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概论
档案学概论复习资料

档案一:档案的定义1.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各个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工作活动和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文件,为了日后工作活动和生活的查考,人们便把文件保存起来,转化为档案。
文件转化为档案需要具备三个条件:a)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转化为档案,承办中的文件不是档案;而文件的归档要区分对待:①.文件中的内容短期内可以办理完毕的,可等办理完毕后归档;②.文件中的内容需要长期办理的,只需将文件经过签收,传阅,研究,讨论和贯彻执行后,就算办理完毕并归档保存;③.不需要具体承办的文件,只要经过收发,登记,传阅等文书处理程序就算办理完毕并归档保存。
b)对日后社会活动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起来;办理完毕的文件不需全部归档的原因:①.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文件是大量的,若全部作为档案保存起来,档案馆和档案室将无法承担如此庞大的工作;②.保存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日后的参考利用,若将没有价值的文件归档保存,会造成档案资源管理的浪费。
c)按照一定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转化为档案。
文件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渐逐份累积起来的,文件之间的排列没有规律性,彼此孤立,不能完整反映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文件在归档前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归类整理。
使其具有内在联系地排列起来,这是档案优于文件的特点之一。
2.档案是各种机构和个人在其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a)档案的形成者广泛:官方性质的有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半官方或非官方性质的有各种群众团体,私有企业等;个人。
b)档案内容广泛:由于档案形成者分布在不同领域,部门和地区,因此形成的档案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卫生,司法,外交等,既有中央机关形成的又有地方机关形成的档案,既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形成的又有群众团体和个人形成的。
3.档案的类型是多种多样a)载体:骨甲,金石,竹木,缣帛,纸张,胶片,磁带,光盘等;b)记录方式:手写,雕刻,印刷,摄影,录制等;c)文种:古代有诏,诰,题本,摺片;近代有令,布告,咨,呈;现代有计划,报告,会议记录,通知,通报,批复,指示等;d)文件内容: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
1档案管理学第一章档案概论

基础教育部 齐家福 教授
1
导入
你了解档案吗?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档案
学生档案、人事档案、文书档案、历史档案、 罪犯档案、明星档案、宝宝档案、健康档案、蓝色 档案……
第一章 文书与档案概论(一)
教学目的: 1、了解档案起源与演变的历史过程。
2、初步理解档案的定义、含义。掌握档案发
第一章 文书与档案概论
(2)不同方面 A、档案并非是有意识地编写的、杜撰的,图书 是作者为了某种目的,有意识地撰写的。 B、数量不同。档案往往是原稿原件,一般只保 存几件或一件(孤本),失而不可复得,同一种图 书往往印刷成千上万册。 C、作用不同。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并非全是 真实记录),绝大多数档案具有信证作用,同时 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重要作用,图书一般 没有法律信证作用,在许多方面不如档案作用重 要,图书的作用是传播知识。
第一章 文书与档案概论
第一章 文书与档案概论
电子档案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形成的,以代
码形式存储于特定介质上的档案。 目前电子档案所用的特定介质主要有磁盘 (硬磁盘、软磁盘)、磁带和光盘。 电子档案在电子文件管理这一门课程中详 细讲授。
第一章 文书与档案概论
第二节 档案的定义
一、我国古代关于档案及其含义的描述 (一)名称的沿革
第一章 文书与档案概论
4、郑州大学文博学院王金玉、王永的文章,认 为“档案”一词自清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即 开始应用,比《柳边纪略》早了60年,“档案”的 原始涵义指仓库财物类的登记簿。(见王金玉、王 永《“档案”词源新证》,《中国档案》1999年2期) 档,《康熙字典》:横木框档。 案,《说文解字》:几属。 由此引伸,把处理一个事件的有关文书作为一案。 5、英文archive[`a:kaiv],n.文件、记录、档案, 相当于中文“档案”一词。 复数archives[`a:kaivz], n.公文保管处、档案处、 公文。
(完整版)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一、档案的起源诸说1.档案的定义: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它以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交往的扩大以及文字发明为基础,产生于原始公社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文字是档案产生的前提)。
关于档案起源观点的归纳:{1.文字说:文字是档案的必要条件2.文字图像起源说:文字和国家的出现是档案产生不可缺少的条件3.结绳刻契说:以原始记事方法形成的记录就是档案。
2.中国档案:①.《尚书》——“上古之书”:迄今我国最古的历史文件汇编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文集。
②.1899年,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迄今我国大量发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文字和古代档案3.外国档案:①.巴勒摩石碑:现存的埃及最古老的年代纪。
②.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第二节档案形态的演变1.古代中古档案:{甲骨档案金石档案:书史性质简牍档案缣帛档案金文是铸刻在金属鼎彝器上的一种铭文,也称钟鼎文。
有铭文的青铜器始于商代。
彝铭的四个阶段:①.铸器之意本在使用②.文化递进,器铭加详③书史之性质变而文饰④.铭辞之书与文饰性质俱失,复返粗略之自名。
中国近代史五大发现:长沙吴简、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清朝大内档案。
2.外国档案:汉谟拉比法典是第一部最完备的成文法典,亦称《石柱法》。
纸草是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发明的一种书写材料。
3.纤维纸出现在东汉时代。
自东晋安帝时起,太尉桓玄下令改用纸张撰写文书和保存档案,一直沿用至今。
4.音像档案也称声像档案或视听档案,包括照片、唱片、录像带、光盘等。
直观性是其突出特点。
5.档案的词源:档案在明末清初已被使用,在《清太宗皇帝实录》即顺治年间。
第三章档案定义及其剖析1.档案定义的剖析。
①.直观描述型:从档案的形成转化过程和档案的实存形态等较为直观的角度来描述,即认为档案是某种文书、文件或文书材料。
优势:直观、易于理解劣势: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档案的本质属性②抽象揭示型:主要从档案对人类社会的根本性作用、价值等相对性角度来定义档案,且试图揭示档案的本质特性(用信息、历史记录、原始记录等抽象度较高的概念,根本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特性)。
档案学概论重点

===========================================================================================档案学概论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章:档案概念与档案现象一、对已有档案定义的剖析(一)直观描述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直观描述型定义:是从档案的形成转化过程、档案的实体存在形态等较具体、较直观的角度来描述档案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这类定义的优势是直观、易理解,能使人的现实中识别什么东西是档案;劣势是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档案的本质所在。
(二)抽象揭示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抽象揭示型定义主要是从档案对社会生活的根本性作用、价值相对性角度来定义档案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且大都试图揭示档案这一事物的本质特性。
目前档案界及社会上所使用得档案定义大多是这种定义。
其优势是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含义;劣势是其抽象度较高,所以理解难度大、确指性差,易产生无谓的学术纷争。
二、对档案定义的理解1.《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定义: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2.一种确切揭示其内涵的定义“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的固化信息”。
①社会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而非自然界的产物。
②历史性:从时态上来讲,档案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
“让过去告诉现在”、“让历史告诉未来”,维系人类社会的时空统一性和连续整体性。
③确定性:档案内容信息的清晰、确定性和其载体的固化、恒定性。
★④原始记录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对以往社会活动具有直接的原始记录作用。
这是档案的本质特性,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动态性特点,只要对人们了解、考证以往的历史事实聚成程度最高、最可信赖的原始记录作用,就会将其视为档案,作为档案来保存、使用,这也是实存形态复杂、多种多样的根本原因。
《档案学概论》课件

档案学的历史发展
古代史前
1
档案管理的最早形式出现于5000多年前的文明古国,如古埃及、古希腊
、古罗马等。
2
中世纪时期
在中世纪时期,教会和王室开始建立系统化的档案管理制度,为现代档案
近代时期
3
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18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国家的建立,档案学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得
到广泛应用。
4
当代发展
权限管理
建立完善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 ,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保 密性,防止非法访问和篡改。
档案文献的组织与利用
1 分类整理
根据内容、形式、来源等标准 对档案文献进行有序分类, 以 提高检索效率。
2 编制检索工具
包括各种目录、索引、目录字 、摘要等, 方便用户快速检索 所需信息。
3 数字化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将纸质档案文献 数字化, 实现网络检索和传输, 提高利用效率。
调查研究
广泛收集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以 把握档案工作的实际需求。
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
专业素养
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专 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身 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以确保工 作的专业性和水准。
职业操守
诚信、保密、公正是档案工作 人员应恪尽的基本职业操守, 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公正性。
社会责任
我国档案事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从总量和数字化水平来看,都已逐步进入新的阶段。 但同时也面临着标准缺失、管理分散、利用不足等诸多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 支持,提高档案数字化水平,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利用效能。
企业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文件的创建、整理、保存和利用。有效 的企业档案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保护企业重要信息。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

档案学概论第一章档案学概论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历史沿革一、我国档案的起源1、1947年西柏坡首次提出2、曾三新中国的第一任档案局局长(曾庆红的父亲)3、档案是怎么产生的:社会生活起源论阶级社会产物论语言不能远传、不能持久4、结绳和刻契在一定程度上记录和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实践程度,它已经具备了备忘、信守、和凭证的意义及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结绳和刻契看成是我国档案事业的起源,或者叫做档案事业前身。
二、我国档案的历史沿革1、甲骨档案:殷商2、金文档案:周代冶铸在青铜鼎器上的具有记事和书史的文字称为金文档案3、简牍档案:春秋——东晋4、缣帛档案:春秋(贵族)5、石刻档案:盛行于秦6、纸质档案:汉代7、音像档案(以胶片、磁带等磁性材料为载体)8、电子文件:P42三、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档案”的称谓商代:典、册(策)周代:中(册的省形字)——先秦时期对文书和档案的概括性称谓典、册汉以后:文书、文案、薄书唐宋:文卷、案卷、文牍、案牍明末清初:“档案”一词已被使用。
大约成书于康熙四十六年的杨宾《柳边纪略》说:“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
然今文字之书于纸,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这是迄今所见最早对“档案”这一名词的说明第二节档案的定义一、定义根据我国古今各种档案的情况,以现代档案为主要对象。
给档案下这样一个定义:是历代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的、以备查考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记录方式和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二、定义的基本含义1、档案是过去或现在的机关,以及一定的个人在自身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来源于一定的形成单位,产生于形成单位的自身活动之中。
【三种类型:官方半官方/非官方个人(家族家庭)】说明:①档案直接形成于社会的活动之中,是在社会活动中自然形成的,绝非、事后编写,是档案区别于其他资料的主要特点、本质区别,注重原稿、原件、原本。
②丰富的社会实践产生了丰富的档案,决定了档案来源的广泛性,丰富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按照一定来源形成的档案,这种普遍性决定了来源的广泛性,一定来源的档案必然有一定的联系。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1、三个二级学科:图书、情报、档案学管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创成一级学科,档案管理学2、是档案管理学的基础课程是从事文员、秘书的技能课程,以下是8大技能技能: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档案保管期限登记、编目、检索、利用用于行政管理,经济建设、科技建设、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编辑研究、统计做公务员的总的要求:档案学管理、秘书学、办公室管理档案学概论第一章、档案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一、中国档案的起源二、我国档案的形式和名称的演变与沿革第二节、档案的定义一、档案的定义定义: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音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产生的条件档案的产生是逐渐历年产生的;恩格斯说:蒙昧、野蛮、文明;今天的文书,明天的档案; 条件如下:1、进入文明时代后,记录符号、文字记录2、随生产实践发展,语言文字完善,出现了有条理的信息记录3、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有条理信函及应用4、有条理的信息用完后为了日后查考保存起来,形成档案二、档案的基本含义一、档案是各种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二、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记录;注: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归入档案;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 3按照一定的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三档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1、档案信息的载体载体形式:甲骨档案、简牍档案竹简+木椟,这在战国至两晋产生最多,尤其是秦汉、金石档案青铜+石刻、缣帛档案细绢档案、纸质档案2、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1从档案信息的处理技术即档案信息记录在载体上的方法看刀刻、手写、印刷、晒制、摄影、录像、激光扫描等2从表达方式上文字、图像、声音等3从传达信息的文体上古代有:制、诏、奏折、题本近代有:令、布告、咨呈现代有指示、通知、报告、总结等;四档案是原是的历史记录档案管理办法:对有价值的文件进行有内在联系的归档不是历史遗物是特定的历史资料,档案是一种信息资源四档案的重要意义1、历史的真迹,必须保持它的特性,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用;2、档案与图书资料、文物既有性质上的区别,也有某些联系图书是大众文化,档案是小众文化有保密性第三节、档案的属性档案既具备特有的基本属性——原始记录性,也具备许多文献资料共有的一般属性——信息性、文化知识性;五档案的知识属性和信息属性1、档案是贮存和传播知识的一种形式即,档案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智慧的结晶;1、档案是贮存知识的重要手段,成为历史知识的宝库2、档案是有贮存知识的功能,当它被利用时就具备传播知识的能力3、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的原始性档案信息的原始性:可分为原始信息当时产生,可起证据作用和加工信息经过“编研”,有宣传、学习作用档案信息的回溯性:文件变成档案有过程和时间,当时的现行文件成为现今的历史档案第四节、档案的作用和价值一、档案价值的含义及其决定因素二、档案的作用一、行政管理作用:机关工作的查考凭证二、业务参考作用:信息的支持与保障,接收→保管→鉴定→利用→传播/作用三、文化传承作用:使得文化积累并传播、发展、进步四、法律书证作用:解决争端、处理案件→证据作用:具有真实性与可靠性的书面文件五、宣传教育作用:档案是生动的资料当时、当地、当时人三、档案的基本价值一、档案的凭证价值历史证据,历史标记二、档案的参考情报价值档案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更大的真实性;第五节、档案的种类及国家档案全宗一、档案种类的划分一档案分类根据一定的标准,根据档案的来源、时间、内容和形成特征等,对档案进行有层次的分类,并组成一定的体系;注:“来源”指最初形成单位;“时间”指建国前成为历史档案、建国后现行档案;二、档案的种类划分1、按所有权分类:国家、集体、私人2、按行政管理角度: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档案、革命历史档案、旧政权档案3、按行业类别: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业档案1文书档案:社会组织、国家机构、社会团体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带有行政性的文件,在档案数量中最多的一种,如:请示、报告、决定批复法规函件2科技档案:人们在科技活动中产生的纯业务性的科技文件材料,如:施工图纸、设计任务书、科研项目的申请书、科研项目立项书;东方明珠塔选址前查了档案中有无雷击的记录3专业档案:在专门活动中产生的文件,如:人事档案、病历档案、会计档案账单、账目、教务档案、社区档案、家庭档案4、按载体分类:1甲骨档案:安阳成了文字博物馆2金文档案:青铜上的铭文、如:毛公鼎3石刻档案:刻石、碑碣石、墓志铭4泥版档案:楔形文字5简牍档案:珍贵的历史档案,居延汉简,汉代烽燧遗址,张家山汉墓什简西汉社会状况、科学技术方面;九章算术、算术书战国早期研究数学,脉书中医;6缣帛档案:桑麻帛地图→马王堆汉墓的帛地图、7贝叶档案:棕榈叶档案、西藏云南贝叶经大藏经8羊皮档案、9纸质档案:蔡伦、东汉人周之大政,使用植物纤维纸10音像档案:图书、音响、影视、照片、录音11电子档案:数字档案馆二、我国国家档案全宗第二章、档案工作概论第一节、档案工作一、档案工作的内容档案工作:档案室馆、文件中心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档案工作内容:从狭义上说:是档案业务工作,接收和收集征集、价值鉴定、档案整理、档案保管档案管理期限表具体条例、档案检索、档案编研出版物、档案利用、档案统计; 从广义上说:是指档案事业,档案馆、档案室、档案行政管理、档案教育、档案出版; 注:下面是从狭义讲档案工作的内容;档案工作的内容:一、档案的收集工作:档案的管理起点二、档案的整理工作:档案管理的核心,保证档案实体卷案有序化、条理化——严格有序的工作基理三、档案的鉴定工作:对档案的价值的判断四、档案的保管工作:对已经上架的档案进行维护管理注:保管的任务1维护档案管理的次序存放使用地方2使档案实体不受损害,延长档案的自然寿命五档案的检索工作检索:对已存放档案的查检与查找注:采用相应的方法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加工处理,编制各种检索工具记录、报道、查找档案的工具,为读者服务;检索工具最基本的形式:目录、索引、指南介绍馆藏档案的工具书六、档案的利用服务工作——最大限度满足公众对档案的需求1对行政档案的利用,直接实现档案的价值2沟通与社会方面的联系七、编研:对馆藏档案进行编辑、研究、出版,是对信息的主动开发、为社会提供服务;八、统计注:管理流程<是图表,见书面笔记>二、档案工作的性质一、档案工作的管理性具体表现为:1、从国家档案事业来看;宏观档案工作是一项专门负责管理档案及其工作的独立专业,属于国家科学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2、从每个机关单位的档案工作来看;它是某种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3、档案工作是一项科学的管理性的工作;档案工作是一项专门的档案事业,面对的是各种载体和各项内容的档案事物,而不是对现成的简单的物件保管和出纳;二、档案工作的服务性服务性:依靠档案资源三、档案工作的政治性1、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大事业;2、档案工作的服务方向是档案工作政治性的集中表现;3、档案工作的机要性是其政治性的表现之一;三、档案工作的意义1、历史见证:凭证作用2、历史记录:维护党和国家的真实面貌第二节、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一个决定:1956年国家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档案工作决定一个通知:1959年中共中央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一部法律:1987年9月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用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其基本内容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一、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一同一领导,统一管理二国家全部档案分别由各级档案保管机构集中管理三全国档案工作由各级档案事业管理机构统一、分级、分专业进行管理;四实行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的统一管理二、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一维护档案的完整1、从数量上,要保证有价值的档案齐全完整,保证应该集中和实际保存的档案不致残缺短少2、从质量上,即从系统性方面,要维护档案的有机联系和历史真迹,不能割裂分散,更不能篡改、剪裁使得档案失真;二维护档案的安全1、保证档案管理的物质安全,力求档案本身不受损坏,延长档案寿命;2、保证档案管理的政治安全,使档案机密不被盗窃、不失密;三、方便社会各方面的利用1、档案“受众”合法利益2、平等获取信息档案信息知情权、3、自由选择档案知识自由选择获取、档案信息知情权、档案信息服务保障权隐私权障碍:信息技术发展馆藏资源优化数量: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加强法制观念、保障利用心理:受众的第三节、档案机构一、档案室一、档案室:在档案工作体系中,最基层的档案业务机构1、在各级组织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中是保管本单位档案的业务机构2、是本单位的组成部分最普遍、数量最大、层次是基层3、向档案馆移交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二、档案室的作用1、作为本单位最有参谋咨询的部分,也是机关工作组织的工作助手,为机关各项活动提供档案信息;2、是全国档案工作的基础三、档案室的类别1人事档案2企业管理档案四、档案室的主要职责和任务1、主要职责集中统一管理本机关各部门形成的全部档案和有关资料,为本机关各项工作服务,并为党和国家积累档案财富;2、任务1对本机关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2管理本单位的全部档案,并积极开展利用工作;同时,管理有关的内部书刊等资料,配合档案提供利用;3定期把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五、档案室的类型1、普通档案室2、科技档案室:专门管理科学技术档案的档案室,如:矿山、设计院、技术研究所3、音像档案室:照片、影像资料室4、人事档案室:是机关在人事部门设立的专门管理人事档案的5、综合档案室6、联合档案室二、档案馆一档案馆的性质档案馆:集中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其工作是我国档案事业的主体档案馆居于科学文化事业机构的中心主要表现:1、档案馆管理的对象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是历史文化财富;尽管档案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机密性,但终究是要成为历史文化史料的;2、档案馆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成果具有研究性;它对浩繁的档案进行研究和一系列科学管理,并且要积极参与档案史料编纂、编史修志和历史研究;3、档案馆的社会职能是一种科学文化事业单位;它不同于党、行政管理机关,也不同于企业生产部门;它是为繁荣社会科学文化,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服务的一种事业单位;二、档案馆的基本职责和具体任务1、基本职责:集中统一保留党和国家需要长期保存的档案文化资料,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为现代化服务建设;2、具体任务:1接收和征集本级各机关、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以及有关资料,科学地管理档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2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开展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3参与编史修志的工作;三、档案馆的类型:1、综合档案馆:是国家档案馆的主体;注:国家档案馆分为综合档案馆和历史档案馆;2、专门或部门档案馆:国家专门管理某一方面的档案馆如:海洋、城建三、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厅、档案处、科、股定义:指导和管理档案的专业部门一、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责: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原则下,分级管理全国的档案事务,对全国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二、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具体任务:1、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拟定档案工作的规章,建立国家档案工作制度2、指导和监督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3、规划、筹建档案馆;在业务上指导档案馆的工作;4、研究和审查有关档案保存价值、保管期限的原则和标准,监督和审议档案的销毁问题;5、组织和指导档案业务经验的交流、档案干部的专业教育和档案科学的研究等;第三章、档案收集第一节、档案收集工作概述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档案收集工作就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通过理性的接收制度和专门征集的办法,把分散在各机关、组织、个人手中和散失在其他地方的档案分别集中到各有关档案室和各级各类档案馆实行统一管理;档案收集工作的方式通过相关的档案馆收集也包括档案室——接收被动档案接收:档案馆室收存档案的活动过程,是整个档案工作的中心内容,是档案部门取得和积累档案的主要渠道;征集分散在社会上的档案和文献资料——征集被动档案征集:档案馆按照国家规定征收散存在社会上的档案和有关文献的活动,是档案馆取得和积累档案的必要补充渠道;注:接收和征集历史档案的对象、途径和方法、党史征集办公室、政协文史组织及其他学术历史研究部门;对象和途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收藏于个人手中、少数民族地区、档案收集的部门文书处理部门、业务部门、档案室/档案馆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一、档案室对本机关单位需要归档的档案的接收注:本单位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所建的档案室;档案是办理完毕的文书在形成过程中不行;及时、定期办理完毕二档案馆对各现行机关和撤销机关的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档案集中和接收;注:现行机关:现在仍在形式职权、行政权的机关三档案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档案的接收和征集;档案收集的要求一、高质量各机关将平时已归档立卷组卷的档案移交到档案馆二、标准化按照档案馆管理原则、馆藏技术、检索方法、归档编目三、完整性按归档范围及要求、及时系统地吸收,反对组织和个人分散保存;四、坚持优化原则有用且珍贵,大力丰富馆藏一、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二、档案收集工作是贯彻统一管理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具体措施;可以做到收集及时,鉴选得当;这样档案才能完整得当;第二节、档案室与档案馆藏建设1、既有区别档案室:只针对本单位档案进行的收集档案馆:收集范围扩大到社会,数量也相应增加2、也有联系档案室是基础,做收集工作,要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档案馆建立在其基础上,做移交工作省级档案馆满20年向上级移交,县级则10年第三节、档案室的收集工作一、建立归档制度的必要性二、归档制度的内容一归档范围定义:指一个机关形成的全部文件中哪些应该归档,哪些不应高归档;办理完毕的那些反映本机关工作、生产活动,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属于归档范围归档文件又分为:归档文件、不归档文件·归档文件:重要会议材料、上级下发文件材料、本单位对外的正式发文、本单位请示上级的报告及上级下发的批复、信访工作材料、反映本单位的报告总结,对本单位干部任免、处分有关的文件,在外事活动中形成的材料;·不归档文件:重份文件、无查考利用价值、内部互相抄送的文件、未经签发的文件稿、从各方面收集的以供参考的有关文件注:依据是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国家档案局 1987年12月4日;归档文件必须要有保存价值,要符合机关实际状况二归档时间定义:指文书处理部门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向档案室移交的时间;注:按规定,处理完毕的文件,由文书或业务部门立好卷,一般应在第二年的上半年向档案室移交;大部分根据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特殊教育机构第二年7月移交三归档质量定义:遵循档案的形成特性,根据价值四归档手续定义:双方清点签字第四节、档案馆的收集工作一、档案馆档案的来源和收集范围一现行机关的档案源注:接收要求:1、经过整理,保持全宗的完整性2、必须经过坚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3、移交过程中,原档案的检索工具,与全宗有关材料一同移交4、必须依据移交目录,与档案原件一起清点;5、档案接收期限:省级20年、省级以下10年二撤销机关的档案源三由组织和个人保存的散有档案特别是在非常时期如:革命政权档案、民国档案、历代王朝四档案馆之间交接的档案第四章、档案整理第一节、档案整理的内容和原则一、档案整理的内容和意义一档案整理的内容对档案机构来说:1、系统排列和编制案卷目录编目2、对档案进行局部调整3、对档案进行过程整理由档案馆完成,从立卷到全宗的制定二档案整理的意义1、档案整理是发挥档案作用的重要条件2、档案整理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二、档案整理的基本原则1、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文件、电子文件、图表、照片2、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来源:一个单位的文件不可分割历史的联系一个单位或者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文件材料具体活动的阶段,即:时间联系,时间:公元、年度、季度、月度、学年度、农业季度内容:文件材料在内容上的一定联系:一个问题,一项工作形式:文件材料的种类,名称、规格、制成材料、公文文种、报表3、区分不同的文件价值依据档案价值:文书档案:永久或者30年或者10年科技档案:永久或者长期或者短期会计档案:永久或者25年或者15年或者5年4、用于保管和利用文书档案的大小尽可能统一、厚度符合要求不同要分开保管:绝密或者保密档案装具制成材料要统一第二节、区分全宗二、全宗的划分和排列一、确认全宗:从组织或个人独立性来认定1、全宗:亦称立档单位,全宗构成者,是指一个具有独立性的组织和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档案的有机整体;组织全宗是构成全宗的主体部分;个人全宗是构成全宗的组成部分;2、构成全宗立档单位的条件:1组织全宗构成的条件·必须能独立行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行文·设有会计单位和经济核算单位,自己编制预算或财务计划·具有专门管理人事的机构人员,有人事任免权2个人全宗构成条件个人全宗又称人物全宗,是某一着名人物或着名家族所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对社会有突出贡献或重要影响的个人·该档案完整系统地保存下来国家、省、地市县全宗、设定省档案馆:中共省档案、省直属机关档案、省政协档案、工、青、妇、民主党派、省人大,省人民政府,省级各部委,省级厅,局所属院校二区分全宗政权更迭及跨政权的立档单位来区分:历史档案、新中国的档案、沿革立档单位的变化区分全宗原单位的档案要保持原有的全宗机构撤销合并内部机构独立合署办公,能分则分三组建健全全宗的补充办法三种补充办法1、联合全宗: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全宗联合体,这种联合不是人为的拼凑式联合,是一种客观的不得已的联合2、汇集全宗全宗汇集:即人为将若干全宗汇集在一起,成为全宗的补充形式3、档案汇集:由若干全宗所属不明或所属全宗已不复存在的档案汇集而成的一种全宗补充形式;分为:历史真实性档案、逻辑问题性档案、人物性档案汇集三、全宗内档案分类一全宗内档案分类:是实行档案学科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档案整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并为一系列整理工作创造条件;如:来源、内容、时间等划分为若干类别二、分类的基本要求1、分类应从全宗内档案的实际情况方便管理的现实需要出发2、从分类方法及其分类结果应反映全宗内档案的客观状况,维护历史的本来面貌如:党群与行政放在一起3、分类方法及其分类结果要具有逻辑性,以便管理和实际操作4、分割出的类别要符合总和要分离完毕后,既不能未分完,也不能有多余5、分类的标准必须一致一次分类只能有一个标准6、分出档案的界限必须清楚,相互间不能交叉包括7、具体类别必须含义明确具体档案所指确定三、常用的档案分类法1、年度分类法:依据档案形成的时间年度,将全宗内的档案分成不同类别,一个年度档案自然形成一个类别专门年度:粮食收购、兵役年度3、组织机构分类法:依据立档单位内部组织机构,将全宗内的档案分成若干类别;如:科、处、局、司局、部、市4、问题分类法:依据立档单位全宗内的档案形成的问题进行分类如:基建建设档案、科学技术档案四、复式分类法的选择和分类方案的编制1年度——组织机构分类法2组织机构——年度分类法3年度——问题分类法4问题——年度分类法文书档案,按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30年、短期10年教学档案、按学年、按问题,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科技档案:基建档案综合、建筑、食堂、设备档案办公设备、教学设备、生活设备第四节、案卷与案卷目录三整理中档号的“编制”档案号:档案实行管理编号的总称1、全宗号:由档案制定给组织或个人一个唯一的代码2、案卷目录号:每一本案卷目录代码3、卷卷号:档案馆排列的顺序号4、页件号:进馆档案顺序代码编制原则专指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稳定性原则:不能随意改变发展性原则:编号要留有空间明确性原则:档案号简明、适当。
01第一章 档案概论

档 案 管 理 学 基 础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信 息 管 理 学 系
(四)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 档案不同于一般的历史遗物,它是以具体内容反映 其形成机关或人物特定活动的历史记录物,具有很强的 记录性,所以档案具有很高的查考价值。 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这是档案的主要特点和本 质属性。
档案同其他类型知识载体的区别:
档 案 管 理 学 基 础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信 息 管 理 学 系
(三)档案内容的记录方式和载体是多种多样的 在丰富的社会活动中,社会主体出于一定的需要, 往往会形成各种形式的文件。由于档案是人们有意识地 将具有价值的文件选留并保存下来的,因而档案的形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
档案构成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档案的内容和档案的载 体。也就是档案的形式包括两个方面即档案内容的载体 材料和内容的记录方式。 档案的载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内容的记录方式中,其一是记录内容的方法:文字 的、图像的、声音的、数码(数字)的。其二是传达内 容的文体表达方式:法律、宣言、条例、决议、命令、 通知、指示、通知、请示、条约、合同等等。
档 案 管 理 学 基 础
简 牍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信 息 管 理 学 系
4、缣帛档案 缣帛是古代丝织品的通称,缣帛质地优良、柔软轻便 、幅面宽广,宜于绘画书写。缣帛档案最早发现于1942年 被盗掘的长沙战国楚坟墓 。
帛 书
档 案 管 理 学 基 础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信 息 管 理 学 系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信 息 管 理 学 系
档 案 管 理 学 基 础
• 档案与图书 关系密切:都是信息的一种实存形态。 区别明显: 1、二者的本质不同。档案本质上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 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图书本质上是系统知识的结晶。 2、二者的社会功能不同。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可 供人们查考史实、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历史之用。而 人们看书则是为了学习系统知识,为了陶冶性情。 3、二者内容上的交叉重合部分,其特点也明显不同。 即档案内容中虽也有知识,但这些知识是不系统的知 识片段;图书内容中虽也有对历史事实的记载,但这 种记载却不是直接的原始记录,而是经过加工提炼后 的系统性知识。
档案管理概论第一章

概论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第一节档案一、档案的起源与发展(一)档案的起源1. 档案起源学说主要有原始社会产物论、阶级社会产物论2. 档案的产生是以处理复杂事务为目的,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载体条件的3. 远古时期采用标记、符号、结绳、刻契、图画等记事方式,称为“助记忆时代”,可以看作档案的萌芽,档案起源的初始形态(二)档案的产生与发展1. 文字的产生和载体材料的使用是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文字)2. 人类交流和社会管理的需要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3. 国家的产生使得档案的产生与发展有了充分保证(国家)(三)我国档案形态的演变1. 甲骨档案:又称“卜辞”,殷商时期,我国最早的文字记录,河南安阳小屯村2. 金石档案:铭文+石刻档案,殷商、周、春秋时期,西周金文档案鼎盛,东周石鼓文最早石刻3. 简牍档案:周、春秋时期,“册”“典”是我国最早对文件和档案的称呼4. 缣帛档案:春秋战国,又称“帛书”“卷”“卷轴”5. 纸质档案:最早的纸质档案—西汉初期甘肃“放马滩纸”6. 电子档案:电子档案就是具有凭证、查考和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四)档案的词源档案作为一个词语,始见于清朝二、档案的内涵(一)档案的定义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二)档案的内涵1. 档案的形成主体具有多元性2. 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文件3. 档案的实存形式是多种多样的4. 档案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根本价值所在(三)档案的属性1. 档案的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2. 档案的一般属性:信息性(主要表现为原始性、回溯性)、知识性、文化性、社会性知信文社(四)档案与相关事务的联系与区别1. 档案与文件a. 文件是档案的主要来源,档案是查考价值文件的归宿,二者都来源于原始记录b. 文件不是档案的唯一来源c. 阶段不同。
文件是现行使用阶段,档案室使用完毕或告一段落的文件d. 价值不同。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第一章档案概念与档案现象第一节档案的定义及分析一、对已有档案定义的剖析(一)直观描述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直观描述型定义:是从档案的形成转化过程、档案的实体存在形态等较具体、较直观的角度来描述档案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这类定义的优势是直观、易理解,能使人的现实中识别什么东西是档案;劣势是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档案的本质所在。
(二)抽象揭示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抽象揭示型定义主要是从档案对社会生活的根本性作用、价值相对性角度来定义档案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且大都试图揭示档案这一事物的本质特性。
目前档案界及社会上所使用得档案定义大多是这种定义。
其优势是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含义;劣势是其抽象度较高,所以理解难度大、确指性差,易产生无谓的学术纷争。
二、档案的本质特征及其定义表述档案时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三、对档案概念(定义)的理解(一)社会性也称社会实践性,即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就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
(二)历史性也称后时性,即从时态上讲,档案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
(四)原始记录型—档案的本质特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对以往社会实践具有直接的原始记录作用。
四、档案的实存形态及其形成过程(一)档案的实存形态档案的实存形态是指档案在现实中的具体存在形式,也就是在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中,究竟什么东西具有档案的属性,是档案,什么东西不具备档案的属性,不是档案。
档案的实存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凡是对历史事实具有某种清晰、明确的原始记录作用的东西均是档案的实存形态,均可成为档案。
(二)档案的形成过程档案的形成过程是指各种形态的具体档案,从被制作出来到被作为档案正式保存并发挥档案作用的过程。
五、对档案真是可靠性的准确理解档案是社会生活中最真实可靠的原始记录,这是档案之所以重要、之所以被人们重视并保存的重要原因。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一、档案学的定义和概念档案学是一门研究档案管理和档案利用的学科。
它涉及对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档案是记录机构活动和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社会中重要的资源之一。
档案学通过对档案的研究,有助于保护历史资料,促进信息共享和传播,有利于社会的长期发展。
二、档案学的历史发展档案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19世纪。
最早的档案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档案管理方面,如保管档案、整理分类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学逐渐扩展到数字档案管理领域,涵盖了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和保护等内容。
现代档案学更加注重档案利用,提倡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三、档案学的基本原理档案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原真性(Authenticity):档案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档案学研究的基本前提;完整性(Integrity):档案应当在整个存储和传播链条中保持完整,不受损坏和篡改;可读性(Readability):档案信息应当便于阅读和理解,确保信息的传达和利用。
四、档案学的主要内容档案学主要包括档案管理、数字档案管理、档案保护、档案利用等内容。
具体来说,档案管理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处理、保管等;数字档案管理则涉及电子档案的管理和保存;档案保护强调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档案利用则关注如何有效地利用和传播档案信息。
五、档案学的相关技术和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学逐渐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如数字化技术、大数据分析、信息检索等。
这些技术和方法有助于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推动了档案学领域的发展。
六、档案学的未来展望未来,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不断深入,档案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档案学需要与时俱进,借助新技术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方式。
同时,档案学也需要关注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等问题,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档案学将在信息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档案学概论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对档案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一章 档案概论

文字
图像
声音
手写、刀刻、 印刷
摄影、录像
录音
4、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
档案的本质属性。
档案不是人们有意识编写、加工的,而是
为完成某项工作自然地形成的。对于后人来说, 它是第一手的资料。因此,档案具有很大的凭 证作用。
二、档案与相关事物的比较
1、档案与图书的比较
(1)不同方面 A、档案并非是有意识地编写的、杜撰的,图书是作者为了某种目的, 有意识地撰写的 B、数量不同。 档案往往是原稿原件,一般只保存几件或一件(孤 本), 失而不可复得,同一种图书往往印刷成千上万册。 C、作用不同。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并非全是真实记录),绝大 多数档案具有信证作用,同时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重要作用,图书 一般没有法律信证作用,在许多方面不如档案作用重要,图书的作用是传 播知识。 D、保密性不同。少部分档案含有一定的机密,不能向社会随意开放 (但并不排斥向某些人开放);图书基本上是公开发行,不需要保密。 (但并不排斥有些"内部交流"之类)。 E、形式不同。档案以单份和卷宗的形式为主,并且手写体较多,而 图书主要是一本本装订完好的,印刷体占绝大多数。
(2) 相似之处 A、两者目前都以文字记录为主 B、都记载了人类社会的知识,都包含了一定的信息量,都是属于 信息资源的范畴。 C、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互相弥补。(如利用一些 档案资料写成图书,由于种种原因,原档案不见了,就可用所写的图书 代为档案)。
2、档案与情报的比较
(1)情报的本质属性是: A、情报的根本属性之一是知识。 B、有一定利用价值的知识才具有情报价值。 C、情报是知识运动的过程之一,即情报是传递着的知识。 (2)两者的比较 情报比档案的内涵丰富,涉及的范围更广;另一方面,它始终处于 传递过程,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它的外在形式有图书、资料、档案等多 种文献。
档案学概论

第一章档案概论与档案现象第一节档案的定义及其分析一、对已有档案的定义剖析(一)直观描述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定义:档案是某种文书、文件或文书材料优势:直观,易理解,能让人在现实生活中识别什么是档案(档案大部分是由文书、文件转换而来。
档案的实存形态主要是过去的文书、文件。
)劣势: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档案的本质所在(二)抽象揭示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定义:档案是一种信息或历史记录、原始记录、记忆工具优势:有利于人们对档案本质的深入认识与揭示劣势:抽象度较高,理解难度大,确指性差,易产生学术分歧二、档案的本质及其定义表述1、档案的本质特性:档案本质是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即原始记录是档案的本质特性档案的定义:①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②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定化信息(档案是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性信息)③“社会记忆”说。
认为档案的本质是“社会记忆”或“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记忆”④“归档保存”说。
认为档案的本质是有意识的“归档保存”或“保存备查”⑤“积累物”说。
认为档案是“一种文化的积累”⑥“副产品”说。
认为档案是社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副产品”或“分泌物”三、对档案定义的理解(一)社会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是对社会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而非自然界的产物。
(二)历史性从时态上讲,档案时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让过去告诉现在”“让历史告诉未来”(三)确定性档案内容信息具有清晰性、确定性,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形式而存在的,二者缺一不可没有载体形式的原始记录(如人的口语)不能为档案没有清晰、确定的信息内容的原始记录(如纯粹的文物,器具)不能为档案(四)原始记录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对以往社会活动具有直接的原始记录作用例:文章、图书不是档案,但其手稿、书稿即是档案;报刊不是档案,但其文稿和发排稿是档案;电影,电视节目不是档案,但其脚本、场记、拍摄图片、播发稿等记录物是档案从信息论和人类之所以保存、使用档案的心理根源及实践需求讲,档案实际是人类追求信息的确定性、可靠性的产物,是社会实践必须有确定、可靠地信息支持方能有效进行的现实需要产物。
档案概论描述课件

信息化发展机遇
法律制度完善机遇
信息化技术为档案工作提供了新的发 展机遇,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高效管 理和利用。
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档案管理将更 加规范和严谨,为档案工作提供更好 的法律保障。
知识经济机遇
在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作为重要的知 识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 价值。
感谢观看
档案的分 类
01
02
03
按形成者分类
可分为机关档案、企业档 案、个人档案等。
按内容分类
可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 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 等。
按载体分类
可分为纸质档案、电子档 案、照片档案、录音录像 档案等。
档案的特点
原始性
真实性
完整性
安全性
档案是原始记录,具有 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档案必须是真实可靠的, 不能随意篡改或伪造。
电子档案长期保存
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电 子档案长期保存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电子档案利用与共享
制定电子档案的利用和共享规定,明 确利用和共享的范围、方式和程序, 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和保密。
05
档案的法律法规与标准
国际档案法规
国际档案理事会
成立于1950年,是一个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促进档案管理、利用和保护的非政府组织。它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档案 管理的国际标准,为各国档案工作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档案保护和利用宣言》
该宣言强调了公共档案的重要性,并呼吁各国政府、档案机构和相关利益攸关方共同合作,促进公共档案的保护 和利用。
国家档案法 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该法规定了档案的范围、管理、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 本法律依据。
档案学概论电子版

档案学概论电子版一、档案在称谓上、载体上的沿革1、对文件和档案的称呼,最早称为“册”,“典”,周代统称为“中”,秦汉以后称为“文案、案牍、文牍、文书、簿书”。
1680年,出现了“档案”一词。
2、载体上沿革,最早的载体是甲骨;然后是金石,如青铜器、铁器、石头;秦汉以后为简牍、绢帛;东汉以后出现了纸质档案;现代出现了以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档案。
二、档案的定义及含义1、定义: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件。
2、含义: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档案是各种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和载体是多种多样的;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
三、文件转化为档案的条件1、办毕或处理完毕;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具有查考利用价值;3、按一定的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
四、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1、档案的形成和性质与图书资料不同,作为档案保存起来的文件,它们的产生并非为了形成档案供人们去阅读,最初作为办事工具,为处理当时某件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是人们社会活动的产物;2、现今从地下发掘的文物,它们被保存下来,当初一般是无意识的,而档案是人们有目的地选择和保存起來,以备日后查考,档案是人们在处理事物过程中有意识的形成;3、与一般的历史遗物不同,它是以具体内容反映其形成单位或人物特定活动的记录物,具有很强的记录性;4、不同于一般的信息资料,它是特定的形成者在当时当地肖接使用的原始文件的转化物,不是事后编写或随意收集的材料,因而具有原始性特点。
.五、《关于改革和集中管理档案工作的法令》,《文件处置办法》1、《关于改革和集中管理档案工作的法令》: 1918年6 月1日颁布,由列宁签署,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制定。
宣布国家档案全部档案统属国家所有,由国家档案管理机构按照集中统-的原则加以管理,其所确定的档案归国家所有和集中统-管理原则,不仅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档案事业的重要指导原则,也为社会主义档案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科技档案的种类
• • • • • • • • • • • • • 1.工业生产技术档案 2.农业生产技术档案 3.基本建设档案 4.设备档案 5.科学研究档案 6.医疗卫生档案 7.天文档案 8.气象档案 9.地质档案 10.测绘档案 11.地震档案 12.水文档案 13.环境保护档案
• 1、档案馆 • 2、档案室 • 3、新型档案机构
1、档案馆
• 长沙市档案馆
皇史宬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西邻市国家档案馆
宁波市档案馆
档案馆的职能(以长沙市档案局馆 为例)
• 长沙市档案局: • 长沙市档案局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根 据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授权, 市档案局主管全市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工作。
• 二)业务指导处 • 负责全市档案工作的宏观管理;组织起草档案业 务工作的规章、制度;对市直党政机关档案工作 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组织开展档案馆(室) 档案目标管理活动;负责全市档案科研的组织和 科研成果的评选申报及推广应用工作;组织指导 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青少年教育基地建设;负责市档案学会日常工作; 协调指导市属各类档案馆的接收范围;负责全市 档案馆库建设的指导。
学习课程达到的目标
• • • • 1、了解档案知识,具备一定档案素养 2、制订档案的规章制度 3、文书档案-归档文件的整理 4、档案提供利用
课堂提问
• 大家知道与档案管理机构有关的新闻、信 息等等都有哪些呢?
• 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范悦的新闻 (2013年6月) • 湖南株洲档案局工会主席杀死局长后跳楼 (2013年6月9日)
五、档案的作用
• • 万向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鲁冠球: 一个企业要稳定持续地发展,应该方方面面都好,协 调发展。企业做一天算一天,无所谓档案管理,而真正要 把企业做好,档案工作就很重要,不可缺少。档案资料是 一种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企业需汇集各方面的 信息,对决策而言,信息比人才、资金等更重要。计划经 济时代,搞企业的是执行者,上面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对 信息可以不重视。市场经济时代,搞企业的是决策者,决 策要根据各种资料、数据、信息,没有资料管理、数字管 理、信息管理,就无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捕捉机会。企 业越大,越离不开档案工作。
6月9月为国际档案日
• 2007年11月,为了庆祝2008年6月9日ICA 成立60周年纪念日,ICA全体成员在于加拿 大魁北克举行的年度全体会议上投票决定, 将每年的6月9月定为国际档案日。
档案管理基础
档案管理基础
• 1、了解档案及档案工作的重要。 • 2、单位或企业本年度内形成的所有资料或文件哪 些是档案,哪些不是档案? • 3、判断某一份资料或文件是否为档案依据是什么 呢? • 4、档案是属于哪种类型呢?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 5、保存档案,那么它有什么价值呢? • 6、档案都是由谁来负责管理呢? • 7、档案管理的有哪些机构呢? • 8、要开展档案管理工作,要制定什么规章制度呢? 如何制订呢?
(2)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完整, 安全,有效。完整,即档案的收集要 做到齐全完整,没有疏漏。安全,主 要是保证档案的物质安全和政治安全, 防止自然和人为的损坏,不丢失,不 泄密。有效,即能够有效地提供利用, 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模块三 档案机构及规章制度
•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档案行政管理 机构,它在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的统一 领导下,分级、分专业掌管全国和地方系 统的档案事务。
《艺文类聚》卷一二引庾信《汉武帝聚书赞》写道:“献书路广,藏 书府开。秦儒出谷,汉简吹灰。芝泥印上,玉匣封来。坐观风俗,不 出兰台。” 今天,兰台成为档案的雅号,兰台大话即档案学界最具有想象力的学 术话题。
• 二、档案的特点 • 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信息性、知识性等 特性。
2)档案的特性 (1)来源的广泛性。 (2)形成的条件性。 其一,处理完毕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 其二,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 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 作为档案保存。 (3)记录方式和载体形式的多样性。 (4)原始的记录性。
二是参考作用
模块二 档案管理的内容
档案管理工作,简单地说就是用科学 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的各 项工作服务。
档案 收集
档案 整理
档案 鉴定
档案 保管
档案 统计
档案 检索
档案 编研
档案 利用
单位文件归档 收集
档案馆收集档案
单位归档鉴定 鉴定
档案部门复审鉴定
2)档案管理工作的任务和内 容
四档案的类别
按照档案的内容 (1)文书档案 (2)科技档案 (3)专门档案
(1)文书档案
• 文书档案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 政管理事务活动中产生的,由通用文书转 化而来的那一部分档案的习惯称谓。包括 命令、指示、决定、布告、请示、报告、 批复、通知、信函、简报、会议记录、计 划和总结等。
(2)科技档案
古代为什么又把档案称为“兰台”?
• 兰台,汉代宫内的档案库房,用以收藏地图、户籍等档案及图书, 由御史中丞掌之。因此,后世称御史为兰台,并派官员充任兰台令史。 东汉时,班固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史。因此,后世亦称史官为兰台。 至唐高宗,改秘书省为兰台,不再是专门保管档案、图书的处所。
我国各朝代中央保管档案的机构是:周为天府, 汉为兰台、东观、石 渠,唐为史馆,宋为架阁库,元为架阁库,明为皇史(成)、后湖黄 册库、内阁大库、大本唐、古今通集库,清为内阁大库。
二、档案工作的性质
• • • • 1.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性 2.档案工作的服务性 3.档案工作的政治性 4.档案工作的机要性
三、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和要求
(1)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中华 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 法》)的表述是: “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 则, 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便于社各项社会活动的查考 依据作用。 (2)历史凭据作用。 (3)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作用。
• 上述几方面比较具体地阐述了档案的作用; 概括起来讲.档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 方面:一是凭证作用;二是参考作用。 • 所谓凭证作用,就是指档案的证据性价值。 • 所谓参考作用 就是指档案的情报性价值, 也称为第二价值。
(1)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坚持集中统 一管理档案的原则,建立国家档案工作制度; 科学地管理档案,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逐 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使档案工作更好地 为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 (2)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 的收集、鉴定、整理、保管、检索、编研、 提供利用和登记统计八项工作,这些工作 主要是在档案室和档案馆进行的。档案管 理工作的八项内容可以从理论上划分为两 个基本方面,即档案的实体管理和档案内 容信息的开发利用。
档案管理
如何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 力?
• 秘书学专业进入教育部目录,许多学校 又实现专升本,秘书学专业教育似乎呈欣 欣向荣的气象,但实际上秘书学专业学生 的危急感越来越强,
• 沟通能力也就是秘书必备的基本能力;而 像档案管理、公文写作等能力,只有秘书 才需要它们,所以,它们是秘书的核心能 力。 • 沟通能力、外语能力、职场礼仪、经营能 力(知识)、职场常识、职涯规划等都是 秘书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知 识)。
模块一 档案概论
一、档案
1)档案的概念 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 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 及其他各种方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概括 地说,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 “档案”的定义的基本含义包括3点:即档案 的来源、特性和形态。
古代为什么又把档案称为“兰台”?
兰台,中国汉代中央档案、典籍库,也是当时名儒著 述的地方。建于长安(今西安)宫内,系石室建筑,修造年 代不可考。隶属于御史府(台),由御史中丞一员兼领,置 兰台令史,秩六百石(一说兰台令史六人,秩百石),选能 通苍颉、史籀篇者担任,除在殿中受公卿奏事外,并负责 典校秘书或从事撰述。西汉成帝以后,兰台令史约有18人 之多。由于汉代重视对档案典籍的收集,兰台典藏十分丰 富。东汉明帝永平五年(62)班固任兰台令史,奉诏撰《世祖 本纪》及诸传记。与班固同为兰台令史奉诏修史的还有睢 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此后,刘复、杨 终、傅毅、贾逵、孔僖、李尤等人都曾任兰台令史,他们 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章帝、和帝以后,东观收藏渐盛于 兰台,修史即移入东观。东汉末年董卓迁都之乱,兰台的 档案典籍受到很大损失。迄至魏晋,御史中丞掌兰台秘书 图籍之制依然存在。由于兰台是史官修史之处,所以后世 泛称史官为兰台。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曾改秘书省为兰 台。
• 三、文件转化为档案的条件 • 第一,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保 存。 • 第二,对日后考察有利用价值的文件才 有必要整理归档。 • 第三,整理归档工作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和方法。
想一想,以下文件是不是档案
• 1、2013年湖南环保职业技术学院的党政办 形成的一系列文件? • 2、 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工伤保险条 例》; • 3、 2011年1月21日起施行 《国有土地上 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草稿;
一是凭证作用
二是参考作用
• 档案孕育了“东方明珠” • 在建造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过程中,为确定它的 选址方案和地面设计风速,上海气象档案馆发挥了重要作 用。首先,根据气象档案记载,1951年至1990年陆家嘴 浦东川沙境内方圆5公里范围内40年没有出现过龙卷风, 而且随着城市化发展,浦东地区龙卷风的影响还将有所减 弱。因此,陆家嘴成了东方明珠理想的建址。其次,据有 关气象档案统计测算出陆家嘴边界内不同高度的30年、50 年、100年、500年一遇的风速,并查证了1400年至1990 年期间的上海大风灾害档案、资料,最后上海气象档案馆 建议“东方明珠”采取百年一遇的33.3米/秒风速为地面设 计风速,它大于历史极大值仅0.2米/秒,既安全又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