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案例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案例篇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由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而得到了广泛运用。

本文结合自己的课例就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应用,设计了《数的认识》一课。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

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借助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是简单的使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案例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是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把数学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知识和能力渗透到信息技术学科中来,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扩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多思路、多方面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与教学过程浑然一体呢?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

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利用多媒体展现森林中的小猪、小狗、小兔、小熊等小动物分别骑着装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等不同形状车轮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

精彩的画面,一下把学生吸住了。

比赛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谁先到达终点。

学生们根据生活经验,猜小狗会得第一。

比赛开始了,音乐声中,小狗骑得又快又稳,得了第一,小猪、小兔、小熊虽奋力拼搏,但仍落在后面。

学生们情绪高涨,事实果然与猜想一致。

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小狗为什么能得第一?”“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圆心上才能跑得又快又稳?”这一连串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探求知识奥妙的愿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有关圆的知识的学习中来。

现代信息技术使数学知识与学生喜欢的动画结合起来,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宽知识面,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引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案例背景某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主题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依靠黑板讲解和课本练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存在困难。

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教师决定引入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数学教学软件等手段,进行教学创新。

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和视频直观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过程。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面积计算的演示和练习。

数学教学软件:如GeoGebra,用于学生自主探究和操作练习。

教学过程:导入阶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的特征。

提出问题:“如何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新授课阶段: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演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操作,计算不同长宽的长方形和边长不同的正方形的面积,教师实时指导和纠正。

使用数学教学软件GeoGebra,让学生自行探索和验证面积计算方法。

学生可以调整图形的大小,观察面积变化,并记录计算结果。

练习巩固阶段:学生分组使用平板电脑,完成数学教学软件中的面积计算练习。

软件即时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

组内讨论和分享计算结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总结提升阶段:教师通过电子白板进行总结,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和鼓励。

效果与反思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课堂参与度大大增强。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3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3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3案例介绍本案例是关于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一次教学实践。

在此次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数学教学,通过将数学概念与现实情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与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思维教学环节1. 引入(5分钟)在此环节中,教师通过呈现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并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

例如:假设学生们需要在有限的预算内购买一定数量的食品,他们该如何选择,使得能够得到最多的种类。

2. 信息技术展示(15分钟)教师使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一个购物网站,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网上进行商品搜索,并了解商品的价格和属性。

学生们可以在互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观察信息。

3. 组织活动(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任务,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食品,并在购物网站上搜索相关的产品。

他们需要比较不同品牌和不同规格的产品,并选择最佳选项。

他们需要将价格、质量和种类进行综合考虑。

4. 分享与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购物策略和选择,让其他小组提出问题或给予意见。

教师引导学生将购买决策过程与数学概念进行联系,例如利用价格与数量的关系进行比较和计算。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表现和分享内容,以及他们在购物过程中的决策,教师可以初步评估学生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问题解决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

延伸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例如通过购物网站或其他应用程序进行价格比较、货币换算等。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研究和创新思考。

总结通过将数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这种融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创造思维,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成果——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乌鸦喝水》

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成果——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乌鸦喝水》

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成果——小学数学
教学案例《乌鸦喝水》
简介
本文档介绍了一种融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题为《乌鸦喝水》。

目标
通过该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
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概述
《乌鸦喝水》是一种互动式数字游戏,通过结合数学问题和信
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乌鸦喝水的场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
入问题讨论。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思考乌鸦喝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3. 信息技术应用:引入信息技术工具,如计算器或电子白板,
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进行计算和记录。

4. 分享和讨论: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5. 总结:总结案例中学生的解决方法和思考过程,强调数学知
识的应用和信息技术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 学会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应用技能。

-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记录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及对学生提问的回答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

总结
通过《乌鸦喝水》这个案例,结合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应用,
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乌鸦喝水》的信息技术融合创
新应用成果的简要介绍。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融合案例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融合案例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融合案例
简介
本文将介绍一些融合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的案例,旨在展示如
何将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为小学生提供更丰富和有趣的研究体验。

案例一:使用数学游戏应用程序
许多数学游戏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访问,这
些应用程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使用这些应用程序进行数学练和游戏,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
技能。

例如,通过使用一个倍数游戏应用,学生可以在游戏中研究
和巩固乘法概念。

案例二:数字识别与数学运算结合
信息技术可以用于数字识别,并与数学运算结合起来,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

通过使用智能白板或数学软件,教师可以
展示数学问题,并要求学生在白板上输入答案。

这种互动式的研究
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字和运算符的理解,并提高他们解决数
学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使用在线教育资源
互联网上有许多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数学研究的支持。

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源纳入课堂教学,例如引导学生观看数学教学视频、参与在线数学练等。

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相融合,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资源进一步巩固他们的数学知识。

结论
通过融合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我们可以为小学生创造更富有趣味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

这些案例中的方法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应继续探索更多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效融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兴趣。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2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2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姓名:无班级:无学校:无学科:数学案例主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案例背景:本课教学内容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是学生在研究了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进行的。

小数可以看作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所以分数和小数可以互化。

本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深入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打好基础。

案例描述:在数学研究方面,大部分同学研究态度端正、研究认真,但有一小部分同学研究基础较差,在数学研究上也没有兴趣。

帮扶学困生建立研究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通过在四年级下学期小数的意义的研究,已经知道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在研究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是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的主要障碍点。

因此,本节课教学中主要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题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极探索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规律。

案例内容:分数化成小数的基础知识有两个:一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二是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先通过复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旧知,然后逐步引入新知识,制造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并在知识的分化处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研究中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自主研究。

在本节课中,先通过例1的研究思路,思考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怎样化成小数,引出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7/25化成28/100,再改写成小数的方法。

接着,再介绍分数化小数的一般方法,即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

同时还说明了遇到除不尽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在“做一做”里也安排了相应的练。

学生需要理解将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并且能够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实现这一目标。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1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1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1---1.引言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将其与学科教学融合已成为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探讨了一种融合教学的案例,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促进他们能力的全面发展。

2.目标本教学案例的目标是:-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公式和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3.教学内容和步骤3.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2 教学步骤步骤1: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概念,并示范几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方法。

步骤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道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步骤3: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电子表格软件或在线方程计算器)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方程并得出答案。

步骤4:每组同学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过程和答案,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步骤5:针对学生的解决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分析错误之处并进行修正。

步骤6: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些相关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4.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通过本教学案例的实施,可以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解题过程、听取学生的展示和讨论,以及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等方式进行评价。

4.2 反思与改进在实施本教学案例时,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解题思路的理解程度;-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表现;- 学生的互动和参与情况。

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5.结语通过将数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希望本案例能够给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融合教学的范例,并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案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方法和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短片展示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店主的角色。

通过购物过程中的加减计算,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应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

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难点。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三维动画展示图形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图形的结构和性质。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或项目。

例如,在教授“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

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和分享,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用于拓展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或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案例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了不少的办法:或是绘声绘色,或是实物展示,或是幻灯辅助等等。

但这些方法却容量小,手段单一,吸引力不强。

而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可以集文字、声音、图象和动画于一体,且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特别是络传递方式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问题情境生动逼真,能够使得小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性高。

在这种大环境下,教师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让数学更贴进生活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应以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为切入点来进行。

教师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学。

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可以极大限度的突破书本是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

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圆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圆及其应用,把握什么是圆周、直径、半径、圆心的特点,会画圆。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引人:小动物们举行自行车比赛,比赛的结果如何呢?请大家观看屏幕猜一猜。

这时,画面上出现了四个可爱的小动物:小猴、小猫、小猪、小兔和小狗,他们分别乘坐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参加比赛(利用特写镜头的办法把不同设计的自行车轮子一一展示,引发学生的质疑与思考)。

随着小猴一声枪响,激烈的比赛开始了,但很快就拉开了距离。

接着,老师让学生根据不同车轮前进的情况预测比赛结果,究竟谁能得第一?“小狗得第一”,“为什么?”“因为小狗骑的车车轮圆的”。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2.掌握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和技巧;3.能够设计和实施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

教学准备:1.计算机和投影仪;2.互动教具软件和网络资源;3.相关的数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展示数学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Step 2:信息技术辅助教学1.展示互动教具软件,介绍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特点,比如可以绘制几何图形,进行计算等;2.使用互动教具软件展示相关的数学概念和定理,比如展示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特性等;3.通过网络资源展示数学问题的解法和应用,比如展示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代数方法进行求解;4.组织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学计算和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5.使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品和解题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Step 3:巩固和拓展1.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利用互动教具软件进行探索和发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法,展示数学的拓展应用,比如数学在经济、生活、艺术等方面的应用;3.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观点,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

Step 4: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会。

鼓励学生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和实践数学知识。

Step 5: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练习和作业。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寻找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资源。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信息技术使用的情况,包括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等;2.对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作业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3.开展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活动,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自身表现进行评价。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案例一、教学背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得到了广泛运用,让网络走进每一门学科课程,利用网络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变化、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引发和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在整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培养和优化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多媒体课件已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缺的一项工具。

旧的教学思想已经落伍了,学生想要的是更多更新更精彩的知识。

多媒体就可以实现这个愿望,它能使数学问题尤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静止变动态,由复杂变简单。

每次用多媒体课件给孩子们上课,他们都会特别兴奋,那节课的教学效果也会非常好。

特别是让孩子们亲自上计算机前做练习,学生更是格外高兴。

大量的电化教育实践已经证明:运用电教媒体表示、传递和处理教育教学信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可以增加课堂练习地实践和机会;可以促进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二、案例描述:教学内容:《圆》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内容并很难,书中涉及的知识点也较少。

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组,加入了其他的一些知识点,如圆心和半径的作用、圆内线段直径最长、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等,一方面提高学生兴趣,另一方面也作为课的内容向学生介绍。

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观察、比较中学习有关圆的知识,兴趣明显高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感受并探索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心,半径和直径,并会应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现象和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方面: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积累探索学习的经验,提升数学思维的水平。

解决问题方面: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理解圆周率含义,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方面: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探索和操作活动,认真体会圆形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学习价值和数学知识之美。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六篇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六篇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六篇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说课的题目是《剪切图形》,《剪切图形》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17课的用计算机画画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学完其他画图工具后,对菜单工具的更深入的学习。

其中的复制、粘帖命令是以后学习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如果掌握好会大大节省创作绘画的时间,变换各种形状图形,为创作绘画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为:1、(知识和技能)掌握图形剪贴,复制的技技巧,学会、翻转命令的使用方法。

2、(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和态度)在同学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编辑菜单中复制、粘贴命重难点的使用。

教学难点:翻转/旋转工具的使用(理论和指导思想)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

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设计时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分别说出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在说每一个环节的同时说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以你知道孙悟空有什么本吗?学生知道,有七十二变。

那么今天我们也就来在计算机上让它变一变。

设这样情境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孙悟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情绪。

二、讲解重点、点拔难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就只能盲目尝试。

所以本对画出一个月亮,月亮、复制、粘贴的过程。

指出旋转命令在修改菜单中。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完成任务提供基础。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教学案例——《角的初步认识》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教学案例——《角的初步认识》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教学案例——《角的初步认识》案例背景: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这一课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新课导入和重点难点突破,教学案例节选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能够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角,知道角的概念以及各部分名称。

通过对比,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3.核心素养培养:通过实操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它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吸管、圆形纸张。

学具:三角板、吸管、圆形纸张。

教学过程:一、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快来看看这个是什么图形。

(用课件展示三角形和五角星)生:三角形和五角星。

师:那么为什么它们叫三角形和五角星呢?生:因为他们都有角。

师:非常好,大家知道它们都有角,那什么时候角呢?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下“角”这个新朋友吧。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识1.观察教室,寻找角师:同学们,看看我们的教室,哪里还有角的存在呢?生:黑板有角,小红旗有角,课桌、椅子、墙壁、老师手里的三角板……师:非常好,大家找到了这么多角。

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三角板,跟着老师一起做,先摸一摸这里(顶点),大家什么感觉?生:尖尖的,扎的手疼。

师:那大家再摸一摸这里呢?(摸一摸边)生:这里是平的,直的,割手。

师:这个尖尖的扎手的地方,在数学中我们叫做角的顶点,平平直直有点割手的地方,叫做边。

现在大家互相指一指,哪里是顶点,哪里是边吧。

生:学生活动。

师:(黑板上画角)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角,顶点和边该怎么标呢?生: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下,这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生:每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都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者的深度融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化时代所需的技能。

本文将以一个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为例,探讨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为深入整合信息技术到数学教学中,老师设计了一个小组协作的数学项目,项目涉及到益智数学游戏、动态数学展示以及多媒体制作等,让学生能够在玩乐中提高数学技能。

首先,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在组内配合完成了一个益智数学游戏。

游戏的规则为在限定的时间内,小组需要用数字搭配运算符来拼出一个给定的数字。

在游戏中,每个小组成员需要分工协作,分配任务来提高游戏效率,各自思考如何完成数字拼接过程中如何优化运算。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到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并且充分地调动大脑进行思考和分析。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为学生们准备了小黑板和彩色粉笔帮助学生们掌握游戏规则的操作方法,让学生能够轻松地记下所需的数字、运算符的符号等,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公式和符号。

此外,在数学实际操作中,学生们还能够学到组协作的技能,了解集体智慧的力量,提高课堂合作的能力。

接下来,在学完益智数学游戏后,老师要求学生制作一个动态的数学展示。

每个小组需要根据自己的数学知识,在计算机上用动态卡通形式,展示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学习如何使用多媒体技术,改变枯燥的数学概念表达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们用计算机造出不同的动画教材,包括用绘图软件做出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面积的动态展示;用幻灯片展示如何计算圆周长,直径和半径;用录音机制作了口算速算的练习等等。

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习了简单的多媒体技术,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转化成为图像、声音等形式,以此来形象理解学习的知识点。

学生们再次证明了在学习中将知识形象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最后,老师要求学生们用制作的数学展示制作一个短小精干的简报,介绍他们的作品和成果。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简介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教学案例。

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目标
1. 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2. 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

教学案例
主题:几何图形的认识与绘制
研究目标:
1. 了解常见的几何图形及其特征。

2. 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几何图形的绘制。

教学步骤:
1. 首先,老师可通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各种几何图形,并
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 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电脑或平板电脑上的画图软件,让他们自己绘制所学的几何图形。

3.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绘制,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绘图经验。

4. 老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使用电子工具继续练绘
制几何图形,并提交作品。

教学效果评估:
1. 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绘制的几何图形,评估他们对几何图
形特征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提交的作品可以作为教学效果评估的参考。

结论
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
识的理解和兴趣。

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
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1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1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1一、教学背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趋势,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教育中。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更愉悦地接受学科知识,成为了小学教师们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教学案例针对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主要结合教材内容和信息技术工具,设计了一节课程,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电子板书,在线画板等)辅助对学科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

2.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学学科中数字与形状的分类。

3.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在课堂上自主完成数字与形状的分类表。

三、教学内容数字与形状的分类。

四、教学过程1. 打造温馨课堂氛围主持人通过幽默有趣的话语,为上课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结束上一节的课后,会在黑板上出现与今天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预习今天的课程。

2. 了解课程知识老师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式,先让学生在黑板上自由发挥涂鸦,画出自己有关数字与形状的一些认知和想法。

然后,老师以幼儿园智慧登门课堂活动内容为线索,通过引导让学生看图形,同时说出这些图形叫什么名字。

3. 视频示例表达教师用多媒体和画板的介绍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几何中数字和形状的共性和差异。

老师运用干麻课堂中在线画板的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分类数字、形状的特点。

4. 同步表现并辅助案例做题学生在画板上完成分类表的基础上,老师会在重塑教育电子板书中同步表现同样的案例和思路,并针对学生起立的问题,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5. 作业检查在本节课结束时,老师会在板书上贴出学生已完成的练习题,并在小学鱼目中针对错题给予学生现场点评针对性的帮助,让学生收获到自己的成长和成绩的好感和自信心。

五、教学材料1.多媒体视频2.重塑教育电子板书3.黑板4.在线画板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教学内容和演示,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工具的融合来更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以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为例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以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为例
现 师生 互动、人机 互动、读者 与作 者的互 动等。刺激幼 儿的
进行 幼儿 自由分 组表演 阶段,幼儿 自由结组 ,每 组 6 个人 ,
商量每个 人扮演 的角色。在接下来 的表演 中,大家还可 以互 换角色 ,比一 比看谁表 演得最棒 !在 幼儿表 演的过程 中,教 师巡 回指 导 ,适 时给予鼓励和 引导。通过 幼儿表 演 ,教 师启
程度 上 的 提 高 。
2 0 1 3 年7 月中 第2 0 期 ( 总第 3 1 4 期)
的感 悟,纷纷 跑 向自己的 “ 伞”下躲 避大雨。这种教 学方式 , 既提 高 了幼儿的 阅读感悟能力 ,又提3—
数学学 习活动充满乐趣 ,学 生在玩 中学、学中玩。
4教学重点 、难点
教 学重点 :平移和旋 转这 两种运 动状态 的特 征是本课 的 重点 ,要求学生能进行 区分和辨认。 教 学难 点:正确数 出平 移的距离。
如 斜拉桥 、缆车 、升 降机 、风车 、直 升飞机 等,使 学 生对所 学的知识应 用有 了一定 的 了解 ,也使 学生获得 了丰 富的感 性
球公 公的招聘会 又开始 了,你们 想不想也扮 演一次小 动物去
5巧 用 电子 白板进 行人 机互 动 ,提 高幼儿 的 实践 应聘 呢?师 生先进 行示 范表 演,请保育 员老 师先扮演地球 公 能 力 公 ,选 几名能力较 强的幼儿扮 演各 种小 动物进行表演 。然后
在 幼儿 语 言课 的教学 中,通 过 电子 白板 的交互 功能 ,实
小动物们 去哪里找伞 呢?幼儿根据 电子 白板上 的提 示和 自己
幼儿产生丰 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综合提 高幼儿的 阅 读 素养 。 因此 ,在今 后的教 学中,笔者会进 一步探索和挖 掘提高幼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艳荣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促进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如果按信息技术类型及主要使用者分类,可将教学方式大致分成4类:教师演示为主型、学生应用工具软件为主型、学生应用网络学习为主型、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学习为主型。

(1)教师演示为主型。

这种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方式是在现有教学方式基础上,把计算机作为新教学媒体使用,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学生一般通过大屏幕观看。

(2)学生应用工具软件学习为主型。

这种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软件为主的学习方式。

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后的新“亮点”,也是正在研究和实践的主要教学方式。

(3)学生应用网络学习为主型。

网络化教学方式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通过实时传递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电子课件和教师板书等教学要素,使师生进行双向视听、生生之间协作学习、共同探究,充分共享教育资源,真正做到了充分满足个性化的学习要求。

网络化教学方式的特点在于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资源;可以使教学活动时时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时间、内容和进度;可以随时与教师、同学探讨问题,进行交流。

(4)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学习为主型。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使用者利用传感设备,或键盘、鼠标等设备进入虚拟空间,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员,进行实时交互,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在一种身临其境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研究、探索、体验的教学结构形式。

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多数还是以教师演示为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师制作技术的日趋成熟,教师制作的课件日趋完美,越来越好地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也有一些教师开始尝试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软件上机操作进行学习,并逐步向引导学生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的目标努力。

“方向与位置”一课的课件。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认识了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会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还学会了用量角器测量角度。

在此基础上,将确定方向、测量角度和按给定的比例计算出实际距离等结合起来,使之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表述物体所在的方位,即能够看图说出某个物体在参照物的哪个方向偏多少度以及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

这样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课教学设计是在学习例题之后的一节练习课,是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是在机房通过上机操作进行学习的。

教学流程
看图识别方向计算实际距离综合应用
谈话、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识别8个方向根据给定比例测量计算距离观察(奖励套圈)操作
进一步识别方向并估测度数解决问题设计、介绍心目中的游乐园(项目、方位)
(一)创设情境,识别8个方向
1.首先创设情境:几个小朋友想去游乐园玩,约好在游乐园门口集合,可是他们现在不太清楚游乐园在什么方向,你能做个向导帮帮他们吗?
2.出示课件:8个同学出现在游乐园不同的方位,说出游乐园在什么方向。

(二)出示游乐项目课件,说出各个游乐项目所在的
方位
大门的正北方向有哪些游乐项目?观览车的正南方向有什么项目?
旋转木马的东北方向有哪些游乐项目?
(三)“激流勇进”和“快艇”都在“旋转木马”的东北方向,为了更准确地说出所在位置,需要测量度数。

估计一下“激流勇进”和“快艇”在“旋转木马”的东北方向约多少度。

然后利用电脑课件中的量角器进行测量。

(“激流勇进”在东偏北40°,“快艇”在东偏北60°)
再看看“旋转木马”的西偏北30°是什么游乐项目?
“旋转木马”的西偏南45°是什么游乐项目?
(四)运用按比例计算实际距离的知识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王朋想玩跳伞,小丽想玩过山车,比比谁先到达地点?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速度、路程)
2.出示信息
有关速度:小丽2米/每秒,王朋3米/每秒
有关路程: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米。

将图印在纸上让学生用尺子进行实际测量
3.解决问题
(四)综合应用(综合运用有关方向、度数与实际距离的知识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观察为主)
(1)提出问题:他们9个人分散活动1小时后,约好到观览车的西偏南45°大约120米远的一个游乐项目去玩,你知道他们要一起玩什么游戏吗?猜中有奖。

2.套圈游戏(运用数对表示位置)
问:现在被套住的小动物在什么位置?
你能套住位置在(3,5)的小动物吗?
它是什么动物?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学生分组:两名同学一组,一人指定位置一人套,一人套一人说套的动物所在的位置)
3.解决第二个问题(动手操作)
玩过套圈,小丽他们要去游乐园里的一个凉亭吃午饭,看看你们的图纸上有凉亭吗?(没有)如果凉亭在旋转木
马的东偏北50°、40米远的地方,
你能在图上找到凉亭的位置吗?
请你用小图标贴出来。

(利用鼠标拖动)
4.设计心目中的游乐园
(1)打开课件2,试着自己设计。

(2)学生展示和介绍设计成果,要求清楚
地表述游乐园里各个游乐项目的方位。

这节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自由点击,随意拖动,教师也可以随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切换到大屏幕上,与全体学生交流,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目前,我们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方面还缺少实践,但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帮助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本领,可以为学生更广泛的学习创造条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校软、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我们的网络教学一定会越来越普遍,我们一定会看到更多的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成功的课堂教学实践,让我们共同为此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