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鉴赏边塞诗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8边塞诗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8边塞诗
表现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边关既有征夫,内地就有怨女。一些从表面上看起来 是闺怨、赠别的诗,因与边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妨把它看作边塞诗词的衍生作品。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沈佺期的《杂诗》
边塞诗立意,主旨之四:
第三 、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有的写建功 立业的渴望,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 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 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高考题展示:
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 万丈,积极乐观;
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 愁别恨。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⑶两首诗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 分析。(4分)
陈诗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 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1)海畔: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 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⑵请指出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4分)
描绘边塞奇异风光,塞外征战的艰苦和战士以 身许国的气概。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边塞诗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边塞诗

考 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马策与刀环是战事用品,写
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通过描写边塞战事频繁、戍边生活的荒凉苦寒,表现 了征人对单调艰苦的边塞生活的厌倦及对统治者穷兵黩武 的谴责。

战城南
塞下曲•其二

杨炯
王昌龄
阅 塞北途辽远,课城堂南练战习苦:辛。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读 幡旗如鸟翼,甲战城胄南 似鱼鳞。 平沙塞下日曲•未其二没,黯黯见临洮。
下快进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全国 将有34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1000多万人实现脱贫。嫦娥四号在人
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雪龙2号首航南极,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5G商用加速推 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成就凝结着新时代奋 斗者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中国力量。
李颀、李益等
凉州词(其一) 王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边 塞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醉卧沙场君莫笑,
黄沙百战穿金甲,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不破楼兰终不还。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意 象
萧关逢侯骑, 都护在燕然。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年来,国防和军队改革扎实推进,人民军队展现出
新时代强军风貌。我们进行国庆大阅兵,举行海军、空军 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首艘 国产航母正式列装。人民子弟兵永远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 城,让我们向守护家园的忠诚卫士们致敬!
2019年,最难忘的是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为共和国 70年的辉煌成就喝彩,被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震撼。阅兵方阵威武 雄壮,群众游行激情飞扬,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大江南北 披上红色盛装,人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和我的祖国》在 大街小巷传唱。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 起民族的脊梁。这一切,汇聚成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前进洪 流,给我们增添了无穷力量。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边塞诗诗歌鉴赏专题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边塞诗诗歌鉴赏专题课件
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出塞》《从军行》, 王之涣《凉州词》,王翰《凉州词》,王维《使至塞上》《老将行》。 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 但题材有所扩展。
•6
(3)题材介绍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 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 或反映戍边的艰辛; 或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19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第二首诗亦写戍边将士辞家别亲的怨愁,但末句翻以豪语结之,表现了戍边将士忠勇报国的坦荡胸 怀。前三句极写边愁。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奏出新的曲调,但不管怎么变换,在内心充满 思亲怀故愁绪的人听来,似乎“总是”在弹奏出“关山”别离的悲歌苦调,徒增心中纷乱的“边愁” 和“不尽”的“别情”。诗歌至此,已将愁说尽,不能自已,再深掘愁思,已无余地。如何作结, 更见功力。王昌龄不愧是“七绝圣手”,结语施以奇笔,突奏异响,以“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伟 壮阔之景,将征人浓郁的边愁一笔撇开,而翻出豪宕情怀。此句虽为景语,但诗人融情于景,在秋 风朗月的广漠背景下,遥望长城万里的壮丽河山,使征人由对其热爱而意识到自己保卫河山的神圣 职责,个人的区区“边愁”就不足挂齿了,从而使征人忠勇爱国的高旷情怀在壮丽之景的展示中得
17
(3)李白《从军行》二首
其一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其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第一首为五律,写战士的作战经历,表达通过征战杀敌来实现和平的愿望。 第二首为七绝,叙写了唐军被困突围的英勇事迹,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 军形象。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边关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边塞诗总结资料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边塞诗总结资料

边塞诗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句解:(1)首联:战局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如金色鱼鳞一般闪耀着。

(2)颔联:秋色中,遍地响起了号角声,凝结在塞上的深红血迹在暮色中如同紫色。

(3)颈联:部队行进在易水边,风卷动红旗,浓霜凝住战鼓,鼓声低沉。

(4)尾联: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将士们)甘愿高举宝剑,战死沙场。

注释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黑云:厚厚的乌云。

这里指攻城敌军的气势。

摧:毁坏。

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甲,指铠甲,战衣。

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塞土燕脂凝夜紫:夜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浓艳得近似紫色。

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化妆品。

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胭脂凝成。

据说长城附近多半是紫色泥土。

临:抵达。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

“塞上”一作“塞土”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聘人材、招揽隐士。

玉龙:指一种珍贵的宝剑,这里代指剑。

君:君王。

译文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赏析《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

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后称“乐府诗”。

多介绍战争场景。

诗人的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i、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而谷5)浑出的)、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见。

”语义双关又埋怨杨柳尚未返青]、《落梅花》、《关山月》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
西北地域辽阔荒远,大部分为高原山地、沙漠戈壁、 沼泽冰川,地形复杂、干旱严寒,气候恶劣。 B.边塞诗中会有诸多反应西北地形气候的地域意象。
塞诗诗歌的鉴赏
1.了解唐代边塞诗歌的常见意象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表现大西北厚重粗犷的风土人情、风俗习尚,传达出胡汉 文化融汇的斑斓氛围。
对凡庸军将的批评更为尖锐突出
战士苦难,为士兵的呼号更见痛切
对血与死的描绘触目惊心, 边塞与死亡连在一起成为习见现象
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中晚唐时期较重要的边塞诗作家还有
卢纶 王建 张籍
杜牧
他们都已不像盛唐边塞诗派作家那 样专此为长,总的成就也不能与之 并称,显示了时代风气的流变。
塞诗诗歌的鉴赏
解读边塞诗歌与其他题材的诗歌是一脉相成的,如果 积累了大量的诗歌,有很好的古诗基础,再加上对边塞诗 歌常见意象、常见情感的了解,高考做好边塞诗是没有大 问题的。
完成:高考真题实践演练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塞诗诗歌的鉴赏
塞诗诗歌的鉴赏
2.了解唐代边塞诗歌的常见情感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生活奇苦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边塞诗)ppt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边塞诗)ppt

二、思乡闺怨:
《出塞》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二、思乡闺怨: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边 塞 诗
边塞诗
一、壮志激昂: 忠君爱国、投笔从戎、杀敌建功、 蔑视困难,充满民族自豪感。 二、思乡闺怨: 战士思乡;闺中妻子思念从军在外 的丈夫。 三、同情反战: 同情战士疾苦,充满厌战、反战情 绪。
一、壮志激昂: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并且毫不畏惧地,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 成功,会在不期然间忽然降临!
1、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 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4、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 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边塞诗中的主要乐器
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 笛——笛中闻析柳 角——吹角当城汉月孤 芦管——不知何处吹芦管 笳——几处吹笳明月夜 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 胡琴——胡琴琵琶与羌笛 鼓——晓战随金鼓
前出塞 杜甫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即青海湖,在今青海 省东北部,在唐代,这里是经常与吐蕃作 战的地方。 2、长云:满天的阴云。 3、楼兰:汉代西域的一个国家,这 里代指骚扰边疆的敌国。
一、壮志激昂: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边塞诗鉴赏高一模块

边塞诗鉴赏高一模块

边塞诗鉴赏一、边塞诗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为主,充分显现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

其兴起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

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二、边塞诗的分类1.边塞诗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颂战,如卢纶的《塞下曲》。

一类是反战,如杜甫的《兵车行》、柳中庸的《征人怨》。

一类是反映战况或戌边生存状态。

2.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盛唐: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国势渐衰,昂扬向上的基调依旧,但悲壮惋伤的成分渐多。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感情或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三、边塞诗常见意象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一)四、抒发的感情边塞诗在诗的题材内容上,往往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表现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的思想感情。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边塞诗+课件22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边塞诗+课件22张

释 ②帏箔:帐幔和帘子,泛指帘幕
④中酒:喝醉酒
参考答案
①环境描写:十月的边疆,风沙
漫天,气候恶劣,烘托官军生活
环境的苦寒 ③直接描写:通过对官军的衣着
【宋】
和动作表现士兵的苦寒
②运用对比:长安城中的“热官”

官位高气焰盛,与军上的戍边冷
清状作对比,突出将士苦寒境遇;
“热官们”纸醉金迷,而将士们 衣裘薄,冷难睡,用高官纸醉金
对比训练-5分钟
塞上行作 【唐】刘得仁 乡井从离别,穷边触目愁。 生人居外地,塞雪下中秋。 雁举之衡翅,河穿入虏流。 将军心莫苦,向此取封侯。
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对比训练
塞上行作
诗人生活在唐文宗时期,在此期间
【唐】刘得仁
政治黑暗,边疆战事连连,北方少 数民族部落不断侵扰。本诗描绘了
意境营造: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 虚实: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四、边塞诗特点
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 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 沸腾。
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 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 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 强音,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 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表达什么
情感主旨
久经沙场
⑤穷兵黩武/骄奢淫逸的批判愤懑
士卒艰辛/民不聊生的悲悯同情
冷静旁观 ⑥外族入侵的担忧 报国无门的愤懑
⑦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 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和平安宁的珍视向往
规范答题
(1)速解表达技巧鉴赏题“3 步骤” ①准确指出诗中的表达技巧:抒情手法常考的有借景抒情、用典抒情。 修辞手法常考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描写手法常考的有以 动衬静、对比衬托、用典、虚实结合、象征、联想等。 ②分析表达技巧的运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表达技巧在诗中是 如何体现的。 ③赏析表达效果+情感:起到怎样的效果,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边塞诗鉴赏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边塞诗鉴赏课件
在鉴赏边塞诗歌时,如果我们能关注到这三个思路,那么,面对 鉴赏题目,我们就能准确快速进行分析并解答了。
诗歌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 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 七万多人。
古来战几人回
边塞诗鉴赏
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应 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 (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华, 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 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 观的边塞诗派。
适)
•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 的景物对照,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 3.虚实结合: •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 空的对照。
• 4.用典故: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 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抒发将士们 思乡念亲的乡愁。)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5:边塞诗】专题精讲精练附详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5:边塞诗】专题精讲精练附详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精讲精练专题五、边塞诗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一、边塞诗类型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以金昌绪的《春怨》为例: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

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

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

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城南
比 阅
塞北途辽远,课杨城堂炯南练战习苦:辛。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读 幡旗如鸟翼,战甲杨城炯胄南 似鱼鳞。 平沙塞下王日曲昌•未龄其二没,黯黯见临洮。
冻水寒伤塞北马途,辽远悲,城风南愁战苦杀辛人。 。 饮马昔渡日秋水长,城水寒战风似,刀咸。 言意气高。 寸心明白幡冻水旗日寒如,伤鸟马翼千,,悲甲里胄风暗愁似杀鱼黄人鳞尘。。 。 平 昔日沙黄长日尘城未战没足,,今咸黯黯言古意见气临,高洮白。。 骨乱蓬蒿。 2.两首诗都寸心是明边白日塞,千战里争暗黄题尘材。 的诗黄歌尘,足今请古,简白要骨乱分蓬析蒿。这两首诗不同的
• 3.边塞诗
• ①B
• ②雄豪悲壮的格调:后两句写边关照月,多少 征人骑着战马前往作战之地的苍凉、壮美的塞 外景色。
• 缠绵的情致:写征人骑在战马上望月,既表现 了征人思乡的愁情,又表现了征人戍守边关,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9.思乡怀人诗
•①D
•②两组句子均以哀景衬哀情、以动衬静。
•“空床卧听南窗雨”通过写诗人静静地躺在床 上听着南窗雨,营造出凄凉的意境,衬托词 人失去爱妻的无限哀伤。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1.两首诗都寸心选明择白日了,悲千里风暗黄、尘寒。 水、黄战尘马足今、古,黄白尘骨乱蓬蒿等。 相同的意象,
描写了秋风1凛.两冽首诗、选河择了水悲寒风、冷寒水、、黄战马沙、黄飞尘 舞等相的同苦的意寒象,萧描索写了、苍凉辽阔 的 自然景象。(4分) 秋风凛冽、河水寒冷、黄沙飞舞的苦寒萧索、苍凉辽阔 的自然景象。
带来痛苦,渴望和平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04年江苏)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走 进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高 (1)题目中的出现了“征人”,诗句中有金河、 考 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马策与
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用“楼兰”指边
虚实结合
境敌人,“斩楼 兰”指建功立业。
边塞诗常见的思想内容和手法
思想内容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用典 对比 虚实结合
景—— 边塞风光(雄奇壮丽)
统治者—— 穷兵黩武、腐败无能
艰苦紧张生活
人 将士
思乡念亲
主战:建功立业(杀敌豪情) 反战:战争的惨烈、给人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通过写 雨打梧桐的凄清之景,衬托词人国破家亡的 无限哀伤。
酒泉西望玉关道, 千山万碛皆白草。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凉沙州百战词穿(金其甲一,) 不破楼兰王终翰不还。
单葡车萄欲美问酒边夜,光杯, 属欲国饮过琵居琶延马。上催。 萧都醉古关护卧来在逢沙征侯燕场战骑然君几,。莫人笑回,?
刀环是战事用品,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对点练习1)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走 进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高 (2)对单调艰苦的边塞生活的厌倦。第二句描述天
李颀、李益等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疆域开阔,内地与边疆民族交 往空前密切,统治者从自身利益和实际需要出发,或 守边或抚边或开边,边事不断,战争频繁。文人多热
盛 衷功名,从军边塞,为国立功便成为一条功名捷径。 唐 因此,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
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代表作家:高适、岑参、王维、王昌龄、李颀、王翰、 王之涣……

D、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叁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边塞诗的是( B )

A、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B、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C、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D、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思 分组探究边塞诗的思想情感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不破楼兰终不还。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意 象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塞诗中的意象
1.景物意象:黄沙、大漠、烽烟、长河、落日、风雪、孤城
2.地点意象:阳关、玉门关、楼兰、阴山、凉州、天山、 关山、燕山、瀚海、长城、受降城、轮台、龟兹、夜郎 3.事物意象: 战具:金鼓、旌旗、戈、矛、剑、戟、号角、单车、马 乐器:羌笛、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乐曲:《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中晚唐国势式微,面对外族入侵,唐只有
招架之功,后来甚至丧失守边能力。边塞诗中 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饱含深重的忧患

意识,甚至反战厌战情绪,格调沉郁悲凉。


代表作家:白居易、卢纶、李贺、李商隐……
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 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征人怨》《从军行》
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大都有浓郁的地域色彩: 风土人情、 边塞风光
凉州词(其一) 王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边 塞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醉卧沙场君莫笑,
黄沙百战穿金甲,
4.人物形象:都护、将军、征人、单于、吐谷浑
壹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出自边塞诗?( D )

A.高适《塞下曲》

B.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C.柳中庸《征人怨》

D.曾巩《咏柳》

贰 下列选项中,属于边塞诗的是( C )

A、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7、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离别之情
思 探究边塞诗的写作手法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楼兰国王 贪财,多次杀害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前往西域的汉使。

、用典
后来傅介子被派
塞 诗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出使西域,计杀
对比
楼兰王。后人常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 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 些惆怅。
如何判断一首边塞诗?
思想感情。1.两首诗选择了 悲风、寒水、战马、黄尘 等相同的意象,描写了 ①杨诗以战争2.秋悲风两凛首壮冽诗、场都河是面水边寒塞铺冷战、垫争黄沙题,飞材舞引的的诗出苦歌寒,“萧请索寸简、要苍心凉分明辽析阔这白两日首的诗自”不然同景,的象表。 现出征人 光明的内心世思想界感和情。满怀豪情、立志杀敌的爱国思想感情。(2分)
考 天练兵的辛苦,第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第四句看
出景色单调。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对战争残
酷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第一句可看出年年的
频繁调动,“归青冢”暗隐生还无望。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 情,请做简要赏析。
2.两首诗都是边塞战争题材的诗歌,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不同的
2.两首诗都思想是感情边。塞战争题材的诗歌,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不同的
思想感情。(4分) 杨诗以战争悲壮场面铺垫,引出“寸心明白日”,表现出征人光 明的内心世界和满怀豪情、立志杀敌爱国的思想感情。(2分) 王诗在写塞外苦寒的基础上,追思昔日长城一战,而黄尘足今古, 白骨乱蓬蒿,巧用对比,表现出诗人反战的思想感情。(2分)
②王诗在写塞外明的苦内杨心诗寒世以界战的和争满悲基怀壮础豪场情面上、铺立垫,志,杀引追敌出思爱“国寸昔的心思明日想白感日长情”。城,(表一2现分出)战征人,光 而黄尘足今 古,白骨乱蓬蒿,王诗巧在写用塞外对苦比寒的,基础表上,现追出思昔诗日长人城一反战,战而的黄尘思足今想古,感情。(2分)
白骨乱蓬蒿,巧用对比,表现出诗人反战的思想感情。(2分)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 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
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 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 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
以怨为题,却无一“怨” 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 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21

战城南
探 2、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艰苦紧张的戍边生活 究 3、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边 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的豪情
诗 5、可战怜士无军定前河半边死骨生,,犹美是人春帐闺下梦犹里歌人舞。。对、厌统战治、者渴/将望领和的平批判
6、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塞下曲•其二

杨炯
王昌龄
阅 塞北途辽远,课城堂南练战习苦:辛。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