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丹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高二历史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家语》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癝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美德矣。”其意在强调

A. 救饥是仁的具体化

B. 君臣关系的重要性

C. 应该遵循等级秩序

D. 治国要以德政为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孔子不赞成臣子私自救济百姓,认为这样会显现臣子的美德,彰显君主的“无惠”,可见其认为应当遵循等级秩序,选项C正确;选项A脱离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主旨是臣子应当遵循等级秩序,而非强调君臣关系,排除B;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

2.董仲舒应汉武帝之对策云:“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该对策体现了董氏学说的哪一主张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大一统

C. 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的说法赋予了上天以人格化的神的地位,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主观一致,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崇尚儒学,限制其他学派,以思想的大一统维护政治大一统的观点,AB两项错误;材料谈论的是天对君主统治的监督,不是君主权力源于上天,D项错误。

3.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

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A. 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

B. 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 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

D. 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

【答案】B

【解析】

“《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属于儒家的经典之作,“上下尊卑”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说明司法审判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故B正确;西汉时期主要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A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法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没有提及判案的随意性,故C 错误;儒家经典难以保证司法公正性,故D错误。

4. 下图汉字字体分别是 ( )

A. 楷书——草书——行书——隶书

B.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C. 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D. 楷书——行书——草书——隶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片信息,本题考查中国汉字艺术的特征。仔细观察图片文字特征,不难得出,依次是: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其余ACD三项均不正确,排除ACD。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特征

5.理学家在建立理论体系时,把自然、人生和社会融为一体,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

《六经》而后得”的过程。这反映出理学

A. 充分阐发佛道思想

B. 具有包容创新精神

C. 是儒学发展的倒退

D. 开始形成民族精神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可知,理学融合了道家、佛教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故B正确;理学融合了道家、佛教思想,并非充分阐发佛道思想,排除A;理学是对儒学的发展,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联系所学理学思想形成的原因分析解答。

6.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 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B. 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 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 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可知,作者认为朱熹使儒学更加接近百姓的日常生活,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故选A。BCD中政治化、哲学化和宗教化的描述与材料“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的描述不相符合,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学生紧扣材料信息后再结合选项作出逐一甄别即可,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7.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记载:“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主张教育目标是成圣成贤

B. 倡导教育目标是博闻强记

C. 阐明教育目标是求取功名

D. 强调教育目标是完善人的品德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可知,朱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D正确;A、B与材料无关;据材料“……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可知,朱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而不是求取功名,C错误。

8.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A. 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B. 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 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运用季节性画面体现画家主观情感,符合文人画中山水画的特点,故选C项;中国画不强调逼真描写,排除A项;花鸟题材不是山水画的主要内容,排除B项;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是人物画的特征,山水画不是以人物为中心,排除D项。

9.如图是明代唐寅的《看泉听风图》,该作品的绘画风格是

A. 光影交替,追求客观

B. 构图宏伟,色彩绚丽

C. 遗形写神,借物抒情

D. 对比强烈,传神写照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中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可知,唐寅的《看泉听风图》属于文人画,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人的情感,故C项正确。文人画不追求对客观事物的逼真摹写,排除A;图画无法反映色彩绚丽的特征,排除B;此画不仅是文人画,也是山水画,追求人与自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