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概论

合集下载

经济学概论

经济学概论

一、单选题(共50题,50.0分)1、货币供应在什么情况下会增加?( )。

政府采购增加时中央银行从公众手中购买政府债券时私人购买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时公司向社会公开招股,将所得股款开设分厂时标准答案:B2、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标准答案:C3、在中央计划体制下:( )政府涉及的基本问题仅仅是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市场体制在不那么复杂的市场发挥作用稀缺性被消灭了经济学四个基本问题由政府来回答标准答案:D4、在美国,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主要是取决于:( ) 政府和企业的相互影响经济中那些最大的公司政府的经济顾问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私下的相互影响标准答案:D5、价格支持是( )均衡价格的法定价格,导致( )。

低于,短缺高于,短缺低于,过剩高于,过剩标准答案:D6、一项公共物品是否值得生产,主要看:( )效益政府的意志公众的意志成本和效益的对比标准答案:D7、经济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 )来衡量劳动力参加率死亡率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失业率标准答案:C8、在美国,“一种东西如何被生产出来”这个基本经济学问题主要由谁来回答?( )购买者销售者政府生产者标准答案:D9、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和公平。

标准答案:C10、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的:( )水平相加垂直相加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标准答案:B11、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 ) 上升下降不变不能确定标准答案:A12、小李通过使( )相等来决定供应多少劳动:边际收益与总收益总收益与总成本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与总成本标准答案:C13、仅有市场供应公共物品的困难在于:( )搭便车的问题政府的联联邦式体系私人厂商经营活动波动的水平收入再分配是不平等的标准答案:A14、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是:( )它是私下生产的收益自然流向生产者付费者能被排除使用未付费者不能被排除使用标准答案:D15、货币存量持续增加,但增长速度不变,将导致( )。

经济学概论的知识点整理

经济学概论的知识点整理

经济学概论的知识点整理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需求的学科。

它涉及到个人、企业和国家等各个层面的经济活动。

在经济学概论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经济学概论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

一、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财富的科学。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稀缺性、选择性、机会成本和边际效应等。

稀缺性指的是资源有限而需求是无限的;选择性指的是在有限资源下做出选择;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机会的成本;边际效应指的是每增加一单位资源的投入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二、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它以市场价格为导向,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自由交换商品和服务。

计划经济是由中央政府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它以计划和指令为导向,中央政府对生产和分配进行控制。

三、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当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时,价格上涨;当需求减少或供给增加时,价格下跌。

四、弹性弹性是衡量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分别衡量了需求和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大于1表示需求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需求弹性小于1表示需求对价格变动不敏感。

供给弹性大于1表示供给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供给弹性小于1表示供给对价格变动不敏感。

五、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

生产函数是描述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关系的函数。

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生产函数可以衡量生产要素对产出的贡献。

六、成本和收益成本是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投入,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和折旧费用;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经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A. 人类活动中的货币交换B. 个人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C. 市场供求关系的学科D. 社会资源分配的学科答案:D2. “供求决定价格”是指:A. 供给者决定价格B. 需求者决定价格C. 如果供给多于需求,价格上涨D. 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价格答案:D3. 在纯市场经济中,资源是由谁来分配的?A. 政府B. 市场C. 企业D. 社会团体答案:B4. 当需求上升而供给不变时,其结果通常是:A. 供给过剩B. 供给不足C. 供需平衡D. 价格上升答案:D5. 机会成本是指:A. 市场上的最低价格B. 放弃一个选项所付出的机会C. 外部性造成的成本D. 支出超过收入的成本答案:B二、判断题1.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2. 机会成本是指一个选项的实际花费。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三、短答题1. 解释“稀缺性原理”。

答案:稀缺性原理是指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资源分配来满足各种需求。

2. 举例说明市场失灵的情况。

答案:市场失灵可能发生在外部性问题、公共产品和垄断市场等情况下。

例如,环境污染通常是一个外部性问题,因为环境污染的费用由其他人承担,而污染者并不受到相应的惩罚。

四、论述题请简要阐述供给和需求对价格决定的影响。

答案:供给和需求是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

当供给多于需求时,价格往往会下降,因为供应者会降低价格来促使需求增加。

相反,当供给不足于需求时,价格往往会上涨,因为供应者可以提高价格以抵消需求过热的影响。

供给和需求的相互关系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节,使得价格能够自动达到供需平衡。

这种供求关系的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反映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总结:经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主要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短答题和论述题。

通过这些问题和答案的探讨,读者可以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经济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经济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经济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D2. A3. C4. B5. A6. C7. D8. B9. D10. 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系统,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主体。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比如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等;微观经济学则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比如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等。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经济学体系。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和服务提供者的作用,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统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保持物价稳定、维持金融体系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政策利率、实施开放市场操作等方式来实施。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

供求关系体现了市场的均衡机制,通过市场价格的变动来调整商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以实现市场的自动调节。

供给是一定时间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一定时间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点即市场均衡点,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确定。

2. 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投资、促进科技进步等方式实现。

经济增长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业率,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同时,经济增长也面临着资源约束、环境压力等问题,需要平衡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概论教学大纲

经济学概论教学大纲

《经济学概论》教学大纲一、教学对象本课程大纲适用于财经类各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二、学分与学时本课程在教学计划进程表中的学分为3,学时为54.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课程属性:必修课.《经济学概论》是经济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经济类专业的许多后续课程(包括许多核心课程),都与本课程的内容与分析方法存在密切联系.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系统地讲授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分析方法.西方经济学中的许多内容、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具有参考意义.这些内容就是本课程讲授的重点内容.《经济学概论》是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与必须够用的原则,以市场化配置与利用为核心内容、讨论了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与失业,通胀与经济紧缩,以及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经济增长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简明生动地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具及方法,理论运用与政策分析.这些知识基本满足了高职学生经济管理类专业对经济基础理论的要求.学会用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原理与方法来分析与思考问题,是本课程最主要的要求.本课程采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为教材.全书共分14章,其中第1章为导言、第28章为微观经济学内容、第9 13 章是宏观经济学内容、第十四章是对经济学理论的演变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四、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性质:该课程是经济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任务: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目的: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与基本理论、明确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与应用条件,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能够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正确领会与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与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与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能力.本课程教学中应该坚持的两个原则:第一、循序渐进、先慢后快的原则.本课程内容的特点是难点偏前、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原理,特别是分析方法,理应先夯实基础、在此前提下才能为学好后面的章节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本课程的教学通常安排在大学二年级进行、但由于学生自身阅历与理解能力的有限,为使抽象的宏观经济理论具体化与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举一些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案例,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与掌握《宏观经济学》,以达学以至用的目的.具体要求:1.注重理论的系统性与先进性,要求学生结合实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与基本理论.2.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自学,并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参考书与经济方面的报刊杂志,使其更多地了解基本经济理论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提倡学生独立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与展开讨论、增强学生自身对经济学的兴趣与经济问题的敏感性.3.要求学生注重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4.要重视图示工具的运用,并适当运用数学工具.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经济数学.该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最为合理.经济现象错综复杂,经济运行是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建立经济模型是解决经济问题的主要方法,这就需要数学工具尤其是微积分知识作为学习该课程主要基础.本课程又是经济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注重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解释,其内容涵盖微观经济理论与宏观经常理论课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各专业的专业课奠定理论基础.六、教学目的要求与主要内容(分章节)第一章经济学导论【目的要求】1.掌握稀缺性,选择性,机会成本,资源配置以及经济学等概念;掌握经济学的十大原理.2.理解两个基本的经济模型与资源配置与利用中的基本问题及解决方式.3.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经济学研究的两个层面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知道学习经济学对个人、企业及政府的意义、会用机会成本概念解释经济现象.【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经济学的定义及基本问题2.经济学十大原理3. 经济学的基本内容4. 经济学的方法5.经济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掌握供求相互作用怎样决定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以及竞争在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形成中的作用.熟练掌握需求或供给变动的几何表示、知道供求分析的实际运用与供求分析的三个基本步骤2.理解需求或供给受不同因素影响的变化程度(弹性理论);3.了解需求或供给及影响需求或供给的不同因素,并严格区分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与需求或供给变动;1.需求理论2.供给理论3. 均衡理论及其运用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分析1.掌握消费者剩余概念.2.理解消费者均衡原则;理解序数效用论主要以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的均衡,来解释消费者行为与需求曲线.3.了解边际效用论(基数效用论)的总效用,边际效用概念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曲线;2.序数效用论第四章厂商理论1.掌握长期中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以及规模收益.理解与掌握产量规律,成本规律,利润最大化原则.2.理解短期中一种变动投入下的生产函数,产量规律及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了解产量变化规律,理解生产函数,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概念.1.厂商的生产活动:投入与产出2.成本分析3. 成本,收益,利润与产量第五章市场理论:竞争与垄断及厂商行为【目的要求】(加粗,顶格)1.掌握不同厂商的市场均衡条件以及厂商的目标选择.掌握不同市场条件下经济效率(市场绩效)的差异.2.理解不同的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与价格的确定.3.了解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市场四种市场类型及其特点.1.市场类型2.完全竞争市场3. 垄断市场4. 垄断竞争市场5.寡头垄断市场第六章要素收入理论1.掌握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方法以及收入调节的政策.掌握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区别与联系.2.理解西方经济学对利润,利息的定义.理解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3.了解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四大生产要素及对应的地租,工资,利息,利润1.要素的需求与供给2.劳动与工资3. 土地与地租4.资本与利息5.利润:风险,创新与垄断第七章外部性,公共物品与政府1.掌握解决外部性的办法,熟悉科斯定理及产权的重要性.2.理解外部性的类型,外部性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理解经济运行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3.了解外部性,公共物品、公共选择等基本概念.1.外部性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2.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及其对策3.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第八章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与总供给1.把握总收入与总支出、实际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恒等关系,领会失业与失业率及奥肯定律.熟练掌握总供求模型及实际运用.2.理解影响总需求与总供给的诸多因素及它们如何影响总供求,理解实际总供给与潜在总供给及不同总供给曲线的区别.3.了解国民生产总值等几个宏观变量1.宏观经济变量2.总需求与总供给3. 总供求均衡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掌握乘数理论的实际运用.2.理解决定国民收入的因素,即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函数,领会储蓄与投资的关系与均衡国民收入.3.了解总需求的构成及各自特点、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需求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数量关系即乘数理论.1.第一节宏观经济变量2.总需求与国民收入3. 乘数原理4.不同的理论与相异的政策第十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准确掌握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基本概念,掌握政府在一定的失业率与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之间作相机抉择,从而力争把失业与通货膨胀控制在对社会来说比较安全的范围内.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失业,通货膨胀的原因,相互关系及政策.2.理解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经济根源.1.失业及原因2.通货膨胀原因及类型3.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及菲利浦斯曲线第十一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1.掌握如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与消除经济周期的影响.2.理解经济增长模型.理解经济增长对一国居民的意义.3.了解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与经济周期的分类.1.经济周期及成因2.经济增长模型3. 经济增长是非论第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1.掌握如何运用财政与货币政策调控经济.2.理解凯恩斯主义的理财原则.3.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局限性.1.财政政策的内容及运用2.货币政策的内容及运用3. 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因素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相机抉择3. 供给管理政策第十三章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1.掌握影响国际收支均衡的因素.2.理解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官方储备项目等国际收支项目.3.了解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2.比较优势与资源赋予学说3. 汇率制度4.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及编制原则第十四章经济学理论的演变代结束1.理解西方经常理论与中国经济.2.了解经济学的历史,主要派别与发展前景.1.经济学的历史2.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3. 经济学的前景七、学时分配建议表序号教学内容课时分配(含讨论、习题课)3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分析析9第九章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4第十四章经济学理论的演变-代结束机动复习合计八、成绩考核本课程是考试课.既要注重基础理论与知识的考核、又应注重理论与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考核.《经济学概论》考核含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课外调研、阶段测试,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各方面.成绩评定按《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课程考核成绩评定办法》执行.九、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由缪代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教师用书①吴柏麟,尹伯成:《经济学基础》,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年;②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大出版社, 2000 年;③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三版2002 年;④朱善利:《微观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年;⑤梁小民:《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年;此外,在教材后面列出了许多中外学者的有关著作,教师们在教学之余可浏览.(2)学生用书①《经济学基础》张劲松等、2005 年8 月科学出版社,该书的主要亮点是将我国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政策实践贯穿其中、主要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经济基础理论、第二部分为微观经济运行、第三部分为宏观经济内容.②《经济学基础》李明泉主编, 2004 年2 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本是在体系,结构与内容上都有突破,尤其是其内容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为一体的一本新编经济学教材,是为财经类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word版)《经济学概论》课题简介

(完整word版)《经济学概论》课题简介

《经济学概论》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公选课程,授课对象为全校学生,内容包括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并能清楚地解释价格形成的机理,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并能解释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市场运作的原理,理解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含义及其条件,了解并说明价格机制作用的局限性。

最终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经济学中介绍的具体分析工具和方法分析身边的经济现象。

本课程围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上以问题为导向,运用资料观察、实证分析、规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为2学分,共32学时,以教师讲授为主。

针对选修本课程学生专业背景的复杂性,课程讲授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文字、图表和数学证明三种方式,使学生易于接受所讨论的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

《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公选课程课程名称:《经济学概论》学分和总学时数:1学分,共16学时选修对象:全校学生。

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经济学概论是经济系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选课程.2.教学目标及意义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系统地讲授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经济学中的许多内容,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具有参考意义。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2)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

(3)要求学生熟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4)要求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

(5)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和规范,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

(6)引导学生运用上述基本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4.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系统地讲授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大一经济学概论知识点

大一经济学概论知识点

大一经济学概论知识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

作为连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桥梁,经济学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

大一经济学概论作为经济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经济学概论中常见的知识点。

1. 基本经济概念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经济行为,了解基本的经济概念对于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至关重要。

其中包括需求与供给、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机会成本等概念。

需求与供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它们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指的是在做出决策时,考虑最后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成本和效益。

机会成本则表示放弃某种选择所付出的代价。

2. 市场与价格市场是买卖商品和服务的地方,市场的运作涉及到供需关系和价格的形成。

大一经济学概论中会介绍供需曲线的概念以及价格调节机制。

供需曲线表示了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关系。

价格调节机制指的是市场上价格的自由浮动,通过供需关系的变化来平衡市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3. 生产与成本生产是经济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了解生产与成本的关系对于理解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至关重要。

大一经济学概论中会介绍生产函数、边际生产力和成本曲线等概念。

生产函数表示生产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边际生产力表示增加一单位输入所带来的产出变化。

成本曲线则表示生产不同产量所需的总成本和平均成本。

4. 市场结构与竞争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存在的企业数量和竞争程度,了解市场结构对于理解市场行为和政府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大一经济学概论中会介绍纯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等常见的市场结构。

纯竞争是市场结构中的理想状态,垄断则表示市场上只存在一个卖方,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则处于两者之间。

5.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经济波动和政策调控至关重要。

大一经济学概论中会介绍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等基本概念。

经济学概论第1-4章作业答案

经济学概论第1-4章作业答案

第一章导言一、名词解释资源的稀缺性、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理性人答: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人们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气势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是稀缺性的。

一方面,一定时间内物品本事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

物资生活资料的稀缺是由生产要素的稀缺所决定的。

个人期望得到许多商品和追求许多目标。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许诺另一些东西的最大值。

一种资源(如资金或劳力等)用于本项目而许诺用于其他机会时,所可能损失的利益。

某项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放弃掉的获利机会所带来的成本。

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可称为转换线。

英文是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简称PPF。

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有时也被称为价格理论(Price Theory),主要研究个体消费者,企业,或者产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生产和收入分配。

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理性人:经济学里,“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通常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济人”。

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

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经济学概论(练习题3及答案)

经济学概论(练习题3及答案)

第三部分(下篇第1-3章)一、名词解释1、总供给p.1332、总需求p.1333、国民生产总值p.1374、国内生产总值p.1385、国民收入p.1386、消费函数p.1417、储蓄函数p.1428、乘数效应p.1449、投资乘数p.14410、自愿失业p.14911、非自愿失业p.15012、充分就业p.15013、摩擦性失业p.15114、结构性失业p.15115、周期性失业p.15116、通货膨胀p.15317、经济周期p.16018、经济增长p.165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B)。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B)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D)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4、下列哪一项计入GDP?(D)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材;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5、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D)。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

6、在一个由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A)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7、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B)A.销售税;B.公司利润税;C.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8、下列项目种,(C)不是要素收入。

经济学概论名词解释

经济学概论名词解释

《经济学概论》复习范围一、名词解释1.经济学:是研究市场主体如何选择,决定社会稀缺资源的使用方式的一门社会科学2.实证经济学:是在作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设的前提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结果,它不对现象进行好坏或坏的评价也不对应该如何做进行问答3.需求的价格弹性:也简单称作需求弹性,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价格变动作出的反应程度4.消费者均衡:指的是消费者达到最大满足程度,也即消费者从消费中得到得总效用最大时的一种状态5.效用:经济学把消费者从商品和劳动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称为效用6.恩格尔曲线:是反映货币收入量与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它又被称为收入—需求曲线7.完全竞争市场:也称为纯粹竞争市场,是一种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竞争得以充分展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最具效率的一种市场结构8.市场失灵:一般将市场作用受到限制的情况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并不是认为市场完全不好,而是指市场没有实现或不能实现可能达到的理想效果9.公共物品:就是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10.外部性:是指从事某种经济行为的经济单位不能从其行为中获得全部收益或者支付全部成果,结果,社会所得到得收益或成本与经济行为人的收益或成本不相一致,正是这种不一致使得私人的最优与社会的最优产生偏差,从而自发行为导致低效率11.科斯定理:可以概括为如果交易费用为零,那么无论产权如何界定,市场机制都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12.道德风险:是指个人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后,降低防办意识而采取更冒险的行为,从而使风险发生的概率增大的动机13.委托代理:是指由于委托人不能确切了解代理人能力与努力程度等方面的信息,代理人追求自己利益目标的行为可能会使委托人的利益受到损失14.机会成本:是以放弃用同样的资源生产其他产品或将同样的资源投入另外一种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入来衡量的15.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16.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本国居民在国内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17.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之后的产值18.充分就业:如果一个社会只存在这类自然失业,而不存在或已消除了由于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周期性失业,这种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19.周期性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失业,也就是凯恩斯所说的非自愿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事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20.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21.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水平的这种扩张与收缩的周期性波动22.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增减政府支出或者调整税收等手段来达到特定的经济目的23.货币政策: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息率和其他信贷条件,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措施24.存款准备金比率:其核心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以控制其贷款25.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量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用MPC表示26.菲利浦斯曲线:是新西兰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提出的一条用来表示失业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全国2023年7月自考经济学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全国2023年7月自考经济学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全国2023年7月自考经济学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第一题考题:请简要解释经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参考答案: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以稀缺资源满足无限欲望的行为规律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经济行为主体(个人、家庭、企业等)、经济环境(市场、政府、货币等)以及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第二题考题:简述供给与需求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供给与需求的基本规律表明,当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增加时,价格下降;相反,当供给量减少时,价格上升。

而需求方面,当需求量增加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减少时,价格下降。

供求双方通过市场的交互作用来决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第三题考题:简要阐述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答案:市场在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市场通过买卖双方的自愿交易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其次,市场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激发创造力和创新。

另外,市场还能提供信息,引导消费者和生产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最后,市场有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

第四题考题:简述边际分析原理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边际分析原理是指对某一经济活动中的额外增量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在经济学中,边际分析原理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生产决策中,企业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确定产量和产品组合;在消费决策中,个人通过比较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来决定消费数量。

第五题考题:简要解释机会成本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机会成本是指因做出某种经济决策而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替代品的成本。

例如,假设一个人在选择是否上大学时,若选择上大学,他需要支付学费和花费时间研究,那么他将放弃工作所能获得的收入和经验。

这些所放弃的工作收益和经验就构成了这个人选择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注:以上为题目的简要解答,具体答案可能因题目细节和语言表达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请以实际考试要求为准。

经济学概论知识点

经济学概论知识点

经济学概论知识点1.经济学的定义和范畴: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产生和利用稀缺资源的科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主要分支。

2.供需理论:供需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之一,它解释了市场上商品和劳动的定价是如何决定的。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会影响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3.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它研究的是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行为对总体效益的影响。

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是决定个人和企业行为的重要因素。

4.生产与成本:生产与成本是研究企业如何生产产品以及生产成本如何形成的经济学理论。

生产函数、边际产品、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这一领域的重要概念。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研究市场中企业的数量、产品的差异以及企业间的竞争程度。

熟知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导致经济效果的偏离。

其中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和市场势力等问题。

7.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测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总体规模和结构的方法。

其中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投资和消费等指标。

8.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活动的长期趋势和速度。

经济发展则涉及到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变革,包括人口增长、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9.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是经济活动中广泛使用的交换媒介。

通货膨胀则是指货币供给过度增加导致价格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率和货币政策是与之相关的关键概念。

10.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研究不同国家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全球化则是指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移民等活动日益加深的现象。

比较优势、关税与贸易壁垒、汇率和贸易政策是研究这一领域的重要概念。

以上只是经济学概论中的一部分知识点,经济学作为一门复杂而深入的学科,还有更多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需要学习和掌握。

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可以进一步学习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更深入的专业课程来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

经济学概论

经济学概论

1.什么是供求定理?答:(1)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

(2)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3)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

(4)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2:如何判断一种商品需求是富有弹性,还是需求缺乏弹性?答:要看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的大小,若其Ed>1,则是富有弹性,若其1>Ed>0,则是需求缺乏弹性。

3.在微软公司一案中,有人认为它是垄断者。

所以应该解体,有人认为它是垄断者,但不应该解体。

这两种观点的区别何在?你认为应该怎样?答:经济学家认为垄断对经济是不利的原因在于:第一: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

这就表现为,与完全竞争相比,平均成本与价格高,而产量低。

第二,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

垄断企业实行价格歧视,消费者所付出的价格高,而产量低,就是消费者剩余的减少。

这种减少则是社会福利的损失。

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垄断也有其有利的一面。

首先,在一些行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其次,垄断企业可以以自己雄厚的资金与人才实力实现重大的技术突破,有利于技术进步;最后,尽管在一国内是垄断的,有效率损失,但在国际上有竞争力,有利于一国世界竞争力的提高。

4: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对经济有哪些影响?答:国际收支不平衡,即收大于支的顺差,或者支大于收的逆差,如果数额大,时间长,就会引起国民经济失衡。

一国国际收支的顺差过多,表现为商品出口和外汇增加,它在促进一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的同时,也使该国承受通货膨胀的压力。

因为该国的商品外流,货币供给却大大的增加了。

一国国际收支逆差过多,可能是前期引进外资过多,使用不当,本期发生了债务危机,也有可能是进口过多,出口有限,总需求下降,失业增加,国民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

5: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有哪些?答:货币需求量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的形式保持财富的数量。

影响人们持有一定数量货币的因素主要有:(1)人们的实际收入。

经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是指:A. 做出选择时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替代方案B. 做出选择时产生的实际成本C. 商品的生产成本D. 购买商品所支付的货币金额答案:A2. 需求定律指的是:A. 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B. 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C. 价格下降,需求量减少D. 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答案:A3.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不包括:A. 买卖双方众多,单个买卖者对价格无影响B. 产品同质化,无差别C. 完全的信息透明度D. 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答案:D4. 货币的三大职能包括:A.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B.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C. 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世界货币D. 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答案:B5. 以下哪一项不是市场经济的优点?A. 有效配置资源B. 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C. 导致资源过度集中D. 促进消费者主权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供给和需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给和需求是影响商品价格的两个主要因素。

在自由市场中,当某一商品的需求增加而供给保持不变时,购买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以满足其需求,从而导致价格上涨。

相反,如果需求减少而供给不变,价格则会下降。

同样地,如果供给增加而需求保持不变,商品的价格也会下降,因为卖家为了销售更多的商品而降低价格。

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上商品的均衡价格。

2. 阐述市场经济中的“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生产、消费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造成的、未在市场交易中得到补偿的成本或收益。

正外部性是指经济行为给其他人带来额外利益,如教育、疫苗接种等,这些行为对社会整体有正面影响。

负外部性则是指经济行为给其他人带来额外成本,如污染、噪音等,这些行为对社会整体产生负面影响。

外部性存在时,市场可能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导致市场失灵,政府可能需要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来纠正这种失灵。

3. 描述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普遍上升的现象。

经济学概论第5-7章答案

经济学概论第5-7章答案

第五章一、名词解释:完全竞争:是指一种不存在丝毫的垄断因素方面的作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垄断: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与买者垄断 (Monopsony)能同时调节)。

一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利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商品的价格;即对所出售的每个单位的商品都收取尽可能高的价格不同的价格又称为完全差别价格二级价格差别:是指垄断厂商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的产量每个人都支付相同的价格三级价格差别:即对于同一商品不同的价格。

二、简答题1、为什么完全竞争中的厂商不愿意为产品做广告而花费任何金钱?答:因为理论上完全竞争本身假定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完全的信息或知识,无需做广告。

厂商做广告只会增大产品的成本,使所获利润减少甚至亏损。

完全竞争厂商仅是价格的接受者,他能按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他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厂商不愿做广告。

2、为什么利润极大化原则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达为?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能卖出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即不管产销量如何变动,单位产品的价格始终不变,因此MR(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销售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恒等于固定不变的出售价格3、“虽然很高的固定成本会是厂商亏损的原因,但永远不会是厂商关门的原因。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答:同意。

在短期,不管固定成本有多高,只要销售收益能补偿可变成本,厂商总可以营业。

在长期,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就不存在固定成本高不高的问题了。

因此,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高固定成本不是厂商关门的原因。

4、为什么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和横轴平行的线,而行业需求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下倾斜的曲线?为什么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都会是一条向右上倾斜的曲线?行业长期供给曲线是否也一定是向右上倾斜的?答:由于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可以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销售任何数量的商品,因此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和横轴之间的距离等于商品的售价。

经济学概论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经济学概论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机会成本
小麦 (吨) 6,000
5,000
4,000
斜率 =
–1000 100
=
–10
3,000 2,000
1,000
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电脑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直线的斜率等于 直线的横坐标向 右移动一个单位 时,直线的纵坐 标变化的大小
本图,1台电脑的 机会成本是10吨 小麦
0
小麦 0
1,000 2,500 4,000 5,000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例子
图表 上点
生产 电脑 小麦
A 500 0
B 400 1,000
C 250 2,500
D 100 4,000
E
0 5,000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小麦
(吨)
6,000
E
5,000
4,000
D
3,000
C
2,000 1,000
0
B A
生产1单位物品的机会成本也不同,这使生产可 能性边界为曲线
▪ 原因二:当经济中存在一些其他资源,或者机会
成本不同的资源混合时,生产可能性边界也可能 是曲线(例如,不同类型的土地有不同的用处)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35
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总结
▪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
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数 量的各种组合
13
图1 :循环流量图
家庭: ▪ 拥有并出售或出租生产要素给企业
以获得收入 ▪ 购买并消费物品与劳务
企业
家庭
企业:
▪ 购买或雇佣生产要素并用以生 产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概论

经济学概论

经济学概论
1 经济学概论
经济学是研究决定价值资源分配的社会性原理、过程及结果,和决
定消费、生产、交换、保存等经济活动结果的经济特征与规律的学问。

又称社会生产经营行为科学。

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的基础学科。

它指导
经济规律的阐释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的探索。

2 概念
经济学的研究关注点,主要包括价值、货币、市场、投资、效率、利润、产出、消费、成本等概念和诸如物价的涨落等问题。

它既从宏
观层面,以政府经济政策、宏观经济调节、国民经济和国际经济比较
研究等问题展开,也从微观层面,从消费者决策、效用决策、企业决策、产品兼容个别行为研究展弋。

3 分析方法
经济学的分析基本方法涵盖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经
济模型、经济发展基本过程分析、实验室分析、案例分析等。

其中比
较研究和实证研究是最为流行和重要的研究方法。

4 目标
经济学的最终目标是以更有效的方式来实现个人、国家和企业的
经济目标。

经济学专注于提供关于如何利用限量资源来满足更大的需
求的答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目标的实现。

它致力于寻求如何最好地
使用和调整资源,以满足最终的目标,例如实现有效的组织治理。

综上所述,经济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利用理论和实证的手段,研究和阐释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以提供帮助和指导以达到有效的经
济管理。

经济学概论知识点

经济学概论知识点

经济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需求价格弹性:是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当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以后,总产量的增加额将越来越小的现象。

3、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最终会减少的规律.5、GDP均衡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与均衡的国民收入总需求相等的国民生产总值.6、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的两种要素的各种不同的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

7、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二、简答1、简述四种市场结构类型的特征:市场结构的类型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市场.各类市场结构的特征如下表:2、简述垄断形成的原因:垄断之所以产生,基本原因是市场上存在很强的进入障碍,也就是说,通过进入障碍破使其他生产者无法进入该市场与垄断者进行竞争。

垄断者依靠自己已经掌握的市场力量,如较低的成本、良好的服务、创新的产品等优势形成一个针对其他生产者的进入壁垒,限制其他生产者进入。

进入壁垒的形成源于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这构成垄断形成的具体原因。

(1)生产发展的集中趋势。

(2)规模经济的要求。

(3)保护专利的需要。

(4)存在行业进入壁垒。

(5)行业进入存在法律限制。

3、简述GDP、NDP、NI、PI和PDI之间的关系:国民收入核算包括五个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各项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如下: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NDP-间接税净值—企业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收入PI—个人税收;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

经济学概论(第十章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经济学概论(第十章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2、均衡产出(收入)与总需求 概念: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成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均衡:是指一种不再变动的情况。 公式:y = c + i
• y、c、i都是小写字母,分别代表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或 收入。
• c、i代表的是居民和企业实际想要有的消费和投资,即意愿消 费和投资的数量,而不是国名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 和投资。
• 西方学者认为,更精确地表示投资和利率关系的曲线,是投资 的边际效率曲线。
4、投资函数
投资函数 i = i (r)=e-dr
三、投资乘数 1、投资乘数的含义
乘数是指由总支出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 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总支出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2、投资乘数的形成机制 乘数大小决定
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在西方经 济学中有时被称为凯恩斯定律。其原因是1929-1933年大萧条,使得需求增加时,社 会成本和价格大体不变。凯恩思定律被认为是适用于短期分析,即分析的是短期收入和 就业如何决定。价格粘性 ❖ 假设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未零。这样,GDP、NDP、NI和PI就都相等。
• 前者为均衡条件,即计划投资不一定等于计划储蓄,只有两者 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而后者所指的实际投资和实际 储蓄式根据定义而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必然相等。
二、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
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
三、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在有政府起作用的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从总支出角度看,包括 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而从总收入看,则包括消费、储蓄和税收, 这里的税收,是指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以后所得的净纳税额。因 此,加入政府部门后的均衡收入应是计划的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之 和,同计划的消费、储蓄和净税收之总和相等的收入,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经济学一、经济学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我们社会中的家庭、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的一门社会科学。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作为社会科学,它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主要是家庭、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的行为;但是社会行为有许多种,经济学只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行为,而把其他行为留给了其他学科去研究。

那么什么是经济行为呢?它是对稀缺资源的选择行为。

在经济学中,社会资源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品。

经济学的“土地”是指包括土地、森林、河流、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

劳动是指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资本品是指人类制造出来的用于生产的东西。

资源是稀缺(scarcity)的。

稀缺这个词用来描述资源的有限可获得性。

为什么资源的获得是有限的呢?在人类需要的无限性面前,资源永远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说资源的有限是相对的有限,是相对于人类无限需要而言的。

既然资源是稀缺的,所以家庭、厂商、政府或其他组织的无限的需要就无法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同时满足。

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家庭、厂商、政府或其他组织面临选择(choice)问题。

经济学中的选择是指组织在资源配置面临多种可能性的时候,为了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的择优行为。

显而易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就是选择,而选择的内容就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的最基本的选择内容是什么呢?这就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经济的最基本的选择有以下四个方面: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于经济中没有足够的资源去生产社会需要的所有商品和服务,即欲望总是超出可用资源,因而我们必须决定什么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并且舍弃那些相对次要的行为和商品。

一个国家的经济资源可以生产产品的机会是很多的,它的各种用途的总和被称为机会集合(opportunity sets)。

但我们可以将这众多的机会抽象为两种:例如民用品和军用品。

在几何上,一国经济资源能够生产两种产品最大组合的轨迹被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这样,我们可以用生产可能性曲线与两个坐标轴之间的区域表达经济的机会集合。

我们以大米作为民用品的代表,以大炮作为军用品的代表,生产可能性曲线就如图所示,其中X 代表大米,Y 代表大炮。

经济如果想多生产大炮,可以选择在A 点生产;如果想多生产大米,可以选择在B 点生产。

从A 点到B 点,我们看到要增加大米的生产就必须以大炮的减少为代价,我们用边际转换率来表示这种替代关系。

准确地说,边际转换率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MRT)是指一种产品增产一个单位所必须减少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用公式表达为:XY MRT ∆∆= 图1-1 生产可能性曲线2.如何生产如何生产的问题涉及怎样在既定的投入下得到最大产出,它的目标是找到一种生产商品和服务的最优方式。

同一种产品生产,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材料和工艺,或是劳动密集型,或是资本密集型。

增加一种产品的产量,可以通过扩大外延的粗放方式,也可以通过内涵的集约方式。

各个国家由于资源禀赋的不同和技术的不同,它们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也不同。

资源禀赋的增加和技术的提高能够使得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

如何生产的问题还包括我们对环境的利用和其他社会利益的考虑。

比如,养鸡场的废水可以随意倾倒在河流中还是应该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养鸡场的气AB生产可能性曲线O X YBX A X B Y A Y味对周围居民是否构成侵害?3.为谁生产?一个社会必须面对的第三个基本经济问题是为谁生产。

如果将前两个问题比作烤什么类型的多大一块蛋糕以及怎样来烤,那么本问题就是怎样分蛋糕了。

奶油分给谁,蛋糕花分给谁,糕饼分给谁?是平均分配呢,还是有人分到大块而有人仅仅分到蛋糕屑?为谁生产的问题就要解决经济产出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

4.谁做出经济决策,依据什么程序?要做出上述选择并非易事,做出每个选择时都会遇到许多矛盾。

由谁做出经济决策,依据什么程序?这就涉及社会的选择机制,即经济体制问题。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主要的经济体制有以下三种:(1)最重要的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为谁生产的问题是根据市场上的供求、价格和竞争状况来决定的。

例如,如果你想要手机并且有足够的钱,那就尽管购买。

如果有足够多的消费者与你行动一致,手机这种商品的销售量就会增加,价格也可能随之上升。

生产者看到销量和价格上升,就会增加手机的生产。

为了增加生产,生产者需要占用更多的资源。

在我们和生产商之间并不需要直接的交流,是市场销量和价格传递信息并指导市场的运作,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 (invisible hand)。

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1776)中敦促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让市场自己做出基本的经济决策。

他认为削弱政府干预而更多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够使国家变得兴旺发达。

(2)中央计划是另外一种可选择的机制,在这一体制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为谁生产都由中央政府决定。

例如在古巴和朝鲜,中央计划制定者决定生产多少服装和面包,然后将工人和其他资源安排到这些行业,他们还决定由谁得到这些生产出来的服装和面包。

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Das Kapital,1867)提倡共产主义革命和实行中央计划经济。

他认为一个自由放任的市场只会迎合富人的欲望,而忽视穷人的需求,工人会受到资本家和大地主的剥削。

(3)第三种选择是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是指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为谁生产的问题通过政府指导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来决定的这样一种经济体制。

现在世界上完全依赖市场机制或者完全依赖中央计划的国家已经为数不多,大多数国家都是混合经济。

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概念在一个混合经济中,如果市场的作用为主,那么我们就称这种经济为市场经济。

准确地说,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是指主要通过家庭和厂商的相互所用来确定基本经济问题的一种混合经济体制。

例如美国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混合经济。

在美国,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主要由私人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决,价格是决定生产什么的关键因素,不过,政府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如何生产的问题主要由厂商回答,政府在此也同样起了一定的作用;在为谁生产问题上政府利用其税收和收入再分配计划起着很大的作用,但主要决定因素还是厂商和家庭的相互作用。

中国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在市场为资源主导配置方式这一点上与美国是一致的。

只是经济的基本制度存在差别而已,美国是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的差异使得中国政府比美国政府对经济的指导要多一些。

2.市场市场经济在家庭和厂商之间的交换中运转:家庭从厂商那里购买商品和服务,而厂商从家庭那里获得投入品(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原料、劳动和其他要素)并生产产出品(生产过程的结果,包括商品与劳务)。

各种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市场(market)。

市场与集市是有区别的,集市(market place)指的是发生交换的场所,在集市上交换的买卖双方往往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一致的。

但是,现在许多交换并没有有形的场所,这样空间上就不一致了,信用的发展使得交换的时间也错开了,这里虽然没有集市,但是存在市场是肯定的。

在考察市场经济时,经济学家将注意力集中到家庭和厂商相互作用的三大类市场:产品市场是指生产者向消费者出售产品和劳务的市场。

劳动市场是指生产者获得劳动投入的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生产者获得资本投入的市场。

家庭中的个人在三个不同市场中的身分是不同的,他们在产品市场上是消费者,在劳动市场上是工人,在资本市场上是投资者。

同样,厂商在三个市场上的身份也不同,它们在产品市场上是生产者,在劳动市场上是雇主,在资本市场上是筹资者。

3.政府总的来说,市场为基本经济问题提供的答案能够保证效率。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市场却无法保证资源的资源的效率使用,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市场失灵的存在需要政府出面来解决。

政府有助于解决的四个经济问题是:(1)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指每个人都能消费并且不能一个人单独消费的物品,如国防、公共公园、开放公路等。

它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

非排他性是指不能把任何一个人排除在消费公共物品之外。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量。

因此,人们消费公共物品可以不用付费,即“搭便车”。

这样,市场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需要政府来提供。

(2)垄断。

垄断(monopoly)是指竞争受到限制的市场状况。

它的存在造成了三个主要问题:低产高价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不大关心研究和开发以及由于寻租行为(通过在某一行业获得垄断地位或维持垄断地位来获得或保持现存垄断利润的行动。

)产生的资源浪费。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政府出面。

(3)外部性。

外部性(externality)是由一种经济较易引起而落在不参与这种交易的人身上的成本或收益。

如果是成本就被称为负外部性,如工厂排污。

如果是收益就被称为正外部性,如职工培训。

这些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政府出面。

(4)非完全信息。

非完全信息(imperfect infomation)是指市场参与者并不具有关于所买卖商品的完备信息这样一种市场状况。

它的存在会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所以也需要政府出面解决。

四、经济学的科学化1.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三个层次、五个台阶和四本教科书(1)三个层次经济理论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经济观点(viewpoint),它是对个别经济问题的理性认识。

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有一个思想家色诺芬写了一本书《经济论》,这是“经济”一词在西方的首先使用。

第二个层次是经济学说(theory),它是对有关经济问题的系统认识。

第一个称得上经济学说的是16-17世纪的重商主义,还有18世纪的重农主义也比较有名。

对后世最有影响的经济学说是17世纪中后期的劳动价值论,创始人是威廉·配第(W.Petty),他认为商品价值的源泉是劳动。

第三个层次是经济科学(economics),它是研究整个经济领域活动规律的理论体系。

经济学科学体系的真正建立者是亚当·斯密,标志性事件是1776年他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2)五个台阶和四本教科书1776年,亚当·斯密集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大成,发表《国富论》,创建了经济学科学体系,这在历史上第一次使得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经济学迈上了第一个台阶。

1848年,约翰·穆勒(l)对斯密以后的各种经济思想进行综合,发表《政治经济学原理》,成为西方19世纪下半叶正统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史上第一本经典教科书),标志着经济学迈上了第二个台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