音乐特点。
除了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二十世纪后期也开始探索现代音乐语言。
一些作曲家尝试使用新的音乐技巧和表现手法,使作品具有现代感。
郭宝崑的《红楼
梦钢琴协奏曲》运用了复杂的和声和音色变化,使作品富有现代感和个性。
一些中国作曲
家也受到国际现代音乐的影响,开始创作具有前卫音乐特点的钢琴作品。
谷建芬的《无言
叙事曲》和陈小鲁的《反击》都是具有前卫音乐特点的作品,展示了中国作曲家对于音乐
语言的探索和创新。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
二十世纪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重要阶段,此时中国正在进行巨大的社会变革和
文化革命。
在这个时期,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呈现出新的风貌和特点。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在中国的社会变革中,钢琴音乐作品成为了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媒介。
作曲家们通过创作钢琴音乐来反映
社会的变化和挑战,并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思。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也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音乐
家开始接触和学习西方古典音乐,探索和借鉴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和风格。
他们将西方音
乐的元素和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中展现了中国音乐家的个人风格。
不同的作曲家有着
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思想,他们用钢琴音乐作品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音乐观念。
这些
作品不仅体现了作曲家的才华和创造力,也为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增添了多样性和丰
富性。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和情感。
在这个时期,中国
经历了许多动荡和挑战,人民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许多作曲家通过创作钢琴音乐来
表达对人民遭受的困境和挣扎的关注和同情。
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和精神状态,唤起了人们对困难和挑战的反思。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
中国的现代钢琴音乐创作在二十世纪初期开始崛起。
随着西方音乐的渗透,以及中国音乐本身的发展,这些作品在不断地尝试着吸收、融合着两种不同的音乐语言,最终形成了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钢琴音乐。
其中的代表性作品有李叶芝的《黄河》,这是一首充满磅礴气势和民族情感的作品。
李叶芝在这首曲子中,将传统的黄河的经历、民谣、以及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都融合到了其中,形成了一种特别的音乐语言。
另一位代表性作曲家是谷建芬,他的作品《黄土高原》叙述了陕北的生活,以及人民在艰苦环境下的坚韧和乐观。
这首曲子传达了中国大地的激情和力量,以及亲近自然、纯朴的情感。
此外,还有陈立夫的《丰收组曲》,这是一首充满着农家乐的作品,将中国的民间文化和传统音乐元素充分利用,最终达到了人们对于健康、快乐、和平的向往。
这些作品的创作都充满了中国特色和民族情感。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现代钢琴音乐创作也在不断地发展中,吸收着国际音乐的新鲜血液,也在继承、繁荣中国音乐这一传统文化。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初探二十世纪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丰硕时期,大量的钢琴音乐作品在这一时期诞生,为中国音乐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进行初步探讨,了解其特点、代表作品及影响。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
在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音乐家开始接触到西方古典音乐,特别是钢琴音乐。
这些音乐家受到西方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和技法的启发,开始着手创作适合中国情境和文化内涵的钢琴音乐作品。
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借鉴。
许多二十世纪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创作中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古琴、笛子、二胡等的音律和节奏,在作品中呈现出独特的中国风情,展现出新的音乐魅力。
对时代变革的反映。
二十世纪是中国社会变革的时期,许多钢琴作曲家在作品中体现了对社会变革、对人民生活的思考和情感表达,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
技法的创新。
在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许多作曲家尝试运用新的创作技法,如序列主义、12音技法等,以及对钢琴的演奏技法进行探索和创新,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技法。
在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有一些代表作品成为了中国音乐的经典,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李雪健的《黄河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艺术气魄和浓烈的中国情感,成为了中国当代音乐的标志性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音乐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在国际音乐舞台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中国音乐赢得了国际声誉。
谭盾的《八个小品》,展现了中国文化和音乐的魅力,以其简洁、清新的风格,成为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影响了许多后来的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
叶小纲的《秧歌变奏曲》,以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出色的音乐表现力,成为了中国音乐创作史上的一大佳作,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为中国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初探
【摘要】20世纪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4个时期:萌芽时期――1915年我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公开发表,到1934年《牧童短笛》创作之前;初步繁荣时期――从1934年的《牧童短笛》问世到1966年“文革”前夕;徘徊时期――从“文革”初期的《钢琴伴唱“红灯记”》一花独放,到1979年钢琴协奏曲《山林》创作成功之前;创新发展时期――以1979年《山林》钢琴协奏曲为起点。
【关键词】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发展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5)04-0079-02
钢琴音乐在欧洲发展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但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现代钢琴才传入中国。
根据作品的成熟程度、创作技法、风格气质的特点,20世纪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4个时期:萌芽时期――从1915年我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公开发表,到1934年《牧童短笛》创作之前;初步繁荣时期――从1934年的《牧童短笛》问世到1966年“文革”前夕;徘徊时期――从“文革”初期的《钢琴伴唱“红灯记”》一花独放,到1979年钢琴协奏曲
《山林》创作成功之前;创新发展时期――以1979年《山林》钢琴协奏曲为起点。
一、萌芽时期
1914年5月22日,美国康乃尔大学的风琴钢琴演奏会
上演出了赵元任为风琴改编的中国曲子《华八板与湘江浪》。
这首牙牙学语般的小曲预示着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的萌芽。
1915年1月,赵元任又在《科学》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其创作的《和平进行曲》。
这是迄今为止有案可?说牡谝皇坠?开的中国钢琴曲。
这是一首进行曲速度的钢琴小品。
音乐形象坚定有力、富有生气,结构严谨,材料集中,但风格却完全是西洋的。
乐曲的和声严格规范地沿用了西洋的传统和声,这样的作品,在西洋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法刚刚传入中国不久的时期,已称得上是学习、模仿的成功之作。
此后,1916年肖友梅的《哀悼引》作品24、1917年赵
元任的《偶成》、1919年赵元任的《小朋友进行曲》、1921
年李荣寿的《锯大缸》、沈仰田的《钉缸》等作品相继问世。
这些早年由中国作曲家写作的钢琴曲尽管尚有许多局限,却开创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历史。
20世纪30年代初,在模仿的基础上,出现了探索性的
作品――老志诚1932年的即兴之作《牧童之乐》。
作曲家在西洋传统和声的基础上运用了四、五度叠置的和弦和平行四
度、五度进行等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技法。
乐曲一开始的引子便以平行模仿竹笛声奏出了具有北方色调的山歌旋律,并配以四、五度叠置的和弦。
这一小段建筑在羽调上的音乐,鲜明地显示出它的中国民族特性。
在乐曲进行中,作者又多次反复运用了类似技法,使这首题材自由的钢琴小曲具有不同凡响的风格。
《牧童之乐》及与之同时出现的江定仙的《摇篮曲》,为欧洲音乐理论和中国传统风格的结合提供了有益
的实践经验。
二、初步繁荣时期
经过近二十年的学习、模仿、探索,1934年贺绿汀成功地创作了《牧童短笛》。
它标志着我国钢琴音乐创作进入了
一个充满希望的新时期――繁荣时期。
这个时期历经三十余年,期间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各种题材、各种风格、各种体裁的钢琴作品多达三百多首(部)。
此时,不少
中国作曲家已能熟练运用欧洲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的创作技法,写作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
当然,与世界音乐发展的情况相比,这一时期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尚停留在19世
纪的水平。
由于受到“左”的思潮的影响,西方20世纪以
来涌现出的各种新理论、新技法在我国音乐界基本上受到否定。
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钢琴音乐的创新和发展。
尽管如此,在这三十多年的创作实践中,我国的作曲家们还
是努力在更广泛的领域里进行着新的、多方面的尝试。
初步繁荣时期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根据其内容、气质和社会历史演变的关系,可以以建国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祖国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斗争岁月。
作曲家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着共同的努力。
《花鼓》的作者瞿维,在解放区艰苦的条件下,用钢琴鼓舞着人们为全国解放而斗争。
他写的钢琴独奏《花鼓》以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为主题,成功地将民间欢庆的“秧歌点”锣鼓节奏贯穿其中,首尾呼应,把人们带到了解放区群众载歌载舞、欢庆胜利的场景中去。
又如作曲家丁善德,则是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用钢琴音乐迎接祖国光明的到来。
他在1954年创作了钢琴组曲《春之旅》。
组曲第一首标题是《待曙》,以急促的音调手法表现了渴望光明的迫切心情;第四首《晓风之舞》则充满了活力喜悦的心情,特别是最后一声明净清亮的刮奏,好像告诉人们,寒冬总会过去,春风即将吹拂祖国大地,寓意深刻。
此外,这一时期还有贺绿汀的《摇篮曲》《晚会》、丁善德的《序曲三首》、邓尔敬的《儿童钢琴曲四首》、陈田鹤的《序曲》及桑桐的无调性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等中国作品,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尝试性的创作,促成了以后中国钢琴作品的迅速发展。
第二阶段,人民当家作主,政局稳定,社会繁荣,生活充满了欢乐和希望,这一切为钢琴音乐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
环境和丰富的素材,一批迅速成长起来的青年作曲家与老一辈音乐家一起,以多种尝试、创作实践,促使我国钢琴音乐创作事业蒸蒸日上,形成了初步繁荣的局面。
在这一阶段中,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新作品。
如丁善德1950年以新疆
少数民族人民生活为题材的《第一新疆舞曲》,巧妙地运用
了变化和复合节奏;桑桐1952年写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
曲七首》以朴实、单纯的手法对内蒙民歌进行了音乐处理;丁善德1953年创作的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反映了新中
国朝气蓬勃的新一代的精神面貌,形象鲜明,时代气息浓郁;孙以强1962年创作的《谷粒飞舞》成功地将西方托卡塔的
技法与中国的民族音调结合在一起……这些作品都在不同
程度上运用、发展和丰富了我国民族调式与和声,但究其创作手法,基本上尚属于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稍有突破性的创作。
这个阶段的钢琴作品不仅出现了大量引用民歌旋律为创作
素材的情况,还出现了数量可观的各种题材的改编曲,这些作品将已为广大群众所熟悉的民族器乐曲、群众歌曲、歌剧、舞剧的音乐改编成钢琴曲。
如储望华根据民族器乐曲改编的《翻身的日子》,王建中和储望华分别根据群众歌曲改编著
的《大路歌》和《解放区的天》,江静根据歌剧《白毛女》
改编的《红头绳》,金响根据歌舞剧《刘三姐》改编的组曲《刘三姐》等。
由于它们便于群众接受,大大促进了钢琴音乐的普及,同时也推动了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
三、创新发展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声春雷,驱散了人们心头的阴影,我国钢琴音乐创作重新获得生机。
随着对“左”的思潮批判以及各项政策的落实,许多学习新技法、具有浓郁民族风格而又独树一帜的钢琴作品纷纷问世。
1979年,刘敦南的钢琴协奏曲《山林》奏响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时期的“序曲”,在作曲技法上进行了新的尝试。
《山林》的各乐章主题都是以苗族“飞歌”的风格特征为依据,并运用了富有想像力及色彩性的和声,从而构成了乐曲浓郁的民族个性与气质,成为一部充满诗意、富于幻想的代表民族风格的钢琴协奏曲。
汪立三的《东山魁夷画意》则以他的创作实践和大胆的开拓精神加速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技法、创作风格方面的演奏速度,迎来了我国钢琴音乐的创新与发展时期。
《东山魁
夷画意》以日本现代著名画家东山魁夷的四幅同名画作主题,以作曲家丰富的想像、强烈的情感和20世纪的新颖技法,
精心构思了一部独具一格的钢琴组曲。
组曲的前三乐章《冬花》冷峻,《湖》深邃,《森林秋装》采用了浓郁的日本民谣风格的音调和节奏,全曲清新典雅;第四乐章《涛声》是组曲的高潮,他将庄严的古典风格的主题与日本调式音调交织在一起,用了大量的不谐和音,成功地刻画了中国古代英雄的精神境界,描绘了鉴真大师战胜艰难险阻,东渡日本弘扬
佛法的历史事件。
在繁荣中国钢琴音乐事业的历史中,除了作曲家们不懈努力外,还有周广仁、鲍蕙养、魏廷格等钢琴演奏家、理论家在为之奋斗。
他们用精湛的技艺、精辟的分析、通俗的讲解,宣传中国钢琴音乐的作品,总结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推动了中国钢琴音乐事业的发展。
本文为2014年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20世纪钢琴音乐研究”项目论文;项目编号:2014B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