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里四项能力解读

1.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这一层次要求的核心要素有:准确识别、选择知识;准确 地调动、运用知识;准确地认识、说明问题。
“认识”和“说明”其实就是试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它 决定了应用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角度、广度和深度。而对试题的 认识和说明其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比如在设问中的要求就 有“是什么”“为什么”“将怎样”等的差异。“是什么”主 要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而“为什么”“将怎样”的问法,更多地强调把重点放在如何 运用知识上。这就要求考生在认识和说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 这些差异,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有针对性地回答 问题。
【答案】
乙地 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
区;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2014· 湖南长沙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 析其主要原因。 (2)描述南回归线以南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 (3)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地在不同季节会呈现离合变化的 现象,请予以说明。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① 5.8 6.5 7.5 8.5 9.4 9.6 10.2 9.9 8.7 7.6 6.3 5.8 ② 8.1 8.7 9.6 10.5 10.7 11.2 10.2 9.5 8.9 8.8 8.1 8.0
(1)简述甲图中断层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分析该 断层的成因。 (2)比较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 因。 (3)瓦德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椰枣树,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 特点,分析椰枣树的生长习性。
2.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解题时明确试题 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 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考查 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考查意图。
高考地理学科能力要求简析

高考地理学科能力要求简析(2011-11-12 21:03:13)转载▼标签:杂谈高考命题立意在“考查能力”。
《地理学科考试说明》提出了10项能力要求,《综合科目考试说明》也提出了3项考核目标和11项能力要求。
二者综合起来看,我们认为“综合科目”中的地理学科能力要求可以简化为以下图示。
其中记忆和理解能力属第一层次,观察与分析能力属第二层次,解决问题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属第三层次,评价能力和科学理念属第四层次。
根据《地理学科考试说明》兹将具体的地理学科十大能力要求简析如下:1.记忆地理事实的能力[能力要求]记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识记重要的地理数据;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
[典型题例]①塔中油田、小浪底水利枢纽、黄骅港、三峡大坝所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A、新疆、河南、河北、湖北B、新疆、山西、山东、湖北C、青海、河南、天津、重庆D、甘肃、陕西、山东、四川②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某行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举一反三]例题①考查的是我国90年代部分重点建设工程所在的省区,答案是A。
例题②考查的是著名的天文事件“苏梅克—列维”彗星撞击木星及对九大行星位置的记忆能力,答案是C。
以此推理,地理课程应该记忆的有①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与分布:如地球各圈层的名称与分布,主要天体的名称,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名称与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名称与分布,世界主要地形区、山脉、河流湖泊的名称与分布,世界主要矿产、农作物、首都与城市的名称与分布,世界主要海峡、半岛、海湾的名称与分布等。
②重要的地理数据一般指世界与中国之最,突出的矿产、农作物、水资源的世界排名次序,著名山峰高度与大河长度,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气温与降水分配状况,以及森林覆盖率,能源消费构成,农业产值构成,进出口贸易构成,气温递减率和地温递增率、人口增长率等相对数据。
③重大时事是指具有世界意义或全国意义的地理新事物及其发展动态,以及与地理相关的时事话题。
高考评价体系解读2023地理

高考评价体系是教育部为评价高考质量而提出的一套标准,包括“对考生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对考生学科能力的考查”、“对考生核心素养的考查”和“对考生必备知识考查”。
在地理学科中,高考评价体系通常涉及以下方面:1. 学科知识:高考地理考察的重点是学科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科学、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
考试中通常会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同时,也可能会关注知识的跨学科运用,比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地理中。
2. 学科能力:地理高考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学科能力的考察。
学生需要运用地理思维去理解地理现象、预测地理过程、判断地理结果。
此外,还考查学生运用图表、空间定位、地图分析等地理技能的能力。
3. 核心素养:高考地理通常会通过不同的题型来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如读图分析、逻辑推理、创新思维等。
例如,选择题通常需要考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取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综合题则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和分析能力。
4. 必备知识:高考地理涉及的必备知识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是构成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是高考评价的重要内容。
针对高考评价体系,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全面复习,注重基础。
考生需要全面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打好基础,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 加强训练,提高能力。
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读图分析、逻辑推理、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以及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时事,联系实际。
考生需要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4. 调整心态,积极应对。
高考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试,但并不是决定命运的唯一途径。
考生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认真备考,自信应对。
总之,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对于高考地理的备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考生需要全面把握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在高考试题中的考查分析与备考建议

地理实践力在高考试题中的考查分析与备考建议目录一、地理实践力考查分析 (2)二、地理实践力试题类型 (3)2.1 地理观察与描述 (5)2.2 地理调查与数据分析 (7)2.3 地理问题分析与解决 (8)2.4 地理设计与评价 (9)三、地理实践力备考建议 (11)3.1 提升地理观察与描述能力 (12)3.1.1 学习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 (13)3.1.2 练习地理图像的阅读和解析 (15)3.2 提升地理调查与数据分析能力 (16)3.2.1 学习地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方法 (17)3.2.2 练习地理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18)3.3 提升地理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19)3.3.1 学习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策略 (21)3.3.2 练习地理案例的分析和解答 (22)3.4 提升地理设计与评价能力 (23)3.4.1 学习地理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4)3.4.2 练习地理设计作品的评鉴 (25)四、总结与展望 (26)4.1 考试趋势分析 (26)4.2 备考策略调整 (27)一、地理实践力考查分析在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地理实践力的考查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
这一能力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观察与描述:考查学生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的观察与描述能力。
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捕捉地理特征,用地图或文字描述清楚地理现象的形态、分布和变化规律。
地理实验与探究: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考察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通过测量地表温度、制作地形模型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地理环境的变化。
地理调查与分析:要求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和分析地理数据,形成自己的见解。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模拟与决策:通过模拟地理环境和决策过程,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创新意识。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
夯实基础知识:重视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习,如地球运动、气候类型、地貌成因等,确保在考试中能够准确应用。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攻略——解析高考新课标 “四大能力”

近年高考试题的呈现形式常常是“提 供资料、设置情景,考查能力”,而文字、 地图、图像,图表等多种形式往往是重要 的信息源,“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反 映资料与问题关系的核心。学会从资料中 提取信息,就是会从资料中找出问题的要 点,情景的关键,解答的条件,思考的提 示等。
工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原料、水源、土地)、经 济因素(原料地、燃料地、市场、交通)、社 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环境因素(大气 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交通的区位因素 ——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技 术因素 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 ——区域定位、区域特征、条件评价、开 发治理
(2)此刻北京时间可能为 A.12月30日20时40分 B.6月24日20时40分 C.6月28日3时20分 D.7月2日15时20分
(3)此刻关于南极中山站(69º22ˊ24″S, 76º22ˊ140″E)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处于科学考察最佳时期 B.科考人员观测到的北极星仰角也为56º C.受极地高压影响,降水极其稀少,淡水资源极其 匮乏 D.该地昼长可能为0
【例题】图11-2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 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 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回 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气 候变化11—3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间段逐 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解析】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有“用肉眼看到北极星, 并测得仰角为56°”,“ 晨昏线”,“ ①、②、 ③点均在赤道上”“ ①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 东半球” “①、②间球面最短距离约4995km”。 解读信息:“用肉眼看到北极星,并测得仰角为 56°”表明地点④在北半球,56°N,隐藏得最深 的信息是处于夜半球;“虚线表示晨昏线”, “ ①、②、③点均在赤道上”,“ 地点④在北半 球”三个信息结合起来可得出虚线为晨线,北极附 近为极昼,①地地方时为6点;“ ①、②、③点均 在赤道上”, “①、②间球面最短距离约 4995km”“ 相邻经线间经度间隔相等”三条信息 结合起来可解读出①、②、③经度间隔为45°。 【答案】(1)B (2)C (3)D
步步为营—强化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

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阐释事物的能力,可以通过考生对问题理解、
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提高概括能力,首先掌握好课本知 识,在课堂学习中,培养简明、扼要的回答问题的能力;其次综合复
习时要寻找资料和素材 , 锻炼思考、分析、解答问题的思路,逐步形
成综合能力。如上题中第 (2)题,鱼类的生长繁殖离不开适合其生长 繁殖的水域条件和丰富的饵料条件。
所谓描述事物,一般是表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等特征,阐释事物则是 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即考查考生描述、概括、 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要准确地描述和阐释 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
这是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前提,而理解、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是正
散知识转化为组合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在遇到新情景时能
自然顺畅地用得上活知识,从而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触类练习要旁通] 2.(2013· 浙江五校联考 )(11分)读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由C到B自然景观发生变化,主要体现了 ____________的地域 从沿海向内陆
1.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复习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 更要特别注意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和逻辑关系,并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实际应用领域。 在具体分析地理现象时 , 要注意地理原理的正确选择和合理解释及地 理原理和地理现象的有机衔接 , 避免出现机械的生硬搭配。如上题中 第(1)题实际上是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位 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
强化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
战略总评
地理新课标的《考试说明》,突出“以能力立 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能力”的 命题指导思想,地理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 面: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 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地 理事物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 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几乎所有试题的 命制都体现了这四个方面,因此,强化学生四大 基本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的关键所在。
10.12地理高考命题“能力立意”及其教学导向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早
地理高考“能力立意” 及教学导向
漳州市地理学科带头人 漳州二中 张丽玲 2012.10.12
高考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
一、高考试题命制
二、科学备考,改进复习方法
(一)教学误区
长期以来,地理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
力培养的应试教育倾向。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
WHY? 因为高三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填鸭式教 学”,课堂容量大,复习内容多,忽略以学生为主体的 学习过程,节省时间。表面上看,学生可以掌握内容 多,但违背了学习的规律,忽视了能力 的培养, 学生成了学习的容器,学生缺乏探究的习惯,难以 适应高考的要求。
识
技
能
过
程
方
法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习 标 习 容
识 记 知 识
理 解 知 识
掌 握 知 识
应 用 知 识
言 语 技 能
交 流 技 能
读 图 技 能
动 手 技 能
创 新 技 能
反 思 技 能
…
知 识 萌 发
知 识 探 究
知 识 完 善
…
记 忆 方 法
观 察 方 法
想 象 方 法
信 息 处 理 方 法
实际应用
土地利用 生产布局 国土整治 资源开发 区域发展 城市规划 环境保护 市场预测 生产结构调整 水利交通建设 科技文化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全球变化的观点
正确的人口观 、资源观、 环境观、全球观
运用系统地理中的概念、原理、 规律、观点、方法等主干知识, 联系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分析 其特征和差异形成的原因,提出发 展经济、整治国土的措施和建议 。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

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掌握基本技能,轻松备战高考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起来有以下四方面: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这四种能力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这也是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关键。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解答试题的基础和前提。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各不相同,有的蕴藏在题干和文字材料中,有的蕴藏在地理图像和表格中,还有的蕴藏在试题的设问中,因此在解题时要注意试题中所有文字和图表,关注组成试题的所有文字信息,关注图像中各种符号信息和注记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试题中的有用信息。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文字材料都承载着解答试题的重要信息,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每一组试题的文字材料都是精选细挑的,材料中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或者是关键词。
审题时要特别关注文字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在阅读材料时,首先要将文字材料认真阅读一遍,不要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的关键信息,并标注在试卷上,以便后面重读材料时能够迅速找到关键点;其次,弄清题干中设问所涉及的知识点,要在材料中找到其可能包含的所有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与图示及设问相结合,为解答试题做好准备。
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地理图表在高考中非常常见,它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所以在判读时要分清主次,尽量在短时间内获取图表中的重要信息。
在图中获取信息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一是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判断规律,训练从图示中获取信息(包括显性及隐性信息)及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说图,把读图的思维过程及读图所获取的信息说出来。
三是记图,注意把重要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记在脑海里。
高考地理实验题考试大纲细则

高考地理实验题考试大纲细则在高考地理的考查中,实验题作为一种独特的题型,旨在检验考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应用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地理实验题,以下将详细阐述高考地理实验题的考试大纲细则。
一、考试目标高考地理实验题主要考查考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将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验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2、观察与分析能力:考生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提取关键信息。
3、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能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4、数据处理与结论推导能力:对实验中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二、考试内容1、自然地理实验(1)地球运动相关实验:例如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
(2)大气环流实验:模拟风的形成、季风的变化等。
(3)水循环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了解水循环的环节。
(4)地质地貌实验:如模拟火山喷发、褶皱和断层的形成等。
2、人文地理实验(1)城市规划实验:设计城市功能区的布局,考虑交通、环境等因素。
(2)农业区位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气候、土壤、市场等。
(3)工业区位实验:分析工厂选址的影响因素,包括原料、劳动力、交通等。
3、地理信息技术实验(1)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据分析和地图制作。
(2)运用遥感(RS)技术获取地理信息,并进行解读。
三、考试形式1、书面实验题(1)给定实验背景和实验步骤,要求考生回答相关问题,如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验结果的分析等。
(2)给出实验数据或图表,让考生进行数据处理和结论推导。
2、实践操作题(1)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际的地理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在户外进行地理观察和测量,如测量河流流速、土壤湿度等,并完成相关报告。
四、解题技巧1、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条件和要求回答的问题。
高考地理注重培养十大能力

高考地理注重培养十大能力1.印象地理事实的能力[能力要求]印象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识记重要的地理数据;明白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
2.评释和区分地理概念的能力[能力要求]地理概念是反应地理事物本质特性和本质关联的知识。
是理解地理原理,剖析地理特性,总结地理纪律的条件条件。
弄明白地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最为要害的。
3.描述和概括地理事物空间布局与成长变化的能力。
[能力要求]概括是描述的条件,概括要善于抓住地理事物中的本质与要害。
描述则要善于运用地理述语与具体事象的有机连合,表达要简洁、准确与范例。
4.判读和填绘各种舆图及示意图的能力[能力要求]能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舆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路线或漫衍区。
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和剖面图等。
5.剖析和使用各种文字、数据、图表信息的能力。
[能力要求]能使用和剖析各种文字、数据标记、统计图表等各种资料、举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鉴别、推理与评价。
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略的地理图表的能力。
6.掌握我国地区特性,理解国情,国策及国土整治措施的能力。
[能力要求]要求在熟悉我国各地区的地区特性与差异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我国的地理国情,以及相应的地理国策,明确我国各地区的成长优势与偏向,及相应的国土开辟与整治措施。
7.掌握世界地区和主要国度的能力[能力要求]要求考生剖析掌握世界上不同地区和典范国度的地理特性。
8.掌握基本的地理谋略与逻辑推理要领。
[能力要求]能举行简略的地理谋略和逻辑推理,并能举行文字准确、条理明白、逻辑严密的表述。
9.运用地理原理与纪律,举行简洁的推导剖析和定性说明的能力。
[能力要求]能理解地理基本纪律和原理并运用其对地理标题举行综合剖析;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与看法,比较和剖析地理事实质料,简洁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纪律和原理。
10.正确剖析评价人地干系,并尝试创造性地评释和办理地理标题的能力。
[能力要求]要求能正确地运用地理学阐明的生齿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成长的看法,剖析和评价人类在改造利用自然历程中取得的成功阅历与失误之处,并发起相符科学理念和人文物质的办理办法。
高考评价体系下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路径与备考策略

备考纵览
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 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
该试题属于地理过程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辨识 过程顺序、分析过程成因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读图 析图水平,即从试题所给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对其 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该试题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 藏玄机。试题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地理信息。 通过提供区域图,同时也是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考查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貌的成因、金沙江中沙金形 成的地质作用过程。隐含考查了水文水系及地形地 质等特征。对地理事物间的关联性(板块运动—断裂 —河流—矿产出露)、地质作用的过程(矿石—外力作 用—流水搬运、磨蚀—沉积、富集)考查得淋漓尽致, 以时空综合的地理视角考查地理事象的变化及成因, 关注了考生的过程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指令词用 到了“解释”“简述”“说明”等,中心词主要是“原因” “过程”,考查方向明确,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 维、综合思维的考查要求较高。
①并列排布
②横向错列排布
③自由排布
④纵向错列排布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 I 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 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A. 春季盛行风 B. 夏季盛行风
2021 年第 8 期
25
备考纵览
分论证或深入探究,从而形成合乎逻辑、客观理性的 结论。
例 4(. 2020 年 高 考 全 国 文 综 Ⅲ 卷 第 37 题 第 4 小题)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 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 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2023年北京高考地理评分标准

2023年北京高考地理评分标准地理科目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之一,也是考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之一。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将2023年北京高考地理科目评分标准制定如下:一、知识点覆盖与理解(30分)1.知识掌握(15分):考察考生对地理学科相关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
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常识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明确、准确地回答相关问题。
2.知识理解与应用(15分):考察考生对地理知识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
要求考生能够通过对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据分析与图表解读(30分)1.图表解读(15分):考察考生对地理图表的解读能力。
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地理图表中的数据和信息,并能够提取有关的地理意义。
2.数据分析(15分):考察考生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
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并解释给出的地理数据,得出有关结论。
三、地理问题解决能力(20分)1.规划能力(10分):考察考生通过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整合,制定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2.判断与评价能力(10分):考察考生对地理现象和问题进行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四、地理场地实践(20分)1.实地考察能力(10分):考察考生实地考察和观察地理现象的能力。
2.场地实践应用(10分):考察考生通过实践活动,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综合能力(20分)1.写作能力(10分):考察考生对地理问题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2.综合分析能力(10分):考察考生通过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综合分析,得出全面的结论的能力。
以上为2023年北京高考地理科目评分标准的主要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能力,注重实地实践和实践应用,提升综合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还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和环境问题,加强对地理科学发展趋势的了解和思考,从而更好地应对2023年北京高考地理科目的考试。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根据考试大纲,地理高考考核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1.获取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
图像信息指地图、原理图、统计图、联系图等图像所提供的符号、注记、数字、图例等信息。
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在综合能力测试七年来,地理信息的呈现特点包括:⑴教材之外的信息从原来课本插图的改编转向逐渐脱离教材,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会给出相应解释。
这些新信息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合理的假设和推理,不会给学生解题早成障碍。
⑵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这有助于学生阅读和考场读图,提高用图能力。
⑶信息情境化创设新情境,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⑷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试题提供信息十分简练,含有隐性信息,使信息不完整。
⑸提供组合信息组合信息是指同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信息,它常常在学科内知识综合,或跨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呈现。
⑹逐步给出信息以简要题干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究完成。
基于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在审题时要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
⑴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⑵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农业、工业、城市和人口等。
⑶时间特征如某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某一时间段等。
2.提炼地理信息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对信息进行提炼,明确重要的、关键的、次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
然后逐条分析,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信息链(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高考地理应试必须具备的四大能力(知识综述+真题再现+解题过程+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应试必须具备的四大能力(知识综述+真题再现+解题过程+答案解析)能力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力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高考地理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
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能力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1.地理信息的分类(1)数字信息:数字信息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绝对数值,体现某地理要素的状态,该类问题多从地理要素的定性角度进行考查;另一类是变化数值,一般由一组不同数字组成,体现地理要素的变化特征,该类问题多考查地理要素随时间或空间的变化及区域差异。
(2)自然地理要素信息:包括材料中涉及的所有自然地理要素,这些信息包含在题干、图示、图例中。
如气候、河流、植被、湖泊、地质构造、地形、气压、风向等要素。
(3)人文地理要素信息:包括材料中涉及的所有人文地理要素,如城市、居民点、农田、工业区、道路、桥梁、建筑等要素。
2.地理信息的获取(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文字材料承载着试题的重要信息,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每一组试题的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选的,材料中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
审题时要特别关注文字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地理图表在高考中非常常见,它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
在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一是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判断规律,训练从提示中获取信息(包括显性及隐性信息)及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说图,就是把读图的思维过程及读图所获取的信息说出来。
三要记图,注意把重要地理事物落实在地图上,记在脑海里。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高考四大才能请求解读【1 】根据测验大纲地理高考考察才能是获取息争读地理信息的才能.调动和应用常识的才能.描写和阐释事物的才能和论证和商量问题的才能.一.获取息争读地理信息的才能1获取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包含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文字信息是供给地理信息最根本的方法,它包含相对自力的文字材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解释.题干中的限制或提醒,显见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本材料,还包涵了考察的意图.内容和办法;图像信息指地图.道理图.统计图.接洽图等图像所供给的符号.注记.数字.图例等信息;表格信息是指数字材料信息及数字材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分解才能测试七年来,地理信息的呈现特色:⑴教材之外的信息从本来教材插图的改编转向逐渐离开教材,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道理,会给出响应解释.这些新信息基于实际问题.热门问题.合理的假设和推理,不会给学生解题早成障碍.⑵多以图表情势供给信息便于学生浏览.科场读图.用图才能.⑶信息情境化创设新情境,使考察内容融于必定的情境之中.⑷供给信息的不完全性试题供给信息十分简洁,含有隐性信息,使信息不完全.⑸供给组合信息组合信息是指统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合情势给出信息,它经常在学科内常识分解,或跨学科间常识的分解呈现.⑹慢慢给出信息以扼要题干信息为基本,以一条商量思绪为引诱,经由过程火小题慢慢给出信息,引诱学生用所学常识一步一步地商量完成.基于地理信息的情势和特色,在审题时要对试题供给的地理信息进行归纳分解和分解,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光等特点.⑴空间特点;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地位.经纬度地位.海陆地位等.⑵属性特点:如地形地貌.岩石.气象气候.水文.植被.农业.工业.城市和生齿等.⑶时光特点;如某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某一时光段等.2提炼地理信息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上,要进一步对信息进行提炼,明白重要的.症结的.次要的.可有可无的信息.然尔逐条剖析,掌控它们的内涵接洽,从而建立起信息链(概念.道理.纪律和进程),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⑴反馈地理概念.道理.纪律和进程,搭建地理信息与学过常识的桥梁,明白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⑵反馈地理常识构造,只有在地理常识构造的框架下,才干提炼出重要的.症结的信息,为解决问题供给信息源.⑶反馈地理各部分常识之间的内涵接洽,天然地理常识与人文地理常识.天然地理与区域地理常识.人文地理常识与区域地理常识等都有着内涵接洽.区域地理常识是地理道理.地理纪律的载体,区域地位决议气候,气候会影响水文.地貌.植被.泥土,进而对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熟悉地理常识内涵接洽,可以由某地理常识推知其他方面的常识.3解读地理信息地理学科兼具天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性质,分解性是地理学科根本特色之一,是以地理分解性信息的解读,不单要用到相干学科常识,如天然地理要素活动信息的解读要用到数学和物理的常识,情况污染和喀斯专程貌的形成的信息解读要用到化学常识,生态办事和生态体系的信息解读要用到生物常识,人文现象的形成和成长的信息解读要用到汗青常识,地理思惟(人地关系,可中断成长)的信息解读要用到政治常识.并且要形成解读信息的的视角和办法.⑴时光的视角地理学科的人文方面的信息解读,不但从汗青角度和不合汗青尺度去剖析,还要把空间放到必定汗青成长进程中剖析,同时要存眷空间的特色,即某地.某国在不合汗青阶段的特色差别,不合地区.不合国度的不合阶段表示出不合的特色.对天然现象也是如斯,如气候变更信息,要从地质汗青时代.人类社会时代.近代.当前等不合时光尺度去剖析,方可得出不合的结论.⑵成长变更的视角人文地理情况和人文地理现象都是不竭成长变更的,其相干信息须要用成长变更的视角剖析.如工业区位选择,原料和劳动力数目等身分变弱,而市场和科技等身分变强.⑶辨证的视角地理问题一般具有两面性,剖析问题时都要辨证地去看.如气候资本对农业既是有利身分,而气候灾祸又是晦气身分.再如呵护情况和成长经济的辨证关系.⑷动态的视角天然地理身分和人文地理身分都处在不竭活动之中,剖析地理信息须要用动态的视角,从进程中予以剖析.如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二调动和应用地理常识的才能1.精确建立常识与试题接洽地理学科高考评价目标与中学地理教授教养目标都是熟悉人类活动与地理情况的关系.控制进修地理和地理研讨办法.建立可中断成长不雅念.试卷呈现的方法多样化,对地理问题的阐述多借助于浏览材料.地理数据.表格.地理景不雅图.地理示意图.框图等情势来表达.高测验题的情势和内容“万变不离其宗”,即表现地理学研讨的根本问题.地理基本常识.根本技巧和地理学的根本思维办法.因而在熟悉和接收标题情势的基本上,能敏捷地懂得标题设置的情境和期望解决的问题,与已具备的常识布景中相干的内容建立精确的接洽.2.精确地应用常识和信息懂得才能和应用常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是评价学生应用常识熟悉和解释问题的尺度.懂得才能的评价重要看学生对地理概念.道理.纪律和理论的表述状态,常识应用才能的评价重要看学生可否激活所存储的已学常识,可否将相干常识迁徙到具体情境之中,如许显著地表示出个别思维才能.3.应用常识道理剖析问题文综考题是有机渗入渗出的(学科内的分解.热门问题的分解.跨学科的分解),试题针对实际问题整合常识,如生态问题.城市问题.情况问题.社会问题等进行组合,考察学生分解本质.这就要肄业生环绕新问题.新情境从新整合,表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入渗出与融合.易见,高考重在考察学生的基本常识.根本技巧的作为调动和应用基本常识.基起源基本理剖析息争决问题的才能.三.描写和阐释事物的才能1.精确表述地理现象.精确描写息争释事物特点在通用说话的基本上,可以或许精确应用地理学科的术语表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描写息争释地理事物的特点.表述.描写息争释地理事物一是对地理事物进行精确的定性归纳分解;二是对地理事物的地位属性和数目属性可以或许进行恰到好处的定量表述.⑴对地理事物进行正肯定性归纳分解请求有足够的地理基本名词.基当地理数据.基当地理图形说话等.基本地理名词指罕有性.多用性.稳固性.奇特意义的地理事物名称.地理概念等.⑵对地理事物的地位属性和数目属性进行恰到好处的定量表述这才能有二,一是从试卷上获取的地理信息中,解读出定量的信息,加以应用;二是要熟记毕生有效的地理数据,如绝对数据.相对数据——比例数据.按序数据等.绝对数据是指明或暗示地理事物的数目或数目规模的数据;相对数据只有在绝对数据的基本上才有意义.2.掌控事物的本质和纪律,并作出精确阐释该才能就是要肄业生在测验的时刻可以或许应用本身的常识功底和才能从浩瀚的概念地理区位信息中经由过程剖析弃取.分解.归纳.归纳分解的思维进程,精确地找出事物的本质和纪律,然后按题意进行简洁.清楚明了的阐释.地理区位信息分显性和非显性的区位信息,显性地理区位信息暗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理事物的互相地位关系,主如果地理坐标和相对地理区位.如北京市东经120°.北纬40°,与河北和天津相临.非显性地理区位信息是指那些具体的地理事物和抽象的地理事物之间的地位关系.抽象地理事物与抽象地理事物之间的地位关系.以及地理事物经由过程第三方与地理事物表示出来的地位关系和由这种地位关系所伴生的其他关系.如长江中下流流域,平原地形.亚热地区.潮湿地区.合适栽种水稻等.3.辨证地.汗青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写与阐释实现的地理事物是汗青的地理事物成长的必定成果,地理事物本身成长进程,及人们对它的熟悉都是辨证的.如西冬风沙淹没聚落.草场.耕地,保存了汗青文物.黄土高原水土流水带来黄河含沙量高,下流地上河,但也塑造了华北平原.该才能实际上是检测学生是否可以或许辨证地.汗青地考察和剖析地理问题的手腕.因为获取和精确解读须要地理信息.调动和应用常识,对响应的地理问题进行辨证地.汗青地考察和剖析到底达到什么程度,只有效完全的描写和阐释才干表示出来.四.论证和商量问题才能1.应用断定.归纳.演绎.比较和归纳分解等办法论证问题应用断定.归纳.演绎.比较和归纳分解等办法论证问题的本质就是对常识可以或许融合贯通.应用自如的境界.用地理骨干基本常识.根本理论是论证地理问题的坚实基本,地理基本常识越丰硕,借以进行断定.比较的参数常识就越充足.图形说话在应用断定.归纳.演绎.比较和归纳分解等办法论证地理问题时具有特别重要意义.进修地理重要义务之一就是在脑筋建立“思维地图”,如地球南北极.赤道和其它特别经纬线,就是最根本的点.线状地理事物,叠加于其上的大洲大洋则是由线状鸿沟圈定的面状地理事物,进而散布着重要国度.重要城市等,这些都是控制性的地理事物.把这些控制事物落实到图上,是学好地理和展示地理才能的坚实基本.有了的А根本的图形说话的掌控作为基本,学生的断定.归纳.演绎.比较和归纳分解问题时就具备了一些优势.2.论证问题不雅点明白.表述清楚.逻辑严谨书面表达才能对于学生测验来说有着异常凸起的意义.在书面语中不雅点明白则重要靠要词清楚妥切.层次逻辑关系紧凑.要语简洁等来实现.不雅点的要词清楚妥切,重要在选择最精确的地理术语上,熟记和深入懂得这些术语是该项才能的前提;层次逻辑关系紧凑.要语简洁等,要有大量的精确的地理演习作为基本,同时要有说话文字功底.3.分解应用相干学科的道理与办法论证和商量问题,表现创新性思维分解性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之一,论证和商量地理问题必定要应用到相干学科的道理和办法.如居平易近建筑计划,南北楼间距和室庐采光问题,除地理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外,必定要应用根本的数学说话和办法才干够进行定量的推算;风带和蔼旋的成因,除地理大气活动道理和办法外,离不开根本的物理道理和办法.地理学的成长会出现很多新的地理不雅念,如情况问题方面,开垦草原成长农业繁衍生齿,退耕还林呵护生态情况,情况不雅产生了变更,显见创新性思维在进修地理和研讨地理问题中具有不成疏忽的重要性.当然在非选择题中的人文地理方面的问题,是没有独一的答案的问题.人文地理的任何区域,都是庞杂的体系,其成长变更的评价是没有独一的最优模式可以参照的,一般也只是拔取那些‘非劣模式“,学生进修地理和应对测验的问题时,应当有自力的创新的看法。
高考地理复习应具备的四种能力

2019高考地理复习应具备的四种实力一、进一步深化统整地理学问的实力在第一阶段复习时,学问点落实到章节,用的时间较长,是以单元为单位重点讲解学问点之间的联系。
在其次阶复习时,应重点复习地理学科的主干学问,加强学问的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学问体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要留意学问之间内在联系。
针对复习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应当在精读课本的基础上多换角度思索,多借助几个载体来整合学问,从而驾驭学问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提高运用学问的迁移速度。
如气候学问,就可依据气候的详细分布、气候的主要特点、影响气候的成因、各种气候类型的推断、气候对工农业的影响、气候资源的利用与评价这一线索进行学问串联;也可利用区域图对中国各分区之间、中国某区域与世界某区域之间气候资源的利用等进行对比联系;还可对各大洲相同的气候类型进行影响因素的逐一对比等。
还要留意学问归类。
在回来课本防止学问遗忘的同时,应当做好学问的整理和归类工作,对中学地理重点和主干学问进行归类,可得出几种类型。
(1)影响因素类。
如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等温线弯曲改变的因素、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等。
(2)区位因素类。
如工农业的区位因素、人口分布和迁移的区位因素、交通(铁路、港口等)建设的区位因素等。
(3)措施和意义类。
如削减水土流失的措施、削减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措施、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等;修建铁路的作用和意义、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的作用和意义等。
二、提高读图、析图实力地图是地理学的其次语言,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
因此绝大部分高考题都以地图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中提取信息、解读信息的实力。
命题的图像多种多样,而且多数是课本中图的变形或创新。
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日照图、模式图、等值线图、地理数据统计图(表)或区域地图等等。
虽然种类繁多,改变各异,但其本质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改变、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逻辑关系等),因此在复习时应留意对图表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规律,提高读图、析图实力。
高中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

地理实践力
图解说明
考查形式
1.地理实践力素养落脚选考题 尽管早在200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就提出“开展地理观测、 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课程 理念,各地也广泛实施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但难以通过纸笔测验的形 式在有限时间内考查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因而在高考地理中,与其 他三大素养相比,实践力分值较低,但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地理全国卷 考查地理实践力素养试题统计分析可知,该素养已提升至每年必考地 位,考查比重较为稳定,逐步受到师生的广泛重视。
解析 答案
解析 不利影响主要从该地负地形广布,高差大,地表崎岖,交通不 便,游览难度大,存在多种旅游安全问题等方面分析。措施主要从游 客数量调控、电梯等设备建设及增加多种安全保障等方面分析。
素养三
区域认知
图解说明
考查形式 1.试题材料呈现图文结合 地图及其他各种地理图像承载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是认识区域的重要 载体。近几年高考地理以图像作为区域认知素养考查的材料,且每幅 图均配有隐含解答问题的重要地理信息的文字材料。2017年全国Ⅱ卷 出现“无图考图”新形式,有一组客观题以单一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 非洲气候分布。至此,试题材料呈现以图文结合为主,这对学生提取 并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为充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素养水平 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树木或草烧完,然后耕种。而尼罗河泛滥区植被缺失可直接耕种。
解析 答案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解析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泥沙主要来自于上游热带草原气候区,那里 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依据考试大纲地理高考考核能力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和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1获取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显见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础材料,还包涵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地图、原理图、统计图、联系图等图像所提供的符号、注记、数字、图例等信息;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综合能力测试七年来,地理信息的呈现特点:⑴教材之外的信息从原来课本插图的改编转向逐渐脱离教材,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会给出相应解释。
这些新信息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合理的假设和推理,不会给学生解题早成障碍。
⑵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便于学生阅读、考场读图、用图能力。
⑶信息情境化创设新情境,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⑷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试题提供信息十分简练,含有隐性信息,使信息不完整。
⑸提供组合信息组合信息是指同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信息,它常常在学科内知识综合,或跨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呈现。
⑹逐步给出信息以简要题干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究完成。
基于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在审题时要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
⑴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⑵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农业、工业、城市和人口等。
⑶时间特征;如某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某一时间段等。
2提炼地理信息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对信息进行提炼,明确重要的、关键的、次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
然尔逐条分析,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信息链(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⑴反馈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搭建地理信息与学过知识的桥梁,明确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
⑵反馈地理知识结构,只有在地理知识结构的框架下,才能提炼出重要的、关键的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信息源。
⑶反馈地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与区域地理知识等都有着内在联系。
区域地理知识是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载体,区域位置决定气候,气候会影响水文、地貌、植被、土壤,进而对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认识地理知识内在联系,可以由某地理知识推知其他方面的知识。
3解读地理信息地理学科兼具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地理学科基本特点之一,因此地理综合性信息的解读,不但要用到相关学科知识,如自然地理要素运动信息的解读要用到数学和物理的知识,环境污染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的信息解读要用到化学知识,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的信息解读要用到生物知识,人文现象的形成和发展的信息解读要用到历史知识,地理思想(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解读要用到政治知识。
而且要形成解读信息的的视角和方法。
⑴时间的视角地理学科的人文方面的信息解读,不仅从历史角度和不同历史尺度去分析,还要把空间放到一定历史发展过程中分析,同时要关注空间的特点,即某地、某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对自然现象也是如此,如气候变化信息,要从地质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时期、近代、当前等不同时间尺度去分析,方可得出不同的结论。
⑵发展变化的视角人文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现象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相关信息需要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分析。
如工业区位选择,原料和劳动力数量等因素变弱,而市场和科技等因素变强。
⑶辨证的视角地理问题一般具有两面性,分析问题时都要辨证地去看。
如气候资源对农业既是有利因素,而气象灾害又是不利因素。
再如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辨证关系。
⑷动态的视角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都处在不断运动之中,分析地理信息需要用动态的视角,从过程中予以分析。
如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正确建立知识与试题联系地理学科高考评价目标与中学地理教学目的都是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掌握学习地理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试卷呈现的方式多样化,对地理问题的阐述多借助于阅读材料、地理数据、表格、地理景观图、地理示意图、框图等形式来表达。
高考试题的形式和内容“万变不离其宗”,即体现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因而在认识和接受题目形式的基础上,能迅速地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和期望解决的问题,与已具备的知识背景中相关的内容建立准确的联系。
2.准确地运用知识和信息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认识和说明问题的标准。
理解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理论的表述状况,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能否激活所存储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这样明显地表现出个体思维能力。
3.运用知识原理分析问题文综考题是有机渗透的(学科内的综合、热点问题的综合、跨学科的综合),试题针对现实问题整合知识,如生态问题、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进行组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
这就要求学生围绕新问题、新情境重新整合,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
易见,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作为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1.正确表述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在通用语言的基础上,能够正确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表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
表述、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一是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二是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
⑴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定性概括要求有足够的地理基础名词、基本地理数据、基本地理图形语言等。
基础地理名词指常见性、多用性、稳定性、独特意义的地理事物名称、地理概念等。
⑵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这能力有二,一是从试卷上获取的地理信息中,解读出定量的信息,加以应用;二是要熟记终身有用的地理数据,如绝对数据、相对数据——比例数据、顺次数据等。
绝对数据是指明或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或数量范围的数据;相对数据只有在绝对数据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2.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该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功底和能力从众多的概念地理区位信息中通过分析取舍、综合、归纳、概括的思维过程,准确地找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然后按题意进行简洁、明了的阐释。
地理区位信息分显性和非显性的区位信息,显性地理区位信息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理事物的相互位置关系,主要是地理坐标和相对地理区位。
如北京市东经120°、北纬40°,与河北和天津相临。
非显性地理区位信息是指那些具体的地理事物和抽象的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抽象地理事物与抽象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地理事物通过第三方与地理事物表现出来的位置关系和由这种位置关系所伴生的其他关系。
如长江中下游流域,平原地形、亚热地区、湿润地区、适宜种植水稻等。
3.辨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实现的地理事物是历史的地理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地理事物本身发展过程,及人们对它的认识都是辨证的。
如西北风沙吞没聚落、草场、耕地,保留了历史文物。
黄土高原水土流水带来黄河含沙量高,下游地上河,但也塑造了华北平原。
该能力实际上是检测学生是否能够辨证地、历史地考察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手段。
因为获取和正确解读必要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对相应的地理问题进行辨证地、历史地考察和分析到底达到什么水平,只有用完整的描述和阐释才能表现出来。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1.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和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和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的实质就是对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境界。
用地理主干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是论证地理问题的坚实基础,地理基础知识越丰富,借以进行判断、比较的参数知识就越充足。
图形语言在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和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学习地理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头脑建立“思维地图”,如地球两极、赤道和其它特殊经纬线,就是最基本的点、线状地理事物,叠加于其上的大洲大洋则是由线状边界圈定的面状地理事物,进而分布着主要国家、重要城市等,这些都是控制性的地理事物。
把这些控制事物落实到图上,是学好地理和展现地理能力的坚实基础。
有了的А基本的图形语言的把握作为基础,学生的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和概括问题时就具备了一些优势。
2.论证问题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书面表达能力对于学生考试来说有着非常突出的意义。
在书面语中观点明确则主要靠要词清晰妥切、层次逻辑关系紧凑、要语简洁等来实现。
观点的要词清晰妥切,主要在选择最准确的地理术语上,熟记和深刻理解这些术语是该项能力的前提;层次逻辑关系紧凑、要语简洁等,要有大量的正确的地理练习作为基础,同时要有语言文字功底。
3.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与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必然要运用到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
如居民建筑布局,南北楼间距和住宅采光问题,除地理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外,必然要使用基本的数学语言和方法才能够进行定量的推算;风带和气旋的成因,除地理大气运动原理和方法外,离不开基本的物理原理和方法。
地理学的发展会涌现许多新的地理观念,如环境问题方面,开垦草原发展农业繁衍人口,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环境观发生了变化,显见创新性思维在学习地理和研究地理问题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当然在非选择题中的人文地理方面的问题,是没有唯一的答案的问题。
人文地理的任何区域,都是复杂的系统,其发展变化的评价是没有唯一的最优模式可以参照的,一般也只是选取那些‘非劣模式“,学生学习地理和应对考试的问题时,应该有独立的创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