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专题公共经济学概论
1.什么是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及其效应的学科。
公共经济学主要研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经济行为及经济关系。
一般而言,对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研究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研究政府的财政收支。
二是研究政府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
三十研究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2.资源配置方式及其特点。
近现代社会存在三类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市场经济:主要通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形成的价格,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模式。
计划经济: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来统管资源和分配资源。
混合经济:主要依靠市场体系中的私人部门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资源配置,同时也存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来弥补
市场失灵,实现市场的稳定与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
3.资源配置的原则
(1)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标准。
帕累托最优--在给定现有资源条件下,不存在任何其他配置结果使某些人情况更好,而又不使任何其他人处境更坏。
(2)公平原则:为了对公平程度进行衡量,经济学家运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这两个指标作为分析工具。
在很多情况下,公平与效率是存在矛盾的,在取得效率时,常常没有公平,而追求公平往往以损害效率为代价。
对于某一具体的法律制度,其追求的首要价值目标要由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任务来决定。
4.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公共产品失灵;外部效应;垄断性失灵;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失灵;经济周期性波动。
5.为什么说公共部门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必然选择?
市场机制的缺陷难以自我调节和修复,弥补市场失灵可能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这个外部力量就是公共部门(政府)的作用。
(一)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的优势明显。
(二)公共部门有助于将外部效应内部化。
(三)政府部门能够抑制垄断、鼓励竞争。
(四)公共部门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五)政府部门介入收入分配有利于社会公平。
(六)政府具有稳定经济功能。
第二专题公共经济主体与公共产品
1.公共经济主体多中心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公共经济活动中心普遍存在“政府失灵”现象。
第二,人们对公共经济尤其是公共产品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
第三,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其他主体参与公共经济活动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第四,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国际合作机制的日益增强。
第五,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自主性程度的提高,也为公共经济多元主体的出现提供来现实条件。
2.现实中的公共经济主体有哪些?
当今公共经济的主体已呈现多中心趋势,政府已不再是公共经济活动的唯一主体,现实中的公共经济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私人部门;社区;第三部门;国际组织
3.如何纠正公共产品的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一个经济单位所产生的对其他经济单位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纠正措施可分为五大类:(一)行政措施:管制与指导
(二)经济措施:税收与津贴
(三)法律措施:制定规则
(四)资源协商:科斯定理与确立产权
(五)社会准则:良心效应与黄金率
4.混合产品及其特征和分类
混合产品在性质上介于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排斥性和一定范围内的非竞争性的产品,如桥梁、公园、博物馆、图书馆等。
另一类是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不完全的产品,如教育、卫生、科技等。
这类产品在消费中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外部效益。
混合产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型: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的产品;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承办不为零的产品;具有利益外溢性特征的产品。
混合产品的消费分为具有排斥性和一定范围内非竞争性的混合产品的消费方式和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混合产品的消费方式。
混合产品具有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双重性质,由此决定它可以采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提供方式。
5.公共产品如何市场化供给?
(1)签订协议或合同;(2)授予经营权;(3)经济资助;(4)政府参股;(5)政府提供法律保护
第三专题公共支出与公共收入
1.什么是公共支出?它有哪些特征?
公共支出:公共机构通过政府财政部门在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所支付的各种费用的总和。
特征:(1)公共支出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收入
(2)公共支出的主体是公共部门
(3)公共支出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4)非市场盈利性
(5)公共支出具有应的生产性
2.科学合理的公共支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弥补市场失灵的原则
(2)社会利益原则
(3)公平原则
(4)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
(5)量入为出、保持平衡的原则
(6)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7)公开、透明的原则
(8)法定原则
3.简述决定公共收入规模的因素。
(1)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一定的经济体制
(3)传统及社会习俗的制约
(4)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
(5)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4.简述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
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有:税收收入、公债收入、国有企业收入、公共收费收入、国有资源收入、公共性基金收入、捐赠收入等多重形式,其中最主要的公共收入形式是:税收、公债收入、国有企业收入和公共收费收入。
5.论述我国当前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应当采取的政策与措施。
(一)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和总量
(1)改变“越位”,即财政从竞争性行业脱身,让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2)改变“缺位”,即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还办社会的职能于社会,改革和完善现行社会保障体系;(3)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努力做到事权和财权的统一;
(4)体制转轨中的中国还面临着与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任务,即改革中难以预测和避免的利息损失的补贴问题。
(二)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结构
(1)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加速机构改革,压缩行政费用,退出竞争领域,转向基础投资;
(2)进一步加大基础科学和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特别是要增加不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
(3)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着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改善农业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4)着力减少财政补贴,消除软预算约束,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
(5)逐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建立与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工程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职工养老、医疗、福利救济三大社会保障体系。
(三)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解决地区财政支出结构失衡状况
(1)采取措施,培植财源;
(2)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
(四)强化财运支出管理
(1)实行零基预算法;
(2)重点指出比例控制法;
(3)成本-效益分析法;
(4)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第四专题公共选择与公共经济决策
1.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公共选择理论: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即所有个人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都获利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民众的公共选择行为及两者关系的一种理论流派。
(1)凯恩斯主义指导下国家干预的失败。
(2)政府经理理论的缺乏
(3)新福利经济学的影响
2.在公共选择的投票规则中,全体一致规则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优点:(1)它可以保护每一个成员免受社会中其他成员的强制,他们的利益也不会因集体的行动而遭受损失;
(2)它可以有效地平衡各成员间的博弈冲突,即使是某些成员受损,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那些受益较多的成员也会主动进行让步和弥补,最终使总效益超过总成本的决策得以通过。
缺点:(1)这种制度十分复杂且相当费时。
(3)对于每一个投票者来说,最后一个投票者的否决权给了他过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4)该规则忽视了投票人的偏好显示难题。
3.什么是投票悖论?
在投票规则中,多数规则的应用较为普遍,但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它们具有导致议案相互循环、最终结果不存在的可能性。
该现象在公共选择理论中被称为“周期多数现象”或“投票悖论现象”,它表示的是在运用简单多数制进行集体选择时,如果议题能在投票成员中做出修改,将会出现投票的结果随投票次序的不同而变化,导致这些选择方案在分步骤的部分方案比较过程中都有机会当选。
4.简述政府规模自我膨胀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1)一般分析:政治家由于收到自身利益的驱使,常常会采取扩张政府部门的形式来扩张自己的权力,从而大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因此,从经纪人的角度出发,政府部门这种内在扩张的趋势,是一种客观存在。
(2)财政扩张分析:以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财政扩展政策,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忽视的是,随之而来的是财政赤字和政府规模的扩张。
研究表明,财政赤字在短期内能给人们带来直接的利益;其次,政治家从自身利益出发,也有增加财政支出、扩大政府规模的要求。
(3)官僚机构与政府扩张
在官僚机构运行机制下,大多数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部门在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往往是由该部门领导人根据自己对公共利益的理解来决定的,其结果不一定真正附和最大限度增加公共利益的目的。
5.我国公共经济决策的现状?
随着公共经济决策的价值取向由整治理想向现实的功利主义的转化,我国的公共经济决策也日益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吻合。
尽管如此,我国目前的公共经济决策仍然存在着一系列弊端,公共经济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和表现:一是计划经济的影响;
二是市场经济的不成熟;
三是政治民主的不足;
四是经济政策制定的不公平倾向;
五是经济政策道德价值与现实利益之间的冲突。
针对以上公共经济决策过程中所存在的弊端,根本的解决方法是:
一是在组织结构方面,实现决策权力的合理分配,完善对决策权力和决策过程的监督;
二是在决策制定的运行规则上,要规范决策程序,实现决策过程的制度化、程序化,提高决策的透明度。
第五专题公共分配
1.什么是公共分配?其内涵是什么?
公共分配:公共分配主体将国民收入或社会产品的一部分按照一定原则分归于社会集团或社会成员的经济活动过程。
现实的社会产品分配过程就是分配主体、分配对象、分配依据和分配受益者四个要素的矛盾运动过程。
由于四个要素的组合状态不同,就形成不同的社会分配方式,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2.简述公共分配的形式有哪些?
(1)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生产贡献分配
(3)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4)公共分配制度的完善
3.简述什么是社会公平?
现代社会中收入分配的公平是指人们在取得收入的机会和权利平等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生产性贡献的大小而获得
相应收入。
它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取得收入机会的均等,分配尺度的统一,分配的公平不是分配结果的均等化,收入差距的合理性。
评价社会公平的主要指标: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公众议程
4.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不平等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是什么?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收入和财富的分配是不平等的。
具体表现在:
平均主义导致分配不差别
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
地区间收入差距过大
权力参与分配获取高额收入
其产生的原因包括:
财产的差别
个人能力的差别
教育和机会的差别
年龄和健康状况的差别
5.论述中国公共分配现状与对策。
当前中国公共分配现状:
(1)基尼系数的变化反映出中国贫富差距的增大;
(2)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增大;
(3)分配格局不合理,区域与行业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现状的成因:
(1)导致分配非公平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是由分配起点和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平银企的;
(2)初次分配秩序混乱,再分配调节力度不足,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造成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制度性因素;
(3)政府适龄对其维护社会公平的负面影响。
公共分配的基本原则:
(1)公共分配的目标;
(2)处理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
(3)政府失灵对其维护社会公平的负面影响;
政策建议:
(1)建立和谐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体系;
(2)针对突出问题,从努力建设机会公平、起点公平的制度目标出发寻找对策。
一是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在完善产权制度中规范收入分配关系;二是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精简和规范行政权限,减少行政层级,建立统一的行政协调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三是促进公共财政制度家你,提高财政的公共支出水平,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转型阶段促进社会公平分配的中坚作用。
(3)强化再分配功能,全面贯彻落实好“提低”、“扩中”
战略。
第六专题地方公共经济
1.什么是地方公共产品?其特征是什么。
地方公共产品:居住在某一地理区域内,只占全国人口一部门的人具有非竞争效益的公共产品
特征:效益上的地方性、存在着溢出效应和拥挤效应、提供的层次性、市场的相似性。
第七专题公共经济管理与政策
1.什么是公共规制?
公共规制:公共部门为了实现某一经济性或社会性的目标,利用法律、政策、规章、制度等对市场经济主体进行规
范或制约。
2.简述公共规制的相关思想理论(1)市场失灵理论
(2)帕累托原则
(3)公共利益理论
(4)规制俘获理论
(5)公共政策
(6)公共选择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