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忏悔自新是曾国藩的成功法宝
曾国藩的修身艺术
【重点提示】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少年当有狂者进取之趣从砥砺自己的品性开始性格决定命运,抱负决定成就,良好的品性是成功的前提。
在优秀的领导者身上,我们总是能发现许多优秀的特质。
但是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天生的领导。
这些特质无一不是从修养中来的。
自我修养,是领导者走向成功的起点。
早年的曾国藩同平常人一样,也有很多缺点,然而他凭借着自己的修身工夫,确立了良好的品格。
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修身艺术。
那么,曾国藩在修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呢?曾国藩修身艺术,其实无非三条:第一,倔强;第二,进取;第三,有恒。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曾国藩的性格,受他的祖父曾玉屏和他的母亲江氏的影响很大。
曾玉屏常对家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
这句话对曾国藩影响很大,做了两江总督之后,他还以祖父的这句话教自己的弟弟,并认为“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他说:“倔强”二字,却不可少。
功业文章,教需要有这两个字贯注于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
孟子所说的“至刚”,孔子所说的“贞固”,都是从“倔强”两个字中做出。
我们兄弟受母亲的性格影响,好处也正在于倔强。
【忠告】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的倔强性格,在他最初出来带兵的时候表现得最为突出。
他是以在籍侍郎的身份出来带兵的,没有地盘,无粮饷,事事仰给于人。
偏偏曾国藩又是勇于任事之人,因而与地方官员势同水火,屡屡发生冲突。
加上初期与太平军作战屡战屡败,更是使他的处境雪上加霜。
然而在与官场政敌和与太平天国的双重博斗中,他却养成了一种咬牙立志、不肯认输的脾气。
他自己将之称之为“打脱牙,和血吞”的“挺”字功夫。
他曾经夫子自道说:李申夫曾经说我与人怄气从来不说出,而是特别能忍耐,一步步寻求自强之道,因而引用俗话说:好汉打掉了牙,和血吞下去。
这正是我咬牙立志的诀窍。
我曾经被京城中的权贵所唾骂,被长沙官场所唾骂,被江西官场所唾骂,也经历过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被打掉牙的时候多了,没有一次不是连血一块吞下去的。
解说曾国藩成功的秘诀
解说曾国藩成功的秘诀对于曾国藩此人,大家都不陌生。
曾国藩能以一个农家子弟封侯拜相,凭一介书生屡立军功,权倾天下仍得善终。
毫无疑问,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成功的人物。
但是,这位晚晴历史上最成功的人物也曾经是一个“庸人”,甚至是一个连贼也敢痛骂的人。
下面就让店铺带大家全方位了解30岁之前是“庸人”,30岁之后拯救大清,甚至改变世界的曾国藩成功的秘诀,欢迎阅读!曾国藩一生完成了中国古人对自己的至高要求,“立德、立功、立言”,他是此三者兼具的传奇,他是道德楷模,同时又治国平天下。
他的家书、日记、奏折都折射出治家治国理念的成功,从仕途、交友、家教等不同角度给予人们借鉴。
来自大山里的农家子弟,家族没有官场背景,却十年七迁,官居极品,曾国藩的成功究竟来源于什么?人们苦苦追索,想从他身上学到成功的金科玉律,修身处世,立于不败之地。
曾国潘成功的四点原因。
首要的便是“立志就立坚卓之志”。
一旦做事就要把它做大做好,他的书房墙上挂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只问耕耘”的立志箴言,如此功名羞耻之心,有多少人说得出来,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曾国藩在湖南岳麓书院读书时受同学排挤,他二话不说把书桌搬到门外月光下继续苦读。
同窗们都对他的忍辱负重感到纳闷,他说:“我的目标只有学习,其余忽略不计。
”他一生记日记从不间断,如此毅力着实令人佩服。
显然光靠机遇是不可能成功的。
二是审时度势,乘势而起。
不论是考功名,出山为官,还是练湘军镇压太平军,曾国藩善于根据时代的潮流,把握最好的时机。
他不愿攀关系,那样容易受制于他人的淫威,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血诚与坚忍也是曾国藩功成名就最关键的素质之一。
这是对自己而言的,更是对国家对大清朝廷的。
要固守这份血诚已属不易,还要实现它。
曾国藩是在受到皇帝限制、大臣排挤、无权无饷的情况下实现的,是在包容和忍让种种辱骂、批评、责难中做到的。
最后则是求缺心态。
“花未全开,月未全圆”也是一种美。
换句话说,就是中庸之道。
曾国藩 后悔的日记
曾国藩后悔的日记曾国藩是通过学习获得重塑自我的智慧的。
这一智慧也被他当作家训精华,在对子女的教育中,是他特别着重强调的。
曾国藩在接到父亲的来信后,也深刻反省了自身的毛病,并根据父亲所说的“三节”,给自己提出了“戒多言、戒怒、戒忮求”的三戒要求。
“多言”是言多必失,“怒”是心浮气躁,“忮求”是嫉妒和贪求。
凭此三戒,曾国藩要戒掉自己身上浮夸不实的毛病。
但事情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况且恶习的养成远比好习惯的养成来得容易得多,所以曾国藩虽然给自己设了这三戒,但还是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
然后他每天写日记的时候,还是自怨自艾、后悔不堪。
幸好,曾国藩是个非常好学的人。
这时候他拜理学大师唐鉴和倭仁为师,虚心向他们求教可以改变自身缺点的方法。
这个倭仁也是唐鉴的学生,他教给了曾国藩两个方法。
第一个就是记日记。
他告诉曾国藩,一个人最不容易原谅的是别人,最容易原谅的是自己。
要敢于把自己每天的所思所想以及所错所误都记下来,那才叫敢于直面惨淡的现实,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才叫真正的勇士。
所以勇敢并不只是面对别人,那叫匹夫之勇,真正的勇敢是敢于面对自己。
只有敢于面对自已的人才会一丝不苟地把自己的错误记下来,这样就可以触目惊心,这样改起来就容易多了。
曾国藩真不愧是既好学又有毅力的人,他此后一生都记日记来反省自己人生的得失,中间只中断过很短的一段时间。
再后来,一直坚持到临终的前一天还在记,就毅力而言,绝非常人能比。
我们现在看到的他在日记里对自己各种缺点的记载,也就是这种方法的体现。
倭仁说的第二个方法是要敬,要慎独。
敬就是对自己所信奉的理想与思想要有敬畏,不能面上一回事,心里另外一回事儿。
慎独这个词出自《礼记》。
《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两篇都说君子应该“慎其独”。
那意思也就是一个君子,不仅应该在人前表现出君子风范来,更应该在没人的时候、独处的时候,也就是不论人前人后,不论外表还是内心,都要始终如一,诚以对人,诚以对己,这样才能逐渐把自己身上的恶习给根除掉。
曾国藩这16字座右铭,道出了人生智慧,男人读懂必能百战百胜!
曾国藩这16字座右铭,道出了人生智慧,男人读懂必能百战
百胜!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人杰,曾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完人!
他一生有16字的处世哲学,说尽了人生智慧,是最适合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曾国藩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曾国藩这16个字是中国人最健全的理想人格!
物来顺应:这四个字教人要有一颗平常心,所谓:任你风水雨打,我自岿然不动!人生要学会自我调节,懂得适应环境,培养一种随遇而安的人生境界!
曾国藩
未来不迎:人生最大的失败之处就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成熟的人只专注于当下,而一事无成的人总是幻想着未来。
未来不迎是一种大智大慧,不惶恐于当下,不迷茫于未来!
曾国藩
既过不恋:许多人沉浸在过往的荣耀之中,或是悔恨于曾经的挫败之中,这样对于人生毫无益处。
成大器的人生,必是能执著于当下,着眼于未来之人!
曾国藩座右铭,名家书法真迹,案头摆框
曾国藩一生做人处事,为官为政,皆能从容应对,进退有度,这十六个字让他一生都能顺势而为,成就了一世功业!
曾国藩座右铭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性格犹豫的人,若真能读懂、做到这16个字,人生必定百事可成!。
曾国藩修身修心的故事
曾国藩修身修心的故事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也是一位极具修身修心之风的大家。
他的人生故事中充满了生命力和智慧,它告诉我们只有当一个人处在上进和执着的状态中时,他才会走向成功和幸福。
1.慎独的修身之道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与他慎独的修身之道密切相关。
他常说:“读书讲究谨慎,写字讲究慢功,耕田讲究耐劳,吃饭讲究淡泊,待人讲究正直,出行讲求安全,行事讲求恒心,处事讲究精细,修身讲求静心。
”曾国藩的修身方法包括多方面的方面,如读书、写字、耕田、饮食、待人、出行、行事、处事、修身等等。
2.锻炼意志和耐力的方法曾国藩不仅闻名于世,也有着众多令人钦佩不已的人生足迹。
为此,他强调对意志和耐力的锻炼。
曾国藩常常劝人们:要有恒心,否则即使你每日努力做一点点,也难以取得大的成就。
同时,要有耐力,既能长期坚持下去,也能容忍失败或是挫折,才能够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加稳步。
3.强调自律与宽容曾国藩信奉“律己甚于律人”的道理,他认为一个人必须严格约束自己,否则在约束别人时也难以做得好。
他认为自律的方式不同,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自律是变得更加严苛和压抑,这是不正确的。
曾国藩认为,自律必须是包容和宽容的,而不是变得过于苛刻的。
只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正确的指导和鼓励。
在几百年的时间中,曾国藩依靠自身的才华和智慧为中国历史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财富。
曾国藩是中国文化、历史、道德的代表之一,他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伸手援助他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获得更多的智慧和体悟。
这些精神的谕示对今天的我们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曾国藩的智慧:男人欲成大器,需牢记这“修身八法则”,缺一不可
曾国藩的智慧:男人欲成大器,需牢记这“修身八法则”,缺一不可•娱乐卦师 2021-03-08 16:52晚清时期“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虽然是普通的耕读家庭出生,但是自幼的时候,勤奋刻苦,好学不已,更是饱读诗书,虽初科举七次未中,但是于十年七迁,连跳了十级,官至于二品。
而曾国藩不论在识人还是在用人等方面,都很有自己的成就,他这一生更是修身律己,很多人对他充满崇敬之情,更有人想学习他的修身之道。
曾国藩告诫众人:男人欲成大器,这“修身八法”,缺一不可。
修身法则一:持身敬肃曾国藩解释这四个字是,让自己每天保持精神上的肃穆,而个人的衣冠要学会保持整洁得体,给别人的印象是一种稳重可靠的。
一个男人,在每天出门之前,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的状态,在人前将自己最好的一种精神状态,在工作的时候便可以高度的集中专心。
修身法则二:静坐养性曾国藩说:“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曾国藩不论自己内心是否混沌,还是清晰的时候,每天都会让自己静坐一时,在静坐中,学会让自己的思想得到更高的升华。
修身法则三:坚持早起曾国藩常常给家人强调,要早起,正是因为早起和勤奋,让他收益颇多。
早起带给曾国藩的不仅是精神上的焕发,更是在做事前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
修身法则四:读书明志曾国藩在读书的时候常强调:“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学会专注的读书,能够让自己在生活中,收获到比别人更多的东西。
修身法则五:翻阅史书曾国藩通过读史书,让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加以更好地解决。
而我们也是如此,过去能存在,自有他的道理,从中吸取经验,才是好的作为。
修身法则六:谨言慎行曾国藩常说要:“戒多言”。
尤其是那些具有大智慧的智者们,向来是所有场合中,最沉稳安静的一个。
只有那些思想浅薄的人,才会经常逞一时口舌之快,给自己惹下祸端。
修身法则七:持正居中正所谓,有大格局的大丈夫在此世立足,正是因为内心中的光明中正,行得端,坐得正,才正是一个男人大气的表现。
曾国藩每天必做的12条功课——借以自省
曾国藩每天必做的12条功课——借以自省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不赖床。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五、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
”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攻读史书:我在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我训诫道:“你为了买书而向别人借钱,我不惜一切地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圈点阅读一便,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
”从此以后,我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如果稍有间断,就是对父母不孝。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说话谨慎:对此要时时刻刻细心留意,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培养自己的真气:能够做到内外统一、光明正大之行,没有奸诈计谋、行险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够说得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将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
”时时当作养病。
保持身体健康。
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
”所以,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曾国藩的十大处世哲学文案
曾国藩的十大处世哲学1、“每逢大事有静气”曾国藩年轻时在官场沉浮,难免有心烦气躁之时,便向理学名臣唐鉴先生请教,唐鉴送了他一个字——“静”,心静下来,就能处理各种纷乱的军国大事。
从那时起,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和方法,便都在此中获得。
尤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他更是不轻易作出决定,总要通过几番静思、反复权衡之后,才拿出一个主意来。
为让气氛更宁馨些,还往往点上一支香。
每见到这种情况,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扰他。
2、“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这一天,曾国藩带着日记,又去拜见老师唐鉴。
唐鉴审读他的日记,见满纸都是痛骂自己不成器的话,很是满意。
翻到二十二日的日记,看上面写道:“自今日起改号涤生。
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唐鉴称赞:“有志气!涤生,望你今后涤旧而生新。
”3、“不为圣贤,则为禽兽。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唐鉴曾送给曾国藩一本自著《畿辅水利》,一张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善化唐鉴。
”4、“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曾国藩出兵征讨太平军前,有人赠予曾国藩一口家传古剑,他的岳父欧阳老人说:“涤生(曾国藩字)今日喜得宝剑,老夫也高兴。
老夫十分喜爱旧日读过的一首古剑铭,现把这首古剑铭送给你,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曾国藩听完这首古剑铭后,明白岳父的深远用意,十分感激地站起来说:“国藩牢记在心。
”5、“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曾国藩率湘军攻占武昌后,六弟曾国华带领在湘乡招募的五百勇丁来到武昌。
曾国藩见到这个出抚给叔父的六弟,心中很是高兴。
四个弟弟,他认为最有出息的便是这个为人倜傥雄奇的六弟。
于是亲向六弟传授带勇识人的经验。
曾国藩知道弟弟的脾性,说:“衡人亦不可眼界过高。
人才靠奖励而出。
曾国藩是如何改造自己,成就国家的?
曾国藩是如何“脱胎换骨”的刚过而立之年的曾国藩和每个普通人一样,有着大大小小许多缺点。
一是心性浮躁,坐不住。
虽然他给自己订了自修课程表,但执行得并不好,认真读书时间太少,有时间读书心也静不下来。
二是为人傲慢,修养不佳。
第三个缺点就是“伪,谓对人能作几副面孔也。
”一)三十岁是曾国藩一生最重要的分水岭。
曾国藩之于后人的最大意义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中人,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扩展十倍,气质可以纯净十倍。
愚钝之人,通过自我磨砺,也可以看得透,立得定,说得出,办得来。
浮嚣之人,也可以变得清风朗月般从容澄静。
偏执之人,亦可以做到心胸开阔,不矜不伐。
曾国藩发现,这些人的精神气质与以前的朋友们大有不同。
他们都是理学信徒,有着清教徒般的道德热情。
他们自我要求严厉峻烈,对待他人真诚严肃,面对滚滚红尘内心坚定。
三十岁前的曾国藩人生目标只是功名富贵、光宗耀祖。
结识了这些良友之后,检讨自己,不觉自惭形秽,因毅然立志自新:慨然思尽涤前日之污,以为更生之人,以为父母之肖子,以为诸弟之先导。
二)人类最基本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使自己变得完美。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食色性也,第二层次是安全的生存环境,第三层次是人际交往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功名荣耀、出人头地。
最后一个层次是自我实现。
所谓自我实现,就是将自身的生命能量燃烧到最充分,把自己变成一个大写的人。
人的巨大潜力往往是人类所不自知的。
所谓庸人,就是昏睡了一生的人,因为欲望缠绕,意志软弱,智慧不明,普通人一生只能动用上天赋予的很少一部分潜能。
而英雄伟人则是醒过来的人,他们天性刚强,头脑有力,可以把自身潜能发挥得比较充分。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圣人学说”也不失为一个强大的心理武器。
所谓“取法乎上”,它确实给传统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可以调动起全部潜能的奋斗目标。
三)从曾国藩身上,我们可以悟出自我完善的必经途径。
曾国藩的修身之道
曾国藩的修身之道作者:何禾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7期曾国藩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又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和一代大儒。
曾国藩的修身之道可以概括为“自省”和“静功”这两个方面。
对于自省,荀子这样说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曾国藩一生都在遵循荀子的这句话。
很多人都认为曾国藩从小肯定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其实曾国藩远远算不上聪明,甚至可以用笨来形容。
这个观点并不是一家之言,这是经过曾国藩的后代研究者所证实的。
曾国藩除了不聪明之外,他的坏习惯也很多,他在刚进北京当官的那段时间里,可以说是他坏习惯最多的一个时期。
他喜欢和朋友聊荤段子、喜欢谈论女人、喜欢抽烟,并且烟瘾还非常的大。
那时候的曾国藩和我们后来所了解的曾国藩简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他也想改掉自己身上的坏习惯。
但是反反复复好几次,这些恶习还是没有改掉。
后来曾国藩拜理学大师唐鉴和倭仁为师,虚心向他们求教。
倭仁大师教给曾国藩两个自省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就是记日记。
他告诉曾国藩,一个人最不容易原谅的是别人,最容易原谅的是自己。
所以需要通过写日记的方式,看清自己,面对自己。
因为勇于面对自己的人,才会一丝不苟的把自己的错误记下来,进行反思、自省。
有段时间,曾国藩妻子的身体很不好,成天病病怏怏的,曾国藩在家里听着老婆的痛苦呻吟,心里烦躁得很,觉得无法忍受,大半夜的,他就跑到一个叫雨三的朋友家,非要雨三跟他聊些荤段子,以解心头之苦闷。
回到家后,曾国藩非常的后悔,他在日记中责怪自己“闻色而心艳羡,真禽兽矣!”除了记日记之外,倭仁大师还教给曾国藩另一个自省的方法——敬、慎独。
敬指的是心中要对自己信奉的理想和思想有所敬畏,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这一点其实很多人身上都有这个问题,现在很多人口无遮拦、口吐狂言、胡说八道,想到什么说什么,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没有敬畏。
越是知识分子、越是为官人员,越是要有敬畏、有信仰。
只有这样,你才能守住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为官人员的本分。
中国古代也有“忏悔”的传统——黄守愚和他的“忏悔堂”
46清风 2016.09 第09期 总第81期文/图_本刊记者 化定兴(发自湖南长沙)在长沙烈士公园民俗文化村内,有一座忏悔堂特别引人注目——古色古香的木式房子,正中央挂着孔子像,平时来这里忏悔的人络绎不绝。
忏悔堂的创办人是青年学者黄守愚。
1978年,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热衷于学习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在阅读儒家经典书籍时,黄守愚发现其中有不少忏悔的因子,进而引发了他的思考。
“中国传统并不缺少忏悔文化,只是现在没有把它继承好、发扬好。
”黄守愚告诉本刊记者。
2015年10月,他创办了忏悔堂,为生活于儒家文化中的广大民众提供忏悔修身的场所。
目前,忏悔堂累计向大众免费赠送10万份忏悔书,已有20万人通过网络接受了儒家忏悔,两万多人现场忏悔,两千多人婚前忏悔,本来闹离婚的970多对夫妻忏悔之后放弃了离婚的念头。
“说到忏悔自新,大多数人会误解这是西方基督教的修行方法,而且好像是罪孽深重的人才需要,会本能地抵触,其实中国文化有着至少四五千年的忏悔传统。
在今天,我们倡导忏悔自新之法,见贤思齐,向圣贤忏悔,主旨在于让人克己复礼归仁,知耻而勇,苟日新,日日新,复兴中国忏悔传统,复兴中国文化,让人人都在当下成为圣贤,以建设美好人间,普享幸福。
”黄守愚说。
中国传统文化不缺忏悔精神近代以来,一些学者、作家以西方文化话语为准绳,自照洋镜,认为中国文化欠缺忏悔精神。
但黄守愚认为,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存在忏悔精神。
“中国文化讲的悔过自新、忏悔自新,忏是请容忍和宽恕,悔是自告罪过而当下改正,自新是作新民而作大人、圣贤。
”通过学习思考,他大致理清了“中国忏悔”的基本脉络。
相传早期的圣人大禹、商汤曾作自我忏悔。
大禹登位后,有一次见到罪犯从身前而过,伤心痛哭,左右问其故,大禹说:“尧舜之时,百姓皆以尧舜之心为心,而我为天子,百姓各以其心为心,因此内心伤痛。
”黄守愚告诉本刊记者,尧舜之心,是良知之心、天心,是公道正义之所在。
也就是说,尧舜之时,百姓有公认的正义价值观,而大禹登位后,百姓各行私心,无有公德,仁义沦丧,因此犯罪的人日渐增多。
每日忏悔自新是曾国藩的成功法宝
每日忏悔自新是曾国藩的成功法宝湘湖文化代表性精英人物曾国藩(1811-1872),以一介书生统兵打仗,最后封土裂疆,功成名就,实现了人生的最高成就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因此,他备受后人仰慕和效法。
尤其是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对曾国藩和胡林翼推崇备至,视二者为人生导师。
纵观古今,人活着,无非都在追求幸福。
虽然人们对于幸福的定义各有不同,但是都在追求所期望的幸福。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境。
语境相似,对幸福的定义也会出现一些相似。
因此,人们会探究历史人物的成败案列以寻找成功的智慧。
这种历史人物,离古不能太远,距今不能太近,曾国藩就是一个典型案列。
像唐朝的杜如晦、明代的张居正,似乎远了一点,不十分接今气。
曾国藩具有典型性还在于他出身类似今日所谓“屌丝”,没什么背景关系,通过个人奋斗走向了成功的巅峰,辉煌灿烂。
在为人处世方面,曾国藩从稚嫩的愤青到游刃有余的里手,其成功的经验足以供人借鉴。
总之,曾国藩为当今时代的个人奋斗树立了的榜样,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大。
一、曾国藩真正忏悔自新的因缘读《曾国藩全集》,发现曾国藩走向成功的奥秘只有四个字——“忏悔自新”。
当然,这是指方法论而言。
至于曾国藩的根本思想,无非是儒家的“诚”。
诚就是真实不欺,发而为恭敬、仁爱。
这是走向老熟状态下的曾国藩的境界。
曾国藩的出身环境、天资以及教育、生活经历决定了他早年的庸俗不堪,十分普通平常,可以说是一个庸才。
他没有什么雅致,言谈举止粗俗,受制于动物本能和社会习性:贪婪、好色、空虚、寂寞、好胜、自私、好玩、粗痞、爱慕虚荣、好动、易怒、好骂、狂傲,等等。
凡是一般世俗之人身上有的习性,他都有。
早年的曾国藩,真的只是一个中人之资的混混而已,道德修养极差,除了精通科举考试外,没什么值得傲人的本钱。
到了北京做官,这是一个各路名流汇聚的地方。
不同的圈子里,有不同的名流。
每一个名流被一圈崇拜者包围着,其言行对朝廷和社会产生影响,而社会民众又对这个名流交口称赞。
曾国藩:做清醒之人,自省己过
曾国藩:做清醒之人,自省己过(本文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曾文正公全集》中说:“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忠诚则神钦。
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问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
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统一,斋庄不懈,故身强。
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
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
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
”我们绝大多数人是自我感觉良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这是庸人的思考方法。
真正有才干的人往往会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正视缺点和不足,并设法克服改正。
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代表。
曾国藩提出了“悔缺”之道,即通过反省自己的缺点过错,坚决彻底地加以改正。
早年的曾国藩多言健谈,爱出风头,喜于交往。
曾国藩自己也知道“言多尖刻,惹人厌烦”,也为此下定决心,减少往来,但就是难以改过。
“好名之意,又自谓比他人高一层”,曾国藩说这种心理已深入隐微,“何时能拔此根株?”有一次,曾国藩的朋友窦兰泉来切磋,曾国藩并末理解好友的意思,便“词气虚吐,与人谈理”。
本来是一件增益学业的事,结果却适得其反,二人不欢而散。
曾国藩后来反省说:“彼此持论不合,反复辩诘,余内有矜气,自是特甚,反疑别人不虚心。
何以明于责人而暗于责己也?”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一月初九,曾国藩去岱云家为其母拜寿。
本是喜庆之事,曾国藩出言不慎,弄得大家十分尴尬,宴席一散“宜速归”。
当天他的日记中说:“凡往日游戏随和之处,不能遽立崖岸,惟当往还渐稀,相见必敬,渐改征逐之习;平日辩论夸旋之人,不能遽变聋哑,惟当谈论渐低卑,开口必诫,力去狂妄之习。
此二习痼弊于吾心已深。
前日云,除谨言静坐,无下手处,今忘之耶?以后戒多言如戒吃烟。
如再妄语,明神殛之!并求不弃我者,时时以此相责。
”曾国藩的父亲看到曾国藩身上的确有不少毛病,所以到湖南后便立即给儿子去信一封,曾国藩的日记里这样谈到了来信内容:“大人教以保身三要,曰节欲、节劳、节饮食。
曾国藩自我管理方法
曾国藩自我管理方法
曾国藩,那可是清朝的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人家的成就可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靠的就是厉害的自我管理。
你想想,咱普通人是不是经常今天立个志,明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啦?比如说要减肥,口号喊得震天响,结果看到美食就把誓言忘得一干二净。
可曾国藩不这样!
他每天都坚持写日记,这就像咱们现在每天在朋友圈打卡一样。
不过人家那可不是为了作秀,而是实实在在地反省自己一天的言行。
咱平时可能犯了错,找个借口就糊弄过去了。
曾国藩可不,他在日记里对自己那叫一个严格,一点小毛病都不放过,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
他还给自己定了个早起的规矩。
早上天不亮就起来,这得多难啊!咱们周末的时候,是不是都想在被窝里多赖一会儿?可曾国藩不,他就像上了发条的闹钟,说起来就起来。
这早起的习惯,给他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
再说读书,曾国藩那可是下了大功夫。
咱们有时候读本书,读个几页就觉得无聊,放下不看了。
他不是,一本书不读完决不罢休。
这就好比爬山,咱们可能爬一半嫌累就下来了,他是咬着牙也要登顶。
在人际交往中,曾国藩也有自己的一套。
他懂得倾听别人的意见,不像有些人,别人一说话就打断,觉得自己啥都懂。
他把别人的建议都放在心里,回去琢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你说咱们要是能像曾国藩这样管理自己,那还能不成功?咱也每天写日记反思,早睡早起,认真读书,虚心听劝,那日子不得过得有滋有味,事业不得风生水起?
所以啊,别再给自己找借口偷懒啦!学学曾国藩,对自己狠一点,才能有大出息!。
曾国藩:向上敬畏,向内忏悔!
曾国藩:向上敬畏,向内忏悔!
曾国藩的思想包罗万象,其核心,在“向上敬畏,向内忏悔”八个字。
向上敬畏,敬畏的是天命。
不自以为是,不飞扬跋扈,不做过头事。
谨小慎微,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湘军成功以后,曾国藩坐断东南,确实有机会推翻清朝,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他为什么不这么做呢?敬畏天命是原因之一。
走一招险棋,固然有机会当上皇帝,但在当时的形势下,更大的可能是失败。
清朝还没到土崩瓦解的时候。
天命不至,莽撞行事,最后很可能自取灭亡。
“向内忏悔”四个字,是1857至1858年间曾国藩归乡反省期间悟出来的。
此前的曾国藩,遇到失败,总喜欢把责任归之于朝廷,归之于同僚。
自我反省很少。
归乡反省期间,曾国藩终于意识到,如果总是把失败的原因归之他人,天下无可成之事,因为你无论做什么事,都会遇到烂人、小人。
唯有向内忏悔,才能扭转局面。
曾国藩通过向内忏悔,意识到了自己在做人方面过于强横。
再度
出山后,他的做人风格大为改观,遇事大多能变通、忍让。
这一改变,对他日后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曾国藩的三个好习惯,你能做到也能成功
曾国藩的三个好习惯,你能做到也能成功
一是反省的习惯。
曾国藩通过写日记进行修身,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这样的反省,不断修炼自己。
第二个好习惯就是读书。
他规定自己每一天必须坚持看历史不下十页,饭后写字不下半小时。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
通过坚持读书,曾国藩不仅改变了气质,更磨练了他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也增长了他的才干,懂得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也让他成了一代大儒。
第三个好习惯就是写家书。
据说曾国藩仅在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之下,曾家后人人才辈出。
正所谓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曾国藩养成很好的习惯,不仅成就了曾国藩自己,也影响了曾家后人。
曾国藩的智慧:多反省自己,少责备他人
曾国藩的智慧:多反省自己,少责备他人古人说:“恕心养到极致,只看得世间人都无罪过。
”宽容的心养到了极致,碰到任何事情,都不会觉得别人有什么过错。
碰到任何事情,首先要做的都是反躬自省,而不是去责备他人。
只有反躬自省,然后切实改变,我们才能进步。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所经历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才有价值。
一味指责他人,从不反省自己,只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
它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的价值。
现实生活中,不少朋友,包括我在内,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差。
事情没办好,总是把责任推卸给别人,从不反省自己。
这样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
最终,他会成为团队中不受欢迎的那一个。
塔齐布、杨载福在湘潭取得大胜,与此同时,曾国藩兵败靖港。
靖港之败相较于湘潭大捷而言,根本不算什么。
这一胜一败,对湘军来说,总体上是大胜。
一般的统兵大将遇到这种事,在朝廷面前,肯定会使劲地吹湘潭大捷,将兵败靖港一笔带过。
曾国藩不这样做。
他决不文过饰非。
在给朝廷的奏章中,他老老实实地交代自己兵败靖港的事,并且请求朝廷治罪。
另一方面,曾国藩从湘潭、靖港两战中看出了湘军的不少问题。
随后,他就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军。
正是这种反省,使得湘军焕发出新的面貌,迎来一波胜利浪潮,将太平军赶出了湖南、湖北。
假使曾国藩缺乏反省精神,在朝廷面前文过饰非,或者将责任归咎给长沙城内的司道大员,又不认真总结湘军本身存在的问题,那他就会给湘军的发展埋下三个隐患:朝廷的怀疑、司道大员的进一步掣肘、湘军本身的问题。
这样一来,曾国藩和他的湘军想要成功,就是不可能的事了。
薄责于人,厚责于己,这是曾国藩一直强调的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要想做好这一点,那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养成再也不批评人的习惯。
已开通赞赏功能。
赞赏金额超20的,赠送拙著《晚清强人:雪帅彭玉麟》一部。
曾国藩历练自己出秘籍,多次欲望被杀回,你值得拥有
曾国藩历练自己出秘籍,多次欲望被杀回,你值得拥有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秘籍。
上回我们讲到说曾国藩30岁那年要学做圣人,改过自新,结果不久呢,他就取得了一项辉煌的成果,把这个烟给戒了,曾国藩是大受鼓舞,哎这个烟可戒何事不可成呢,看来这个学做圣人有门儿,那么我再修炼个一年半载,也许呢我就成了圣贤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曾国藩这个戒烟呢是一次成功,但是要改掉其他的毛病就出现了大量的反复。
我们读这个曾国藩日记,道光22年11月初九,他跑到一个叫陈太云的朋友家里呢,给这个陈太云的母亲啊拜寿,他原来的计划呢是上午拜寿,中午呢在人家家吃顿饭,下午呢回家学习。
结果吃饭的时候啊,有一个叫何子珍的朋友请他呢到他们家去玩,这个何子珍啊后来是清代著名的大书法家。
他跟曾国藩的关系很好,曾国藩丢不开这个面子就去了,去了之后呢,何子珍爱下围棋,拉着曾国藩下了盘围棋,曾国藩是超级围棋迷啊,哎对围棋可以说是极度痴迷,要是放到今天我估计啊这个水平能达到业余六段左右。
那这一下呢他的棋瘾就给勾起来了,下了一盘又下一盘,下完几盘之后还不想走,哎还站在那儿看别人下棋,看得津津有味。
不过他一边看人下棋一边啊心里头呢进行自我斗争,就像我们小时候写作文,写的那样说心里头两个小人在那打架,有一个小人儿说你刚刚要学做圣人是吧,你这个工作学习要严格按照计划来,另外一个小人说呢,哎呀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何必成天这么跟自己较劲,你已经努力工作了这么长时间了,你今天哪可以放松一下。
人家俩人在那紧张的下棋,哎曾国藩心里啊这俩小人在紧张的打架。
最后呢,还是前一个小人儿取得胜利。
曾国藩抽身退步,哎回家继续读易经去了。
所以他在日记当中啊,有大量的这类的例子,你比如曾国藩虽然在日记当中给自己订了12条规矩,其中有一条呢叫做夜不出门,晚上啊不再出门。
但是事实上呢曾国藩还忍不住,这个天一黑曾国藩呢就往朋友家跑。
比如道光22年11月24,25这两天,北京城刮起大风黄土满天,曾国藩仍然是无事出门,到处乱跑,在家里怎么也坐不住。
曾国藩:身处逆境之时,明白这三句话,终能破茧成蝶,功成名就
曾国藩:身处逆境之时,明白这三句话,终能破茧成蝶,功成名就曾国藩,我们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清末朝廷重臣,当时在清廷是红人一个。
然而他的一生并不顺畅,重要的战争输过好几次,甚至还有过三次自杀。
曾国藩没有认输,越挫越勇,从最初的因为无法忍受失败而自杀,到后来的舍生取义的自杀,忍受了别人不能忍受的。
最终走出失败的阴霾,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在今天我们解读和学习曾国藩,那是因为他的一生有太多的亮点,不论是人际交往方面还是处世哲学方面。
在这小编要给大家带来的是曾国藩如何打败绝境,走出失败阴霾的三种方法。
“硬”字诀与“悔”字诀在曾国藩给其家人的家书中,曾这样告诫他的弟弟:“逆来顺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诀、硬字诀。
”也就是告诉人们在遇到困境的时候,要懂得刚柔并济。
刚也就是硬字诀,要在逆境中坚持住,保存好自己的实力,做到能够随时出击。
柔也就是悔字诀,即便身处逆境也要时刻反省和谦让,更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
方能破茧成蝶重见天日。
失败之时,进步之日在曾国藩给其家人的家书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
”曾国藩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失败中翻身前进的,也正是这些失败和挫折一步步的造就了最终的他。
每个人都会有挫折和失败,但是失败成了多数人的绊脚石,只有把失败当成你的垫脚石,才能助你走向巅峰。
危难之时,惟有自己在曾国藩给其家人的家书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天助自助者。
”曾国藩一生有多少的危难已无从考证,但是他的性格给了他不求人的习惯。
他知道站在别人的大树下虽然好乘凉,但是永远长不大,只有自己站直了,才能成为可以让别人乘凉的大树。
靠自己去努力去奋斗,老天也会来帮助你,才能功成名就。
忍受住别人不能忍受的忍受,才能享受别人不能享受的享受。
我们在逆境中要善于发现我们的能力,要能够在困境中坚持,要汲取失败的力量,最终靠自己不懈奋斗。
终能功成名就,走向巅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忏悔自新是曾国藩的成功法宝湘湖文化代表性精英人物曾国藩(1811-1872),以一介书生统兵打仗,最后封土裂疆,功成名就,实现了人生的最高成就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因此,他备受后人仰慕和效法。
尤其是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对曾国藩和胡林翼推崇备至,视二者为人生导师。
纵观古今,人活着,无非都在追求幸福。
虽然人们对于幸福的定义各有不同,但是都在追求所期望的幸福。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境。
语境相似,对幸福的定义也会出现一些相似。
因此,人们会探究历史人物的成败案列以寻找成功的智慧。
这种历史人物,离古不能太远,距今不能太近,曾国藩就是一个典型案列。
像唐朝的杜如晦、明代的张居正,似乎远了一点,不十分接今气。
曾国藩具有典型性还在于他出身类似今日所谓“屌丝”,没什么背景关系,通过个人奋斗走向了成功的巅峰,辉煌灿烂。
在为人处世方面,曾国藩从稚嫩的愤青到游刃有余的里手,其成功的经验足以供人借鉴。
总之,曾国藩为当今时代的个人奋斗树立了的榜样,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大。
一、曾国藩真正忏悔自新的因缘读《曾国藩全集》,发现曾国藩走向成功的奥秘只有四个字——“忏悔自新”。
当然,这是指方法论而言。
至于曾国藩的根本思想,无非是儒家的“诚”。
诚就是真实不欺,发而为恭敬、仁爱。
这是走向老熟状态下的曾国藩的境界。
曾国藩的出身环境、天资以及教育、生活经历决定了他早年的庸俗不堪,十分普通平常,可以说是一个庸才。
他没有什么雅致,言谈举止粗俗,受制于动物本能和社会习性:贪婪、好色、空虚、寂寞、好胜、自私、好玩、粗痞、爱慕虚荣、好动、易怒、好骂、狂傲,等等。
凡是一般世俗之人身上有的习性,他都有。
早年的曾国藩,真的只是一个中人之资的混混而已,道德修养极差,除了精通科举考试外,没什么值得傲人的本钱。
到了北京做官,这是一个各路名流汇聚的地方。
不同的圈子里,有不同的名流。
每一个名流被一圈崇拜者包围着,其言行对朝廷和社会产生影响,而社会民众又对这个名流交口称赞。
曾国藩所知道的名流有唐鉴、倭仁、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汤海秋、何绍基等人,这些人各扇风华,让曾国藩羡慕嫉妒不已。
正是有这种虚荣心的动机,使得曾国藩有了向学之心。
古语云:云从龙,风从虎。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择友很重要。
而君子也应当发扬道德的光辉,感染他人,教化小人。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写给诸弟的信中说:现在朋友愈多。
讲躬行心得者,则有镜海先生、艮峰前辈、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穷经知道者,则有吴子序、邵蕙西;讲诗、文、字而艺通于道者,则有何子贞;才气奔放,则有汤海秋;英气逼人,志大神静,则有黄子寿。
又有王少鹤(名锡振,广西主事,年二十七岁,张筱浦之妹夫),朱廉甫(名琦,广西乙未翰林),吴莘畲(名尚志,广东人,吴抚台之世兄),庞作人(名文寿,浙江人)。
此四君者,首闻予名而先来拜。
虽所造有浅深,皆有志之士,不甘居于庸碌者也。
京师为人文渊薮,不求则无之,愈求则愈出。
近来闻好友甚多,予不欲先去拜别人,恐徒标榜虚名。
盖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标榜以盗虚名,是大损也。
天下有益之事,即有足损者寓乎其中,不可不辨。
曾国藩这个人运气好,遇到了名师唐鉴和倭仁,幸得指点,脱胎换骨,克己复礼归仁,由凡入圣,最终功成名就。
什么样的个人修行方法让曾国藩走向了成功呢?唐鉴教导曾国藩归宗程朱理学,而倭仁教导曾国藩每天写日记忏悔,并请人批阅检察,这是明朝和清初十分流行的忏悔法,可谓陆王心学的洪范大法。
有人讲《曾国藩日记》是一本忏悔录,真实不假!曾国藩的日记从道光十九年(1839)开始,时年29岁。
道光二十一年(1841)七月,曾国藩在琉璃厂买来《朱子全集》,为了弄清门径,便向唐鉴求教。
据曾国藩当天的日记:至唐镜海先生处。
问检身之要、读书之法。
先生言:“当以《朱子全书》为宗。
”时余新买此书,问及。
因道:“此书最宜熟读(即以为课程,身体力行),不宜视为浏览之书。
”又言:“治经宜专治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
若遽求兼精,则万不能通一经。
”先生自言生平最喜读《易》。
又言:“为学只有三门,曰义理、曰考核、曰辞章。
考核之事,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而蠡测。
文章之事,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
经济之学,亦在义理之内。
”又问经济宜如何审端致力。
答曰:“经济不外看史。
古人已然之迹,法戒昭然。
历代典章,不外乎此。
”又言:“近时河南倭艮峰(仁)前辈用功最笃实。
每日自朝至寝,一言一动,坐作饮食,皆有札记。
或心有私欲不克,外有不及检者,皆记出。
”先生尝教之曰:“不是将此心别借他心来把捉才提醒,便是闲邪存诚。
”又言:“检摄于外,只有‘整齐严肃’四字,持守于内,只有‘主一无适’四字。
”又言:“诗文词曲,皆可不必用功,诚能用力于义理之学,彼小技亦非所难。
”又言:“第一要戒欺,万不可掩着”云云,听之昭然若发蒙也。
不过,曾国藩并没听从唐鉴的教诲,虽然在专心读《朱子全集》,并没做札记以及静坐、真正忏悔自新工夫,因此效果并不佳。
直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月一日,曾国藩求教倭仁,倭仁教他“写日课”、“研几”:拜倭艮峰前辈,先生言研几工夫最要紧,颜子之有不善,未偿不知,是研几也。
周子曰:几善恶。
《中庸》曰:潜虽伏矣,亦孔之照。
刘念台先生曰:卜动念以知几。
皆谓此也。
失此不察,则心放而难收矣。
又云:人心善恶之几,与国家治乱之几相通。
又教予写日课,当即写,不宜再因循。
这次回家后,曾国藩真正开始修身养性,每天静坐、认真写忏悔日记。
刚开始,因毅力不够,有点失败,但十多天之后,又习惯起来了。
不过,两个月后,曾国藩发现当一个纯粹的理学家有点难,而他的体质本来孱弱,每天神经绷得紧紧地,不久得了失眠症,白天面如菜色,提不起精神来。
勉强再坚持二十多天,又突发吐血之病,从此曾国藩开始另起炉灶,寻找适合自己的修身方法,不再盲目仿效他人。
不过,日记忏悔法是一直坚持下来了。
翻读曾国藩见倭仁之后的忏悔日记,可知曾国藩的忏悔自新的艰难。
如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二日日记云:午正,金竹虔来长谈。
平日游言、巧言,一一未改,自新之意安在?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三日日记云:一早,心嚣然不静。
……默坐,思此心经常有满腔生意,杂念幢幢,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七日日记云:本日说话太多,吃烟太多,故致困乏,都检点不出来,自治之疏甚矣!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八日日记云:果然据德依仁,即使游心于诗字杂艺,亦无在不可静心养气。
无奈我作诗之时,只是要压倒他人,要取名誉,此岂复有为己之志?未正诗成。
何丹溪来久谈,语多不诚。
午正会客一次,语失之佞。
酉正客散,是日与家人办公送礼,俗冗琐杂可厌,心亦随之纷乱,尤可耻也!蹬后何子贞来,急欲谈诗。
闻誉心忡忡几不自持,何可鄙一至于是!此岂复得为载道之器乎?几喜誉恶毁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于此关打不破,则一切学问才智,适足以欺世盗名已矣。
谨记于此,使良友均知吾病根所在。
与子贞久谈,躬不百一而言之不怍,又议人短,顷刻之间,过恶丛生,皆自好誉之念发出。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九日日记云:晡时,赴小珊处。
小珊前与予有隙,细思皆我之不是。
苟我素以忠信待人,何至人不见信?苟我素礼人以敬,何至人有慢言?且即令人有不是,何至肆口漫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若此?此事余有三大过:平日不信不敬,相恃太深,一也;比时一语不合,忿恨无礼,二也;龃龉之后,人反平易,我反悍然不近人情,三也。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此之不知,遑问其他?谨记于此,以为切戒。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十日记云:至海秋家赴饮,渠女子是日纳采。
座间闻人得别敬,心为之动。
昨夜梦人得利,甚觉艳羡,醒后痛自惩责,谓好利之心,至形诸梦寐,何以卑鄙若此!方欲痛自湔洗,而本日闻言,尚怦然欲动,真可谓下流矣!与人言语不由中,讲到学问,总有自文浅陋之意。
席散后,闲谈皆游言,见人围棋,跃跃欲试,不仅如见猎之喜。
口说自新,心中实全不真切。
归查数,久不写帐,遂茫茫然不清晰,每查一次,劳神旷功,凡事之须逐日检点者,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况进德修业之事乎?是席间海秋言:“人处得我者不足观心术,处相怨者而能平情,必君子也。
”此余所不能也。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十四日日记云:因心浮,故静坐,即已昏睡,何不自振刷也!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四日日记云:早起,读《易经》震卦,无所得。
午初,人欲横炽,不复能制,真禽兽矣。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八日日记云:醒早,沾恋,明知大恶,而姑蹈之,平旦之气安在?真禽兽矣!要此日课册何用?无日课岂能堕坏更甚乎?尚腼颜与正人君子讲学,非掩著而何?辰正起,读旅卦,饭后,读巽卦,一无所得,白文都不能背诵,不知心忙甚么?丹黄几十页书,如勉强当差相似,是何为者?平生只为不静,断送了几十年光阴,立志自新以来,又已月余,尚浮躁如此耶?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九日日记云:凡往日游戏随和之处,不能遽立崖岸,惟当往还渐稀,相见必敬,渐改征逐之习;平日辩论夸诞之人,不能遽变聋哑,惟当谈论渐低卑,开口必诚,力去狂妄之习。
此二习痼弊于吾心已深。
前日云,除谨言静坐,无下手之处,今忘之耶?以后戒多言如戒吃烟。
如在妄语,明神殛之!并求不弃我者,时时以此相责!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四日日记云:起亦不早,焚香静坐半时,饭后仍静坐,不得力,枕肘睡去,醒来心甚清。
……饭后,静坐半小时,颓然欲睡,可恨之至。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日记云:与子敬围棋一局。
前日服树堂之规而戒之,今而背之,且由我倡议,全无心肝矣。
归,房闼不敬,成一大恶。
细思新民之事,实从此起。
万化始于闺门,除刑于,以外无政化,除用贤以外无经济,此之不谨,何以谓之力行!吾自戒妄语!吾自戒吃烟,将一月,今差定矣!以后余有三戒:一戒吃烟,二戒妄语,三房闼不敬。
一日三省,慎之慎之!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日记云:余今闷损至此,盖因身皆私意私欲缠扰矣,尚何以自拔哉!立志今日自新,重起炉冶,痛与血战一番。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廿二日日记云:阅山谷集,涉猎无得,可恨!好光阴长是悠忽过了。
又围棋一局,此事不戒,何以为人?日日说改过,日日悔前此虚度,毕竟从十月朔起,改得一分毫否?未正,朱廉甫前辈偕蕙西来,二君皆直谅多闻者,廉甫前辈之枉过,盖欲引予为同志,谓可与适道也。
岂知予绝无改过之实,徒有不怍之言,竟尔盗得令闻,非穿窬而何?贻父母羞辱,孰有大于此哉!二君久谈,廉甫自言,得力于师友为多。
自立志自新以来,至今五十余日,未曾改得一过,所谓“三戒”、“两如”及静坐之法,养气之方,都只能右,不能行,写记此册,欲谁欺乎?此后直须彻底荡涤,一丝不放松。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务求息息静极,使此生意不息,庶可补救万一。
慎之,勉之!无徒巧言如簧也。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廿六日日记云:晏起,可恨!点诗一卷。
至杜兰家拜寿,说话谐谑,无严肃意,中有一语谑而为虐矣,谨记大恶。
拜客两处,微近巧言。